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概-格格党(89)
推荐阅读:小说大纲里的女主觉醒后(NPH)、坏毒、恶女训狗手册、重来又如何 (1V2 高H)、临时夫妻(nph)、我,恶女,只训狗不救赎(快穿 1VN)、静海旖旎(校园高H)、记忆之场、就算知道是绿茶也会上钩(强制nph)、掏心(强制爱1v1)、
不止如此,李教授的老朋友到了小庄头之后,邓琳琅才知道竟是位中医大家,本就对中成药有自己的想法和一些实践经验,经常要拉着邓琳琅坐而论道。
一时邓琳琅见了他老人家就想跑,生怕自己的半吊子水平误导了老教授。几次下来,老教授总算认可了邓琳琅对自己的定位,只说要看到种植药材与野生药材药效的区别之后,再和邓琳琅探讨多品种种植的问题。
哪怕有了老教授这句话,邓琳琅这一年仍很忙碌,在邓晋生两口子秋收后再次来到小庄头的时候,才发现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公社到小庄头的路变成了两车道的水泥路,水泥是邓琳琅帮着联系的。福利院的旁边又起了一座两屋小楼,另有一块大大的地皮上,几栋楼的地基已经打好了,只等来年秋收再施工。
如果不是福利院的楼房没有变化,许慧丽差点找不到闺女的院子在哪儿。
这个丫头,盖房子这么大的事儿咋不跟咱们说一起,咱们不会盖房子,也能帮她给工人做做饭呀。许慧丽看着外墙被涂成米黄色的小楼,心疼的向邓晋生抱怨着。
邓晋生仔细打量着小楼,觉得小闺女有些高调了:她不是说今年又收养了五个小孩子,还盖这么好的楼,就怕别人说闲话。
许慧丽觉得自己可以抱怨闺女,别人却没那个资格:说啥闲话,我闺女收养那么多孩子,天天自己往里搭钱,那些人不出钱不出力倒好意思说嘴?
邓晋生看着明显到了更年期的妻子,没有跟她争辩的兴趣,自己推门进了院。
入院不再是石子路,而是红黄两色砖铺成的地面,厨房与正房间是抄手游廊联接,下雨天来回走也淋不着。西边的柴棚不见了,一架还没来得及收藤的葡萄架上,仍有褐色的叶子沙沙响着。
葡萄架下的地面也铺着砖,上面摆了石质的桌椅,可以想见夏天坐在这里吃瓜喝茶的惬意。
与后院的过道宽了些,绕过去多了一间锅炉间,还多了一眼水井,一根电线与水管从水进伸出来,邓晋生都没看出是做什么的。
听到动静的孙桂英,从福利院那边过来,见邓晋生在正要伸手拉电线,忙大声说:小心,别动电线,小心漏电。
邓晋生收回手,问孙桂英:这是干啥的,咋还把电线接到井里了呢?
这是小邓想出来的主意,一插电就把水直接抽上来了,不用再一潲一潲往上提水,洗澡、冲厕所都方便着呢。孙桂英有些骄傲的向邓晋生说:小邓说了,现在我们也过上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城里人生活啦。
的确是这样,哪怕今年是第一次来小庄头,邓晋生也知道小闺女现在的生活水平比城里人强多了,不说别的,光是那辆回平山的吉普车,整个轧钢厂家属院就没有第二辆。
许慧丽跟孙桂英打过招呼便问小闺女的动向,孙桂英更加自豪:跟两位教授到县里开会去了,我们郑村长也跟着去了,商量我们村明年大家都种药材的事。
邓晋生夫妻对视一眼,觉得自己越来越不了解小闺女,心里竟生出了危机感。不过人家孙桂英这些年对小闺女的照顾,他们夫妻再拿血缘说事儿的话,就太亏心了。
所以两人都笑着关心起孙桂英和许大富这一年来的身体,又感谢他们夫妻一年来又帮衬了小闺女不少,倒把孙桂英搞的有点不好意思。
她边把两人领到楼里,边告诉二人,在盖楼的时候,邓琳琅便把他们的房间规划出来了,就在一楼客厅东边,怕他们睡不惯炕,特意请王相臣给他们打了一张一八两米的大床。
这几年轧钢厂的效益一般,没有新盖家属楼,不过邓家的住房条件还是改善了些,因为现在家里只有他们夫妻两个和邓林强住邓林强考上的是平山市师范学院,可以回家住。
但是邓晋生夫妻一直用的是一米五、一米八的床,乍见一米八两米的大床觉得宽大了太多:我们一年才来住几天,咋还打这么好的床呢。许慧丽心疼的不得了。
对于亲娘如何抱怨邓琳琅,孙桂英一向不多掺杂意见,带着两人参观起别的房间来。
晚上接风的时候,邓晋生提前告诫许慧丽,不许她在孩子们的面前数落邓琳琅,免得她在孩子们的面前没面子。邓琳琅开始以为许慧丽饭后会说几句,不想说起自己一年来做过的事儿,哪怕说的尽量轻松,许慧丽红了眼圈,看她的目光里全是痛惜,一句话也没说。
孙婶子,我娘今天是咋啦,一句都没说我。邓琳琅简直接受不了这样的亲娘。
孙桂英有些好笑:你这一年办的事儿,别说是亲娘,就是我这个外人看着都替你累的慌,她只有比我更心疼的,哪还顾得上说你。
不得不说,同龄人之间的思想更相通,从第二天开始,许慧丽又开始接管家务减轻小闺女的后顾之忧,邓晋生则跑到工地里帮起忙来。
邓琳琅劝不住他们两个,自己手头的事情又多,便由着他们去了,自己继续跟几家由老教授介绍来的厂家,谈益母草的收购价格。
价格谈定之后,今年种药材的收益也就出来了:一百亩的益母草,总共收获十九万出头,真的把邓晋生夫妻给惊呆了。
八十年代中期的十九万是个啥概念,那是邓晋生和许慧丽两个人几十年的工资加在一起才行,他们不由替邓琳琅担心:这么些钱,万一让人知道了咋办?
邓琳琅太理解他们的想法了:如果不让人知道,才叫不知道咋办呢。这几天村民们都上门打听我赚了多少钱,不就是算算种粮食和中药,哪一样更赚钱吗?
邓晋生担心的却是:那地你包的是别人的,要是人家一听赚这么些钱,想把地都收回去,咋整?
对此邓琳琅并不担心,她一开始与人签包地合同的时候,就已经想到肯定会有人后悔,所以有一条是悔约的人,得按当年土地收益的十倍付违约金。
加之现在的人良心底线还是很高的,来找邓琳琅想悔约的只有一两户,听说如此高的违约金,直接吓走了一户,另一户则跑到公社告状。
◎最新评论:
【好看】
完
◇ 第 101 章
◎强硬◎
有人会告状, 同样在邓琳琅预料之中几十年后上访事件仍层出不穷,其中的确有受到不公待遇的,但也不得不承认另有当事人太过偏执, 因为自己私利得不到满足,便认为自己受到不公平待遇的。
对于这样的人, 邓琳琅觉得应该从一开始就别让谁闹谁有理形成风气,万事都以事实说话来的好。
她带着自己与大家签订的合同到了公社, 也把自己种中药获利后的支出明细同样带了过去。帐本上资金往来记录的很清楚,去年的收益除了一小部分补贴福利院外,都用来建老教授要求的实验室了。
别说实验室还没有建成,可是材料费、试验器材费、人员安家补助费,一项一项都得提前付款才能到位。而且这些支出不是一笔就一劳永逸:实验器材要不时更新, 人员的工资同样要每月都付出。
如果真按那村民闹的一样,把邓琳琅包下的土地都返还给村民, 别说实验室后续的支出没有着落, 就是前期支出公社或是村民们也赔不起。
何况人家邓琳琅手里的合同上,有村民自己按下的红手印, 指纹清晰的不用专业人员到场都能比对得出来。
看着讪讪的公社领导和一脸沮丧的村民,邓琳琅说:不是我自己富了连汤都不想让乡亲们喝, 可是乡亲们也不能拿我当冤大头。
许二叔,你家去年除了一亩地一百块钱的包地钱,该交的公粮、提留是不是也是我出的?那一百块钱是你干得的。你算过没有,别的村子的人种自己的地, 一年剩不剩得下一百块钱?
别跟我说你也能种药材, 你知道到哪儿买药材种子、几月份种、啥时候给药材打枝分孽吗?也别跟我说你可以请教李教授, 人家李教授为啥好几百里地跑到小庄头来, 是因为认识你们吗?
说不好听的, 你们现在就算是把地都收回去,行,我也同意。可那实验室我不建了,车也不给李教授使了,你想想你们种出来的药材卖给谁,人家还会一斤出一块钱的价收吗?!
最后一句话说的公社领导马上知道这件事儿如何处理了他们可是向县里保证过,要把黄土梁公社打造成中药种植基地,可是药种出来换不成钱,农民还得自己买粮食吃,就不是一个人跑到公社来闹了。
但是也不能真的一点希望也不给已经转包土地的农民,公社领导最终与邓琳琅达成了协议,那就是无论药材种植还是实验室或是将来成立的药材生产厂,招工的话首先要考虑已经转包土地的农民。
对此邓琳琅当然同意,因为板蓝根已经到了该收获的第二年,采收都要用人工。而实验室里面的事情用不到村民,可是打扫卫生、做饭等后勤保障,还是可以招收一部分村民的。
还有公社领导最盼望建设的药厂,真投产的话需要的人更不是少数,能招别村的人,为啥不能招小庄头的人呢?
至于这个来公社告状的村民,邓琳琅是无论如何都不肯招收的,还是那句话,不能让谁闹谁有理成了风气。要是这次头一个安排了告状的许老二,你看下次再有事儿的话,跳出来的人数的过来不?!
许老二不是没想过去县里或是平山去闹,可是邓琳琅的态度十分强硬,那就是自己与他签订了合同他都想反悔,这样的人根本没有信用可言。就算把他招来干活,一旦达不到他满意他是不是还得四处告状?
反正都是要告状的,就让他一直告状好了。不止不招收他,下一年的公粮和提留,邓琳琅也不会代交了头一年给包地农民代交,也是因为邓琳琅见到了种植中药的价值,想让大家看到包地的好处,以便引来更多的人把土地承包给自己。
可是人心不足,那就完全按合同办好了。
许老二万万没想到,邓琳琅竟然不怕告状,还把自己已经占了一年的便宜给停了,从此真的走上了上访的不归路,而邓琳琅对他的举动视而不见,该干啥干啥。
邓晋生夫妻担心的年都留在小庄头过,就是要在小闺女受委屈的时候,至少能在精神上支持她一下。可是小闺女哪儿有受委屈的样子,实验室顺利竣工,实验器材一车一车拉来,很快安装调试到位,老教授便带着学生们开始田间地头的采集样本进行试验,完全没受村民告状的影响。
邓琳琅从开始态度便十分强硬,许老二不管到哪一级上访也访不出结果,他家里人都受不了纷纷找到邓琳琅道歉,村民们更是把他当成笑话看。
这让药材种植与推广工作顺利了不少,很快黄土梁公社就掀起了种植药材的热潮。只种不收,农民的热情会很快消散,于是永安县中药厂两年后顺利投产,也算给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
在拿到头一笔卖药材的钱后,黄土梁公社的农民,绝大部分都在心里感谢邓琳琅,就连把土地承包给她的那些小庄头村民都是如此。
因为邓琳琅履行了她的承诺,药田招工请的是包地的村民,实验室做饭的安排的是包地的村民,药厂头一次招工送出培训的,同样是包地的村民。
与村民感受不一样的,是与邓琳琅合伙开农机具商店的李卫东听说黄土梁公社的农民种药材发了财,其他公社的农民也都想来年种种试试,农机具商店的生意一落千丈。
如果不是当初邓琳琅坚持要买下铺面,现在每个月的房租都成问题。李卫东见不是事儿,便与邓琳琅商量着是不是把农机具商店关了,再做点别的。
邓琳琅看着已经百分之九十七的进度条,对此没有啥意见她现在摊子铺的不小,哪怕她离开福利院仍有仿真花厂和制药厂股份两处进项,农机具商店不开就不开吧。
至于李卫东说再合伙做些别的,被邓琳琅以自己现在分身乏术拒绝了:仿真花厂是她一人独资的,制药厂的投资股份十分明晰,她哪一天离开了很快划分。与李卫东合伙就不一样,邓琳琅不希望自己离开之后,邓晋生夫妻或是大妮几个,见识人性丑陋的一面。
非观信任与否,而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最好不要拿人心做试验。
接下来的几年,进度条又跟焊住了一样不肯前进一步,邓琳琅却没有了最初的急切: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农村头胎是女孩的人家,有足够时间间隔的话,可以生育二胎被农民们熟知,福利院门前被扔孩子的情况几乎绝迹,邓琳琅总不能跑到各家问谁家想扔孩子。
急不来的事情就放一放,邓琳琅开始享受生活。
大妮、党初晴、党仲晴三个都已经上了大学,二妮高中同样选择了在县一中住校,跟她一起住校的还有福利院的党季晴、党彤文、党乐文。现在邓琳琅每周五开车到县城把人接回来,周日晚上再把四个小姑娘送回去,是让整个县一中的学生都很羡慕的事儿。
而回到家里,已经因为年纪不再在福利院上班的许大富夫妻,一定在等待着孩子们一起吃饭,天气好的时候,桌子直接摆在院子里,天气不好的时候就在客厅,总要等人齐后一起吃才觉得香。
而邓晋生夫妻一年有大半的时候住在小庄头,因为在这里可以种种小菜,更能时常听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不用担心有人说他们偏心。
说的那个人当然是邓琳琳,哪怕她抱怨得不到回应,她也总是乐此不疲,让邓晋生夫妻见都不想见她一眼。邓琳琳不是没带着孩子来过小庄头,以为邓琳琅现在身上荣誉越来越多,交往的人层次也越来越高,总会爱惜名声给自己一个好脸。
可邓琳琅不是邓晋生夫妻,连门都没让她进,直接告诉给邓琳琳带路的村民,自己不会认邓琳琳这个姐姐,要是下次再给她带路的话,那就让邓琳琳去他们家好了。
这让邓琳琳的打算落了个空,一点便宜没占到不说,小庄头的村民连愿意送她们去永安县的人都没有,只能大半夜带着孩子走了三十多里地。
惨痛的经历的确让邓琳琳的抱怨有了新话题,却被许慧丽直接给回了一个字:该!不止回了这么一个字,第二天邓晋生夫妻便又跑到小庄头,才不想听邓琳琳无止境的抱怨。
在小庄头住着多好,房间里用的东西不比平山市差,吃的东西都是地里现摘的,喝的茶在平山市都买不到,实在闲了还能跑到河边钓鱼。
邓晋生觉得,跟许大富两个拿着钓杆往河边那么一坐,把钩甩出去就开始唠嗑,一会儿有个小丫头给送来一壶茶,一会儿有个小丫头给送来盘水果,再一会儿又有一个小丫头给送来一盘子点心,他跟许大富两个挑最好看的一块递给小丫头头,看着孩子接过后露出大大的笑容,奶声奶气的向他们道谢,没等日头落尽,小闺女就会过来叫他们两个回家吃饭,这日子
以后我就在小庄头长住了,再也不回平山了。邓晋生这么向许大富宣布。
许大富的眼睛已经不大好使了,每次陪邓晋生过来只是陪,哪怕河里的鱼都是放养的,他也钓不上来一条,却同样享受这样的惬意。
听到邓晋生又一次宣布要在小庄头长住,根本不当一回事儿:这话你说多少回了,真不想走就住着,哪天又想孙子了,让小邓送你回去。现在道好走了,小邓也有的是时间,多方便。
◎最新评论:
【打卡】
【这是要完结的节奏?】
完
◇ 第 102 章
◎礼物◎
邓晋生看着远处又走来叫他们回家吃饭的邓琳琅, 没有回答许大富的话。他很清楚,不管是自己还是许慧丽,都不可能一直留在小庄头, 哪怕他们在这里呆的十分惬意。
恋耽美
一时邓琳琅见了他老人家就想跑,生怕自己的半吊子水平误导了老教授。几次下来,老教授总算认可了邓琳琅对自己的定位,只说要看到种植药材与野生药材药效的区别之后,再和邓琳琅探讨多品种种植的问题。
哪怕有了老教授这句话,邓琳琅这一年仍很忙碌,在邓晋生两口子秋收后再次来到小庄头的时候,才发现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公社到小庄头的路变成了两车道的水泥路,水泥是邓琳琅帮着联系的。福利院的旁边又起了一座两屋小楼,另有一块大大的地皮上,几栋楼的地基已经打好了,只等来年秋收再施工。
如果不是福利院的楼房没有变化,许慧丽差点找不到闺女的院子在哪儿。
这个丫头,盖房子这么大的事儿咋不跟咱们说一起,咱们不会盖房子,也能帮她给工人做做饭呀。许慧丽看着外墙被涂成米黄色的小楼,心疼的向邓晋生抱怨着。
邓晋生仔细打量着小楼,觉得小闺女有些高调了:她不是说今年又收养了五个小孩子,还盖这么好的楼,就怕别人说闲话。
许慧丽觉得自己可以抱怨闺女,别人却没那个资格:说啥闲话,我闺女收养那么多孩子,天天自己往里搭钱,那些人不出钱不出力倒好意思说嘴?
邓晋生看着明显到了更年期的妻子,没有跟她争辩的兴趣,自己推门进了院。
入院不再是石子路,而是红黄两色砖铺成的地面,厨房与正房间是抄手游廊联接,下雨天来回走也淋不着。西边的柴棚不见了,一架还没来得及收藤的葡萄架上,仍有褐色的叶子沙沙响着。
葡萄架下的地面也铺着砖,上面摆了石质的桌椅,可以想见夏天坐在这里吃瓜喝茶的惬意。
与后院的过道宽了些,绕过去多了一间锅炉间,还多了一眼水井,一根电线与水管从水进伸出来,邓晋生都没看出是做什么的。
听到动静的孙桂英,从福利院那边过来,见邓晋生在正要伸手拉电线,忙大声说:小心,别动电线,小心漏电。
邓晋生收回手,问孙桂英:这是干啥的,咋还把电线接到井里了呢?
这是小邓想出来的主意,一插电就把水直接抽上来了,不用再一潲一潲往上提水,洗澡、冲厕所都方便着呢。孙桂英有些骄傲的向邓晋生说:小邓说了,现在我们也过上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城里人生活啦。
的确是这样,哪怕今年是第一次来小庄头,邓晋生也知道小闺女现在的生活水平比城里人强多了,不说别的,光是那辆回平山的吉普车,整个轧钢厂家属院就没有第二辆。
许慧丽跟孙桂英打过招呼便问小闺女的动向,孙桂英更加自豪:跟两位教授到县里开会去了,我们郑村长也跟着去了,商量我们村明年大家都种药材的事。
邓晋生夫妻对视一眼,觉得自己越来越不了解小闺女,心里竟生出了危机感。不过人家孙桂英这些年对小闺女的照顾,他们夫妻再拿血缘说事儿的话,就太亏心了。
所以两人都笑着关心起孙桂英和许大富这一年来的身体,又感谢他们夫妻一年来又帮衬了小闺女不少,倒把孙桂英搞的有点不好意思。
她边把两人领到楼里,边告诉二人,在盖楼的时候,邓琳琅便把他们的房间规划出来了,就在一楼客厅东边,怕他们睡不惯炕,特意请王相臣给他们打了一张一八两米的大床。
这几年轧钢厂的效益一般,没有新盖家属楼,不过邓家的住房条件还是改善了些,因为现在家里只有他们夫妻两个和邓林强住邓林强考上的是平山市师范学院,可以回家住。
但是邓晋生夫妻一直用的是一米五、一米八的床,乍见一米八两米的大床觉得宽大了太多:我们一年才来住几天,咋还打这么好的床呢。许慧丽心疼的不得了。
对于亲娘如何抱怨邓琳琅,孙桂英一向不多掺杂意见,带着两人参观起别的房间来。
晚上接风的时候,邓晋生提前告诫许慧丽,不许她在孩子们的面前数落邓琳琅,免得她在孩子们的面前没面子。邓琳琅开始以为许慧丽饭后会说几句,不想说起自己一年来做过的事儿,哪怕说的尽量轻松,许慧丽红了眼圈,看她的目光里全是痛惜,一句话也没说。
孙婶子,我娘今天是咋啦,一句都没说我。邓琳琅简直接受不了这样的亲娘。
孙桂英有些好笑:你这一年办的事儿,别说是亲娘,就是我这个外人看着都替你累的慌,她只有比我更心疼的,哪还顾得上说你。
不得不说,同龄人之间的思想更相通,从第二天开始,许慧丽又开始接管家务减轻小闺女的后顾之忧,邓晋生则跑到工地里帮起忙来。
邓琳琅劝不住他们两个,自己手头的事情又多,便由着他们去了,自己继续跟几家由老教授介绍来的厂家,谈益母草的收购价格。
价格谈定之后,今年种药材的收益也就出来了:一百亩的益母草,总共收获十九万出头,真的把邓晋生夫妻给惊呆了。
八十年代中期的十九万是个啥概念,那是邓晋生和许慧丽两个人几十年的工资加在一起才行,他们不由替邓琳琅担心:这么些钱,万一让人知道了咋办?
邓琳琅太理解他们的想法了:如果不让人知道,才叫不知道咋办呢。这几天村民们都上门打听我赚了多少钱,不就是算算种粮食和中药,哪一样更赚钱吗?
邓晋生担心的却是:那地你包的是别人的,要是人家一听赚这么些钱,想把地都收回去,咋整?
对此邓琳琅并不担心,她一开始与人签包地合同的时候,就已经想到肯定会有人后悔,所以有一条是悔约的人,得按当年土地收益的十倍付违约金。
加之现在的人良心底线还是很高的,来找邓琳琅想悔约的只有一两户,听说如此高的违约金,直接吓走了一户,另一户则跑到公社告状。
◎最新评论:
【好看】
完
◇ 第 101 章
◎强硬◎
有人会告状, 同样在邓琳琅预料之中几十年后上访事件仍层出不穷,其中的确有受到不公待遇的,但也不得不承认另有当事人太过偏执, 因为自己私利得不到满足,便认为自己受到不公平待遇的。
对于这样的人, 邓琳琅觉得应该从一开始就别让谁闹谁有理形成风气,万事都以事实说话来的好。
她带着自己与大家签订的合同到了公社, 也把自己种中药获利后的支出明细同样带了过去。帐本上资金往来记录的很清楚,去年的收益除了一小部分补贴福利院外,都用来建老教授要求的实验室了。
别说实验室还没有建成,可是材料费、试验器材费、人员安家补助费,一项一项都得提前付款才能到位。而且这些支出不是一笔就一劳永逸:实验器材要不时更新, 人员的工资同样要每月都付出。
如果真按那村民闹的一样,把邓琳琅包下的土地都返还给村民, 别说实验室后续的支出没有着落, 就是前期支出公社或是村民们也赔不起。
何况人家邓琳琅手里的合同上,有村民自己按下的红手印, 指纹清晰的不用专业人员到场都能比对得出来。
看着讪讪的公社领导和一脸沮丧的村民,邓琳琅说:不是我自己富了连汤都不想让乡亲们喝, 可是乡亲们也不能拿我当冤大头。
许二叔,你家去年除了一亩地一百块钱的包地钱,该交的公粮、提留是不是也是我出的?那一百块钱是你干得的。你算过没有,别的村子的人种自己的地, 一年剩不剩得下一百块钱?
别跟我说你也能种药材, 你知道到哪儿买药材种子、几月份种、啥时候给药材打枝分孽吗?也别跟我说你可以请教李教授, 人家李教授为啥好几百里地跑到小庄头来, 是因为认识你们吗?
说不好听的, 你们现在就算是把地都收回去,行,我也同意。可那实验室我不建了,车也不给李教授使了,你想想你们种出来的药材卖给谁,人家还会一斤出一块钱的价收吗?!
最后一句话说的公社领导马上知道这件事儿如何处理了他们可是向县里保证过,要把黄土梁公社打造成中药种植基地,可是药种出来换不成钱,农民还得自己买粮食吃,就不是一个人跑到公社来闹了。
但是也不能真的一点希望也不给已经转包土地的农民,公社领导最终与邓琳琅达成了协议,那就是无论药材种植还是实验室或是将来成立的药材生产厂,招工的话首先要考虑已经转包土地的农民。
对此邓琳琅当然同意,因为板蓝根已经到了该收获的第二年,采收都要用人工。而实验室里面的事情用不到村民,可是打扫卫生、做饭等后勤保障,还是可以招收一部分村民的。
还有公社领导最盼望建设的药厂,真投产的话需要的人更不是少数,能招别村的人,为啥不能招小庄头的人呢?
至于这个来公社告状的村民,邓琳琅是无论如何都不肯招收的,还是那句话,不能让谁闹谁有理成了风气。要是这次头一个安排了告状的许老二,你看下次再有事儿的话,跳出来的人数的过来不?!
许老二不是没想过去县里或是平山去闹,可是邓琳琅的态度十分强硬,那就是自己与他签订了合同他都想反悔,这样的人根本没有信用可言。就算把他招来干活,一旦达不到他满意他是不是还得四处告状?
反正都是要告状的,就让他一直告状好了。不止不招收他,下一年的公粮和提留,邓琳琅也不会代交了头一年给包地农民代交,也是因为邓琳琅见到了种植中药的价值,想让大家看到包地的好处,以便引来更多的人把土地承包给自己。
可是人心不足,那就完全按合同办好了。
许老二万万没想到,邓琳琅竟然不怕告状,还把自己已经占了一年的便宜给停了,从此真的走上了上访的不归路,而邓琳琅对他的举动视而不见,该干啥干啥。
邓晋生夫妻担心的年都留在小庄头过,就是要在小闺女受委屈的时候,至少能在精神上支持她一下。可是小闺女哪儿有受委屈的样子,实验室顺利竣工,实验器材一车一车拉来,很快安装调试到位,老教授便带着学生们开始田间地头的采集样本进行试验,完全没受村民告状的影响。
邓琳琅从开始态度便十分强硬,许老二不管到哪一级上访也访不出结果,他家里人都受不了纷纷找到邓琳琅道歉,村民们更是把他当成笑话看。
这让药材种植与推广工作顺利了不少,很快黄土梁公社就掀起了种植药材的热潮。只种不收,农民的热情会很快消散,于是永安县中药厂两年后顺利投产,也算给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
在拿到头一笔卖药材的钱后,黄土梁公社的农民,绝大部分都在心里感谢邓琳琅,就连把土地承包给她的那些小庄头村民都是如此。
因为邓琳琅履行了她的承诺,药田招工请的是包地的村民,实验室做饭的安排的是包地的村民,药厂头一次招工送出培训的,同样是包地的村民。
与村民感受不一样的,是与邓琳琅合伙开农机具商店的李卫东听说黄土梁公社的农民种药材发了财,其他公社的农民也都想来年种种试试,农机具商店的生意一落千丈。
如果不是当初邓琳琅坚持要买下铺面,现在每个月的房租都成问题。李卫东见不是事儿,便与邓琳琅商量着是不是把农机具商店关了,再做点别的。
邓琳琅看着已经百分之九十七的进度条,对此没有啥意见她现在摊子铺的不小,哪怕她离开福利院仍有仿真花厂和制药厂股份两处进项,农机具商店不开就不开吧。
至于李卫东说再合伙做些别的,被邓琳琅以自己现在分身乏术拒绝了:仿真花厂是她一人独资的,制药厂的投资股份十分明晰,她哪一天离开了很快划分。与李卫东合伙就不一样,邓琳琅不希望自己离开之后,邓晋生夫妻或是大妮几个,见识人性丑陋的一面。
非观信任与否,而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最好不要拿人心做试验。
接下来的几年,进度条又跟焊住了一样不肯前进一步,邓琳琅却没有了最初的急切: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农村头胎是女孩的人家,有足够时间间隔的话,可以生育二胎被农民们熟知,福利院门前被扔孩子的情况几乎绝迹,邓琳琅总不能跑到各家问谁家想扔孩子。
急不来的事情就放一放,邓琳琅开始享受生活。
大妮、党初晴、党仲晴三个都已经上了大学,二妮高中同样选择了在县一中住校,跟她一起住校的还有福利院的党季晴、党彤文、党乐文。现在邓琳琅每周五开车到县城把人接回来,周日晚上再把四个小姑娘送回去,是让整个县一中的学生都很羡慕的事儿。
而回到家里,已经因为年纪不再在福利院上班的许大富夫妻,一定在等待着孩子们一起吃饭,天气好的时候,桌子直接摆在院子里,天气不好的时候就在客厅,总要等人齐后一起吃才觉得香。
而邓晋生夫妻一年有大半的时候住在小庄头,因为在这里可以种种小菜,更能时常听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不用担心有人说他们偏心。
说的那个人当然是邓琳琳,哪怕她抱怨得不到回应,她也总是乐此不疲,让邓晋生夫妻见都不想见她一眼。邓琳琳不是没带着孩子来过小庄头,以为邓琳琅现在身上荣誉越来越多,交往的人层次也越来越高,总会爱惜名声给自己一个好脸。
可邓琳琅不是邓晋生夫妻,连门都没让她进,直接告诉给邓琳琳带路的村民,自己不会认邓琳琳这个姐姐,要是下次再给她带路的话,那就让邓琳琳去他们家好了。
这让邓琳琳的打算落了个空,一点便宜没占到不说,小庄头的村民连愿意送她们去永安县的人都没有,只能大半夜带着孩子走了三十多里地。
惨痛的经历的确让邓琳琳的抱怨有了新话题,却被许慧丽直接给回了一个字:该!不止回了这么一个字,第二天邓晋生夫妻便又跑到小庄头,才不想听邓琳琳无止境的抱怨。
在小庄头住着多好,房间里用的东西不比平山市差,吃的东西都是地里现摘的,喝的茶在平山市都买不到,实在闲了还能跑到河边钓鱼。
邓晋生觉得,跟许大富两个拿着钓杆往河边那么一坐,把钩甩出去就开始唠嗑,一会儿有个小丫头给送来一壶茶,一会儿有个小丫头给送来盘水果,再一会儿又有一个小丫头给送来一盘子点心,他跟许大富两个挑最好看的一块递给小丫头头,看着孩子接过后露出大大的笑容,奶声奶气的向他们道谢,没等日头落尽,小闺女就会过来叫他们两个回家吃饭,这日子
以后我就在小庄头长住了,再也不回平山了。邓晋生这么向许大富宣布。
许大富的眼睛已经不大好使了,每次陪邓晋生过来只是陪,哪怕河里的鱼都是放养的,他也钓不上来一条,却同样享受这样的惬意。
听到邓晋生又一次宣布要在小庄头长住,根本不当一回事儿:这话你说多少回了,真不想走就住着,哪天又想孙子了,让小邓送你回去。现在道好走了,小邓也有的是时间,多方便。
◎最新评论:
【打卡】
【这是要完结的节奏?】
完
◇ 第 102 章
◎礼物◎
邓晋生看着远处又走来叫他们回家吃饭的邓琳琅, 没有回答许大富的话。他很清楚,不管是自己还是许慧丽,都不可能一直留在小庄头, 哪怕他们在这里呆的十分惬意。
恋耽美
本文网址:https://www.7wav.com/book/150549/3156114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7wav.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