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罪所有皇子之后(穿越)——禁庭春昼(67
推荐阅读:玩心、【快穿】我什么都可以、她们的世界(GB女攻)、欲海折竹、千年之寂,芳澤旋律:她主宰了整個修真大陸、暗有光(H)、驯养人类的那些事gl、欢愉指令:愚者万界异能收容手册(NPH)、作为的战俘的你 (gl futa)、林瑶与她的淫娃朋友们、
状元三年一个,考上了自然是风光无限,前途不可限量,但今日朝上就有三位状元。
说到底,前途也只是前途,没有真正成为现实之前,一切都是虚的,在大部分人眼里,他也不过是刚入朝的晚辈。
他忽然站出来说臣有本奏时,所有人都以为是皇帝授意的,毕竟在御书房行走,怎么也能算是天子近臣。
先帝时,常有人揣摩上意,上些折子试探皇帝的意思,有时候这也是皇帝对朝臣的试探。但谢淳登基这几年来,大家也摸透了他的脾性,他是说一不二的性子,愿意听听建议,采纳与否在他,而他若有要做的事,众人的反对意见从来没有做效,他们只能完善。
除了秦王,秦王的话往往都是代表皇帝的意思,或者说,只要是亲王说的,多半都会成为帝王的旨意。
因而这两年来,这类的试探是越来越少了,状元郎这一道折子,若真是皇帝的意思,那可真有意思了。
状元郎年纪轻轻又在御书房行走,面圣的次数可不少
陛下宠幸秦王已经三年,若是倦了,也是有的。
一时间,众人心思各异,静静旁观。
朱公公将折子呈到御前,谢淳翻开折子,又听状元郎说:臣要参秦王结党营私,魅惑君主。
莫非陛下要下手了?
也是,秦王在民间的声望,过高了。
谢淳却说:此事押后再议。
帝王若不想听,凭你说什么也白搭,状元郎只好不甘不愿地退下。
倒是宣和,慢悠悠地站出来,草草行礼:臣倒是想知道,臣是如何结党营私,他笑了一下,与御座上的帝王遥遥相对说出了后半句话,魅惑君主的。
说完他上下看了一眼向新科状元,言语间带着些漫不经心:关大人请说。
以他们二人的身份差距,以秦王一惯的作风,他不该这样客气,这样客气,反倒是透着些轻慢。
这无疑是更叫人愤怒了。
谢淳一点头便状元郎便洋洋洒洒地说了起来。
许多人背下折子上内容就够吃力了,这位关大人能考上庄园是自然头脑不俗,不但将这万字背下来了,还有延伸,引经据典的骂着宣和拐着弯地说他祸国殃民。
别说,宣和虽然读了点书,但还真不是所有典故都能听懂的,他听不懂,便不痛不痒的,还有些无聊。
早上起得有些晚,吃得少,下了朝再用些。
状元郎一口气说了许久,宣和只听了开头结尾,大概也知道了他的意思。
他这番话总结下来就是:陛下英明神武,拯救苍生,秦王结党营私魅惑君主,陛下宠幸奸佞小人,上天这才降下天灾警示。
结党营私,说的是藏书楼,不少人借藏书楼之便,结了书社,进京之后发现了别地的书社,自然是要交流一番,宣和又在放榜当日延请了所有上榜之人,明目张胆地笼络新科进士。
至于魅惑君主大概是看到了什么不该看的。
稍作思考,宣和就知道了是怎么回事,他在摘星楼宴请进士的时候谢淳也来了,大约是有什么亲密的举动被状元郎看见了吧。
宣和依稀还记得当日他是第一个走的。
知道就知道,朝中猜到他们关系的人也不少,都是在官场中浸淫多年的人,知道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这几乎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便是那刚入朝的,也都谨言慎行少说多看,当然,大部分人也没时间说谁能想到状元郎这般不忌讳。
他也不怕触怒了皇帝。
宣和兀自想着,状元郎已经停下看着他,似乎是要同他对峙,宣和觉得有几分好笑,他的建议,谢淳采纳是谢淳英明,他跟谢淳搞在一起就是他的错,这是什么傻缺谢淳毒唯?
关大人,本王有惑,还望大人解答。大人一边说着陛下英明,一边说他宠幸奸佞,这岂非是自相矛盾?
陛下自然英明,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时被迷了眼也是有的。
宣和想,这状元怕不是读书读傻了,还是他想入御史台?
他有意要同人辩上一辩,谢淳却不愿意他被人一口一个奸佞地叫,打断他们:够了。
说到底,状元郎也没什么证据,一切只看皇帝态度,他说秦王结党营私,那就是结党营私,说他魅惑君主,那就是魅惑君主。
皇帝说够了,那就是够了。
朱公公站出来正要说退朝,又被宣和打断了。
谢淳略过了这事,宣和却没有见好就收的意思。
如今连个新科状元都能踩到他头上,他跟谢淳的关系放在那,这满朝上下有一个算一个全是双标狗,没有人会找君王的错处,那错的自然就是他,这次他若是善罢甘休了,将来还有宁日么?
言官不因言获罪,可没说翰林不因言获罪,若是栽赃之人不付出什么代价,将来朝中岂不都是都是相互攻讦党同伐异之人?
谢淳知道宣和的意思,只是状元郎身份敏感,他是太师的关门弟子,高中状元,代表天下读书人,他若是治了罪,无疑是将宣和放到了他们的对立面。
因而即便宣和这样说了,他也不过是轻轻放下,一句发罚俸三月这事便算是过了。
这一次朱公公片刻都不敢耽搁,赶紧宣布了退朝。
宣和脸色不大好看,谢淳轻轻揽着他:你是什么身份,同他计较作甚。
他近来有事在忙,是宣和不知道的事,他也曾打听过,但谢淳瞒得很紧,只知道多半是好事,大部分时候谢淳都很愉悦。
宣和知道乾清宫已经修缮好了,可能是和这事有关吧。
也或许是想给他一个惊喜,宣和想。
为了这不知名的惊喜,加之他也知道谢淳是不想他在朝上同人起冲突,就没再同他计较,只是借着职务之便将状元郎叫来了户部。
户部问翰林院借人,理由还十分敷衍,说是要找些典籍。
人到了户部,自然是任他差遣,这般过了几日,宣和消了气,就放了人回去,没成想,第二日大朝会,状元郎摘了官帽上谏。
不论对错,他都占据了有利的位置,谢淳处置了宣和自然是因为他直言进谏,若是没有,那就是他直言进谏遭了帝王忌讳。
宣和冷笑:好一个忠君爱国的状元郎。
这一次,谢淳说他僭越,罚了人在家思过,没有提官职的事。
在宣和看来,这就像是教导主任的处罚,看起来严重,实质上没有任何影响。
人家自己都摘了官帽了你还护着。
宣和知道,谢淳这样做必然有他的理由,但不论他怎么问,谢淳都不说。
宣和气急了便说:你是不是看上他了。
说着还真起了疑心,这状元郎长相比不得他,却也是斯文俊秀的好相貌,谢淳莫非真是看上人家了?
谢淳安抚他:没有人比得上阿和。
又说:他是太师的弟子。
宣和更不满意了。
太师的弟子,那又如何?
太师就算了,虽然没有掌实权,却是文坛泰斗,太师的弟子他还得忍?
谢淳没有说太师要告老,这位就是他选出来的接班人,将来或许就是清流中的领袖。
他自有为位宣和正名的办法,只是还要些时日。
不必急于一时。
谢淳既然不松口,宣和索性不再提这事,思忖着贵妃曾说过的话,真心换真心。心中有几分茫然,又有几分委屈,他如今还不够真心么?
从前横眉竖眼的,如今他将谢淳放在心上,自然舍不得他难受,几乎是百依百顺。
大约还是他太好说话了,宣和想,果然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第二日早起,宣和便出了宫,一直到傍晚宫门落钥也不见人。
宣和宿在宫外的时候也不是没有,谢淳也不拘着他,确定他的安全便好,只是今日,宣和没有派人进宫传话。
偏偏今日宣出去时还和没叫人跟着。
谢淳稍加思索就明白阿和在同他闹脾气,他一边准备着赔罪的礼物一边不断派人去寻,找遍了宣和常去的几处也没见着人,谢淳开始有些担忧了。
他只怕宣和一个人在他看不见的地方出什么事。
下人来回禀找到人的时候已经是月亮已经悄悄爬上屋檐,谢淳顾不得着许多,快马加鞭赶到了太庙。
宣和已经缩在蒲团上睡着了,脸上还依稀带着泪痕。
听看守之人汇报,宣和今日过午便来了太庙,而后在里头呆了一天,供奉先皇帝的大殿不是什么人都能进的,宣和迟迟未出,他们才进宫禀告。
宣和不是受了气会哭的人,别说是千里迢迢地跑到太庙来哭。
显而易见就是故意的。
谢淳心知肚明,但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宣和的眼泪叫他心疼。
更叫他想起先帝在时宣和恣意放纵的样子,那时可没有人敢在朝上这样同宣和作对,诚然那时宣和不涉政,但这事说到底也是因为他没有好好护着人。
他虽是为了宣和,却是实实在在叫他受了委屈。
罢了,阿和想如何便如何,左右有他在一日,便护着他一日。
当夜,一到圣旨传出宫,状元郎被革职了。革职的状元郎什么都不是,白修远拟了圣旨摇头暗叹,分明提醒过他了。
太师前些日子病了一场,精神不大好,刚下床就听说了这消息,讲将弟子唤到府上。
你为何要同陛下对着干?
师徒如父子,他们之间不需要打官腔。
状元郎紧紧抿着唇:直言进谏。
太师叹口气:秦王做了祸国殃民的事了么?
可是他同陛下
太师打断他:你又如何得知?
我亲眼看见,那日秦王宴请新科进士,圣上也在,他们
说着说着他就噤了声,他忽然意识到,听先生的意思,他分明也是知道这事的,那么朝中知道这事得显然不止他,却只有他一个人提。
他看见又如何?皇帝若是不认,他说的就是假话,就是栽赃。
明白了?
状元郎脸色发白,点点头。
不要同陛下作对,圣上是明君。
他不说话,太师拍拍他的肩,进宫去为他求情了。
出宫时遇上了洪阁老。
洪阁老说:太师后继有人。
太师摇摇头叹气。
洪阁老宽慰他:秦王为他磨刀,这是荣幸。
秦王就是最锋利的刀,太师只怕弟子被磨废了。
宣和原本只是要谢淳愧疚,要他记住自己曾经说过的话。
到了太庙却真的委屈起来,不知不觉就掉了许多眼泪,哭得累了就睡着了。
这一觉睡了三天,他发烧了。
高烧三天,宣和昏昏沉沉在床上躺了三天,醒来时十分无力,但总算脑子是清醒了。
他知道是谢淳照顾他的,只是气还没消,应该说更生气了。
因为这事就是谢淳引起的,要不是他向着别人他也不会委屈地去太庙,更不会发烧,若不是谢淳,他哪里要受这样的苦。
因而见了谢淳还是十分不快,心中盘算着要如何行事,谢淳走到跟前他却忽然计上心头。
你是谁?
问得青鸾都吓了一跳,方才不是还好好的吗?
谢淳倒是镇定:你不记得我了?
宣和摇头,盯着他,似在思索:我该认得你吗?
谢淳盯着他瞧了一会儿,然后说:那你记得你是谁吗?
宣和一脸你是不是傻:我是沈宣和,是宝郡王。
不错。
谢淳说完就出去了,太医在外头候着,商讨许久,也没弄明白怎么回事,发烧造成的记忆问题不该是这样的,这倒像是受了什么刺激。
按理说没有外伤,没有特别强烈的刺激是不至于失忆的。
他们不能明着说秦王是装的,只能说:许是有些不愿忆起的事。
谢淳心中有数,他再进去问宣和:想起来了吗?
没有,说完好奇地看着他,我们关系很好么?
谢淳点点头:我是你相公。
宣和:???
低估他了。
他怎么能这么一正经地说出这么不要脸的话的?
第87章
宣和惊疑不定地看着眼前的人,仔细回忆了一番方才的言行,应该没什么破绽。
但他直觉谢淳是故意的,只是一时半会也不知道谢淳是怎么看出来的,或许谢淳其实也并不确定他是不是装的,反正这样说,不管他是真失忆还是假失忆,谢淳都不亏。
趁人之危!
原本装到这里也就罢了,但是被人占了便宜,宣和百年有些不甘心,为了面子他也要继续装下去。
他们根本不是这样的关系,早晚会露出破绽的,得先抓个错处揭穿他才好。
养心殿内伺候的下人都已经麻木了,秦王只在陛下面前装,皇上不在的时候,他该做什么做什么,与往日没有半点分别。
谢淳一来他便又是另一个样子。
王富贵等人原本还有些忐忑,秦王不叫他们说,他们便连圣上一并瞒着,虽说有秦王担着,但这到底是欺君之罪,这般过了两三日他们才琢磨过味来,皇上早就知道了。
但在陛下面前他们仍旧是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皇上都纵着秦王了,他们还能不陪着么?
今日就是,宣和本是躺在贵妃榻上的,一见谢淳他就站起来了。
失忆之前,谢淳若是在他躺着的时候进来,宣和多半是不会挪位置的,如今却有几分拘谨的样子,很好地演出了面对被自己遗忘的深爱之人时的不安与愧疚。
不安是因为陌生,愧疚是因为遗忘。
谢淳没辜负他的卖力表演,进来喊了他一声,触及他的眼神便托着他的下巴深吻。
他们彼此了解对方的身体,谢淳又故意在他身上煽风点火,这一下差点没吻到床上去,最后一刻,宣和好歹记起了自己的人设,推开了人。
谢淳就停下了,只是目光幽深,问他:阿和什么时候能想起我?
宣和感觉自己的心都颤了颤。
谢淳总是很克制的,现在却放肆了不少。他半撑着身体,一半的重量便在宣和身上,分明是很有压迫感的,却因为他略微沙哑的嗓音,忽然停止的动作,叫人无端升起些愧疚之情。
恋耽美
说到底,前途也只是前途,没有真正成为现实之前,一切都是虚的,在大部分人眼里,他也不过是刚入朝的晚辈。
他忽然站出来说臣有本奏时,所有人都以为是皇帝授意的,毕竟在御书房行走,怎么也能算是天子近臣。
先帝时,常有人揣摩上意,上些折子试探皇帝的意思,有时候这也是皇帝对朝臣的试探。但谢淳登基这几年来,大家也摸透了他的脾性,他是说一不二的性子,愿意听听建议,采纳与否在他,而他若有要做的事,众人的反对意见从来没有做效,他们只能完善。
除了秦王,秦王的话往往都是代表皇帝的意思,或者说,只要是亲王说的,多半都会成为帝王的旨意。
因而这两年来,这类的试探是越来越少了,状元郎这一道折子,若真是皇帝的意思,那可真有意思了。
状元郎年纪轻轻又在御书房行走,面圣的次数可不少
陛下宠幸秦王已经三年,若是倦了,也是有的。
一时间,众人心思各异,静静旁观。
朱公公将折子呈到御前,谢淳翻开折子,又听状元郎说:臣要参秦王结党营私,魅惑君主。
莫非陛下要下手了?
也是,秦王在民间的声望,过高了。
谢淳却说:此事押后再议。
帝王若不想听,凭你说什么也白搭,状元郎只好不甘不愿地退下。
倒是宣和,慢悠悠地站出来,草草行礼:臣倒是想知道,臣是如何结党营私,他笑了一下,与御座上的帝王遥遥相对说出了后半句话,魅惑君主的。
说完他上下看了一眼向新科状元,言语间带着些漫不经心:关大人请说。
以他们二人的身份差距,以秦王一惯的作风,他不该这样客气,这样客气,反倒是透着些轻慢。
这无疑是更叫人愤怒了。
谢淳一点头便状元郎便洋洋洒洒地说了起来。
许多人背下折子上内容就够吃力了,这位关大人能考上庄园是自然头脑不俗,不但将这万字背下来了,还有延伸,引经据典的骂着宣和拐着弯地说他祸国殃民。
别说,宣和虽然读了点书,但还真不是所有典故都能听懂的,他听不懂,便不痛不痒的,还有些无聊。
早上起得有些晚,吃得少,下了朝再用些。
状元郎一口气说了许久,宣和只听了开头结尾,大概也知道了他的意思。
他这番话总结下来就是:陛下英明神武,拯救苍生,秦王结党营私魅惑君主,陛下宠幸奸佞小人,上天这才降下天灾警示。
结党营私,说的是藏书楼,不少人借藏书楼之便,结了书社,进京之后发现了别地的书社,自然是要交流一番,宣和又在放榜当日延请了所有上榜之人,明目张胆地笼络新科进士。
至于魅惑君主大概是看到了什么不该看的。
稍作思考,宣和就知道了是怎么回事,他在摘星楼宴请进士的时候谢淳也来了,大约是有什么亲密的举动被状元郎看见了吧。
宣和依稀还记得当日他是第一个走的。
知道就知道,朝中猜到他们关系的人也不少,都是在官场中浸淫多年的人,知道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这几乎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便是那刚入朝的,也都谨言慎行少说多看,当然,大部分人也没时间说谁能想到状元郎这般不忌讳。
他也不怕触怒了皇帝。
宣和兀自想着,状元郎已经停下看着他,似乎是要同他对峙,宣和觉得有几分好笑,他的建议,谢淳采纳是谢淳英明,他跟谢淳搞在一起就是他的错,这是什么傻缺谢淳毒唯?
关大人,本王有惑,还望大人解答。大人一边说着陛下英明,一边说他宠幸奸佞,这岂非是自相矛盾?
陛下自然英明,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时被迷了眼也是有的。
宣和想,这状元怕不是读书读傻了,还是他想入御史台?
他有意要同人辩上一辩,谢淳却不愿意他被人一口一个奸佞地叫,打断他们:够了。
说到底,状元郎也没什么证据,一切只看皇帝态度,他说秦王结党营私,那就是结党营私,说他魅惑君主,那就是魅惑君主。
皇帝说够了,那就是够了。
朱公公站出来正要说退朝,又被宣和打断了。
谢淳略过了这事,宣和却没有见好就收的意思。
如今连个新科状元都能踩到他头上,他跟谢淳的关系放在那,这满朝上下有一个算一个全是双标狗,没有人会找君王的错处,那错的自然就是他,这次他若是善罢甘休了,将来还有宁日么?
言官不因言获罪,可没说翰林不因言获罪,若是栽赃之人不付出什么代价,将来朝中岂不都是都是相互攻讦党同伐异之人?
谢淳知道宣和的意思,只是状元郎身份敏感,他是太师的关门弟子,高中状元,代表天下读书人,他若是治了罪,无疑是将宣和放到了他们的对立面。
因而即便宣和这样说了,他也不过是轻轻放下,一句发罚俸三月这事便算是过了。
这一次朱公公片刻都不敢耽搁,赶紧宣布了退朝。
宣和脸色不大好看,谢淳轻轻揽着他:你是什么身份,同他计较作甚。
他近来有事在忙,是宣和不知道的事,他也曾打听过,但谢淳瞒得很紧,只知道多半是好事,大部分时候谢淳都很愉悦。
宣和知道乾清宫已经修缮好了,可能是和这事有关吧。
也或许是想给他一个惊喜,宣和想。
为了这不知名的惊喜,加之他也知道谢淳是不想他在朝上同人起冲突,就没再同他计较,只是借着职务之便将状元郎叫来了户部。
户部问翰林院借人,理由还十分敷衍,说是要找些典籍。
人到了户部,自然是任他差遣,这般过了几日,宣和消了气,就放了人回去,没成想,第二日大朝会,状元郎摘了官帽上谏。
不论对错,他都占据了有利的位置,谢淳处置了宣和自然是因为他直言进谏,若是没有,那就是他直言进谏遭了帝王忌讳。
宣和冷笑:好一个忠君爱国的状元郎。
这一次,谢淳说他僭越,罚了人在家思过,没有提官职的事。
在宣和看来,这就像是教导主任的处罚,看起来严重,实质上没有任何影响。
人家自己都摘了官帽了你还护着。
宣和知道,谢淳这样做必然有他的理由,但不论他怎么问,谢淳都不说。
宣和气急了便说:你是不是看上他了。
说着还真起了疑心,这状元郎长相比不得他,却也是斯文俊秀的好相貌,谢淳莫非真是看上人家了?
谢淳安抚他:没有人比得上阿和。
又说:他是太师的弟子。
宣和更不满意了。
太师的弟子,那又如何?
太师就算了,虽然没有掌实权,却是文坛泰斗,太师的弟子他还得忍?
谢淳没有说太师要告老,这位就是他选出来的接班人,将来或许就是清流中的领袖。
他自有为位宣和正名的办法,只是还要些时日。
不必急于一时。
谢淳既然不松口,宣和索性不再提这事,思忖着贵妃曾说过的话,真心换真心。心中有几分茫然,又有几分委屈,他如今还不够真心么?
从前横眉竖眼的,如今他将谢淳放在心上,自然舍不得他难受,几乎是百依百顺。
大约还是他太好说话了,宣和想,果然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第二日早起,宣和便出了宫,一直到傍晚宫门落钥也不见人。
宣和宿在宫外的时候也不是没有,谢淳也不拘着他,确定他的安全便好,只是今日,宣和没有派人进宫传话。
偏偏今日宣出去时还和没叫人跟着。
谢淳稍加思索就明白阿和在同他闹脾气,他一边准备着赔罪的礼物一边不断派人去寻,找遍了宣和常去的几处也没见着人,谢淳开始有些担忧了。
他只怕宣和一个人在他看不见的地方出什么事。
下人来回禀找到人的时候已经是月亮已经悄悄爬上屋檐,谢淳顾不得着许多,快马加鞭赶到了太庙。
宣和已经缩在蒲团上睡着了,脸上还依稀带着泪痕。
听看守之人汇报,宣和今日过午便来了太庙,而后在里头呆了一天,供奉先皇帝的大殿不是什么人都能进的,宣和迟迟未出,他们才进宫禀告。
宣和不是受了气会哭的人,别说是千里迢迢地跑到太庙来哭。
显而易见就是故意的。
谢淳心知肚明,但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宣和的眼泪叫他心疼。
更叫他想起先帝在时宣和恣意放纵的样子,那时可没有人敢在朝上这样同宣和作对,诚然那时宣和不涉政,但这事说到底也是因为他没有好好护着人。
他虽是为了宣和,却是实实在在叫他受了委屈。
罢了,阿和想如何便如何,左右有他在一日,便护着他一日。
当夜,一到圣旨传出宫,状元郎被革职了。革职的状元郎什么都不是,白修远拟了圣旨摇头暗叹,分明提醒过他了。
太师前些日子病了一场,精神不大好,刚下床就听说了这消息,讲将弟子唤到府上。
你为何要同陛下对着干?
师徒如父子,他们之间不需要打官腔。
状元郎紧紧抿着唇:直言进谏。
太师叹口气:秦王做了祸国殃民的事了么?
可是他同陛下
太师打断他:你又如何得知?
我亲眼看见,那日秦王宴请新科进士,圣上也在,他们
说着说着他就噤了声,他忽然意识到,听先生的意思,他分明也是知道这事的,那么朝中知道这事得显然不止他,却只有他一个人提。
他看见又如何?皇帝若是不认,他说的就是假话,就是栽赃。
明白了?
状元郎脸色发白,点点头。
不要同陛下作对,圣上是明君。
他不说话,太师拍拍他的肩,进宫去为他求情了。
出宫时遇上了洪阁老。
洪阁老说:太师后继有人。
太师摇摇头叹气。
洪阁老宽慰他:秦王为他磨刀,这是荣幸。
秦王就是最锋利的刀,太师只怕弟子被磨废了。
宣和原本只是要谢淳愧疚,要他记住自己曾经说过的话。
到了太庙却真的委屈起来,不知不觉就掉了许多眼泪,哭得累了就睡着了。
这一觉睡了三天,他发烧了。
高烧三天,宣和昏昏沉沉在床上躺了三天,醒来时十分无力,但总算脑子是清醒了。
他知道是谢淳照顾他的,只是气还没消,应该说更生气了。
因为这事就是谢淳引起的,要不是他向着别人他也不会委屈地去太庙,更不会发烧,若不是谢淳,他哪里要受这样的苦。
因而见了谢淳还是十分不快,心中盘算着要如何行事,谢淳走到跟前他却忽然计上心头。
你是谁?
问得青鸾都吓了一跳,方才不是还好好的吗?
谢淳倒是镇定:你不记得我了?
宣和摇头,盯着他,似在思索:我该认得你吗?
谢淳盯着他瞧了一会儿,然后说:那你记得你是谁吗?
宣和一脸你是不是傻:我是沈宣和,是宝郡王。
不错。
谢淳说完就出去了,太医在外头候着,商讨许久,也没弄明白怎么回事,发烧造成的记忆问题不该是这样的,这倒像是受了什么刺激。
按理说没有外伤,没有特别强烈的刺激是不至于失忆的。
他们不能明着说秦王是装的,只能说:许是有些不愿忆起的事。
谢淳心中有数,他再进去问宣和:想起来了吗?
没有,说完好奇地看着他,我们关系很好么?
谢淳点点头:我是你相公。
宣和:???
低估他了。
他怎么能这么一正经地说出这么不要脸的话的?
第87章
宣和惊疑不定地看着眼前的人,仔细回忆了一番方才的言行,应该没什么破绽。
但他直觉谢淳是故意的,只是一时半会也不知道谢淳是怎么看出来的,或许谢淳其实也并不确定他是不是装的,反正这样说,不管他是真失忆还是假失忆,谢淳都不亏。
趁人之危!
原本装到这里也就罢了,但是被人占了便宜,宣和百年有些不甘心,为了面子他也要继续装下去。
他们根本不是这样的关系,早晚会露出破绽的,得先抓个错处揭穿他才好。
养心殿内伺候的下人都已经麻木了,秦王只在陛下面前装,皇上不在的时候,他该做什么做什么,与往日没有半点分别。
谢淳一来他便又是另一个样子。
王富贵等人原本还有些忐忑,秦王不叫他们说,他们便连圣上一并瞒着,虽说有秦王担着,但这到底是欺君之罪,这般过了两三日他们才琢磨过味来,皇上早就知道了。
但在陛下面前他们仍旧是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皇上都纵着秦王了,他们还能不陪着么?
今日就是,宣和本是躺在贵妃榻上的,一见谢淳他就站起来了。
失忆之前,谢淳若是在他躺着的时候进来,宣和多半是不会挪位置的,如今却有几分拘谨的样子,很好地演出了面对被自己遗忘的深爱之人时的不安与愧疚。
不安是因为陌生,愧疚是因为遗忘。
谢淳没辜负他的卖力表演,进来喊了他一声,触及他的眼神便托着他的下巴深吻。
他们彼此了解对方的身体,谢淳又故意在他身上煽风点火,这一下差点没吻到床上去,最后一刻,宣和好歹记起了自己的人设,推开了人。
谢淳就停下了,只是目光幽深,问他:阿和什么时候能想起我?
宣和感觉自己的心都颤了颤。
谢淳总是很克制的,现在却放肆了不少。他半撑着身体,一半的重量便在宣和身上,分明是很有压迫感的,却因为他略微沙哑的嗓音,忽然停止的动作,叫人无端升起些愧疚之情。
恋耽美
本文网址:https://www.7wav.com/book/116159/2263362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7wav.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