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宋昭(32)
推荐阅读:坏毒、玩心、【恐怖游戏】人家才没有开外挂(NP)、她们的世界(GB女攻)、鬼契(灵异 1v1)、羞辱对象是恋爱脑(系统)、姜荻、木槿烟云 | 年上ABO、我在耽美文里苟且偷生(1v3)、在雾中(二战 h)、
好像大家都长大了,都变了,都陌生了。
走到一半,陈越回过头,神色平静地凝视着蒋惜,问她:你现在在哪个大学?
蒋惜咬了咬嘴唇,缓缓开口:西坪大学。
陈越沉默半秒,继续问:历史系?
蒋惜摇头:中文系,汉语言文学。
陈越滚了滚喉结,毫不意外道:你语文也不错,学汉语言文学也挺好的。
蒋惜摸了下耳朵,迟疑道:嗯或许吧。
陈越向前走了两步,说:我之前有回三中找过你,但是你好像没在三中复读。
蒋惜低着头回:我去了一中。我那时很难过,所以复读的时候没告诉任何人。
陈越点点头,歪过头注视着她,一字一句说:那一年,辛苦你了。
蒋惜顿时热泪盈眶。
她猛然回想起复读的那段日子,那段她再也不想回头看的苦日子。
除了没日没夜地刷题、刷试卷,还有无数个黑夜、无数个她看不到希望的日子等待她。
焦虑、厌食、失眠好像没完没了地追在她身后,不肯给她一点喘息。
她那不值一提的自尊心让她即便受尽委屈也不肯投降。
所以,那一年她不肯发任何动态,不肯联系任何人,不肯跟以前的有同学有任何交流。也不肯让任何人知道她的现状。
好像也习惯了,也过来了。
怎么今天晚上因为陈越这一句话就要绷不住了呢。
蒋惜飞快眨眨眼皮,不肯让眼泪掉出眼眶。
她低头深呼几口气,等情绪恢复得差不多了才仰头朝陈越露出一口大白牙,故作轻松否认:不辛苦,都过去了。
而且,最辛苦的时候我都熬过去了啊。
陈越站在原地,亲眼看到蒋惜将眼泪憋了回去。
那一瞬,陈越满目心疼。
他艰难滚滚喉结,低声呼唤蒋惜的名字。
蒋惜仰起头,一脸疑惑:怎么了?
陈越望着她,沉重开口:对不起。
蒋惜骤然呆滞,她指了指自己,一脸茫然:陈越,我不太懂不太懂你为什么要跟我说对不起?
陈越闭了闭眼,面带愧疚说:高考前跟你最后一次见面那天我不该跟你说你那么重的话。那时的我大概是脑子进水了吧,不然为什么会说出那样混账的话。
我后来回想多次,每次都很愧疚。我想过跟你当面道歉,可是每次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错过。或者说是我不敢,不敢跟你道歉。
大概是时间长了,我反而越来越没有勇气跟你联系了。
抱歉,是我伤害了你。
当初说那些话,并非我本意。我也不想多辩解什么,只是想告诉你,你并不糟糕。
你一直很棒,很优秀,很厉害。
蒋惜说不清自己现在是什么感受,她就呆站在原地,目瞪口呆地看着陈越。
其实她从来没有想过陈越会道歉,也没想到当初那件事对他影响也这么深。
她到现在都觉得陈越很好很好很好,好到她以后可能再也遇不到这样的人了。
他也从不亏欠她什么,他没有义务去拉她、帮她,也没义务去照顾她的感受。
而且那次,她除了最开始有些难过,后来想通以后,那番话反而成了激励她前行的动力。
她本身就不该堕落,不该颓废,不该在该学习的年纪做别的事。
陈越只是语气重了点,只是声音大了点,只是方式不恰当一点。
可是,他并没有错啊。
要怪就怪他们太年轻了吧。
蒋惜眼泪再也憋不住,她咬住嘴唇,一边摇头一边否认:陈越,你没有错,也没有对不起我。
我很感激你骂醒了我。可能当时你说的话是有点难听,但是现在的我很感激你。
她抬手擦擦眼泪,笑着说:你肯定不知道,我现在有多自信、多快乐。
我在班里当了快两年的班长,写了几篇期刊论文,去做过两次义工,参加过英语口语比赛、投过几次征文、拿过国奖,还跟老师去过研讨会
我大一上学期赚了人生第一笔稿费,总共五千,我给一个留守儿童捐了四千,自己留一千买了一件裙子。我大一下一个人去了趟青海,还搭车去了可可西里,途中认识了很多有趣的人,还在无人区看到了藏羚羊。
蒋惜眨眨眼,踮起脚尖,在陈越面前转了一圈,抬头问:陈越,你看,我现在其实已经很好很满足了。所以,你能别再愧疚了吗?
陈越胸口一阵滚烫,他低下头,伸手碰了碰蒋惜肩膀,哑声回:好。
蒋惜使劲点头:嗯啊~我也希望你能开心。
陈越阖了阖眼皮,轻声问:蒋惜,我能重新加你吗?
蒋惜笑着点头:可以啊。
说着,蒋惜掏出手机,点开微信二维码递到陈越面前。
滴的一声,陈越扫码添加蒋惜为好友。
陈越微信头像跟Q/Q头像一样,昵称一样,微信号也是Q/Q。
蒋惜看着那熟悉又陌生的头像,心里百味陈杂。
添加好友没多久,陈越便接了个电话。
路上没什么人,环境很安静,那头的人说话,蒋惜听得一清二楚。
是个女生。
听起来跟陈越关系挺亲近,聊的话题是出国留学的事。
蒋惜一直安安静静走在陈越旁边,没有打扰他打电话。
这通电话打了不到五分钟就被陈越挂断。
通话结束,蒋惜搓搓手指,故作轻松问:陈越,你要出国吗?
陈越迟疑片刻,承认:申请了美国的学校,硕博连读。
蒋惜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她点点头,讲:嗯,挺好的。
陈越收好手机,偏头看着蒋惜,耐心问:你呢。有什么打算?
蒋惜想了想,坚定道:我?毕业后我想去支教。
我之前去青田做义工,看到那些留守儿童仿佛看到了我小时候。他们大多都是爷爷奶奶在带或者自己一个人,而且学校离家特别远,每天要走十几二十公里,条件比我小时候还艰苦
我那次过去,有个小孩把他一周的饭都给我了。你知道他一周的饭是什么吗?是一袋红薯,就天天吃红薯那个小孩特别瘦,瘦到全是骨头,一看就营养不良。可是他从他那破旧的书包里翻出红薯递给我的时候,脸上全是笑。陈越,你知道吗。那一刻,我真的好感动好想哭。
回学校后,我一直放心不下他,就想着再回去看看。
说到这,蒋惜耸耸肩,笑着说:既然放心不下,那就回去呗。
比起城市,我想,那里更需要我吧。
蒋惜肯定不知道,她说这些的时候,眼里的光有多亮,表情有多自信,气质有多吸引人。
陈越淡淡笑了一下,毫不吝啬地夸赞:蒋惜,你比我想的还要优秀。我很自豪,自豪认识你,跟你做过同桌。
蒋惜笑笑不说话。
过了两分钟,蒋惜还是问出她一直想问的问题:陈越,你谈恋爱了吗?
陈越皱皱眉,否认;没有。
蒋惜抿抿唇,继续问;没有吗?上次同学聚会,陈欢在朋友圈说你有女朋友了。
陈越思索片刻,依旧否认:没有,以前没有,现在也没有。
蒋惜沉重的心突然松懈,她点点头,说;那可能是他们弄错了吧。
陈越看了一会人,开口:蒋惜,我们来日方长。
蒋惜抬起头,同陈越相视一笑,答应;好啊,来日方长。
43. 第 43 章 你微信换了?
2019年3月, 青田乡。
青田坐落在西南边陲,属于偏远山区。
村落建筑以简易木屋、土房、石屋为主。
周围到处都是悬崖峭壁,一座挨一座的大山接二连三阻挡青田的发展。
山路崎岖不平, 县城到青田的路只一条不足三米宽的水泥路,去年政府刚铺的。
平时交通工具主要依靠摩托车、三轮或者双腿。
简单来说,这里是经济落后,交通落后,思想也落后。
蒋惜两年前来青田支教,那时条件比现在更糟糕。
那时学校还是黄土切成的土房, 房顶是树皮搭的,一下大雨,房顶到处漏雨。
第二天上课, 教室堆满水、泥,饱经风霜的书桌也被雨水泡烂,总是缺胳膊少腿。
下雨后,全校七八个教师总会搭梯上房顶重新盖树皮或者搭塑料膜。
教室也只堪堪四间, 学生更是少得可怜,几个班加起来不到一百个人。
学生家长并不想送孩子来上学, 几乎每隔几天就有一个学生因为要在家里帮忙干农活而被家长扣留在家而放弃学业。
蒋惜至今记得, 她支教第一年走三四个小时的山路去到学生家,跟学生家长理论应该让小孩上学, 却被家长气哭的事。
那年她刚大学毕业, 年轻且没工作经验, 也没有半点谈判经验, 跟学生家长无论怎么说都说不通,还被家长嫌弃。
回到学校,在青田支教十来年的老教师周萍告诉她:他们一辈子仰仗土地生活, 所以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们的子女也应该留在家干农活。我们觉得读书能改变命运,他们却觉得浪费时间。你要想说服他们,首先得让他们看到好处,这个好处还得是短时间能兑现的。
蒋惜想了两个晚上,中间又给郑秀英打了通电话,跟她聊了两个多小时才懂他们那一代人的思想。
后来为了让家长同意学生继续上学,蒋惜挨家挨户去家访,极力说服他们各自让一步。
最终的结果是:学生上午上课,下午回家干活,另外每家每年补贴五百元生活费。
这钱由蒋惜的个人账户支出。
去年初国家出资改善学校的老破小环境,之前的老房子被拆除,新建了一栋三层楼的楼房,一栋两层楼的宿舍楼以及一间食堂,地面也铺了水泥。
学校整体条件、环境上升好几个档次。
蒋惜现在教的班级是初一,教学科目语文。
一共两个班,她一周总共十二节课。除了周一的课在下午,其他课都在上午。
上完课偶尔跟学校几个老师出去野炊或者春游,除了条件苦了点,其他都还不错。
周一早上,窗外灰蒙蒙的一片还不见亮,宿舍门外却传来砰砰砰的敲门声。
蒋惜睡得迷迷糊糊,听到动静还以为在做梦,等她反应过来才发现有人在敲门。
敲门声伴随着淅淅沥沥的雨声越来越急促、清晰。
蒋惜急忙掀开被子,起身边套外套边穿拖鞋去开门。
门打开,迎面露出一张黢黑的稚脸。
女孩穿着破旧棉袄,背着拉链烂到无法修补后只能手工缝扣子的橘红色书包。
因为常年干农活,女孩双手满是皲裂,十根手指头也黢黑,跟没洗干净似的。
蒋惜知道,不是没洗干净,而是洗不掉了。
十三岁的年纪也因长期营养不良,导致身高不足一米四。
女孩是蒋惜班上的学生,叫蔡雪,平时文文静静,很胆小害羞。
蒋惜站了几秒,俯下身,温柔询问:蔡雪同学有什么事吗?
蔡雪往边上挪挪脚步,捏着双手,脑袋转了转四周,小声说:蒋老师,你快去看看周小敏吧。她爸爸又不让她上学了。
我刚刚去她家叫她,看见她被她爸绑在柱子上,还说周小敏要是敢偷偷跑来上课,他就打死周小敏。
蒋惜吓得立马清醒。
她揉了把脸,蹲下身,伸手握住蔡雪的手,柔声问:你来学校的时候,周小敏有没有受伤?
蔡雪想了想,摇头:那倒没有,就是被他爸用绳子捆在了柱头。
蒋惜闻言沉默几秒,站起身,拉着蔡雪进屋。
关上门,蒋惜忙忙碌碌从行李箱里翻出运动套装,脱掉睡衣飞快换上运动服。
衣服换好,蒋惜穿上雨靴,拿上雨伞、手机,边跟老教师周萍打电话,边领着蔡雪往外走。
打电话的途中,蒋惜偏头问蔡雪:蔡同学,能不能麻烦你给老师带带路?我们一起去周小敏家看看情况怎么样?
蔡雪踌躇片刻,点头答应。
蒋惜给周萍打了两通电话,周萍才接通。
在电话里蒋惜简单讲完来龙去脉,周萍也跟着动身,说在学校门口的老槐树下集合。
蒋惜出了宿舍楼才发现蔡雪裤腿上全是泥,脚上踩的那双解放鞋也灌满泥水。
走路时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鞋尖还会冒出水泡。
蒋惜皱了皱眉,又拉着蔡雪回到宿舍,单腿跪在地上,从床底取出一双将近崭新的运动鞋给蔡雪换。
蔡雪见状,连忙拒绝:蒋老师,我不用
我脚很脏,会把鞋子穿脏的。
蒋惜蹲在地上,一手握住蔡雪的脚踝,一手脱掉她湿透的解放鞋换上新的运动鞋,嘴上安慰:不脏。
说着,蒋惜又从简易衣柜里翻出鞋垫塞进运动鞋:有点长,我给你垫两双鞋垫。
换上新鞋,蔡雪伸手轻轻扯了扯蒋惜的衣袖,小声开口:蒋老师,谢谢你。
蒋惜笑着摸了摸蔡雪的脑袋,回她:不用谢,应该的。
蒋惜到约定地点,周萍已经到了。
她穿着藏蓝色雨衣、深筒雨靴,打着手电筒,站在老槐树下着急地到此转溜。
听到脚步声,周萍扶了扶眼镜,将光打在蒋惜身上,语气关切问:周小敏现在人被捆在家里?她家长不肯让她来上学是吧?
蒋惜打着伞,迎上周萍询问的目光,无声地点了下头。
周萍长叹口气,边走边骂:这些家长真是折腾死人。孩子那么小,不上学能干嘛。
难不成跟他们一样做一辈子庄稼,到了年纪就找个人随便嫁了?
怎么就这么倔呢!一学期下来我光劝学都要跑几十趟,好不容易现在大部分家长都被说服了,现在又来!
我这心里既心疼又火大。我们这些老师任劳任怨教书难不成还会害了学生不成。
蒋惜不知道如何回应周萍,也跟着叹了叹气,表示无奈。
走了一段路,周萍注意到蒋惜旁边的蔡雪,拧眉问:这孩子怎么回事?也不读了?
蔡雪下意识缩了缩脖子。
蒋惜察觉到蔡雪的胆怯,轻轻抓了抓她的手臂,替她解释:我之前没去过周小敏家,想着让蔡同学带带路。蔡同学妈妈我见过,是个比较开明的单亲母亲,她挺支持蔡雪上学。
周萍了解完情况,笑着看看蔡雪,感慨:要是这些家长都像她妈妈这么开明多好,我们这些做老师也能轻松点。
蒋惜点头。
周小敏家住在大开山山顶,上去全是陡峭的盘山土马路。
走到马路尽头还要走四十几分钟的山路。
蒋惜三人从早上六点半出发,一直走到十点半才抵达周小敏家。
昨晚下了一整夜雨,路上早就泥泞不堪,即便蒋惜穿着雨靴也很难走。
恋耽美
走到一半,陈越回过头,神色平静地凝视着蒋惜,问她:你现在在哪个大学?
蒋惜咬了咬嘴唇,缓缓开口:西坪大学。
陈越沉默半秒,继续问:历史系?
蒋惜摇头:中文系,汉语言文学。
陈越滚了滚喉结,毫不意外道:你语文也不错,学汉语言文学也挺好的。
蒋惜摸了下耳朵,迟疑道:嗯或许吧。
陈越向前走了两步,说:我之前有回三中找过你,但是你好像没在三中复读。
蒋惜低着头回:我去了一中。我那时很难过,所以复读的时候没告诉任何人。
陈越点点头,歪过头注视着她,一字一句说:那一年,辛苦你了。
蒋惜顿时热泪盈眶。
她猛然回想起复读的那段日子,那段她再也不想回头看的苦日子。
除了没日没夜地刷题、刷试卷,还有无数个黑夜、无数个她看不到希望的日子等待她。
焦虑、厌食、失眠好像没完没了地追在她身后,不肯给她一点喘息。
她那不值一提的自尊心让她即便受尽委屈也不肯投降。
所以,那一年她不肯发任何动态,不肯联系任何人,不肯跟以前的有同学有任何交流。也不肯让任何人知道她的现状。
好像也习惯了,也过来了。
怎么今天晚上因为陈越这一句话就要绷不住了呢。
蒋惜飞快眨眨眼皮,不肯让眼泪掉出眼眶。
她低头深呼几口气,等情绪恢复得差不多了才仰头朝陈越露出一口大白牙,故作轻松否认:不辛苦,都过去了。
而且,最辛苦的时候我都熬过去了啊。
陈越站在原地,亲眼看到蒋惜将眼泪憋了回去。
那一瞬,陈越满目心疼。
他艰难滚滚喉结,低声呼唤蒋惜的名字。
蒋惜仰起头,一脸疑惑:怎么了?
陈越望着她,沉重开口:对不起。
蒋惜骤然呆滞,她指了指自己,一脸茫然:陈越,我不太懂不太懂你为什么要跟我说对不起?
陈越闭了闭眼,面带愧疚说:高考前跟你最后一次见面那天我不该跟你说你那么重的话。那时的我大概是脑子进水了吧,不然为什么会说出那样混账的话。
我后来回想多次,每次都很愧疚。我想过跟你当面道歉,可是每次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错过。或者说是我不敢,不敢跟你道歉。
大概是时间长了,我反而越来越没有勇气跟你联系了。
抱歉,是我伤害了你。
当初说那些话,并非我本意。我也不想多辩解什么,只是想告诉你,你并不糟糕。
你一直很棒,很优秀,很厉害。
蒋惜说不清自己现在是什么感受,她就呆站在原地,目瞪口呆地看着陈越。
其实她从来没有想过陈越会道歉,也没想到当初那件事对他影响也这么深。
她到现在都觉得陈越很好很好很好,好到她以后可能再也遇不到这样的人了。
他也从不亏欠她什么,他没有义务去拉她、帮她,也没义务去照顾她的感受。
而且那次,她除了最开始有些难过,后来想通以后,那番话反而成了激励她前行的动力。
她本身就不该堕落,不该颓废,不该在该学习的年纪做别的事。
陈越只是语气重了点,只是声音大了点,只是方式不恰当一点。
可是,他并没有错啊。
要怪就怪他们太年轻了吧。
蒋惜眼泪再也憋不住,她咬住嘴唇,一边摇头一边否认:陈越,你没有错,也没有对不起我。
我很感激你骂醒了我。可能当时你说的话是有点难听,但是现在的我很感激你。
她抬手擦擦眼泪,笑着说:你肯定不知道,我现在有多自信、多快乐。
我在班里当了快两年的班长,写了几篇期刊论文,去做过两次义工,参加过英语口语比赛、投过几次征文、拿过国奖,还跟老师去过研讨会
我大一上学期赚了人生第一笔稿费,总共五千,我给一个留守儿童捐了四千,自己留一千买了一件裙子。我大一下一个人去了趟青海,还搭车去了可可西里,途中认识了很多有趣的人,还在无人区看到了藏羚羊。
蒋惜眨眨眼,踮起脚尖,在陈越面前转了一圈,抬头问:陈越,你看,我现在其实已经很好很满足了。所以,你能别再愧疚了吗?
陈越胸口一阵滚烫,他低下头,伸手碰了碰蒋惜肩膀,哑声回:好。
蒋惜使劲点头:嗯啊~我也希望你能开心。
陈越阖了阖眼皮,轻声问:蒋惜,我能重新加你吗?
蒋惜笑着点头:可以啊。
说着,蒋惜掏出手机,点开微信二维码递到陈越面前。
滴的一声,陈越扫码添加蒋惜为好友。
陈越微信头像跟Q/Q头像一样,昵称一样,微信号也是Q/Q。
蒋惜看着那熟悉又陌生的头像,心里百味陈杂。
添加好友没多久,陈越便接了个电话。
路上没什么人,环境很安静,那头的人说话,蒋惜听得一清二楚。
是个女生。
听起来跟陈越关系挺亲近,聊的话题是出国留学的事。
蒋惜一直安安静静走在陈越旁边,没有打扰他打电话。
这通电话打了不到五分钟就被陈越挂断。
通话结束,蒋惜搓搓手指,故作轻松问:陈越,你要出国吗?
陈越迟疑片刻,承认:申请了美国的学校,硕博连读。
蒋惜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她点点头,讲:嗯,挺好的。
陈越收好手机,偏头看着蒋惜,耐心问:你呢。有什么打算?
蒋惜想了想,坚定道:我?毕业后我想去支教。
我之前去青田做义工,看到那些留守儿童仿佛看到了我小时候。他们大多都是爷爷奶奶在带或者自己一个人,而且学校离家特别远,每天要走十几二十公里,条件比我小时候还艰苦
我那次过去,有个小孩把他一周的饭都给我了。你知道他一周的饭是什么吗?是一袋红薯,就天天吃红薯那个小孩特别瘦,瘦到全是骨头,一看就营养不良。可是他从他那破旧的书包里翻出红薯递给我的时候,脸上全是笑。陈越,你知道吗。那一刻,我真的好感动好想哭。
回学校后,我一直放心不下他,就想着再回去看看。
说到这,蒋惜耸耸肩,笑着说:既然放心不下,那就回去呗。
比起城市,我想,那里更需要我吧。
蒋惜肯定不知道,她说这些的时候,眼里的光有多亮,表情有多自信,气质有多吸引人。
陈越淡淡笑了一下,毫不吝啬地夸赞:蒋惜,你比我想的还要优秀。我很自豪,自豪认识你,跟你做过同桌。
蒋惜笑笑不说话。
过了两分钟,蒋惜还是问出她一直想问的问题:陈越,你谈恋爱了吗?
陈越皱皱眉,否认;没有。
蒋惜抿抿唇,继续问;没有吗?上次同学聚会,陈欢在朋友圈说你有女朋友了。
陈越思索片刻,依旧否认:没有,以前没有,现在也没有。
蒋惜沉重的心突然松懈,她点点头,说;那可能是他们弄错了吧。
陈越看了一会人,开口:蒋惜,我们来日方长。
蒋惜抬起头,同陈越相视一笑,答应;好啊,来日方长。
43. 第 43 章 你微信换了?
2019年3月, 青田乡。
青田坐落在西南边陲,属于偏远山区。
村落建筑以简易木屋、土房、石屋为主。
周围到处都是悬崖峭壁,一座挨一座的大山接二连三阻挡青田的发展。
山路崎岖不平, 县城到青田的路只一条不足三米宽的水泥路,去年政府刚铺的。
平时交通工具主要依靠摩托车、三轮或者双腿。
简单来说,这里是经济落后,交通落后,思想也落后。
蒋惜两年前来青田支教,那时条件比现在更糟糕。
那时学校还是黄土切成的土房, 房顶是树皮搭的,一下大雨,房顶到处漏雨。
第二天上课, 教室堆满水、泥,饱经风霜的书桌也被雨水泡烂,总是缺胳膊少腿。
下雨后,全校七八个教师总会搭梯上房顶重新盖树皮或者搭塑料膜。
教室也只堪堪四间, 学生更是少得可怜,几个班加起来不到一百个人。
学生家长并不想送孩子来上学, 几乎每隔几天就有一个学生因为要在家里帮忙干农活而被家长扣留在家而放弃学业。
蒋惜至今记得, 她支教第一年走三四个小时的山路去到学生家,跟学生家长理论应该让小孩上学, 却被家长气哭的事。
那年她刚大学毕业, 年轻且没工作经验, 也没有半点谈判经验, 跟学生家长无论怎么说都说不通,还被家长嫌弃。
回到学校,在青田支教十来年的老教师周萍告诉她:他们一辈子仰仗土地生活, 所以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们的子女也应该留在家干农活。我们觉得读书能改变命运,他们却觉得浪费时间。你要想说服他们,首先得让他们看到好处,这个好处还得是短时间能兑现的。
蒋惜想了两个晚上,中间又给郑秀英打了通电话,跟她聊了两个多小时才懂他们那一代人的思想。
后来为了让家长同意学生继续上学,蒋惜挨家挨户去家访,极力说服他们各自让一步。
最终的结果是:学生上午上课,下午回家干活,另外每家每年补贴五百元生活费。
这钱由蒋惜的个人账户支出。
去年初国家出资改善学校的老破小环境,之前的老房子被拆除,新建了一栋三层楼的楼房,一栋两层楼的宿舍楼以及一间食堂,地面也铺了水泥。
学校整体条件、环境上升好几个档次。
蒋惜现在教的班级是初一,教学科目语文。
一共两个班,她一周总共十二节课。除了周一的课在下午,其他课都在上午。
上完课偶尔跟学校几个老师出去野炊或者春游,除了条件苦了点,其他都还不错。
周一早上,窗外灰蒙蒙的一片还不见亮,宿舍门外却传来砰砰砰的敲门声。
蒋惜睡得迷迷糊糊,听到动静还以为在做梦,等她反应过来才发现有人在敲门。
敲门声伴随着淅淅沥沥的雨声越来越急促、清晰。
蒋惜急忙掀开被子,起身边套外套边穿拖鞋去开门。
门打开,迎面露出一张黢黑的稚脸。
女孩穿着破旧棉袄,背着拉链烂到无法修补后只能手工缝扣子的橘红色书包。
因为常年干农活,女孩双手满是皲裂,十根手指头也黢黑,跟没洗干净似的。
蒋惜知道,不是没洗干净,而是洗不掉了。
十三岁的年纪也因长期营养不良,导致身高不足一米四。
女孩是蒋惜班上的学生,叫蔡雪,平时文文静静,很胆小害羞。
蒋惜站了几秒,俯下身,温柔询问:蔡雪同学有什么事吗?
蔡雪往边上挪挪脚步,捏着双手,脑袋转了转四周,小声说:蒋老师,你快去看看周小敏吧。她爸爸又不让她上学了。
我刚刚去她家叫她,看见她被她爸绑在柱子上,还说周小敏要是敢偷偷跑来上课,他就打死周小敏。
蒋惜吓得立马清醒。
她揉了把脸,蹲下身,伸手握住蔡雪的手,柔声问:你来学校的时候,周小敏有没有受伤?
蔡雪想了想,摇头:那倒没有,就是被他爸用绳子捆在了柱头。
蒋惜闻言沉默几秒,站起身,拉着蔡雪进屋。
关上门,蒋惜忙忙碌碌从行李箱里翻出运动套装,脱掉睡衣飞快换上运动服。
衣服换好,蒋惜穿上雨靴,拿上雨伞、手机,边跟老教师周萍打电话,边领着蔡雪往外走。
打电话的途中,蒋惜偏头问蔡雪:蔡同学,能不能麻烦你给老师带带路?我们一起去周小敏家看看情况怎么样?
蔡雪踌躇片刻,点头答应。
蒋惜给周萍打了两通电话,周萍才接通。
在电话里蒋惜简单讲完来龙去脉,周萍也跟着动身,说在学校门口的老槐树下集合。
蒋惜出了宿舍楼才发现蔡雪裤腿上全是泥,脚上踩的那双解放鞋也灌满泥水。
走路时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鞋尖还会冒出水泡。
蒋惜皱了皱眉,又拉着蔡雪回到宿舍,单腿跪在地上,从床底取出一双将近崭新的运动鞋给蔡雪换。
蔡雪见状,连忙拒绝:蒋老师,我不用
我脚很脏,会把鞋子穿脏的。
蒋惜蹲在地上,一手握住蔡雪的脚踝,一手脱掉她湿透的解放鞋换上新的运动鞋,嘴上安慰:不脏。
说着,蒋惜又从简易衣柜里翻出鞋垫塞进运动鞋:有点长,我给你垫两双鞋垫。
换上新鞋,蔡雪伸手轻轻扯了扯蒋惜的衣袖,小声开口:蒋老师,谢谢你。
蒋惜笑着摸了摸蔡雪的脑袋,回她:不用谢,应该的。
蒋惜到约定地点,周萍已经到了。
她穿着藏蓝色雨衣、深筒雨靴,打着手电筒,站在老槐树下着急地到此转溜。
听到脚步声,周萍扶了扶眼镜,将光打在蒋惜身上,语气关切问:周小敏现在人被捆在家里?她家长不肯让她来上学是吧?
蒋惜打着伞,迎上周萍询问的目光,无声地点了下头。
周萍长叹口气,边走边骂:这些家长真是折腾死人。孩子那么小,不上学能干嘛。
难不成跟他们一样做一辈子庄稼,到了年纪就找个人随便嫁了?
怎么就这么倔呢!一学期下来我光劝学都要跑几十趟,好不容易现在大部分家长都被说服了,现在又来!
我这心里既心疼又火大。我们这些老师任劳任怨教书难不成还会害了学生不成。
蒋惜不知道如何回应周萍,也跟着叹了叹气,表示无奈。
走了一段路,周萍注意到蒋惜旁边的蔡雪,拧眉问:这孩子怎么回事?也不读了?
蔡雪下意识缩了缩脖子。
蒋惜察觉到蔡雪的胆怯,轻轻抓了抓她的手臂,替她解释:我之前没去过周小敏家,想着让蔡同学带带路。蔡同学妈妈我见过,是个比较开明的单亲母亲,她挺支持蔡雪上学。
周萍了解完情况,笑着看看蔡雪,感慨:要是这些家长都像她妈妈这么开明多好,我们这些做老师也能轻松点。
蒋惜点头。
周小敏家住在大开山山顶,上去全是陡峭的盘山土马路。
走到马路尽头还要走四十几分钟的山路。
蒋惜三人从早上六点半出发,一直走到十点半才抵达周小敏家。
昨晚下了一整夜雨,路上早就泥泞不堪,即便蒋惜穿着雨靴也很难走。
恋耽美
本文网址:https://www.7wav.com/book/150986/3162262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7wav.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