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业强国 第416节
推荐阅读:魔君与魔后的婚后生活、[快穿]给攻略对象生娃高H、坦然 (NPH)、缘浅(百合abo)哑巴A、皆其靡也(剧情nph)、两情相厌(伪骨科,狗血文)、珀迪达之雾【简】、晴日物语、越王(百合双a)、狗血文里窝囊废的她、
嘉谷说放手就放手——于总最佩服齐政的一点就是理智。对,是理智而不是魄力。
别跟他提什么“苹果公司每年赚了几百亿美元,几乎赚尽了手机行业的利润,不是也屁事没有吗”之类的鬼话,怎么不看看苹果背后有多少股东?
嘉谷当年要是想独吞这块大蛋糕,别说平平安安发展至现在的规模了,没被各方势力当场撕了都算运气好。
而且落在嘉谷手里,说不定就陷入了“资源诅咒”,这还是在费劲心思保住这块业务的前提下;但落在国家手里,那就不仅仅是赚钱的好处了。
从中提取“高能生长因子”用于更深层次的医学研究香不香?严控出口获得一些额外的好处香不香?亲,你要常年订购仙茗大米啊,但这不是钱的问题哦,你看,在某些国际合作中要不要投个赞成票呢?对转让某项关键技术要不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呢?
至于走私?呵呵,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政府认真起来就没啥做不成的——划重点,“认真”。这么集中的产地,从播种就能预测到斤的产量,敢走私?怕是没见识过我兔的铁拳哦。
当然,钱也是不能少的,而嘉谷跟着喝汤,如果体现在财报上,那嘉谷就是彻底不“穷”了。
但很显然,这并没有体现在嘉谷的财报上。嘉谷选择了将这部分超额利益“用之于民”,也获得了空前宽松的发展空间。
说到这一点,于总裁都羡慕了——人家根本就不稀罕更好看的财报。
如果是上市公司,资本股东就是上帝,公司运营必须符合股东的利益,一份漂漂亮亮的财报是最重要的;如果是国企,上头也有国资委等婆婆妈妈,稍大点的投资都束手束脚的。
在这股热潮中,一般人要不关注嘉谷的营收“合不合理”,要不称赞嘉谷的利润率一如既往出色,于总裁则更关注嘉谷的花钱方式,譬如科研投入。
去年嘉谷两百多亿的科研投入,已经让于总目瞪口呆了;今年有风声说嘉谷将在科研上投入四百多亿,农业学科研人士,甚至生物学科研人士都闻风而动,于总差点把眼球都惊掉了。
好消息是,嘉谷将加大在生物学基础研究上的投入比重,众所周知的是,基础研究每前进一小步,整个行业都将跟着前进一大步,甚至全人类都跟着受益。
坏消息是,嘉谷将当前具有的优势,作为长远目标的成本投入,容易获得更大的优势。
因为技术这东西吧,比女朋友简单,只要你投入了时间和金钱,它一定会有所回报的。科研说到底就是由需求驱动的试错活动,归纳起来只有一条铁律:技术=时间x金钱。
从目前的形势看,嘉谷能承受长时间的金钱投入——没见嘉谷的财报低于预期,全民都觉得不可思议吗?这代表着什么,代表着认可度。有这种认可度,想不赚钱都难。
而以齐政为首的嘉谷管理层,上面没有婆婆妈妈的指手画脚,目光又长远,能接受长时间的看不到成效的投资……
刚挑起重担的于总,就预见会被“大山”持续压制的未来,面上心里都是凉凉。
……
同一时间,同样从社会热议中看清本质的,不乏人在。
在某间封闭的会议室里,分属几家企业的代表一脸严肃。
“这些年,被嘉谷压制的怨气已经积累得够多了,又或者说,我们都已经被压得够久了,是时候动一动了。”
“我同意,现在是一个转折期,如果再让嘉谷豪赌到未来,这憋屈的日子就更没头了。”
“没错,就算以亏损换亏损,也应该打断嘉谷的势头了。”
顺利达成了一致,领头的代表站起来,脸上依然只有肃色:“很好,那就开战吧。”
……
第731章 你们愿意接受一个垄断的嘉谷吗
没有一点点防备,今年商业界最大的瓜就突兀地产生了。
在嘉谷公布财报不久后,国内一家律师事务所代表十多家米业公司、大豆食品加工企业,向国家工商总局指控嘉谷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并提出“对嘉谷立案调查”、“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行政处罚”三项行政诉讼请求。
律所在具体声明中指出:
“……国内的食用油市场规模几乎停滞不前,但与之相对的,是嘉谷食用油的市场份额不断上升,如今已占据小包装食用油三成的份额,且增长依然看不到头;在大米上更加强势,嘉谷已占据了包装大米近四成的市场份额;现在嘉谷又在面粉行业迅猛发展,试图复制大米和食用油的优势。
但支撑嘉谷攫取强势份额的,是嘉谷的垄断性策略。
国产大豆,嘉谷垄断了全国八成的产量;水稻,嘉谷控制了超过700万公顷的种植面积……通过附条件交易、差别待遇,双重挤压业内同行,所有非嘉谷系的公司,要么选择屈服,要么与嘉谷控制的产区停止合作,嘉谷霸道至此。
此行为产生多方面的反竞争效应,会严重排除和限制竞争,导致竞争不充分,也成为了压死众多小企业求生的最后一根稻草。市场监管部门应当站出来干预,法律应当予以裁决。
同时,本所继续召集因嘉谷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而被损害的企业加入,共同为行业争取公平的竞争环境,包括但不限于:向国家工商总局提出反垄断的行政诉讼、向人民法院提起反垄断民事诉讼等……”
在工商总局确认收到这份行政诉讼,并就诉讼报告开始进行评估之后,嘉谷再一次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如果说此前关于“嘉谷是否装穷”的话题更多是网友们的热闹,这一次,则是所有媒体的狂欢。
做媒体的,终究是追求大新闻的。
它们的热情,在意识到该案很可能是中国农业历史上的首例涉嫌垄断的诉讼之时,就全部爆发了。
一直是热点的“嘉谷”,少见的企业“诉讼”,再加上“垄断经营”,简直不要太热闹了。
“嘉谷的荣誉,行业的哀嚎?”
“我们追捧的那个嘉谷,真相居然是这样?”
“是充分竞争?还是垄断打压?”
“……”
一夜之间,舆论的风向,就仿佛发生了变化。
不仅仅是嘉谷猝不及防,更多的吃瓜群众也是莫名惊诧,前一刻还在为嘉谷的巨额营收大唱赞歌,什么风声都没有,怎么下一刻“嘉谷涉嫌垄断”就变成热点了?
最关键是,一直以来,嘉谷在国人心目中的形象都是正当经营的典范企业。或者说,这种形象甚至不仅仅是正当经营,甚至是道德模范——嘉谷捐的款,嘉谷扶的贫,无不证明了这一点。
其实从报道的立场可以看出,就算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媒体,都顾虑到这一点,因此很少有直接声讨嘉谷的,以至于涵盖了各种擦边球的舆论引导。
但总有一些媒体,就喜欢玩拉一派打一派的套路,早早在这一波热潮中选定了立场。
南方某大报的编辑部。
号称“最了解嘉谷”的记者杨博拿着自己写好的稿子,兴冲冲地找上了主编,笑道:“您看看我刚写的稿子,趁着热度发表出来,肯定大受好评。”
主编放下了文件,将杨博的文章拿到了手里。
瞅了一眼正在皱眉阅读自己稿子的主编,杨博美滋滋的想:认真的看吧,看看咱才是最了解嘉谷的人,就凭咱的专业性,这次肯定能反压对头单位的武镭一头了吧。哼,不就是运气好吗,凭什么能被誉为嘉谷的“御用记者”?这次我要是帮公司拉到嘉谷的广告投入,也该得到顶头上司几个大大的笑容吧。
越想越开心,想到年底评优评先的时候,他差点都笑出声了。
主编很快看完了稿子,眯着眼道:“稿子不错,小杨你不愧是集团内最了解嘉谷的记者,有理有据的。”
杨博压抑着心中的得意,微笑道:“那必须的。在我看来,这次对嘉谷的垄断指控就是无稽之谈。人家嘉谷掌控产区,哪是靠什么垄断,不就是最常见的‘订单农业’吗?只不过嘉谷更喜欢以种子、技术作为定金下订单,让合作社种植,再按合同价进行收购……”
“但是,当体量到达一定高度,游戏规则都变了。”主编打断了杨博的话,意味深长道:“我这么说吧,嘉谷的体量太大了。类似恒星质量太大,会扭曲空间,把光线掰弯一样;嘉谷的入场,扭曲了太多人的路。”
杨博后知后觉的发现,自己怕是猜错了主编的想法。
主编的话有些晦涩,杨博也没完全理解,不过,有一点他似乎懂了:“也就是说,这一次我们是站在反嘉谷的一方?但您以前不是说过,就算写了反嘉谷的文章,读者也不乐意看吗?”
“我是说过,不过现在水混了。”主编依然神秘的说了一句,然后道:“你就说说,换个方向,你那还有没有发掘的地方吧。”
杨博一个激灵,连忙回答道:“有,多着呢。”
主编其实也就是随口一问,要是杨博回答一个没有,他立马就要安排一个有的人去发掘了。之所以还是优先选择杨博,是因为他确实对嘉谷研究最深,就算是“抹黑”,也能“黑”得更有深度。
主编犹豫了一下,道:“给你预留半个版面,你写了稿子,先拿来给我看。”
“得,我现在就去。”杨博苦笑应道。
“题目暂定这个:《你们愿意接受一个垄断的嘉谷吗》,你要在文章中揭示一个观点——世界上绝大多数的食品供应链已经被少数的几家食品公司所垄断,嘉谷正是其中之一。这么高的集中度,假如某一天这些公司的生产环节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后果岂不是不堪设想?”主编几句话就将主题定了下来。
杨博愣了片刻。
主编的观点,乍一听似乎也有点道理。
但是,这样的选择,与他对嘉谷的认可截然相反。
主编似乎也看出了杨博的纠结,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小杨啊,你要知道你是为谁工作的,难道是为嘉谷?”
“……我明白了。”
这该死的良心!
……
第732章 紧张感
太新鲜了!
这是嘉谷首次遭遇集体诉讼,吃瓜群众看着新鲜,在嘉谷内部同样看着新鲜。
“声势不小,但问题不大。”齐政对桌的法务部首席律师沈时行这样说道。
他们正对的墙上镶嵌着一块液晶屏幕,现在屏幕上放着的是嘉谷的新闻,里面有通过剪辑过后的各种针对嘉谷的报道。
办公室除了齐政和“大总管”王昱业外,是整个法务部和公关部的核心阵容。
沈时行汇合手上所有资料后,很肯定地对齐政说道:“嘉谷垄断的罪名放在哪都不会成立的。诉讼报告中说的小包装食用油、包装大米三四成的市场份额,我都不说这够不够垄断的标准了,只看一点,在食用油市场中,以嘉谷食用油、金龙鱼为首的小包装食用油占到的市场份额仅有20%,传统的散油依然占据了80%的食用油份额。如果这都算垄断,那也太扯淡了。”
很多人不知道,从产品规格看,食用油包括小包装食用油和散装食用油,其中小包装食用油是指包装规格在5l以下桶装或瓶装的食用油,主要针对消费者家用市场。实际上,特别是在广大城镇,传统的散装食用油才是大行其道。
同理,散装米的市场占有率比散装食用油更高。国内大米消费量约1.8亿吨,但其中小包品牌大米销售量不足15%,就这还是嘉谷多年来带领小包装大米在业内迅猛发展的结果。
如同粮食产业安全的话题源于大豆,对嘉谷的指控最“有利”的证据也源于大豆。进口大豆的激增,让行业内外对粮食安全的问题忧心忡忡;嘉谷一力扶持国产大豆的复兴,却又让人对嘉谷的所谓“垄断”忧心忡忡,实在是一言难尽。
问题是,如果不算远东地区,国产大豆仅能满足国内20%的需求——就算全被嘉谷垄断了,也不能说嘉谷在行业就是垄断吧。
“真要说有点麻烦的,是对我们通过严格的原料来源控制来挤兑对手的指控,但也仅仅是一点点麻烦。”沈时行胸有成竹道:“因为我有限的见识里,也没听说过哪种大宗农产品是被完全垄断原料收购的……”
食品工厂都无法垄断上游农业供应。因为农业生产本身很分散,而且替代性很强。
即使几家工厂垄断了某一个产地的某种农产品,还会有其他产地的可以供应给其他厂家。偶尔有某种原料只有一家卖的,通常是因为这家在原料采购方面确实比别家有优势,规模效应使得他们家产品价格低,其他家在性价比上竞争不过。但是食品原料往往不是不可替代的,就拿大豆榨油来说,没了大豆,还有玉米油葵花籽油花生油……垄断个屁啊。
用沈时行的话来说就是:“我们既不能垄断原料也不能垄断技术和销售渠道,更不能阻止新的竞争企业加入,我们嘉谷不过是有些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但是哪个行业没有名牌了?谁能说名牌等于垄断?”
食品行业这个东西,要做品牌的一般都会按照自己的开发思路微调、按照自己的产品战略去获取最好的原料。这些东西,那些享受着“无研发成本、无市场开拓成本”的尾流福利的后排厂家是不会做的,也就不怪领航的嘉谷和后续竞争者有着明显的差距了。
沈时行的一番话,很有点“不怪嘉谷看起来像垄断,只能怪在座的都是垃圾”的霸气,也将办公室里的大伙都逗笑了。
齐政也笑了,不管怎么说,有自信总是好事。
另一边的公关部老大张泽宏接话道:“但事实是一码事,舆论又是另一码事。现在的舆论太影响我们嘉谷的形象了……”
“那就是你的事了。”齐政颇为放松道。
事实上,别看舆论汹涌,但齐政却是没有什么紧张之感。
任何一个品牌不可能永远处于高峰阶段,发展到一定时期都会经历起伏,人们之前愿意追捧嘉谷,是对食品不安全时代,嘉谷坚守本心的尊重。
但嘉谷的坐大,使得其不得不直面舆论有关产业安全的拷问。
别跟他提什么“苹果公司每年赚了几百亿美元,几乎赚尽了手机行业的利润,不是也屁事没有吗”之类的鬼话,怎么不看看苹果背后有多少股东?
嘉谷当年要是想独吞这块大蛋糕,别说平平安安发展至现在的规模了,没被各方势力当场撕了都算运气好。
而且落在嘉谷手里,说不定就陷入了“资源诅咒”,这还是在费劲心思保住这块业务的前提下;但落在国家手里,那就不仅仅是赚钱的好处了。
从中提取“高能生长因子”用于更深层次的医学研究香不香?严控出口获得一些额外的好处香不香?亲,你要常年订购仙茗大米啊,但这不是钱的问题哦,你看,在某些国际合作中要不要投个赞成票呢?对转让某项关键技术要不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呢?
至于走私?呵呵,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政府认真起来就没啥做不成的——划重点,“认真”。这么集中的产地,从播种就能预测到斤的产量,敢走私?怕是没见识过我兔的铁拳哦。
当然,钱也是不能少的,而嘉谷跟着喝汤,如果体现在财报上,那嘉谷就是彻底不“穷”了。
但很显然,这并没有体现在嘉谷的财报上。嘉谷选择了将这部分超额利益“用之于民”,也获得了空前宽松的发展空间。
说到这一点,于总裁都羡慕了——人家根本就不稀罕更好看的财报。
如果是上市公司,资本股东就是上帝,公司运营必须符合股东的利益,一份漂漂亮亮的财报是最重要的;如果是国企,上头也有国资委等婆婆妈妈,稍大点的投资都束手束脚的。
在这股热潮中,一般人要不关注嘉谷的营收“合不合理”,要不称赞嘉谷的利润率一如既往出色,于总裁则更关注嘉谷的花钱方式,譬如科研投入。
去年嘉谷两百多亿的科研投入,已经让于总目瞪口呆了;今年有风声说嘉谷将在科研上投入四百多亿,农业学科研人士,甚至生物学科研人士都闻风而动,于总差点把眼球都惊掉了。
好消息是,嘉谷将加大在生物学基础研究上的投入比重,众所周知的是,基础研究每前进一小步,整个行业都将跟着前进一大步,甚至全人类都跟着受益。
坏消息是,嘉谷将当前具有的优势,作为长远目标的成本投入,容易获得更大的优势。
因为技术这东西吧,比女朋友简单,只要你投入了时间和金钱,它一定会有所回报的。科研说到底就是由需求驱动的试错活动,归纳起来只有一条铁律:技术=时间x金钱。
从目前的形势看,嘉谷能承受长时间的金钱投入——没见嘉谷的财报低于预期,全民都觉得不可思议吗?这代表着什么,代表着认可度。有这种认可度,想不赚钱都难。
而以齐政为首的嘉谷管理层,上面没有婆婆妈妈的指手画脚,目光又长远,能接受长时间的看不到成效的投资……
刚挑起重担的于总,就预见会被“大山”持续压制的未来,面上心里都是凉凉。
……
同一时间,同样从社会热议中看清本质的,不乏人在。
在某间封闭的会议室里,分属几家企业的代表一脸严肃。
“这些年,被嘉谷压制的怨气已经积累得够多了,又或者说,我们都已经被压得够久了,是时候动一动了。”
“我同意,现在是一个转折期,如果再让嘉谷豪赌到未来,这憋屈的日子就更没头了。”
“没错,就算以亏损换亏损,也应该打断嘉谷的势头了。”
顺利达成了一致,领头的代表站起来,脸上依然只有肃色:“很好,那就开战吧。”
……
第731章 你们愿意接受一个垄断的嘉谷吗
没有一点点防备,今年商业界最大的瓜就突兀地产生了。
在嘉谷公布财报不久后,国内一家律师事务所代表十多家米业公司、大豆食品加工企业,向国家工商总局指控嘉谷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并提出“对嘉谷立案调查”、“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行政处罚”三项行政诉讼请求。
律所在具体声明中指出:
“……国内的食用油市场规模几乎停滞不前,但与之相对的,是嘉谷食用油的市场份额不断上升,如今已占据小包装食用油三成的份额,且增长依然看不到头;在大米上更加强势,嘉谷已占据了包装大米近四成的市场份额;现在嘉谷又在面粉行业迅猛发展,试图复制大米和食用油的优势。
但支撑嘉谷攫取强势份额的,是嘉谷的垄断性策略。
国产大豆,嘉谷垄断了全国八成的产量;水稻,嘉谷控制了超过700万公顷的种植面积……通过附条件交易、差别待遇,双重挤压业内同行,所有非嘉谷系的公司,要么选择屈服,要么与嘉谷控制的产区停止合作,嘉谷霸道至此。
此行为产生多方面的反竞争效应,会严重排除和限制竞争,导致竞争不充分,也成为了压死众多小企业求生的最后一根稻草。市场监管部门应当站出来干预,法律应当予以裁决。
同时,本所继续召集因嘉谷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而被损害的企业加入,共同为行业争取公平的竞争环境,包括但不限于:向国家工商总局提出反垄断的行政诉讼、向人民法院提起反垄断民事诉讼等……”
在工商总局确认收到这份行政诉讼,并就诉讼报告开始进行评估之后,嘉谷再一次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如果说此前关于“嘉谷是否装穷”的话题更多是网友们的热闹,这一次,则是所有媒体的狂欢。
做媒体的,终究是追求大新闻的。
它们的热情,在意识到该案很可能是中国农业历史上的首例涉嫌垄断的诉讼之时,就全部爆发了。
一直是热点的“嘉谷”,少见的企业“诉讼”,再加上“垄断经营”,简直不要太热闹了。
“嘉谷的荣誉,行业的哀嚎?”
“我们追捧的那个嘉谷,真相居然是这样?”
“是充分竞争?还是垄断打压?”
“……”
一夜之间,舆论的风向,就仿佛发生了变化。
不仅仅是嘉谷猝不及防,更多的吃瓜群众也是莫名惊诧,前一刻还在为嘉谷的巨额营收大唱赞歌,什么风声都没有,怎么下一刻“嘉谷涉嫌垄断”就变成热点了?
最关键是,一直以来,嘉谷在国人心目中的形象都是正当经营的典范企业。或者说,这种形象甚至不仅仅是正当经营,甚至是道德模范——嘉谷捐的款,嘉谷扶的贫,无不证明了这一点。
其实从报道的立场可以看出,就算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媒体,都顾虑到这一点,因此很少有直接声讨嘉谷的,以至于涵盖了各种擦边球的舆论引导。
但总有一些媒体,就喜欢玩拉一派打一派的套路,早早在这一波热潮中选定了立场。
南方某大报的编辑部。
号称“最了解嘉谷”的记者杨博拿着自己写好的稿子,兴冲冲地找上了主编,笑道:“您看看我刚写的稿子,趁着热度发表出来,肯定大受好评。”
主编放下了文件,将杨博的文章拿到了手里。
瞅了一眼正在皱眉阅读自己稿子的主编,杨博美滋滋的想:认真的看吧,看看咱才是最了解嘉谷的人,就凭咱的专业性,这次肯定能反压对头单位的武镭一头了吧。哼,不就是运气好吗,凭什么能被誉为嘉谷的“御用记者”?这次我要是帮公司拉到嘉谷的广告投入,也该得到顶头上司几个大大的笑容吧。
越想越开心,想到年底评优评先的时候,他差点都笑出声了。
主编很快看完了稿子,眯着眼道:“稿子不错,小杨你不愧是集团内最了解嘉谷的记者,有理有据的。”
杨博压抑着心中的得意,微笑道:“那必须的。在我看来,这次对嘉谷的垄断指控就是无稽之谈。人家嘉谷掌控产区,哪是靠什么垄断,不就是最常见的‘订单农业’吗?只不过嘉谷更喜欢以种子、技术作为定金下订单,让合作社种植,再按合同价进行收购……”
“但是,当体量到达一定高度,游戏规则都变了。”主编打断了杨博的话,意味深长道:“我这么说吧,嘉谷的体量太大了。类似恒星质量太大,会扭曲空间,把光线掰弯一样;嘉谷的入场,扭曲了太多人的路。”
杨博后知后觉的发现,自己怕是猜错了主编的想法。
主编的话有些晦涩,杨博也没完全理解,不过,有一点他似乎懂了:“也就是说,这一次我们是站在反嘉谷的一方?但您以前不是说过,就算写了反嘉谷的文章,读者也不乐意看吗?”
“我是说过,不过现在水混了。”主编依然神秘的说了一句,然后道:“你就说说,换个方向,你那还有没有发掘的地方吧。”
杨博一个激灵,连忙回答道:“有,多着呢。”
主编其实也就是随口一问,要是杨博回答一个没有,他立马就要安排一个有的人去发掘了。之所以还是优先选择杨博,是因为他确实对嘉谷研究最深,就算是“抹黑”,也能“黑”得更有深度。
主编犹豫了一下,道:“给你预留半个版面,你写了稿子,先拿来给我看。”
“得,我现在就去。”杨博苦笑应道。
“题目暂定这个:《你们愿意接受一个垄断的嘉谷吗》,你要在文章中揭示一个观点——世界上绝大多数的食品供应链已经被少数的几家食品公司所垄断,嘉谷正是其中之一。这么高的集中度,假如某一天这些公司的生产环节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后果岂不是不堪设想?”主编几句话就将主题定了下来。
杨博愣了片刻。
主编的观点,乍一听似乎也有点道理。
但是,这样的选择,与他对嘉谷的认可截然相反。
主编似乎也看出了杨博的纠结,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小杨啊,你要知道你是为谁工作的,难道是为嘉谷?”
“……我明白了。”
这该死的良心!
……
第732章 紧张感
太新鲜了!
这是嘉谷首次遭遇集体诉讼,吃瓜群众看着新鲜,在嘉谷内部同样看着新鲜。
“声势不小,但问题不大。”齐政对桌的法务部首席律师沈时行这样说道。
他们正对的墙上镶嵌着一块液晶屏幕,现在屏幕上放着的是嘉谷的新闻,里面有通过剪辑过后的各种针对嘉谷的报道。
办公室除了齐政和“大总管”王昱业外,是整个法务部和公关部的核心阵容。
沈时行汇合手上所有资料后,很肯定地对齐政说道:“嘉谷垄断的罪名放在哪都不会成立的。诉讼报告中说的小包装食用油、包装大米三四成的市场份额,我都不说这够不够垄断的标准了,只看一点,在食用油市场中,以嘉谷食用油、金龙鱼为首的小包装食用油占到的市场份额仅有20%,传统的散油依然占据了80%的食用油份额。如果这都算垄断,那也太扯淡了。”
很多人不知道,从产品规格看,食用油包括小包装食用油和散装食用油,其中小包装食用油是指包装规格在5l以下桶装或瓶装的食用油,主要针对消费者家用市场。实际上,特别是在广大城镇,传统的散装食用油才是大行其道。
同理,散装米的市场占有率比散装食用油更高。国内大米消费量约1.8亿吨,但其中小包品牌大米销售量不足15%,就这还是嘉谷多年来带领小包装大米在业内迅猛发展的结果。
如同粮食产业安全的话题源于大豆,对嘉谷的指控最“有利”的证据也源于大豆。进口大豆的激增,让行业内外对粮食安全的问题忧心忡忡;嘉谷一力扶持国产大豆的复兴,却又让人对嘉谷的所谓“垄断”忧心忡忡,实在是一言难尽。
问题是,如果不算远东地区,国产大豆仅能满足国内20%的需求——就算全被嘉谷垄断了,也不能说嘉谷在行业就是垄断吧。
“真要说有点麻烦的,是对我们通过严格的原料来源控制来挤兑对手的指控,但也仅仅是一点点麻烦。”沈时行胸有成竹道:“因为我有限的见识里,也没听说过哪种大宗农产品是被完全垄断原料收购的……”
食品工厂都无法垄断上游农业供应。因为农业生产本身很分散,而且替代性很强。
即使几家工厂垄断了某一个产地的某种农产品,还会有其他产地的可以供应给其他厂家。偶尔有某种原料只有一家卖的,通常是因为这家在原料采购方面确实比别家有优势,规模效应使得他们家产品价格低,其他家在性价比上竞争不过。但是食品原料往往不是不可替代的,就拿大豆榨油来说,没了大豆,还有玉米油葵花籽油花生油……垄断个屁啊。
用沈时行的话来说就是:“我们既不能垄断原料也不能垄断技术和销售渠道,更不能阻止新的竞争企业加入,我们嘉谷不过是有些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但是哪个行业没有名牌了?谁能说名牌等于垄断?”
食品行业这个东西,要做品牌的一般都会按照自己的开发思路微调、按照自己的产品战略去获取最好的原料。这些东西,那些享受着“无研发成本、无市场开拓成本”的尾流福利的后排厂家是不会做的,也就不怪领航的嘉谷和后续竞争者有着明显的差距了。
沈时行的一番话,很有点“不怪嘉谷看起来像垄断,只能怪在座的都是垃圾”的霸气,也将办公室里的大伙都逗笑了。
齐政也笑了,不管怎么说,有自信总是好事。
另一边的公关部老大张泽宏接话道:“但事实是一码事,舆论又是另一码事。现在的舆论太影响我们嘉谷的形象了……”
“那就是你的事了。”齐政颇为放松道。
事实上,别看舆论汹涌,但齐政却是没有什么紧张之感。
任何一个品牌不可能永远处于高峰阶段,发展到一定时期都会经历起伏,人们之前愿意追捧嘉谷,是对食品不安全时代,嘉谷坚守本心的尊重。
但嘉谷的坐大,使得其不得不直面舆论有关产业安全的拷问。
本文网址:https://www.7wav.com/book/158877/3289047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7wav.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