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WAV > 穿越 > 不良臣[科举] > 第376页

第376页

推荐阅读:小说大纲里的女主觉醒后(NPH)坏毒恶女训狗手册重来又如何 (1V2 高H)临时夫妻(nph)我,恶女,只训狗不救赎(快穿 1VN)静海旖旎(校园高H)记忆之场就算知道是绿茶也会上钩(强制nph)掏心(强制爱1v1)

    “还有人说,这一切都是太后在背后指使,意图裁撤内阁,以垂帘听政,独掌大权。”
    一连三句,每一句都是刀剑诛心的言语,偏偏每一句都不是空穴来风。这些夜深人静时独自怀揣着的、自以为永远也不会有人知晓的心思,竟已传播于市井之中,这如何不令太后惊慌。
    太后面色苍白,厉声道:“荒谬至极!是谁敢如此污蔑皇室!马上把他们都抓起来!”
    唐挽淡淡道:“堵住了人的嘴,还能蒙住人的心么?如果全天下人都这么想,太后也要将天下人都抓起来么?”
    “那便杀!杀到他们心服口服为止!”太后道。
    唐挽眸光凛然,沉声说道:“当年至和皇帝滥用极刑,以致民心尽失,士人离弃,朝廷十年没有进士可用。太后这是要毁了陛下的江山。”
    怎么可能。她的一切筹谋,都是为了皇帝的江山。从来帝王心术,无非是挑动朝斗,权力制衡。手段虽然阴诡了些,可早已流传千年,屡试不爽。如何今日竟行不通了?
    太后想不通,便觉一阵头晕目眩,脚步踉跄,向后倾倒。幸得唐挽将她扶住。太后紧紧攀着唐挽的手臂,如同溺水之人握着最后的稻草,颤抖着声音说道:“唐挽,你答应过本宫的……”
    “臣对太后的承诺,十几年来从未敢忘。”唐挽抿唇,道,“然‘民为水,君为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朝廷这条船,若没了大臣们的支撑,都用不着民情倾覆,自己就翻了。”
    太后蹙眉:“你是何意?”
    “民间舆情沸腾,归根到底不过是‘飞鸟尽,良弓藏’这六个字。这样一个凉薄的皇室,谁会为它效忠?”唐挽复又压低了声音,说道,“西北的边市全靠顾争鸣经营,陈延光的手中尚有十万大军。此间流言若传入他们耳中,他们又会作何反应?”
    只这一句,惊出太后一身冷汗。
    百姓们或许健忘,可大臣们关乎身家性命,绝不会善罢甘休。直到此时,太后才知道自己犯下了怎样愚蠢的错误。她只顾盯着内阁,却忽视了全局。
    太后出身低微,年轻时以使女身份入王府。因为生了儿子,才从侍妾抬作侧妃。至和一朝,她旁观了闫徐党争,自以为朝臣之争与后宫女子争宠没什么不同。她长于机巧权谋,却没有运筹朝政的眼界和格局。
    说到底,军权与政权都不在她手中,她又如何争斗?
    太后只觉得眼前一片灰败。又听唐挽道:“世人不知这其中的缘故,只会将所有的怨气都加诸于皇帝的身上。待民怨沸腾之日,便是江水覆舟之时。”
    “与皇帝无关,一切都是本宫一手所为。”太后声音颤抖,“可是唐挽,本宫自始至终未曾想要加害于你,你可相信?”
    唐挽垂眸,道:“臣的态度于大局无碍,只请太后交出吴怀。”
    “吴怀不会再出现了。”太后沉声道。
    唐挽一怔,随即明白了其中的意思,继而便觉得脊背一阵恶寒。皇权之下,一条人命,竟能如此予取予夺。
    “如果这一切都是吴怀一人所为,他畏罪自杀,也能说得通。”唐挽压抑着颤抖的声线。她在同自己争斗,同最终的目标与心中的道义争斗。一个司礼监太监的性命,在几代人的变法进程中,或许无足轻重。可他不该被漠视,这一切终究是不正义的。
    不正义的,是随心所欲的皇权。
    “请太后下令裁撤司礼监,以示皇室肃清阉乱的决心。”
    建成七年十月这一场民心之乱,终结于皇帝的一封亲笔诏书。诏书中,年轻的帝王痛陈阉党之祸,决意裁撤司礼监,内外大事皆由内阁公议裁决。紧接着便传出掌印太监吴怀纵火自焚的消息。把持朝政大权近百年的司礼监,就随着这一把火灰飞烟灭了。
    这几件事之间的关系不必说得太清楚,民间有的是会编故事的人。市井中流传最广的版本认为,吴怀就是策划这一切的幕后黑手。他假借皇帝的名义骗取吴鹏的信任,上书诬告顾争鸣;继而又以皇帝来胁迫谢阁老,挑起两党之争。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阻挠新法,维护司礼监的权势。
    这人真是该死,也真是可恨。街头巷尾多得是咬牙切齿的百姓。
    可又有人猜测,吴怀不过是个替死鬼。真正的执棋人位高权重,便是律法也碰不得。
    真相究竟如何,已然无从得知了。司礼监倒台的消息已足够使人们振奋。诏书颁布后十日起,开始有内监分批次外放。这些外放的太监们该如何安置,又是个问题。
    户部与吏部开了几日的碰头会,也没商量出个对策来,最后倒是工部给了个解决办法。直隶和山东正在兴建棉纱工坊,本地劳力短缺,太监们又都做惯了精细活,不如就在园区里建立馆舍就近安置,也算是学有所用。
    内阁阁老都觉得可行,当即票拟,于次日在廷议中决策。廷议现场,官员们还特别邀请了三个太监的代表来旁听,就日后的安置工作征询他们的意见。太监们哪敢有意见?一应的安排,都诺诺应了。这件事却被翰林院编修写入了国史中,成了后世人形容大庸“法度严明,人心向暖”的佐证。
    吴怀之死的真相,唐挽也留在了国史之中。这个太监虽然并非无辜,却也值得拥有属于他的正义。
    建成七年十二月,太后迁往避暑山庄。临行前她单独召见了卢凌霄,赏赐了许多压箱底的丝绸布匹。她说自己有生之年,再也不会回宫了。
    --

本文网址:https://www.7wav.com/book/126457/2650175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7wav.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