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页
推荐阅读:魔君与魔后的婚后生活、小说大纲里的女主觉醒后(NPH)、[快穿]给攻略对象生娃高H、临时夫妻(nph)、永远也会化雾(1v1)、末世之娇娇女也凶猛、劣评(骨科1v2)、两情相厌(伪骨科,狗血文)、小梨花(校园h1V1)、珀迪达之雾【简】、
才只是一个十来岁的小孩儿而已,况且他明明就很紧张,但是说起话来完全看不出来,条理清晰逻辑分明。他再次点了点头,问:“你怎么会在这儿,今儿不是休沐日吧,你没上学?”
“上学。但是这两日请了假。”
“哦?为什么?”
康熙声音就淡了一些,偷懒凑热闹可不是什么好品性。
小毛察觉到康熙的冷淡,有些紧张地看了李德全一眼,见对方低着头不看他,挠挠头道:“奴……奴才是觉得,书什么时候都可以读,但是杂交小麦关乎天下百姓,奴才想来看看帮帮忙。”
那位工部的官员这几天跟小毛也熟悉了,知道他颇得九爷和九福晋的看重,况且方才也算是替自己解了围,便替他说话道:“刘小哥记账记得快,干完活晚上还能看会儿书呢。”
康熙脸色便温和了很多,笑着道:“你这种想法,看来又是一个工部的好苗子。”
小毛还懵懵懂懂,工部官员却忍不住飘来羡慕的小眼神。皇上既然说出来这话,那么小毛日后少不得在工部有一席之地了。
差别不过是官和吏的区别,这就要看他能不能考上进士了。但是说真的,即便考不上,以九爷对他的看重和这小子本身的机灵,还怕没有前途吗?
且看刘根就知道了,从前也不过是工部一小吏,还是皇上破格提拔进去的,当初有几个人能看上他?
如今呢?人家不仅入了汉军旗,还娶了陈家的女儿,夫妻俩一个跟着九爷一个跟着九福晋,那是屡屡立下大功,升官晋爵近在眼前,谁还能说人家出身差没文化。
像自己,举人家的少爷,出身不知道比刘根好多少,也是正儿八经考上进士的,可惜在工部熬了这么多年,官位却像王八似的——一动不动。
背靠大树就是好啊。
饶是他自觉是个心胸宽广的好人,此刻也难免有些眼红。
这一走神就跟前面的人拉开了一些距离,等他回过神追过去时,就见皇上正在一堆麦粒前,伸手捞了一把问:“这就是那第二种麦种?”
“是”,小毛指着另外明显少了些的另外一堆,“那是第一种,一样的地、一起耕种的,那种的产量就要低了一些。”
康熙又踱步到另外一堆看了片刻,扔下手中的麦子拍拍手问:“这是哪来的麦种?”
他倒是知道和薇从各地都找了不少麦种回来,怀疑这第二种本就是西北那边过来的,那么更能适应恶劣的生长环境也无可厚非。
小毛:“各地的都有,这是混合的。”
康熙:?
他脑袋上冒出了个大大的问号。
小毛挠挠头,他其实也不是很懂,只能把和薇当初说的原理简单地复述给皇帝,然后道:“所以这些麦种都是融合了两种或者几种麦种的长处的。九福晋说这是第一年实验,以后融合的还会越来越多,麦子的产量就会越来越高,对于环境的要求也就没有这么高了。”
康熙:?
他觉得自己听懂了,但是又觉得没听懂。
取几种麦子的长处融合在一起这个意思他明白,但是怎么融合……
康熙想了想,很快地决定跳过这个问题。他是皇帝,只要看结果就好了,没必要明白所有的东西。
说起结果他就有些期待,正巧结果统计出来了,另外一位工部的官员把写好的册子给康熙,跪在地上声音还忍不住颤抖:“平均亩产达三百斤,产量最高的一亩四百斤!”
什么?
所有人都震惊了,要知道一般麦子的产量最高不过两百斤左右,平均亩产更是只有一百多斤。
这是什么概念?
翻倍了呀!
康熙勉强保持镇定翻开册子,就见里面列了几个表格,按照情况罗列的清清楚楚,上等地每种种子的亩产情况对比、同类型种子在上等地和下等地的亩产情况对比等,力求数据清晰,想要知道什么都有数据支撑。
康熙的第一反应居然是:这记录方式真好!
大概是他把想法说了出来,工部的官员愣了愣,道:“这法子是九福晋教我们的。”
康熙点点头,心说老九媳妇儿真是个人才。
这记录方式好也就罢了,关键是麦子呀!那可是粮食啊!
他叫李德全去跟和薇“商量”,要把大半的种子收到国库,只道让她专心研究改良种子,麦子推广的事情就交给工部来做吧。
和薇能有什么办法呢?只能同意了呗。
康熙心满意足地回了京城,第二天上朝就宣布了这个好消息。
百官齐齐跪在高呼:“皇上圣明。”
此刻他们不管心里怎么想的,都是一副感天动地此生无憾的样子。康熙觉得自己确实是圣明,别的不说,就说让两个女子,其中一个还是自己的儿媳妇,长期不回京城,就窝在京郊的庄子上种地。这种事换了别的皇帝,不知道也就罢了,知道了能这么纵容她们?
可是他可以!
他也是要冒风险的啊!想到这个,他看工部的人就有些不顺眼了,要不是他们没用,他何至于把希望放在两个女子身上。他冷哼一声道:“这册子你们也看下,方法思路都学一学,尤其是工部,人家这种记录方式就很清楚,你们借鉴一下。”
工部尚书“激动”应是:“皇上圣明,九福晋大才,老臣怎么没想到呢?”
--
“上学。但是这两日请了假。”
“哦?为什么?”
康熙声音就淡了一些,偷懒凑热闹可不是什么好品性。
小毛察觉到康熙的冷淡,有些紧张地看了李德全一眼,见对方低着头不看他,挠挠头道:“奴……奴才是觉得,书什么时候都可以读,但是杂交小麦关乎天下百姓,奴才想来看看帮帮忙。”
那位工部的官员这几天跟小毛也熟悉了,知道他颇得九爷和九福晋的看重,况且方才也算是替自己解了围,便替他说话道:“刘小哥记账记得快,干完活晚上还能看会儿书呢。”
康熙脸色便温和了很多,笑着道:“你这种想法,看来又是一个工部的好苗子。”
小毛还懵懵懂懂,工部官员却忍不住飘来羡慕的小眼神。皇上既然说出来这话,那么小毛日后少不得在工部有一席之地了。
差别不过是官和吏的区别,这就要看他能不能考上进士了。但是说真的,即便考不上,以九爷对他的看重和这小子本身的机灵,还怕没有前途吗?
且看刘根就知道了,从前也不过是工部一小吏,还是皇上破格提拔进去的,当初有几个人能看上他?
如今呢?人家不仅入了汉军旗,还娶了陈家的女儿,夫妻俩一个跟着九爷一个跟着九福晋,那是屡屡立下大功,升官晋爵近在眼前,谁还能说人家出身差没文化。
像自己,举人家的少爷,出身不知道比刘根好多少,也是正儿八经考上进士的,可惜在工部熬了这么多年,官位却像王八似的——一动不动。
背靠大树就是好啊。
饶是他自觉是个心胸宽广的好人,此刻也难免有些眼红。
这一走神就跟前面的人拉开了一些距离,等他回过神追过去时,就见皇上正在一堆麦粒前,伸手捞了一把问:“这就是那第二种麦种?”
“是”,小毛指着另外明显少了些的另外一堆,“那是第一种,一样的地、一起耕种的,那种的产量就要低了一些。”
康熙又踱步到另外一堆看了片刻,扔下手中的麦子拍拍手问:“这是哪来的麦种?”
他倒是知道和薇从各地都找了不少麦种回来,怀疑这第二种本就是西北那边过来的,那么更能适应恶劣的生长环境也无可厚非。
小毛:“各地的都有,这是混合的。”
康熙:?
他脑袋上冒出了个大大的问号。
小毛挠挠头,他其实也不是很懂,只能把和薇当初说的原理简单地复述给皇帝,然后道:“所以这些麦种都是融合了两种或者几种麦种的长处的。九福晋说这是第一年实验,以后融合的还会越来越多,麦子的产量就会越来越高,对于环境的要求也就没有这么高了。”
康熙:?
他觉得自己听懂了,但是又觉得没听懂。
取几种麦子的长处融合在一起这个意思他明白,但是怎么融合……
康熙想了想,很快地决定跳过这个问题。他是皇帝,只要看结果就好了,没必要明白所有的东西。
说起结果他就有些期待,正巧结果统计出来了,另外一位工部的官员把写好的册子给康熙,跪在地上声音还忍不住颤抖:“平均亩产达三百斤,产量最高的一亩四百斤!”
什么?
所有人都震惊了,要知道一般麦子的产量最高不过两百斤左右,平均亩产更是只有一百多斤。
这是什么概念?
翻倍了呀!
康熙勉强保持镇定翻开册子,就见里面列了几个表格,按照情况罗列的清清楚楚,上等地每种种子的亩产情况对比、同类型种子在上等地和下等地的亩产情况对比等,力求数据清晰,想要知道什么都有数据支撑。
康熙的第一反应居然是:这记录方式真好!
大概是他把想法说了出来,工部的官员愣了愣,道:“这法子是九福晋教我们的。”
康熙点点头,心说老九媳妇儿真是个人才。
这记录方式好也就罢了,关键是麦子呀!那可是粮食啊!
他叫李德全去跟和薇“商量”,要把大半的种子收到国库,只道让她专心研究改良种子,麦子推广的事情就交给工部来做吧。
和薇能有什么办法呢?只能同意了呗。
康熙心满意足地回了京城,第二天上朝就宣布了这个好消息。
百官齐齐跪在高呼:“皇上圣明。”
此刻他们不管心里怎么想的,都是一副感天动地此生无憾的样子。康熙觉得自己确实是圣明,别的不说,就说让两个女子,其中一个还是自己的儿媳妇,长期不回京城,就窝在京郊的庄子上种地。这种事换了别的皇帝,不知道也就罢了,知道了能这么纵容她们?
可是他可以!
他也是要冒风险的啊!想到这个,他看工部的人就有些不顺眼了,要不是他们没用,他何至于把希望放在两个女子身上。他冷哼一声道:“这册子你们也看下,方法思路都学一学,尤其是工部,人家这种记录方式就很清楚,你们借鉴一下。”
工部尚书“激动”应是:“皇上圣明,九福晋大才,老臣怎么没想到呢?”
--
本文网址:https://www.7wav.com/book/133941/2850682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7wav.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