>我在故宫装猫的日子[综]——洛娜215(287)
推荐阅读:【崩铁乙女】总合集、小说大纲里的女主觉醒后(NPH)、招蜂引蝶、临时夫妻(nph)、无限流之夜晚来敲门(np)、阿佩罗的回忆、她撩人不自知(高h)、木槿烟云(年上 ABO)、蒙托克之夏,海风与影、孤雌(nph)、
此消彼长之下,平民的户数比起富户来说要多太多了,而且这些大量被重新立户并且插入各地的平民对于当地豪强没有惧怕感,导致的最终结果便是秦国二十二县里头选出来的头名竟然有八匹黑马,而且这些黑马大多出自寻常家庭,而非原本的贵族之家。
更令人意外的是,秦国人在抓着他们培训了一段时间,让他们了解清楚秦国的公文传递以及管理方式后,当真就允许他们登上了县令之位。
虽然只是试用期,大家也说好了三月后会有一项《秦律》并县内情况审查的考核,只有通过了才能正式授印。这也十分惊人了。
二十二个县,秦人竟然大胆启用了魏国人来管理?他们难道不怕这些魏国的县令带领治下魏民联合起来造反吗?
当地的乡老禁不住摇摇头,感叹这群年轻人过于轻信于人。但他们不知道的是,相关的话题早就在郡守府进行过一番讨论了。
怕不怕造反?当然不怕。
县令执掌当地民生,但是兵卒武械管理,都在县尉手中,而这些县尉,全都是秦人。
但这只是被动防御,用武力镇压是最愚蠢的方法,只能压得住一时不能压住一世,关键还是要解决我们和魏人之间的矛盾问题。
年轻的东郡太守邀请向他提出这个问题的郡丞甘罗、郡尉蒙恬以及来凑热闹的赵政一同来观看他挂在屏风上的几张柱状图和饼状图:魏地若要再起风云,必定有三大要素,人、武器、理由,三者缺一不可成。
确实有理。赵政点点头,目光扫过吕安挂在屏风上的厚厚一叠图纸,眸中带着一点兴奋道:那阿兄可是已有准备。
他阿兄冲他微微一笑,侧身一步,展开了一张纸,又以小针戳刺固定在屏风上,众人凑近一看,便见一被切成若干块的圆盘模样,上书【铜矿】二字。
吕安向众人展示了下经过调查后的东郡铜产的情况,他简单讲解了一下这张图要如何阅读后,众人便可看到其中占比超过半数以上的格子内都写上了农具二字。
东郡没有铜矿,因此也比较好确定数量。
吕安解释:现在东郡被收缴的武械大量被重新融铸成了农具,剩余的则是以货币、礼器形式存在。当然,保险起见我们还预估算了一部分被暗地里藏有的铜数量,占有两成。货币、礼器可以不用去管,最容易被大量获得的便是农具,但要重新把它们变成武器需要从农民手中再将他们夺回来。
他悠然一笑:但这动静不小,而且其中还有百姓自己的意愿在,
在以铜钱为货币的年代,一个铜制农具的价值少说也是一个家庭一两年的收成所得。对于白得了这一农具的农户们而言,让他们自愿把这个交出去几乎不可能。
不过让他能够完全放下心来的理由却并不是这个,而是若是聚农具融化重新铸就的话,所得武器杂质太多,必不好用。
没错,铜制武器本身就是一种合金产品,在官方的炼制过程中也要极为小心地平衡铜水和别的金属之间的比例,这可不是随便煮一煮然后倒进磨具里头那么简单。
而如今发给魏国百姓的农具里头可是从各处收缴来的武器放在一起加热所得,这些武器质量五花八门,放在一块煮成铜疙瘩后质量就更不必提了,用作农具还好,如果拿上战场那可真是在拿兵士的性命开玩笑了。
如果兵器收缴之后放在库房里面,那么就很可能会被人开库盗用,而如今铸成农具,一方面可以方便当地百姓生产,另一方面也是降低了再起纷争的危险性。
这是赵政提出「铸剑为犁」这一决策的另一个原因。
他当然不是脑袋一热想要安慰民心或者单纯为了耍帅才这样决定,作为吕安养大的孩子(异人:???),他从小受到的教育便是能够一箭三雕的绝不一箭双雕。
而正是这一决策能有的好处不少说服了蒙骜,刚刚攻下此处正需要修整的秦军才会去费这番功夫收缴兵器。
青年退后一步,又慢慢展开了另一张图,上头依然是一个饼状图,他点了点圆形中的占比最大的两块:其次,便是人。
东郡现有已登记人口中,六成为原人口,三成为奴隶,一成为野人。
这里的野人并不是指未开化的那种山民,而是指住在城池之外的人民。
和后世相对和平的时代中,由于城内人口满溢并且缺少土地而不得不分流一部分人居住到城外,以至于城外遍布村落的情况不同,战国时代在城郭之外居住的人毫无安全感可言,他们随时有可能被外来的军队和山匪劫掠。因此,在这个战火纷飞的时代还住在城外的人或是逃奴,或是穷人,他们是没有办法入城正常居住也没办法得到守城兵士们保护的存在。
但这次秦国将这些人都纳入了东郡治下,并且在统计了人口后,他们还分到了田产。
吕安指了指这四成新增人口,这些人是因秦国得到了土地和自由,如果他们愿意背叛秦国,那一定是有更大的利益。
吕安重新点了点六成人口,这其中又有四成是寻常平民,是并未失去利益的,而剩下的两成
是潜在危险。蒙恬接口,需要关注。
几个年轻人都点了点头,这很好理解。
那最后的原因呢?赵政看了看被吕安取来朱色笔勾勒出的两成人口,他咂咂嘴,这些人若是要反,自然是为了利益。只要东郡重归魏国,那他们就能得到原有的土地和努力,但他们又要怎么鼓动别人陪着他们一起造反?
如果东郡重回魏国,这些现在是民籍之人岂不是又要重归奴籍?他们没有那么傻吧?
是没有那么傻,但也不是不存在例外吕安勾了勾唇,有些人虽是奴籍,但也未必需要种地谋生啊。
堂中几个年轻人都皱起了眉,他们年纪不大,正是最能拼搏的年岁,自然完全不能理解这种就为了享受,宁可降格做个三等公民的事情。
吕安并不打算和这些人多提这个问题,这必然是他们无法理解的领域,大家三观不一样要怎么站在同一思考线上,他敲了敲屏风,又袖手道:如今东郡大体上还是趋于平稳,危机尚且存在,这种危机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才会渐渐消弭,要小心,却也不必过于小心。
他勾了勾嘴角,笑容中带着些笃定:只要百姓们有田种,看得到收获看得到未来就不容易起乱子,至多就是将东郡当做是一个干稻草棚,不要给它火星便是了。
几个年轻人闻言都微微一愣,他们直觉吕安的治理态度和他们所受到的教育有很大的不同,但一时半刻之间似乎也找不到其中有什么问题。总觉得哪里有些怪怪的,还未等他们反应过来,吕安便继续道:所以,我打算进行第二步了。
闻言,几人眼睛纷纷一亮,青年站在堂中,勾着嘴角一派清隽风流的模样,说出来的话却极具杀伤力。
决了挨打、挨饿的问题之后,自然要解决挨骂的问题。
在战国时代,六国之间的隐台词就是:只要骂秦国就是政治正确,只要你和我一起骂秦国,那我们就可以做朋友。
没错,就是这么的招人恨。
作为所有作品中的最大反派角色秦国,要想解决挨骂问题并不容易。要说秦人该不该被骂?呃,老秦人确实干了不少不地道的事儿,但是秦国口碑这么差,多少也是众口销金的结果。
秦人旁的不说,唯才是举以及注重民生以及律法之前人人平等这一点还是走在六国前列的。但很可惜,这一点多半只在国内得名,甚至于,被秦国拙劣的自我宣传能力拖累,就连不少老秦人自己都不觉得这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
这就不可以啦!
吕安觉得,作为位于秦国最东端口,和其余四国直接或者间接接壤的一个郡,又有良好的水路、陆路交通条件的东郡就该承担起一部分宣传的重要责任来。
而他宣传的手段自然就是推广秦字。
而要让本身就已经拥有自己文化的魏国百姓学习秦国文字,最最重要的手段自然就是能够将当地的官员推入咸阳的举荐权啦!
没错,继蜀郡之后,东郡也拿到了三个可以推举的名额。
当将旨意颁布下去后,吕安仿佛能够感觉到不用多久就会被各位同僚投射过来的凶恶眼神。但他能怎么办呢?如果没有萝卜吊着,要怎么鼓励当地民众学习秦国文化?
招不在老,好用就好啊。
但当这条命令被送到各地县衙后不久,郡守府就等来了第一位正式的访客,而让人意外的是,此人来访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推举,而是单纯为了贴在各县衙布榜处的秦纸。
众人这才反应过来,在秦国已经成为寻常物件的纸笔在这里还是个稀罕物呢!
吕安眨眨眼,又眨眨眼,他和赵政交换了一个眼神,双方的眼中都闪过了蠢蠢欲动。
三日后,秦国东郡太守吕安发出了请帖,邀请东郡内最后留下的有识之士入府一叙。收到请帖的个个都在家宅中纠结许久,觉得此宴并非好宴,然而淫威在上不得不去。
谁料等他们收拾好了心情硬着头皮赴宴之时,见到的却是一袭靛色深衣外罩直坠大氅的吕安亲自来待客,这简直是非常之谦逊的待客态度了。
青年以白玉为冠,眸明亮如点漆,肤色白皙模样极好,见到他们还客客气气一拱手,然后邀人入了一处庭院。
既是庭院,自然也不可能会有整齐的座次,这位年轻的太守倒随意得很,众宾客也只能随意落座。正当心中惴惴之时,忽而一种极其馥郁典雅的香味逸散而来,竟将他们惴惴不安的心抚平了大半。
众人纷纷寻香看去,就见这位吕小郎正为众人点香。
焚香待客,是东方五国这些年渐渐兴起的一种社交文化,而这秦国来的少年郎做起来极为熟练且优美,便是其选用的香品亦是他们不曾嗅过的香气,连绵婉转,烟气淡不可闻,夹杂有花香、蜜香,似乎又有一点点冷冽的凉意。
人说闻香识人,就着香气,仿佛就能看到一高雅之士立于山峦之巅峰抚琴,山间凉风托起他的衣摆,看似温文儒雅,实则极为冷冽。
这这这,这香气好生高雅,又变换奇多,当真是闻所未闻。
没有闻过就对啦,此时还是单品香时代,像吕安这种将各种香料碾碎配成合香的品香方法还没有出现过呢。
吕安将香炉盖子掩上,指尖轻勾案上古琴以一声琴音唤回众人思绪,他冲着众人拱手笑道:安到此地有些时日,然因诸多事务未曾一一登门拜访,着实失礼。
今日邀请诸位前来,不为国事,仅烹茶论雅,诸位自可尽性无妨。
第232章 大国崛起(15)
战国之世, 秦国虽以强势力压天下成为七国之首,然就文化而言, 无论是根基还是形式, 尚远远不如中原六国。
会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并非是秦国地处边陲,外来文化影响不到。恰恰相反,秦国可以说是七个大国中外来人口流动最多的国家, 会有此结果,实则是因为秦国的文化建有壁垒。
在孝公允商鞅变法之时,商君便定下了治理秦国的方针,那便是统一赏赐、统一刑罚、统一教化。
前二者在秦国崛起道路上发挥出了巨大的力量。
统一赏罚使得秦国上下一心,要得到赏赐唯有战, 要避免刑罚也只有战,赏罚二字便将秦国所有人都绑在了秦国这辆无法停止的战车之上, 而统一教化更是让这二点能够实行的重要保障。
为何?
因为在商君的计划中, 统一教化的目的是要让秦国的民众们知道唯一能够让自己成功的地方那就是战场。
而要达成这一目的,自然不能让别人的学说进入秦国并且发扬开来。
没错,秦国从商鞅变法开始一直到现在,在自己的地盘上都建立起了一座高墙。这座高墙以内是秦国的崇战文化, 墙内的民众从来不觉得自己热爱战争是有错的,甚至于他们看来, 青壮年就应当求战, 老弱者可以来守护家园,死者不因上战场后悔,生者不应当劝说别人不上战场, 这从出生就开始向往战争的信念一直到棺材板盖上之后才能结束。
因此,秦国不允许任何人跑到秦国来建设私人的学说,并且收纳学子传授学问,也就是完全禁止私学的存在。
有才之士进入秦国,秦国人非常欢迎,但是才子们入秦后唯一能做的就是谋仕,你有什么意见和想法可以和秦王说,但决不允许和百姓说。
无论是博文信廉的才子圣人,还是巧佞善辩的奸人都无法通过创立学说在民间传播自己的文化思想的方式取得民众认可,从而影响秦国政局。这就是此举的意义所在。
而秦国川流不息的商队能够和百姓们接触的地方也是固定的,专门划分出了另外一个市场,不允许和秦国本国人进行额外接触。
正是通过这种种方法,以至于秦国的文化不曾受到东方文化影响,能够保持其质朴的一面。但同时,在六国人眼中,没有诞生自身文化又以为拒绝他人文化的秦国自然成了一个文明礼仪的蛮荒之地。
而魏国则恰恰相反。
魏国位于四战之地,这一地理位置除了为其带来巨大的防御难度之外,也使得魏国成为了各国间学说传通之地,各国文化和学说在此地碰撞,魏国学子们足不出户便可学百家之长,因此,在战国时代,魏国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文化巨头。
故而,当吕安拿出琴摆出要和诸人煮茶论道的姿态后,在场众人心中第一反应便是小子好生狂妄!
但现在这些人全都在闭目倾听。
当第一个音拨出的瞬间,众人便有怔怔之感。
琴算不上好琴,曲却是从未曾听过的,然而众人一腔复杂抵触心绪在前四个音落下的时候全数消失,悠远空灵的琴音被清风温柔托起,卷过透着淡淡清香的兰草丛中,然后轻柔却完全不讲道理地冲入了在座之人的心头。
曲调悠扬,声声入耳,听着听着,眼圈便生出了一股子酸涩感。风景一幕幕滑过,谁活着会没有几分遗憾和悲愤呢?越听就越觉得心中的万般伤心不快全被勾了出来,然后随着乐曲,那些负面的情绪又被重新包扎好放回了内心的深处。
憾已成,未来的路还是要继续走下去,这个年轻人似乎是在用琴声这样对他们说。
曲落,余音不散。
众人缓缓睁开了眼睛,心中像是被泉水洗涤过一般,所有的紧张焦虑都被掏了出去。再睁眼时眼中所见全像是一个新世界,就是从石缝里勉强露头的小草亦是极为娇嫩可爱,面前手按琴弦的吕郡守呃,奇怪,方才怎么会觉得这小郎君特别危险呢?以琴辨人心,这分明是极为友好和善之人鸭。
恋耽美
更令人意外的是,秦国人在抓着他们培训了一段时间,让他们了解清楚秦国的公文传递以及管理方式后,当真就允许他们登上了县令之位。
虽然只是试用期,大家也说好了三月后会有一项《秦律》并县内情况审查的考核,只有通过了才能正式授印。这也十分惊人了。
二十二个县,秦人竟然大胆启用了魏国人来管理?他们难道不怕这些魏国的县令带领治下魏民联合起来造反吗?
当地的乡老禁不住摇摇头,感叹这群年轻人过于轻信于人。但他们不知道的是,相关的话题早就在郡守府进行过一番讨论了。
怕不怕造反?当然不怕。
县令执掌当地民生,但是兵卒武械管理,都在县尉手中,而这些县尉,全都是秦人。
但这只是被动防御,用武力镇压是最愚蠢的方法,只能压得住一时不能压住一世,关键还是要解决我们和魏人之间的矛盾问题。
年轻的东郡太守邀请向他提出这个问题的郡丞甘罗、郡尉蒙恬以及来凑热闹的赵政一同来观看他挂在屏风上的几张柱状图和饼状图:魏地若要再起风云,必定有三大要素,人、武器、理由,三者缺一不可成。
确实有理。赵政点点头,目光扫过吕安挂在屏风上的厚厚一叠图纸,眸中带着一点兴奋道:那阿兄可是已有准备。
他阿兄冲他微微一笑,侧身一步,展开了一张纸,又以小针戳刺固定在屏风上,众人凑近一看,便见一被切成若干块的圆盘模样,上书【铜矿】二字。
吕安向众人展示了下经过调查后的东郡铜产的情况,他简单讲解了一下这张图要如何阅读后,众人便可看到其中占比超过半数以上的格子内都写上了农具二字。
东郡没有铜矿,因此也比较好确定数量。
吕安解释:现在东郡被收缴的武械大量被重新融铸成了农具,剩余的则是以货币、礼器形式存在。当然,保险起见我们还预估算了一部分被暗地里藏有的铜数量,占有两成。货币、礼器可以不用去管,最容易被大量获得的便是农具,但要重新把它们变成武器需要从农民手中再将他们夺回来。
他悠然一笑:但这动静不小,而且其中还有百姓自己的意愿在,
在以铜钱为货币的年代,一个铜制农具的价值少说也是一个家庭一两年的收成所得。对于白得了这一农具的农户们而言,让他们自愿把这个交出去几乎不可能。
不过让他能够完全放下心来的理由却并不是这个,而是若是聚农具融化重新铸就的话,所得武器杂质太多,必不好用。
没错,铜制武器本身就是一种合金产品,在官方的炼制过程中也要极为小心地平衡铜水和别的金属之间的比例,这可不是随便煮一煮然后倒进磨具里头那么简单。
而如今发给魏国百姓的农具里头可是从各处收缴来的武器放在一起加热所得,这些武器质量五花八门,放在一块煮成铜疙瘩后质量就更不必提了,用作农具还好,如果拿上战场那可真是在拿兵士的性命开玩笑了。
如果兵器收缴之后放在库房里面,那么就很可能会被人开库盗用,而如今铸成农具,一方面可以方便当地百姓生产,另一方面也是降低了再起纷争的危险性。
这是赵政提出「铸剑为犁」这一决策的另一个原因。
他当然不是脑袋一热想要安慰民心或者单纯为了耍帅才这样决定,作为吕安养大的孩子(异人:???),他从小受到的教育便是能够一箭三雕的绝不一箭双雕。
而正是这一决策能有的好处不少说服了蒙骜,刚刚攻下此处正需要修整的秦军才会去费这番功夫收缴兵器。
青年退后一步,又慢慢展开了另一张图,上头依然是一个饼状图,他点了点圆形中的占比最大的两块:其次,便是人。
东郡现有已登记人口中,六成为原人口,三成为奴隶,一成为野人。
这里的野人并不是指未开化的那种山民,而是指住在城池之外的人民。
和后世相对和平的时代中,由于城内人口满溢并且缺少土地而不得不分流一部分人居住到城外,以至于城外遍布村落的情况不同,战国时代在城郭之外居住的人毫无安全感可言,他们随时有可能被外来的军队和山匪劫掠。因此,在这个战火纷飞的时代还住在城外的人或是逃奴,或是穷人,他们是没有办法入城正常居住也没办法得到守城兵士们保护的存在。
但这次秦国将这些人都纳入了东郡治下,并且在统计了人口后,他们还分到了田产。
吕安指了指这四成新增人口,这些人是因秦国得到了土地和自由,如果他们愿意背叛秦国,那一定是有更大的利益。
吕安重新点了点六成人口,这其中又有四成是寻常平民,是并未失去利益的,而剩下的两成
是潜在危险。蒙恬接口,需要关注。
几个年轻人都点了点头,这很好理解。
那最后的原因呢?赵政看了看被吕安取来朱色笔勾勒出的两成人口,他咂咂嘴,这些人若是要反,自然是为了利益。只要东郡重归魏国,那他们就能得到原有的土地和努力,但他们又要怎么鼓动别人陪着他们一起造反?
如果东郡重回魏国,这些现在是民籍之人岂不是又要重归奴籍?他们没有那么傻吧?
是没有那么傻,但也不是不存在例外吕安勾了勾唇,有些人虽是奴籍,但也未必需要种地谋生啊。
堂中几个年轻人都皱起了眉,他们年纪不大,正是最能拼搏的年岁,自然完全不能理解这种就为了享受,宁可降格做个三等公民的事情。
吕安并不打算和这些人多提这个问题,这必然是他们无法理解的领域,大家三观不一样要怎么站在同一思考线上,他敲了敲屏风,又袖手道:如今东郡大体上还是趋于平稳,危机尚且存在,这种危机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才会渐渐消弭,要小心,却也不必过于小心。
他勾了勾嘴角,笑容中带着些笃定:只要百姓们有田种,看得到收获看得到未来就不容易起乱子,至多就是将东郡当做是一个干稻草棚,不要给它火星便是了。
几个年轻人闻言都微微一愣,他们直觉吕安的治理态度和他们所受到的教育有很大的不同,但一时半刻之间似乎也找不到其中有什么问题。总觉得哪里有些怪怪的,还未等他们反应过来,吕安便继续道:所以,我打算进行第二步了。
闻言,几人眼睛纷纷一亮,青年站在堂中,勾着嘴角一派清隽风流的模样,说出来的话却极具杀伤力。
决了挨打、挨饿的问题之后,自然要解决挨骂的问题。
在战国时代,六国之间的隐台词就是:只要骂秦国就是政治正确,只要你和我一起骂秦国,那我们就可以做朋友。
没错,就是这么的招人恨。
作为所有作品中的最大反派角色秦国,要想解决挨骂问题并不容易。要说秦人该不该被骂?呃,老秦人确实干了不少不地道的事儿,但是秦国口碑这么差,多少也是众口销金的结果。
秦人旁的不说,唯才是举以及注重民生以及律法之前人人平等这一点还是走在六国前列的。但很可惜,这一点多半只在国内得名,甚至于,被秦国拙劣的自我宣传能力拖累,就连不少老秦人自己都不觉得这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
这就不可以啦!
吕安觉得,作为位于秦国最东端口,和其余四国直接或者间接接壤的一个郡,又有良好的水路、陆路交通条件的东郡就该承担起一部分宣传的重要责任来。
而他宣传的手段自然就是推广秦字。
而要让本身就已经拥有自己文化的魏国百姓学习秦国文字,最最重要的手段自然就是能够将当地的官员推入咸阳的举荐权啦!
没错,继蜀郡之后,东郡也拿到了三个可以推举的名额。
当将旨意颁布下去后,吕安仿佛能够感觉到不用多久就会被各位同僚投射过来的凶恶眼神。但他能怎么办呢?如果没有萝卜吊着,要怎么鼓励当地民众学习秦国文化?
招不在老,好用就好啊。
但当这条命令被送到各地县衙后不久,郡守府就等来了第一位正式的访客,而让人意外的是,此人来访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推举,而是单纯为了贴在各县衙布榜处的秦纸。
众人这才反应过来,在秦国已经成为寻常物件的纸笔在这里还是个稀罕物呢!
吕安眨眨眼,又眨眨眼,他和赵政交换了一个眼神,双方的眼中都闪过了蠢蠢欲动。
三日后,秦国东郡太守吕安发出了请帖,邀请东郡内最后留下的有识之士入府一叙。收到请帖的个个都在家宅中纠结许久,觉得此宴并非好宴,然而淫威在上不得不去。
谁料等他们收拾好了心情硬着头皮赴宴之时,见到的却是一袭靛色深衣外罩直坠大氅的吕安亲自来待客,这简直是非常之谦逊的待客态度了。
青年以白玉为冠,眸明亮如点漆,肤色白皙模样极好,见到他们还客客气气一拱手,然后邀人入了一处庭院。
既是庭院,自然也不可能会有整齐的座次,这位年轻的太守倒随意得很,众宾客也只能随意落座。正当心中惴惴之时,忽而一种极其馥郁典雅的香味逸散而来,竟将他们惴惴不安的心抚平了大半。
众人纷纷寻香看去,就见这位吕小郎正为众人点香。
焚香待客,是东方五国这些年渐渐兴起的一种社交文化,而这秦国来的少年郎做起来极为熟练且优美,便是其选用的香品亦是他们不曾嗅过的香气,连绵婉转,烟气淡不可闻,夹杂有花香、蜜香,似乎又有一点点冷冽的凉意。
人说闻香识人,就着香气,仿佛就能看到一高雅之士立于山峦之巅峰抚琴,山间凉风托起他的衣摆,看似温文儒雅,实则极为冷冽。
这这这,这香气好生高雅,又变换奇多,当真是闻所未闻。
没有闻过就对啦,此时还是单品香时代,像吕安这种将各种香料碾碎配成合香的品香方法还没有出现过呢。
吕安将香炉盖子掩上,指尖轻勾案上古琴以一声琴音唤回众人思绪,他冲着众人拱手笑道:安到此地有些时日,然因诸多事务未曾一一登门拜访,着实失礼。
今日邀请诸位前来,不为国事,仅烹茶论雅,诸位自可尽性无妨。
第232章 大国崛起(15)
战国之世, 秦国虽以强势力压天下成为七国之首,然就文化而言, 无论是根基还是形式, 尚远远不如中原六国。
会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并非是秦国地处边陲,外来文化影响不到。恰恰相反,秦国可以说是七个大国中外来人口流动最多的国家, 会有此结果,实则是因为秦国的文化建有壁垒。
在孝公允商鞅变法之时,商君便定下了治理秦国的方针,那便是统一赏赐、统一刑罚、统一教化。
前二者在秦国崛起道路上发挥出了巨大的力量。
统一赏罚使得秦国上下一心,要得到赏赐唯有战, 要避免刑罚也只有战,赏罚二字便将秦国所有人都绑在了秦国这辆无法停止的战车之上, 而统一教化更是让这二点能够实行的重要保障。
为何?
因为在商君的计划中, 统一教化的目的是要让秦国的民众们知道唯一能够让自己成功的地方那就是战场。
而要达成这一目的,自然不能让别人的学说进入秦国并且发扬开来。
没错,秦国从商鞅变法开始一直到现在,在自己的地盘上都建立起了一座高墙。这座高墙以内是秦国的崇战文化, 墙内的民众从来不觉得自己热爱战争是有错的,甚至于他们看来, 青壮年就应当求战, 老弱者可以来守护家园,死者不因上战场后悔,生者不应当劝说别人不上战场, 这从出生就开始向往战争的信念一直到棺材板盖上之后才能结束。
因此,秦国不允许任何人跑到秦国来建设私人的学说,并且收纳学子传授学问,也就是完全禁止私学的存在。
有才之士进入秦国,秦国人非常欢迎,但是才子们入秦后唯一能做的就是谋仕,你有什么意见和想法可以和秦王说,但决不允许和百姓说。
无论是博文信廉的才子圣人,还是巧佞善辩的奸人都无法通过创立学说在民间传播自己的文化思想的方式取得民众认可,从而影响秦国政局。这就是此举的意义所在。
而秦国川流不息的商队能够和百姓们接触的地方也是固定的,专门划分出了另外一个市场,不允许和秦国本国人进行额外接触。
正是通过这种种方法,以至于秦国的文化不曾受到东方文化影响,能够保持其质朴的一面。但同时,在六国人眼中,没有诞生自身文化又以为拒绝他人文化的秦国自然成了一个文明礼仪的蛮荒之地。
而魏国则恰恰相反。
魏国位于四战之地,这一地理位置除了为其带来巨大的防御难度之外,也使得魏国成为了各国间学说传通之地,各国文化和学说在此地碰撞,魏国学子们足不出户便可学百家之长,因此,在战国时代,魏国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文化巨头。
故而,当吕安拿出琴摆出要和诸人煮茶论道的姿态后,在场众人心中第一反应便是小子好生狂妄!
但现在这些人全都在闭目倾听。
当第一个音拨出的瞬间,众人便有怔怔之感。
琴算不上好琴,曲却是从未曾听过的,然而众人一腔复杂抵触心绪在前四个音落下的时候全数消失,悠远空灵的琴音被清风温柔托起,卷过透着淡淡清香的兰草丛中,然后轻柔却完全不讲道理地冲入了在座之人的心头。
曲调悠扬,声声入耳,听着听着,眼圈便生出了一股子酸涩感。风景一幕幕滑过,谁活着会没有几分遗憾和悲愤呢?越听就越觉得心中的万般伤心不快全被勾了出来,然后随着乐曲,那些负面的情绪又被重新包扎好放回了内心的深处。
憾已成,未来的路还是要继续走下去,这个年轻人似乎是在用琴声这样对他们说。
曲落,余音不散。
众人缓缓睁开了眼睛,心中像是被泉水洗涤过一般,所有的紧张焦虑都被掏了出去。再睁眼时眼中所见全像是一个新世界,就是从石缝里勉强露头的小草亦是极为娇嫩可爱,面前手按琴弦的吕郡守呃,奇怪,方才怎么会觉得这小郎君特别危险呢?以琴辨人心,这分明是极为友好和善之人鸭。
恋耽美
本文网址:https://www.7wav.com/book/108823/1974212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7wav.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