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雄志4 赵登禹
推荐阅读:魔君与魔后的婚后生活、[快穿]给攻略对象生娃高H、小梨花(校园h1V1)、奉君天上客(短篇合集)、记忆之场、临时夫妻(nph)、小说大纲里的女主觉醒后(NPH)、在哨向abo里做剑修(np)、我网恋又翻车了(1v1 高h)、【西幻】魔法红玫瑰、
第五部队 作者:纷舞妖姬
中国英雄志4 赵登禹
第五部队 作者:纷舞妖姬
中国英雄志4 赵登禹
赵登禹(1898——1937),字舜诚,小名“小三儿”,1898年农历3月16日出生于山东菏泽县赵楼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14年初投奔冯玉祥部队,曾任排、连、营长等职。1926年五原誓师后,随军参加北伐。1927年升为旅长。1928年任第二集团军第二十七师师长。1929年编遣后又任旅长。1930年中原大战中,任反蒋军第四路军第二十五师师长。1931年任第二十九军三十七师第一旅旅长。1933年在长城抗战中,率部坚守喜峰口阵地,给日军以重创。1933年6月任第一三二师师长,兼第二十九军特别党部筹备委员。1936年1月25日授衔陆军中将。1937年春奉令驻军南苑、通州、冀中一带,保卫北平。1937年7月28日,在抗击日军进攻南苑的激战中,壮烈牺牲。
1、奔赴长城抗击日寇
九一八事变后,日寇很快吞并了东北三省,并实施蚕食中国的“大陆政策”,步步向关内紧逼。1931年3月上旬,大批日军精锐分兵来到长城各关隘。平津告急,中华民族面临着又一次严峻考验。
中国方面,何应钦于3月初接替张学良代理北平军分会委员长,蒋介石给他的对日第略是“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眼见日军向长城进犯,何应钦急忙调遣兵力据守长城沿线。他命令宋哲元的二十九军接防喜峰口、罗文峪一线,商震的第三十二军接防冷口,并调第十七军关麟征部星夜北上接防古北口,傅作义的三十五军在侧翼独石口布防,欲以长城为屏障与日军对峙。
全国人民的眼光都聚集到古老的长城,全国人民的希望都寄托到星夜赶赴长城抗敌的中国军队身上。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是在3月上旬接到防卫长城的命令的,这位一贯以治军严明著称的爱国将军经过反复考虑,决定派三十七师一0九旅旅长赵登禹为先锋飞奔喜峰口,挡住正在追逐万福麟残部的日寇,并死守长城,不许日军前进一步。
北方的三月初依然是寒冬季节。长城沿线崇山峻岭,山高风急,偏偏又飘起了漫天大雪,坡陡路滑,行军极为不利。赵登禹心如火焚,亲身在前面引路急驰。当部队抵达距喜峰口60华里的三屯营时,与溃退下来的万福麟残部相遇,这些残兵败将丢盔卸甲,狼狈不堪。当问及日军实力时,他们说:“机关枪赛过大炮,山炮野炮榴弹炮炸起来能把山头削平,厉害,实在厉害。”赵登禹从心底鄙视这些败军,就问:“为什么不拼个你死我活?‘他们说:“拼什么,当官的早坐车跑了。”赵登禹再也忍耐不住心头的怒火,对着全体将士吼道:“身为军人,保国守土是天职,大敌当前,只有以死拒敌才是英雄本色。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报效国家的时候到了。”全旅官兵见主将如此慷慨,个个精神振奋,几天行军的疲倦顿时消散了。一o九旅像一支铁流,直插奇峰险隘的喜峰口。
3月9日下午,赵登禹部的二一七团赶到了喜峰口。团长王长海久经战阵,但此时也不免倒吸了一口凉气,原来日军的先头部队已于当天上午抢占了喜峰口东北部的长城高地,以火力封锁了喜峰口。形势危急,赵登禹命王长海不惜一切代价夺回制高点。王长海团的官兵,怀着积蓄已久的杀敌之心,攀崖而上,向日军发动了猛烈的攻击。占据喜峰口的日军混成第十四旅团是一支精锐部队,他们凭借有利的地形和先进的武器拼命死守。经过数小时的苦战,一向以天下无敌自居的日军终于被赶下了制高点。这一战,敌我双方都付出了数百人的伤亡。赵登禹部的营长石振纲、连长刘世昌负伤,排长侯凤鸣英勇殉国。但首战成功大长了中国军队的威风。日军被赶下山后恼羞成怒,调集飞机和大炮对二十九军阵地进行猛烈的轰炸,炮火几乎使整个高地变为一片焦士。赵登禹是位久经沙场的指挥官。他意识到敌人的优势在于飞机、大炮,只要把敌人引诱到眼前,就可以发挥我军近战能力强的优势,同敌人进行面对面的肉搏战,那样敌人的炮火优势便难以奏效了。于是下令利用地势和城垛作掩护,避开敌人的炮火,待敌人步兵冲到我军火力范围内,再狠狠打击。这一招果然起了作用,日军炮火狂轰滥炸后,以为中国军队已失去了战斗力,组织步兵向山头突进。当接近山顶时,中国守军的轻重武器带着仇恨,如*般地扫向敌人。日军措手不及,伤亡惨重,一次又一次地被赶下山峦。日军见中国军队战斗力如此强盛,不敢再轻敌,调动了一批机枪手,潜入喜峰口左侧,占据有利地势,向守在城墙上的一o九旅士兵猛烈扫射,中国军队在缺少隐蔽物的状况下,伤亡增加。赵登禹当机立断,派出精干部队迂回到敌人机枪阵地的两侧,出其不意,把潜伏的日军射手全部消灭。日军再也不敢发动进攻,却调集了一个营的炮兵,采用远程炮轰的策略,再次对中国守军进行长时间的炮击。一o九旅将士伤亡越来越大,赵登禹始终坚持战斗在最前沿,在剧烈的炮火轰击下,他傲然挺立,毫无惧色,并不断调整部队的隐蔽方位,激励战士英勇杀敌。战士们见最高指挥官如此英勇,备受鼓舞,不顾危险,人人奋勇,直杀得进犯日军鬼哭狼嚎,阵地始终掌握在中国军队手中。
日军依仗武器精良,不断增加重炮轰击力量,中国守军遇到了最严峻的考验。3月9日黄昏,日军集中大量重炮,摧毁了一o九旅用麻包筑起的20多米长的防御工事,大批日军趁机蜂拥而上,直扑缺口。守卫阵地的二一七团九连一个班全部牺牲。九连另一支部队立即补上去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二十九军平日训练军队,以大刀拼杀为主要科目,战士们手舞大刀左冲右突,那些自称善于拼刺的日军在二十九军的大刀下难以招架,伤亡惨重,但依仗人多势众不肯退却,双方相持不下,杀得天昏地暗。
赵登禹心里明白,进攻喜峰口的日军有两个主力旅团,再加上伪满军总兵力达3万人以上,而自己只有数千人,兵力相差悬殊;而且日军武器精良,士气骄横,不可一世,如果长时间对峙下去势必会使自己陷于被动境地。为了争取主动,赵登禹不顾疲劳,于9日午夜,命令刚刚赶到的二一八团两个营分两路出击,奇袭白台子和蔡家峪的日军。两路健儿一律轻装,手持大刀飞驰敌后,在l0日凌晨2时左右分别到达出击地点。一声令下,中国军队如神兵由天而降,大刀飞舞砍向日军。日军做梦也想不到会有人从天险一般的背后杀进来,仓促应战,但在二十九军大刀队面前显得分外无能,激战一个小时,二一八团共砍杀日军500余名,胜利地抢占了白台子和蔡家峪。
日军失去两处阵地,自知遇到了强敌,到10日拂晓集中全部炮火,掩护数千名步兵成梯队状,对喜峰口、铁门关的赵登禹主阵地发动猛烈进攻。一o九旅寸土不让,多次跃出战壕与日军进行肉搏战。赵登禹身先士卒,持刀督阵,并亲率特务营增援侧翼阵地,激战中腿部中弹,鲜血流淌,他一面裹伤一面指挥,毫不退缩。战至中午,一o九旅官兵伤亡400余人,特务营营长王宝良等8位军官壮烈牺牲。敌人蜂拥而上,情况已经到了万分危急的时刻。赵登禹决心与阵地共存亡,始终站在最前沿,鼓舞着自己的部下。就在这最危急的时刻,二十九军一一0旅和一一三旅的增援部队一夜奔走百余里山路,奇迹般地出现在喜峰口,两军会师,军威大振,进攻的日军终于败退下去。
鏖战两天,敌我双方都受到极大损失。赵登禹正在苦思破敌良策时,传来了军部的命令,令赵登禹立即组织敢死队,迂回敌侧,对敌人的炮兵及主要侧翼阵地进行奇袭。赵登禹闻令大喜,立即作出部署:由二一七团王长海团长率4个连奇袭敌人蔡家峪、白台子的炮兵阵地;自己亲率董升堂的二二八团,沿长城出击北土山、南北丈子之敌,成功后两路并进共同向喜峰口之敌发动攻击。营团长们接到命令后,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出击。但部属认为赵登禹腿部有伤,不宜远行,纷纷劝其留在原地指挥。赵登禹以大刀为杖,腾地站起来,忍着剧烈的伤痛说:“大敌当前,主将岂能畏缩不前?我誓以身许国,这点伤算什么?‘说罢毅然挺身向前,率部踏上征途。
山陡风急,月明雪白。两路奇袭大军身背大刀,顶风踏雪,沿山道疾驰而进。赵登禹尽管伤口疼痛,但他半步也不落后,始终走在队伍前边。子夜时分,大刀队进抵北土山。在这里驻扎的日军骑兵部队,根本没想到苦战了一天的中国军队还有力量远途奔袭,一个个酣睡正香。大刀队出其不意闯入敌人帐篷,月光下但见寒光闪闪,大刀落处敌人尸横遍地,侥幸未死的也吓得魂飞魄散,抱头鼠窜。大刀队奋勇追杀,片刻间就把这一小股日军全部歼灭。
袭击三家子之敌的第三营,在接近敌营时被敌哨兵发现,刹那间枪声大作,敌军于睡梦中惊醒,仓促应战。赵登禹命令奔袭队集中急袭横城子、北丈子之敌。大刀队员们如下山猛虎,锐不可挡,大刀飞舞,敌首纷纷落地。日军一阵惊慌过后,倚仗有精良的武器,与大刀队员展开肉搏战。一夜混战,天色大亮时,已有半数以上敌军被歼。由于日军主力源源不断地从大道赶来增援,赵登禹率领大刀队在缴获日军大量机密文件后,于下午两点向长城内后撤。
攻打蔡家峪的王长海部于黎明前赶到蔡家峪,趁着锐气冲入敌营,发挥大刀的神威尽歼守敌,控制了蔡家峪及白台子周围的高地。不久天色大亮,敌人集中兵力以重武器对我军发动反攻,二一七团副团长胡重鲁、代理营长王凤芝皆在混战中殉国。部队摧毁敌人大量军火后,原路撤回。
此次夜袭,二十九军出动数千人,斩杀日军1400余人,击伤敌人1000余人,缴获大量枪支弹药,摧毁敌人无数战略物资,以1000余人的代价,换来了抗战后的第一个大胜利。捷报传来,全国百姓为之欢欣鼓舞,赵登禹由此名扬全国,国民党统帅部向赵登禹授中将军衔,颁发青天白日勋章,并升任一三二师师长。
由赵登禹发明训练的大刀抗敌战术,以后在抗日战场得到发挥运用,使日军闻之丧胆。后来有音乐家根据二十九军大刀队的事迹,谱写了《大刀进行曲》,其歌词很快传遍抗日战场:
大刀向鬼子头们的头上砍去,
二十九军的弟兄们!
抗战的一天到来了,
抗战的一天到来了!
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
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
咱们二十九军不是鼓军,
看准那敌人,
把他消灭,把他消灭!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冲啊,杀!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对中国发动了全面的武装侵略,全国人民同仇敌忾,掀起了抗日救国的高潮。赵登禹所在的二十九军当时正驻防北平。事变发生的当天深夜,守卫卢沟桥的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何基沣旅,首先打响了全民族抗战的第一枪。以后的10几天里,大批日军开到北平周围,对二十九军形成了包围之势,“黑云压城城欲摧”,形势万分危急。赵登禹眼见平津危急,心急如焚。他一方面加紧练兵,反复激励部下誓死保卫祖国;一方面多次向宋哲元军长提出防卫北平的建议。为了保卫古都,宋哲元调赵登禹的一三二师由任丘、河间一带火速增援北平。7月22日,赵登禹的先头部队到达南苑,23日,一三二师开入北平城。北平的百姓听说在喜峰口大败日军的赵师长到了,立即精神大振,各大学的爱国学生与北平抗日团体纷纷出动,慰劳二十九军将士,帮助构筑工事,抗日情绪十分高涨。
就在赵登禹部主力星夜向北平开进的时候,日军发动了对平津地区的总攻击。7月26日攻占廊坊,矛头直指南苑。当晚日军华北驻屯军司令委月清司向宋哲元发出最后通牒,令二十九军限时撤出北平。宋哲元连夜召集冯治安、张自忠、赵登禹、刘汝明等将领开会,表示坚决应战,决不屈服,“决心固守北平,誓与城共存亡”,并通电全国。27日正式答复日方,断然拒绝日本帝国主义的无理要求,誓与北平共存亡。
日军得到答复后,于27日傍晚向南苑进逼。南苑,南接天津,北扼北平,是古都的最后一道屏障。二十九军军部长期设在南苑,当时二十九军在南苑的兵力有三十八师不到一个旅,骑兵第九师的一个团和由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指挥的教导团、特务旅等,总计约5000人。由于建制复杂,这不多的兵力也难以统一指挥。当日军在27日开始向南苑进逼时,宋哲元才意识到局势的严峻,他急令赵登禹为南苑指挥官,与佟麟阁共同指挥南苑的防御作战,同时调兵增援南苑。据守在南苑准备与日军以死相拼的佟麟阁将军与赵登禹是多年合作抗日的老战友。在这最紧要的关头,两人在战斗的最前线相逢了。赵登禹满怀豪情地对佟麟阁说:“捷三兄,国难当头,是我们酬壮志、洒热血的时候了,我誓把南苑变成当年的喜峰口,让鬼子再一次尝尝二十九军大刀队的滋味。”
7月下旬,正当盛夏,夜色降临后,暑气却一点也没退去。赵登禹和佟麟阁冒着暑热,亲自到各阵地去察看军情,部署防御。南苑一带,是华北平原的末端,平川万顷,无险可据,而由于战事来得突然,大部分阵地连防御工事都没有构筑,只能依靠营地围墙做掩体。8日凌晨,日军对南苑发动了总攻。毫无阻碍的平原上,机关枪的火力密集得像*,二十九军遭到了重大伤亡。赵登禹与佟麟阁也失去了联系。但是二十九军的爱国官兵没有退缩,在猛烈炮火的袭击下,他们奋不顾身,以死抗敌,有的手抱zha药向敌人坦克扑去;有的冲出阵地闯入敌群,把复仇的大刀砍向鬼子的头颅。枪战后是气壮山河的拼刺刀,拼刺后是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赵登禹杀红了眼,冒着炮火,往来穿梭于各阵地之间,一面指挥一面与敌人拼杀。混战至中午,由于敌我强弱悬殊,日军已从南苑的东、西、南三个方向突破二十九军防线。
赵登禹一面苦战,一面忧心忡忡地打听佟麟阁的消息,下午传令兵报来了一个令他悲痛欲绝的噩耗,一向忠心耿耿、誓死报国的副军长佟麟阁将军,在激战中身先士卒,已在大红门壮烈殉国了。“副军长!大哥‘,赵登禹无法控制自己的悲痛,仰天长啸。这时,他把跟在自己身边的30余名卫士叫到眼前,满怀激情地说:‘佟军长已经先我们一步走了,我们还有什么可想的,几年来天天喊杀敌报国,现在正是时候。”说罢带头冲向敌人。卫士们热血沸腾,宛若一支利箭,直向敌人的大部队射去。厮杀、拼搏,日军被震慑了,暂时停止了攻击。这时指挥部传下了全体守军向大红门一带集结的命令。赵登禹一面安排在撤退途中注意寻找佟麟阁将军的遗本,一面带头向大红门冲杀。日军窥出我军意图,抢先用机枪封锁退往大红门的要道。赵登禹为鼓舞士气,不顾部下劝阻,始终坚持在汽车上指挥,这无异于把自己暴露给敌人。当车子行到大红门附近的御河桥时,汽车被敌人用密集的火力炸毁,赵登禹身受数伤,血染征衣。卫士劝他赶快退到安全的地方,他坚决不肯,反而带领敢死队向敌人反攻。激战中,一颗炮弹在他身边炸开,他的双腿被炸断了,剧痛伴着鲜血,他几乎昏迷。传令兵见他已不能行动,要背他后撤。他对传令兵说:“不要管我了!军人战死沙场原是本分,没有什么值得悲伤。只是北平城里还有我的老母,你回去告诉她老人家,忠孝不能两全,她的儿子为国死了,也算对得起祖宗,让她老人家放心吧。”说罢热泪滚滚而下,怒视着敌人,停止了呼吸,时年39岁。
南苑一战,二十九军有数千人在佟、赵二将军的感召下,为国死战,壮烈牺牲。日军也遭受了重大伤亡。南苑一战惊天动地,中国军队在佟麟阁、赵登禹主帅下,以气吞山河的壮举谱写了一曲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宋哲元闻听赵将军牺牲,捶胸大哭:“断我左臂矣,此仇不共戴天!”
7月31日,国民政府追赠赵登禹为陆军上将,其生平事迹,宣付史馆,以彰忠烈。抗战胜利后,应各界人士的要求,北平西城的北沟沿街被命名为“赵登禹路”。何基沣将军奉冯冶安将军之令,将赵登禹的忠骸迁葬于卢沟桥畔。这位为保卫祖国洒尽最后一滴血的爱国将领,长眠在中国军队抗击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前沿阵地。
1946年7月28日,在赵登禹牺牲9周年、抗战胜利一周年之际,北平人民在中山公园举行公祭大会,追悼赵登禹及佟麟阁将军,大会由李宗仁主祭,李宗仁高度评价了两位将军的爱国精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追认赵登禹为烈士,并颁发了由*主席亲自签署的烈士证。1980年6月,北京市人民政府重修赵登禹墓,并重新立碑。各界人士经常前往凭吊。
中国英雄志4 赵登禹在线阅读
中国英雄志4 赵登禹
中国英雄志4 赵登禹
中国英雄志4 赵登禹
第五部队 作者:纷舞妖姬
中国英雄志4 赵登禹
赵登禹(1898——1937),字舜诚,小名“小三儿”,1898年农历3月16日出生于山东菏泽县赵楼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14年初投奔冯玉祥部队,曾任排、连、营长等职。1926年五原誓师后,随军参加北伐。1927年升为旅长。1928年任第二集团军第二十七师师长。1929年编遣后又任旅长。1930年中原大战中,任反蒋军第四路军第二十五师师长。1931年任第二十九军三十七师第一旅旅长。1933年在长城抗战中,率部坚守喜峰口阵地,给日军以重创。1933年6月任第一三二师师长,兼第二十九军特别党部筹备委员。1936年1月25日授衔陆军中将。1937年春奉令驻军南苑、通州、冀中一带,保卫北平。1937年7月28日,在抗击日军进攻南苑的激战中,壮烈牺牲。
1、奔赴长城抗击日寇
九一八事变后,日寇很快吞并了东北三省,并实施蚕食中国的“大陆政策”,步步向关内紧逼。1931年3月上旬,大批日军精锐分兵来到长城各关隘。平津告急,中华民族面临着又一次严峻考验。
中国方面,何应钦于3月初接替张学良代理北平军分会委员长,蒋介石给他的对日第略是“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眼见日军向长城进犯,何应钦急忙调遣兵力据守长城沿线。他命令宋哲元的二十九军接防喜峰口、罗文峪一线,商震的第三十二军接防冷口,并调第十七军关麟征部星夜北上接防古北口,傅作义的三十五军在侧翼独石口布防,欲以长城为屏障与日军对峙。
全国人民的眼光都聚集到古老的长城,全国人民的希望都寄托到星夜赶赴长城抗敌的中国军队身上。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是在3月上旬接到防卫长城的命令的,这位一贯以治军严明著称的爱国将军经过反复考虑,决定派三十七师一0九旅旅长赵登禹为先锋飞奔喜峰口,挡住正在追逐万福麟残部的日寇,并死守长城,不许日军前进一步。
北方的三月初依然是寒冬季节。长城沿线崇山峻岭,山高风急,偏偏又飘起了漫天大雪,坡陡路滑,行军极为不利。赵登禹心如火焚,亲身在前面引路急驰。当部队抵达距喜峰口60华里的三屯营时,与溃退下来的万福麟残部相遇,这些残兵败将丢盔卸甲,狼狈不堪。当问及日军实力时,他们说:“机关枪赛过大炮,山炮野炮榴弹炮炸起来能把山头削平,厉害,实在厉害。”赵登禹从心底鄙视这些败军,就问:“为什么不拼个你死我活?‘他们说:“拼什么,当官的早坐车跑了。”赵登禹再也忍耐不住心头的怒火,对着全体将士吼道:“身为军人,保国守土是天职,大敌当前,只有以死拒敌才是英雄本色。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报效国家的时候到了。”全旅官兵见主将如此慷慨,个个精神振奋,几天行军的疲倦顿时消散了。一o九旅像一支铁流,直插奇峰险隘的喜峰口。
3月9日下午,赵登禹部的二一七团赶到了喜峰口。团长王长海久经战阵,但此时也不免倒吸了一口凉气,原来日军的先头部队已于当天上午抢占了喜峰口东北部的长城高地,以火力封锁了喜峰口。形势危急,赵登禹命王长海不惜一切代价夺回制高点。王长海团的官兵,怀着积蓄已久的杀敌之心,攀崖而上,向日军发动了猛烈的攻击。占据喜峰口的日军混成第十四旅团是一支精锐部队,他们凭借有利的地形和先进的武器拼命死守。经过数小时的苦战,一向以天下无敌自居的日军终于被赶下了制高点。这一战,敌我双方都付出了数百人的伤亡。赵登禹部的营长石振纲、连长刘世昌负伤,排长侯凤鸣英勇殉国。但首战成功大长了中国军队的威风。日军被赶下山后恼羞成怒,调集飞机和大炮对二十九军阵地进行猛烈的轰炸,炮火几乎使整个高地变为一片焦士。赵登禹是位久经沙场的指挥官。他意识到敌人的优势在于飞机、大炮,只要把敌人引诱到眼前,就可以发挥我军近战能力强的优势,同敌人进行面对面的肉搏战,那样敌人的炮火优势便难以奏效了。于是下令利用地势和城垛作掩护,避开敌人的炮火,待敌人步兵冲到我军火力范围内,再狠狠打击。这一招果然起了作用,日军炮火狂轰滥炸后,以为中国军队已失去了战斗力,组织步兵向山头突进。当接近山顶时,中国守军的轻重武器带着仇恨,如*般地扫向敌人。日军措手不及,伤亡惨重,一次又一次地被赶下山峦。日军见中国军队战斗力如此强盛,不敢再轻敌,调动了一批机枪手,潜入喜峰口左侧,占据有利地势,向守在城墙上的一o九旅士兵猛烈扫射,中国军队在缺少隐蔽物的状况下,伤亡增加。赵登禹当机立断,派出精干部队迂回到敌人机枪阵地的两侧,出其不意,把潜伏的日军射手全部消灭。日军再也不敢发动进攻,却调集了一个营的炮兵,采用远程炮轰的策略,再次对中国守军进行长时间的炮击。一o九旅将士伤亡越来越大,赵登禹始终坚持战斗在最前沿,在剧烈的炮火轰击下,他傲然挺立,毫无惧色,并不断调整部队的隐蔽方位,激励战士英勇杀敌。战士们见最高指挥官如此英勇,备受鼓舞,不顾危险,人人奋勇,直杀得进犯日军鬼哭狼嚎,阵地始终掌握在中国军队手中。
日军依仗武器精良,不断增加重炮轰击力量,中国守军遇到了最严峻的考验。3月9日黄昏,日军集中大量重炮,摧毁了一o九旅用麻包筑起的20多米长的防御工事,大批日军趁机蜂拥而上,直扑缺口。守卫阵地的二一七团九连一个班全部牺牲。九连另一支部队立即补上去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二十九军平日训练军队,以大刀拼杀为主要科目,战士们手舞大刀左冲右突,那些自称善于拼刺的日军在二十九军的大刀下难以招架,伤亡惨重,但依仗人多势众不肯退却,双方相持不下,杀得天昏地暗。
赵登禹心里明白,进攻喜峰口的日军有两个主力旅团,再加上伪满军总兵力达3万人以上,而自己只有数千人,兵力相差悬殊;而且日军武器精良,士气骄横,不可一世,如果长时间对峙下去势必会使自己陷于被动境地。为了争取主动,赵登禹不顾疲劳,于9日午夜,命令刚刚赶到的二一八团两个营分两路出击,奇袭白台子和蔡家峪的日军。两路健儿一律轻装,手持大刀飞驰敌后,在l0日凌晨2时左右分别到达出击地点。一声令下,中国军队如神兵由天而降,大刀飞舞砍向日军。日军做梦也想不到会有人从天险一般的背后杀进来,仓促应战,但在二十九军大刀队面前显得分外无能,激战一个小时,二一八团共砍杀日军500余名,胜利地抢占了白台子和蔡家峪。
日军失去两处阵地,自知遇到了强敌,到10日拂晓集中全部炮火,掩护数千名步兵成梯队状,对喜峰口、铁门关的赵登禹主阵地发动猛烈进攻。一o九旅寸土不让,多次跃出战壕与日军进行肉搏战。赵登禹身先士卒,持刀督阵,并亲率特务营增援侧翼阵地,激战中腿部中弹,鲜血流淌,他一面裹伤一面指挥,毫不退缩。战至中午,一o九旅官兵伤亡400余人,特务营营长王宝良等8位军官壮烈牺牲。敌人蜂拥而上,情况已经到了万分危急的时刻。赵登禹决心与阵地共存亡,始终站在最前沿,鼓舞着自己的部下。就在这最危急的时刻,二十九军一一0旅和一一三旅的增援部队一夜奔走百余里山路,奇迹般地出现在喜峰口,两军会师,军威大振,进攻的日军终于败退下去。
鏖战两天,敌我双方都受到极大损失。赵登禹正在苦思破敌良策时,传来了军部的命令,令赵登禹立即组织敢死队,迂回敌侧,对敌人的炮兵及主要侧翼阵地进行奇袭。赵登禹闻令大喜,立即作出部署:由二一七团王长海团长率4个连奇袭敌人蔡家峪、白台子的炮兵阵地;自己亲率董升堂的二二八团,沿长城出击北土山、南北丈子之敌,成功后两路并进共同向喜峰口之敌发动攻击。营团长们接到命令后,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出击。但部属认为赵登禹腿部有伤,不宜远行,纷纷劝其留在原地指挥。赵登禹以大刀为杖,腾地站起来,忍着剧烈的伤痛说:“大敌当前,主将岂能畏缩不前?我誓以身许国,这点伤算什么?‘说罢毅然挺身向前,率部踏上征途。
山陡风急,月明雪白。两路奇袭大军身背大刀,顶风踏雪,沿山道疾驰而进。赵登禹尽管伤口疼痛,但他半步也不落后,始终走在队伍前边。子夜时分,大刀队进抵北土山。在这里驻扎的日军骑兵部队,根本没想到苦战了一天的中国军队还有力量远途奔袭,一个个酣睡正香。大刀队出其不意闯入敌人帐篷,月光下但见寒光闪闪,大刀落处敌人尸横遍地,侥幸未死的也吓得魂飞魄散,抱头鼠窜。大刀队奋勇追杀,片刻间就把这一小股日军全部歼灭。
袭击三家子之敌的第三营,在接近敌营时被敌哨兵发现,刹那间枪声大作,敌军于睡梦中惊醒,仓促应战。赵登禹命令奔袭队集中急袭横城子、北丈子之敌。大刀队员们如下山猛虎,锐不可挡,大刀飞舞,敌首纷纷落地。日军一阵惊慌过后,倚仗有精良的武器,与大刀队员展开肉搏战。一夜混战,天色大亮时,已有半数以上敌军被歼。由于日军主力源源不断地从大道赶来增援,赵登禹率领大刀队在缴获日军大量机密文件后,于下午两点向长城内后撤。
攻打蔡家峪的王长海部于黎明前赶到蔡家峪,趁着锐气冲入敌营,发挥大刀的神威尽歼守敌,控制了蔡家峪及白台子周围的高地。不久天色大亮,敌人集中兵力以重武器对我军发动反攻,二一七团副团长胡重鲁、代理营长王凤芝皆在混战中殉国。部队摧毁敌人大量军火后,原路撤回。
此次夜袭,二十九军出动数千人,斩杀日军1400余人,击伤敌人1000余人,缴获大量枪支弹药,摧毁敌人无数战略物资,以1000余人的代价,换来了抗战后的第一个大胜利。捷报传来,全国百姓为之欢欣鼓舞,赵登禹由此名扬全国,国民党统帅部向赵登禹授中将军衔,颁发青天白日勋章,并升任一三二师师长。
由赵登禹发明训练的大刀抗敌战术,以后在抗日战场得到发挥运用,使日军闻之丧胆。后来有音乐家根据二十九军大刀队的事迹,谱写了《大刀进行曲》,其歌词很快传遍抗日战场:
大刀向鬼子头们的头上砍去,
二十九军的弟兄们!
抗战的一天到来了,
抗战的一天到来了!
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
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
咱们二十九军不是鼓军,
看准那敌人,
把他消灭,把他消灭!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冲啊,杀!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对中国发动了全面的武装侵略,全国人民同仇敌忾,掀起了抗日救国的高潮。赵登禹所在的二十九军当时正驻防北平。事变发生的当天深夜,守卫卢沟桥的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何基沣旅,首先打响了全民族抗战的第一枪。以后的10几天里,大批日军开到北平周围,对二十九军形成了包围之势,“黑云压城城欲摧”,形势万分危急。赵登禹眼见平津危急,心急如焚。他一方面加紧练兵,反复激励部下誓死保卫祖国;一方面多次向宋哲元军长提出防卫北平的建议。为了保卫古都,宋哲元调赵登禹的一三二师由任丘、河间一带火速增援北平。7月22日,赵登禹的先头部队到达南苑,23日,一三二师开入北平城。北平的百姓听说在喜峰口大败日军的赵师长到了,立即精神大振,各大学的爱国学生与北平抗日团体纷纷出动,慰劳二十九军将士,帮助构筑工事,抗日情绪十分高涨。
就在赵登禹部主力星夜向北平开进的时候,日军发动了对平津地区的总攻击。7月26日攻占廊坊,矛头直指南苑。当晚日军华北驻屯军司令委月清司向宋哲元发出最后通牒,令二十九军限时撤出北平。宋哲元连夜召集冯治安、张自忠、赵登禹、刘汝明等将领开会,表示坚决应战,决不屈服,“决心固守北平,誓与城共存亡”,并通电全国。27日正式答复日方,断然拒绝日本帝国主义的无理要求,誓与北平共存亡。
日军得到答复后,于27日傍晚向南苑进逼。南苑,南接天津,北扼北平,是古都的最后一道屏障。二十九军军部长期设在南苑,当时二十九军在南苑的兵力有三十八师不到一个旅,骑兵第九师的一个团和由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指挥的教导团、特务旅等,总计约5000人。由于建制复杂,这不多的兵力也难以统一指挥。当日军在27日开始向南苑进逼时,宋哲元才意识到局势的严峻,他急令赵登禹为南苑指挥官,与佟麟阁共同指挥南苑的防御作战,同时调兵增援南苑。据守在南苑准备与日军以死相拼的佟麟阁将军与赵登禹是多年合作抗日的老战友。在这最紧要的关头,两人在战斗的最前线相逢了。赵登禹满怀豪情地对佟麟阁说:“捷三兄,国难当头,是我们酬壮志、洒热血的时候了,我誓把南苑变成当年的喜峰口,让鬼子再一次尝尝二十九军大刀队的滋味。”
7月下旬,正当盛夏,夜色降临后,暑气却一点也没退去。赵登禹和佟麟阁冒着暑热,亲自到各阵地去察看军情,部署防御。南苑一带,是华北平原的末端,平川万顷,无险可据,而由于战事来得突然,大部分阵地连防御工事都没有构筑,只能依靠营地围墙做掩体。8日凌晨,日军对南苑发动了总攻。毫无阻碍的平原上,机关枪的火力密集得像*,二十九军遭到了重大伤亡。赵登禹与佟麟阁也失去了联系。但是二十九军的爱国官兵没有退缩,在猛烈炮火的袭击下,他们奋不顾身,以死抗敌,有的手抱zha药向敌人坦克扑去;有的冲出阵地闯入敌群,把复仇的大刀砍向鬼子的头颅。枪战后是气壮山河的拼刺刀,拼刺后是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赵登禹杀红了眼,冒着炮火,往来穿梭于各阵地之间,一面指挥一面与敌人拼杀。混战至中午,由于敌我强弱悬殊,日军已从南苑的东、西、南三个方向突破二十九军防线。
赵登禹一面苦战,一面忧心忡忡地打听佟麟阁的消息,下午传令兵报来了一个令他悲痛欲绝的噩耗,一向忠心耿耿、誓死报国的副军长佟麟阁将军,在激战中身先士卒,已在大红门壮烈殉国了。“副军长!大哥‘,赵登禹无法控制自己的悲痛,仰天长啸。这时,他把跟在自己身边的30余名卫士叫到眼前,满怀激情地说:‘佟军长已经先我们一步走了,我们还有什么可想的,几年来天天喊杀敌报国,现在正是时候。”说罢带头冲向敌人。卫士们热血沸腾,宛若一支利箭,直向敌人的大部队射去。厮杀、拼搏,日军被震慑了,暂时停止了攻击。这时指挥部传下了全体守军向大红门一带集结的命令。赵登禹一面安排在撤退途中注意寻找佟麟阁将军的遗本,一面带头向大红门冲杀。日军窥出我军意图,抢先用机枪封锁退往大红门的要道。赵登禹为鼓舞士气,不顾部下劝阻,始终坚持在汽车上指挥,这无异于把自己暴露给敌人。当车子行到大红门附近的御河桥时,汽车被敌人用密集的火力炸毁,赵登禹身受数伤,血染征衣。卫士劝他赶快退到安全的地方,他坚决不肯,反而带领敢死队向敌人反攻。激战中,一颗炮弹在他身边炸开,他的双腿被炸断了,剧痛伴着鲜血,他几乎昏迷。传令兵见他已不能行动,要背他后撤。他对传令兵说:“不要管我了!军人战死沙场原是本分,没有什么值得悲伤。只是北平城里还有我的老母,你回去告诉她老人家,忠孝不能两全,她的儿子为国死了,也算对得起祖宗,让她老人家放心吧。”说罢热泪滚滚而下,怒视着敌人,停止了呼吸,时年39岁。
南苑一战,二十九军有数千人在佟、赵二将军的感召下,为国死战,壮烈牺牲。日军也遭受了重大伤亡。南苑一战惊天动地,中国军队在佟麟阁、赵登禹主帅下,以气吞山河的壮举谱写了一曲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宋哲元闻听赵将军牺牲,捶胸大哭:“断我左臂矣,此仇不共戴天!”
7月31日,国民政府追赠赵登禹为陆军上将,其生平事迹,宣付史馆,以彰忠烈。抗战胜利后,应各界人士的要求,北平西城的北沟沿街被命名为“赵登禹路”。何基沣将军奉冯冶安将军之令,将赵登禹的忠骸迁葬于卢沟桥畔。这位为保卫祖国洒尽最后一滴血的爱国将领,长眠在中国军队抗击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前沿阵地。
1946年7月28日,在赵登禹牺牲9周年、抗战胜利一周年之际,北平人民在中山公园举行公祭大会,追悼赵登禹及佟麟阁将军,大会由李宗仁主祭,李宗仁高度评价了两位将军的爱国精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追认赵登禹为烈士,并颁发了由*主席亲自签署的烈士证。1980年6月,北京市人民政府重修赵登禹墓,并重新立碑。各界人士经常前往凭吊。
中国英雄志4 赵登禹在线阅读
中国英雄志4 赵登禹
中国英雄志4 赵登禹
本文网址:https://www.7wav.com/book/24270/478479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7wav.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