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养猫-(60)
推荐阅读:将军和他的冤家殿下、末世重生:我带全家狂卷亿万物资、白月光回来后夺了朕的位、惊,小娇夫竟是无情黑莲花、万有引力、中了苗疆少年的情蛊后、帝二代狂飙日常(基建)、太子他厌世、我真不会演戏啊、各种女孩子贴贴(abo+futa注意)、
绪儿走到如今地步,你作为父亲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我作为祖父,亦难辞其咎。
赵恒则缓缓开口,看向赵之尧的目光隐约带上了一丝悲悯,他敏锐地感觉到了父亲的言外之意,整个人打了个激灵,难以置信道:父亲的意思是
陛下之前之所以拿你们俩来和我谈条件,就是认定了骨肉至亲,无法大义灭之。赵恒则神情冷淡,沉声道:赵家上下百十余口,旁系众多,追随者更甚遍布天下,当需要做出选择的时候,无论如何,我不能因为一己之私,而将整个赵家推入深渊。
赵之尧缓缓抬起头来,喃喃道:父亲是要放弃绪儿?
面对他的问题,赵恒则没有正面回答,只是道:你还年轻,虽然子嗣艰难,但多纳几房妾室,未必不能再诞下麟儿。
再不济,宗族外室,最少不了的就是孩子,你若是与哪个有缘,我为你做主过继到膝下,以后也能为你养老送终。
不!
赵之尧瞪大了眼睛,膝行到赵恒则身前拽住了他的衣袖,苦苦哀求道:父亲,绪儿也是您从小宠到大的孩子,是我唯一的子嗣,您不能那么狠心啊!
父亲,儿子求求您,以后我把他关在府里再不允许他出去惹是生非了,求您救救他!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赵恒则夺回自己的袖子,痛苦地闭了闭眼睛,叹息道:你也不要一心想着救他了,卫良的手段你知道的,虽然不会轻易动刑,但他想得到的口供还从来没有失手过,如果绪儿把你给供了出来,你这教子无方的名头,可就变成纵子行凶了。
父亲
赵之尧还要再求情,赵恒则高声唤了下人,吩咐道:把二郎带回院子里思过,没有我的允许,不准让他离开半步,否则我拿你们是问!
是!
几个壮硕家丁齐声应和,将高呼不断的赵之尧架了起来,带出了书房。
关于父亲对赵之尧的处置,赵之信全程没有参与半分,等到人被拉走之后,他才嗑了几个响头,哽咽道:儿子身为兄长,身为伯父,没能照顾好二郎父子,也该受罚。
你受什么罚呢?赵恒则仿佛瞬间苍老了许多,起身弯腰把赵之信扶了起来,摇头叹息,痛心疾首道:子不教,父之过,最该受罚的,应当是我才对。
他拍了拍赵之信的手背,轻声道:你仔细想想,王寅现在闹出来的这两件事,说到底哪件不是针对赵家?
或许这就是命吧,你回去告诉明儿,让他彻底绝了念想吧,坐在龙椅上的女人,哪里是他能够随意肖想的?
赵之信眉峰一颤,搀扶着赵恒则走了两步,突然开口道:父亲,陛下金尊玉贵,您说明儿无福伴驾,儿子认了。但是君恩浩瀚,难道谢玉折的女儿,就能消受得起了吗?
你这是什么意思?赵恒则步履一顿,回头看向他。
赵之信微微颔首道:陆苍玉的面子不够大,没能让陛下妥协,那天下人呢?
他抬眼与赵恒则对视,似笑非笑道:父亲,您也知道王寅的身份特殊,他天不怕地不怕,不止敢状告百官,也敢弹劾陛下。
你的意思是,把陛下喜欢女子的事情宣扬出去?
我们不止一次给过陛下机会,不是吗?
她既然敢宠信谢家女,既然想让谢家压到赵家的头上,就该做好了面对一切的准备。况且,要宣扬此事的可不是我们,而是王寅。
赵之信目光狠厉,压低了声音道:父亲,沂国公死得太不是时候,既没有办成咱们拜托的事儿,也将宗正之位拱手让了出来,您再要犹豫,陛下也不会领您的情,到时候真让她堵住了所有人的嘴,即便是王寅,也对她造不成什么影响了。
见赵恒则面露犹豫,他又补了一句:父亲,君不仁,莫怪臣不义。
父子二人对视一眼,赵恒则仍然没有说话,但是目光幽深,冲赵之信微微点了下头。
京都入冬多风雪,今年大抵是要比往年更冷一些了。
姜照捧着奏折,扭头打了个喷嚏,被谢锦毫不避讳地白了一眼。
都说了天凉要添衣,陛下虽然年轻气盛,也不是个铁打的身子,这不就着凉了吧?
朕着没着凉自己清楚,大约是有人在背后念叨我呢。
姜照狡辩了一句,伸手捏了捏高挺秀气的鼻梁,将看到一半的奏折按到了桌子上,冲谢锦勾了勾手指,你过来一下。
谢锦正在窗下绣花,闻言带着些阴阳怪气道:陛下如果在寝宫静不下心来,就还回御书房去,不要总是三不五时地找理由偷懒,又叫我做什么?
话是这么说,人还是挺诚实地走了过去。
姜照一伸手,拉着她坐进了自己怀里,笑嘻嘻道:抱着你可比添衣服暖和多了。
谢锦坐在她腿上,毫不留情地伸手捏住了她的脸颊,陛下有时间说这些不着调儿的话,不如多穿件衣服,多批几封折子。
你现在都不心疼我了。姜照有些怨念,把朱笔递进了她手中,你有时间多绣两朵花儿,不如替我分担分担,帮我多批几本折子。
谢锦信手取了她看了一半的奏折,一边细阅,一边分神道:你总爱犯懒,让我帮你批折子,万一哪日被人发现了,当真要骂你一句昏君了。
姜照道:又不是一日两日,从来未出什么事,也只能说明我的锦娘精于此道,不说帝王之才,放到前朝,也能做个丞相。
又胡说八道。谢锦睨了她一眼,似有娇嗔之意。
姜照笑了笑,将她在怀里搂得更紧,同她一起看起奏章来。
第85章 八五
沂国公姜籍暴毙之后,皇室宗正之位就空了下来。
这严格来说倒也算不上是个有实权的职位,但却又不可或缺,关系到整个姜家皇室的脸面,也兼有总掌皇亲勋贵之责,连皇帝也需礼让三分的。
姜籍是在先帝时期当上的宗正,姜照登基之前,就是他带头请立旁嗣,后来被陆苍玉吓退后,唯恐遭到了报复,再也不敢多说一个不字。
姜照对宗室不了解,也没心思去了解,见姜籍识时务,就没撤他的职。
而姜籍也的确没敢再生事,这几年都是兢兢业业安安稳稳的,姜照平白也不会想起他。
如今才知道他好色如命,一把年纪也不消停,收了赵家的好处,还没等她动手处理,就自己死在了床上,可谓叫一个干净利落。
姜照嫌他丢人,对他的死因闭口不提,丧事也吩咐简办即可。
她主要操心的,还是新任宗正人选。
皇室枝繁叶茂,虽然太宗皇帝这一脉如今算是子嗣凋零,但是旁支别系甚多,从年龄身份上来看能够坐上宗正之位的也不在少数。
姜照自己选中了老贤王姜茂,他年轻的时候虽然荒唐了点儿,但如今鬓发皆白,性子也沉稳了许多。
而且姜照看重他家的姜遥,想让其以后辅佐姜晗,那么和贤王府的关系总是再拉近一些为好,若姜茂坐上宗正之位,以后她过继姜晗也能方便一些。
但是姜茂自己却不愿意,推脱说自己年纪大了精力不足,如果陛下非要让他当什么宗正去操整个皇室宗亲的心,他不如跟姜籍一块儿死了算了。
姜照拗不过他,就先把他放了回去,转而去文宣殿找了姜遥。
她去的时候文宣殿正在上课,恰好授课的就是谢锦,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跟着她摇头晃脑地念着书,偶尔还要回答她提出的问题。
如果回答得好,谢锦便不吝夸奖,如果回答的不好,她也不会生气,引经用典、化繁为简地讲解一番,再让学生重新回答,直到准确无误为止。
文宣殿学堂里年纪最大的学生也才十岁出头,除了姜晗最年幼,普遍都是五到七岁居多,比起那些教学古板脸色更古板的老夫子,自然更喜欢谢锦这样温柔的女先生一些。
是以谢锦偶有提问时,他们都是争先恐后地要主动回答。
姜照在门口看了一会儿,觉得十分有意思,于是便没有出言打断,而是到一旁等了片刻,待谢锦授课结束之后,才让高盛安去把姜遥喊了过来。
不必行礼,朕过来是有事与你相商。
知道姜遥早慧,姜照就没有拐弯抹角的意思,直接向她说明了来意。
姜遥面露沉思,有些无奈道:曾祖父生性贪玩,的确不适合坐宗正之位,即便勉强上位,恐怕也会让陛下失望,所以陛下还是另选他人吧。
你放心,朕心里有数,不会真的让他去处理宗室事宜,只是需要他占了那个位置而已。
姜照直言不讳道:朕亲缘淡薄,并不在意宗室如何,但日后朕册立储君,祭告天地先祖,还是需要宗正司那边协助,思来想去,还是叔公最为合适不过。
一是整个贤王府也没个能主事儿的人,相对而言更好拿捏,二是贤王从年轻时就是出了名的不着调儿,到老也不差再荒唐一回。
这些话姜照没有明说,姜遥自然也猜不出来,她单纯以为皇帝看重贤王府,先是有要提拔她的意思,如今又要让贤王做宗正,可谓是皇恩浩荡。
姜遥有些感动,便承诺道:那等臣女回府后,再好好劝解一下曾祖父。
这本来也不是一个能强求的事儿,听她这样说了,姜照便点了点头道:那朕就在宫里等你的好消息了,千万不要让朕失望才是。
你要等什么好消息呀?
谢锦握着本书从殿外进来,且听了一耳朵,不知姜照与姜遥具体谈论了什么。
姜遥知礼,瞧见她进来,就站起身先唤了声:先生。
阿遥不必多礼,我只是听说陛下来了,便过来请个安,没有打扰到你们吧?
谢锦看了姜照一眼,见她面带促狭,便转过头去和姜遥说话。
姜遥道:先生来得正好,并没有什么打扰,要谈的话已经谈完了。
谢锦方才只是随口一问,对于她们的谈话并没有多少好奇的意思,又回眸问姜照:陛下今日怎么如此清闲,还亲自过来了一趟?
朕来看看这些学生有没有认真读书,顺便也看看谢先生教书有没有偷懒。
姜照单手托着下巴,似笑非笑地看着谢锦,随口打趣了一句。
谢锦瞋她一眼,念及有外人在场,就给她留了面子,微臣得幸天恩,能在文宣殿授课,自然兢兢业业不敢怠慢,方不负陛下信重。
场面话谁不会说?两个人有来有回,看似寻常,但总让姜遥觉得有些古怪。
但具体古怪在哪里,她又说不上来。
而当着姜遥的面,谢锦本来也不打算和姜照有太多接触,倒不是怕被她看出来二人之间的关系,只是她现在毕竟也算是姜遥的老师,身份上还是有些包袱的。
于是简单说了几句话,就催促姜照离开,还找了个理由说君威太重,留在这儿会影响到孩子们学习,可谓是一板一眼,无趣至极。
姜照脾气很好的样子,顺着她的意思要回御书房,谢锦就领着姜遥送她出去。
御辇就停在文宣殿的大门口,姜照坐了上去,高盛安正要喊起驾,被她用眼神震住,缩着脖子悻悻站到了一边。
来。姜照斜身趴在扶手上,冲谢锦勾了勾手指。
谢锦不明所以地走过去,微微抬起下巴看着她,问道:陛下有事吩咐?
姜照压低了嗓音道:也没什么事儿,就是想问问你,今天晚上想吃什么菜,回去我让人去御膳房传话,让他们早做准备。
大约也知道这问题问的不合时宜,姜照掩唇轻咳一声,向谢锦露出带有讨好的笑意。
谢锦下意识地左右四顾,目光在站在自己身后不远处的姜遥身上停了一瞬,才同样压低声音,咬牙切齿道:陛下不用在意我了,今晚我去清元殿陪郡主用膳。
什么时候决定的事儿?姜照眉头一敛,不太高兴道:怎么现在才告诉朕?
谢锦白了她一眼,淡淡道:就是方才决定的。
姜照噎了一下,知道是自己搬石头砸了脚,正要说些好话为自己狡辩,谢锦已经后退几步向她行礼,口中道:微臣恭送陛下。
姜照无奈,只能把话憋进肚子里,冲高盛安抬了抬下巴。
御驾回到御书房,元祥候在门口,见姜照从御辇上下来,连忙凑过去禀报:王御史来求见陛下,奴才让他先进殿等着了。
如果换了旁人,大抵只有在外头等着的资格,可谁让人家王御史面子大。
姜照抬手理了下领口,纳罕道:他这个时候过来找朕干嘛?难道是嫌那两件事闹得还不够大,又要拉谁下来添一把火吗?
元祥小声道:奴才见他黑着脸,心情很不好的样子。
这话一出,姜照心里也打起鼓来。
她走进御书房,见王寅未着官袍,穿的是一身玄色襕衫,直身站在那里,不动如松,面色沉沉堪比衣裳颜色,着实让人心惊。
王寅虽然是个铁面人物,但姜照自认识他以来,还真没见他这般生气过。
忙问道:王卿为何面色如此难看?
又吩咐元祥:去沏壶菊花茶来,给王御史败败火,莫要气坏了身子。
元祥领命去了,王寅开了口,却不是和姜照说话,而是对高盛安道:老臣有事要和陛下单独商谈,可否请高总管暂且回避一下?
高盛安不说话,抬眼看向姜照,见她点了头,才退出殿外并关上了门。
王卿有何事要与朕单独商谈?姜照走到御案之后坐下,抬眼看向王寅,缓缓问道。
王寅依旧面色难看,一双锐利的眼睛直勾勾望向姜照,沉声道:臣近日来听闻一事,干系重大,却不知真假,还需陛下为臣解惑。
姜照看他这样子,心里大约是有了数,但还是问:什么事?
果然王寅扑通一声就跪在了地上,伏身叩首,陛下身边的女官,谢氏锦娘,曾经是以罪臣之女的身份进的宫。
而今其父谢玉折承蒙陛下慧眼明鉴,平冤重返朝堂,陛下难道不打算放谢锦出宫,让他们一家团圆吗?
王卿有话直说便是,不必和朕兜圈子了。姜照面色平静。
王寅抬头看她,直言问道:陛下与谢锦之间,是否只是君臣之谊?
是有君臣之谊,但,也有夫妻情分。姜照点点头,笑道:既然王卿开口问了,朕再多余狡辩,未免显得太没担当。没错,朕与谢锦两情相悦,生死不弃。
王寅险些被她这轻描淡写的态度气笑了,咬着牙道:陛下乃一国之君,当为万民之表率,却无心大婚为皇室开枝散叶,只顾沉迷于女色。
老臣倒是想问一问,陛下究竟是怎么想的,难道不怕受人耻笑,无颜面对列祖列宗吗?
姜照站起身来,一手扶在桌面,另一手捉住腰间香囊把玩,对于王寅对她的批判并未有所辩解,只是说:朕喜欢男人还是喜欢女人,和万民没有关系,和列祖列宗也没有关系。
顿了一下,她负手走到王寅面前,垂眸看着他道:和你,更没有关系。
恋耽美
赵恒则缓缓开口,看向赵之尧的目光隐约带上了一丝悲悯,他敏锐地感觉到了父亲的言外之意,整个人打了个激灵,难以置信道:父亲的意思是
陛下之前之所以拿你们俩来和我谈条件,就是认定了骨肉至亲,无法大义灭之。赵恒则神情冷淡,沉声道:赵家上下百十余口,旁系众多,追随者更甚遍布天下,当需要做出选择的时候,无论如何,我不能因为一己之私,而将整个赵家推入深渊。
赵之尧缓缓抬起头来,喃喃道:父亲是要放弃绪儿?
面对他的问题,赵恒则没有正面回答,只是道:你还年轻,虽然子嗣艰难,但多纳几房妾室,未必不能再诞下麟儿。
再不济,宗族外室,最少不了的就是孩子,你若是与哪个有缘,我为你做主过继到膝下,以后也能为你养老送终。
不!
赵之尧瞪大了眼睛,膝行到赵恒则身前拽住了他的衣袖,苦苦哀求道:父亲,绪儿也是您从小宠到大的孩子,是我唯一的子嗣,您不能那么狠心啊!
父亲,儿子求求您,以后我把他关在府里再不允许他出去惹是生非了,求您救救他!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赵恒则夺回自己的袖子,痛苦地闭了闭眼睛,叹息道:你也不要一心想着救他了,卫良的手段你知道的,虽然不会轻易动刑,但他想得到的口供还从来没有失手过,如果绪儿把你给供了出来,你这教子无方的名头,可就变成纵子行凶了。
父亲
赵之尧还要再求情,赵恒则高声唤了下人,吩咐道:把二郎带回院子里思过,没有我的允许,不准让他离开半步,否则我拿你们是问!
是!
几个壮硕家丁齐声应和,将高呼不断的赵之尧架了起来,带出了书房。
关于父亲对赵之尧的处置,赵之信全程没有参与半分,等到人被拉走之后,他才嗑了几个响头,哽咽道:儿子身为兄长,身为伯父,没能照顾好二郎父子,也该受罚。
你受什么罚呢?赵恒则仿佛瞬间苍老了许多,起身弯腰把赵之信扶了起来,摇头叹息,痛心疾首道:子不教,父之过,最该受罚的,应当是我才对。
他拍了拍赵之信的手背,轻声道:你仔细想想,王寅现在闹出来的这两件事,说到底哪件不是针对赵家?
或许这就是命吧,你回去告诉明儿,让他彻底绝了念想吧,坐在龙椅上的女人,哪里是他能够随意肖想的?
赵之信眉峰一颤,搀扶着赵恒则走了两步,突然开口道:父亲,陛下金尊玉贵,您说明儿无福伴驾,儿子认了。但是君恩浩瀚,难道谢玉折的女儿,就能消受得起了吗?
你这是什么意思?赵恒则步履一顿,回头看向他。
赵之信微微颔首道:陆苍玉的面子不够大,没能让陛下妥协,那天下人呢?
他抬眼与赵恒则对视,似笑非笑道:父亲,您也知道王寅的身份特殊,他天不怕地不怕,不止敢状告百官,也敢弹劾陛下。
你的意思是,把陛下喜欢女子的事情宣扬出去?
我们不止一次给过陛下机会,不是吗?
她既然敢宠信谢家女,既然想让谢家压到赵家的头上,就该做好了面对一切的准备。况且,要宣扬此事的可不是我们,而是王寅。
赵之信目光狠厉,压低了声音道:父亲,沂国公死得太不是时候,既没有办成咱们拜托的事儿,也将宗正之位拱手让了出来,您再要犹豫,陛下也不会领您的情,到时候真让她堵住了所有人的嘴,即便是王寅,也对她造不成什么影响了。
见赵恒则面露犹豫,他又补了一句:父亲,君不仁,莫怪臣不义。
父子二人对视一眼,赵恒则仍然没有说话,但是目光幽深,冲赵之信微微点了下头。
京都入冬多风雪,今年大抵是要比往年更冷一些了。
姜照捧着奏折,扭头打了个喷嚏,被谢锦毫不避讳地白了一眼。
都说了天凉要添衣,陛下虽然年轻气盛,也不是个铁打的身子,这不就着凉了吧?
朕着没着凉自己清楚,大约是有人在背后念叨我呢。
姜照狡辩了一句,伸手捏了捏高挺秀气的鼻梁,将看到一半的奏折按到了桌子上,冲谢锦勾了勾手指,你过来一下。
谢锦正在窗下绣花,闻言带着些阴阳怪气道:陛下如果在寝宫静不下心来,就还回御书房去,不要总是三不五时地找理由偷懒,又叫我做什么?
话是这么说,人还是挺诚实地走了过去。
姜照一伸手,拉着她坐进了自己怀里,笑嘻嘻道:抱着你可比添衣服暖和多了。
谢锦坐在她腿上,毫不留情地伸手捏住了她的脸颊,陛下有时间说这些不着调儿的话,不如多穿件衣服,多批几封折子。
你现在都不心疼我了。姜照有些怨念,把朱笔递进了她手中,你有时间多绣两朵花儿,不如替我分担分担,帮我多批几本折子。
谢锦信手取了她看了一半的奏折,一边细阅,一边分神道:你总爱犯懒,让我帮你批折子,万一哪日被人发现了,当真要骂你一句昏君了。
姜照道:又不是一日两日,从来未出什么事,也只能说明我的锦娘精于此道,不说帝王之才,放到前朝,也能做个丞相。
又胡说八道。谢锦睨了她一眼,似有娇嗔之意。
姜照笑了笑,将她在怀里搂得更紧,同她一起看起奏章来。
第85章 八五
沂国公姜籍暴毙之后,皇室宗正之位就空了下来。
这严格来说倒也算不上是个有实权的职位,但却又不可或缺,关系到整个姜家皇室的脸面,也兼有总掌皇亲勋贵之责,连皇帝也需礼让三分的。
姜籍是在先帝时期当上的宗正,姜照登基之前,就是他带头请立旁嗣,后来被陆苍玉吓退后,唯恐遭到了报复,再也不敢多说一个不字。
姜照对宗室不了解,也没心思去了解,见姜籍识时务,就没撤他的职。
而姜籍也的确没敢再生事,这几年都是兢兢业业安安稳稳的,姜照平白也不会想起他。
如今才知道他好色如命,一把年纪也不消停,收了赵家的好处,还没等她动手处理,就自己死在了床上,可谓叫一个干净利落。
姜照嫌他丢人,对他的死因闭口不提,丧事也吩咐简办即可。
她主要操心的,还是新任宗正人选。
皇室枝繁叶茂,虽然太宗皇帝这一脉如今算是子嗣凋零,但是旁支别系甚多,从年龄身份上来看能够坐上宗正之位的也不在少数。
姜照自己选中了老贤王姜茂,他年轻的时候虽然荒唐了点儿,但如今鬓发皆白,性子也沉稳了许多。
而且姜照看重他家的姜遥,想让其以后辅佐姜晗,那么和贤王府的关系总是再拉近一些为好,若姜茂坐上宗正之位,以后她过继姜晗也能方便一些。
但是姜茂自己却不愿意,推脱说自己年纪大了精力不足,如果陛下非要让他当什么宗正去操整个皇室宗亲的心,他不如跟姜籍一块儿死了算了。
姜照拗不过他,就先把他放了回去,转而去文宣殿找了姜遥。
她去的时候文宣殿正在上课,恰好授课的就是谢锦,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跟着她摇头晃脑地念着书,偶尔还要回答她提出的问题。
如果回答得好,谢锦便不吝夸奖,如果回答的不好,她也不会生气,引经用典、化繁为简地讲解一番,再让学生重新回答,直到准确无误为止。
文宣殿学堂里年纪最大的学生也才十岁出头,除了姜晗最年幼,普遍都是五到七岁居多,比起那些教学古板脸色更古板的老夫子,自然更喜欢谢锦这样温柔的女先生一些。
是以谢锦偶有提问时,他们都是争先恐后地要主动回答。
姜照在门口看了一会儿,觉得十分有意思,于是便没有出言打断,而是到一旁等了片刻,待谢锦授课结束之后,才让高盛安去把姜遥喊了过来。
不必行礼,朕过来是有事与你相商。
知道姜遥早慧,姜照就没有拐弯抹角的意思,直接向她说明了来意。
姜遥面露沉思,有些无奈道:曾祖父生性贪玩,的确不适合坐宗正之位,即便勉强上位,恐怕也会让陛下失望,所以陛下还是另选他人吧。
你放心,朕心里有数,不会真的让他去处理宗室事宜,只是需要他占了那个位置而已。
姜照直言不讳道:朕亲缘淡薄,并不在意宗室如何,但日后朕册立储君,祭告天地先祖,还是需要宗正司那边协助,思来想去,还是叔公最为合适不过。
一是整个贤王府也没个能主事儿的人,相对而言更好拿捏,二是贤王从年轻时就是出了名的不着调儿,到老也不差再荒唐一回。
这些话姜照没有明说,姜遥自然也猜不出来,她单纯以为皇帝看重贤王府,先是有要提拔她的意思,如今又要让贤王做宗正,可谓是皇恩浩荡。
姜遥有些感动,便承诺道:那等臣女回府后,再好好劝解一下曾祖父。
这本来也不是一个能强求的事儿,听她这样说了,姜照便点了点头道:那朕就在宫里等你的好消息了,千万不要让朕失望才是。
你要等什么好消息呀?
谢锦握着本书从殿外进来,且听了一耳朵,不知姜照与姜遥具体谈论了什么。
姜遥知礼,瞧见她进来,就站起身先唤了声:先生。
阿遥不必多礼,我只是听说陛下来了,便过来请个安,没有打扰到你们吧?
谢锦看了姜照一眼,见她面带促狭,便转过头去和姜遥说话。
姜遥道:先生来得正好,并没有什么打扰,要谈的话已经谈完了。
谢锦方才只是随口一问,对于她们的谈话并没有多少好奇的意思,又回眸问姜照:陛下今日怎么如此清闲,还亲自过来了一趟?
朕来看看这些学生有没有认真读书,顺便也看看谢先生教书有没有偷懒。
姜照单手托着下巴,似笑非笑地看着谢锦,随口打趣了一句。
谢锦瞋她一眼,念及有外人在场,就给她留了面子,微臣得幸天恩,能在文宣殿授课,自然兢兢业业不敢怠慢,方不负陛下信重。
场面话谁不会说?两个人有来有回,看似寻常,但总让姜遥觉得有些古怪。
但具体古怪在哪里,她又说不上来。
而当着姜遥的面,谢锦本来也不打算和姜照有太多接触,倒不是怕被她看出来二人之间的关系,只是她现在毕竟也算是姜遥的老师,身份上还是有些包袱的。
于是简单说了几句话,就催促姜照离开,还找了个理由说君威太重,留在这儿会影响到孩子们学习,可谓是一板一眼,无趣至极。
姜照脾气很好的样子,顺着她的意思要回御书房,谢锦就领着姜遥送她出去。
御辇就停在文宣殿的大门口,姜照坐了上去,高盛安正要喊起驾,被她用眼神震住,缩着脖子悻悻站到了一边。
来。姜照斜身趴在扶手上,冲谢锦勾了勾手指。
谢锦不明所以地走过去,微微抬起下巴看着她,问道:陛下有事吩咐?
姜照压低了嗓音道:也没什么事儿,就是想问问你,今天晚上想吃什么菜,回去我让人去御膳房传话,让他们早做准备。
大约也知道这问题问的不合时宜,姜照掩唇轻咳一声,向谢锦露出带有讨好的笑意。
谢锦下意识地左右四顾,目光在站在自己身后不远处的姜遥身上停了一瞬,才同样压低声音,咬牙切齿道:陛下不用在意我了,今晚我去清元殿陪郡主用膳。
什么时候决定的事儿?姜照眉头一敛,不太高兴道:怎么现在才告诉朕?
谢锦白了她一眼,淡淡道:就是方才决定的。
姜照噎了一下,知道是自己搬石头砸了脚,正要说些好话为自己狡辩,谢锦已经后退几步向她行礼,口中道:微臣恭送陛下。
姜照无奈,只能把话憋进肚子里,冲高盛安抬了抬下巴。
御驾回到御书房,元祥候在门口,见姜照从御辇上下来,连忙凑过去禀报:王御史来求见陛下,奴才让他先进殿等着了。
如果换了旁人,大抵只有在外头等着的资格,可谁让人家王御史面子大。
姜照抬手理了下领口,纳罕道:他这个时候过来找朕干嘛?难道是嫌那两件事闹得还不够大,又要拉谁下来添一把火吗?
元祥小声道:奴才见他黑着脸,心情很不好的样子。
这话一出,姜照心里也打起鼓来。
她走进御书房,见王寅未着官袍,穿的是一身玄色襕衫,直身站在那里,不动如松,面色沉沉堪比衣裳颜色,着实让人心惊。
王寅虽然是个铁面人物,但姜照自认识他以来,还真没见他这般生气过。
忙问道:王卿为何面色如此难看?
又吩咐元祥:去沏壶菊花茶来,给王御史败败火,莫要气坏了身子。
元祥领命去了,王寅开了口,却不是和姜照说话,而是对高盛安道:老臣有事要和陛下单独商谈,可否请高总管暂且回避一下?
高盛安不说话,抬眼看向姜照,见她点了头,才退出殿外并关上了门。
王卿有何事要与朕单独商谈?姜照走到御案之后坐下,抬眼看向王寅,缓缓问道。
王寅依旧面色难看,一双锐利的眼睛直勾勾望向姜照,沉声道:臣近日来听闻一事,干系重大,却不知真假,还需陛下为臣解惑。
姜照看他这样子,心里大约是有了数,但还是问:什么事?
果然王寅扑通一声就跪在了地上,伏身叩首,陛下身边的女官,谢氏锦娘,曾经是以罪臣之女的身份进的宫。
而今其父谢玉折承蒙陛下慧眼明鉴,平冤重返朝堂,陛下难道不打算放谢锦出宫,让他们一家团圆吗?
王卿有话直说便是,不必和朕兜圈子了。姜照面色平静。
王寅抬头看她,直言问道:陛下与谢锦之间,是否只是君臣之谊?
是有君臣之谊,但,也有夫妻情分。姜照点点头,笑道:既然王卿开口问了,朕再多余狡辩,未免显得太没担当。没错,朕与谢锦两情相悦,生死不弃。
王寅险些被她这轻描淡写的态度气笑了,咬着牙道:陛下乃一国之君,当为万民之表率,却无心大婚为皇室开枝散叶,只顾沉迷于女色。
老臣倒是想问一问,陛下究竟是怎么想的,难道不怕受人耻笑,无颜面对列祖列宗吗?
姜照站起身来,一手扶在桌面,另一手捉住腰间香囊把玩,对于王寅对她的批判并未有所辩解,只是说:朕喜欢男人还是喜欢女人,和万民没有关系,和列祖列宗也没有关系。
顿了一下,她负手走到王寅面前,垂眸看着他道:和你,更没有关系。
恋耽美
本文网址:https://www.7wav.com/book/150634/3157059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7wav.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