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业强国 第410节
推荐阅读:【恐怖游戏】人家才没有开外挂(NP)、假千金穿成和亲公主后、我的狐仙大人、不能倒,A起来、揣着反派的崽跑路、亡国后又成宠妃、穿成残疾总裁的AI伴侣、龙香拨、影后今天崩人设了吗、六十年代平凡生活、
“那个……对于我们集团来说,怎么看也不是好事吧。”吴经理不知道宁老总的意思,小意的回答了一句。
宁老总摇摇头,道:“要看的长远点,你想想看,嘉谷面粉做得好了,是不是引领国产小麦品类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我们以国产小麦为主原料的面食产品,是不是更受认同?”
吴经理低声道:“我倒也想过这个问题,但没您想的这么深。不过,现在国内外,对国产优质小麦的关注度确实是上升了不少……”
“这就是嘉谷恐怖的市场影响力啊。”宁老总淡淡的重复道,眼里还带着些羡慕。
国内现在能买到的很多相对高端的面粉品牌,比如日清、王后等,无一例外都宣称使用“进口麦源”,似乎“进口麦源”就是高端的标配。
嘉谷是唯一一家理直气壮地声明自己只使用国产麦源,而且消费者也一视同仁的高端品牌。
这不仅仅是为“国麦”挣足了脸面,还提升了“国麦”的竞争力——嘉谷用产品和消费者的接受度,表明了国产优质麦在筋道、蛋白质含量等方面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国际先进水平,让更多的人不再“迷恋”进口小麦,称其“引燃了国麦之光”也不为过。
冲着这一点,宁老总就敬齐政三分。
他自问,国粮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国粮倒是没有盲目追求“进口麦源”,但其要让消费者为国麦心甘情愿的付出溢价,非得让无冕之王们帮忙说一马车的好话,再付出海量的宣传费用之后,才有希望。至于推广国麦填补进口小麦的缺口,那就更难了。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他们追求的也就是这样的影响力了。
至少,宁老总是很希望国粮有如此的名气。
不论口头上是如何的反对嘉谷,这一刻,大家是切身体会到了嘉谷带来的好处的。
在此之前,国内的米面企业做的再好,又有多少消费者关注并理解呢?
正如业界戏言,搞100次的农产品科普活动,也没有嘉谷系列报道科普一次有用。
“这不是在对嘉谷示弱。”宁老总的表情变得冷静下来,道:“国麦的认可度高了,是对所有人有利的。我们不能既想着要嘉谷在前面给行业冲锋陷阵,又在后面想着挖他的墙角……”
吴经理不禁苦笑,心想道:就嘉谷现在的声势,谁能挖得动他的墙角?
……
事实证明,“挖墙脚”的人还是有的。
几乎是同一时间,农业部种植业司张司长到豫省考察小麦产业情况,顺势就邀请了齐政同行。
在前往考察小麦产业集群的路上,张司长与齐政同坐一车,讨论着“国麦”未来的发展,以及优质麦产业化将向何处而去。
张司长微笑着道:“齐董,我听说嘉谷有一张专用稻麦种植地图,嘉谷系的用粮单位能根据加工需求按图索‘粮’,洽谈订购特定品种的原粮,对吗?”
齐政颔首:“是有这么一张电子地图。”
那是嘉谷的粮食作物生产分布图,连片万亩以上的种植单元排列其上,作物产地、品种、规模一目了然,籼稻、粳稻、强筋麦、弱筋麦、种植合作社电话都能按图“索”到,一张地图、一个电话,加工企业找到需求品种、签订协议,到田头拉走,一步到位。
“之前也有人提议,农业部需要制作类似的一张电子地图,以解决生产侧和加工侧的信息不对称矛盾问题。但因为工程量浩大,而且各地规模化种植程度不高,最后就先放下了。”张司长看了一眼齐政,又道:“如今看来,嘉谷的想法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就急切了一点,想着不如让嘉谷来接手。”
齐政先是一愣,然后摸着下巴考虑着。
水稻暂且不提,就拿小麦来说——过去,订单麦经常会出现兑现难,好麦子不为人所知,卖不出好价钱;加工企业找不到好麦子,只能进口补充。
张司长明显是想要和嘉谷联合,将供需双方的信息以地图的形式“上网”,这对于整个行业都是有好处的。
这样思考着,齐政说道:“嘉谷确实有一定的经验,农业部如果想要建立全国优质专用农作物种植地图的话,嘉谷愿意配合。”
张司长却几乎没有考虑,就连连摇头,道:“我的意思是,还是由嘉谷主导建设为好。”
停了一下,他补充道:“主要是考虑到嘉谷本身就是全国最大的水稻种植单位,也正在成为全国最大的小麦种植单位,而且也有了全套建地图经验,由嘉谷全程主导最好不过了。”
齐政狐疑道:“全国地图,和嘉谷体系的自用地图,还是有差别的吧。”
“嘉谷从无到有都经历过了,一点差别算什么。”张司长哈哈的笑了两声。
一时间,齐政不知道自己是应该感谢他看得起,还是懊恼他的看得起了……
不对,就算嘉谷有经验,也不至于让堂堂一个部委自甘打下手吧。
齐政似笑非笑,道:“您说的让嘉谷全程主导,不会是什么都让嘉谷干了,你们部门却分文不出吧。”
“哪至于这么压榨嘉谷?”张司长打了个哈哈,最后在齐政的目光下,呵呵笑道:“我们还是可以为这个项目申请几百万经费的。”
齐政无语。
区区几百万经费,说得夸张点,可能连调研人员跑腿的路费都不够,也难怪他爽快的让出主导权了。
齐政敢肯定,农业部只申请到了一个试点的经费,张司长却想拉上嘉谷,一步登天。
“不过!”张司长装作没看到了齐政的黑脸,双手一合,道:“我可以让部里出台一份红头文件,让各地相关单位配合嘉谷的工作;嘉谷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帮助各地农户种植专用品种,扎实推进小麦结构调整。”
“还有这样的红头文件?”
“你想要就有。”张司长说的很轻松。
齐政依然无语,又有些理解。
专门为此出台一份红头文件——感觉上是很重视,实际上如何,就很考究了。
如果能用一份红头文件,换到一份覆盖全国的优质专用农作物种植电子地图,换做齐政是农业部领导,也是没有意见的。
问题是,齐政是被挖墙脚的一方。
“正是这样的项目做成了,才显的嘉谷厉害嘛。”张司长说着一笑,又道:“正好嘉谷现在大力推动国产小麦升级,顺带完成这个项目如何?”
说实话,换做是其他企业,就算是国企中的国粮集团,张司长也不会有这个打算。
别看只是一张“地图”,但地图的背后,是通过在适宜生态区内以优质专用小麦大片建设带动,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从而提升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和农业结构调整的规模化水平。
也就是嘉谷,一来是有地有人有钱有基础,二来,嘉谷现在组建的粮食产业联合体,不就是这张“图”的最大受益者吗?
齐政却想得更多。
虽然吧,帮助农业部制作这样一张地图,嘉谷需要接触更多的地方政府、农户和企业,费时费力……但嘉谷也不是没有好处,好歹,嘉谷能优先找到更多的优质粮源,能和更多的加工企业“牵手”,想想,都是满满的影响力溢出啊!
于是乎,齐政握住张司长的手,一脸诚恳的道:“承蒙您看重,嘉谷愿意帮助农业部完善全国优质专用农作物生产分布图的信息,但很难讲多久能做成,只能是尽力而为。”
“我理解。”张司长反握住齐政的手,满意道:“那就先从豫省开始,衔接优质专用麦的产销吧。”
……
第722章 大时代下的农民选择(1)
种植业司张司长带领的农业部考察队伍,下来得有些突然。
豫省的农业规模化经营浪潮,甚至拉开了新一轮小麦产业升级的序幕。这么大的动静,上面自然不会看不见。为了了解最真实的情况,农业部考察队伍在没有什么提前通知的情况下,就赴豫考察了。
但不管怎么考察,嘉谷系合作社都是不能忽视的角色。
到达目的地后,远远看到嘉谷xx乡合作社的指示牌,张司长转过头呵呵笑道:“最近几年,我们部门跟踪调研了农业生产的一些领域,总能看到遍地开花的嘉谷系合作社,不得不说,挺了不起的。”
齐政微微一笑,并没有故作谦虚。
就这一份成就而言,齐政也觉得嘉谷是挺了不起的。
张司长则感慨中带着期待。
再也没有任何一个时刻,比今时今日更能体会到,时代真的变了。
当年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针对人民公社平均主义的,所以效率提高了很多。但这种效率持续到今天,释放的能量就差不多了,再想让劳动力在这几亩地上做文章已经没有文章可做了。这种家庭式的农业生产,效率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市场化的需要。
尤其是今天的国内外价差——国际上出口农产品的经济体主要是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等等这些大国为主,他们的农业生产效率比我们国内农业生产效率高,所以他们的农产品运到我们港口的价格,比我们自己国内生产的收购价还要低。
所以只要有一个农产品的进口放开,国内同类农产品想维持生产就非常困难。最典型的就是大豆。
想及此处,张司长不由自主的又瞄了齐政一眼。
虽然大豆案例不知被提起了多少次,但部里依然乐此不疲,因为这实在是一个足够鲜明且“励志”的实例。
嘉谷领导的国产大豆规模化生产模式,比原来家庭承包的生产方式先进得多,生产效率也要高得多。在“嘉豆13号”横空出世后,国产大豆的成本甚至能做到比进口大豆还要低,要不是国内要优先保证主粮自给,导致大豆种植面积不够,弄不好还能“反杀”一波美豆。
即使如此,如果算上远东地区,国产大豆的自给率已经恢复到四成,这已经让海外大豆生产者如临大敌了。
可以说,正是因为这个光鲜亮丽的例子,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意见才在行业内外形成压倒性的优势。
还有一个意见也基本达成了共识——规模化的农业发展之路,一定要有工商资本下乡。
规模化可以提高生产力和生产水平,但这种提高没有工商资本的介入很难实现得了。大规模种植要买功能强大的机械,要购买大量优良的生产资料,这些都需要资金投入。靠农民各家各户凑在一起搞合作社,成功的概率是很低的。光把土地集中起来,实现不了所谓先进的生产力。
所以,对于工商资本大力介入豫省小麦规模化经营,农业部是保持着谨慎乐观的态度。
豫省近30%的土地已经流转,也说明土地规模化经营已成为大趋势。当然,更深入的考察也就紧随其后了。
张司长很在意齐政的态度,见他笑而不语,以为他是顾忌什么,于是笑着道:“说实话,我们部门跟踪调研时间最长的公司样本,就是嘉谷。我们的调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家庭承包耕种的几亩地与嘉谷系合作社耕种的上万亩地比较,每亩地创造的财富要差30%到40%,这是一个很惊人的数据……”
也就是说,国内现有耕地18亿多亩,如果都能像嘉谷系合作社这样,把效率提高30%,18亿亩耕地就相当于多出来4亿亩到5亿亩土地的当量。如果能提高到40%,我的天……
“有这么高?”乍一听,齐政愣了那么一瞬。
他并不奇怪嘉谷在农业部有个专门的档案,他奇怪的是,嘉谷的档案会“厚”到如此程度。
“当然。”张司长自然不能让齐政觉得他是拍拍脑门想出来,张口就娓娓道来:“就拿豫省来说,调查显示,按目前农业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种植小麦、玉米两季计算,加上一年的粮食补贴和良种补贴,种粮大户亩均粮食生产成本为960多元,净收益为1190多元;而普通农户亩均粮食生产成本为1240多元,净收益为1040多元。”
“整体来看,种粮大户亩均粮食生产成本比普通户低22.3%,亩均收益比普通户高14.4%,规模种粮生产收益明显高于散户。但调查同时表明,从单位投入产出效益来看,嘉谷系合作社亩均生产成本也至少比种粮大户低10%,亩均收益更是比种粮大户高15%-20%……我说的没错吧。”
齐政忍不住叹服:“您记性真好。”
这么一连串的数据脱口而出,稍微差一点的记性都无法做到。
齐政同时不得不承认,农业部对嘉谷的跟踪调研,也是详尽到了一定的程度。张司长给出的评估,与嘉谷内部的数据其实已经相当接近了。
换言之,即使同是规模化经营,嘉谷也早已超脱了种粮大户的境界。
“在这个大时代中,嘉谷不过是有幸领先一步,不过,我也希望国内整体的农业生产效率,能尽早达到嘉谷水平。”齐政颇为自信道。
他也衷心希望,将这份自信传导出来。
“但是,基层一线农民在这个过程中是怎么考虑的?或者说,他们真的能平静的接受这一切吗?”说话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齐政转身一看,出声的是考察团中的一位看上去三十岁出头的年轻人。
“我来介绍一下。贺明哲,这可是我们农业部冉冉升起的新星。”张司长指了一下年轻人,半开玩笑道。
从他的表情,不难知道贺明哲有背景。
其实,不用他说,齐政也想到了。敢在领导面前说插话就插话,不是愣头青,就是底气十足。以这厮看上去精明干练的模样,怎么看应该都属于后者。
偏偏就是这位不知啥背景的年轻人,略带不服地瞅着齐政。
……
宁老总摇摇头,道:“要看的长远点,你想想看,嘉谷面粉做得好了,是不是引领国产小麦品类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我们以国产小麦为主原料的面食产品,是不是更受认同?”
吴经理低声道:“我倒也想过这个问题,但没您想的这么深。不过,现在国内外,对国产优质小麦的关注度确实是上升了不少……”
“这就是嘉谷恐怖的市场影响力啊。”宁老总淡淡的重复道,眼里还带着些羡慕。
国内现在能买到的很多相对高端的面粉品牌,比如日清、王后等,无一例外都宣称使用“进口麦源”,似乎“进口麦源”就是高端的标配。
嘉谷是唯一一家理直气壮地声明自己只使用国产麦源,而且消费者也一视同仁的高端品牌。
这不仅仅是为“国麦”挣足了脸面,还提升了“国麦”的竞争力——嘉谷用产品和消费者的接受度,表明了国产优质麦在筋道、蛋白质含量等方面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国际先进水平,让更多的人不再“迷恋”进口小麦,称其“引燃了国麦之光”也不为过。
冲着这一点,宁老总就敬齐政三分。
他自问,国粮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国粮倒是没有盲目追求“进口麦源”,但其要让消费者为国麦心甘情愿的付出溢价,非得让无冕之王们帮忙说一马车的好话,再付出海量的宣传费用之后,才有希望。至于推广国麦填补进口小麦的缺口,那就更难了。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他们追求的也就是这样的影响力了。
至少,宁老总是很希望国粮有如此的名气。
不论口头上是如何的反对嘉谷,这一刻,大家是切身体会到了嘉谷带来的好处的。
在此之前,国内的米面企业做的再好,又有多少消费者关注并理解呢?
正如业界戏言,搞100次的农产品科普活动,也没有嘉谷系列报道科普一次有用。
“这不是在对嘉谷示弱。”宁老总的表情变得冷静下来,道:“国麦的认可度高了,是对所有人有利的。我们不能既想着要嘉谷在前面给行业冲锋陷阵,又在后面想着挖他的墙角……”
吴经理不禁苦笑,心想道:就嘉谷现在的声势,谁能挖得动他的墙角?
……
事实证明,“挖墙脚”的人还是有的。
几乎是同一时间,农业部种植业司张司长到豫省考察小麦产业情况,顺势就邀请了齐政同行。
在前往考察小麦产业集群的路上,张司长与齐政同坐一车,讨论着“国麦”未来的发展,以及优质麦产业化将向何处而去。
张司长微笑着道:“齐董,我听说嘉谷有一张专用稻麦种植地图,嘉谷系的用粮单位能根据加工需求按图索‘粮’,洽谈订购特定品种的原粮,对吗?”
齐政颔首:“是有这么一张电子地图。”
那是嘉谷的粮食作物生产分布图,连片万亩以上的种植单元排列其上,作物产地、品种、规模一目了然,籼稻、粳稻、强筋麦、弱筋麦、种植合作社电话都能按图“索”到,一张地图、一个电话,加工企业找到需求品种、签订协议,到田头拉走,一步到位。
“之前也有人提议,农业部需要制作类似的一张电子地图,以解决生产侧和加工侧的信息不对称矛盾问题。但因为工程量浩大,而且各地规模化种植程度不高,最后就先放下了。”张司长看了一眼齐政,又道:“如今看来,嘉谷的想法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就急切了一点,想着不如让嘉谷来接手。”
齐政先是一愣,然后摸着下巴考虑着。
水稻暂且不提,就拿小麦来说——过去,订单麦经常会出现兑现难,好麦子不为人所知,卖不出好价钱;加工企业找不到好麦子,只能进口补充。
张司长明显是想要和嘉谷联合,将供需双方的信息以地图的形式“上网”,这对于整个行业都是有好处的。
这样思考着,齐政说道:“嘉谷确实有一定的经验,农业部如果想要建立全国优质专用农作物种植地图的话,嘉谷愿意配合。”
张司长却几乎没有考虑,就连连摇头,道:“我的意思是,还是由嘉谷主导建设为好。”
停了一下,他补充道:“主要是考虑到嘉谷本身就是全国最大的水稻种植单位,也正在成为全国最大的小麦种植单位,而且也有了全套建地图经验,由嘉谷全程主导最好不过了。”
齐政狐疑道:“全国地图,和嘉谷体系的自用地图,还是有差别的吧。”
“嘉谷从无到有都经历过了,一点差别算什么。”张司长哈哈的笑了两声。
一时间,齐政不知道自己是应该感谢他看得起,还是懊恼他的看得起了……
不对,就算嘉谷有经验,也不至于让堂堂一个部委自甘打下手吧。
齐政似笑非笑,道:“您说的让嘉谷全程主导,不会是什么都让嘉谷干了,你们部门却分文不出吧。”
“哪至于这么压榨嘉谷?”张司长打了个哈哈,最后在齐政的目光下,呵呵笑道:“我们还是可以为这个项目申请几百万经费的。”
齐政无语。
区区几百万经费,说得夸张点,可能连调研人员跑腿的路费都不够,也难怪他爽快的让出主导权了。
齐政敢肯定,农业部只申请到了一个试点的经费,张司长却想拉上嘉谷,一步登天。
“不过!”张司长装作没看到了齐政的黑脸,双手一合,道:“我可以让部里出台一份红头文件,让各地相关单位配合嘉谷的工作;嘉谷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帮助各地农户种植专用品种,扎实推进小麦结构调整。”
“还有这样的红头文件?”
“你想要就有。”张司长说的很轻松。
齐政依然无语,又有些理解。
专门为此出台一份红头文件——感觉上是很重视,实际上如何,就很考究了。
如果能用一份红头文件,换到一份覆盖全国的优质专用农作物种植电子地图,换做齐政是农业部领导,也是没有意见的。
问题是,齐政是被挖墙脚的一方。
“正是这样的项目做成了,才显的嘉谷厉害嘛。”张司长说着一笑,又道:“正好嘉谷现在大力推动国产小麦升级,顺带完成这个项目如何?”
说实话,换做是其他企业,就算是国企中的国粮集团,张司长也不会有这个打算。
别看只是一张“地图”,但地图的背后,是通过在适宜生态区内以优质专用小麦大片建设带动,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从而提升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和农业结构调整的规模化水平。
也就是嘉谷,一来是有地有人有钱有基础,二来,嘉谷现在组建的粮食产业联合体,不就是这张“图”的最大受益者吗?
齐政却想得更多。
虽然吧,帮助农业部制作这样一张地图,嘉谷需要接触更多的地方政府、农户和企业,费时费力……但嘉谷也不是没有好处,好歹,嘉谷能优先找到更多的优质粮源,能和更多的加工企业“牵手”,想想,都是满满的影响力溢出啊!
于是乎,齐政握住张司长的手,一脸诚恳的道:“承蒙您看重,嘉谷愿意帮助农业部完善全国优质专用农作物生产分布图的信息,但很难讲多久能做成,只能是尽力而为。”
“我理解。”张司长反握住齐政的手,满意道:“那就先从豫省开始,衔接优质专用麦的产销吧。”
……
第722章 大时代下的农民选择(1)
种植业司张司长带领的农业部考察队伍,下来得有些突然。
豫省的农业规模化经营浪潮,甚至拉开了新一轮小麦产业升级的序幕。这么大的动静,上面自然不会看不见。为了了解最真实的情况,农业部考察队伍在没有什么提前通知的情况下,就赴豫考察了。
但不管怎么考察,嘉谷系合作社都是不能忽视的角色。
到达目的地后,远远看到嘉谷xx乡合作社的指示牌,张司长转过头呵呵笑道:“最近几年,我们部门跟踪调研了农业生产的一些领域,总能看到遍地开花的嘉谷系合作社,不得不说,挺了不起的。”
齐政微微一笑,并没有故作谦虚。
就这一份成就而言,齐政也觉得嘉谷是挺了不起的。
张司长则感慨中带着期待。
再也没有任何一个时刻,比今时今日更能体会到,时代真的变了。
当年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针对人民公社平均主义的,所以效率提高了很多。但这种效率持续到今天,释放的能量就差不多了,再想让劳动力在这几亩地上做文章已经没有文章可做了。这种家庭式的农业生产,效率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市场化的需要。
尤其是今天的国内外价差——国际上出口农产品的经济体主要是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等等这些大国为主,他们的农业生产效率比我们国内农业生产效率高,所以他们的农产品运到我们港口的价格,比我们自己国内生产的收购价还要低。
所以只要有一个农产品的进口放开,国内同类农产品想维持生产就非常困难。最典型的就是大豆。
想及此处,张司长不由自主的又瞄了齐政一眼。
虽然大豆案例不知被提起了多少次,但部里依然乐此不疲,因为这实在是一个足够鲜明且“励志”的实例。
嘉谷领导的国产大豆规模化生产模式,比原来家庭承包的生产方式先进得多,生产效率也要高得多。在“嘉豆13号”横空出世后,国产大豆的成本甚至能做到比进口大豆还要低,要不是国内要优先保证主粮自给,导致大豆种植面积不够,弄不好还能“反杀”一波美豆。
即使如此,如果算上远东地区,国产大豆的自给率已经恢复到四成,这已经让海外大豆生产者如临大敌了。
可以说,正是因为这个光鲜亮丽的例子,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意见才在行业内外形成压倒性的优势。
还有一个意见也基本达成了共识——规模化的农业发展之路,一定要有工商资本下乡。
规模化可以提高生产力和生产水平,但这种提高没有工商资本的介入很难实现得了。大规模种植要买功能强大的机械,要购买大量优良的生产资料,这些都需要资金投入。靠农民各家各户凑在一起搞合作社,成功的概率是很低的。光把土地集中起来,实现不了所谓先进的生产力。
所以,对于工商资本大力介入豫省小麦规模化经营,农业部是保持着谨慎乐观的态度。
豫省近30%的土地已经流转,也说明土地规模化经营已成为大趋势。当然,更深入的考察也就紧随其后了。
张司长很在意齐政的态度,见他笑而不语,以为他是顾忌什么,于是笑着道:“说实话,我们部门跟踪调研时间最长的公司样本,就是嘉谷。我们的调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家庭承包耕种的几亩地与嘉谷系合作社耕种的上万亩地比较,每亩地创造的财富要差30%到40%,这是一个很惊人的数据……”
也就是说,国内现有耕地18亿多亩,如果都能像嘉谷系合作社这样,把效率提高30%,18亿亩耕地就相当于多出来4亿亩到5亿亩土地的当量。如果能提高到40%,我的天……
“有这么高?”乍一听,齐政愣了那么一瞬。
他并不奇怪嘉谷在农业部有个专门的档案,他奇怪的是,嘉谷的档案会“厚”到如此程度。
“当然。”张司长自然不能让齐政觉得他是拍拍脑门想出来,张口就娓娓道来:“就拿豫省来说,调查显示,按目前农业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种植小麦、玉米两季计算,加上一年的粮食补贴和良种补贴,种粮大户亩均粮食生产成本为960多元,净收益为1190多元;而普通农户亩均粮食生产成本为1240多元,净收益为1040多元。”
“整体来看,种粮大户亩均粮食生产成本比普通户低22.3%,亩均收益比普通户高14.4%,规模种粮生产收益明显高于散户。但调查同时表明,从单位投入产出效益来看,嘉谷系合作社亩均生产成本也至少比种粮大户低10%,亩均收益更是比种粮大户高15%-20%……我说的没错吧。”
齐政忍不住叹服:“您记性真好。”
这么一连串的数据脱口而出,稍微差一点的记性都无法做到。
齐政同时不得不承认,农业部对嘉谷的跟踪调研,也是详尽到了一定的程度。张司长给出的评估,与嘉谷内部的数据其实已经相当接近了。
换言之,即使同是规模化经营,嘉谷也早已超脱了种粮大户的境界。
“在这个大时代中,嘉谷不过是有幸领先一步,不过,我也希望国内整体的农业生产效率,能尽早达到嘉谷水平。”齐政颇为自信道。
他也衷心希望,将这份自信传导出来。
“但是,基层一线农民在这个过程中是怎么考虑的?或者说,他们真的能平静的接受这一切吗?”说话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齐政转身一看,出声的是考察团中的一位看上去三十岁出头的年轻人。
“我来介绍一下。贺明哲,这可是我们农业部冉冉升起的新星。”张司长指了一下年轻人,半开玩笑道。
从他的表情,不难知道贺明哲有背景。
其实,不用他说,齐政也想到了。敢在领导面前说插话就插话,不是愣头青,就是底气十足。以这厮看上去精明干练的模样,怎么看应该都属于后者。
偏偏就是这位不知啥背景的年轻人,略带不服地瞅着齐政。
……
本文网址:https://www.7wav.com/book/158877/3289046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7wav.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