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 102 章
推荐阅读:魔君与魔后的婚后生活、[快穿]给攻略对象生娃高H、小梨花(校园h1V1)、奉君天上客(短篇合集)、记忆之场、临时夫妻(nph)、小说大纲里的女主觉醒后(NPH)、在哨向abo里做剑修(np)、我网恋又翻车了(1v1 高h)、【西幻】魔法红玫瑰、
大辽英后萧绰传 作者:一月山河
第 102 章
“韩大人是在开玩笑吧,”王继忠不敢相信自己听见的话,“虽然我远在汴梁却也知道,在契丹,萧太后不听皇上的话,却也要听你韩大人的话。”话一出口,王继忠旋即觉得自己说得有些露骨。不过在宋廷,确实都传说着萧太后和韩德让的私情,有人甚至说他们二人早就秘密成婚,同室而居了。王继忠有些尴尬地瞟着韩德让,却见他脸上毫无异色,坦然笑说:“将军不知,停战一事事关重大,要讲究天时、地利和人和,三者缺一不可,而将军就是这个人和。”
“哦,此话怎讲?”
“将军可知道大辽郑国公室昉?”韩德让问。
“有所耳闻,”王继忠说道,“听闻室昉是两朝帝师,颇受大辽皇帝器重,听说因为室昉年纪大了,萧太后还特别许他乘辇入朝。”
韩德让点点头说:“将军说的没错,郑国公在大辽的地位可谓无人出其右,虽然他几次请辞却都被太后驳回,后来也是因为郑国公病痛加剧,才允其在家休息。可是将军知道吗,大辽这几年南伐前,郑国公都曾拖着病体向太后和皇上请旨不要与宋开战。太后和皇上虽然怜他年老且一片衷心,却不理他的请求。究其原因,除了太后和皇上雄心勃勃外,也是因为郑国公是汉人,所以就算他的话再有道理也会被认为有同情汉人的嫌疑。”
王继忠明白了韩德让的言下之意,却依然不解地问:“可是,可是在下也是汉人啊。”
“是,但将军同时也是个聪明人。将军心怀大义,不贪生怕死,亦不会为了后世虚名而做死臣,将军和德方一样,在乎的是百姓的生死,此为其一。其二,将军虽然是汉人,更是宋国皇帝的心腹之人,将军为宋国说话是理所当然的事。所谓人不可密,密则疑生,我了解太后,越是亲近的人越疑虑,越是疏远的人越慎重。所以将军的话太后反而会考虑。而且停战是两国之事,中间少不了要谈判往来,由将军作为中间人最为合适了。只是,如今还不到时机,不可贸然向太后进言,所以德方要请将军先归降,再打算。太后和皇上都是爱才惜才,知人善用的人。将军若肯归降,太后定会加以重用,这样将军才可以名正言顺地提出停战和解的建议。”
王继忠琢磨着韩德让的话。如果能够促成宋辽停战自然是千古功德的一件事,可是降辽却令他犹豫。皇上待他恩重如山,何况自己的家人都在汴梁,如果自己投降家人势必受牵连。
将王继忠眉头紧锁,韩德让知道他担心什么,于是说道:“我明白将军的担心。昔年,李陵被匈奴所俘,他虽没有以死报国,却造福了千千万万流落草原的汉人百姓。如今世人提到他,谁会说一个不字。将军是个心怀天下的人,孰重孰轻,应该自有判断,切不要做沽名钓誉之人。另外,不瞒将军说,我已经令萧怀义传播出去,说你战死沙场。人言可畏,我这么做,是不想将军身在汴梁的家眷遭遇不测,以解将军的后顾之忧。”
王继忠大惊,张了张嘴本想质问韩德让,却最终还是化作喟然一叹,他不得不暗暗佩服韩德让的良苦用心。他为自己安排好了一切,只等自己入局。如今看来,只要自己答应,这应该是个造福两国百姓又可自保的万全之策。只是,这个大辽最有权力的大臣真的如他所说,想两国停战和解吗?或者,他有自己的目的呢?
见王继忠似乎陷入沉思,韩德让知道自己十拿九稳,遂说:“王将军可以好好考虑一下。对了,这是汾儿,”韩德让指向身边的女子,那女子应声走上前,为王继忠倒满一杯酒,“汾儿是我的婢女,将军一个人在大辽不能无人照料,从今日起,就由汾儿伺候你的起居吧。”
王继忠慌忙抬头想拒绝,却正和汾儿含情脉脉的双眼对上,一个“不”字说得磕磕绊绊。这在韩德让的预料之内,他早就打探到,王继忠为人正直不阿,却是个难过美人关的英雄。所以他特别安排汾儿来服侍王继忠,一是为劝说他增加筹码,也是在他身边安插一个棋子。见王继忠犹豫,韩德让不由分说,举起面前的酒杯一饮而尽,说道:“不管将军的决定是什么,这杯酒我都敬将军了,望将军以天下苍生为念。”说罢向王继忠拱手,转身离开了。
王继忠望着韩德让离开的背影思绪烦乱,这时一旁的汾儿上前要替他斟酒,王继忠却一把盖住自己的酒杯,幽幽盯着汾儿问道:“你们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谁知汾儿不慌不忙,放下酒杯娓娓说道:“汾儿是汉人,家人都住在涿州。韩大人说,将军有办法说服太后和宋国皇帝停止战争,所以要汾儿好好照顾将军。”
听汾儿说的坦白,王继忠反倒有些意外,只问:“你是涿州汉人?那怎么会到幽州做了婢女?”
“乾亨元年,辽宋在涿州打仗,那年汾儿还小,汾儿爹娘本要跟随宋国将军一起回中原,可是后来宋国将军打了败仗,自己逃走了。数万百姓被丢在半路上,汾儿就是那时候和爹娘走散的。后来多亏了韩大人,把同汾儿一样和家人走散的孩子都收在了留守司,后来又帮着我们找寻家人,汾儿这才能和涿州的爹娘重聚。汾儿感念韩大人的救命之恩,便一直留在韩大人在幽州的府邸为婢。”
听了汾儿的话,王继忠不禁喃喃感慨:“如此,韩德让倒不像是个小人。”
汾儿淡淡地说:“汾儿不懂什么国家大事,但汾儿知道韩大人是最为汉人着想的。当年韩大人在幽州做老爷的时候,为我们汉人做了很多事,分土地、省赋税、恤孤寡,我爹娘都说,只要韩大人在,好日子就在。所以韩大人说,将军有办法让涿州的百姓从此免受战乱,汾儿就相信将军一定可以。”说罢,汾儿忽然跪下,一双明亮的眼睛渴望地望着王继忠动情地说,“汾儿求将军,请一定要救救涿州的百姓们!”
王继忠忙去扶起汾儿,心里却波澜起伏。
十日后,王继忠同意归降。萧燕燕很高兴,要封他为大将军,却被王继忠拒绝,王继忠很坦诚地说,自己愿意做大辽的臣子,却不愿与宋军在战场上兵戈相向。萧燕燕念他忠心可嘉,又颇有贤能,便封他为户部使,主管汉人财政,又将汾儿指给他作妾室。
☆、瀛州之战
统和二十二年九月,大辽再次攻入宋境。这一次,萧燕燕命韩德让和耶律隆庆留守上京,自己则和皇帝耶律隆绪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仅用了十二日就推进至固安(属涿州)。萧怀义和萧观音奴作为先锋,分别攻破了赵宋顺安军(今河北安新)和遂城,遂城宋军守将被俘。宋军主将(镇、定、高阳关三路都部署)王超携二十万大军就驻守在唐河(属今河南安阳)防线,他眼看辽兵大军来袭却按兵不动,不拦不追不出击,以至二十日后萧燕燕与耶律隆绪从容避开王超的主力军,从定州以□□破唐河防线率兵进驻城淀(今河北望都),分兵进攻瀛洲、祁州,直指宋军关南最后一道防线天雄兵(今河北大名东)。
消息传到汴梁,赵恒不禁惊慌。他赶忙召集亲信大臣商议对策,参知政事王钦若是江南人,他建议皇上去金陵躲避战争。枢密院院事陈尧叟是四川人,他则建赵恒避战去四川,说那里比金陵更安全。赵恒思来想去,拿不定主意,见刚刚升任为宰相的寇准铁青着脸一言不发,便询问他的意见。谁知寇准冷笑一声,厉声说:“若臣说,为皇上出这种搜主意的人,就应该杀了他们以激励前方的将士!”
王钦若和陈尧叟明知道寇准说的是自己,虽然气得吹胡子瞪眼,却也不敢反驳,他们都知道寇准天不怕地不怕的脾气。当年宋太宗还在的时候,有一次寇准奏事殿中,大胆进谏,由于忠言逆耳,宋太宗听不进去,生气地离开了龙座要回内宫。寇准竟然扯住宋太宗的衣角,劝他重新落座,听自己把话讲完。
赵恒见寇准态度坚决,便默然不语,寇准见状继续说:“如今我大宋天子神武,将帅协和,若皇上亲征,契丹人自当遁去。就算他们不退却,我们也可以阻挠契丹的进攻。现在他攻我守,我们以逸待劳,胜算在握,为什么要抛弃祖宗的江山社稷,远远跑到江南和巴蜀去呢!?”
赵恒知道寇准说的有道理,况且自己刚刚登基就弃国都难逃也实在有辱祖宗英魂。于是,在寇准的坚决主张下,赵恒决定御驾亲征。
第 102 章
恋耽美
第 102 章
“韩大人是在开玩笑吧,”王继忠不敢相信自己听见的话,“虽然我远在汴梁却也知道,在契丹,萧太后不听皇上的话,却也要听你韩大人的话。”话一出口,王继忠旋即觉得自己说得有些露骨。不过在宋廷,确实都传说着萧太后和韩德让的私情,有人甚至说他们二人早就秘密成婚,同室而居了。王继忠有些尴尬地瞟着韩德让,却见他脸上毫无异色,坦然笑说:“将军不知,停战一事事关重大,要讲究天时、地利和人和,三者缺一不可,而将军就是这个人和。”
“哦,此话怎讲?”
“将军可知道大辽郑国公室昉?”韩德让问。
“有所耳闻,”王继忠说道,“听闻室昉是两朝帝师,颇受大辽皇帝器重,听说因为室昉年纪大了,萧太后还特别许他乘辇入朝。”
韩德让点点头说:“将军说的没错,郑国公在大辽的地位可谓无人出其右,虽然他几次请辞却都被太后驳回,后来也是因为郑国公病痛加剧,才允其在家休息。可是将军知道吗,大辽这几年南伐前,郑国公都曾拖着病体向太后和皇上请旨不要与宋开战。太后和皇上虽然怜他年老且一片衷心,却不理他的请求。究其原因,除了太后和皇上雄心勃勃外,也是因为郑国公是汉人,所以就算他的话再有道理也会被认为有同情汉人的嫌疑。”
王继忠明白了韩德让的言下之意,却依然不解地问:“可是,可是在下也是汉人啊。”
“是,但将军同时也是个聪明人。将军心怀大义,不贪生怕死,亦不会为了后世虚名而做死臣,将军和德方一样,在乎的是百姓的生死,此为其一。其二,将军虽然是汉人,更是宋国皇帝的心腹之人,将军为宋国说话是理所当然的事。所谓人不可密,密则疑生,我了解太后,越是亲近的人越疑虑,越是疏远的人越慎重。所以将军的话太后反而会考虑。而且停战是两国之事,中间少不了要谈判往来,由将军作为中间人最为合适了。只是,如今还不到时机,不可贸然向太后进言,所以德方要请将军先归降,再打算。太后和皇上都是爱才惜才,知人善用的人。将军若肯归降,太后定会加以重用,这样将军才可以名正言顺地提出停战和解的建议。”
王继忠琢磨着韩德让的话。如果能够促成宋辽停战自然是千古功德的一件事,可是降辽却令他犹豫。皇上待他恩重如山,何况自己的家人都在汴梁,如果自己投降家人势必受牵连。
将王继忠眉头紧锁,韩德让知道他担心什么,于是说道:“我明白将军的担心。昔年,李陵被匈奴所俘,他虽没有以死报国,却造福了千千万万流落草原的汉人百姓。如今世人提到他,谁会说一个不字。将军是个心怀天下的人,孰重孰轻,应该自有判断,切不要做沽名钓誉之人。另外,不瞒将军说,我已经令萧怀义传播出去,说你战死沙场。人言可畏,我这么做,是不想将军身在汴梁的家眷遭遇不测,以解将军的后顾之忧。”
王继忠大惊,张了张嘴本想质问韩德让,却最终还是化作喟然一叹,他不得不暗暗佩服韩德让的良苦用心。他为自己安排好了一切,只等自己入局。如今看来,只要自己答应,这应该是个造福两国百姓又可自保的万全之策。只是,这个大辽最有权力的大臣真的如他所说,想两国停战和解吗?或者,他有自己的目的呢?
见王继忠似乎陷入沉思,韩德让知道自己十拿九稳,遂说:“王将军可以好好考虑一下。对了,这是汾儿,”韩德让指向身边的女子,那女子应声走上前,为王继忠倒满一杯酒,“汾儿是我的婢女,将军一个人在大辽不能无人照料,从今日起,就由汾儿伺候你的起居吧。”
王继忠慌忙抬头想拒绝,却正和汾儿含情脉脉的双眼对上,一个“不”字说得磕磕绊绊。这在韩德让的预料之内,他早就打探到,王继忠为人正直不阿,却是个难过美人关的英雄。所以他特别安排汾儿来服侍王继忠,一是为劝说他增加筹码,也是在他身边安插一个棋子。见王继忠犹豫,韩德让不由分说,举起面前的酒杯一饮而尽,说道:“不管将军的决定是什么,这杯酒我都敬将军了,望将军以天下苍生为念。”说罢向王继忠拱手,转身离开了。
王继忠望着韩德让离开的背影思绪烦乱,这时一旁的汾儿上前要替他斟酒,王继忠却一把盖住自己的酒杯,幽幽盯着汾儿问道:“你们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谁知汾儿不慌不忙,放下酒杯娓娓说道:“汾儿是汉人,家人都住在涿州。韩大人说,将军有办法说服太后和宋国皇帝停止战争,所以要汾儿好好照顾将军。”
听汾儿说的坦白,王继忠反倒有些意外,只问:“你是涿州汉人?那怎么会到幽州做了婢女?”
“乾亨元年,辽宋在涿州打仗,那年汾儿还小,汾儿爹娘本要跟随宋国将军一起回中原,可是后来宋国将军打了败仗,自己逃走了。数万百姓被丢在半路上,汾儿就是那时候和爹娘走散的。后来多亏了韩大人,把同汾儿一样和家人走散的孩子都收在了留守司,后来又帮着我们找寻家人,汾儿这才能和涿州的爹娘重聚。汾儿感念韩大人的救命之恩,便一直留在韩大人在幽州的府邸为婢。”
听了汾儿的话,王继忠不禁喃喃感慨:“如此,韩德让倒不像是个小人。”
汾儿淡淡地说:“汾儿不懂什么国家大事,但汾儿知道韩大人是最为汉人着想的。当年韩大人在幽州做老爷的时候,为我们汉人做了很多事,分土地、省赋税、恤孤寡,我爹娘都说,只要韩大人在,好日子就在。所以韩大人说,将军有办法让涿州的百姓从此免受战乱,汾儿就相信将军一定可以。”说罢,汾儿忽然跪下,一双明亮的眼睛渴望地望着王继忠动情地说,“汾儿求将军,请一定要救救涿州的百姓们!”
王继忠忙去扶起汾儿,心里却波澜起伏。
十日后,王继忠同意归降。萧燕燕很高兴,要封他为大将军,却被王继忠拒绝,王继忠很坦诚地说,自己愿意做大辽的臣子,却不愿与宋军在战场上兵戈相向。萧燕燕念他忠心可嘉,又颇有贤能,便封他为户部使,主管汉人财政,又将汾儿指给他作妾室。
☆、瀛州之战
统和二十二年九月,大辽再次攻入宋境。这一次,萧燕燕命韩德让和耶律隆庆留守上京,自己则和皇帝耶律隆绪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仅用了十二日就推进至固安(属涿州)。萧怀义和萧观音奴作为先锋,分别攻破了赵宋顺安军(今河北安新)和遂城,遂城宋军守将被俘。宋军主将(镇、定、高阳关三路都部署)王超携二十万大军就驻守在唐河(属今河南安阳)防线,他眼看辽兵大军来袭却按兵不动,不拦不追不出击,以至二十日后萧燕燕与耶律隆绪从容避开王超的主力军,从定州以□□破唐河防线率兵进驻城淀(今河北望都),分兵进攻瀛洲、祁州,直指宋军关南最后一道防线天雄兵(今河北大名东)。
消息传到汴梁,赵恒不禁惊慌。他赶忙召集亲信大臣商议对策,参知政事王钦若是江南人,他建议皇上去金陵躲避战争。枢密院院事陈尧叟是四川人,他则建赵恒避战去四川,说那里比金陵更安全。赵恒思来想去,拿不定主意,见刚刚升任为宰相的寇准铁青着脸一言不发,便询问他的意见。谁知寇准冷笑一声,厉声说:“若臣说,为皇上出这种搜主意的人,就应该杀了他们以激励前方的将士!”
王钦若和陈尧叟明知道寇准说的是自己,虽然气得吹胡子瞪眼,却也不敢反驳,他们都知道寇准天不怕地不怕的脾气。当年宋太宗还在的时候,有一次寇准奏事殿中,大胆进谏,由于忠言逆耳,宋太宗听不进去,生气地离开了龙座要回内宫。寇准竟然扯住宋太宗的衣角,劝他重新落座,听自己把话讲完。
赵恒见寇准态度坚决,便默然不语,寇准见状继续说:“如今我大宋天子神武,将帅协和,若皇上亲征,契丹人自当遁去。就算他们不退却,我们也可以阻挠契丹的进攻。现在他攻我守,我们以逸待劳,胜算在握,为什么要抛弃祖宗的江山社稷,远远跑到江南和巴蜀去呢!?”
赵恒知道寇准说的有道理,况且自己刚刚登基就弃国都难逃也实在有辱祖宗英魂。于是,在寇准的坚决主张下,赵恒决定御驾亲征。
第 102 章
恋耽美
本文网址:https://www.7wav.com/book/14664/295011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7wav.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