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盛唐种牡丹——又生(22)
推荐阅读:【恐怖游戏】人家才没有开外挂(NP)、假千金穿成和亲公主后、我的狐仙大人、不能倒,A起来、揣着反派的崽跑路、亡国后又成宠妃、穿成残疾总裁的AI伴侣、龙香拨、影后今天崩人设了吗、六十年代平凡生活、
旗亭就在河边,外有歇马打酒的旅客,内设座位,之间用丝布隔开。这种半透光的丝布,名卧牛,是沧州特贡丝绸,轻薄却能抵御寒风,备受时人的喜爱。
几人坐定后,店家用石锅炖煮羊杂和羊骨,放大块羊尾油,滚沸再加葱、蒜、胡椒,请他们品尝了沧州的特色佳肴羊肠子。而后,待热菜暖过脾胃,又上了一道糖蟹和一盘鱧鮬,同样也是土贡,一时间鲜香四溢。
觥筹之际,又进来一双嬉笑打闹的姑娘,一位抚琴,一位作舞,天然淳朴无粉饰,张仲臣介绍说是渔家女,天天在河边等候夫郎归来时,便作《卧牛城》。
相传,永济渠开凿之后,因其交通便利,旧卧牛城的百姓一个接着一个把家搬到渠边的新幞头城,那边拆,这边垒,只用半年功夫,一座沧州城就垒起来了。
苏安放下筷,研究起那造型独特的琴十三弦,似筝,小异而大同。曲调而言,既有《摸鱼子》小石调的旖旎妩媚,又夹杂东夷婉郁风格。两姐妹回答苏安道,琴名伽倻,是高丽国乐匠仿古筝而做,因沧州港漕运发达,故有幸得之。
顾越夹起一片羊肉,在碗边沥干油水:方才看过县志,官漕岁转谷物百万石,商船过税井然,客船载渡有序,六年没有发生过一次差错,着实让人敬佩。
张仲臣朗声应道:东光县虽小,干系却很大,北往幽州运送前线的军粮,西往关中运送户部的官粮,东涉高丽、日本,北通康国、契丹,来往者不计其数,稍有不慎,芝麻点小事误传出去,都将酿成大祸,不得不重视。顾越道:是。
说来,县令张仲臣,成也东光县,败也东光县。成,迁移渔场,协调民怨,疏通河道,督造舰艇,只叫沧州离开他不行;败,五年前水匪袭击村寨,擅自将作为贡品的丝绸挪用于消灾,因此,耽误了刺史沈池的升迁,自己也再无前程。
苏安不是官场中人,没有那多忌讳,先行劝酒:张县令,这要是在长安,有句话就叫破罐子破摔的好官,我敬你。长史坐在旁边,又愣了一下。苏安笑着,透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气场。张仲臣也是不会服软的性子,仰面就饮酒。
顾越嚼着羊肉,就这么看苏安一杯接一杯,一杯接一杯,一边还行着酒令,丝毫没有犹豫地,接连和张仲臣喝十斗土窟春,王庭甫和郭弋,谁都拦不住。
苏安的面色微微泛红,却一点醉意都没有。他拿起琵琶,稍行改编,即兴教了渔家姐妹一首宫里的东夷曲《高丽伎》。长史识得其中意蕴,赞不绝口,与顾越和王庭甫探讨几番,作为南北时运共涟漪,卧牛白马两相依。
好在吃完了饭,一掀起丝帘,吹吹冷风,大家倏地就清醒了。张仲臣在前面引路,顾越一众人跟住,步子很稳,鞋也没湿。苏安观望来去的船只,笑谈不止。
却是彼时,一阵浪涛涌过,惊起鸥鹭连片,只见河道尽头,铁索连环,赫然停泊着茫茫百余艘吃水很深的大船。船队似铜墙铁壁,隔绝一切欢笑,只能隐约看见负责清点的漕官在甲板上行走,而船工挥手吆喝,时刻报告着风向。
张县令,这些庞然大物想必就是运粮的漕船,你得和我们讲一讲。王庭甫饶有兴致,问道,大旗为金色,纹虎,可是往北发往幽州大营的?
张仲臣道:王郎好眼力,范阳道节度使令,岁末至年初,调用沧州三十万石粮,入冬后分三批次运达范阳郡,这也是数年来的旧例。王庭甫道:旧例?那往年是多少?张仲臣道:六年前,十万石,三年前,十五万石。
顾越道:好,我们上船叙话。长史的面色微微一变,心想这六品的礼部本部员外,有些癖好也就罢了,管的未免也太宽,于是劝道:顾校书,漕船又脏又湿,没什么可以看的,倒是天色尚早,回州城且还赶得上夜宴,刺史
我想上船看看。苏安抢道,眼睛笑弯成一条缝。张仲臣身为地主,自然不会放过向京官表现的机会,立刻说好,并让县丞回县衙把历年的漕运簿取了来。
于是,几人坐舟朝船队驶去,苏安探身而望,一艘艘巨大的漕船如同一座座漂浮在雾中的巍峨山峦,那舱洞里伸出的桨,像探云之树木,在波浪中摇摆起伏。
登船,侍从掌灯,众人见礼。顾越走进舱中,先命人戳开几个粮袋,验证了内容,而后,一一盘问起这条运河之上经过的各州北调的粮草辎重。
※※※※※※※※※※※※※※※※※※※※
^_^感谢订阅~
第37章 漕船
登船,侍从掌灯,众人见礼。顾越走进舱中,先命人戳开几个粮袋,验证了内容,而后,一一盘问起这条运河之上经过的各州北调的粮草辎重。
涉及往来大宗,许多连长史都答不出来,却是张仲臣,一清二楚,门门通透。不时,县丞翻开漕运簿,由礼部录事的吏员比对了其中的几件,竟然分毫不差。
如是,顾越点了点头,捏起几粒麦子:俗话说,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幽州前线的将士之所以能够英勇奋战,守卫大唐疆土,离不开沧州,离不开永济渠。开元之初,至尊曾在宣政殿亲自面试一百县令,并且详细划分出三个等级,足见地方的用人何其重要,我今日所见,县令张仲臣,材优干济,执政清明,为官擅断,即便不敢列入唯至尊钦定的上等,也当为中等,无愧。
张仲臣的脸,连同脖颈,涨得通红。王庭甫啧啧不已,弹了一下录事的毛笔:还不快记,中等县令。长史躬身行礼,挂起一触即碎的笑容:过誉。
巡视至此结束,当夜,众人留宿,唯长史赶着回去和刺史禀报。官驿灯火通明,马鸣不断,半里之外的潮汐拍打在石岸的声音,一习一习,似老人的嗟叹。
苏安把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什么也没说,先是帮顾越把铺盖整理好,然后拿出蜜蜡,借着一盏陶豆灯,坐在榻边给琵琶上蜡,防止木头冻裂。
一段段旅途中,他见识了不少官场世故,识得了不少陈规墨据,才体会到,顾越的那卷破旧的竹简,就像他指下的五弦,静时浅薄,动时却是一片天与地。
顾越手里攥着竹简,和王庭甫、郭弋一起围于火盆取暖,说道:我们不见刺史,先见地方县令,其实是大忌,不过,要论沧海楼夜宴,周郎中出面,总是比我们几个芝麻小官要得体,何况,幽州成败,还得看张仲臣开不开口。
王庭甫双臂交叉,抱在胸前:想来,张仲臣今天是碍于长史在场,所以只说了好的,看他和县丞的脸色,一定还知道更多关于漕运方面的实情。
郭弋在屋内来回走动:按律,只有三万人以上的战役,节度使才有权调度各州如此规模的粮草,而这些年,莫说战报,兵部根本一封奏报都没有收到。
顾越道:我们就是来解决问题的,只有先弄清各个方面的困难和需求,才能一针一线地把范阳道的七八摊子事情缝补起来。且先等等,我相信张仲臣。
苏安听到这里,抿一抿唇,也静下了心,按照以前习惯,复弹听过的曲子《卧牛城》。无论到哪里,无论面对什么事,他只对音律虔诚,这一点,从未改变。
只是,曲子还没弹完,议论还在继续,突然间,苏安的耳朵一动,听到窗外传来异于寻常的脚步声。他立刻下榻去开门,迎面,撞进一个黑衣人。
撕去面罩,烛光乍动,正是东光令张仲臣。顾越拍案起身:仲臣兄!郭弋闪出去探查,确认无跟梢,回来关紧门窗。王庭甫笑了笑:县令这什么扮相?
各位大人,恕我直言。张仲臣汗如雨下,喘了好阵子,从怀里掏出一本发黄的文簿,手臂虽然在抖,神色却比任何人都更清醒,你们已然闯下大祸。
王庭甫道:怎么说呢?张仲臣道:你们留宿于此,等同于把东光县架在火上烤!我知道,你们是看准了供军粮草转运之要害,想探一探水,可
一来,永济渠水道不宽,铁锁平底船不仅发挥不出优势,还影响其它的船只的通行,若战事真吃紧,当用迅捷灵敏的泷船才对,然而,因大船需更多的木料和铜铁,州府在造船时运作,便可以得到巨大好处,这些,薛公和州府平分。
二来,漕船开至范阳郡,沿途的漕官和节度营的运粮官清点粮草数目时,欠折损由公仓补齐,轻则十万石,重则二十万石,这些,薛公和州府平分。
十余年,东光县如此,往北河段皆如此,我是习以为常了,可你们若要查下去,节度营、州府、都水监、户部的度支司、金部、仓部,工部的水部牵扯太多,一旦控制不住局面,朝廷必顾及契丹之隐患,你们,就是被拉出去当替罪羊的人!
张仲臣正说着,苏安给他递了一碗温酒,替他脱下外衣,拍去里袍沾的泥灰,又打来热水,伺候他洗净那张紫红而干裂的脸,还细心地抹了长安的红玉膏。
张仲臣道:公子?苏安道:若非张县令舍命相告,我们至今还被蒙在鼓里,不知如何是好。张仲臣立住,定了定神:你们若还敢问,那我就敢说。
仲臣兄,辛苦了。顾越反复翻看那本发黄的文簿,心里一半是凝重,一半却又如释重负,簿里记载历年军粮去向,转经谁手,收入何仓,全有详尽说明。
郭弋看见节度营副使郑擒风和长史赵章的名字时,颧骨动了一下。
顾越盖住文簿,指尖被烫得生疼,唯目光如剑,落在地面。张仲臣一拱手,行揖礼道:顾郎,你们来则来矣,这些事大家心知肚明,我说出是越级犯上,不说又是欺君罔上,横竖都要担罪责,也就顾不得许多,以民为天。
顾越摘下腰间的金饰剑,挥袖平礼:仲臣兄放心,顾某明白其间利害,心中有数,待到拨云见日之时,定禀奏朝廷,让天下都知晓东光县令张仲臣是何许人物,这些,为你我的私交。
天明,顾越回到州城,把张仲臣的漕运簿妥善保管,而后,一人赴刺史府,腰系水苍玉佩,手执萧阁老印信,坐下来和沈池进行了一场愉快而私密的谈判。
沈池原本是备了架势,盛情相迎,不想活生生被冷落两日,自然面色不阴又不阳,开口道:状元郎的性情果然别具一格,也不知东光县的《卧牛城》比沧海楼可是更有精妙之处?
顾越没有寒暄,一句话把事情说透,此番,朝廷下定决心治理藩镇,即便薛公在范阳道戍边已有十余年,朝中又有御史中丞薛瑾呼应,那也无济于事,眼下,一颗心是红是黑,沧州必须表态,不能含含糊糊,听曲喝酒了事。
沈池听长史耳语几句之后,开始倒苦水,说地方的县令坐井观天,又怎知其中万千难处?一来,沧州多盐地,盐地人口流动极大,境内又正在改府兵为募兵,青壮年应征节度营幕府,去多去少,活多活少,便和薛公是息息相关,不仅如此,沧州还要承担东往关中的御供,虽说是本分,但这运费朝廷不给出,皆是由州内向按户收脚钱和营窑钱,容易引来民怨,且也影响税收。
长史叹道:诶,难!沈池道:状元郎,如此说来,还是顾全大局为好罢?顾越道:正因为要顾全大局,所以,萧阁老的意思是,无论再难,也得静下心来找到解决的办法。
办法如下,如果沧州支持朝廷,好处不会少。其一,战时,都水监酌情减少沧州所承担的御供数量为半;其二,御供减少后,再由户部统一设账,支出沧州所需承担的脚钱、营窑钱系列损耗;其三,沧州沿河沿海的郡县免征三年兵役,吏部专设供粮运粮考校簿,与前线将士同论军功。
如此,义务也有三个。其一,薛公要走,沧州不能出异动,不准哭爹喊娘;其二,战时,一切以前线军需为准,即以朝廷政令为准,该用什么船就用什么船,永济渠上下必须一心,粮草半日不得耽搁;其三,修书一封,劝薛公安守本分。
顾越把沈池的心思吃得极准,故意避开过往不追究,而是随机应变,抬出萧阁老的架子,抓住其在州政方面和薛玉的矛盾,从中挑拨,条条切中要害,很快就让沈池动了心。
沈池和长史商量,觉得使团由下至上的行动并非空穴来风,是动真格要落剑的,这还猜不准县令张仲臣是不是已经第二次把他们给卖了。事从权宜,沈池当夜就写下表明心志的信,愿和顾越交往,还摆了一场家宴,令家妓作陪,二人饮酒至深夜。
三日过后,副使周全病情好转,启程在即。顾越临时决定兵分两路,一路从陆路出发,遵照章程,由郭弋护送周全,率大队人马而行,一路从水路辗转,乘坐漕船,由他领队,长驱直入范阳郡。
王庭甫是幽州府出身,在当地有许多人情往来,还要回家探亲,于是自告奋勇走陆路,负责探查途经的蓟县铁矿。苏安则比较自由,想着到了再和教坊司联络不迟,故而愿与顾越同行。两路约定,涂月中旬于幽州城汇合,遂各自出发。
葭月末的河风,冰冷而绵软,即便把帆张得极满,行进的速度依然很慢。大雾中,船队徐徐驶过永济渠,如是石巷里飘落一场鹅毛大雪,而那领航的金旗船,像缠在蛛网上的蛾,奋力地扇动着翅膀,试图突破险阻,朝前扑去。
每日清晨,顾越和漕官交流谈天,苏安就坐在舱顶吹笛,一路观望大片的杨树林和松树林。过港时,船会靠岸装卸货物,主要是辽东一带的粮食、药材、香料、绫、绵、绢和角弓,各县负责漕运的官吏也常常露面。
范阳道地域之辽阔,物产之丰富,远远超出苏安预料。他只知岭南荔枝甜,却不知镇州冻梨的风味,他只知司南引路,却不知邢州磁可煅淬为药,平肝潜阳。
之后,越往北走,河面越开阔,阔得只能听见桨翻浪花的声音。苏安觉得冷,不再往外跑,倒又闷着体悟出另种韵味,譬如,这数百船工,划桨时局促于舱位,看不见外面情形,要想统一动作,便只能约定节奏,喊出口号,循环往复而行。
对于音律而言,节奏千篇一律,死水一潭,算是大忌,然而,在发号施令,执行任务之时,唯有这样的耐力和定力,始终保持精准和娴熟,才能不出差错。
借此灵感,苏安把思路理得一清二楚,首先,得让当地教坊司安排乐师,陪他通习在塞北战场流传的民曲,其次,拜访石弦先生,定下奚琴部分的曲调,之后,再去见识军营里吹军号的凯乐伎,将名副其实的破阵节奏编入大曲。
月三十,船队即将抵达范阳港,卯时,天明,风中还夹带冰凉的霜,苏安提着笛子走到甲板东侧,看见红茫茫一片,水雾连着天,一切浸染在朦胧之中。
顾越起的也早,站在船头眺望远方,穿了得体的绛纱礼服,青衣纁裳,从上至下系十几样配件,披着貂绒,身如玉树。苏安先是欣赏了一下,横笛在唇边:我新编的小曲,能合上船工划桨的节奏,你听听有没有长进,像不像那么回事。
恋耽美
几人坐定后,店家用石锅炖煮羊杂和羊骨,放大块羊尾油,滚沸再加葱、蒜、胡椒,请他们品尝了沧州的特色佳肴羊肠子。而后,待热菜暖过脾胃,又上了一道糖蟹和一盘鱧鮬,同样也是土贡,一时间鲜香四溢。
觥筹之际,又进来一双嬉笑打闹的姑娘,一位抚琴,一位作舞,天然淳朴无粉饰,张仲臣介绍说是渔家女,天天在河边等候夫郎归来时,便作《卧牛城》。
相传,永济渠开凿之后,因其交通便利,旧卧牛城的百姓一个接着一个把家搬到渠边的新幞头城,那边拆,这边垒,只用半年功夫,一座沧州城就垒起来了。
苏安放下筷,研究起那造型独特的琴十三弦,似筝,小异而大同。曲调而言,既有《摸鱼子》小石调的旖旎妩媚,又夹杂东夷婉郁风格。两姐妹回答苏安道,琴名伽倻,是高丽国乐匠仿古筝而做,因沧州港漕运发达,故有幸得之。
顾越夹起一片羊肉,在碗边沥干油水:方才看过县志,官漕岁转谷物百万石,商船过税井然,客船载渡有序,六年没有发生过一次差错,着实让人敬佩。
张仲臣朗声应道:东光县虽小,干系却很大,北往幽州运送前线的军粮,西往关中运送户部的官粮,东涉高丽、日本,北通康国、契丹,来往者不计其数,稍有不慎,芝麻点小事误传出去,都将酿成大祸,不得不重视。顾越道:是。
说来,县令张仲臣,成也东光县,败也东光县。成,迁移渔场,协调民怨,疏通河道,督造舰艇,只叫沧州离开他不行;败,五年前水匪袭击村寨,擅自将作为贡品的丝绸挪用于消灾,因此,耽误了刺史沈池的升迁,自己也再无前程。
苏安不是官场中人,没有那多忌讳,先行劝酒:张县令,这要是在长安,有句话就叫破罐子破摔的好官,我敬你。长史坐在旁边,又愣了一下。苏安笑着,透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气场。张仲臣也是不会服软的性子,仰面就饮酒。
顾越嚼着羊肉,就这么看苏安一杯接一杯,一杯接一杯,一边还行着酒令,丝毫没有犹豫地,接连和张仲臣喝十斗土窟春,王庭甫和郭弋,谁都拦不住。
苏安的面色微微泛红,却一点醉意都没有。他拿起琵琶,稍行改编,即兴教了渔家姐妹一首宫里的东夷曲《高丽伎》。长史识得其中意蕴,赞不绝口,与顾越和王庭甫探讨几番,作为南北时运共涟漪,卧牛白马两相依。
好在吃完了饭,一掀起丝帘,吹吹冷风,大家倏地就清醒了。张仲臣在前面引路,顾越一众人跟住,步子很稳,鞋也没湿。苏安观望来去的船只,笑谈不止。
却是彼时,一阵浪涛涌过,惊起鸥鹭连片,只见河道尽头,铁索连环,赫然停泊着茫茫百余艘吃水很深的大船。船队似铜墙铁壁,隔绝一切欢笑,只能隐约看见负责清点的漕官在甲板上行走,而船工挥手吆喝,时刻报告着风向。
张县令,这些庞然大物想必就是运粮的漕船,你得和我们讲一讲。王庭甫饶有兴致,问道,大旗为金色,纹虎,可是往北发往幽州大营的?
张仲臣道:王郎好眼力,范阳道节度使令,岁末至年初,调用沧州三十万石粮,入冬后分三批次运达范阳郡,这也是数年来的旧例。王庭甫道:旧例?那往年是多少?张仲臣道:六年前,十万石,三年前,十五万石。
顾越道:好,我们上船叙话。长史的面色微微一变,心想这六品的礼部本部员外,有些癖好也就罢了,管的未免也太宽,于是劝道:顾校书,漕船又脏又湿,没什么可以看的,倒是天色尚早,回州城且还赶得上夜宴,刺史
我想上船看看。苏安抢道,眼睛笑弯成一条缝。张仲臣身为地主,自然不会放过向京官表现的机会,立刻说好,并让县丞回县衙把历年的漕运簿取了来。
于是,几人坐舟朝船队驶去,苏安探身而望,一艘艘巨大的漕船如同一座座漂浮在雾中的巍峨山峦,那舱洞里伸出的桨,像探云之树木,在波浪中摇摆起伏。
登船,侍从掌灯,众人见礼。顾越走进舱中,先命人戳开几个粮袋,验证了内容,而后,一一盘问起这条运河之上经过的各州北调的粮草辎重。
※※※※※※※※※※※※※※※※※※※※
^_^感谢订阅~
第37章 漕船
登船,侍从掌灯,众人见礼。顾越走进舱中,先命人戳开几个粮袋,验证了内容,而后,一一盘问起这条运河之上经过的各州北调的粮草辎重。
涉及往来大宗,许多连长史都答不出来,却是张仲臣,一清二楚,门门通透。不时,县丞翻开漕运簿,由礼部录事的吏员比对了其中的几件,竟然分毫不差。
如是,顾越点了点头,捏起几粒麦子:俗话说,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幽州前线的将士之所以能够英勇奋战,守卫大唐疆土,离不开沧州,离不开永济渠。开元之初,至尊曾在宣政殿亲自面试一百县令,并且详细划分出三个等级,足见地方的用人何其重要,我今日所见,县令张仲臣,材优干济,执政清明,为官擅断,即便不敢列入唯至尊钦定的上等,也当为中等,无愧。
张仲臣的脸,连同脖颈,涨得通红。王庭甫啧啧不已,弹了一下录事的毛笔:还不快记,中等县令。长史躬身行礼,挂起一触即碎的笑容:过誉。
巡视至此结束,当夜,众人留宿,唯长史赶着回去和刺史禀报。官驿灯火通明,马鸣不断,半里之外的潮汐拍打在石岸的声音,一习一习,似老人的嗟叹。
苏安把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什么也没说,先是帮顾越把铺盖整理好,然后拿出蜜蜡,借着一盏陶豆灯,坐在榻边给琵琶上蜡,防止木头冻裂。
一段段旅途中,他见识了不少官场世故,识得了不少陈规墨据,才体会到,顾越的那卷破旧的竹简,就像他指下的五弦,静时浅薄,动时却是一片天与地。
顾越手里攥着竹简,和王庭甫、郭弋一起围于火盆取暖,说道:我们不见刺史,先见地方县令,其实是大忌,不过,要论沧海楼夜宴,周郎中出面,总是比我们几个芝麻小官要得体,何况,幽州成败,还得看张仲臣开不开口。
王庭甫双臂交叉,抱在胸前:想来,张仲臣今天是碍于长史在场,所以只说了好的,看他和县丞的脸色,一定还知道更多关于漕运方面的实情。
郭弋在屋内来回走动:按律,只有三万人以上的战役,节度使才有权调度各州如此规模的粮草,而这些年,莫说战报,兵部根本一封奏报都没有收到。
顾越道:我们就是来解决问题的,只有先弄清各个方面的困难和需求,才能一针一线地把范阳道的七八摊子事情缝补起来。且先等等,我相信张仲臣。
苏安听到这里,抿一抿唇,也静下了心,按照以前习惯,复弹听过的曲子《卧牛城》。无论到哪里,无论面对什么事,他只对音律虔诚,这一点,从未改变。
只是,曲子还没弹完,议论还在继续,突然间,苏安的耳朵一动,听到窗外传来异于寻常的脚步声。他立刻下榻去开门,迎面,撞进一个黑衣人。
撕去面罩,烛光乍动,正是东光令张仲臣。顾越拍案起身:仲臣兄!郭弋闪出去探查,确认无跟梢,回来关紧门窗。王庭甫笑了笑:县令这什么扮相?
各位大人,恕我直言。张仲臣汗如雨下,喘了好阵子,从怀里掏出一本发黄的文簿,手臂虽然在抖,神色却比任何人都更清醒,你们已然闯下大祸。
王庭甫道:怎么说呢?张仲臣道:你们留宿于此,等同于把东光县架在火上烤!我知道,你们是看准了供军粮草转运之要害,想探一探水,可
一来,永济渠水道不宽,铁锁平底船不仅发挥不出优势,还影响其它的船只的通行,若战事真吃紧,当用迅捷灵敏的泷船才对,然而,因大船需更多的木料和铜铁,州府在造船时运作,便可以得到巨大好处,这些,薛公和州府平分。
二来,漕船开至范阳郡,沿途的漕官和节度营的运粮官清点粮草数目时,欠折损由公仓补齐,轻则十万石,重则二十万石,这些,薛公和州府平分。
十余年,东光县如此,往北河段皆如此,我是习以为常了,可你们若要查下去,节度营、州府、都水监、户部的度支司、金部、仓部,工部的水部牵扯太多,一旦控制不住局面,朝廷必顾及契丹之隐患,你们,就是被拉出去当替罪羊的人!
张仲臣正说着,苏安给他递了一碗温酒,替他脱下外衣,拍去里袍沾的泥灰,又打来热水,伺候他洗净那张紫红而干裂的脸,还细心地抹了长安的红玉膏。
张仲臣道:公子?苏安道:若非张县令舍命相告,我们至今还被蒙在鼓里,不知如何是好。张仲臣立住,定了定神:你们若还敢问,那我就敢说。
仲臣兄,辛苦了。顾越反复翻看那本发黄的文簿,心里一半是凝重,一半却又如释重负,簿里记载历年军粮去向,转经谁手,收入何仓,全有详尽说明。
郭弋看见节度营副使郑擒风和长史赵章的名字时,颧骨动了一下。
顾越盖住文簿,指尖被烫得生疼,唯目光如剑,落在地面。张仲臣一拱手,行揖礼道:顾郎,你们来则来矣,这些事大家心知肚明,我说出是越级犯上,不说又是欺君罔上,横竖都要担罪责,也就顾不得许多,以民为天。
顾越摘下腰间的金饰剑,挥袖平礼:仲臣兄放心,顾某明白其间利害,心中有数,待到拨云见日之时,定禀奏朝廷,让天下都知晓东光县令张仲臣是何许人物,这些,为你我的私交。
天明,顾越回到州城,把张仲臣的漕运簿妥善保管,而后,一人赴刺史府,腰系水苍玉佩,手执萧阁老印信,坐下来和沈池进行了一场愉快而私密的谈判。
沈池原本是备了架势,盛情相迎,不想活生生被冷落两日,自然面色不阴又不阳,开口道:状元郎的性情果然别具一格,也不知东光县的《卧牛城》比沧海楼可是更有精妙之处?
顾越没有寒暄,一句话把事情说透,此番,朝廷下定决心治理藩镇,即便薛公在范阳道戍边已有十余年,朝中又有御史中丞薛瑾呼应,那也无济于事,眼下,一颗心是红是黑,沧州必须表态,不能含含糊糊,听曲喝酒了事。
沈池听长史耳语几句之后,开始倒苦水,说地方的县令坐井观天,又怎知其中万千难处?一来,沧州多盐地,盐地人口流动极大,境内又正在改府兵为募兵,青壮年应征节度营幕府,去多去少,活多活少,便和薛公是息息相关,不仅如此,沧州还要承担东往关中的御供,虽说是本分,但这运费朝廷不给出,皆是由州内向按户收脚钱和营窑钱,容易引来民怨,且也影响税收。
长史叹道:诶,难!沈池道:状元郎,如此说来,还是顾全大局为好罢?顾越道:正因为要顾全大局,所以,萧阁老的意思是,无论再难,也得静下心来找到解决的办法。
办法如下,如果沧州支持朝廷,好处不会少。其一,战时,都水监酌情减少沧州所承担的御供数量为半;其二,御供减少后,再由户部统一设账,支出沧州所需承担的脚钱、营窑钱系列损耗;其三,沧州沿河沿海的郡县免征三年兵役,吏部专设供粮运粮考校簿,与前线将士同论军功。
如此,义务也有三个。其一,薛公要走,沧州不能出异动,不准哭爹喊娘;其二,战时,一切以前线军需为准,即以朝廷政令为准,该用什么船就用什么船,永济渠上下必须一心,粮草半日不得耽搁;其三,修书一封,劝薛公安守本分。
顾越把沈池的心思吃得极准,故意避开过往不追究,而是随机应变,抬出萧阁老的架子,抓住其在州政方面和薛玉的矛盾,从中挑拨,条条切中要害,很快就让沈池动了心。
沈池和长史商量,觉得使团由下至上的行动并非空穴来风,是动真格要落剑的,这还猜不准县令张仲臣是不是已经第二次把他们给卖了。事从权宜,沈池当夜就写下表明心志的信,愿和顾越交往,还摆了一场家宴,令家妓作陪,二人饮酒至深夜。
三日过后,副使周全病情好转,启程在即。顾越临时决定兵分两路,一路从陆路出发,遵照章程,由郭弋护送周全,率大队人马而行,一路从水路辗转,乘坐漕船,由他领队,长驱直入范阳郡。
王庭甫是幽州府出身,在当地有许多人情往来,还要回家探亲,于是自告奋勇走陆路,负责探查途经的蓟县铁矿。苏安则比较自由,想着到了再和教坊司联络不迟,故而愿与顾越同行。两路约定,涂月中旬于幽州城汇合,遂各自出发。
葭月末的河风,冰冷而绵软,即便把帆张得极满,行进的速度依然很慢。大雾中,船队徐徐驶过永济渠,如是石巷里飘落一场鹅毛大雪,而那领航的金旗船,像缠在蛛网上的蛾,奋力地扇动着翅膀,试图突破险阻,朝前扑去。
每日清晨,顾越和漕官交流谈天,苏安就坐在舱顶吹笛,一路观望大片的杨树林和松树林。过港时,船会靠岸装卸货物,主要是辽东一带的粮食、药材、香料、绫、绵、绢和角弓,各县负责漕运的官吏也常常露面。
范阳道地域之辽阔,物产之丰富,远远超出苏安预料。他只知岭南荔枝甜,却不知镇州冻梨的风味,他只知司南引路,却不知邢州磁可煅淬为药,平肝潜阳。
之后,越往北走,河面越开阔,阔得只能听见桨翻浪花的声音。苏安觉得冷,不再往外跑,倒又闷着体悟出另种韵味,譬如,这数百船工,划桨时局促于舱位,看不见外面情形,要想统一动作,便只能约定节奏,喊出口号,循环往复而行。
对于音律而言,节奏千篇一律,死水一潭,算是大忌,然而,在发号施令,执行任务之时,唯有这样的耐力和定力,始终保持精准和娴熟,才能不出差错。
借此灵感,苏安把思路理得一清二楚,首先,得让当地教坊司安排乐师,陪他通习在塞北战场流传的民曲,其次,拜访石弦先生,定下奚琴部分的曲调,之后,再去见识军营里吹军号的凯乐伎,将名副其实的破阵节奏编入大曲。
月三十,船队即将抵达范阳港,卯时,天明,风中还夹带冰凉的霜,苏安提着笛子走到甲板东侧,看见红茫茫一片,水雾连着天,一切浸染在朦胧之中。
顾越起的也早,站在船头眺望远方,穿了得体的绛纱礼服,青衣纁裳,从上至下系十几样配件,披着貂绒,身如玉树。苏安先是欣赏了一下,横笛在唇边:我新编的小曲,能合上船工划桨的节奏,你听听有没有长进,像不像那么回事。
恋耽美
本文网址:https://www.7wav.com/book/121246/2463163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7wav.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