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页
推荐阅读:[快穿]给攻略对象生娃高H、【崩铁乙女】总合集、小圆满(1v2 h)、临时夫妻(nph)、无双局(1v2 父子丼)、上岸(gl)、末世:带着系统养男宠(NPH)、无限流之夜晚来敲门(np)、两情相厌(伪骨科,狗血文)、被强取豪夺的恶毒女配(np强制)、
空净大师言道:“让小殿下在我这里学习半个月。”
“行吧,那就这样。”赵旸转过头看向元松,“你就这么说。”
“是,殿下。”元松退了出去,随即就回宫了。
他先去见了宋仁宗,把这件事情跟他说了。宋仁宗虽然舍不得孙子去大相国寺学习,但是他心里清楚孙子能被空净大师教导是一件幸事。
曹皇后得知后,只是皱了皱眉头,没有开口反对,反倒是苗贵妃觉得半个月太长了,让小殿下跟他爹爹一样每个月在大相国寺学习十天。
折筠当然舍不得儿子离开她,但是她心里清楚,儿子跟空净大师学习是一件好事。她也知道赵旸这么安排,是为了儿子好。
她没有说什么,也没有为儿子收拾行李,直接让元松把儿子带去大相国寺。
大相国寺里什么东西都有,当然肯定没有宫中好。但是,儿子是去学习的,并不是去享受的,所以折筠就没有给儿子收拾细软。
赵玦在大相国寺见到他爹爹,当然非常高兴。有赵旸陪着他,小家伙非常乐意跟空净大师学习。
赵旸暂时要待在大相国寺休养,就顺便陪伴儿子。
别看他在大相国寺休养,但是宋仁宗还是会派人给他送来劄子,让他了解国家大事。
这些年来,派去下西洋的船队带回来的财富非常丰富。赵旸建议不要再搞海禁,彻底放开海上贸易。宋仁宗和大臣们都不反对,毕竟钱真的太多了。
开放了海禁,当然也有麻烦,比如说海盗。再比如说,有不轨之人想要兴风作浪。
在赵旸攻打西夏和辽国之前,他就设立了海军,并且扩大发展了造船业。
这些年来,宋朝的造船技术越来越好,海上武器也越来越先进,海军当然也训练的越来越好。
那些图谋不轨之人见大宋的海军这么凶狠厉害,不敢再在大宋的海域乱来。
赵旸看着从东南的劄子,心里有了一个想法。不对,这个想法早就有了,但是一直没有实践。
他想要开办军校,培养更多的将士。如今,时机成熟了,可以办起来了。对了,还有免费学堂应该再进一步推广。
现在,大宋不需要向西夏和辽国进贡。这些钱,可以用来造福老百姓。
赵旸写了一个关于开建军校的详细章程,宋仁宗收到后,觉得这个建议很好,二话没说地就下旨开办了起来。
文臣们当然反对,但是武将们赞成。文臣们吵不过武将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朝廷创办军校。
赵旸本来想开办女校的,但是现在还不是时候。
说到女校,这几年来,高滔滔办的女校越来越多,越来越多女子来她的学堂读书。她们不仅会识字懂道理,也学会了独立自强。
赵旸决定过几年,再正式开建女校。
在大相国寺休养了三个月,赵旸这才回到宫里,回到朝堂上。
第150章
今年又是科举考试的一年。准确来说, 今年又是乡试、会试和殿试的一年,毕竟童试每年都考。
赵旸回到朝堂后, 第一件事就忙着主持会试和接下来的殿试。
新科举考试一开始很难, 但是这些年,学子们已经习惯了新科举考试的难度。不过,话说回来, 自从新科举考试开始后,淘汰了不少学子, 为官的人数减少了很多。
得知会试和殿试会试太子殿下主持,学子们非常激动。
自从赵旸带兵收复了西夏和辽国后, 学子们对赵旸非常崇拜。准确来说,他们已经把赵旸当做偶像崇拜。
不止学子们, 就是将士们也把赵旸当做大英雄崇拜。
武将们崇拜赵旸很正常, 毕竟赵旸带兵收回了燕云十六州。
赵旸一边忙着主持科举考试, 一边等苏轼、苏辙、沈括他们回来。
这些年来, 苏轼他们三个人一直在外地。苏轼之前在杭州, 前几年又去了苏州。苏辙一直留在北境,而沈括一直在游历。不过,三年前,他的父亲病逝,他回老家守孝,今年九月份就能出孝,届时就会回到汴京城。
前几年,沈括在游历的时候, 丰富了他的眼界和知识, 让他学到了不少东西。他成功地发明出隙积术、会圆术。他还发现了磁偏角, 改进了浑仪。(关于沈括的成就来自度娘)
赵旸回到汴京城后就写了一封信给沈括, 让他出孝后回到汴京城任职。赵旸一直嫌弃司天监做事不太靠谱,他决定让沈括回来好好地整一整司天监。
沈括这些年一直在外游历,如今太子殿下需要他,他当然会义不容辞回来效劳。
赵旸也写信给了苏轼和苏辙,让他们先回汴京城聚一聚,然后再派他们去别的地方。
苏轼和苏辙他们并不想留在汴京城,他们想继续去外地任职,尤其想去曾经的西夏和辽国的地方。
赵旸见他们想去,自然不会反对。再说,以前西夏和辽国的地方是需要好好管理,派苏轼和苏辙他们去,他心里也放心。
至于曹许和王胖胖他们,暂时不会回到汴京城,最起码这两三年来不会回来,因为他们要忙着为攻打蒙古和金国做准备。
再说一件事情,狄青一直追击辽国王室的人。前段时日,狄青成功剿灭辽国王室的几位王子。至于辽王,据说在逃亡的过程中病逝了。
没有了辽王,剩下的辽国王室的人犹如一盘散沙。这些人逃到漠北以外的地方,一时半会儿不会再回来。
--
“行吧,那就这样。”赵旸转过头看向元松,“你就这么说。”
“是,殿下。”元松退了出去,随即就回宫了。
他先去见了宋仁宗,把这件事情跟他说了。宋仁宗虽然舍不得孙子去大相国寺学习,但是他心里清楚孙子能被空净大师教导是一件幸事。
曹皇后得知后,只是皱了皱眉头,没有开口反对,反倒是苗贵妃觉得半个月太长了,让小殿下跟他爹爹一样每个月在大相国寺学习十天。
折筠当然舍不得儿子离开她,但是她心里清楚,儿子跟空净大师学习是一件好事。她也知道赵旸这么安排,是为了儿子好。
她没有说什么,也没有为儿子收拾行李,直接让元松把儿子带去大相国寺。
大相国寺里什么东西都有,当然肯定没有宫中好。但是,儿子是去学习的,并不是去享受的,所以折筠就没有给儿子收拾细软。
赵玦在大相国寺见到他爹爹,当然非常高兴。有赵旸陪着他,小家伙非常乐意跟空净大师学习。
赵旸暂时要待在大相国寺休养,就顺便陪伴儿子。
别看他在大相国寺休养,但是宋仁宗还是会派人给他送来劄子,让他了解国家大事。
这些年来,派去下西洋的船队带回来的财富非常丰富。赵旸建议不要再搞海禁,彻底放开海上贸易。宋仁宗和大臣们都不反对,毕竟钱真的太多了。
开放了海禁,当然也有麻烦,比如说海盗。再比如说,有不轨之人想要兴风作浪。
在赵旸攻打西夏和辽国之前,他就设立了海军,并且扩大发展了造船业。
这些年来,宋朝的造船技术越来越好,海上武器也越来越先进,海军当然也训练的越来越好。
那些图谋不轨之人见大宋的海军这么凶狠厉害,不敢再在大宋的海域乱来。
赵旸看着从东南的劄子,心里有了一个想法。不对,这个想法早就有了,但是一直没有实践。
他想要开办军校,培养更多的将士。如今,时机成熟了,可以办起来了。对了,还有免费学堂应该再进一步推广。
现在,大宋不需要向西夏和辽国进贡。这些钱,可以用来造福老百姓。
赵旸写了一个关于开建军校的详细章程,宋仁宗收到后,觉得这个建议很好,二话没说地就下旨开办了起来。
文臣们当然反对,但是武将们赞成。文臣们吵不过武将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朝廷创办军校。
赵旸本来想开办女校的,但是现在还不是时候。
说到女校,这几年来,高滔滔办的女校越来越多,越来越多女子来她的学堂读书。她们不仅会识字懂道理,也学会了独立自强。
赵旸决定过几年,再正式开建女校。
在大相国寺休养了三个月,赵旸这才回到宫里,回到朝堂上。
第150章
今年又是科举考试的一年。准确来说, 今年又是乡试、会试和殿试的一年,毕竟童试每年都考。
赵旸回到朝堂后, 第一件事就忙着主持会试和接下来的殿试。
新科举考试一开始很难, 但是这些年,学子们已经习惯了新科举考试的难度。不过,话说回来, 自从新科举考试开始后,淘汰了不少学子, 为官的人数减少了很多。
得知会试和殿试会试太子殿下主持,学子们非常激动。
自从赵旸带兵收复了西夏和辽国后, 学子们对赵旸非常崇拜。准确来说,他们已经把赵旸当做偶像崇拜。
不止学子们, 就是将士们也把赵旸当做大英雄崇拜。
武将们崇拜赵旸很正常, 毕竟赵旸带兵收回了燕云十六州。
赵旸一边忙着主持科举考试, 一边等苏轼、苏辙、沈括他们回来。
这些年来, 苏轼他们三个人一直在外地。苏轼之前在杭州, 前几年又去了苏州。苏辙一直留在北境,而沈括一直在游历。不过,三年前,他的父亲病逝,他回老家守孝,今年九月份就能出孝,届时就会回到汴京城。
前几年,沈括在游历的时候, 丰富了他的眼界和知识, 让他学到了不少东西。他成功地发明出隙积术、会圆术。他还发现了磁偏角, 改进了浑仪。(关于沈括的成就来自度娘)
赵旸回到汴京城后就写了一封信给沈括, 让他出孝后回到汴京城任职。赵旸一直嫌弃司天监做事不太靠谱,他决定让沈括回来好好地整一整司天监。
沈括这些年一直在外游历,如今太子殿下需要他,他当然会义不容辞回来效劳。
赵旸也写信给了苏轼和苏辙,让他们先回汴京城聚一聚,然后再派他们去别的地方。
苏轼和苏辙他们并不想留在汴京城,他们想继续去外地任职,尤其想去曾经的西夏和辽国的地方。
赵旸见他们想去,自然不会反对。再说,以前西夏和辽国的地方是需要好好管理,派苏轼和苏辙他们去,他心里也放心。
至于曹许和王胖胖他们,暂时不会回到汴京城,最起码这两三年来不会回来,因为他们要忙着为攻打蒙古和金国做准备。
再说一件事情,狄青一直追击辽国王室的人。前段时日,狄青成功剿灭辽国王室的几位王子。至于辽王,据说在逃亡的过程中病逝了。
没有了辽王,剩下的辽国王室的人犹如一盘散沙。这些人逃到漠北以外的地方,一时半会儿不会再回来。
--
本文网址:https://www.7wav.com/book/158742/3286325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7wav.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