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 19 章
推荐阅读:魔君与魔后的婚后生活、[快穿]给攻略对象生娃高H、小梨花(校园h1V1)、奉君天上客(短篇合集)、记忆之场、临时夫妻(nph)、小说大纲里的女主觉醒后(NPH)、在哨向abo里做剑修(np)、我网恋又翻车了(1v1 高h)、【西幻】魔法红玫瑰、
杨家将的历史真相(出书版) 作者:张永廷
第 19 章
宋真宗要注意皇家形象,王钦若却不管这些,他在这件事上大做文章,把诏书上“拆到清风无佞楼”改为“拆倒”,“到”与“倒”一字之差,意义颠覆,引起了轩然大波。王枢密企图以强拆清风府为诱饵,激六郎私下三关,好办他一个死罪。他料定,边关的杨六郎若知道家中发生了如此大的变故,必定会回京探视,而武将私离防地那是死罪。
王钦若的女婿谢金吾依计行事,拆到无佞楼时,老太君前来阻拦,被推倒在地,摔伤了身体。杨六郎闻听家中变故,怒火中烧,飞马赶回京城。部将焦赞得知真情,决定为杨家报仇。他深夜潜入谢府,杀光了谢金吾全家,出于好汉做事好汉当的个性,题血诗留下自己的姓名。焦赞本欲再去谋杀王钦若,却被巡军当场擒获。
事情的发展超出了王枢密的预期,谢金吾被杀让他十分痛心,为抓住时机除掉杨六郎,他迅速赶写奏折,状告杨六郎私下三关、焦赞血洗谢府,要将他们依律严惩速办。宋真宗准奏,杨六郎和焦赞被押赴法场,即刻开刑。杨六郎生命危在旦夕,关键时刻出手相救的,不是我们熟知的学之士,他因才学出众得以入选,后来太子即位,王钦若辅佐宋真宗,官至枢密使。前因后果一经挑明,宋真宗恍然大悟,他命令脱去王钦若的鞋袜查验,果然发现了萧太后的刺字。于是真相大白,奸细被除,忠良得以保全。
《谢金吾诈拆清风府》围绕着拆除还是保全清风府展开,向大众透露出杨家在京城居有豪宅的重要信息,这也是今天能够看到的有关天波府的最早出处。明代杨家将小说又据此进行了演义,使得故事情节更为合理。熊大木编写的《杨家将演义》,从
第27回“枢密计倾无佞府,金吾拆毁天波楼”开始,给出了杨六郎私下三关的另一种结局:
杨六郎私离边关犯下死罪,但在穆,他的20多名亲属和亲信也都受到朝廷的录用,这是一个相当大的荣耀。
这样一位朝廷重臣,很难让人与辽国的奸细联想到一起,萧太后也不可能在他脚底刺上贺驴儿。只不过他与寇准政见不和,在对辽用兵方面又是主和派,所以多为世人痛恨,故而编排了一些故事,对他进行丑化,以泄胸中块垒。
就凭贺驴儿这名字,也知故事是虚构的。否则,如果不是有意贬损,谁会起这样一个不伦不类的名字。而且从时间上推算,王钦若不太可能有机会迫害杨六郎,特别是如故事传说中那么多层次的迫害更是匪夷所思。杨延昭死于大中祥符七年,也就是1014年,当年王钦若也不得意,被罢去枢密使一职。杨延昭死前两年,王钦若才刚刚升为枢密使。
明代杨家将小说,填补了《谢金吾诈拆清风府》关于天波府来历的留白。秦淮墨客纪振伦在编写《杨家府演义》时又有新的发挥,增添了北宋皇帝为何要赐杨家豪宅的细节,修建天波府是宋太祖的临终遗言。
宋太祖去世前交代继位的宋太宗三件事,第一件是必取河东,第二件是收服太行山的呼延赞,第三件就是要招降杨业父子。宋太祖授计赵光义,为了表示对杨家的敬重以及求贤若渴的诚意,要先在京城的金水河边建造无佞宅,借此打消杨业的顾虑和怀疑。
后来宋太宗兵伐北汉,受到杨业父子的顽强抵抗。为了加大胜算,宋军用离间计挑拨北汉君臣,逼杨业归宋。右枢密使杨光美前去劝降杨业,故意将无佞宅的图纸丢于军中,并标明此宅是专为接待杨家父子而建。这所豪宅内设无佞宅、梳妆楼、歇马亭、圣旨坊等,估计一定建造得非常美丽和豪华,杨业的几个儿子看到图纸后大发感慨,他们都觉得,这样的居所别说住,就是能看上一眼也非常满足。无佞宅在收降杨业的过程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杨家归宋后,便居住在这所建造在金水河边的无佞宅,也就是传说中的天波府。
在秦淮墨客纪振伦编写的故事里,宋太宗是先建好了天波府,后迎接的杨家将。
而在《杨家将演义》中,无佞宅的来历稍有不同。杨家初归宋时并没有提及住宅的问题。后来在高梁河一役中,杨家父子舍命救主,宋太宗感念其功,遂将杨家父子个个封赏,并赐宅无佞府。
对于高梁河一战,《北宋志传》是这样描写的:
宋太宗中了埋伏,被番营二将追逼。杨业发现后,立即率诸子前往救驾。杨延昭一马当先,杀散追兵。太宗战马被乱箭所伤,没法再骑。延昭说,陛下可乘臣的战马,我当步战杀出。太宗怕延昭无马不能取胜,就说:你当骑马而战,我可乘驴车而去。危急之时,七郎也已赶到,扶太宗上马,一起冲杀。
回到京城后,宋太宗加封杨家将。杨业为代州刺史兼兵马大元帅,长子以下俱封代州团练使。群臣中有人不服,认为杨业未立大功,封赐过重。杨业主动上表,辞其众子之职:
“蒙陛下覆载之仁,浩荡之恩:赐第宅于金水之河,授敕命以代州之仁。如此宏恩,使臣虽碎骨捐躯,莫能效命于万一。日夜怀惧,惟思报本。愚蠢之子,未见寸功于朝廷,而皆得团练使之职。恩命既下,中外骇焉。臣何敢当!乞陛下以赏罚为慎,追还众子之诰,使臣得免滥受之罪,以图尽职。频思致命,不胜幸甚。”
太宗看罢很是高兴,降旨准其所请,杨业谢恩。客观地说,杨业诸子的升迁确实有点过快,很多人一辈子都到不了那个位置。现实中,杨文广五十多岁时,也还只是个低级军官,他们一下子提升为团练使,确实惹人眼红。
在故事传说中,无佞府跟天波楼并不是一个概念,无佞府是杨家住的地方,天波楼是宅前的象征性建筑,类似于功勋牌坊,是至高无上的荣誉象征。天波楼离无佞府有一望之地,中间是繁华地段,为南北要道,遇有重大节日,百官朝贺或各地使节入朝,必先过天波府。
从元代的杂剧到明代的小说,以至于后世的各种戏剧,都言之凿凿地称杨家在京城有座豪宅天波府,这似乎是件毋庸置疑的事情。故事演义说得这么热闹,宋时的开封是不是真的有天波府存在?
二 天波府是否真的存在
杨家府宅真的有如此显赫吗,京城里到底有没有“天波府”,真实的历史又是什么样的?
杨家将的很多故事都附会了一定的历史真实,不管天波府是否真的存在,宋时的开封确实有天波地名,“金水河”也不是虚构。
关于“天波”,宋人孟元老的笔记《东京梦华录》有载,“大内据阙城之西北。其东至景龙门,西抵天波门,宫东西二横门皆视禁门”,“城濠曰护龙河……浚濠水深三丈,东侧景龙门桥,西侧天波门桥”。可见,“天波门”在宋都开封的西部,天波门桥、天波门是“大内”要地,宋朝都城核心大门之一,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关于金水河,《宋史》也有记载。金水河又名天源,导自荥阳黄堆山,经过几番整治,俨然成为开封的母亲河。
太祖建隆二年春(961年),左领军卫上将军陈承昭奉命率水工凿渠,引水入都,抵达城西,共百余里,命名金水河,向东汇于五丈河。乾德三年(965年),金水河引进皇城,后苑、内庭中的池沼都有河水注入。开宝九年(976年),金水河水又被引至赵光义的府第。
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九月,在供备库使谢德权的整治之下,金水河至天波门经皇城到乾元门,缭太庙入后庙,金水河的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官寺、民舍都能汲用河水。
这个谢德权,就是《谢金吾诈拆清风府》中的谢金吾,因为曾经官为金吾街司,被人称作谢金吾。他原本是个一身正气的官员,但因整治都市街道得罪了不少人,其中有达官权贵,也有市井小人,因而被后世的小说给丑化了。
“天波”与“金水河”都是实实在在的地名,但宋朝皇帝是否就在那里为杨家赐宅还需要更为有力的佐证。
宋代皇帝似乎有为官员赐宅的传统,这不仅体现在故事传说中,也渗透在历史记载中。
在现实中,据宋史记载,朝廷曾为郭进赐“京城道德坊第一区”,为慕容延钊“赐宅一区”;对赵保吉“赐第京师”,对刘继元赐“京师甲第一区”。
赵保吉与刘继元都是降王,北汉降臣卫融也曾“赐第京师”,卫融原是北汉宰相,后被宋军擒获。名满天下的狄青也被皇帝赐过豪宅。即便是与杨延昭一同并肩战斗过且名声相当的杨嗣也“留其家京师,假官第以居”。这位杨嗣后来被演义成了杨七郎杨延嗣,因为他的功劳和地位不够赐宅,所以只能借宅而居。
被赐宅的刘继元是北汉王,杨继业与他称兄道弟。甚至于与杨延昭齐名的杨嗣都可以住在京城,杨家将安居京城似乎应该是理所当然之事。但问题恰恰出在这里,史书上有那么多人被皇帝赐宅京师,这里面有功臣也有降臣,但竟然没有一条是关于杨家的。这样的事实一方面说明宋时赐宅不是一件罕见的事,另一方面是不是也意味着,杨家可能真的没有被皇上赐宅,否则不会一点蛛丝马迹也没有。
宋时的各种史料,没有留下关于杨家府宅的任何记录。这种状况持续了很多年,令人奇怪的是,在远离宋朝数百年后的清代却出现了有关杨家府宅的历史记载。
乾隆时代,周城著有一部《宋东京考》,是专门追寻开封旧事的,这部书提到了杨六郎故居和杨业家庙。杨六郎宅址又叫玉阳关,在“宜秋门内”,宅外还有湖泊。乾隆年间的《开封府志》称,杨六郎故宅在明朝正德年间被河水淹没。
杨业家庙又叫“孝严寺”,“在城西北隅,旧金水内”。“雍熙丙辰五月,业死节朔方,其子请改家庙为寺,以荐其父。太宗嘉其孝,乃谕其请,赐额曰孝严”。宋室南迁之时,孝严寺毁于战火。
按照清人的说法,杨业在世时,开封城内就有杨家家庙。因位于东京汴梁城天波门外,金水河旁,故名天波府。杨业殉国后,杨延昭请改家庙为寺。这些记载说得有鼻子有眼,似乎宋朝都城里真有杨家府宅。
这种说法究竟是否可信?宋史专家李裕民先生在《杨家将疑难问题考辨》中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在杨业那个时代,宋朝根本没有家庙制度。
家庙制度,兴盛于唐代,到五代时已完全消亡,宋初没有恢复,直到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年),才有人提议恢复家庙制度。司马光在为文彦博所作的家庙碑记中透露了这样的信息:
“唐世贵臣皆有庙”,“五代荡析”,“庙制遂绝”,宋代“久而未讲”。仁宗皇帝考虑到群臣贵极公相,对祖先的祭奉却与常人无异,因此允许文武官员建立家庙。
第 19 章
恋耽美
第 19 章
宋真宗要注意皇家形象,王钦若却不管这些,他在这件事上大做文章,把诏书上“拆到清风无佞楼”改为“拆倒”,“到”与“倒”一字之差,意义颠覆,引起了轩然大波。王枢密企图以强拆清风府为诱饵,激六郎私下三关,好办他一个死罪。他料定,边关的杨六郎若知道家中发生了如此大的变故,必定会回京探视,而武将私离防地那是死罪。
王钦若的女婿谢金吾依计行事,拆到无佞楼时,老太君前来阻拦,被推倒在地,摔伤了身体。杨六郎闻听家中变故,怒火中烧,飞马赶回京城。部将焦赞得知真情,决定为杨家报仇。他深夜潜入谢府,杀光了谢金吾全家,出于好汉做事好汉当的个性,题血诗留下自己的姓名。焦赞本欲再去谋杀王钦若,却被巡军当场擒获。
事情的发展超出了王枢密的预期,谢金吾被杀让他十分痛心,为抓住时机除掉杨六郎,他迅速赶写奏折,状告杨六郎私下三关、焦赞血洗谢府,要将他们依律严惩速办。宋真宗准奏,杨六郎和焦赞被押赴法场,即刻开刑。杨六郎生命危在旦夕,关键时刻出手相救的,不是我们熟知的学之士,他因才学出众得以入选,后来太子即位,王钦若辅佐宋真宗,官至枢密使。前因后果一经挑明,宋真宗恍然大悟,他命令脱去王钦若的鞋袜查验,果然发现了萧太后的刺字。于是真相大白,奸细被除,忠良得以保全。
《谢金吾诈拆清风府》围绕着拆除还是保全清风府展开,向大众透露出杨家在京城居有豪宅的重要信息,这也是今天能够看到的有关天波府的最早出处。明代杨家将小说又据此进行了演义,使得故事情节更为合理。熊大木编写的《杨家将演义》,从
第27回“枢密计倾无佞府,金吾拆毁天波楼”开始,给出了杨六郎私下三关的另一种结局:
杨六郎私离边关犯下死罪,但在穆,他的20多名亲属和亲信也都受到朝廷的录用,这是一个相当大的荣耀。
这样一位朝廷重臣,很难让人与辽国的奸细联想到一起,萧太后也不可能在他脚底刺上贺驴儿。只不过他与寇准政见不和,在对辽用兵方面又是主和派,所以多为世人痛恨,故而编排了一些故事,对他进行丑化,以泄胸中块垒。
就凭贺驴儿这名字,也知故事是虚构的。否则,如果不是有意贬损,谁会起这样一个不伦不类的名字。而且从时间上推算,王钦若不太可能有机会迫害杨六郎,特别是如故事传说中那么多层次的迫害更是匪夷所思。杨延昭死于大中祥符七年,也就是1014年,当年王钦若也不得意,被罢去枢密使一职。杨延昭死前两年,王钦若才刚刚升为枢密使。
明代杨家将小说,填补了《谢金吾诈拆清风府》关于天波府来历的留白。秦淮墨客纪振伦在编写《杨家府演义》时又有新的发挥,增添了北宋皇帝为何要赐杨家豪宅的细节,修建天波府是宋太祖的临终遗言。
宋太祖去世前交代继位的宋太宗三件事,第一件是必取河东,第二件是收服太行山的呼延赞,第三件就是要招降杨业父子。宋太祖授计赵光义,为了表示对杨家的敬重以及求贤若渴的诚意,要先在京城的金水河边建造无佞宅,借此打消杨业的顾虑和怀疑。
后来宋太宗兵伐北汉,受到杨业父子的顽强抵抗。为了加大胜算,宋军用离间计挑拨北汉君臣,逼杨业归宋。右枢密使杨光美前去劝降杨业,故意将无佞宅的图纸丢于军中,并标明此宅是专为接待杨家父子而建。这所豪宅内设无佞宅、梳妆楼、歇马亭、圣旨坊等,估计一定建造得非常美丽和豪华,杨业的几个儿子看到图纸后大发感慨,他们都觉得,这样的居所别说住,就是能看上一眼也非常满足。无佞宅在收降杨业的过程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杨家归宋后,便居住在这所建造在金水河边的无佞宅,也就是传说中的天波府。
在秦淮墨客纪振伦编写的故事里,宋太宗是先建好了天波府,后迎接的杨家将。
而在《杨家将演义》中,无佞宅的来历稍有不同。杨家初归宋时并没有提及住宅的问题。后来在高梁河一役中,杨家父子舍命救主,宋太宗感念其功,遂将杨家父子个个封赏,并赐宅无佞府。
对于高梁河一战,《北宋志传》是这样描写的:
宋太宗中了埋伏,被番营二将追逼。杨业发现后,立即率诸子前往救驾。杨延昭一马当先,杀散追兵。太宗战马被乱箭所伤,没法再骑。延昭说,陛下可乘臣的战马,我当步战杀出。太宗怕延昭无马不能取胜,就说:你当骑马而战,我可乘驴车而去。危急之时,七郎也已赶到,扶太宗上马,一起冲杀。
回到京城后,宋太宗加封杨家将。杨业为代州刺史兼兵马大元帅,长子以下俱封代州团练使。群臣中有人不服,认为杨业未立大功,封赐过重。杨业主动上表,辞其众子之职:
“蒙陛下覆载之仁,浩荡之恩:赐第宅于金水之河,授敕命以代州之仁。如此宏恩,使臣虽碎骨捐躯,莫能效命于万一。日夜怀惧,惟思报本。愚蠢之子,未见寸功于朝廷,而皆得团练使之职。恩命既下,中外骇焉。臣何敢当!乞陛下以赏罚为慎,追还众子之诰,使臣得免滥受之罪,以图尽职。频思致命,不胜幸甚。”
太宗看罢很是高兴,降旨准其所请,杨业谢恩。客观地说,杨业诸子的升迁确实有点过快,很多人一辈子都到不了那个位置。现实中,杨文广五十多岁时,也还只是个低级军官,他们一下子提升为团练使,确实惹人眼红。
在故事传说中,无佞府跟天波楼并不是一个概念,无佞府是杨家住的地方,天波楼是宅前的象征性建筑,类似于功勋牌坊,是至高无上的荣誉象征。天波楼离无佞府有一望之地,中间是繁华地段,为南北要道,遇有重大节日,百官朝贺或各地使节入朝,必先过天波府。
从元代的杂剧到明代的小说,以至于后世的各种戏剧,都言之凿凿地称杨家在京城有座豪宅天波府,这似乎是件毋庸置疑的事情。故事演义说得这么热闹,宋时的开封是不是真的有天波府存在?
二 天波府是否真的存在
杨家府宅真的有如此显赫吗,京城里到底有没有“天波府”,真实的历史又是什么样的?
杨家将的很多故事都附会了一定的历史真实,不管天波府是否真的存在,宋时的开封确实有天波地名,“金水河”也不是虚构。
关于“天波”,宋人孟元老的笔记《东京梦华录》有载,“大内据阙城之西北。其东至景龙门,西抵天波门,宫东西二横门皆视禁门”,“城濠曰护龙河……浚濠水深三丈,东侧景龙门桥,西侧天波门桥”。可见,“天波门”在宋都开封的西部,天波门桥、天波门是“大内”要地,宋朝都城核心大门之一,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关于金水河,《宋史》也有记载。金水河又名天源,导自荥阳黄堆山,经过几番整治,俨然成为开封的母亲河。
太祖建隆二年春(961年),左领军卫上将军陈承昭奉命率水工凿渠,引水入都,抵达城西,共百余里,命名金水河,向东汇于五丈河。乾德三年(965年),金水河引进皇城,后苑、内庭中的池沼都有河水注入。开宝九年(976年),金水河水又被引至赵光义的府第。
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九月,在供备库使谢德权的整治之下,金水河至天波门经皇城到乾元门,缭太庙入后庙,金水河的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官寺、民舍都能汲用河水。
这个谢德权,就是《谢金吾诈拆清风府》中的谢金吾,因为曾经官为金吾街司,被人称作谢金吾。他原本是个一身正气的官员,但因整治都市街道得罪了不少人,其中有达官权贵,也有市井小人,因而被后世的小说给丑化了。
“天波”与“金水河”都是实实在在的地名,但宋朝皇帝是否就在那里为杨家赐宅还需要更为有力的佐证。
宋代皇帝似乎有为官员赐宅的传统,这不仅体现在故事传说中,也渗透在历史记载中。
在现实中,据宋史记载,朝廷曾为郭进赐“京城道德坊第一区”,为慕容延钊“赐宅一区”;对赵保吉“赐第京师”,对刘继元赐“京师甲第一区”。
赵保吉与刘继元都是降王,北汉降臣卫融也曾“赐第京师”,卫融原是北汉宰相,后被宋军擒获。名满天下的狄青也被皇帝赐过豪宅。即便是与杨延昭一同并肩战斗过且名声相当的杨嗣也“留其家京师,假官第以居”。这位杨嗣后来被演义成了杨七郎杨延嗣,因为他的功劳和地位不够赐宅,所以只能借宅而居。
被赐宅的刘继元是北汉王,杨继业与他称兄道弟。甚至于与杨延昭齐名的杨嗣都可以住在京城,杨家将安居京城似乎应该是理所当然之事。但问题恰恰出在这里,史书上有那么多人被皇帝赐宅京师,这里面有功臣也有降臣,但竟然没有一条是关于杨家的。这样的事实一方面说明宋时赐宅不是一件罕见的事,另一方面是不是也意味着,杨家可能真的没有被皇上赐宅,否则不会一点蛛丝马迹也没有。
宋时的各种史料,没有留下关于杨家府宅的任何记录。这种状况持续了很多年,令人奇怪的是,在远离宋朝数百年后的清代却出现了有关杨家府宅的历史记载。
乾隆时代,周城著有一部《宋东京考》,是专门追寻开封旧事的,这部书提到了杨六郎故居和杨业家庙。杨六郎宅址又叫玉阳关,在“宜秋门内”,宅外还有湖泊。乾隆年间的《开封府志》称,杨六郎故宅在明朝正德年间被河水淹没。
杨业家庙又叫“孝严寺”,“在城西北隅,旧金水内”。“雍熙丙辰五月,业死节朔方,其子请改家庙为寺,以荐其父。太宗嘉其孝,乃谕其请,赐额曰孝严”。宋室南迁之时,孝严寺毁于战火。
按照清人的说法,杨业在世时,开封城内就有杨家家庙。因位于东京汴梁城天波门外,金水河旁,故名天波府。杨业殉国后,杨延昭请改家庙为寺。这些记载说得有鼻子有眼,似乎宋朝都城里真有杨家府宅。
这种说法究竟是否可信?宋史专家李裕民先生在《杨家将疑难问题考辨》中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在杨业那个时代,宋朝根本没有家庙制度。
家庙制度,兴盛于唐代,到五代时已完全消亡,宋初没有恢复,直到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年),才有人提议恢复家庙制度。司马光在为文彦博所作的家庙碑记中透露了这样的信息:
“唐世贵臣皆有庙”,“五代荡析”,“庙制遂绝”,宋代“久而未讲”。仁宗皇帝考虑到群臣贵极公相,对祖先的祭奉却与常人无异,因此允许文武官员建立家庙。
第 19 章
恋耽美
本文网址:https://www.7wav.com/book/14665/295026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7wav.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