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得罪魏国全员后我走上了人生巅峰/狂士
推荐阅读:艳妃、鬓云松令(古言 1v1)、总有刁民想睡朕(NPH)、(稻荷崎)无望爱人、在雾中(二战 h)、碎镜、女主光环、贯彻初衷、申雅gl(纯百)、坏毒、
郑平不可能睁着眼睛说瞎话,为图谋大业、已成功进化成一个合格枭雄的曹操辩白。
他见荀彧虽神色平静,不曾变化,实则已代表着另一种异状,抬手拍了拍他瘦削的肩。
你瞧那公差,竟心虚地落荒而逃,定是他偷吃了匣中的糕点,怕被我们追究,方才跑得贼快。
正神色平静,实则内心恻然的荀彧:
什么心虚而逃,那公差不是被你切头做酒的威胁给吓跑的吗?
即便知道这是郑平故意说的不经之语,荀彧仍忍不住心中的异言。
好在经过这么一打岔,徘徊在思绪深处的阴霾被尽数打散。
若是公差没有中途惊惧而走,在送完赏赐后仍想原来那样不断催促,荀彧大概率会因为无望与深恸而当场自尽。
可公差被吓走,忧扰又被郑平无稽的猜测打断,再加上听郑平说了伏皇后与董贵人被抓的事,牵挂之下,自毁的冲动还未萌发,就先一步被打散了,此时的他只想静一静。
至于空食盒是否真是隐诛反正曹操并未明确地说明时间,公差又跑了,且当做不知道吧。
荀彧托嘱郑平替他留意宫中的消息,从榻上起身,披了一件浅色的外袍,伏在案上写字。
一刻钟后,郑平怀中带着荀彧的手书,前往丞相府。
通禀的人入内,很快出来:
司空伤势严重,业已歇下,书令请回。
曹操的伤势虽然不轻,但也并非严重到人事不知的程度。如果卫兵单纯只是说曹操已经歇下,那可能是他确实来得不巧,赶上曹操休息的时候。可前面又强调了一句病情严重,这就耐人寻味了。
明面称病,实则避而不见当年他与郗虑父子起纷争的时候,曹操便是这么做的。
既然知道曹操可能是借着伤病之名,不想见自己,郑平便换了个说辞:
相副可在?
相副,既丞相副,两年前,曹操在存活下来的儿子中,任最为年长的嫡子曹丕为五官中郎将,并任丞相副。
卫兵听他找曹丕,没有任何惊讶之色,仍保持着一张无喜无怒的石像脸:
稍后。
又进去汇报了。
不多时,这个卫兵又一次出来。
相副离府未归,若书令有话传达,我等可代为转达。
巧合或者意料之中,又是一个见不着的人。
郑平当然不可能把荀彧的手书交给这些人,他只传了几句工作相关的话,便坐上马车,打道回府。
曹操那边他倒不是很意外,毕竟曹操刚刚遭遇刺客,心中总归存着几分想法。不管曹操过去与现在对他是什么态度,在知道他身手了得,能以疾速的剑法一击割喉后,自会在受伤的情况下对他严格防备。
而曹丕那头,不管巧合还是蓄谋,以曹丕与他的关系,在他尚未站在对立面,做出危害曹家之事的前提下,曹丕不可能不置一词地对他避而不见,曹操也不会仅仅因为他的剑术就阻止他与曹丕见面。
除非曹丕刚才真的是出府办事去了,否则居府中而避之,一定是在他看不见的地方发生了什么始料未及的事。
郑平未及细想,转身去孔融府,却被告知孔融已被召入皇宫,还未归来。
他立即备马,驱车赶往宫内。
当他被引进前殿,只见孔融正仪态恭谨地对天子说些什么,随耳一听,无外乎经学子集之流。听到有人进殿的动静,孔融止了话,转过身,视线略过领路的宫人,落在他的身上。
孔融今年已六十一,身子骨大不比从前,目光中却没有任何昏昧之色,仍然明亮如初。
郑平放下众多心绪,朝天子行了一礼。
哪怕出了伏后、董贵人密谋诛杀曹操不成,反被抓捕幽禁这件事,刘协面上也没有丝毫阴翳之色。
他一如寻常地让郑平不必多礼,问他几个文学上的问题,对别的事绝口不提,仿佛上回不欢而散的事从未发生过。
孔融只偶尔插上一句,哪怕他与郑平相交莫逆,交情多年,人尽皆知,他在天子面前也丝毫不敢托大,有任何亲近之意。
说了一会儿,刘协让孔融先到外头,只留郑平在殿中说话。
孔融一走,殿内温度立即冷情了下来。
郑平如若未觉,没有任何不恭敬之举,却也看不到恭敬之态。
后与贵人被捉捕幽禁,天子竟还能沉得住气,与前日之貌截然相反,令衡惊讶忘言。
刘协亦不再做任何遮掩,眼中暗藏凌厉,笑道:
书令这眼睛可好了一些?毕竟目流血泪,可是伤了眼之根本,不可轻忽。
一来一回,已各自讥讽了一番。
郑平既然已从刘协的态度中佐证了自己的猜测,便收了试探的心,冷然道:天子谋划已深,竟在迎击吕布之时便想捉住副相,送予袁营。
当年曹操攻打吕布,郑平借献情报的契机,在曹营中逗留。有一天晚上营中起火,有人趁机想要掳走当年只有十二岁的曹丕,被郑平阴差阳错地拦下,结下第一次救命之恩,初步缓解了他与曹操的紧张关系。
当时谁都没有怀疑这件事的幕后黑手会与宫中有关,包括曹操与郑平在内,都以为出手的是其他地盘的割据者,其中势力最大的袁绍成了曹操最终锁定的目标,硬背了好几年的黑锅。
谁能想到,出手的竟然是当时刚被迎入许都不久,正与曹操如鱼得水的天子?
第107章 狂士楚歌
对于郑平的话,刘协虽没有承认,却也没有否认。平静的神态已将真相显露无疑。
书令今日前来,只为了说这个?
郑平没有因为天子漫不经心的态度而生恼,反而比刘协表现出的姿态更加置身事外。
若非天子对衡青睐有加,在派人刺杀丞相父子之际特意宣衡进宫,衡今日如何会再入殿中?
刘协俄然一笑,从高座一级一级地走了下来,口中道:既知县侯有一剑贯日之能,多次坏朕好事,朕如何不提前做好准备?
郑平沉然道:原来副相惊马那一回也是天子所为。
刘协在距殿堂还有三级台阶的地方停下,目光在郑平身上转了一圈,仿佛第一次认识他:
你既然已经猜出,为何不告诉曹操?
郑平没有为自己遮掩的打算,毫无顾忌地直言:丞相称病未见,自不得相告。
这话好似戳中了情绪的开关,让刘协浮于表面的笑真实了许多,更多了一分讽意:
曹操素来多疑,只需些许捕风捉影之事,便能让他忘却多年之谊,全然相负。
郑平对这诛心之论无动于衷,既不因为曹操的拒见而恼怒愤恨,也没有因为刘协的挑拨而怒目而视,冷言辩驳。
他只是道:
天子此言,仿佛曾被丞相负心薄幸,尽吐作为过来人的哀怨之语。
状态正佳的刘协突然被狠狠地梗了一下,莫名生出一股微妙的烦躁之感。
所幸他早知道郑平素有惊人之语,哪怕已经觉得说不下去,还是重新回档了心态,面不改色地继续道:
昔日吕伯奢一家,不正是因为曹操的疑心而成为冢中白骨,皆尽丧了命?枉死者几何?而今曹操已生问鼎之心,若其独登大宝,终将兔死狗烹,令尔辈不得安宁。
郑平实在不觉得自己身上有什么筹码值得天子拉拢,他见刘协话里话外确实存了劝投之心,并不想听长篇大论的他索性直接道:
昔日汉高祖亦对韩信等人兔死狗烹,又是为何?
搬出刘家老祖宗,总算止住了刘协的话匣。
汉祚绵延,始于高祖,就算他是皇帝,也不好对高祖的行为妄加非议。
郑平这话相当于直接拿出一团比拳头还大的面饼,一口堵死了他排演了许久的剖心之语。
经此一役,刘协实在说不出什么剖心析肝的话,他只怕自己在多说几句,就要被郑平气得当场剖心,直接一了百了。
实际上,因为一些原因,刘协一早便查过郑平的来历。他顺着宫中幸存的文籍记载查到郑平祖上姓韩,在东汉初年因拥立之功得享侯爵。再往上追溯,曾有祖辈封王。祖辈受封韩王,倒并非狡兔死,走狗烹的那位淮阴侯韩信,而是韩宣子之后。
是以他没有因为郑平本姓为韩,祖上有个韩王,又特意提起韩信就以为他是因为韩信的事而对刘家表示不满,可即便如此,他对郑平的态度也探知了一二分。
刘协本不愿再继续徒费口舌,可到底有几分不甘:局势所迫,不得不为之。即便曹操有诸多苦衷,若有自立之心,定以鲜血铺就大道。他而今已容不得荀彧等有功却殊途的旧臣,欲隐诛之,将来自容不下孔融、杨修等人。县侯生性不羁,不慕权利,对曹操是否信重毫不在意。可你不在乎己身仕途乃至性命,是否也不在乎家人与故交的前途与性命?
汲汲相劝的话中已多了几分隐藏的迫切,郑平却并未被他话中的情绪渲染,被道理分明的话语带着走。作为曾经的嘴炮王者,他自动免疫了前方的所有嘴炮,只揪住其中的关键词。
你怎知曹操欲隐诛荀彧?
刘协沉默了一息,本已凝滞的呼气重新变得规律而平稳:
朕不过是旁敲侧击,最终拍板决定的人终究是曹操。
没有颠倒黑白,没有为自己辩驳,刘协径直承认了他在其中的作用,但得到的结果比他狡辩否认更让郑平心情糟糕。
能够求证的消息都已在刘协这得到确认。郑平不想再留下浪费时间,不等刘协再说其他,果断请辞。
刘协见此,咽下几经辗转始终未能说出口的话,询问郑平:
朕确实存有私心,但朕方才说的那些话也是事实。你听了这许多,就当真未对曹操生出任何失望?
这话或许只是单纯的疑问,或许是为将来劝说其他人而做准备,采集情感反馈以作参考。郑平不管刘协究竟是何用意,只在转身前冷淡地道:
从未有过期许,谈何失望。
刘协眉宇渐紧,显然无法理解郑平的话。
郑平又道,
陛下与丞相,于衡而言并无任何不同。
刘协蓦然一震,垂在两侧的手用力收紧:其他人亦是如此作想?若所有人都觉得坐在上首那个位置的人是谁一点也不重要,只是顺应时势,而无忠君之心,那他岂非再做多少事都于事无补?
陛下入怔了,旁人如何作想,衡怎知晓?
郑平不再去管独立高阶的刘协,大步往殿外走。吹入殿中的风带来最后的话。
丞相起生杀之事,乃为利己;陛下之所举,亦为利己,二者并无不同。陛下欲绝境而为之,衡自不可相与。今日之事只当未入过耳,可若是陛下用心有异,欲用孔融等老友的性命以作威胁恕衡狂悖,昔日既能一剑斩下细作的头颅,今日也能以笏为剑,送陛下一家入后土团圆。
刘协已然脸色铁青:□□平,你好生大胆。
衡之大胆,十五年前的丞相已然领教一二。天子若也想领教一番,衡随时奉陪。
身后不再传来声响。
片刻后,郑平离开皇宫。
等他回到府上,得到门房汇报:不久前曹丕派人送来传达几句话,听起来似是语焉不详的抚慰,又似是单纯因为事务繁忙而无法亲自接见的道歉。
郑平将那几句话在心中斟酌了一番,追问门房:副相可还留了别的话?
门房摇头道:只有这些。
郑平示意自己已经知晓,屏退左右,独自往内走。
曹丕只派人过来传话,并未如往常那般亲至,话里话外也未有任何提到郭暄之处,这或许是为了避嫌,但更多的可能是代表了另一个讯息。
郑平已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他到郭氏的房中略坐了一坐,二人交谈了什么内容外人不得而知。仆从们只知道二人交谈中途传了郭暄进去,直到临近宵禁,才见郑平与郭暄二人面色迥异地出门,未如往常那般在路上闲谈,而是一语不发,各自回了房中。
之后的几天,郑平没事人似的去衙中打卯,偶尔去荀彧等人家中拜访,与过去并无不同。
朝中的气氛日益紧张,请曹操称公的声音越来越响,与之同时,反对的人则与日俱减,不是因故、犯事而罢官,就是心知事不可为,又因近期的动荡而不敢坚持己见。
在曹操受九锡前,他派人给郑平送了一块石板。
郑平看着漆盘上那块巴掌大的石板,讥诮道:丞相莫非想让衡在这块石板上替他提一提墓铭?
这回来送东西的公差并非上回在荀彧家的那个。或许是因为上回那些不美妙的回忆,那人在一听要给郑平送东西时,立即告假称病,接手这一任务的是一个年轻而面薄的青年人。
听到郑平的不敬之语,来送东西的公差脸都绿了,生怕此语传入曹操耳中,连他都讨不到好。
他在心中暗道倒霉,却不敢表达不满,得罪这个赫赫有名的刺头,只得咬牙挤笑道:
听闻县侯无合适的玉枕,丞相命仆送了这块石枕过来,给县侯享用。
曹操爱让人猜谜的行为还是一成不变。郑平从未有猜字谜的喜好,也不想深究送石枕到底是什么意思,总归不是什么褒奖。
他没有任何纠结就收下这块石枕,不等公差舒一口气,庆幸地告退,郑平又开始找事:
且慢,我这有一回礼,还请公差回去带给丞相。
公差好不容易放松的脊背再次僵硬。
曹操送过这么多回赏赐,不管是好是差,可从来没有一家说自己要回礼啊!?
他不由心神不定,生怕郑平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刺头取了一盆血淋淋的碎肉过来,让他带回去给曹操。
然而郑平刚才的话在明面上属于正常要求,由不得他拒绝。公差只得压下自己不祥的想法,坐立难安地等待韩府的人取来回礼。
等拿到回礼,公差立刻一溜烟地离开。
他仿佛身后被猛虎追咬一样,直跑出三条大街才狼狈地停下,抖着手将怀中的匣子悄悄打开一条缝。
只一眼,他便确定里面不是血淋淋的东西,放心地掀开竹盖。
放在匣子中的确实不是血肉,而是一片片鸡毛。
恋耽美
他见荀彧虽神色平静,不曾变化,实则已代表着另一种异状,抬手拍了拍他瘦削的肩。
你瞧那公差,竟心虚地落荒而逃,定是他偷吃了匣中的糕点,怕被我们追究,方才跑得贼快。
正神色平静,实则内心恻然的荀彧:
什么心虚而逃,那公差不是被你切头做酒的威胁给吓跑的吗?
即便知道这是郑平故意说的不经之语,荀彧仍忍不住心中的异言。
好在经过这么一打岔,徘徊在思绪深处的阴霾被尽数打散。
若是公差没有中途惊惧而走,在送完赏赐后仍想原来那样不断催促,荀彧大概率会因为无望与深恸而当场自尽。
可公差被吓走,忧扰又被郑平无稽的猜测打断,再加上听郑平说了伏皇后与董贵人被抓的事,牵挂之下,自毁的冲动还未萌发,就先一步被打散了,此时的他只想静一静。
至于空食盒是否真是隐诛反正曹操并未明确地说明时间,公差又跑了,且当做不知道吧。
荀彧托嘱郑平替他留意宫中的消息,从榻上起身,披了一件浅色的外袍,伏在案上写字。
一刻钟后,郑平怀中带着荀彧的手书,前往丞相府。
通禀的人入内,很快出来:
司空伤势严重,业已歇下,书令请回。
曹操的伤势虽然不轻,但也并非严重到人事不知的程度。如果卫兵单纯只是说曹操已经歇下,那可能是他确实来得不巧,赶上曹操休息的时候。可前面又强调了一句病情严重,这就耐人寻味了。
明面称病,实则避而不见当年他与郗虑父子起纷争的时候,曹操便是这么做的。
既然知道曹操可能是借着伤病之名,不想见自己,郑平便换了个说辞:
相副可在?
相副,既丞相副,两年前,曹操在存活下来的儿子中,任最为年长的嫡子曹丕为五官中郎将,并任丞相副。
卫兵听他找曹丕,没有任何惊讶之色,仍保持着一张无喜无怒的石像脸:
稍后。
又进去汇报了。
不多时,这个卫兵又一次出来。
相副离府未归,若书令有话传达,我等可代为转达。
巧合或者意料之中,又是一个见不着的人。
郑平当然不可能把荀彧的手书交给这些人,他只传了几句工作相关的话,便坐上马车,打道回府。
曹操那边他倒不是很意外,毕竟曹操刚刚遭遇刺客,心中总归存着几分想法。不管曹操过去与现在对他是什么态度,在知道他身手了得,能以疾速的剑法一击割喉后,自会在受伤的情况下对他严格防备。
而曹丕那头,不管巧合还是蓄谋,以曹丕与他的关系,在他尚未站在对立面,做出危害曹家之事的前提下,曹丕不可能不置一词地对他避而不见,曹操也不会仅仅因为他的剑术就阻止他与曹丕见面。
除非曹丕刚才真的是出府办事去了,否则居府中而避之,一定是在他看不见的地方发生了什么始料未及的事。
郑平未及细想,转身去孔融府,却被告知孔融已被召入皇宫,还未归来。
他立即备马,驱车赶往宫内。
当他被引进前殿,只见孔融正仪态恭谨地对天子说些什么,随耳一听,无外乎经学子集之流。听到有人进殿的动静,孔融止了话,转过身,视线略过领路的宫人,落在他的身上。
孔融今年已六十一,身子骨大不比从前,目光中却没有任何昏昧之色,仍然明亮如初。
郑平放下众多心绪,朝天子行了一礼。
哪怕出了伏后、董贵人密谋诛杀曹操不成,反被抓捕幽禁这件事,刘协面上也没有丝毫阴翳之色。
他一如寻常地让郑平不必多礼,问他几个文学上的问题,对别的事绝口不提,仿佛上回不欢而散的事从未发生过。
孔融只偶尔插上一句,哪怕他与郑平相交莫逆,交情多年,人尽皆知,他在天子面前也丝毫不敢托大,有任何亲近之意。
说了一会儿,刘协让孔融先到外头,只留郑平在殿中说话。
孔融一走,殿内温度立即冷情了下来。
郑平如若未觉,没有任何不恭敬之举,却也看不到恭敬之态。
后与贵人被捉捕幽禁,天子竟还能沉得住气,与前日之貌截然相反,令衡惊讶忘言。
刘协亦不再做任何遮掩,眼中暗藏凌厉,笑道:
书令这眼睛可好了一些?毕竟目流血泪,可是伤了眼之根本,不可轻忽。
一来一回,已各自讥讽了一番。
郑平既然已从刘协的态度中佐证了自己的猜测,便收了试探的心,冷然道:天子谋划已深,竟在迎击吕布之时便想捉住副相,送予袁营。
当年曹操攻打吕布,郑平借献情报的契机,在曹营中逗留。有一天晚上营中起火,有人趁机想要掳走当年只有十二岁的曹丕,被郑平阴差阳错地拦下,结下第一次救命之恩,初步缓解了他与曹操的紧张关系。
当时谁都没有怀疑这件事的幕后黑手会与宫中有关,包括曹操与郑平在内,都以为出手的是其他地盘的割据者,其中势力最大的袁绍成了曹操最终锁定的目标,硬背了好几年的黑锅。
谁能想到,出手的竟然是当时刚被迎入许都不久,正与曹操如鱼得水的天子?
第107章 狂士楚歌
对于郑平的话,刘协虽没有承认,却也没有否认。平静的神态已将真相显露无疑。
书令今日前来,只为了说这个?
郑平没有因为天子漫不经心的态度而生恼,反而比刘协表现出的姿态更加置身事外。
若非天子对衡青睐有加,在派人刺杀丞相父子之际特意宣衡进宫,衡今日如何会再入殿中?
刘协俄然一笑,从高座一级一级地走了下来,口中道:既知县侯有一剑贯日之能,多次坏朕好事,朕如何不提前做好准备?
郑平沉然道:原来副相惊马那一回也是天子所为。
刘协在距殿堂还有三级台阶的地方停下,目光在郑平身上转了一圈,仿佛第一次认识他:
你既然已经猜出,为何不告诉曹操?
郑平没有为自己遮掩的打算,毫无顾忌地直言:丞相称病未见,自不得相告。
这话好似戳中了情绪的开关,让刘协浮于表面的笑真实了许多,更多了一分讽意:
曹操素来多疑,只需些许捕风捉影之事,便能让他忘却多年之谊,全然相负。
郑平对这诛心之论无动于衷,既不因为曹操的拒见而恼怒愤恨,也没有因为刘协的挑拨而怒目而视,冷言辩驳。
他只是道:
天子此言,仿佛曾被丞相负心薄幸,尽吐作为过来人的哀怨之语。
状态正佳的刘协突然被狠狠地梗了一下,莫名生出一股微妙的烦躁之感。
所幸他早知道郑平素有惊人之语,哪怕已经觉得说不下去,还是重新回档了心态,面不改色地继续道:
昔日吕伯奢一家,不正是因为曹操的疑心而成为冢中白骨,皆尽丧了命?枉死者几何?而今曹操已生问鼎之心,若其独登大宝,终将兔死狗烹,令尔辈不得安宁。
郑平实在不觉得自己身上有什么筹码值得天子拉拢,他见刘协话里话外确实存了劝投之心,并不想听长篇大论的他索性直接道:
昔日汉高祖亦对韩信等人兔死狗烹,又是为何?
搬出刘家老祖宗,总算止住了刘协的话匣。
汉祚绵延,始于高祖,就算他是皇帝,也不好对高祖的行为妄加非议。
郑平这话相当于直接拿出一团比拳头还大的面饼,一口堵死了他排演了许久的剖心之语。
经此一役,刘协实在说不出什么剖心析肝的话,他只怕自己在多说几句,就要被郑平气得当场剖心,直接一了百了。
实际上,因为一些原因,刘协一早便查过郑平的来历。他顺着宫中幸存的文籍记载查到郑平祖上姓韩,在东汉初年因拥立之功得享侯爵。再往上追溯,曾有祖辈封王。祖辈受封韩王,倒并非狡兔死,走狗烹的那位淮阴侯韩信,而是韩宣子之后。
是以他没有因为郑平本姓为韩,祖上有个韩王,又特意提起韩信就以为他是因为韩信的事而对刘家表示不满,可即便如此,他对郑平的态度也探知了一二分。
刘协本不愿再继续徒费口舌,可到底有几分不甘:局势所迫,不得不为之。即便曹操有诸多苦衷,若有自立之心,定以鲜血铺就大道。他而今已容不得荀彧等有功却殊途的旧臣,欲隐诛之,将来自容不下孔融、杨修等人。县侯生性不羁,不慕权利,对曹操是否信重毫不在意。可你不在乎己身仕途乃至性命,是否也不在乎家人与故交的前途与性命?
汲汲相劝的话中已多了几分隐藏的迫切,郑平却并未被他话中的情绪渲染,被道理分明的话语带着走。作为曾经的嘴炮王者,他自动免疫了前方的所有嘴炮,只揪住其中的关键词。
你怎知曹操欲隐诛荀彧?
刘协沉默了一息,本已凝滞的呼气重新变得规律而平稳:
朕不过是旁敲侧击,最终拍板决定的人终究是曹操。
没有颠倒黑白,没有为自己辩驳,刘协径直承认了他在其中的作用,但得到的结果比他狡辩否认更让郑平心情糟糕。
能够求证的消息都已在刘协这得到确认。郑平不想再留下浪费时间,不等刘协再说其他,果断请辞。
刘协见此,咽下几经辗转始终未能说出口的话,询问郑平:
朕确实存有私心,但朕方才说的那些话也是事实。你听了这许多,就当真未对曹操生出任何失望?
这话或许只是单纯的疑问,或许是为将来劝说其他人而做准备,采集情感反馈以作参考。郑平不管刘协究竟是何用意,只在转身前冷淡地道:
从未有过期许,谈何失望。
刘协眉宇渐紧,显然无法理解郑平的话。
郑平又道,
陛下与丞相,于衡而言并无任何不同。
刘协蓦然一震,垂在两侧的手用力收紧:其他人亦是如此作想?若所有人都觉得坐在上首那个位置的人是谁一点也不重要,只是顺应时势,而无忠君之心,那他岂非再做多少事都于事无补?
陛下入怔了,旁人如何作想,衡怎知晓?
郑平不再去管独立高阶的刘协,大步往殿外走。吹入殿中的风带来最后的话。
丞相起生杀之事,乃为利己;陛下之所举,亦为利己,二者并无不同。陛下欲绝境而为之,衡自不可相与。今日之事只当未入过耳,可若是陛下用心有异,欲用孔融等老友的性命以作威胁恕衡狂悖,昔日既能一剑斩下细作的头颅,今日也能以笏为剑,送陛下一家入后土团圆。
刘协已然脸色铁青:□□平,你好生大胆。
衡之大胆,十五年前的丞相已然领教一二。天子若也想领教一番,衡随时奉陪。
身后不再传来声响。
片刻后,郑平离开皇宫。
等他回到府上,得到门房汇报:不久前曹丕派人送来传达几句话,听起来似是语焉不详的抚慰,又似是单纯因为事务繁忙而无法亲自接见的道歉。
郑平将那几句话在心中斟酌了一番,追问门房:副相可还留了别的话?
门房摇头道:只有这些。
郑平示意自己已经知晓,屏退左右,独自往内走。
曹丕只派人过来传话,并未如往常那般亲至,话里话外也未有任何提到郭暄之处,这或许是为了避嫌,但更多的可能是代表了另一个讯息。
郑平已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他到郭氏的房中略坐了一坐,二人交谈了什么内容外人不得而知。仆从们只知道二人交谈中途传了郭暄进去,直到临近宵禁,才见郑平与郭暄二人面色迥异地出门,未如往常那般在路上闲谈,而是一语不发,各自回了房中。
之后的几天,郑平没事人似的去衙中打卯,偶尔去荀彧等人家中拜访,与过去并无不同。
朝中的气氛日益紧张,请曹操称公的声音越来越响,与之同时,反对的人则与日俱减,不是因故、犯事而罢官,就是心知事不可为,又因近期的动荡而不敢坚持己见。
在曹操受九锡前,他派人给郑平送了一块石板。
郑平看着漆盘上那块巴掌大的石板,讥诮道:丞相莫非想让衡在这块石板上替他提一提墓铭?
这回来送东西的公差并非上回在荀彧家的那个。或许是因为上回那些不美妙的回忆,那人在一听要给郑平送东西时,立即告假称病,接手这一任务的是一个年轻而面薄的青年人。
听到郑平的不敬之语,来送东西的公差脸都绿了,生怕此语传入曹操耳中,连他都讨不到好。
他在心中暗道倒霉,却不敢表达不满,得罪这个赫赫有名的刺头,只得咬牙挤笑道:
听闻县侯无合适的玉枕,丞相命仆送了这块石枕过来,给县侯享用。
曹操爱让人猜谜的行为还是一成不变。郑平从未有猜字谜的喜好,也不想深究送石枕到底是什么意思,总归不是什么褒奖。
他没有任何纠结就收下这块石枕,不等公差舒一口气,庆幸地告退,郑平又开始找事:
且慢,我这有一回礼,还请公差回去带给丞相。
公差好不容易放松的脊背再次僵硬。
曹操送过这么多回赏赐,不管是好是差,可从来没有一家说自己要回礼啊!?
他不由心神不定,生怕郑平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刺头取了一盆血淋淋的碎肉过来,让他带回去给曹操。
然而郑平刚才的话在明面上属于正常要求,由不得他拒绝。公差只得压下自己不祥的想法,坐立难安地等待韩府的人取来回礼。
等拿到回礼,公差立刻一溜烟地离开。
他仿佛身后被猛虎追咬一样,直跑出三条大街才狼狈地停下,抖着手将怀中的匣子悄悄打开一条缝。
只一眼,他便确定里面不是血淋淋的东西,放心地掀开竹盖。
放在匣子中的确实不是血肉,而是一片片鸡毛。
恋耽美
本文网址:https://www.7wav.com/book/123432/2549331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7wav.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