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焚香祭酒——积羽成扇(98)
推荐阅读:小说大纲里的女主觉醒后(NPH)、【崩铁乙女】总合集、女特警穿越,带四只萌娃炸翻古代、追了前男友的尾、两情相厌(伪骨科,狗血文)、【全职猎人】狩猎愉快(4P)、无情道总是修不成 (GL)、《玉壶传》【bg】【古言】【骨科】【结局不定】、攻略男主太简单!(快穿h)、第二次重吻( 甜文1V1)、
他最初吕布兵败这段历史的时候,就觉得其中的几个细节有些奇怪。
这个时间段的曹操虽重视刘备,但也同样防备着他。可史书上却这么记载:曹操听了刘备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2](你没看见吕布是怎么对丁原和董卓的吗)的话,就把吕布杀了。
这段记载中并未提到其他人,表面上看,好像曹操不曾询问其他谋士的意见,光听了刘备的一句挑拨之语就对吕布下手。
曾经的崔颂从未细想过其中的异状;可当他这几年恶补了经子史集,学会了这个时代的人的思考方式,再回忆这段,顿时有了截然不同的感受。
崔颂私下猜测,这段记载大约是用了春秋笔法。
在当时的场景里,刘备或许真的说过这样的话,可真正让曹操做出处死吕布这一决定的,并非刘备的三言两语。
怕是曹操本来就有杀吕之心,刘备不过是顺水推舟,明哲保身罢了。
崔颂自从有了这一猜测,就一直在琢磨:令曹操对吕布起杀心的到底是什么,真的是吕布两次叛主,杀了丁原与董卓吗?
若论背叛旧主,转投他人,先后归附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过两年还会投奔袁绍、刘表)的刘备同样战绩斐然。可见于这个时代的人而言,良禽择木,顺水跳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那么,是因为吕布杀了两任前主吗?
这倒有些道理,毕竟无论哪个老板都不喜欢一个随时可能叛变,砍下自己脑袋的属下。
然而,要说吕布次次叛变都砍老板的头,这还真的冤枉了他。
姑且不说吕布背叛董卓,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董卓对他动辄打骂,还乱丢武器,险些把他刺死;单单只论吕布依附过的势力(同盟的曹操与臧霸不算入内),除了丁原与董卓外,还有袁绍和张杨。虽然最后都因为布不安,叛逃了,但他并没有对袁绍和张杨下杀手。
如此一来,唯一受诟病的弑主就只有丁原了。而其中是非,吕布与丁原的恩怨,外人无从知晓。历史上的吕布与丁原,也并非《演义》中的义父义子关系。单凭这个就定吕布生死,似乎也略显草率。
于是崔颂将目光放到吕布本身上。
吕布此人,最大的缺点就是旁人口中的反复无常。反复到什么程度?明明同意了袁术结亲的请求,双方连流程都走完了,甚至连吕布本人,前一秒还觉得女儿嫁给袁术是好事,把女儿送上了路结果,听了陈登父子三言两语的挑拨,立即叫人把女儿追回来,还把袁术的使者杀了。
就算放在现代,这样耳根子软,丝毫没有半点契约精神,动不动翻脸无情,把事情做绝的人,也是被人厌恶远离的。没人愿意与这样的人合作。
更遑论讲信义、重诺言的古代,若非利益牵扯,真的无人愿意与吕布这样动不动就反悔的人结盟。
说到底,曹操所顾忌的,无非是吕布的不安定罢了。
明白了曹操的想法,崔颂接下来的进言便有了思路。
作者有话要说: [1]昔日妾在长安,已为将军所弃,幸得庞舒仗义相救这句话引自《三国志裴松之注》之《英雄记》(原句)妾昔在长安,已为将军所弃,赖得庞舒私藏妾身耳,略作改动。
[2]15个字引自史书《三国志》,是曹操杀吕布前,刘备对曹操说的话。
.
顺便小崔议论曹操杀吕的这段只是我个人的拙见,无任何考据价值。
.
感谢在20200316 14:56:41~20200317 15:34:4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手榴弹的小天使:喵节操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叶家散樱 64瓶;云初展 29瓶;秋水不染尘、柳苏 20瓶;又又 18瓶;木尧、空空、超英后援会 5瓶;萌小白 1瓶;
进程
曹操听了崔颂的话, 没有直接应答,只拍了拍崔颂的肩:此处无人, 子琮若有什么想法,尽可与孤说。
倒是想起当年陈宫背叛、己方告急时,是当时尚未投效自己的崔颂做的说客,成功说服吕布退兵。
崔颂道:吕布此人, 虽反复无常, 到底有个优点。
曹操示意他继续说。
崔颂微微一笑:正是:感情用事,任人唯亲。
曹操眉宇微挑, 刚想着这算是哪门子的优点,忽然心中一动。
他探究地看向崔颂, 对上崔颂不躲不避的目光,半晌,哈哈大笑。
果然是个好优点。
遂往高台的方向走, 走了两步,转过身,招呼崔颂一同过去。
崔颂心中略舒,同样往回走。
曹操所担心的,无非是吕布的不定。他认为吕布的反复是一个不可控的因素, 为了避免这把过于锋利的刀伤到自己, 宁可毁之。崔颂所说的吕布的优点,实际上是他最大的弱点,也是他通过这场战役的布局,千方百计呈现给曹操看的东西。
若弱点是刀鞘, 崔颂不过是献鞘者。要如何处理吕布这把刀,只能看曹操的心意。
终究尽人事,听曹命罢了。
曹操回到高台,看着下方的吕布久久不语。
吕布见曹操面无表情,不表态亦无动作,心中焦虑不安。
又见刘备木桩子似的站在一边,分明答应了求情的事,却迟迟不向曹操进言;以为刘备想要反悔,情急之下,大声喊道:
玄德公答应我的事,你忘了吗?
见曹操的视线轻飘飘地往自己的方向飘了过来,刘备叫苦不迭,在心里把吕布骂得狗血淋头。
如果不是知道吕布素来如此言语无状,未必存有坏心,他都要怀疑吕布是不是死前想找个垫背的,故意把他拖下水。
吕将军此话让备困惑,还请将军说个清楚,莫要叫明公误会。
吕布自知失言,赶紧道:布无状,仗着自己于刘玄德有恩,觍颜相求,欲刘玄德在明公面前美言几句。
形势所迫,吕布不再遮掩,坦白他趁曹操离开时做下的小动作。
曹操便朝刘备笑道:使君意下如何?
被这么一搅和,刘备那句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1]也说不出来了,他仔细琢磨曹操的心意,试着折中取巧道:若论避嫌,我本不该言,只是
他长叹了口气,吕将军于我有辕门射戟之恩,备在此斗胆,请司空抬一抬手,饶将军一命。
曹操听到这中规中矩的求情,抚须道:既如此,便应使君之求,暂且饶过吕布的性命。来人,请吕将军去客舍坐坐,好生招待着。
刘备:???
刘备没想到曹操竟然留了吕布的性命,把他软禁了起来,一时有些发懵。
他重新估量曹操的心思,越想,越觉得沉重。
曹操此举乃是明显的异常之举。刘备摸不透他的用意,便觉得后背发麻,好似被三两只蚂蚁爬过,耿耿于心,无法忽略。
倒是吕布,不知其中深意,只以为是刘备的求情起了效果。一边高兴,一边犹觉得刘备刚才的求情不够力度,遂朝刘备使眼色,让他再多求情两句。
刘备无语至极。好在吕布很快被带走,士兵们另压了陈宫上来。
公台,许久未见。
陈宫背脊挺直,没有接话。
曹操再问:你可有话要说?
陈宫冷哼:但求一死耳。
戏志才接收到曹操的眼神暗示,开口道:
你若一死了之,你的妻儿该当如何?
罪不及妻儿,以曹公的英明,如何会与妇孺老弱计较?
崔颂能猜到陈宫的一二分心思。
他之所以拒绝投降,决定慷慨赴死,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为了己身:他当初背叛曹操,给曹操带来几近灭顶的严重打击。夸张点说,他当时的行为称得上是在曹操后背插刀,插得他差点就地扑街,再也爬不起来。后果之严重,哪怕曹操愿意既往不咎,重新接纳他,也难免会有点想法。而陈宫自己,亦过不去心头那道坎。何必自取其辱。
另一个则是为了家人:他若活着,曹操就算重新启用,也会暗自戒备,心存芥蒂,而他的家人,将随着他的过去,一生蒙在他的暗影之下。既如此,倒不如以他的死,换取家人的平安。人死则仇消,他一死,以曹操的性情,就算有再多的暗怨,也会全部放下,替他照顾他的家人。
崔颂能猜到的,与陈宫相处多年的曹操自然也能猜到。
若是曹操并未获得崔颂的协助,根据历史的记载,他还要多用四个月的时间,等到己方士兵疲惫不堪、粮草几近用尽的时候才将下邳攻下。
那时的曹操,必定为了早点稳固局势,避免节外生枝,而将不安定因素吕布、陈宫、高顺全部斩首。
而如今,曹军精力、士气高涨,粮食充足,曹操不免对吕布等人生出不同的想法。
所以,在陈宫说完这段半请求、半激将的话后,曹操没有接茬,反而露出一个意味不明的表情。
若我非要计较呢?
陈宫:???
面对这出乎意料的剧本,陈宫懵了懵,还想继续发动嘴炮说服曹操,就见曹操挥手召来士兵。
堵上嘴,拉下去。曹操欣赏着陈宫千变万化的表情,缓缓加了一句,带去客舍,与高顺同室相伴。
陈宫与高顺,向来相看两相厌,曹操这一招不可谓不损。
被堵了嘴的陈宫发出呜呜呜的声响,蹬着脚被士兵带走。
围观了一整场的刘备隐约摸索到曹操的意图,不知是喜是忧。
曹操处置完降臣,对有功之臣简单地嘉奖了一番,便亲切地拉着刘备,让他和自己同坐一车。
再次被曹操搞特殊待遇的刘备炸得寒毛直竖,险些把后背的衣服都顶起来了。
他深知曹操此举有施压试探的成分在,哪怕他极为沉得住气,面对这时不时的裹糖之毒,亦不免生出一分烦躁。
意识到这一点,刘备心中一凛,暗道:
曹操果非常人也。如此心性,稍有不慎,便会被他逼得失了分寸,需得更加小心才是。
却不知曹操那边也在感慨刘备的难啃。他暗中逼迫了那么久,就等着刘备露出破绽,一击除去。谁知刘备竟像个牛皮水囊,怎么压都压不破,还能将他的劲力推回来几分。
两个各怀心思的人,表面上惺惺相惜,同坐一辆车,携手而去。
剩下的人亦三三两两地散了。相关人员按照曹操的指示,投入下邳的重建中。
过了两个月,下邳焕发新生。曹操接纳原在吕布军中的陈群父子,征陈群为自己的掾属。
同年同月,曹操受引荐,召用王模、周逵。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春,传来袁绍大破公孙瓒,占据幽州的消息。
朝廷封刘备为左将军,赐金印紫绶。
压力山大的刘备,在多次被董承的人巧遇,甚至有一次被董承本人巧遇后,实在忍耐不住,对着董承看似客气,实则暗藏胁迫地道:
君如此行径,不怕我上报给曹司空吗?
董承丝毫不怕他的胁迫,桀桀而笑:刘将军若是能向司空禀报,早就去了,何至于被我纠缠这许久?
刘备冷然回视。
董承继续道,因为将军知道,一旦此事通禀了曹操,我定会拉将军下水。而曹操正愁找不到名目处置将军,必会借题发挥。这种将自己的把柄奉上,正入曹操下怀,自取灭亡的行为,将军如何能做?
刘备道:君欲何为?
董承从怀里取出一条绸衣带,作出一副恭谨之色:此乃圣上血书,衣带诏也,刘将军还不听命!
刘备来不及去看那条衣带,闻言,躬身行礼。
董承念完衣带诏中对曹操的种种论罪,取出笔,对刘备道:
刘将军,署名否?
刘备被这半逼半就的邀请气笑了:备自当为圣上肝脑涂地,只不知道这衣带诏是真是假?
董承脸色倏然一变。
刘备一瞧他这模样,便知这衣带诏果然有异,既恼怒董承的纠缠,又惊异于他的大胆。
董承犟嘴道:朝中大半有识之士皆知此事,怎会有假?
刘备暗笑。若朝中有大半人参与,曹操怎会一无所知?他若这么无能,早死在吕布的手上了,怎能走到今天的位置?
不过是三两个蠢笨之人,结成乌合之众,在此跳脚罢了。
恋耽美
这个时间段的曹操虽重视刘备,但也同样防备着他。可史书上却这么记载:曹操听了刘备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2](你没看见吕布是怎么对丁原和董卓的吗)的话,就把吕布杀了。
这段记载中并未提到其他人,表面上看,好像曹操不曾询问其他谋士的意见,光听了刘备的一句挑拨之语就对吕布下手。
曾经的崔颂从未细想过其中的异状;可当他这几年恶补了经子史集,学会了这个时代的人的思考方式,再回忆这段,顿时有了截然不同的感受。
崔颂私下猜测,这段记载大约是用了春秋笔法。
在当时的场景里,刘备或许真的说过这样的话,可真正让曹操做出处死吕布这一决定的,并非刘备的三言两语。
怕是曹操本来就有杀吕之心,刘备不过是顺水推舟,明哲保身罢了。
崔颂自从有了这一猜测,就一直在琢磨:令曹操对吕布起杀心的到底是什么,真的是吕布两次叛主,杀了丁原与董卓吗?
若论背叛旧主,转投他人,先后归附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过两年还会投奔袁绍、刘表)的刘备同样战绩斐然。可见于这个时代的人而言,良禽择木,顺水跳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那么,是因为吕布杀了两任前主吗?
这倒有些道理,毕竟无论哪个老板都不喜欢一个随时可能叛变,砍下自己脑袋的属下。
然而,要说吕布次次叛变都砍老板的头,这还真的冤枉了他。
姑且不说吕布背叛董卓,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董卓对他动辄打骂,还乱丢武器,险些把他刺死;单单只论吕布依附过的势力(同盟的曹操与臧霸不算入内),除了丁原与董卓外,还有袁绍和张杨。虽然最后都因为布不安,叛逃了,但他并没有对袁绍和张杨下杀手。
如此一来,唯一受诟病的弑主就只有丁原了。而其中是非,吕布与丁原的恩怨,外人无从知晓。历史上的吕布与丁原,也并非《演义》中的义父义子关系。单凭这个就定吕布生死,似乎也略显草率。
于是崔颂将目光放到吕布本身上。
吕布此人,最大的缺点就是旁人口中的反复无常。反复到什么程度?明明同意了袁术结亲的请求,双方连流程都走完了,甚至连吕布本人,前一秒还觉得女儿嫁给袁术是好事,把女儿送上了路结果,听了陈登父子三言两语的挑拨,立即叫人把女儿追回来,还把袁术的使者杀了。
就算放在现代,这样耳根子软,丝毫没有半点契约精神,动不动翻脸无情,把事情做绝的人,也是被人厌恶远离的。没人愿意与这样的人合作。
更遑论讲信义、重诺言的古代,若非利益牵扯,真的无人愿意与吕布这样动不动就反悔的人结盟。
说到底,曹操所顾忌的,无非是吕布的不安定罢了。
明白了曹操的想法,崔颂接下来的进言便有了思路。
作者有话要说: [1]昔日妾在长安,已为将军所弃,幸得庞舒仗义相救这句话引自《三国志裴松之注》之《英雄记》(原句)妾昔在长安,已为将军所弃,赖得庞舒私藏妾身耳,略作改动。
[2]15个字引自史书《三国志》,是曹操杀吕布前,刘备对曹操说的话。
.
顺便小崔议论曹操杀吕的这段只是我个人的拙见,无任何考据价值。
.
感谢在20200316 14:56:41~20200317 15:34:4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手榴弹的小天使:喵节操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叶家散樱 64瓶;云初展 29瓶;秋水不染尘、柳苏 20瓶;又又 18瓶;木尧、空空、超英后援会 5瓶;萌小白 1瓶;
进程
曹操听了崔颂的话, 没有直接应答,只拍了拍崔颂的肩:此处无人, 子琮若有什么想法,尽可与孤说。
倒是想起当年陈宫背叛、己方告急时,是当时尚未投效自己的崔颂做的说客,成功说服吕布退兵。
崔颂道:吕布此人, 虽反复无常, 到底有个优点。
曹操示意他继续说。
崔颂微微一笑:正是:感情用事,任人唯亲。
曹操眉宇微挑, 刚想着这算是哪门子的优点,忽然心中一动。
他探究地看向崔颂, 对上崔颂不躲不避的目光,半晌,哈哈大笑。
果然是个好优点。
遂往高台的方向走, 走了两步,转过身,招呼崔颂一同过去。
崔颂心中略舒,同样往回走。
曹操所担心的,无非是吕布的不定。他认为吕布的反复是一个不可控的因素, 为了避免这把过于锋利的刀伤到自己, 宁可毁之。崔颂所说的吕布的优点,实际上是他最大的弱点,也是他通过这场战役的布局,千方百计呈现给曹操看的东西。
若弱点是刀鞘, 崔颂不过是献鞘者。要如何处理吕布这把刀,只能看曹操的心意。
终究尽人事,听曹命罢了。
曹操回到高台,看着下方的吕布久久不语。
吕布见曹操面无表情,不表态亦无动作,心中焦虑不安。
又见刘备木桩子似的站在一边,分明答应了求情的事,却迟迟不向曹操进言;以为刘备想要反悔,情急之下,大声喊道:
玄德公答应我的事,你忘了吗?
见曹操的视线轻飘飘地往自己的方向飘了过来,刘备叫苦不迭,在心里把吕布骂得狗血淋头。
如果不是知道吕布素来如此言语无状,未必存有坏心,他都要怀疑吕布是不是死前想找个垫背的,故意把他拖下水。
吕将军此话让备困惑,还请将军说个清楚,莫要叫明公误会。
吕布自知失言,赶紧道:布无状,仗着自己于刘玄德有恩,觍颜相求,欲刘玄德在明公面前美言几句。
形势所迫,吕布不再遮掩,坦白他趁曹操离开时做下的小动作。
曹操便朝刘备笑道:使君意下如何?
被这么一搅和,刘备那句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1]也说不出来了,他仔细琢磨曹操的心意,试着折中取巧道:若论避嫌,我本不该言,只是
他长叹了口气,吕将军于我有辕门射戟之恩,备在此斗胆,请司空抬一抬手,饶将军一命。
曹操听到这中规中矩的求情,抚须道:既如此,便应使君之求,暂且饶过吕布的性命。来人,请吕将军去客舍坐坐,好生招待着。
刘备:???
刘备没想到曹操竟然留了吕布的性命,把他软禁了起来,一时有些发懵。
他重新估量曹操的心思,越想,越觉得沉重。
曹操此举乃是明显的异常之举。刘备摸不透他的用意,便觉得后背发麻,好似被三两只蚂蚁爬过,耿耿于心,无法忽略。
倒是吕布,不知其中深意,只以为是刘备的求情起了效果。一边高兴,一边犹觉得刘备刚才的求情不够力度,遂朝刘备使眼色,让他再多求情两句。
刘备无语至极。好在吕布很快被带走,士兵们另压了陈宫上来。
公台,许久未见。
陈宫背脊挺直,没有接话。
曹操再问:你可有话要说?
陈宫冷哼:但求一死耳。
戏志才接收到曹操的眼神暗示,开口道:
你若一死了之,你的妻儿该当如何?
罪不及妻儿,以曹公的英明,如何会与妇孺老弱计较?
崔颂能猜到陈宫的一二分心思。
他之所以拒绝投降,决定慷慨赴死,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为了己身:他当初背叛曹操,给曹操带来几近灭顶的严重打击。夸张点说,他当时的行为称得上是在曹操后背插刀,插得他差点就地扑街,再也爬不起来。后果之严重,哪怕曹操愿意既往不咎,重新接纳他,也难免会有点想法。而陈宫自己,亦过不去心头那道坎。何必自取其辱。
另一个则是为了家人:他若活着,曹操就算重新启用,也会暗自戒备,心存芥蒂,而他的家人,将随着他的过去,一生蒙在他的暗影之下。既如此,倒不如以他的死,换取家人的平安。人死则仇消,他一死,以曹操的性情,就算有再多的暗怨,也会全部放下,替他照顾他的家人。
崔颂能猜到的,与陈宫相处多年的曹操自然也能猜到。
若是曹操并未获得崔颂的协助,根据历史的记载,他还要多用四个月的时间,等到己方士兵疲惫不堪、粮草几近用尽的时候才将下邳攻下。
那时的曹操,必定为了早点稳固局势,避免节外生枝,而将不安定因素吕布、陈宫、高顺全部斩首。
而如今,曹军精力、士气高涨,粮食充足,曹操不免对吕布等人生出不同的想法。
所以,在陈宫说完这段半请求、半激将的话后,曹操没有接茬,反而露出一个意味不明的表情。
若我非要计较呢?
陈宫:???
面对这出乎意料的剧本,陈宫懵了懵,还想继续发动嘴炮说服曹操,就见曹操挥手召来士兵。
堵上嘴,拉下去。曹操欣赏着陈宫千变万化的表情,缓缓加了一句,带去客舍,与高顺同室相伴。
陈宫与高顺,向来相看两相厌,曹操这一招不可谓不损。
被堵了嘴的陈宫发出呜呜呜的声响,蹬着脚被士兵带走。
围观了一整场的刘备隐约摸索到曹操的意图,不知是喜是忧。
曹操处置完降臣,对有功之臣简单地嘉奖了一番,便亲切地拉着刘备,让他和自己同坐一车。
再次被曹操搞特殊待遇的刘备炸得寒毛直竖,险些把后背的衣服都顶起来了。
他深知曹操此举有施压试探的成分在,哪怕他极为沉得住气,面对这时不时的裹糖之毒,亦不免生出一分烦躁。
意识到这一点,刘备心中一凛,暗道:
曹操果非常人也。如此心性,稍有不慎,便会被他逼得失了分寸,需得更加小心才是。
却不知曹操那边也在感慨刘备的难啃。他暗中逼迫了那么久,就等着刘备露出破绽,一击除去。谁知刘备竟像个牛皮水囊,怎么压都压不破,还能将他的劲力推回来几分。
两个各怀心思的人,表面上惺惺相惜,同坐一辆车,携手而去。
剩下的人亦三三两两地散了。相关人员按照曹操的指示,投入下邳的重建中。
过了两个月,下邳焕发新生。曹操接纳原在吕布军中的陈群父子,征陈群为自己的掾属。
同年同月,曹操受引荐,召用王模、周逵。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春,传来袁绍大破公孙瓒,占据幽州的消息。
朝廷封刘备为左将军,赐金印紫绶。
压力山大的刘备,在多次被董承的人巧遇,甚至有一次被董承本人巧遇后,实在忍耐不住,对着董承看似客气,实则暗藏胁迫地道:
君如此行径,不怕我上报给曹司空吗?
董承丝毫不怕他的胁迫,桀桀而笑:刘将军若是能向司空禀报,早就去了,何至于被我纠缠这许久?
刘备冷然回视。
董承继续道,因为将军知道,一旦此事通禀了曹操,我定会拉将军下水。而曹操正愁找不到名目处置将军,必会借题发挥。这种将自己的把柄奉上,正入曹操下怀,自取灭亡的行为,将军如何能做?
刘备道:君欲何为?
董承从怀里取出一条绸衣带,作出一副恭谨之色:此乃圣上血书,衣带诏也,刘将军还不听命!
刘备来不及去看那条衣带,闻言,躬身行礼。
董承念完衣带诏中对曹操的种种论罪,取出笔,对刘备道:
刘将军,署名否?
刘备被这半逼半就的邀请气笑了:备自当为圣上肝脑涂地,只不知道这衣带诏是真是假?
董承脸色倏然一变。
刘备一瞧他这模样,便知这衣带诏果然有异,既恼怒董承的纠缠,又惊异于他的大胆。
董承犟嘴道:朝中大半有识之士皆知此事,怎会有假?
刘备暗笑。若朝中有大半人参与,曹操怎会一无所知?他若这么无能,早死在吕布的手上了,怎能走到今天的位置?
不过是三两个蠢笨之人,结成乌合之众,在此跳脚罢了。
恋耽美
本文网址:https://www.7wav.com/book/113795/2169074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7wav.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