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页
推荐阅读:魔君与魔后的婚后生活、[快穿]给攻略对象生娃高H、小梨花(校园h1V1)、奉君天上客(短篇合集)、记忆之场、临时夫妻(nph)、小说大纲里的女主觉醒后(NPH)、在哨向abo里做剑修(np)、我网恋又翻车了(1v1 高h)、【西幻】魔法红玫瑰、
谢骛清细看上面的名字。
这上面的人,五天前还在滦河旁,借着月色分食干粮,等着兵分三路攻打多伦。许多人前来支援,并非本地人……
“就葬此处吧,国土即故土。”谢骛清说。
谢骛清带队伍驻扎的地方,是攻城前藏身过的马王庙。
等着明日被送走的伤兵们,被安置在有屋檐的前殿。谢骛清问林骁讨了一盏煤油灯,在殿后的门槛上坐着,把几张战图对折,搭在腿上,再从战图当中抽出一张未着一字的信纸。
同盟军被封锁在察哈尔,和外界通一次电报不容易,更不安全。
他从开战以来,没给过未未一个消息。
趁着这次伤兵去北平,他想写封像样的信。
煤油灯的火苗跳动着,让他想到离开北平前夜。
结婚多年,和她通信仍是个难事、难题。让谢骛清写一封起义电文,通电全国旧部,他不必深思,便有话语交待。而对未未……
他转着手里的笔,轻打了几个圈儿,最后笔尖落下。
多伦大捷,归期将近。
***
何未在协和医院探望过伤员后,拿到一封家书。
她小心收妥,带回船运公司的办事处,没来得及拆,门房间递来一张名片,竟是位老友——从南京归来的召应恪。
“快请召先生进来。”
何未将信放下,她有更要紧的事,须在看信前问个明白。
召应恪带着一个秘书进来。他让秘书拿着棕色行李箱,等在外间会客厅,而他则单独进了书房。何未把门关上,和他先后坐在离门远些的书桌旁。
“你可收到我的电报了?”何未轻声问,“南京政府对察哈尔的封锁要到何时?我这里有不少子弹和药品,还有食物想送过去,根本拿不到通行证。”
问完,她又担心地说:“他们之前打下三个县,已是粮弹紧张,如今再强攻下多伦,得不到补给和支援,没有办法再打下去了。”
“东三省那边,都没有封锁的这么严。他们是抗日同盟军,要打日本人的,不支持就算了,还要封锁粮食,不许社会团体接济,这是要逼死抗日的队伍吗?”
第73章 祈愿九州同(3)
多伦收复的消息,几日内传遍国际社会,震惊世界。
无人能想象到一个临时组建的抗日同盟军,能在一个没有重型武器,一门大炮都没有的的情况下,面对飞机轰炸,夺回了察哈尔第二大城市。
从北平归来的人,带了几份报纸。
字句沸腾,尽是国人对察哈尔战况的祈盼。
谢骛清将手中报纸对折。
马王庙的灰色屋檐被雨水浸成了墨色,因多日冲刷,檐上战火留下的灰尘早被冲洗干净。一滴滴的雨,从日光中滚落,掉在他的身前。
“同盟军被定性为叛军,”林骁说,“还有大批的政客、说客进了察哈尔。”
不言而喻,这是派来分化、瓦解同盟军的人。
“有几个过去的国军将领准备离开张家口总部,”林骁接着道,“目的不明。”
同盟军大部分来自热河失守后留下来的军队,有西北军不少的人。曾是有功勋有地位的将领,一心抗日,却被定性为叛军,又断粮断供给,灰心之下,便有了动摇的心思。
“还有一份密电,”林骁索性将一切说完,“南京那边下令,调晋绥军到山西北部,中央军和西北军也调过来了,随时做好了对我们开战的准备。”
谢骛清“嗯”了声,说:“日本人也调兵过来了。”
同盟军即将面对的是腹背受敌。
雨声潺潺,如滦河绵延不绝。
谢骛清缓慢地把报纸再次对折,复又对折,叠成了一个长条。他看着殿前的一个个水洼,沉思片刻,对林骁和两个警卫员说:“多伦县城,你们还没认真走过,去逛逛。”
他低声解释:“穿上军装,让老百姓看到踏实。”
言罢,他轻声又道:“今晚,我们也要去张家口了。”
面前亲信散了。
谢骛清凝着那几个水洼子出神。
他们并非驻守多伦的部队,须回张家口大本营。而那里的局面将会是什么,连谢骛清都捉摸不透。又或者,他在多年起落中仍没被磨灭期待,对身边人抱有了一丝幻想。
行军途中,阴雨不休。
部队到张家口后,谢骛清意外收到一封急电。
电文简单,昔日各军军阀们立场摇摆,都在向张家口同盟军的总部施压,要求解散抗日同盟军。同盟军内几位有名的将领,或明或暗都投诚了南京政府。
谢骛清心绪难平,换下军装,着便装,在陌生的张家口街道上闲走,林骁和一个警卫员不远不近跟着。
林骁熟知谢骛清的脾气秉性,虽无法见到急电内容,猜想和战况有关。另一个警卫员惴惴难安,担心的却是谢骛清的腿。
接连的几次大战事,安排紧凑,都是急行军,饿着肚子雨里跋涉。谢骛清过去的旧伤在骨头,说没影响是假的。
而他每次一开战又是身先士卒,战场上拔枪都是先冲锋的那个……
此刻走在两人面前的谢骛清,行得慢,且费力。
“伤兵都去天津、北平了,将军也该去看看医生,”年轻的警卫员忍不住,轻声对林骁说,“连长你不是说,将军在天津找医生重接了腿吗?再找原先那个医生看看。”
--
这上面的人,五天前还在滦河旁,借着月色分食干粮,等着兵分三路攻打多伦。许多人前来支援,并非本地人……
“就葬此处吧,国土即故土。”谢骛清说。
谢骛清带队伍驻扎的地方,是攻城前藏身过的马王庙。
等着明日被送走的伤兵们,被安置在有屋檐的前殿。谢骛清问林骁讨了一盏煤油灯,在殿后的门槛上坐着,把几张战图对折,搭在腿上,再从战图当中抽出一张未着一字的信纸。
同盟军被封锁在察哈尔,和外界通一次电报不容易,更不安全。
他从开战以来,没给过未未一个消息。
趁着这次伤兵去北平,他想写封像样的信。
煤油灯的火苗跳动着,让他想到离开北平前夜。
结婚多年,和她通信仍是个难事、难题。让谢骛清写一封起义电文,通电全国旧部,他不必深思,便有话语交待。而对未未……
他转着手里的笔,轻打了几个圈儿,最后笔尖落下。
多伦大捷,归期将近。
***
何未在协和医院探望过伤员后,拿到一封家书。
她小心收妥,带回船运公司的办事处,没来得及拆,门房间递来一张名片,竟是位老友——从南京归来的召应恪。
“快请召先生进来。”
何未将信放下,她有更要紧的事,须在看信前问个明白。
召应恪带着一个秘书进来。他让秘书拿着棕色行李箱,等在外间会客厅,而他则单独进了书房。何未把门关上,和他先后坐在离门远些的书桌旁。
“你可收到我的电报了?”何未轻声问,“南京政府对察哈尔的封锁要到何时?我这里有不少子弹和药品,还有食物想送过去,根本拿不到通行证。”
问完,她又担心地说:“他们之前打下三个县,已是粮弹紧张,如今再强攻下多伦,得不到补给和支援,没有办法再打下去了。”
“东三省那边,都没有封锁的这么严。他们是抗日同盟军,要打日本人的,不支持就算了,还要封锁粮食,不许社会团体接济,这是要逼死抗日的队伍吗?”
第73章 祈愿九州同(3)
多伦收复的消息,几日内传遍国际社会,震惊世界。
无人能想象到一个临时组建的抗日同盟军,能在一个没有重型武器,一门大炮都没有的的情况下,面对飞机轰炸,夺回了察哈尔第二大城市。
从北平归来的人,带了几份报纸。
字句沸腾,尽是国人对察哈尔战况的祈盼。
谢骛清将手中报纸对折。
马王庙的灰色屋檐被雨水浸成了墨色,因多日冲刷,檐上战火留下的灰尘早被冲洗干净。一滴滴的雨,从日光中滚落,掉在他的身前。
“同盟军被定性为叛军,”林骁说,“还有大批的政客、说客进了察哈尔。”
不言而喻,这是派来分化、瓦解同盟军的人。
“有几个过去的国军将领准备离开张家口总部,”林骁接着道,“目的不明。”
同盟军大部分来自热河失守后留下来的军队,有西北军不少的人。曾是有功勋有地位的将领,一心抗日,却被定性为叛军,又断粮断供给,灰心之下,便有了动摇的心思。
“还有一份密电,”林骁索性将一切说完,“南京那边下令,调晋绥军到山西北部,中央军和西北军也调过来了,随时做好了对我们开战的准备。”
谢骛清“嗯”了声,说:“日本人也调兵过来了。”
同盟军即将面对的是腹背受敌。
雨声潺潺,如滦河绵延不绝。
谢骛清缓慢地把报纸再次对折,复又对折,叠成了一个长条。他看着殿前的一个个水洼,沉思片刻,对林骁和两个警卫员说:“多伦县城,你们还没认真走过,去逛逛。”
他低声解释:“穿上军装,让老百姓看到踏实。”
言罢,他轻声又道:“今晚,我们也要去张家口了。”
面前亲信散了。
谢骛清凝着那几个水洼子出神。
他们并非驻守多伦的部队,须回张家口大本营。而那里的局面将会是什么,连谢骛清都捉摸不透。又或者,他在多年起落中仍没被磨灭期待,对身边人抱有了一丝幻想。
行军途中,阴雨不休。
部队到张家口后,谢骛清意外收到一封急电。
电文简单,昔日各军军阀们立场摇摆,都在向张家口同盟军的总部施压,要求解散抗日同盟军。同盟军内几位有名的将领,或明或暗都投诚了南京政府。
谢骛清心绪难平,换下军装,着便装,在陌生的张家口街道上闲走,林骁和一个警卫员不远不近跟着。
林骁熟知谢骛清的脾气秉性,虽无法见到急电内容,猜想和战况有关。另一个警卫员惴惴难安,担心的却是谢骛清的腿。
接连的几次大战事,安排紧凑,都是急行军,饿着肚子雨里跋涉。谢骛清过去的旧伤在骨头,说没影响是假的。
而他每次一开战又是身先士卒,战场上拔枪都是先冲锋的那个……
此刻走在两人面前的谢骛清,行得慢,且费力。
“伤兵都去天津、北平了,将军也该去看看医生,”年轻的警卫员忍不住,轻声对林骁说,“连长你不是说,将军在天津找医生重接了腿吗?再找原先那个医生看看。”
--
本文网址:https://www.7wav.com/book/140498/2996368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7wav.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