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穿越到古代(种田) 第60节
推荐阅读:[快穿]给攻略对象生娃高H、【崩铁乙女】总合集、魔君与魔后的婚后生活、《玉壶传》【bg】【古言】【骨科】【结局不定】、临时夫妻(nph)、流光(姐弟骨科)、寄养关系(校园骨科1v2)、念华(1v1,先婚后爱)、驯服(出轨 np)、记忆之场、
对于这种在自家店门口公然收购的行为,辛芷和刘氏想生气都没理由,毕竟卖出买入,这是你情我愿的事情,人家从店里买走了商品,那东西就是他的了,是有转卖的权利的,她们作为店家,是管不着的,哪怕人家把东西转手一卖,就净赚五两银子。
不过人家不止买画卷,就连写意轩的宣纸和空白本子,都一口气买了不少,但是五两银子一刀的宣纸,这位就一口气买了二十刀,只能临时让身边的仆从回家把马车赶来装,也不知道他买这么多宣纸回去是用来写字还是糊墙。
反正他作为头名得到的□□,全都花在了写意轩不说,自己还从荷包里掏了不少银子出来,是写意轩今天的贵客。
这次辛芷和刘氏带了差不多一万斤的纸制品来昌都,其中棉柔纸就有四千斤,宣纸也虽然没有过称,但也差不多是这个重量,草纸少一些,只有两千斤左右。
一万八百多张宣纸,除去搬运途中损耗的,和群英会消耗的那些,现在写意轩里拢共是有一千七百九十刀纸。
虽然辛芷和刘氏早就知道,自家的纸好,在昌都应该是不愁买的,但是她们真没有想到,这纸竟然能这么好卖,一千七百多刀纸,只用了大半天,就卖的一张不剩了。
参加了群英会买了宣纸回去,就克制不住的想要和朋友炫耀。
文人的朋友大部分也是文人,他们虽然没有参加上午写意轩举办的群英会,但是他们只用伸手摸一摸这宣纸,就知道这个东西用来写字肯定差不了。
这下他们哪里还能坐得住啊,问清楚宣纸的价格后,当即就揣着荷包往写意轩赶了。
这来得早的,还能买到宣纸,虽然下午辛芷看情况不对,把宣纸也限了购,但是还是没能抵住昌都这些文人的热情,店里一千七百多刀宣纸——只撑到了下午三点,就卖的一张不剩了!
第90章 第九十章、 返程、
听说写意轩的宣纸售罄了, 最高兴的就是那些手快买到了宣纸的人。
昌都虽然大,但是文人墨客都是一个圈子的人,之前没见过宣纸还行,大家也没有多想要, 但是现在很多人都见过宣纸了, 知道这纸不论是用来写字还是作画, 其好用程度都远远甩开竹简、丝绢、羊皮纸一大截了。
想一想, 你自己还悲催的往竹简上刻字的时候,你的朋友不但已经用上了雪白平整的宣纸, 还奢侈的把这想买都买不到的宣纸用来糊窗户,这你能忍得了吗?
总之宣纸像是一滴沸水,砸进了昌都文人的这锅滚油里。
现在昌都文人们的日常就是, 早上起来骂写意轩的掌柜不做人(卖货之前不囤够足够的货物,店里的货物连一天都没卖到就卖光了,弄得人心里欠欠的,辣鸡!)。
骂完人后,再去和那些运气好,买到了宣纸的人走动走动,说说好话, 求着人家转卖几张宣纸给自己过过瘾。
文人好面子,人家都求到面前了,之前买到了宣纸的人大部分都抹不开面子, 会把手里的宣纸匀一些出去给和自己交好的朋友。
下午嘛, 他们就会去写意轩问问, 这宣纸什么时候才能到货,得不到确切的答案后,他们就会对着写意轩的伙计抱怨几句, 这文人龟毛起来也是难搞,所以写意轩伙计的处境一下子就水深火热了起来。
而那些之前运气好,赶在写意轩限购之前买到了大量宣纸的那些文人的日子一下子就更不好过了。
因为——想要宣纸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你分一点,我分一点,分完之后,他们才发现自己手里也没剩几张了,只能赶紧把剩下的几张宣纸,捂得紧紧的,谁来求都不撒手了。
不过这些都不算什么,之前在写意轩一口气买下了二十刀宣纸的土豪黎和正,现在的日子才真是水深火热。
黎和正家里是江南富商,家里最不缺的就是银钱,之前在写意轩用宣纸做过花后,他就意识到了宣纸的好,当天不但买了二十刀宣纸,还高价收购到了近十卷画卷,就连草纸和棉柔纸,他也买了整整一马车的。
是的,就算是在古代,土豪买东西考虑的也不是钱,而是自家的马车能够装下多少东西。
黎和正家里有钱,又是家中嫡子,一手丹青在昌都也是颇负盛名,他出门一趟,花个几百两银子买点作画用的纸家里的人是不会说什么的。
更别说这纸确实好用,这草纸用来糊窗户,就挺好用的,一丝风都透不进来,却能透进一些光亮。
那棉柔巾就更加不用说了,现在黎家几个主子的恭房里备着的就是这个,已经不用棉布和丝绢了。
至于黎和正从写意轩买回来的那些本子,也都派上了用场。
黎和正的父母都夸他会买东西,这次买回来的东西都是顶顶的好用,他的母亲高兴之余,还顺手又塞了一荷包的银票给他。
黎和正这次买纸 ,可谓是事事顺心,唯一不顺心的就是,写意轩的宣纸太少,不够卖,昌都绝大部分读书人都没有买到着宣纸。
之后有当时在场的人把黎和正一次性买了二十刀宣纸的事情宣扬了出去,加上黎家的下人见主子屋里窗户上面贴着的纸好用,私下里又聊了几句,在这个大家都在找人求购宣纸的时候,黎和正用纸糊窗户的事情一下子就被人传扬了出去。
对此黎和正表示自己很无辜啊,用纸糊窗户的不是他,是他母亲啊,用来糊窗户的也不是宣纸,而是草纸啊喂!
然而黎和正的解释根本没有听,大家就只知道,这个人手里有宣纸!很多的宣纸!
其实昌都的文人圈里也是有鄙视链的,像黎和正这种商户之子,和那些世家的公子是玩不到一起的,不是他不想和世家公子玩,是人家看不上他,不愿意带着他玩。
不过黎和正擅丹青,在学院里也是有几分盛名的,黎作为江南首富,手里把着江南一大半丝织生意,从小就是被人捧着的主,倒也不稀得去讨好那些眼高于顶的世家公子,反正他也有自己朋友圈子。
对于找过来想要买纸的人,黎和正倒是可以毫不犹豫的开口拒绝。
可是对于一向交好的几个朋友,黎和正就拒绝不了了,只能把手里的纸分一些出去。
作为江南首富的嫡子,五十文钱一张的东西,黎和正总不好转卖,所以这些纸他都是白送的。
黎和正生平第一次庆幸自己交好的朋友不多,一人送半刀纸,他也就只送了两刀纸出去。
黎和正这人心气高,平常在学院也不会刻意去讨好先生,和先生们的关系也是淡淡的,每年只会按照家中父母的吩咐,送先生一些节礼。
不过黎家财大气粗,黎父准备给先生准备的节礼一向丰厚,所以学院的先生对黎和正的态度还是挺和善的。
然而惦记着黎和正的宣纸的并不只有书院里的学生,也有书院里的先生。
在天华国,读书人尊师重道是必须的,面对学院里的同学,黎和正能直接拒绝他们的请求,然而当提出要买纸的人变成了平常替他授业的先生们的时候,他就没法拒绝了。
没办法,黎和正只能咬着牙齿又送了七刀宣纸出去,一位先生半刀纸,虽然不多,但是现在昌都的宣纸是一纸难求,一下子得到了五十张宣纸,黎和正的先生们已经很满足了。
就这样,九刀宣纸就这样送出去了,黎和正来学院的时候拢共就只带了十刀纸,加上这两天黎和正自己用掉的一些纸,现在他手里也没有多少宣纸了。
不过好在黎和正家里还有十刀纸,倒是不缺没有纸用。
黎和正想到还有一千张宣纸,自己省着点用,应该能够撑到写意轩补货,心中一下子就安稳了下来。
然而黎和正怎么都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就是去学院里待了一旬,再回家的时候,自己的宣纸竟然就不见了?
他的宣纸呢?他那么大一堆宣纸去哪里呢?怎么就只剩下十几张?
黎和正当时脑子里冒出来的第一个念头是——家里是进贼了吗?
这贼眼光还不差,他书房里这么多金玉摆件他不偷,就盯着他的宣纸偷?
然而事实证明黎和正真的是想多了,他这院里的护院不是摆设,他这些宣纸,是被他的亲爹拿去做人情了。
听院里的丫鬟说书房里的纸是被亲爹拿走了之后,黎和正直奔住院。
听儿子问起宣纸,黎父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喜滋滋的说道:“你那纸买得真是太对了,你是不知道,这些天有多少人找我要宣纸。”
“说起来也是奇怪了,这五十文一张的东西,怎么那么多人想要呢,你是不知道啊,就连卫尉大人都来找我了,就是为了这宣纸,我看你书房里宣纸有不少,就拿去送人了,不止是卫尉大人,还有那几位平常我们没有找到门路摆放的大人,我也让人送了些宣纸去,已经有两个人给我回信了。”
听说父亲把自己的宣纸拿去做了人情,黎和正差点一口气没上来,然而看着父亲高兴的数着那几位大人平常有多难搭上线,苛责的话黎和正又说不出口了。
黎和正心里明白,父亲这一切的钻营,都是为了自己,因为他要来昌都念书,父亲和母亲连家里的生意都抛下了大半,就是为了陪着他,昌都不比江南,黎家在昌都还没能站稳脚跟,父亲的盘算也是为了家里能好。
黎和正不是小孩子了,这些道理他都懂,然而道理归道理,一想到书房里剩下的那十几张宣纸,他心里还是难受。
黎和正心里有气,却不能对着父母发泄,只能蔫蔫的回了自己的院子,把自己关进了书房。
之前能够半刀纸半刀纸随便送人的黎和正,手里能够用的纸一下子就不到二十张了。
晚上作画的时候,黎和正第一次把整张的宣纸裁开了用的。
此时黎和正心里有着和昌都广大学子同样的期盼——希望写意轩的掌柜能够赶紧把货给补上。
被整个昌都念叨着的辛芷和刘氏,此时已经坐在回常县的客船上了。
写意轩的生意实在是太好,宣纸只卖了一天就售罄了,店里的棉柔纸和其他纸制品,也只撑了三天。
三天之后,店里已经没有商品买了,店里的伙计每天只能坐在空空如也的柜台前,不断地向客人重复宣纸已经在赶工了,一个月后就能上架了。
东西卖完了,她们一直待在昌都也就没了意义,必须得赶紧把生产出来的宣纸往昌都运。
这次不到一万斤纸制品,替辛芷和刘氏赚了近两万两银子。
分钱的时候,辛芷净得一万两千两银子,刘氏少一些,只有八千多两银子,她本来就只分四成,分得自然就少一些了。
辛芷这一万两千两银子是她净赚的,刘氏这八千两银子缺还要除去之前租下写意轩给出的两年租金。
这些都是她们之前觉得在一起做生意之前就商量好的事情,辛芷出技术,刘氏出造纸工坊以及运营期间所产生的一切费用。
不过就算只有八千多两银子,刘氏心里也已经很满足了,这个卖纸的生意她之前所有的投入加起来都没超过五千两银子,造纸工坊那边的造纸工坊就只花了不到两千两银子。
常县作为县城,木材价格低,人力价格也低,造纸坊工坊那边她的所有投入加起来还没有写意轩铺子五年的租金多。
这次刘氏得到的分成,除去前期的所有损耗后,还能净赚近三千两银子。
这还是她们第一次到昌都卖纸,她不但已经收回了本钱,还赚了三千两银子,这门生意,真是出乎她意料的能赚!
而且庄子那边的造纸工坊每天都有新的纸产出,这门生意还能长长久久的赚下去。
刘氏心里门清,造纸的方子是辛芷出的,有这方子,她和谁一起做都能赚钱,自己不过是靠着她才能得的眼下的这些好处,这些事情,她都是记在心里的。
分钱的时候,辛芷心里还担心过,刘氏心里会有意见,其实刘氏真不是那种眼高手低的人,之前四六分成也是她自己提出来的,来昌都一次,就赚到了八千两银子,她已经很意外,很满足了。
再说辛芷,她现在是一门心思的搞钱,上船之后就把刘子真那不舍的样子抛到脑后了,甚至已经在和刘氏商量扩建造纸工坊的事情了。
第91章 第九十一章、 开春了、
宣纸在昌都供不应求, 单庄子上这一个造纸工坊显然是供应不上整个天华国的广大学子的消耗的。
扩建造纸工坊的时间已经迫在眉睫了。
之前在昌都的时候,辛芷已经和刘子真商量过了,让他帮着在绥州等地筹办造纸工坊。
反正刘子真要建香皂坊,再帮着她们弄个造纸工坊, 也不过是捎带手的事情罢了。
再说了, 辛芷和刘氏也没打算让刘子真百忙, 绥州等地的工坊, 因为她们基本不出力,所以刘氏只分力一成, 辛芷四成,刘子真一个人独得五成。
原本刘氏是一成都不要的,不过造纸工坊这事是辛芷和她一起合作, 她们是合作伙伴,辛芷也不是那种有了更优选择后就把合作伙伴一脚踢开的人。
造纸工坊的一成利听起来不多,可是那不胆子是一家造纸工坊,而是边关的数家造纸工坊,到时候刘子真要是一口气开个十家八家造纸工坊,这就是十家八家造纸工坊的一成利润,这也是很大一笔进项了。
造纸其实也不是什么技术活, 刘子真手底下的伤兵残将那么多,直接从军队里拎出来就能用,根本不用担心人手的问题。
不过边关的造纸工坊一时半会儿的也支不起来, 写意轩那边, 还是要指着潞村的这家造纸工坊每天的产出。
刘氏和辛芷商量过之后, 决定在县城旁边的一个村子里买地再建一个造纸工坊,她们回到常县没多久那边就开始动工了,冬天出来打短工的人多, 工程进度很快,再有个半个月,造纸工坊分坊就能竣工了。
这次辛芷她们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特意多砌了几口池子,分坊这边光是装纸浆的池子,就足有二十口,等这边正式开工之后,能比潞村那边的工坊多出将近一倍的产出。
辛芷和刘氏盯着分坊这边的时候,也没忘记潞村那边的造纸工坊。
之前的宣纸在昌都卖得那么好,辛芷也不是个小气的人,想着工坊这边的工人们平常造纸也辛苦,回来之后,她自己掏了点银子出来,以她和刘氏两个人的名义给大家发了一次奖金。
在天华国,其实是没有奖金这个概念的,一些和善的主家,在年节的时候会给手底下的人的额外发点赏钱。
这不年不节的,辛芷和刘氏就给大家发奖金,奖金的数量还不少,普通工人一人一两银子,工坊的两个管事的奖金则是翻倍发的。
不过人家不止买画卷,就连写意轩的宣纸和空白本子,都一口气买了不少,但是五两银子一刀的宣纸,这位就一口气买了二十刀,只能临时让身边的仆从回家把马车赶来装,也不知道他买这么多宣纸回去是用来写字还是糊墙。
反正他作为头名得到的□□,全都花在了写意轩不说,自己还从荷包里掏了不少银子出来,是写意轩今天的贵客。
这次辛芷和刘氏带了差不多一万斤的纸制品来昌都,其中棉柔纸就有四千斤,宣纸也虽然没有过称,但也差不多是这个重量,草纸少一些,只有两千斤左右。
一万八百多张宣纸,除去搬运途中损耗的,和群英会消耗的那些,现在写意轩里拢共是有一千七百九十刀纸。
虽然辛芷和刘氏早就知道,自家的纸好,在昌都应该是不愁买的,但是她们真没有想到,这纸竟然能这么好卖,一千七百多刀纸,只用了大半天,就卖的一张不剩了。
参加了群英会买了宣纸回去,就克制不住的想要和朋友炫耀。
文人的朋友大部分也是文人,他们虽然没有参加上午写意轩举办的群英会,但是他们只用伸手摸一摸这宣纸,就知道这个东西用来写字肯定差不了。
这下他们哪里还能坐得住啊,问清楚宣纸的价格后,当即就揣着荷包往写意轩赶了。
这来得早的,还能买到宣纸,虽然下午辛芷看情况不对,把宣纸也限了购,但是还是没能抵住昌都这些文人的热情,店里一千七百多刀宣纸——只撑到了下午三点,就卖的一张不剩了!
第90章 第九十章、 返程、
听说写意轩的宣纸售罄了, 最高兴的就是那些手快买到了宣纸的人。
昌都虽然大,但是文人墨客都是一个圈子的人,之前没见过宣纸还行,大家也没有多想要, 但是现在很多人都见过宣纸了, 知道这纸不论是用来写字还是作画, 其好用程度都远远甩开竹简、丝绢、羊皮纸一大截了。
想一想, 你自己还悲催的往竹简上刻字的时候,你的朋友不但已经用上了雪白平整的宣纸, 还奢侈的把这想买都买不到的宣纸用来糊窗户,这你能忍得了吗?
总之宣纸像是一滴沸水,砸进了昌都文人的这锅滚油里。
现在昌都文人们的日常就是, 早上起来骂写意轩的掌柜不做人(卖货之前不囤够足够的货物,店里的货物连一天都没卖到就卖光了,弄得人心里欠欠的,辣鸡!)。
骂完人后,再去和那些运气好,买到了宣纸的人走动走动,说说好话, 求着人家转卖几张宣纸给自己过过瘾。
文人好面子,人家都求到面前了,之前买到了宣纸的人大部分都抹不开面子, 会把手里的宣纸匀一些出去给和自己交好的朋友。
下午嘛, 他们就会去写意轩问问, 这宣纸什么时候才能到货,得不到确切的答案后,他们就会对着写意轩的伙计抱怨几句, 这文人龟毛起来也是难搞,所以写意轩伙计的处境一下子就水深火热了起来。
而那些之前运气好,赶在写意轩限购之前买到了大量宣纸的那些文人的日子一下子就更不好过了。
因为——想要宣纸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你分一点,我分一点,分完之后,他们才发现自己手里也没剩几张了,只能赶紧把剩下的几张宣纸,捂得紧紧的,谁来求都不撒手了。
不过这些都不算什么,之前在写意轩一口气买下了二十刀宣纸的土豪黎和正,现在的日子才真是水深火热。
黎和正家里是江南富商,家里最不缺的就是银钱,之前在写意轩用宣纸做过花后,他就意识到了宣纸的好,当天不但买了二十刀宣纸,还高价收购到了近十卷画卷,就连草纸和棉柔纸,他也买了整整一马车的。
是的,就算是在古代,土豪买东西考虑的也不是钱,而是自家的马车能够装下多少东西。
黎和正家里有钱,又是家中嫡子,一手丹青在昌都也是颇负盛名,他出门一趟,花个几百两银子买点作画用的纸家里的人是不会说什么的。
更别说这纸确实好用,这草纸用来糊窗户,就挺好用的,一丝风都透不进来,却能透进一些光亮。
那棉柔巾就更加不用说了,现在黎家几个主子的恭房里备着的就是这个,已经不用棉布和丝绢了。
至于黎和正从写意轩买回来的那些本子,也都派上了用场。
黎和正的父母都夸他会买东西,这次买回来的东西都是顶顶的好用,他的母亲高兴之余,还顺手又塞了一荷包的银票给他。
黎和正这次买纸 ,可谓是事事顺心,唯一不顺心的就是,写意轩的宣纸太少,不够卖,昌都绝大部分读书人都没有买到着宣纸。
之后有当时在场的人把黎和正一次性买了二十刀宣纸的事情宣扬了出去,加上黎家的下人见主子屋里窗户上面贴着的纸好用,私下里又聊了几句,在这个大家都在找人求购宣纸的时候,黎和正用纸糊窗户的事情一下子就被人传扬了出去。
对此黎和正表示自己很无辜啊,用纸糊窗户的不是他,是他母亲啊,用来糊窗户的也不是宣纸,而是草纸啊喂!
然而黎和正的解释根本没有听,大家就只知道,这个人手里有宣纸!很多的宣纸!
其实昌都的文人圈里也是有鄙视链的,像黎和正这种商户之子,和那些世家的公子是玩不到一起的,不是他不想和世家公子玩,是人家看不上他,不愿意带着他玩。
不过黎和正擅丹青,在学院里也是有几分盛名的,黎作为江南首富,手里把着江南一大半丝织生意,从小就是被人捧着的主,倒也不稀得去讨好那些眼高于顶的世家公子,反正他也有自己朋友圈子。
对于找过来想要买纸的人,黎和正倒是可以毫不犹豫的开口拒绝。
可是对于一向交好的几个朋友,黎和正就拒绝不了了,只能把手里的纸分一些出去。
作为江南首富的嫡子,五十文钱一张的东西,黎和正总不好转卖,所以这些纸他都是白送的。
黎和正生平第一次庆幸自己交好的朋友不多,一人送半刀纸,他也就只送了两刀纸出去。
黎和正这人心气高,平常在学院也不会刻意去讨好先生,和先生们的关系也是淡淡的,每年只会按照家中父母的吩咐,送先生一些节礼。
不过黎家财大气粗,黎父准备给先生准备的节礼一向丰厚,所以学院的先生对黎和正的态度还是挺和善的。
然而惦记着黎和正的宣纸的并不只有书院里的学生,也有书院里的先生。
在天华国,读书人尊师重道是必须的,面对学院里的同学,黎和正能直接拒绝他们的请求,然而当提出要买纸的人变成了平常替他授业的先生们的时候,他就没法拒绝了。
没办法,黎和正只能咬着牙齿又送了七刀宣纸出去,一位先生半刀纸,虽然不多,但是现在昌都的宣纸是一纸难求,一下子得到了五十张宣纸,黎和正的先生们已经很满足了。
就这样,九刀宣纸就这样送出去了,黎和正来学院的时候拢共就只带了十刀纸,加上这两天黎和正自己用掉的一些纸,现在他手里也没有多少宣纸了。
不过好在黎和正家里还有十刀纸,倒是不缺没有纸用。
黎和正想到还有一千张宣纸,自己省着点用,应该能够撑到写意轩补货,心中一下子就安稳了下来。
然而黎和正怎么都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就是去学院里待了一旬,再回家的时候,自己的宣纸竟然就不见了?
他的宣纸呢?他那么大一堆宣纸去哪里呢?怎么就只剩下十几张?
黎和正当时脑子里冒出来的第一个念头是——家里是进贼了吗?
这贼眼光还不差,他书房里这么多金玉摆件他不偷,就盯着他的宣纸偷?
然而事实证明黎和正真的是想多了,他这院里的护院不是摆设,他这些宣纸,是被他的亲爹拿去做人情了。
听院里的丫鬟说书房里的纸是被亲爹拿走了之后,黎和正直奔住院。
听儿子问起宣纸,黎父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喜滋滋的说道:“你那纸买得真是太对了,你是不知道,这些天有多少人找我要宣纸。”
“说起来也是奇怪了,这五十文一张的东西,怎么那么多人想要呢,你是不知道啊,就连卫尉大人都来找我了,就是为了这宣纸,我看你书房里宣纸有不少,就拿去送人了,不止是卫尉大人,还有那几位平常我们没有找到门路摆放的大人,我也让人送了些宣纸去,已经有两个人给我回信了。”
听说父亲把自己的宣纸拿去做了人情,黎和正差点一口气没上来,然而看着父亲高兴的数着那几位大人平常有多难搭上线,苛责的话黎和正又说不出口了。
黎和正心里明白,父亲这一切的钻营,都是为了自己,因为他要来昌都念书,父亲和母亲连家里的生意都抛下了大半,就是为了陪着他,昌都不比江南,黎家在昌都还没能站稳脚跟,父亲的盘算也是为了家里能好。
黎和正不是小孩子了,这些道理他都懂,然而道理归道理,一想到书房里剩下的那十几张宣纸,他心里还是难受。
黎和正心里有气,却不能对着父母发泄,只能蔫蔫的回了自己的院子,把自己关进了书房。
之前能够半刀纸半刀纸随便送人的黎和正,手里能够用的纸一下子就不到二十张了。
晚上作画的时候,黎和正第一次把整张的宣纸裁开了用的。
此时黎和正心里有着和昌都广大学子同样的期盼——希望写意轩的掌柜能够赶紧把货给补上。
被整个昌都念叨着的辛芷和刘氏,此时已经坐在回常县的客船上了。
写意轩的生意实在是太好,宣纸只卖了一天就售罄了,店里的棉柔纸和其他纸制品,也只撑了三天。
三天之后,店里已经没有商品买了,店里的伙计每天只能坐在空空如也的柜台前,不断地向客人重复宣纸已经在赶工了,一个月后就能上架了。
东西卖完了,她们一直待在昌都也就没了意义,必须得赶紧把生产出来的宣纸往昌都运。
这次不到一万斤纸制品,替辛芷和刘氏赚了近两万两银子。
分钱的时候,辛芷净得一万两千两银子,刘氏少一些,只有八千多两银子,她本来就只分四成,分得自然就少一些了。
辛芷这一万两千两银子是她净赚的,刘氏这八千两银子缺还要除去之前租下写意轩给出的两年租金。
这些都是她们之前觉得在一起做生意之前就商量好的事情,辛芷出技术,刘氏出造纸工坊以及运营期间所产生的一切费用。
不过就算只有八千多两银子,刘氏心里也已经很满足了,这个卖纸的生意她之前所有的投入加起来都没超过五千两银子,造纸工坊那边的造纸工坊就只花了不到两千两银子。
常县作为县城,木材价格低,人力价格也低,造纸坊工坊那边她的所有投入加起来还没有写意轩铺子五年的租金多。
这次刘氏得到的分成,除去前期的所有损耗后,还能净赚近三千两银子。
这还是她们第一次到昌都卖纸,她不但已经收回了本钱,还赚了三千两银子,这门生意,真是出乎她意料的能赚!
而且庄子那边的造纸工坊每天都有新的纸产出,这门生意还能长长久久的赚下去。
刘氏心里门清,造纸的方子是辛芷出的,有这方子,她和谁一起做都能赚钱,自己不过是靠着她才能得的眼下的这些好处,这些事情,她都是记在心里的。
分钱的时候,辛芷心里还担心过,刘氏心里会有意见,其实刘氏真不是那种眼高手低的人,之前四六分成也是她自己提出来的,来昌都一次,就赚到了八千两银子,她已经很意外,很满足了。
再说辛芷,她现在是一门心思的搞钱,上船之后就把刘子真那不舍的样子抛到脑后了,甚至已经在和刘氏商量扩建造纸工坊的事情了。
第91章 第九十一章、 开春了、
宣纸在昌都供不应求, 单庄子上这一个造纸工坊显然是供应不上整个天华国的广大学子的消耗的。
扩建造纸工坊的时间已经迫在眉睫了。
之前在昌都的时候,辛芷已经和刘子真商量过了,让他帮着在绥州等地筹办造纸工坊。
反正刘子真要建香皂坊,再帮着她们弄个造纸工坊, 也不过是捎带手的事情罢了。
再说了, 辛芷和刘氏也没打算让刘子真百忙, 绥州等地的工坊, 因为她们基本不出力,所以刘氏只分力一成, 辛芷四成,刘子真一个人独得五成。
原本刘氏是一成都不要的,不过造纸工坊这事是辛芷和她一起合作, 她们是合作伙伴,辛芷也不是那种有了更优选择后就把合作伙伴一脚踢开的人。
造纸工坊的一成利听起来不多,可是那不胆子是一家造纸工坊,而是边关的数家造纸工坊,到时候刘子真要是一口气开个十家八家造纸工坊,这就是十家八家造纸工坊的一成利润,这也是很大一笔进项了。
造纸其实也不是什么技术活, 刘子真手底下的伤兵残将那么多,直接从军队里拎出来就能用,根本不用担心人手的问题。
不过边关的造纸工坊一时半会儿的也支不起来, 写意轩那边, 还是要指着潞村的这家造纸工坊每天的产出。
刘氏和辛芷商量过之后, 决定在县城旁边的一个村子里买地再建一个造纸工坊,她们回到常县没多久那边就开始动工了,冬天出来打短工的人多, 工程进度很快,再有个半个月,造纸工坊分坊就能竣工了。
这次辛芷她们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特意多砌了几口池子,分坊这边光是装纸浆的池子,就足有二十口,等这边正式开工之后,能比潞村那边的工坊多出将近一倍的产出。
辛芷和刘氏盯着分坊这边的时候,也没忘记潞村那边的造纸工坊。
之前的宣纸在昌都卖得那么好,辛芷也不是个小气的人,想着工坊这边的工人们平常造纸也辛苦,回来之后,她自己掏了点银子出来,以她和刘氏两个人的名义给大家发了一次奖金。
在天华国,其实是没有奖金这个概念的,一些和善的主家,在年节的时候会给手底下的人的额外发点赏钱。
这不年不节的,辛芷和刘氏就给大家发奖金,奖金的数量还不少,普通工人一人一两银子,工坊的两个管事的奖金则是翻倍发的。
本文网址:https://www.7wav.com/book/146725/3095197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7wav.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