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养猫-(63)
推荐阅读:将军和他的冤家殿下、末世重生:我带全家狂卷亿万物资、白月光回来后夺了朕的位、惊,小娇夫竟是无情黑莲花、万有引力、中了苗疆少年的情蛊后、帝二代狂飙日常(基建)、太子他厌世、我真不会演戏啊、各种女孩子贴贴(abo+futa注意)、
姜照摸了摸腰上的香囊,摆手让元祥退下,意味深长地看了韩宣一眼,朕不愿成婚生子,其实也并不全是为了谢锦,你可知道朕喝的是什么药吗?
韩宣摇摇头,如实道:微臣不知。
姜照故作沉闷地叹了口气,淡淡道:康和十五年冬,是京都百年难遇的大寒,还冻死了不少人,你应该还记得吧?
见韩宣点了头,她又继续道:那年母后被打入冷宫,因此亏损了身子,才走得那么早。
朕虽然没有一同进冷宫,但因先帝厌弃,也为宫人所鄙,险些冻死在冬夜里。
她看着韩宣,神情冷静的像是在说别人的事,但说出来的话却是彻底震惊了韩宣。
朕那时落了水,虽然侥幸得救,也没有像母后那般早逝,但却伤及了根本,无缘子息,纵然是没有谢锦,朕也不可能会有亲生的孩子。
陛下韩宣怔怔地站起身来,不知该说些什么。
姜照摆摆手,苦笑道:这也是朕登基之后才发现的,到底不是什么光彩事儿,就让张适开了药调理,只是向来都没有什么效果,他近来也是要放弃了,觉得没脸再待在御医院,向朕请了辞。
但这些年他也算是劳心尽力,又为朕守口如瓶,朕还没有允他。
韩宣面露不忍,世上名医众多,陛下何不
张适既然能做到御医院首,医术绝不会比世上任何一个名医差,朕也不希望此事闹得众人皆知,你就当朕是顾全脸面吧。
姜照打断了韩宣的建议,冲他伸出一根手指来贴到唇边,低声道:此事朕告诉你,算是给你的交代,但是朕不希望再有其他人知道,你明白了吗?
韩宣低下头来,拱手道:微臣明白,绝对不会辜负陛下的信任。
姜照点点头,挥手让他跪安了。
韩宣走的时候甚至眼眶微红,为皇帝而心忧,仿佛是受了天大的委屈。
他哪里知道,康和十五年冬,天寒是真,姜照受罪也是真,但是哪里来的落水,又哪里来的伤及子息,不过是姜照想出来为谢锦开脱的说辞罢了。
至于张适的药方,也并不是调养身体所用,而是一副实实在在的猛药,少则亏其气血,多则伤及根本,喝了这个药,才会是真真正正的无缘子息。
如若不然,他才四十多岁,位居御医院院正,哪里会主动请辞。
不过是被姜照威逼数月,实在叫苦不迭,又因为呈上的药方残害圣体,整日里吓得魂不守舍,一闭眼就是满门抄斩,姜照怕他这样下去迟早要折寿,才让他请辞还乡。
这件事严格来说只有姜照自己和张适清楚,就连元祥日日为她煎药,也并不知道药的作用居然是这样,要不然就是给他十个胆子,他也不敢送到御前来。
等张适回乡之后,大概也会把这件事埋进土里,从今以后也不会再有人知道。
姜照掰了掰手指,计算了一下自己所用药量,又伸手摸到小腹处,忍不住皱了皱眉。
许是汤药起效,她近来总是觉得有些痛了,按照张适所言,随着药效加深,后面可能会更严重一些,她还是要找个借口与谢锦分开一段时间,以免被她察觉。
作者有话要说:
没错,就是断子绝孙药(张御医:哒咩!
第89章 □□
许是事务繁忙,姜照在御书房待的时间增多,回寝宫也晚,有时候甚至要等到谢锦睡了才回,一大早又没了人影,若非身侧有躺过人的痕迹,谢锦几乎以为她彻夜未归。
这日青时姑姑做了些糕点,谢锦就自告奋勇,拎着去御书房走了一趟。
近来几日都没有好好说上几句话,再看姜照的脸色也不如以往红润,谢锦冷不丁地冒出一句:张御医的家传秘方,看来也并没有什么太大效果。
姜照握笔的手一顿,抬眼看她,轻笑道:冬日一到,总要提前预防雪灾,安排各地上报情况,再加上边关战事一触即发,的确是忙了一些,灵丹妙药也无用了。
朝上有百官,地方有巡案,你也得改改事必躬亲的习惯,天下事这样多,真是全揽在了身上,如何能顾惜身体?谢锦伸手捧住她的面颊,细细端详片刻,有些心疼道:好似就是这几日,瘦了许多,该让姑姑做几道药膳给你补补了。
姜照放下朱笔,将她的手拉下来握在掌心,仍是笑着说:我的身子自己清楚,有张适调养着,不碍事儿的,过几日忙完了再回去吃药膳。
她眉眼弯弯,态度却很坚决,谢锦知道劝不住她,也只能蹙着眉头作罢。
姜照批阅奏折,谢锦也不急着回去,就在一旁多陪了她一会儿,信手翻看着几本奏折,逐渐又看出来一些不对劲。
近来朝堂上官员调任变动这么大么?都是一些生人呢。
姜照躲懒的时候,谢锦替她批阅了不少奏折,虽然见了面大抵对不上脸,但诸位大臣所对应的姓名、官职以及字迹,她也是有不少了解的。
这几日姜照勤于政事,很少把折子往寝宫带,谢锦此时再翻看奏折,发现竟都是一些陌生落款了,为数还真不少,忍不住就问了一句。
朝中官职有限,自然是能者居之。姜照反应淡淡的,好像这是不值一提的事情。
谢锦面露狐疑,但是对于朝堂格局她的确仅是有一些书面上的浅薄了解,想来姜照也不至于在这方面胡来,就还是把满腔不解压下去了。
她按下奏折,又说起另一件事:我打算明日出宫一趟。
出宫?姜照觉得有些头痛,耐着性子问她:怎么突然想起来出宫了?
谢锦看了她一眼,淡淡道:也没什么啊,就是想起来许久不见佑儿了,也该回去看看他,免得他要把我这个姑姑忘记了。
姜照抿着唇,伸手将她拉进了怀里搂着,轻声哄道:你忘了上回出宫险些就没回来?朕可放心不下再让你出去,你若是真想他了,朕让谢徽携妻儿进宫看你。
兄长与陛下非亲非故,平白召他携妻儿入宫,岂不是落人口舌?谢锦摇摇头,伸手戳了戳她的脸颊,放心吧,元帅不在京都,谁还敢拦宫里的马车?
你若是不放心,就让我带着何郎将回去,以他的功夫,大概不会让人把我带走了。
还是别出去了吧。姜照仍不同意,又找不出理由来,干脆就抱着谢锦的腰耍赖,你就当我心有余悸,心疼心疼我,暂且不要出宫了吧,不然我肯定要无心政事,相思成疾了。
谢锦被她缠得没办法,只能先应下来,结果姜照又让她发誓绝对不会擅自离宫,晚间回寝宫还问她把金牌要了回去,实在是显得刻意极了。
她近来确实是不太对劲。
晚上同榻而眠时,姜照老老实实地躺在身侧,让谢锦又忍不住多想。
她直觉姜照一定有什么事情瞒着她,但是深宫之中消息来源有限,只要姜照真心不想让她知道的事情,她的确也打听不来。
而姜照的态度也十分明显了,就是不让她出宫,也不会告诉她原因。
可她越是这样,谢锦心里就越是担忧,总觉得是发生了一些难以控制的事情,才让姜照这样如临大敌的提防,生怕被她知晓了什么。
谢锦几乎是一夜未眠,天光乍亮之时姜照就起了身,她阖眸假寐,竖起耳朵听着宫人伺候姜照洗漱的动静,又听见高盛安压低嗓音道:小元子说陛下昨儿又咳血了?您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真是要急死老奴了。
你小点儿动静,别把锦娘吵醒了。姜照训了他一声,淡淡道:朕没事儿,不是已经在吃药了吗?过段时间就好了。
高盛安又小声嘀咕:奴才看张御医的医术是越来越不行了,咱们还是请别的御医来号号脉吧,您再这么下去,奴才真要向谢大人告状了。
你掂量过再说话。姜照嗓音仍是淡淡的,却暗含威胁,对高盛安道:不是为朕调教了两个内侍?以后朕身边的人够用,你就等着去御马监喂马去吧。
高盛安受了明目张胆的威胁,既不敢怒也不敢言,只能悻悻闭上了嘴巴。
又是一些细琐动静传来,随着一道轻微的关门声,殿内终于归于平静,谢锦缩在被子里咬住下唇,面色恍惚,好一会儿才缓了过来。
她满脑子都是咳血两个字,哪里还睡得着,姜照走后不久她就起了身也顾不上用早膳,直接踩着冷清的冬日晨光往御医院去了。
谢锦到的时候,御医院还没开始上值,只有几个值夜的御医在交流医术。
她等了一会儿,天色越来越亮,御医院的人也越来越多,总算让她盼来了手拿两个胡饼,边走边吃,步履缓慢姗姗来迟的张适。
张御医。
谢锦开口唤了一声,张适咬了口胡饼,慢半拍地看过来,抬脚就要逃走。
但他很快就反应过来,硬生生止住了脚步,故作坦然地看着向自己走来的谢锦,挤出笑意来问道:谢大人怎么一早过来了御医院?可用过早膳了?
谢锦不理他的寒暄,直接拐了他的胳膊道:请张御医借一步说话。
张适一脸菜色,连声喊着男女授受不亲,被谢锦拽去了一旁无人的诊室,才松开了手,面无表情地看着他,直把张适看得头皮发麻。
谢大人要同我说什么?张适咬了口胡饼,借咀嚼来掩饰紧张。
谢锦也不与他绕弯子,开门见山道:陛下近来是否圣体有碍?请张御医如实告知我。
张适低眼看着自己手中的胡饼,含糊不清道:陛下的身体其实并没有什么大碍,有些情况,是属于自然反应,过段时间就好了,不碍事儿的。
那请张御医告诉我陛下究竟是生了什么病?谢锦又问道。
张适犹豫了一下,还是摇了摇头,谢大人,您如果想要知道真相,就自己去问陛下吧,莫要为难我这个小小御医了。
我也只能告诉你,陛下的身体的确无碍,只要熬过这段时间,再稍加休养,一切都会恢复如常的。
他叹了口气,愁眉不展,转身离开了诊室。
谢锦在原地站了一会儿,眼神晦暗不明,突然想起了什么,便离开御医院去了文宣殿。
早课结束后有一段休息时间,谢锦把姜遥喊到身边来,先问了她的课业,见她对答如流,便出言夸赞,而后才慢慢转入了正题。
阿遥知不知道,近来宫外有发生什么大事吗?
大事?
姜遥看向她,面上带着些犹疑,小声问道:先生是指哪方面的?
谢锦直言道:与陛下相关的。
见姜遥沉默,她就知道一定是有,但这个孩子早慧,心中自有思量,大概也犹豫要不要回答她的话,谢锦也不催促,就只是静静的看着她,耐心等待。
最终姜遥还是开了口,对她说:我听家里人说,陛下最近和朝臣闹僵了,朝中有大半官员在秦相的带领下罢朝抗议,为逼迫陛下妥协。
姜遥没说缘由,只是说了现状,但谢锦几乎是瞬间猜到了原因。
因为除了她和姜照的关系,她实在也想不出来,还会有何事能闹到群臣罢朝。
怪不得姜照不让她出宫,想来是怕她在宫外听到了消息,正打着要瞒着她自己解决一切问题的主意呢。
这下可好,有关姜照身体的情况还没弄明白,又多了一项棘手的事。
谢锦蹙起眉,只觉脑中一团乱麻,还是姜遥近前来牵住了她的手,才让她恍惚回过神来,见姜遥神色担忧,便挤出一个宽慰的笑容来。
我没事的,阿遥回学堂去吧,让我一个人待着就好。她拍了拍姜遥的手背。
姜遥抿着唇不知在想什么,并没有听她的话回去学堂,斟酌了一会儿才开口问道:先生和陛下,是否,两情相悦?
十岁出头的小姑娘,大概也还不懂什么世间情爱,只是努力从脑中搜罗出一个词来,也不知是否合适,带着些小心翼翼,以此询问谢锦同姜照的关系。
谢锦低眉看着她,见她微微抬起下巴来盯着自己,目光澄澈,好似什么也不在意,只是单纯的想要求一个答案罢了。
她伸手摸了摸姜遥的头,弯下腰来凑到她耳边道:确实如此。
姜遥小脸稚嫩,眉头却皱得死紧,隔了小半晌,又问谢锦:陛下喜欢先生,所以不会嫁娶别人,也不会有亲生的孩子,所以要从宗室过继立储,对吗?
谢锦惊于她的敏锐,沉默着点了点头。
我明白了。姜遥眨了眨眼睛,想起当日姜照对她说的话,先是问她愿不愿意做皇帝,又让她照顾好安乐郡主,想来是已经有了储君人选。
那个嘴馋爱哭会扮乖的小丫头,将来会是皇位的继承人,会是大孟的一国之君。
姜遥突然生出些豪情万丈的斗志来,握紧小拳头冲谢锦狠狠一点头,信誓旦旦地保证:先生放心,我绝对不会让让您与陛下失望的!
你这
谢锦想问,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姜遥已经举步跑远了。
她望着姜遥迅速消失在视线之内的背影,伸手按了按胀痛的太阳穴,又原地站了一会儿,仿佛是下定了什么决心,转身离开了文宣殿。
第90章 九零
群臣罢朝,并没有耽误姜照继续给赵家找麻烦。
赵恒则强势,他在世一日,赵家子孙就没有分家的可能,赵之尧娶妻生子之后也一直是住在赵家的相府大宅,也恰好方便了姜照以查抄为名直接派人进了相府。
虽然赵之尧认罪之后,赵家人就已经对他的院子进行了整理,那些能够作为证据的东西也早已销毁掉,大理寺派人去搜罗了几遍,也没搜出什么有用的东西来。
但是官兵大张旗鼓的进了几次相府,还是给赵家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起码全城百姓都知道赵家人犯了罪,在一些有意无意的引导之下,赵家苦心经营出来的世家望族形象终于是彻底遭到了质疑。
还有人以上梁不正下梁歪之名,直接讨论起赵恒则的是非来,更甚有文人做起打油诗,对他明嘲暗讽,从收拢权势目无君上,到御下不严纵子行凶。
一时之间,赵家名声大噪,更甚超过了宫中秘闻。
姜照趁热打铁,拉了不少依附赵家的势力落马,左右他们现在也都不上朝,待在家里和待在牢里也没什么区别,等赵恒则反应过来带人去上朝的时候,终究是晚了些。
朝局彻底乱了,皇帝虽然步履艰难,但绝没有要回头的意思。
赵恒则面带菜色,前不久还是精神矍铄的样子,此时竟形容枯槁。
他本来年岁就不小了,再过几年也该致仕,若非恋栈权位,早该主动松手,为朝廷培养下一任左相,而并非一心揽权,站到了皇帝的对立面。
但是苦心经营数十年,他到底是不甘心,还抱有一线希望。
姜照这几年皇帝做的不错,宽政薄税,勤俭爱民,颇得人心。
对于她喜欢男子还是女子,百姓有闲谈猜测的兴致,却并非有指指点点的意思,毕竟经过先帝一朝,方知晓嘉平年间的日子有多好过,假若真是换了个皇帝,也并不一定能有她做的好。
在这种基础上,风言风语是管不住,但是民心还是在的。
所以赵恒则也不敢胡乱去散播什么,只是集世家之力去给皇帝施压,宁愿不去救赵之尧与赵承绪父子,总归是想保住整个赵家的地位。
恋耽美
韩宣摇摇头,如实道:微臣不知。
姜照故作沉闷地叹了口气,淡淡道:康和十五年冬,是京都百年难遇的大寒,还冻死了不少人,你应该还记得吧?
见韩宣点了头,她又继续道:那年母后被打入冷宫,因此亏损了身子,才走得那么早。
朕虽然没有一同进冷宫,但因先帝厌弃,也为宫人所鄙,险些冻死在冬夜里。
她看着韩宣,神情冷静的像是在说别人的事,但说出来的话却是彻底震惊了韩宣。
朕那时落了水,虽然侥幸得救,也没有像母后那般早逝,但却伤及了根本,无缘子息,纵然是没有谢锦,朕也不可能会有亲生的孩子。
陛下韩宣怔怔地站起身来,不知该说些什么。
姜照摆摆手,苦笑道:这也是朕登基之后才发现的,到底不是什么光彩事儿,就让张适开了药调理,只是向来都没有什么效果,他近来也是要放弃了,觉得没脸再待在御医院,向朕请了辞。
但这些年他也算是劳心尽力,又为朕守口如瓶,朕还没有允他。
韩宣面露不忍,世上名医众多,陛下何不
张适既然能做到御医院首,医术绝不会比世上任何一个名医差,朕也不希望此事闹得众人皆知,你就当朕是顾全脸面吧。
姜照打断了韩宣的建议,冲他伸出一根手指来贴到唇边,低声道:此事朕告诉你,算是给你的交代,但是朕不希望再有其他人知道,你明白了吗?
韩宣低下头来,拱手道:微臣明白,绝对不会辜负陛下的信任。
姜照点点头,挥手让他跪安了。
韩宣走的时候甚至眼眶微红,为皇帝而心忧,仿佛是受了天大的委屈。
他哪里知道,康和十五年冬,天寒是真,姜照受罪也是真,但是哪里来的落水,又哪里来的伤及子息,不过是姜照想出来为谢锦开脱的说辞罢了。
至于张适的药方,也并不是调养身体所用,而是一副实实在在的猛药,少则亏其气血,多则伤及根本,喝了这个药,才会是真真正正的无缘子息。
如若不然,他才四十多岁,位居御医院院正,哪里会主动请辞。
不过是被姜照威逼数月,实在叫苦不迭,又因为呈上的药方残害圣体,整日里吓得魂不守舍,一闭眼就是满门抄斩,姜照怕他这样下去迟早要折寿,才让他请辞还乡。
这件事严格来说只有姜照自己和张适清楚,就连元祥日日为她煎药,也并不知道药的作用居然是这样,要不然就是给他十个胆子,他也不敢送到御前来。
等张适回乡之后,大概也会把这件事埋进土里,从今以后也不会再有人知道。
姜照掰了掰手指,计算了一下自己所用药量,又伸手摸到小腹处,忍不住皱了皱眉。
许是汤药起效,她近来总是觉得有些痛了,按照张适所言,随着药效加深,后面可能会更严重一些,她还是要找个借口与谢锦分开一段时间,以免被她察觉。
作者有话要说:
没错,就是断子绝孙药(张御医:哒咩!
第89章 □□
许是事务繁忙,姜照在御书房待的时间增多,回寝宫也晚,有时候甚至要等到谢锦睡了才回,一大早又没了人影,若非身侧有躺过人的痕迹,谢锦几乎以为她彻夜未归。
这日青时姑姑做了些糕点,谢锦就自告奋勇,拎着去御书房走了一趟。
近来几日都没有好好说上几句话,再看姜照的脸色也不如以往红润,谢锦冷不丁地冒出一句:张御医的家传秘方,看来也并没有什么太大效果。
姜照握笔的手一顿,抬眼看她,轻笑道:冬日一到,总要提前预防雪灾,安排各地上报情况,再加上边关战事一触即发,的确是忙了一些,灵丹妙药也无用了。
朝上有百官,地方有巡案,你也得改改事必躬亲的习惯,天下事这样多,真是全揽在了身上,如何能顾惜身体?谢锦伸手捧住她的面颊,细细端详片刻,有些心疼道:好似就是这几日,瘦了许多,该让姑姑做几道药膳给你补补了。
姜照放下朱笔,将她的手拉下来握在掌心,仍是笑着说:我的身子自己清楚,有张适调养着,不碍事儿的,过几日忙完了再回去吃药膳。
她眉眼弯弯,态度却很坚决,谢锦知道劝不住她,也只能蹙着眉头作罢。
姜照批阅奏折,谢锦也不急着回去,就在一旁多陪了她一会儿,信手翻看着几本奏折,逐渐又看出来一些不对劲。
近来朝堂上官员调任变动这么大么?都是一些生人呢。
姜照躲懒的时候,谢锦替她批阅了不少奏折,虽然见了面大抵对不上脸,但诸位大臣所对应的姓名、官职以及字迹,她也是有不少了解的。
这几日姜照勤于政事,很少把折子往寝宫带,谢锦此时再翻看奏折,发现竟都是一些陌生落款了,为数还真不少,忍不住就问了一句。
朝中官职有限,自然是能者居之。姜照反应淡淡的,好像这是不值一提的事情。
谢锦面露狐疑,但是对于朝堂格局她的确仅是有一些书面上的浅薄了解,想来姜照也不至于在这方面胡来,就还是把满腔不解压下去了。
她按下奏折,又说起另一件事:我打算明日出宫一趟。
出宫?姜照觉得有些头痛,耐着性子问她:怎么突然想起来出宫了?
谢锦看了她一眼,淡淡道:也没什么啊,就是想起来许久不见佑儿了,也该回去看看他,免得他要把我这个姑姑忘记了。
姜照抿着唇,伸手将她拉进了怀里搂着,轻声哄道:你忘了上回出宫险些就没回来?朕可放心不下再让你出去,你若是真想他了,朕让谢徽携妻儿进宫看你。
兄长与陛下非亲非故,平白召他携妻儿入宫,岂不是落人口舌?谢锦摇摇头,伸手戳了戳她的脸颊,放心吧,元帅不在京都,谁还敢拦宫里的马车?
你若是不放心,就让我带着何郎将回去,以他的功夫,大概不会让人把我带走了。
还是别出去了吧。姜照仍不同意,又找不出理由来,干脆就抱着谢锦的腰耍赖,你就当我心有余悸,心疼心疼我,暂且不要出宫了吧,不然我肯定要无心政事,相思成疾了。
谢锦被她缠得没办法,只能先应下来,结果姜照又让她发誓绝对不会擅自离宫,晚间回寝宫还问她把金牌要了回去,实在是显得刻意极了。
她近来确实是不太对劲。
晚上同榻而眠时,姜照老老实实地躺在身侧,让谢锦又忍不住多想。
她直觉姜照一定有什么事情瞒着她,但是深宫之中消息来源有限,只要姜照真心不想让她知道的事情,她的确也打听不来。
而姜照的态度也十分明显了,就是不让她出宫,也不会告诉她原因。
可她越是这样,谢锦心里就越是担忧,总觉得是发生了一些难以控制的事情,才让姜照这样如临大敌的提防,生怕被她知晓了什么。
谢锦几乎是一夜未眠,天光乍亮之时姜照就起了身,她阖眸假寐,竖起耳朵听着宫人伺候姜照洗漱的动静,又听见高盛安压低嗓音道:小元子说陛下昨儿又咳血了?您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真是要急死老奴了。
你小点儿动静,别把锦娘吵醒了。姜照训了他一声,淡淡道:朕没事儿,不是已经在吃药了吗?过段时间就好了。
高盛安又小声嘀咕:奴才看张御医的医术是越来越不行了,咱们还是请别的御医来号号脉吧,您再这么下去,奴才真要向谢大人告状了。
你掂量过再说话。姜照嗓音仍是淡淡的,却暗含威胁,对高盛安道:不是为朕调教了两个内侍?以后朕身边的人够用,你就等着去御马监喂马去吧。
高盛安受了明目张胆的威胁,既不敢怒也不敢言,只能悻悻闭上了嘴巴。
又是一些细琐动静传来,随着一道轻微的关门声,殿内终于归于平静,谢锦缩在被子里咬住下唇,面色恍惚,好一会儿才缓了过来。
她满脑子都是咳血两个字,哪里还睡得着,姜照走后不久她就起了身也顾不上用早膳,直接踩着冷清的冬日晨光往御医院去了。
谢锦到的时候,御医院还没开始上值,只有几个值夜的御医在交流医术。
她等了一会儿,天色越来越亮,御医院的人也越来越多,总算让她盼来了手拿两个胡饼,边走边吃,步履缓慢姗姗来迟的张适。
张御医。
谢锦开口唤了一声,张适咬了口胡饼,慢半拍地看过来,抬脚就要逃走。
但他很快就反应过来,硬生生止住了脚步,故作坦然地看着向自己走来的谢锦,挤出笑意来问道:谢大人怎么一早过来了御医院?可用过早膳了?
谢锦不理他的寒暄,直接拐了他的胳膊道:请张御医借一步说话。
张适一脸菜色,连声喊着男女授受不亲,被谢锦拽去了一旁无人的诊室,才松开了手,面无表情地看着他,直把张适看得头皮发麻。
谢大人要同我说什么?张适咬了口胡饼,借咀嚼来掩饰紧张。
谢锦也不与他绕弯子,开门见山道:陛下近来是否圣体有碍?请张御医如实告知我。
张适低眼看着自己手中的胡饼,含糊不清道:陛下的身体其实并没有什么大碍,有些情况,是属于自然反应,过段时间就好了,不碍事儿的。
那请张御医告诉我陛下究竟是生了什么病?谢锦又问道。
张适犹豫了一下,还是摇了摇头,谢大人,您如果想要知道真相,就自己去问陛下吧,莫要为难我这个小小御医了。
我也只能告诉你,陛下的身体的确无碍,只要熬过这段时间,再稍加休养,一切都会恢复如常的。
他叹了口气,愁眉不展,转身离开了诊室。
谢锦在原地站了一会儿,眼神晦暗不明,突然想起了什么,便离开御医院去了文宣殿。
早课结束后有一段休息时间,谢锦把姜遥喊到身边来,先问了她的课业,见她对答如流,便出言夸赞,而后才慢慢转入了正题。
阿遥知不知道,近来宫外有发生什么大事吗?
大事?
姜遥看向她,面上带着些犹疑,小声问道:先生是指哪方面的?
谢锦直言道:与陛下相关的。
见姜遥沉默,她就知道一定是有,但这个孩子早慧,心中自有思量,大概也犹豫要不要回答她的话,谢锦也不催促,就只是静静的看着她,耐心等待。
最终姜遥还是开了口,对她说:我听家里人说,陛下最近和朝臣闹僵了,朝中有大半官员在秦相的带领下罢朝抗议,为逼迫陛下妥协。
姜遥没说缘由,只是说了现状,但谢锦几乎是瞬间猜到了原因。
因为除了她和姜照的关系,她实在也想不出来,还会有何事能闹到群臣罢朝。
怪不得姜照不让她出宫,想来是怕她在宫外听到了消息,正打着要瞒着她自己解决一切问题的主意呢。
这下可好,有关姜照身体的情况还没弄明白,又多了一项棘手的事。
谢锦蹙起眉,只觉脑中一团乱麻,还是姜遥近前来牵住了她的手,才让她恍惚回过神来,见姜遥神色担忧,便挤出一个宽慰的笑容来。
我没事的,阿遥回学堂去吧,让我一个人待着就好。她拍了拍姜遥的手背。
姜遥抿着唇不知在想什么,并没有听她的话回去学堂,斟酌了一会儿才开口问道:先生和陛下,是否,两情相悦?
十岁出头的小姑娘,大概也还不懂什么世间情爱,只是努力从脑中搜罗出一个词来,也不知是否合适,带着些小心翼翼,以此询问谢锦同姜照的关系。
谢锦低眉看着她,见她微微抬起下巴来盯着自己,目光澄澈,好似什么也不在意,只是单纯的想要求一个答案罢了。
她伸手摸了摸姜遥的头,弯下腰来凑到她耳边道:确实如此。
姜遥小脸稚嫩,眉头却皱得死紧,隔了小半晌,又问谢锦:陛下喜欢先生,所以不会嫁娶别人,也不会有亲生的孩子,所以要从宗室过继立储,对吗?
谢锦惊于她的敏锐,沉默着点了点头。
我明白了。姜遥眨了眨眼睛,想起当日姜照对她说的话,先是问她愿不愿意做皇帝,又让她照顾好安乐郡主,想来是已经有了储君人选。
那个嘴馋爱哭会扮乖的小丫头,将来会是皇位的继承人,会是大孟的一国之君。
姜遥突然生出些豪情万丈的斗志来,握紧小拳头冲谢锦狠狠一点头,信誓旦旦地保证:先生放心,我绝对不会让让您与陛下失望的!
你这
谢锦想问,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姜遥已经举步跑远了。
她望着姜遥迅速消失在视线之内的背影,伸手按了按胀痛的太阳穴,又原地站了一会儿,仿佛是下定了什么决心,转身离开了文宣殿。
第90章 九零
群臣罢朝,并没有耽误姜照继续给赵家找麻烦。
赵恒则强势,他在世一日,赵家子孙就没有分家的可能,赵之尧娶妻生子之后也一直是住在赵家的相府大宅,也恰好方便了姜照以查抄为名直接派人进了相府。
虽然赵之尧认罪之后,赵家人就已经对他的院子进行了整理,那些能够作为证据的东西也早已销毁掉,大理寺派人去搜罗了几遍,也没搜出什么有用的东西来。
但是官兵大张旗鼓的进了几次相府,还是给赵家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起码全城百姓都知道赵家人犯了罪,在一些有意无意的引导之下,赵家苦心经营出来的世家望族形象终于是彻底遭到了质疑。
还有人以上梁不正下梁歪之名,直接讨论起赵恒则的是非来,更甚有文人做起打油诗,对他明嘲暗讽,从收拢权势目无君上,到御下不严纵子行凶。
一时之间,赵家名声大噪,更甚超过了宫中秘闻。
姜照趁热打铁,拉了不少依附赵家的势力落马,左右他们现在也都不上朝,待在家里和待在牢里也没什么区别,等赵恒则反应过来带人去上朝的时候,终究是晚了些。
朝局彻底乱了,皇帝虽然步履艰难,但绝没有要回头的意思。
赵恒则面带菜色,前不久还是精神矍铄的样子,此时竟形容枯槁。
他本来年岁就不小了,再过几年也该致仕,若非恋栈权位,早该主动松手,为朝廷培养下一任左相,而并非一心揽权,站到了皇帝的对立面。
但是苦心经营数十年,他到底是不甘心,还抱有一线希望。
姜照这几年皇帝做的不错,宽政薄税,勤俭爱民,颇得人心。
对于她喜欢男子还是女子,百姓有闲谈猜测的兴致,却并非有指指点点的意思,毕竟经过先帝一朝,方知晓嘉平年间的日子有多好过,假若真是换了个皇帝,也并不一定能有她做的好。
在这种基础上,风言风语是管不住,但是民心还是在的。
所以赵恒则也不敢胡乱去散播什么,只是集世家之力去给皇帝施压,宁愿不去救赵之尧与赵承绪父子,总归是想保住整个赵家的地位。
恋耽美
本文网址:https://www.7wav.com/book/150634/3157060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7wav.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