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0章 视察大学
推荐阅读:魔君与魔后的婚后生活、【崩铁乙女】总合集、无限流之夜晚来敲门(np)、临时夫妻(nph)、奉君天上客(短篇合集)、永远也会化雾(1v1)、位面风俗店经营指南、小梨花(校园h1V1)、《玉壶传》【bg】【古言】【骨科】【结局不定】、恶女训狗手册、
次日一早,赵铭在王府吃过早饭后,便在护卫的带领下,前往位于玄武湖畔的南京帝国大学。
自赵铭主政以来,便在南京开设了多所大学,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帝国陆大,帝国政大,还帝国大学,本来还有一座帝国海军大学,不过前不久已经迁往福建厦门。
现在明朝的水师官兵,主要出自东南沿海,其中福建人又占据大半。
赵铭虽曾想过改变这种局面,不过福建一带有先天优势,山多地少,人多地少,为了讨生活,百姓大多有出海经验,所以就是比其他地区,更有优势一些。
现在留在南京的三所大学,陆大自然是为朝廷培养陆军军官,还有与工部一起,研究和改进新式兵器,保证明朝在军械上,处于领先的地位。
政大则是朝廷对通过科技考试的进士进行再次培养,教授一些行政经验,还有各种知识,将他们变成合格的帝国官员。
帝国大学,则是一所综合性的大学,教授的东西既有儒家经典,中国传统的杂学,也有西学东渐带来的一些西方科学。
在这三所大学中,赵铭自领了陆大和政大的校长,不过赵铭最看重的,其实是帝国大学。
陆大和政大只能让明朝强大一时,要想让明朝重新伟大,希望其实在帝国大学。
中国的文化教育,重视育人,核心是教做人,把人塑造成为一个君子,比较重视内在,但缺少对外部世界和实物的求知欲望。
虽说这种求知欲望,中国也有,几千年前,屈原在《问天》中,就表露出了,对于宇宙的好奇。
明朝时,也有万户飞天,用火箭把自己炸死,这么一件令人惊叹的事情。
但整体而言,在儒家文化中,还是缺少对外部事物探知的兴趣。
赵铭对帝国大学的期望,就是改变这一现象,吸收外来的文化和科学,实现文化交流,促进大明的社会和科学的发展,增加人们探索实物本质的兴趣。
只有提起人们探索,还有追求本质的欲望,给文化注入新的基因,才能保持中国文化的长盛不衰。
帝国大学位于玄武湖外,紫金山西北方向,占地一千余亩,规模超过了赵铭的摄政王府邸。
这时,赵铭一行人,在侍卫的护卫下,来到帝国大学的校门外,祭酒陈于阶已经领着几人等候。
相比于清朝,明朝的士大夫,更能够接受和学习外来的文化,将对中国有用的东西,吸收进入中国文化之中。
从万历朝开始,明朝在没有被西方人击败过的情况下,就开始接触西方的东西,并开启了一波西学东渐的浪潮。
不过,如今几十年过去,曾经那批接受和翻译西方书籍,致力于研究西学,将西学与杂学融合的老一代士大夫,如徐光启、李之藻、李天经等人已经去世。
当年那批进入中国的传教士,也已经死的死,走的走,人物多数凋零。
西学东渐的文化交流,在战乱中中断多年,赵铭等于是要重新开启这股潮流。
不过赵铭能力有限,只能让徐光启的外甥陈于阶来当忌酒,又将在北京俘虏的汤若望等传教士,送入大学,并从澳门聘请一些传教士,来教授一些关于自然、天文、数学、测绘、冶炼方便的东西。
大学所采用的教材,除了中国历代杂学书籍,以及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外,也都是徐光启那批士大夫翻译的《几何原本》、《泰西水法》、《农政全书》、《测量全义》、《测量法义》、《割圜八线表》等书籍。
“臣等恭迎摄政!”陈于阶等人行礼道。
赵铭摆了摆手,“寡人趁着大学还没放假,过来随便转转,你们该上课上课,不用在意寡人。”
当下,赵铭只带少量侍卫,在陈于阶的陪同下,便服游览帝国大学的内部。
赵铭在几间教室外驻足,里面的教授,有的讲儒家经典,有的讲九章算术,有得则听传教士讲解地理见闻。
“按着摄政王的意思,对于儒家典籍,还有杂学的课程,占了全部课程的六成,剩下才是关于数学、天文、自然等西学课程,不过两种课程中,其实有许多重合的部分,学校正在研究,把一些重合的融合在一起教授!”陈于阶介绍道。
赵铭虽然看重科学,不过更重视做人,他并不希望,帝国大学教授的学生,受太多西方强盗文化的影响,成为利己主义者,少了公心。
赵铭满意的颔首,遂即道:“去实验室看看!”
赵铭对于怎么教育,并不在行,不过他建立帝国大学时,对陈于阶,提出了几个要求,其中一个就是要筹建各种门类和学说的实验室,用于验证书中的知识,探索未知的事物,并要求建立一套,探寻事物本质的研究体系。
一行人来到一栋楼,每个房间上,都挂着牌子,写着某某实验室。
这时,大多数实验室内都是空的,只有少数几间,有学生在进行实验。
赵铭走到一间实验室外,发现宋应星也在,后者发现赵铭,忙吩咐学生自己做实验,便疾步走了出来。
“臣参见摄政!”宋应星行礼道。
赵铭微笑道:“宋爱卿今日怎么也在这里!”
宋应星道:“臣是这里的教授,今天学生要验证臣的著作《天工开物》中,关于铜的提炼,所以臣便亲自过来一趟!”
赵铭点了点头,看了看学生实验的工具,比较简陋,瓶子都是杂色的琉璃,不禁道:“爱卿有时间,也研究一下玻璃的烧制,改进一下烧制工艺,为实验制造一批器材!”
宋应星道:“这个工部其实已经在研究和改进现有的工艺了!”
赵铭没想到他们已经想到,于是问自己另一个比较关心的话题道:“寡人让爱卿制造的铁甲舰,有进展没?”
现在西方舰船,已经装备开花弹,明朝在舰船上武器的优势,已经被西夷追平,所以赵铭开始急切的希望,铁甲舰能够取得进展,让海军装备早期铁壳船,以保持优势。
宋应星道:“回禀摄政,已经有进展,明年就能下水,不过初步估计,船只吃水很深,恐怕难以海上航行!”
赵铭微微皱眉,“改天寡人看看去!”
(本章完)
自赵铭主政以来,便在南京开设了多所大学,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帝国陆大,帝国政大,还帝国大学,本来还有一座帝国海军大学,不过前不久已经迁往福建厦门。
现在明朝的水师官兵,主要出自东南沿海,其中福建人又占据大半。
赵铭虽曾想过改变这种局面,不过福建一带有先天优势,山多地少,人多地少,为了讨生活,百姓大多有出海经验,所以就是比其他地区,更有优势一些。
现在留在南京的三所大学,陆大自然是为朝廷培养陆军军官,还有与工部一起,研究和改进新式兵器,保证明朝在军械上,处于领先的地位。
政大则是朝廷对通过科技考试的进士进行再次培养,教授一些行政经验,还有各种知识,将他们变成合格的帝国官员。
帝国大学,则是一所综合性的大学,教授的东西既有儒家经典,中国传统的杂学,也有西学东渐带来的一些西方科学。
在这三所大学中,赵铭自领了陆大和政大的校长,不过赵铭最看重的,其实是帝国大学。
陆大和政大只能让明朝强大一时,要想让明朝重新伟大,希望其实在帝国大学。
中国的文化教育,重视育人,核心是教做人,把人塑造成为一个君子,比较重视内在,但缺少对外部世界和实物的求知欲望。
虽说这种求知欲望,中国也有,几千年前,屈原在《问天》中,就表露出了,对于宇宙的好奇。
明朝时,也有万户飞天,用火箭把自己炸死,这么一件令人惊叹的事情。
但整体而言,在儒家文化中,还是缺少对外部事物探知的兴趣。
赵铭对帝国大学的期望,就是改变这一现象,吸收外来的文化和科学,实现文化交流,促进大明的社会和科学的发展,增加人们探索实物本质的兴趣。
只有提起人们探索,还有追求本质的欲望,给文化注入新的基因,才能保持中国文化的长盛不衰。
帝国大学位于玄武湖外,紫金山西北方向,占地一千余亩,规模超过了赵铭的摄政王府邸。
这时,赵铭一行人,在侍卫的护卫下,来到帝国大学的校门外,祭酒陈于阶已经领着几人等候。
相比于清朝,明朝的士大夫,更能够接受和学习外来的文化,将对中国有用的东西,吸收进入中国文化之中。
从万历朝开始,明朝在没有被西方人击败过的情况下,就开始接触西方的东西,并开启了一波西学东渐的浪潮。
不过,如今几十年过去,曾经那批接受和翻译西方书籍,致力于研究西学,将西学与杂学融合的老一代士大夫,如徐光启、李之藻、李天经等人已经去世。
当年那批进入中国的传教士,也已经死的死,走的走,人物多数凋零。
西学东渐的文化交流,在战乱中中断多年,赵铭等于是要重新开启这股潮流。
不过赵铭能力有限,只能让徐光启的外甥陈于阶来当忌酒,又将在北京俘虏的汤若望等传教士,送入大学,并从澳门聘请一些传教士,来教授一些关于自然、天文、数学、测绘、冶炼方便的东西。
大学所采用的教材,除了中国历代杂学书籍,以及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外,也都是徐光启那批士大夫翻译的《几何原本》、《泰西水法》、《农政全书》、《测量全义》、《测量法义》、《割圜八线表》等书籍。
“臣等恭迎摄政!”陈于阶等人行礼道。
赵铭摆了摆手,“寡人趁着大学还没放假,过来随便转转,你们该上课上课,不用在意寡人。”
当下,赵铭只带少量侍卫,在陈于阶的陪同下,便服游览帝国大学的内部。
赵铭在几间教室外驻足,里面的教授,有的讲儒家经典,有的讲九章算术,有得则听传教士讲解地理见闻。
“按着摄政王的意思,对于儒家典籍,还有杂学的课程,占了全部课程的六成,剩下才是关于数学、天文、自然等西学课程,不过两种课程中,其实有许多重合的部分,学校正在研究,把一些重合的融合在一起教授!”陈于阶介绍道。
赵铭虽然看重科学,不过更重视做人,他并不希望,帝国大学教授的学生,受太多西方强盗文化的影响,成为利己主义者,少了公心。
赵铭满意的颔首,遂即道:“去实验室看看!”
赵铭对于怎么教育,并不在行,不过他建立帝国大学时,对陈于阶,提出了几个要求,其中一个就是要筹建各种门类和学说的实验室,用于验证书中的知识,探索未知的事物,并要求建立一套,探寻事物本质的研究体系。
一行人来到一栋楼,每个房间上,都挂着牌子,写着某某实验室。
这时,大多数实验室内都是空的,只有少数几间,有学生在进行实验。
赵铭走到一间实验室外,发现宋应星也在,后者发现赵铭,忙吩咐学生自己做实验,便疾步走了出来。
“臣参见摄政!”宋应星行礼道。
赵铭微笑道:“宋爱卿今日怎么也在这里!”
宋应星道:“臣是这里的教授,今天学生要验证臣的著作《天工开物》中,关于铜的提炼,所以臣便亲自过来一趟!”
赵铭点了点头,看了看学生实验的工具,比较简陋,瓶子都是杂色的琉璃,不禁道:“爱卿有时间,也研究一下玻璃的烧制,改进一下烧制工艺,为实验制造一批器材!”
宋应星道:“这个工部其实已经在研究和改进现有的工艺了!”
赵铭没想到他们已经想到,于是问自己另一个比较关心的话题道:“寡人让爱卿制造的铁甲舰,有进展没?”
现在西方舰船,已经装备开花弹,明朝在舰船上武器的优势,已经被西夷追平,所以赵铭开始急切的希望,铁甲舰能够取得进展,让海军装备早期铁壳船,以保持优势。
宋应星道:“回禀摄政,已经有进展,明年就能下水,不过初步估计,船只吃水很深,恐怕难以海上航行!”
赵铭微微皱眉,“改天寡人看看去!”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7wav.com/book/119313/2394627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7wav.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