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养猫-(56)
推荐阅读:小说大纲里的女主觉醒后(NPH)、死去的xp不断复活、洛水沉烟(np)、静海旖旎(校园高H)、山茶与梨(nph)、综漫快穿:当白月光专业户到来后、玩心、博弈【古代 百合】、路人甲小姐拒绝开后宫(现言NP)、春雾、
观他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姜照就知道他既然真的敢冒出来弹劾陆苍玉,必然是做足了准备,果然打开信封来看,里面是几封密信,字迹熟悉,都盖有陆苍玉本人的私印。
毫无疑问,那是陆苍玉与异国往来的通信内容,姜照通看了一遍,脸色虽然没变,但眼神却明显多了几分威压,沉沉地落在了赵恒则身上。
她举起那几封信,问道:这是从哪儿来的?
赵恒则被她阴沉沉的目光盯得心虚,便低下头去望着脚尖,恭谨道:回陛下,陆苍玉突然入狱,怕自己的阴谋被陛下识破,无计脱身,便趁着他夫人到狱中看他的机会,将求救书信带了出来,由他的亲信带往边关,恰好被老臣的人所擒获。
姜照让何氏去狱中看望陆苍玉,只是为了让这场戏演得更逼真一些,没想到也能被赵恒则拿去做了文章,她露出了然的神色,又问赵恒则:送信的人是谁?
赵恒则断言道:是帅府校尉,杨峥!
杨峥。姜照念了一遍这个名字,不由得有些好笑。
怪不得赵恒则敢如此栽赃,原来是策反了陆苍玉府里的人,陆苍玉对于自己麾下的将士向来自负,深信不疑,如果不是赵恒则自己托出来,他怎么也想不到府中会出了内鬼。
这大概也只能叫阴差阳错。
杨峥现在在何处?姜照顺势问道。
赵恒则如实回答:老臣将他审问过后,暂时关押在了相府。
卫良。姜照抬了抬眼皮,问刑部尚书卫良:大孟律例朕背的没有你清楚,你来和朕说说,相府有私自审问和关押嫌犯的权力吗?
卫良道:回陛下,相府并非衙门,没有私自审问和关押嫌犯的权力,若遇嫌犯,应缉拿到大理寺、京兆尹或刑部衙门进行责审关押,如遇事关重大者,由以上三司长官上呈御前,再由陛下亲自定夺。
原来如此。姜照点点头,又问赵恒则:赵相听清楚了?
微臣知罪,请陛下责罚。赵恒则没想到她这会儿要和自己盘算什么律法,心里稍有些憋屈,但也只能老老实实地下跪请罪。
姜照抬了抬手,道:这次就罢了,朕就当是赵相老糊涂了,但如果再有下次,朕可不会轻饶,就要按律处置赵相了。
赵恒则咬着后牙,叩首道:老臣谢陛下宽宏,谨记陛下教诲。
行了,起来吧。
针对完赵恒则,姜照轻咳一声,吩咐卫良:下朝后你带人去相府把杨峥带回刑部审讯,至于陆帅,他虽然有奉国安邦之功,又是朕的亲舅舅,但谋逆之罪必不可赦,在此案有了定论之前,派人将他守好了,以防发生什么意外。
微臣遵旨。
之后姜照便兴致缺缺,没再说几句话就宣布退朝。
下了朝,她就让元祥去查了杨峥,又吩咐高盛安找人去帅府传信,让何氏和陆昭寒在府中多添几个心眼儿,既然赵恒则能收买了杨峥,未必不能收买了其他人。
回到熙和宫之后,姜照把赵相弹劾陆苍玉一事说给了谢锦听。
谢锦看了她拿回来的那几封信,沉思半晌,缓缓道:赵相动机不纯,是想要一石二鸟。
说来听听。姜照倚在榻上犯懒,听她所言就有了些兴趣。
谢锦走过去坐到她身边,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大元帅忠君爱国,自然不会通敌谋逆,赵相给他安了这么个名头,其目的不言而喻,就是要致其于死地。
姜照点点头,目光变得有些冷。
而他之所以选择了这个关头,也是因为大元帅毕竟身份特殊,不止是三军统帅,更是陛下的舅舅。
如果放在从前,陛下必然不会相信,但如今众人皆知你与大元帅生隙,他这诬告,便从一开始就多了几分胜算。谢锦有条不紊地继续解释。
她捏了捏姜照的袖口,又道:谋逆的罪名太大了,一旦陛下着了道,真的对大元帅生出疑心,赵相后续必然会煽风点火,将这些疑心加重,直到给大元帅定了罪。
但是大元帅在军中威名远扬,是名副其实的精神领袖,就算陛下信了他会谋逆,那边关三十万大军会信吗?
在他们眼里,元帅立下的赫赫战功,可比陛下一道圣旨的分量重得多。
到时候,可就不止是君臣离心那么简单的事了。谢锦下了定论。
姜照听得认真,眉头不自觉蹙起,被谢锦伸手抚平了,又劝她道:但他想不到你与元帅是在做戏,他的如意算盘,终究只能打了空。
我自然不会让他如愿。姜照握住了她的手,轻叹道:我只是觉得,赵家人实在是目光短浅,只顾除掉我的靠山,重新掌控朝堂,却完全没有想过,大孟如果真的失去了舅舅这个镇国大元帅,将会是什么局面?
太宗善战,曾御驾亲征把眦临国界的南蛮和北凉两个敌国打得节节败退,大大拓宽了大孟版图,也让大孟坐稳了天朝上国、万邦进贡的地位。
到了先帝登基后,大孟基本已经到了一个较为平和的发展阶段,先帝也因此得以做一个纵情声乐的享乐皇帝,晚年又养成了骄奢淫逸、好大喜功的坏毛病。
先帝的德行被邻国所知晓后,太宗威名也逐渐消弭,南蛮与西凉又起动乱,打了大孟一个措手不及,若不是有陆苍玉力挽狂澜,先帝的履历上险些添上城破的污点。
也就是从那时起,陆苍玉镇守边关十余载,从未尝一败,连先帝也对他有三分敬畏。
而今他麾下三军,也都是他一手调教出来的,帅旗上从始至终写的是个陆字,陆苍玉之后还有他儿子陆珂子承父业,起码再有三十年,帅旗都不会改姓。
姜照不知道赵恒则是没有考虑到这一点,还是根本就不在乎,名门世家,从来不会忧百姓之忧,更不会苦军士之苦。
他要的只是掌控朝堂,总揽大权,甚至超越皇权。
陆苍玉横在前面挡住他揽权的手,他就要在自己的手臂被彻底斩断之前,除掉陆苍玉。
真是好一个名门世家,好一个三朝元老。
第79章 七九
文宣殿开课当日,姜照亲自去了一趟。
她在宗室里挑挑拣拣,共凑了十九人,再加上姜晗,恰是整二十。
这二十人之中,依旧是姜晗年纪最小,姜照就指了年岁大些的小姑娘坐在她身边,读书之余,也能多照顾她一些。
姜照问过名姓,那小姑娘叫姜遥,是老贤王姜茂的重孙女了,前不久刚满了十岁。
她身上带着一股不符于年岁的沉静气度,与一旁扭来扭去坐不安稳的姜晗相比更显稳健,面对着姜照的问话,回答之间也是气定神闲,颇有从容之态。
考了几句诗词论赋,姜遥也都能答出来,姜照对她很满意,指着姜晗道:安乐愚钝,年幼好动,以后你多带着她学习。
姜遥微微颔首应了,扭头看了一眼旁边的姜晗,替她辩解道:臣女幼时也好动,这是孩童天性,长大了就好了,陛下对郡主也不要太过苛责。
你才多大,说起话来倒是老气横秋。姜照笑笑,伸手摸了摸她的头顶,叔公是个老顽童,平时不带你玩儿么?养成这么个性子。
姜遥道:曾祖父说,陛下年少便问鼎千秋,虽为女儿身,但治世之才不弱于先帝,乃我辈学习之典范,臣女以之为自勉。
你倒是志向远大。姜照没想到会得到这么个回答,颇有些惊讶。
多谢陛下嘉奖。姜遥满脸写着不卑不亢,十分淡定道:臣女并非是志向远大,只是想证明自己并不比男儿差,也能有为民请命的抱负罢了。
姜照若有所思,看了看姜晗,又看了看姜遥,突然问道:朕问你,你如实回答,如果让你来做皇帝,你觉得你能够做好吗?
此言一出,方才还侃侃而谈的姜遥显然也有些呆怔了,她小心地看了一眼姜照,见她目光平和,并不似试探模样,便如实道:臣女未有此愿。
到底是个孩子,被姜照一下子问懵了,姜遥此时显得有些瑟缩,后知后觉地感受到了一些恐惧,也有些后悔于自己的冲动。
她从很小就与家里其他孩子不一样,寡言善学,三岁时就会主动找书看。
贤王一脉都生性懒散,突然多了个爱读书的苗子,姜茂觉得十分稀罕,就对她很是关注,等她大了些还在身边亲自养了两年。
女帝登基后,姜茂瞧着自家的书呆子,颇有些感叹。
他年纪大了,一辈子无忧无灾,最知道审时度势,也最是看得开。
对于姜照登基,一开始宗室里颇有微词,还特意找到了姜茂希望他能出面带头反对。
但是姜茂对于皇帝是男是女根本不在乎,他只知道陆苍玉手里的剑很可怕,就十分干脆地拒绝了宗室的求助,安安稳稳的做他的太平贤王。
后来姜照果然在陆苍玉的支持下成功继位,虽然对宗室很有意见,但对于那位识时务的老叔公,她还是有一些尊重在的。
她也明里暗里向姜茂表示过,如果贤王府里有可用之人,可以尽管向她举荐。
然而姜茂也不是不想稍微扩大一下贤王府的名声和影响力,无奈的是他的儿孙个个都随他,只知道招猫逗狗,饮酒作乐,而不通朝政。
别说去朝廷里做官,只要他们不惹出事儿来丢了贤王的老脸,姜茂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而有些感叹,他也只能说给姜遥听,可惜于爵位如今还是传男不传女,他最多能给姜遥请一个县主的封号,却不能让她一个人担起贤王府的大任。
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两年姜照这个皇帝做的还算不错,姜茂也经常在姜遥面前谈起她,夸赞声不断,感叹声也不断,自然而然就让姜遥动了心思。
但她的心思是想证明她以女儿身也可以扛起贤王府的担子,也可以做陛下的肱骨之臣,也可以为君分忧,为民请命。
姜照选了她进宫读书,姜遥就知道自己的机会到了,在一切想法能够实现之前,她首先要做的,不止是要说服贤王,更是要让陛下看见她,认可她。
但是她没有想到,陛下会问她愿不愿意做皇帝。
姜遥虽然没从姜照的表情和眼神中看到试探,但是她本能的感到了害怕。
这实在是一个太过于敏感的话题。
但好在姜照确实没有蓄意为难的意思,听了她的回答,就摆摆手让她坐下了,然后意味深长道:好好照顾安乐吧,有些事情,总是任重而道远。
姜遥低下头,唯唯应道:是。
又嘱咐了姜晗几句,姜照就离开了文宣殿,让人召见贤王姜茂。
两个人在御书房待了半晌,贤王走的时候神情恍惚,步履紊乱,最后是被高盛安派了两个小太监扶着出了皇宫。
姜照靠在椅背上,漫不经心地翻着一本奏章,突然觉得有些乏味。
她觉得自己随时可以把一切安排妥当,只是姜晗还太小,她即便整垮了赵家,把控了朝堂,说服了舅舅,堵住了宗室的嘴,也没有办法立刻抽身离去。
所以在意识到姜遥也是个可造之才时,她甚至动起了放姜晗回弥州,转而立姜遥为储君的心思,这样的话她至少可以早退位十年。
只是可惜,还没等她真正试过姜遥,贤王就直接发誓如果她要让姜遥继位,那他就一把火烧了贤王府,让所有人去给太宗皇帝请罪。
无奈,姜照只能歇了这么个心思。
她越想越烦,就丢下奏章,回熙和宫找谢锦去了。
姜晗虽然去了文宣殿上学,但并不是说谢锦就闲了下来。
文宣殿不可能只有姜晗一个学生,自然也不可能只有韩宣一个老师,谢锦如今也只是养伤,等到伤口痊愈之后,她也是要到文宣殿去为学生们授业解惑的。
姜照回去的时候,谢锦正和青时坐在院里晒太阳,周边地上铺了满满的书本,金灿灿的小狸奴趴在谢锦脚边,时不时伸出爪子来勾一勾她的绣鞋。
陛下回来了。青时也见到姜照,开口招呼了一声。
姜照抬了抬手,示意她不必起身,走过去弯腰摸了摸金豆的脑袋,小狸奴懒洋洋地看了她一眼,又垂下脑袋去昏昏欲睡。
高盛安去给姜照搬了把椅子来,她就坐在谢锦旁边,明知故问:晒书呢?
谢锦点点头,趁着今天太阳好,你书房里压箱底的那些书都要发霉了,我便和姑姑商量着拿出来晒晒,不碍事儿吧?
这能碍什么事儿?姜照笑了一下,伸手勾去她散在鬓角的一缕长发。
今日太阳的确不错,而且没什么风,是入秋以来难得的好天气。
姜照过来之后,青时很快找借口离开了,高盛安也守在远处,给她们二人留下单独相处的空间。
谢锦膝头倒扣着一本翻开的书,她受伤的左臂平放在椅子扶手上,用右手摩挲着书脊。
两个人谁也没有再说话,就这么坐了好半晌。
直到金豆站起来扭扭身子,冲谢锦喵呜叫了一声,谢锦用指尖挠了挠它的下巴,小狸奴发出舒服的呼噜声,又翻出肚皮来让她摸。
姜照盯着看了一会儿,酸不溜秋地吟了句诗:不羡江山万年长,唯羡狸奴绕指尖。
谢锦抬眼看她,似笑非笑道:陛下是羡慕我,还是羡慕金豆?
我羡慕我自己。姜照歪着脑袋靠在她的肩头,被天光照眯了双眼,从前我羡慕你的家人,纵是远隔千万里,依旧可以让你长长久久的惦念。后来我又羡慕袁启,能得你真心,能同你谈未来。
但如今我只羡慕我自己,因为从始至终,我想要的,你已经给我了。
无论是亲人还是爱人,有谢锦一人足矣。
她闭上眼睛,感觉到一只微凉的手轻轻落在了眼睛上,耳边响起谢锦轻柔的嗓音,书中不授情爱,人间自有相守,以后我与阿照,也是长长久久。
姜照唇角微动,按住她放在自己眼睛上的手,问道:不骗我吗?
谢锦仔细想了一下,眯眼看向太阳,突然想起姜照在护国寺对她说过的那句话。
她低下头去,贴近到姜照耳边,一字一顿道:谓予不信,有如皦日。
姜照拉下她的手,十指相扣,一双明媚潋滟的桃花眼闪着微光,轻声道:你最好永远记住今日所说的话,如果忘了,朕就要治你的欺君之罪。
谢锦莞尔一笑,顺着她道:是,臣女记住了。
姜照把她的手举到唇边吻了两下,站起身来笑道:好了,神清气爽,精神焕发,我回去继续批折子了,你好好养伤,我让人去宫外给你买百味轩的桂花糕。
好。谢锦柔柔应了一声,也跟着她笑起来。
姜照就喊上高盛安一起回了御书房,又重新捡起那些枯燥乏味的奏章,仔细批阅起来。
批了没几本,她忽然又停下笔,冲高盛安招了招手。
陛下有何吩咐?高盛安赶紧凑上去。
姜照单手托腮,问他:太宗勤勉,除了御驾亲征外,批阅奏章也是日夜不歇。
但朕记得先帝在位时沉迷享乐而怠于朝政,其实早没了每日一朝的习惯?
高盛安假装没听到她诋毁先帝,只是回答道:陛下记得没错,先帝在位第二年便没有日日上朝了,且先帝喜欢晚朝,不喜欢早朝。
他说的委婉,但是姜照不用猜也只道先帝不喜早朝,大约是因为早上起不来身。
恋耽美
毫无疑问,那是陆苍玉与异国往来的通信内容,姜照通看了一遍,脸色虽然没变,但眼神却明显多了几分威压,沉沉地落在了赵恒则身上。
她举起那几封信,问道:这是从哪儿来的?
赵恒则被她阴沉沉的目光盯得心虚,便低下头去望着脚尖,恭谨道:回陛下,陆苍玉突然入狱,怕自己的阴谋被陛下识破,无计脱身,便趁着他夫人到狱中看他的机会,将求救书信带了出来,由他的亲信带往边关,恰好被老臣的人所擒获。
姜照让何氏去狱中看望陆苍玉,只是为了让这场戏演得更逼真一些,没想到也能被赵恒则拿去做了文章,她露出了然的神色,又问赵恒则:送信的人是谁?
赵恒则断言道:是帅府校尉,杨峥!
杨峥。姜照念了一遍这个名字,不由得有些好笑。
怪不得赵恒则敢如此栽赃,原来是策反了陆苍玉府里的人,陆苍玉对于自己麾下的将士向来自负,深信不疑,如果不是赵恒则自己托出来,他怎么也想不到府中会出了内鬼。
这大概也只能叫阴差阳错。
杨峥现在在何处?姜照顺势问道。
赵恒则如实回答:老臣将他审问过后,暂时关押在了相府。
卫良。姜照抬了抬眼皮,问刑部尚书卫良:大孟律例朕背的没有你清楚,你来和朕说说,相府有私自审问和关押嫌犯的权力吗?
卫良道:回陛下,相府并非衙门,没有私自审问和关押嫌犯的权力,若遇嫌犯,应缉拿到大理寺、京兆尹或刑部衙门进行责审关押,如遇事关重大者,由以上三司长官上呈御前,再由陛下亲自定夺。
原来如此。姜照点点头,又问赵恒则:赵相听清楚了?
微臣知罪,请陛下责罚。赵恒则没想到她这会儿要和自己盘算什么律法,心里稍有些憋屈,但也只能老老实实地下跪请罪。
姜照抬了抬手,道:这次就罢了,朕就当是赵相老糊涂了,但如果再有下次,朕可不会轻饶,就要按律处置赵相了。
赵恒则咬着后牙,叩首道:老臣谢陛下宽宏,谨记陛下教诲。
行了,起来吧。
针对完赵恒则,姜照轻咳一声,吩咐卫良:下朝后你带人去相府把杨峥带回刑部审讯,至于陆帅,他虽然有奉国安邦之功,又是朕的亲舅舅,但谋逆之罪必不可赦,在此案有了定论之前,派人将他守好了,以防发生什么意外。
微臣遵旨。
之后姜照便兴致缺缺,没再说几句话就宣布退朝。
下了朝,她就让元祥去查了杨峥,又吩咐高盛安找人去帅府传信,让何氏和陆昭寒在府中多添几个心眼儿,既然赵恒则能收买了杨峥,未必不能收买了其他人。
回到熙和宫之后,姜照把赵相弹劾陆苍玉一事说给了谢锦听。
谢锦看了她拿回来的那几封信,沉思半晌,缓缓道:赵相动机不纯,是想要一石二鸟。
说来听听。姜照倚在榻上犯懒,听她所言就有了些兴趣。
谢锦走过去坐到她身边,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大元帅忠君爱国,自然不会通敌谋逆,赵相给他安了这么个名头,其目的不言而喻,就是要致其于死地。
姜照点点头,目光变得有些冷。
而他之所以选择了这个关头,也是因为大元帅毕竟身份特殊,不止是三军统帅,更是陛下的舅舅。
如果放在从前,陛下必然不会相信,但如今众人皆知你与大元帅生隙,他这诬告,便从一开始就多了几分胜算。谢锦有条不紊地继续解释。
她捏了捏姜照的袖口,又道:谋逆的罪名太大了,一旦陛下着了道,真的对大元帅生出疑心,赵相后续必然会煽风点火,将这些疑心加重,直到给大元帅定了罪。
但是大元帅在军中威名远扬,是名副其实的精神领袖,就算陛下信了他会谋逆,那边关三十万大军会信吗?
在他们眼里,元帅立下的赫赫战功,可比陛下一道圣旨的分量重得多。
到时候,可就不止是君臣离心那么简单的事了。谢锦下了定论。
姜照听得认真,眉头不自觉蹙起,被谢锦伸手抚平了,又劝她道:但他想不到你与元帅是在做戏,他的如意算盘,终究只能打了空。
我自然不会让他如愿。姜照握住了她的手,轻叹道:我只是觉得,赵家人实在是目光短浅,只顾除掉我的靠山,重新掌控朝堂,却完全没有想过,大孟如果真的失去了舅舅这个镇国大元帅,将会是什么局面?
太宗善战,曾御驾亲征把眦临国界的南蛮和北凉两个敌国打得节节败退,大大拓宽了大孟版图,也让大孟坐稳了天朝上国、万邦进贡的地位。
到了先帝登基后,大孟基本已经到了一个较为平和的发展阶段,先帝也因此得以做一个纵情声乐的享乐皇帝,晚年又养成了骄奢淫逸、好大喜功的坏毛病。
先帝的德行被邻国所知晓后,太宗威名也逐渐消弭,南蛮与西凉又起动乱,打了大孟一个措手不及,若不是有陆苍玉力挽狂澜,先帝的履历上险些添上城破的污点。
也就是从那时起,陆苍玉镇守边关十余载,从未尝一败,连先帝也对他有三分敬畏。
而今他麾下三军,也都是他一手调教出来的,帅旗上从始至终写的是个陆字,陆苍玉之后还有他儿子陆珂子承父业,起码再有三十年,帅旗都不会改姓。
姜照不知道赵恒则是没有考虑到这一点,还是根本就不在乎,名门世家,从来不会忧百姓之忧,更不会苦军士之苦。
他要的只是掌控朝堂,总揽大权,甚至超越皇权。
陆苍玉横在前面挡住他揽权的手,他就要在自己的手臂被彻底斩断之前,除掉陆苍玉。
真是好一个名门世家,好一个三朝元老。
第79章 七九
文宣殿开课当日,姜照亲自去了一趟。
她在宗室里挑挑拣拣,共凑了十九人,再加上姜晗,恰是整二十。
这二十人之中,依旧是姜晗年纪最小,姜照就指了年岁大些的小姑娘坐在她身边,读书之余,也能多照顾她一些。
姜照问过名姓,那小姑娘叫姜遥,是老贤王姜茂的重孙女了,前不久刚满了十岁。
她身上带着一股不符于年岁的沉静气度,与一旁扭来扭去坐不安稳的姜晗相比更显稳健,面对着姜照的问话,回答之间也是气定神闲,颇有从容之态。
考了几句诗词论赋,姜遥也都能答出来,姜照对她很满意,指着姜晗道:安乐愚钝,年幼好动,以后你多带着她学习。
姜遥微微颔首应了,扭头看了一眼旁边的姜晗,替她辩解道:臣女幼时也好动,这是孩童天性,长大了就好了,陛下对郡主也不要太过苛责。
你才多大,说起话来倒是老气横秋。姜照笑笑,伸手摸了摸她的头顶,叔公是个老顽童,平时不带你玩儿么?养成这么个性子。
姜遥道:曾祖父说,陛下年少便问鼎千秋,虽为女儿身,但治世之才不弱于先帝,乃我辈学习之典范,臣女以之为自勉。
你倒是志向远大。姜照没想到会得到这么个回答,颇有些惊讶。
多谢陛下嘉奖。姜遥满脸写着不卑不亢,十分淡定道:臣女并非是志向远大,只是想证明自己并不比男儿差,也能有为民请命的抱负罢了。
姜照若有所思,看了看姜晗,又看了看姜遥,突然问道:朕问你,你如实回答,如果让你来做皇帝,你觉得你能够做好吗?
此言一出,方才还侃侃而谈的姜遥显然也有些呆怔了,她小心地看了一眼姜照,见她目光平和,并不似试探模样,便如实道:臣女未有此愿。
到底是个孩子,被姜照一下子问懵了,姜遥此时显得有些瑟缩,后知后觉地感受到了一些恐惧,也有些后悔于自己的冲动。
她从很小就与家里其他孩子不一样,寡言善学,三岁时就会主动找书看。
贤王一脉都生性懒散,突然多了个爱读书的苗子,姜茂觉得十分稀罕,就对她很是关注,等她大了些还在身边亲自养了两年。
女帝登基后,姜茂瞧着自家的书呆子,颇有些感叹。
他年纪大了,一辈子无忧无灾,最知道审时度势,也最是看得开。
对于姜照登基,一开始宗室里颇有微词,还特意找到了姜茂希望他能出面带头反对。
但是姜茂对于皇帝是男是女根本不在乎,他只知道陆苍玉手里的剑很可怕,就十分干脆地拒绝了宗室的求助,安安稳稳的做他的太平贤王。
后来姜照果然在陆苍玉的支持下成功继位,虽然对宗室很有意见,但对于那位识时务的老叔公,她还是有一些尊重在的。
她也明里暗里向姜茂表示过,如果贤王府里有可用之人,可以尽管向她举荐。
然而姜茂也不是不想稍微扩大一下贤王府的名声和影响力,无奈的是他的儿孙个个都随他,只知道招猫逗狗,饮酒作乐,而不通朝政。
别说去朝廷里做官,只要他们不惹出事儿来丢了贤王的老脸,姜茂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而有些感叹,他也只能说给姜遥听,可惜于爵位如今还是传男不传女,他最多能给姜遥请一个县主的封号,却不能让她一个人担起贤王府的大任。
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两年姜照这个皇帝做的还算不错,姜茂也经常在姜遥面前谈起她,夸赞声不断,感叹声也不断,自然而然就让姜遥动了心思。
但她的心思是想证明她以女儿身也可以扛起贤王府的担子,也可以做陛下的肱骨之臣,也可以为君分忧,为民请命。
姜照选了她进宫读书,姜遥就知道自己的机会到了,在一切想法能够实现之前,她首先要做的,不止是要说服贤王,更是要让陛下看见她,认可她。
但是她没有想到,陛下会问她愿不愿意做皇帝。
姜遥虽然没从姜照的表情和眼神中看到试探,但是她本能的感到了害怕。
这实在是一个太过于敏感的话题。
但好在姜照确实没有蓄意为难的意思,听了她的回答,就摆摆手让她坐下了,然后意味深长道:好好照顾安乐吧,有些事情,总是任重而道远。
姜遥低下头,唯唯应道:是。
又嘱咐了姜晗几句,姜照就离开了文宣殿,让人召见贤王姜茂。
两个人在御书房待了半晌,贤王走的时候神情恍惚,步履紊乱,最后是被高盛安派了两个小太监扶着出了皇宫。
姜照靠在椅背上,漫不经心地翻着一本奏章,突然觉得有些乏味。
她觉得自己随时可以把一切安排妥当,只是姜晗还太小,她即便整垮了赵家,把控了朝堂,说服了舅舅,堵住了宗室的嘴,也没有办法立刻抽身离去。
所以在意识到姜遥也是个可造之才时,她甚至动起了放姜晗回弥州,转而立姜遥为储君的心思,这样的话她至少可以早退位十年。
只是可惜,还没等她真正试过姜遥,贤王就直接发誓如果她要让姜遥继位,那他就一把火烧了贤王府,让所有人去给太宗皇帝请罪。
无奈,姜照只能歇了这么个心思。
她越想越烦,就丢下奏章,回熙和宫找谢锦去了。
姜晗虽然去了文宣殿上学,但并不是说谢锦就闲了下来。
文宣殿不可能只有姜晗一个学生,自然也不可能只有韩宣一个老师,谢锦如今也只是养伤,等到伤口痊愈之后,她也是要到文宣殿去为学生们授业解惑的。
姜照回去的时候,谢锦正和青时坐在院里晒太阳,周边地上铺了满满的书本,金灿灿的小狸奴趴在谢锦脚边,时不时伸出爪子来勾一勾她的绣鞋。
陛下回来了。青时也见到姜照,开口招呼了一声。
姜照抬了抬手,示意她不必起身,走过去弯腰摸了摸金豆的脑袋,小狸奴懒洋洋地看了她一眼,又垂下脑袋去昏昏欲睡。
高盛安去给姜照搬了把椅子来,她就坐在谢锦旁边,明知故问:晒书呢?
谢锦点点头,趁着今天太阳好,你书房里压箱底的那些书都要发霉了,我便和姑姑商量着拿出来晒晒,不碍事儿吧?
这能碍什么事儿?姜照笑了一下,伸手勾去她散在鬓角的一缕长发。
今日太阳的确不错,而且没什么风,是入秋以来难得的好天气。
姜照过来之后,青时很快找借口离开了,高盛安也守在远处,给她们二人留下单独相处的空间。
谢锦膝头倒扣着一本翻开的书,她受伤的左臂平放在椅子扶手上,用右手摩挲着书脊。
两个人谁也没有再说话,就这么坐了好半晌。
直到金豆站起来扭扭身子,冲谢锦喵呜叫了一声,谢锦用指尖挠了挠它的下巴,小狸奴发出舒服的呼噜声,又翻出肚皮来让她摸。
姜照盯着看了一会儿,酸不溜秋地吟了句诗:不羡江山万年长,唯羡狸奴绕指尖。
谢锦抬眼看她,似笑非笑道:陛下是羡慕我,还是羡慕金豆?
我羡慕我自己。姜照歪着脑袋靠在她的肩头,被天光照眯了双眼,从前我羡慕你的家人,纵是远隔千万里,依旧可以让你长长久久的惦念。后来我又羡慕袁启,能得你真心,能同你谈未来。
但如今我只羡慕我自己,因为从始至终,我想要的,你已经给我了。
无论是亲人还是爱人,有谢锦一人足矣。
她闭上眼睛,感觉到一只微凉的手轻轻落在了眼睛上,耳边响起谢锦轻柔的嗓音,书中不授情爱,人间自有相守,以后我与阿照,也是长长久久。
姜照唇角微动,按住她放在自己眼睛上的手,问道:不骗我吗?
谢锦仔细想了一下,眯眼看向太阳,突然想起姜照在护国寺对她说过的那句话。
她低下头去,贴近到姜照耳边,一字一顿道:谓予不信,有如皦日。
姜照拉下她的手,十指相扣,一双明媚潋滟的桃花眼闪着微光,轻声道:你最好永远记住今日所说的话,如果忘了,朕就要治你的欺君之罪。
谢锦莞尔一笑,顺着她道:是,臣女记住了。
姜照把她的手举到唇边吻了两下,站起身来笑道:好了,神清气爽,精神焕发,我回去继续批折子了,你好好养伤,我让人去宫外给你买百味轩的桂花糕。
好。谢锦柔柔应了一声,也跟着她笑起来。
姜照就喊上高盛安一起回了御书房,又重新捡起那些枯燥乏味的奏章,仔细批阅起来。
批了没几本,她忽然又停下笔,冲高盛安招了招手。
陛下有何吩咐?高盛安赶紧凑上去。
姜照单手托腮,问他:太宗勤勉,除了御驾亲征外,批阅奏章也是日夜不歇。
但朕记得先帝在位时沉迷享乐而怠于朝政,其实早没了每日一朝的习惯?
高盛安假装没听到她诋毁先帝,只是回答道:陛下记得没错,先帝在位第二年便没有日日上朝了,且先帝喜欢晚朝,不喜欢早朝。
他说的委婉,但是姜照不用猜也只道先帝不喜早朝,大约是因为早上起不来身。
恋耽美
本文网址:https://www.7wav.com/book/150634/3157058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7wav.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