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 24 章
推荐阅读:临时夫妻(nph)、两情相厌(伪骨科,狗血文)、如何在柯南世界成为海王nph、演技的正确运用(非1V1注意)、日日皆好(NPH)、草粉gl、记忆之场、麦元、《玉壶传》【bg】【古言】【骨科】【结局不定】、位面风俗店经营指南、
我和爸爸丰子恺 作者:丰一吟
第 24 章
爸爸所到之处,都受到热烈欢迎,都举行了演讲和画展。看来爸爸对南国的天时地利人和都很满意,打算留下来做厦门人了。他写信给还在杭州的妈妈,要她安排好一切,前来厦门定居。宝姐本来在杭州教书,正好放寒假,她年底就到厦门来了,后来通过爸爸的关系,在双十中学教英文。软姐和满娘仍留在湖畔小屋,不拟南迁。华瞻哥已赴美国留学。所以妈妈只带了恩狗和正在家中养病的元草哥一同来到厦门。
记得我去码头接宝姐时,由于大船不能靠岸,用驳船载我们接客的人过去。驳船傍着了大船后不知何故不让我们上去,我看到好些人都攀越栏杆而上,我也学着攀越。船上的警察手执腰上解下来的皮带做出要打人的样子。但看见攀栏的都穿西装革履,不敢下手,竟朝我手背上打了一下,手背顿时青红起来。这个人欺我弱小,真势利!这是我平生唯一的一次挨打。打我的不是日本人,竟是中国人!
妈妈他们到厦门是1949年1月。起初也在内武庙挤着,但不久黎丁先生和我们一起在古城西路43号另租了宽敞的房子,我们两家都搬了过去。
但在内武庙时期,有一件事不可不记。那时爸爸忙着作画展重订的画。他实在忙不过来,有一次忽然向我提出:
“一吟,你来帮我上色吧!”
我吃了一惊。
“我……”
“陈之佛先生的工笔画,后来也是叫他大女儿上色的。”
“可人家本来就有功底,我……”
“你不也是艺专毕业的吗!”
父命难违,我就真的干起来了。我在艺专学的是应用美术,颜料一般是平涂的,比较工细。如今是给漫画上色,大概要有漫画的风格。于是我学爸爸那样,上色时有意给某些地方留空,算是“意到笔不到”。
“啊呀,你上色怎么留许多空白!”
“爸爸你不也是这样做的吗?”
“留空是一件很自然的事,你却是有意留这么多空。”
“怎么才是自然的呢?”
“……”
爸爸大概觉得对我很难说清楚,还不如自己动手,把不该留空的地方一一给我补上。我惭愧地在旁边看着。
这件事已经过去60年。可如今我要旧事重提。我为当时上色上得不好要向那些拿到画的人致歉。同时,我有幸和爸爸“合作”了一次,深感骄傲。不知那批画今在何处?也许已在浩劫中毁去。即使尚存,恐怕也难找到了。但我必须把这件事趁我有生之年公诸于世,才觉得安心。
古城西路43号是二层楼三开间,楼下和楼上的中间房都作过道用。楼上左右两间我们住,楼下黎丁家住一间,另一间作厨房用。
黎丁的妻子叫琇年,人很和气。她普通话不大会说。有一次爸爸下楼,看见她出门去,就问她去哪儿。她回答说:
“去剃头。”
第二天爸爸又遇到她,出于礼貌,又问问她。她仍然说“去剃头”。噢,爸爸看见她的头发仍是老样子,心里想:昨天没剃成,所以今天再去剃。但第三天仍如此。爸爸觉得奇怪,把这事讲给我们听。正好黎丁先生来了,我们就问了他,他说:闽南话“剃头”这两个音是“玩儿”的意思呀!我们听了哈哈大笑。
原以为在这里可以长住下去,但不久获悉解放军即将南渡长江解放上海。叶圣陶先生从北方来信,劝爸爸趁早北返江南。爸爸虽然喜欢南国气候暖和,宜于居住,但对江南富有诗意的四季有别、春红秋艳毕竟也很怀念。看了叶先生的信,就决意拔根,举家北返。
但爸爸考虑着一件大事:他为报师恩、为践诺言而在弘公将届70冥寿时所作的70幅护生画虽已完成,而且广洽法师已在为这第三集筹资出版。但为第一二集写文字的弘公已经生西,爸爸、恩狗与广洽法师在古城西路楼上阳台上
找谁来为第三集写字呢?幸得章雪村先生来信指点,可以去香港找书法家叶恭绰先生书写。
爸爸决意自己单身前往香港,让妈妈带着我们回上海。(宝姐学期未满,暂时仍留厦门。)我们送爸爸上“丰祥号”时,但见厦门文艺界人士及友好在码头送行,盛况惊动了一船旅客。
爸爸在香港得到叶恭绰、黄般若以及《星岛日报》总编辑沈颂芳等先生的帮助,举行了三次画展,解决了他所担心的另一个问题:到了初解放的上海,一家人的生活费如何着落。如今,有了这笔钱,暂时没问题了。
爸爸带着叶恭绰先生写好的护生文字,到广州搭上末班飞机,于4月23日到上海和我们团聚了。
第四章日月楼时期(上)
共和国诞生
“啊呀,好险哪,我坐的是末班飞机,差一点不能着陆。现在总算回来了!回到上海来迎接解放了!”
爸爸在隆隆炮声中赶回上海,兴奋地对我们说。那时我们住在西宝兴路汉兴里46号张逸心先生家。他请爸爸教过日文,当时也做一点出版事业。
爸爸带回了画展所得的钱,我们后来就在同一里弄近弄底处向杨老太“顶”了一幢房子。所谓“顶”,就是转让租赁权,要付很大一笔钱,而且由于通货膨胀的关系,不收钞票,要收“小黄鱼”,即重一两的小金条,收好几根。那时压根儿没房屋买卖的事。“顶”就相当于买。“顶”来的房子都是装修好的,还有家具。杨老太留给我们的家具中有一口日本式的七斗橱,我们几次搬家都带走。最后我捐给了重建的缘缘堂。
1949年5月27日,红旗飘扬到上海市空。我们都到弄口看街上的解放军经过。他们纪律严明,不受路旁欢迎者的慰劳食品。爸爸很感动,对我们说:
“旧社会有一句话,叫做‘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这句话现在不适用了。解放军为正义而战,当兵的个个是好男!以前被称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从此振作起来了!我们的国家前途无限光明!”
上海解放前,有不少人往尚未解放的地区逃,甚至逃到国外。我们却在爸爸的安排下反而“逃”进来。不过全家尚未团聚,还有华瞻哥去美国留学未归,宝姐在尚未解放的厦门教书。爸爸写了长达10页的信寄给华瞻哥,在信中详述家人近况,热烈赞扬新社会,歌颂解放军。爸爸要求华瞻哥看过这封信后转给在厦门的宝姐。谁知这封信差点害了宝姐。宝姐后来告诉我们说,有人透露给她听:这封信转到厦门后,被特务机关截获,拍成缩微照片存档。当局打算逮捕我大姐。只因经办此事的人同情教育界,才改为暗中监视她。
刚解放时,国民党飞机屡屡侵犯上海上空。我们住的地方附近工厂较多,经常成为轰炸目标。爸爸在上海艺术师范任教时的学生(后来又成了开明书店同事的)钱君匋创办的万叶书店,位在安全的卢湾区。他担心老师的安全,邀请我们到那里去住。这年的7月4日,我们就搬进了南昌路43弄(临园村)76号,住在二楼。汉兴里的房子,后来以“小黄鱼”顶了出去。
不久,上海文艺界在我们隔壁的复兴公园举行劳军游园会。爸爸踊跃参加,在园中设座,当场为人们画肖像速写,所得笔资充作慰劳解放军之用。遇到解放军来请他作画,当然一文不收。
暑假后,我在正行女中、乐华小学、怀远中学三校兼任图画教师,开始有收入了,买了一双皮鞋送给爸爸。给他钱,他坚决不收,向我要了两毛钱,说是做纪念。
就在那个时期,有一次,在上海的画家和来自解放区的画家在中华学谊社开会。我陪爸爸去参加。先是由解放区的画家介绍他们从事革命美术工作的情况。然后,大概出于对老前辈的尊敬,会议主持人请爸爸上去讲话。爸爸先是讲了几句要向解放区同志学习,努力为工农兵服务等话。然后说,各位讲的话自己因为没有实践经验,讲不出,只能谈点自己的感想。接下去爸爸说了些什么,其实我都听见。但我记性不好,这里借引别人给我的信里的一番话,更为详尽:
他认为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梅兰竹菊四君子今后还是要画的,因为工农兵劳累了一天,看到它多少可以消除疲劳。说到这里,他指着桌上的一瓶花说:就像今天开会也摆上一瓶花一样。就好比一个拳头,反映工农兵是前面四根手指,是主要的。梅兰竹菊虽是小指,但它还是需要的。丰子恺的这番话即使在当时无疑也是正确的,老艺术家是在很负责地提醒大家。不料连这极简单的道理,一些美术家也接受不了,当即就对他提出了猛烈的批评。这个结果是丰子恺不曾料到的,他很受震动,像被浇了一盆凉水。……
我和爸爸并坐在一起,回过头去,只见爸爸脸涨得通红,嘴唇微微颤抖。
就这样,爸爸的积极性被挫伤了。但他并没有消极下去。他知道这只是几个观点极左的人一时的兴风作浪。他还是要按自己能力所及为新中国服务。
爸爸先是画了《绘画鲁迅小说》交万叶书店出版。后来选择了翻译这条路。他自学俄文,译出了不少当时十分需要的中小学图画音乐参考书,也译了俄罗斯古典文学着作。
苦学俄文
说起爸爸学俄文,可真神!我见过别人一旦决心要学外文,便把这门外文的学习书全买来,置于书架上,别人看起来真壮观,实际上只学了一点点就废弃了。
爸爸却只买了一本小书。那时我们已离开邻园村。由于开明书店迁北京改组为中国青年出版社,昔日的开明老板章雪村先生全家北上,就把四马路(今福州路)671弄7号的房子连同家具无条件让给我们安身。我们于1950年1月23日迁入。那房子的边门就对着国际书店的后门,买外文书非常方便。爸爸买来一本日文版的《俄语一月通》,全书一共只有30课,按规定是一天学一课,而爸爸往往一天学几课,很快就把这本书学完了。爸爸在日本时虽然也学过一点俄文,毕竟生疏了。如今以53岁的年龄从头学起,速度如此之快,令人吃惊。
我们兄弟姊妹没人能继承爸爸的艺术,却有好几个人继承了他的外文:首先是恩狗,英、日、俄、德、法文都懂;华瞻哥和宝姐都是中央大学外文系毕业的,除了主语英文外,还选修第二外文。宝姐选修法文,1971年曾被译文出版社派出去编《法汉字典》,后来又自学俄文和日文;先姐除了教语文外,也教过英文;软姐从英文译过数学教材;元草哥长期在出版社工作,自然常要接触英文。
关于学外文,爸爸在《我的苦学经验》一文中曾说:
语言文字,只不过是求学问的一种工具,不是学问的本身。学些工具都要拖长许多的时日,此生还来得及研究几许学问呢?
第 24 章
恋耽美
第 24 章
爸爸所到之处,都受到热烈欢迎,都举行了演讲和画展。看来爸爸对南国的天时地利人和都很满意,打算留下来做厦门人了。他写信给还在杭州的妈妈,要她安排好一切,前来厦门定居。宝姐本来在杭州教书,正好放寒假,她年底就到厦门来了,后来通过爸爸的关系,在双十中学教英文。软姐和满娘仍留在湖畔小屋,不拟南迁。华瞻哥已赴美国留学。所以妈妈只带了恩狗和正在家中养病的元草哥一同来到厦门。
记得我去码头接宝姐时,由于大船不能靠岸,用驳船载我们接客的人过去。驳船傍着了大船后不知何故不让我们上去,我看到好些人都攀越栏杆而上,我也学着攀越。船上的警察手执腰上解下来的皮带做出要打人的样子。但看见攀栏的都穿西装革履,不敢下手,竟朝我手背上打了一下,手背顿时青红起来。这个人欺我弱小,真势利!这是我平生唯一的一次挨打。打我的不是日本人,竟是中国人!
妈妈他们到厦门是1949年1月。起初也在内武庙挤着,但不久黎丁先生和我们一起在古城西路43号另租了宽敞的房子,我们两家都搬了过去。
但在内武庙时期,有一件事不可不记。那时爸爸忙着作画展重订的画。他实在忙不过来,有一次忽然向我提出:
“一吟,你来帮我上色吧!”
我吃了一惊。
“我……”
“陈之佛先生的工笔画,后来也是叫他大女儿上色的。”
“可人家本来就有功底,我……”
“你不也是艺专毕业的吗!”
父命难违,我就真的干起来了。我在艺专学的是应用美术,颜料一般是平涂的,比较工细。如今是给漫画上色,大概要有漫画的风格。于是我学爸爸那样,上色时有意给某些地方留空,算是“意到笔不到”。
“啊呀,你上色怎么留许多空白!”
“爸爸你不也是这样做的吗?”
“留空是一件很自然的事,你却是有意留这么多空。”
“怎么才是自然的呢?”
“……”
爸爸大概觉得对我很难说清楚,还不如自己动手,把不该留空的地方一一给我补上。我惭愧地在旁边看着。
这件事已经过去60年。可如今我要旧事重提。我为当时上色上得不好要向那些拿到画的人致歉。同时,我有幸和爸爸“合作”了一次,深感骄傲。不知那批画今在何处?也许已在浩劫中毁去。即使尚存,恐怕也难找到了。但我必须把这件事趁我有生之年公诸于世,才觉得安心。
古城西路43号是二层楼三开间,楼下和楼上的中间房都作过道用。楼上左右两间我们住,楼下黎丁家住一间,另一间作厨房用。
黎丁的妻子叫琇年,人很和气。她普通话不大会说。有一次爸爸下楼,看见她出门去,就问她去哪儿。她回答说:
“去剃头。”
第二天爸爸又遇到她,出于礼貌,又问问她。她仍然说“去剃头”。噢,爸爸看见她的头发仍是老样子,心里想:昨天没剃成,所以今天再去剃。但第三天仍如此。爸爸觉得奇怪,把这事讲给我们听。正好黎丁先生来了,我们就问了他,他说:闽南话“剃头”这两个音是“玩儿”的意思呀!我们听了哈哈大笑。
原以为在这里可以长住下去,但不久获悉解放军即将南渡长江解放上海。叶圣陶先生从北方来信,劝爸爸趁早北返江南。爸爸虽然喜欢南国气候暖和,宜于居住,但对江南富有诗意的四季有别、春红秋艳毕竟也很怀念。看了叶先生的信,就决意拔根,举家北返。
但爸爸考虑着一件大事:他为报师恩、为践诺言而在弘公将届70冥寿时所作的70幅护生画虽已完成,而且广洽法师已在为这第三集筹资出版。但为第一二集写文字的弘公已经生西,爸爸、恩狗与广洽法师在古城西路楼上阳台上
找谁来为第三集写字呢?幸得章雪村先生来信指点,可以去香港找书法家叶恭绰先生书写。
爸爸决意自己单身前往香港,让妈妈带着我们回上海。(宝姐学期未满,暂时仍留厦门。)我们送爸爸上“丰祥号”时,但见厦门文艺界人士及友好在码头送行,盛况惊动了一船旅客。
爸爸在香港得到叶恭绰、黄般若以及《星岛日报》总编辑沈颂芳等先生的帮助,举行了三次画展,解决了他所担心的另一个问题:到了初解放的上海,一家人的生活费如何着落。如今,有了这笔钱,暂时没问题了。
爸爸带着叶恭绰先生写好的护生文字,到广州搭上末班飞机,于4月23日到上海和我们团聚了。
第四章日月楼时期(上)
共和国诞生
“啊呀,好险哪,我坐的是末班飞机,差一点不能着陆。现在总算回来了!回到上海来迎接解放了!”
爸爸在隆隆炮声中赶回上海,兴奋地对我们说。那时我们住在西宝兴路汉兴里46号张逸心先生家。他请爸爸教过日文,当时也做一点出版事业。
爸爸带回了画展所得的钱,我们后来就在同一里弄近弄底处向杨老太“顶”了一幢房子。所谓“顶”,就是转让租赁权,要付很大一笔钱,而且由于通货膨胀的关系,不收钞票,要收“小黄鱼”,即重一两的小金条,收好几根。那时压根儿没房屋买卖的事。“顶”就相当于买。“顶”来的房子都是装修好的,还有家具。杨老太留给我们的家具中有一口日本式的七斗橱,我们几次搬家都带走。最后我捐给了重建的缘缘堂。
1949年5月27日,红旗飘扬到上海市空。我们都到弄口看街上的解放军经过。他们纪律严明,不受路旁欢迎者的慰劳食品。爸爸很感动,对我们说:
“旧社会有一句话,叫做‘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这句话现在不适用了。解放军为正义而战,当兵的个个是好男!以前被称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从此振作起来了!我们的国家前途无限光明!”
上海解放前,有不少人往尚未解放的地区逃,甚至逃到国外。我们却在爸爸的安排下反而“逃”进来。不过全家尚未团聚,还有华瞻哥去美国留学未归,宝姐在尚未解放的厦门教书。爸爸写了长达10页的信寄给华瞻哥,在信中详述家人近况,热烈赞扬新社会,歌颂解放军。爸爸要求华瞻哥看过这封信后转给在厦门的宝姐。谁知这封信差点害了宝姐。宝姐后来告诉我们说,有人透露给她听:这封信转到厦门后,被特务机关截获,拍成缩微照片存档。当局打算逮捕我大姐。只因经办此事的人同情教育界,才改为暗中监视她。
刚解放时,国民党飞机屡屡侵犯上海上空。我们住的地方附近工厂较多,经常成为轰炸目标。爸爸在上海艺术师范任教时的学生(后来又成了开明书店同事的)钱君匋创办的万叶书店,位在安全的卢湾区。他担心老师的安全,邀请我们到那里去住。这年的7月4日,我们就搬进了南昌路43弄(临园村)76号,住在二楼。汉兴里的房子,后来以“小黄鱼”顶了出去。
不久,上海文艺界在我们隔壁的复兴公园举行劳军游园会。爸爸踊跃参加,在园中设座,当场为人们画肖像速写,所得笔资充作慰劳解放军之用。遇到解放军来请他作画,当然一文不收。
暑假后,我在正行女中、乐华小学、怀远中学三校兼任图画教师,开始有收入了,买了一双皮鞋送给爸爸。给他钱,他坚决不收,向我要了两毛钱,说是做纪念。
就在那个时期,有一次,在上海的画家和来自解放区的画家在中华学谊社开会。我陪爸爸去参加。先是由解放区的画家介绍他们从事革命美术工作的情况。然后,大概出于对老前辈的尊敬,会议主持人请爸爸上去讲话。爸爸先是讲了几句要向解放区同志学习,努力为工农兵服务等话。然后说,各位讲的话自己因为没有实践经验,讲不出,只能谈点自己的感想。接下去爸爸说了些什么,其实我都听见。但我记性不好,这里借引别人给我的信里的一番话,更为详尽:
他认为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梅兰竹菊四君子今后还是要画的,因为工农兵劳累了一天,看到它多少可以消除疲劳。说到这里,他指着桌上的一瓶花说:就像今天开会也摆上一瓶花一样。就好比一个拳头,反映工农兵是前面四根手指,是主要的。梅兰竹菊虽是小指,但它还是需要的。丰子恺的这番话即使在当时无疑也是正确的,老艺术家是在很负责地提醒大家。不料连这极简单的道理,一些美术家也接受不了,当即就对他提出了猛烈的批评。这个结果是丰子恺不曾料到的,他很受震动,像被浇了一盆凉水。……
我和爸爸并坐在一起,回过头去,只见爸爸脸涨得通红,嘴唇微微颤抖。
就这样,爸爸的积极性被挫伤了。但他并没有消极下去。他知道这只是几个观点极左的人一时的兴风作浪。他还是要按自己能力所及为新中国服务。
爸爸先是画了《绘画鲁迅小说》交万叶书店出版。后来选择了翻译这条路。他自学俄文,译出了不少当时十分需要的中小学图画音乐参考书,也译了俄罗斯古典文学着作。
苦学俄文
说起爸爸学俄文,可真神!我见过别人一旦决心要学外文,便把这门外文的学习书全买来,置于书架上,别人看起来真壮观,实际上只学了一点点就废弃了。
爸爸却只买了一本小书。那时我们已离开邻园村。由于开明书店迁北京改组为中国青年出版社,昔日的开明老板章雪村先生全家北上,就把四马路(今福州路)671弄7号的房子连同家具无条件让给我们安身。我们于1950年1月23日迁入。那房子的边门就对着国际书店的后门,买外文书非常方便。爸爸买来一本日文版的《俄语一月通》,全书一共只有30课,按规定是一天学一课,而爸爸往往一天学几课,很快就把这本书学完了。爸爸在日本时虽然也学过一点俄文,毕竟生疏了。如今以53岁的年龄从头学起,速度如此之快,令人吃惊。
我们兄弟姊妹没人能继承爸爸的艺术,却有好几个人继承了他的外文:首先是恩狗,英、日、俄、德、法文都懂;华瞻哥和宝姐都是中央大学外文系毕业的,除了主语英文外,还选修第二外文。宝姐选修法文,1971年曾被译文出版社派出去编《法汉字典》,后来又自学俄文和日文;先姐除了教语文外,也教过英文;软姐从英文译过数学教材;元草哥长期在出版社工作,自然常要接触英文。
关于学外文,爸爸在《我的苦学经验》一文中曾说:
语言文字,只不过是求学问的一种工具,不是学问的本身。学些工具都要拖长许多的时日,此生还来得及研究几许学问呢?
第 24 章
恋耽美
本文网址:https://www.7wav.com/book/22379/444726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7wav.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