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 17 章
推荐阅读:《玉壶传》【bg】【古言】【骨科】【结局不定】、【恐怖游戏】人家才没有开外挂(NP)、魔君与魔后的婚后生活、小说大纲里的女主觉醒后(NPH)、临时夫妻(nph)、【星际abo】洛希极限(H)、不情愿的新娘(1V1 西方罗曼)、檀宫情事(1v1 现代 gl 纯百)、【海贼王】金苹果、今天也想和死去的哥哥谈恋爱、
赢在办公室 作者:水淼
第 17 章
按照这样的标准,李鸿章发现、选拔了大批兼通中西的优秀人才,例如留学归国的马建忠、罗丰禄、伍廷芳等。马建忠是晚清著名语言学家,他曾赴法国留学,专攻法律、政治、外交,1870年被李鸿章招入幕府,帮办洋务,曾至印度、朝鲜等地办理外交事务,长期担任轮船招商局会办。罗丰禄早年留学英国,后来出任中国驻英公使,长期担任李鸿章的机要秘书、海军军务秘书、翻译。伍廷芳是清末民初杰出的外交家,曾两度出任驻美公使,早年在英国伦敦学院攻读法学,获得大律师资格,1882年被李鸿章延入幕府,担任李鸿章的法律顾问和外事代表。除上述三人之外,李鸿章招揽的人才还有冯桂芬、薛福成、郑观应、严复、盛宣怀、唐廷枢。对于唐廷枢李鸿章曾说过一句话:“中国可以没有李鸿章,不能没有唐廷枢”,可见其在洋务运动中的重要性。
另外,他在用人方式上唯才是举,注重实效。李鸿章用人不太注重道德文章,而是注重人才的办事能力和专业技能,讲求实效。正如当代史学名家王尔敏所说,“其所注重的幕才,多为通达治体,了解洋务的任务,和廉正精明的循吏,着重于经世致用,凡有谋略而干练,必受到赏识擢拔。文章道德,尚在其次”。不拘一格的用人方式使李鸿章周围聚集了大批卓越之才,如黄芳、应宝时、涂宗瀛、郭嵩焘、刘郇膏、郭伯荫等。这些人出身复杂,既有科举正途出身,也有非正途出身;既有传统士大夫,也有新式知识分子。对这些人,只要有优点,有一技之长,李鸿章都量才使用。
第4章 掌握人际关系的分寸(19)
洋务是李鸿章一生功业中的亮点。洋务运动的兴起有其时代背景,也与李鸿章善于用人办事是分不开的。其中西结合、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保障了洋务运动的顺利展开,其人才观点应有可取之处。
用人之道,关乎国家的兴衰存亡,关系企业的发展大计,不可不深思慎为。新型人才、高科技人才不同于一般人才,因此在用人观念上,除了必须掌握基本的原则,更强调领导者要有开明、解放的思想,打破框框,不拘一格。
多多沟通:李鸿章的办事之道
职场中,员工和领导之间应该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这样,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就有利于工作的协调进行,减少摩擦,融洽人际关系。沟通产生互信,在不断的交流和磋商中,容易达成共识。
但是在工作中,同事之间,尤其是上下级之间、不同部门之间沟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由于日常工作忙忙碌碌,工作频率很快,人们不再愿意接收太多不需要的信息。因为太忙,就连说话都变得简短,经常表达不清,造成听者没有听清,或没有听懂。这些沟通上的障碍,势必引起彼此的陌生感,对于工作的配合显然是不利的。
语言是沟通的首要工具。语言的沟通障碍中,方言的障碍可能是第一位的,如果话都听不懂,还谈什么沟通呢?
从事汽车销售的杨先生就遇到了方言的“壁垒”,他是山东人,来武汉有五年的时间了。初到武汉的时候对这里印象并不是很好,因为他听不懂武汉话,而公司的同事因为只有他一个人是外地人,所以互相之间都用武汉话交流,这让杨先生有一种被孤立、被遗忘的感觉,最终他离职了。
“我觉得无法融入团体中,每次看到他们说说笑笑,就感觉自己是另一个世界的人。”这是被孤立者的典型感受。中国是个方言大国,每种方言都有特殊的发音、用语,听一个陌生的方言,就像听天书一样让人茫然,哪里还谈得上沟通呢?
语言是沟通的第一工具,如果在语言一关就产生了障碍,后面就什么都别提了。“前程无忧”网站针对职场沟通用语进行的相关调查显示,有50%的职场白领支持公司禁止员工上班说方言,其中28%的人士认为“说方言太土,不专业,不规范”,22%的员工认为“说方言无异于搞帮派”。解决沟通的障碍,是理顺工作关系的首要问题,是应该引起充分重视的。
李鸿章这个人一生平步青云,“工作顺利”,这与他畅通的人际关系渠道是分不开的。为了办事顺利,他巴结重要人物不遗余力,拼命地写信与同僚沟通。他与张之洞虽然关系不睦,但从不怕拍电报浪费银子,经常和张之洞进行沟通,共同完成“东南协保”的事务。他和翁同 明争暗斗,但却一口一个翁师父,让子女暗地里和翁家走动。和臭味相投的同僚,他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他们掏心窝子说话。这都是他改善人缘,减少办事摩擦的有效手段。
第4章 掌握人际关系的分寸(20)
在对上方面,他和恭亲王及文祥是晚清时代最好的伙伴关系。虽然很多情况下,他和上司是“话不投机三句多”,但他这个人能屈能伸,性子特别好。他的名言是“受尽天下百官气,养就胸中一段春”。
李鸿章是一个经常丧失原则的人,这也与他委曲求全的人际关系学有关。有论者说他“事事曲承太后与军机王公大臣,不惜损海军以媚上”。他骨子里看不起糊涂的醇亲王,但因为醇亲王是光绪皇帝的父亲,李鸿章就竭力上书,请他主持海防。由于关系理得顺,他李鸿章实际上还是海军司令。
在人际关系上,李鸿章能屈能伸,善于沟通,有其可取之处;但是他无论大事、小事,经常丧失国家民族利益的大原则,就难免背负“卖国贼”的骂名,比起他的同僚左宗棠坚持国家原则,誓死收复新疆的壮举,李鸿章可谓“臭名昭著”。
沟通的目的在于同享信息,协调关系,搞好工作,不等于溜须拍马拉关系;如果沟通丧失了工作原则问题,成为个人趋炎附势、晋级升迁的工具了,会为大众所不耻。
与僚无争:房玄龄的说话尺度
同事之间和谐相处、互相配合,对搞好工作是有力的促进剂。工作事务有轻有重,责任有大有小,如果有人拈轻怕重,推脱责任,就会产生不睦;为了个人或部门利益产生恶性竞争更是需要避免的问题。
在各行各业中,同事们各自处在不同的团队,团队之间由于工作的关系需要彼此的积极配合。为了共同实现一个目标或解决某个问题,大家有很多机会聚在一起,藉由工作关系形成彼此的人际关系。现代企业管理中新型的人际关系不同于旧时官场中互相倾轧的利害关系,而是强调同事之间互相尊重、配合。即便是建立了某种竞争机制,竞争也是透明和良性的。
某公司的客户部由三个小部门组成,每个小部门既共享利益,又彼此竞争。每当公司争取到一个客户时,老板会根据各部门的特长,先指定其中一个部门作为主创,其余两个部门提供辅助参考。
小美是A部门中的新聘员工,业务素质非常灵敏,在做市场调研方面很有发言权。但因为刚进公司不久,还不了解几个部门之间的合作方式,因而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客户二部争取到一知名洗发用品的客户,按惯例,他们部门首先拿出方案,然后,大家再提建议。当小美看到他们的市调查问卷报告后,凭她对市场的了解,马上发现出了问题。但小美只是悄悄地把发现告诉本部经理,还得意地说:等二部在客户面前出糗后,才把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说出来,让老板看到她及本部门的实力。小美的做法有出风头的意味,但是经理知道,这种做法不妥,就找机会把这些年来三个部门是如何互相扶持、互相帮助、一路走来的经历告诉了小美。小美听完后,心里已经明白。第二天的讨论会上,小美当场把问题和解决办法和盘托出,二部根据她的建议修改了报告,最终顺利地赢得客户的认可。
这个案例展现了一种非常和谐的部门关系。虽然部门的设置就是为了竞争,但这种竞争是公开的;而且老板显然也深知合作的重要性,而且在长期的相处中部门之间也的确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彼此不是拆台,而是互相辅助,共同达成目标。这种良好的工作关系相信是大多数人都向往的。
第4章 掌握人际关系的分寸(21)
唐贞观十二年,太宗在翠微宫中任命司农卿李纬为户部尚书,宰相房玄龄当时在京城留守。遇到有从京城来的人,太宗就问:“房玄龄听到我任命李纬为户部尚书的消息后,有什么反应?”来人回答说:“玄龄只说‘李纬大好髭须’,没有说其他的。”太宗心中明白,重新改任李纬为洛州刺史。
在李纬任职这件事上,房玄龄只说了“李纬一把好胡子”这样的话,听起来跟唐太宗改任李纬为洛州刺史没有关系,为什么却改变了唐太宗的初衷呢?实际上,这是房玄龄高明的说话技巧,也与他历来坚持的“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的谨慎处世思想分不开。
唐太宗是一个少有的从谏如流的皇帝,在任命李纬这件事上也没有独断专行,而是留心听取朝野大臣的意见和反应。对此,房玄龄非常清楚。但是按他的观点,李纬的德才不足以担当户部尚书的重任。但是如果他直接发表“李纬的能力与资质都不足以担当户部尚书重任”的言论,显然违逆了唐太宗用人的威信,同时也会引起李纬不满,伤了同僚的感情,效果可能适得其反。于是房玄龄就不说太宗用人不当,也不说李纬能力不足,只说“李纬一把好胡子”这样一句无关痛痒的话,但背后的意思能让人想明白,就是李纬虽然有某方面的长处,但是做户部尚书还不合适。唐太宗心知肚明,果然改变了初衷。
房玄龄一生为人谦虚谨慎,对上不邀功,对同僚不求全责备,不以己之长量人之短。所以,他一生仕途虽然有小的挫折,但为相32年,终老都为唐太宗所倚重,是一位难得的贤臣。
要想在职场上获得成功,离不开良好的人际关系作为媒介。升迁的机会既在工作能力之中,也在人际关系之中。对职场一族来说,同事关系的好坏与否,几乎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前程、命运。但身在职场,只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与同事搞好关系也不是一件难事。
莫揭人短:朱元璋怒杀儿时伴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长处和短处,每个人也都竭力表现自己的长处,避免自己的短处,为的就是让别人感觉自己是一个对家人、同事、社会有用的人,这是人类内心深处实现自己价值的愿望的体现。这种努力本来是好的,可偏偏有人不看人长,专揭人短,这就无异于否定一个人的存在价值,怎么可能不让人发怒?
在工作中避免触犯别人的短处是人际关系的重要守则之一,但这不等于就要做老好人,对对方的错误和工作的失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只是要注意说话的方式、方法和解决问题渠道。被揭短者也要明白,如果短处、问题确实存在,应该有开阔的心胸,要勇于承认、担当,要知道唯有改进了工作中的缺陷,克服了自身的弱点,才能真正实现自己价值的最大化。
第4章 掌握人际关系的分寸(22)
人民网上海2009年9月27日电,离职员工在篱笆论坛揭露自己原来公司的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公司发帖反击,称该员工因贪污公款被开除而蓄意报复,并曝光其身份证和学历证书信息,双方为此互以名誉侵权为由将对方告上法庭。上海市徐汇区法院对该案做出一审判决,认定双方发帖内容缺乏事实依据,与客观情况不符,判令双方在篱笆论坛上互致歉声明,并由公司赔偿该离职员工精神损失费人民币5000元。
2008年9月下旬,篱笆论坛上一篇题为《令人震惊:婴儿奶粉出问题,月子餐更吓人》的帖子引起某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注意,帖子的矛头直指该公司的产品。据公司调查,该帖子的发帖人是一个月前离职的员工崔小姐。公司随即在该论坛针对崔小姐的帖子发表声明,称崔小姐因贪污公款被公司开除而心存不满,发帖恶意攻击公司,并随同贴上了崔小姐的身份证和学历证信息。
2008年10月,崔小姐向法院递交诉状,两个月后公司以相同案由提起诉讼。
法院经审查认为,公民、法人的合法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双方利用网络平台发帖,并无不可,但所发布的帖子内容应当力求客观、公正,更不可侵害他人名誉。崔小姐发帖内容指向公司月子餐,但并无证据证明其中存在问题,明显有贬低公司的意思表示,同时该帖已被一定数量的网民浏览,足以有损公司在行业中的形象,构成名誉权侵害;而公司称崔小姐因贪污公款被开除,与客观情况不符,同时随帖公布崔小姐的个人信息,足以使崔小姐的社会评价有所降低,也构成名誉权侵害,故作出上述判决。
此案例中,利用论坛这个非官方的渠道发帖揭露对方的问题,本来已属不当行为,更何况伪造事实污蔑对方呢?从离职员工一方讲,如果产品质量的确存在问题,可以向有关监管部门反应,事情属实,公司方面自会受到惩罚。从公司一方讲,虽然恼羞成怒,也不应伪造事实,诋毁别人名誉。结果很有代表性,两败俱伤——这通常是揭短,尤其是互相揭短的必然结果。
再说一个朱元璋贵为天子后,对待儿时朋友的故事。
朱元璋出身贫寒,做了皇帝后难免有昔日的穷乡亲来京城找他。有位“开裆裤朋友”千里迢迢从老家凤阳来到南京,几经周折总算进了皇宫。一见朱元璋的面,这位老兄便仗着当年的友情,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大嚷起来:“哎呀,朱老四,你当了皇帝可真威风呀!当年咱俩一块儿光着屁股玩耍,你干了坏事总是让我替你挨打。记得有一次咱俩一块偷豆子吃,背着大人用破瓦罐煮,豆还没煮熟你就先抢起来,结果瓦罐被打烂了,豆子撒了一地。你吃得太急,豆子卡在嗓子眼里,还是我帮你弄出来的。怎么,不记得啦!”
第4章 掌握人际关系的分寸(23)
这位老兄喋喋不休地唠叨个没完,宝座上的皇帝再也坐不住了,心想,这个乡巴佬怎么这么不知趣,居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揭我的短。盛怒之下,下令把这个儿时的玩伴给杀了。
这是一个揭领导短的例子,显然更是冒犯人际关系的规则。此时的朱元璋已经不再是当年的玩伴,地位的变化决定二人的关系在公众场合纯属“工作关系”,所以绝对不宜在大庭广众面前提起当年的旧事,尤其是丑事。犯此大忌,不死都不行。
现实生活中,当众揭领导的短,领导没权利开杀戒,但绝对有能力让你下岗。但有一种情况就不一样,就是领导允许你揭短,甚至建立规则制度,让你揭短。这就是现在流行的一种“揭短管理”。通过“揭短管理”,帮助企业的经营管理层、特别是第一管理者找出企业存在问题与差距,改进企业的工作,不断完善、前进,这是揭短出奇制胜的应用,堪称绝妙。
损公济私:慈禧私欲谁人及
说到个人私利,有句“名言”叫“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有人以此作为“自私有理”的论据。这句话的出处原为《佛说十善业道经》第二十四集:人生为己,天经地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本义指一个人要修养自己,否则会为天地所不容,“为”者,修为的意思。虽然本义没有给一个人自私自利提供依据,却不妨碍一些人把它“歧义的教条”当作行动的准则。
本来,为自己打算并非错误,关键在于一个人在为自己打算的时候,是不是建立在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的基础之上。为了一己之私,置天下利益于不顾,更是荒谬之极的行为,必为天下人所唾骂。
为私与为公又是一个对立、统一的命题,大家一致为公,公可济私;一致为私,公私俱失。道理如此,但具体应用到管理上,个人私利确实是一个难除的顽疾。
第 17 章
恋耽美
第 17 章
按照这样的标准,李鸿章发现、选拔了大批兼通中西的优秀人才,例如留学归国的马建忠、罗丰禄、伍廷芳等。马建忠是晚清著名语言学家,他曾赴法国留学,专攻法律、政治、外交,1870年被李鸿章招入幕府,帮办洋务,曾至印度、朝鲜等地办理外交事务,长期担任轮船招商局会办。罗丰禄早年留学英国,后来出任中国驻英公使,长期担任李鸿章的机要秘书、海军军务秘书、翻译。伍廷芳是清末民初杰出的外交家,曾两度出任驻美公使,早年在英国伦敦学院攻读法学,获得大律师资格,1882年被李鸿章延入幕府,担任李鸿章的法律顾问和外事代表。除上述三人之外,李鸿章招揽的人才还有冯桂芬、薛福成、郑观应、严复、盛宣怀、唐廷枢。对于唐廷枢李鸿章曾说过一句话:“中国可以没有李鸿章,不能没有唐廷枢”,可见其在洋务运动中的重要性。
另外,他在用人方式上唯才是举,注重实效。李鸿章用人不太注重道德文章,而是注重人才的办事能力和专业技能,讲求实效。正如当代史学名家王尔敏所说,“其所注重的幕才,多为通达治体,了解洋务的任务,和廉正精明的循吏,着重于经世致用,凡有谋略而干练,必受到赏识擢拔。文章道德,尚在其次”。不拘一格的用人方式使李鸿章周围聚集了大批卓越之才,如黄芳、应宝时、涂宗瀛、郭嵩焘、刘郇膏、郭伯荫等。这些人出身复杂,既有科举正途出身,也有非正途出身;既有传统士大夫,也有新式知识分子。对这些人,只要有优点,有一技之长,李鸿章都量才使用。
第4章 掌握人际关系的分寸(19)
洋务是李鸿章一生功业中的亮点。洋务运动的兴起有其时代背景,也与李鸿章善于用人办事是分不开的。其中西结合、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保障了洋务运动的顺利展开,其人才观点应有可取之处。
用人之道,关乎国家的兴衰存亡,关系企业的发展大计,不可不深思慎为。新型人才、高科技人才不同于一般人才,因此在用人观念上,除了必须掌握基本的原则,更强调领导者要有开明、解放的思想,打破框框,不拘一格。
多多沟通:李鸿章的办事之道
职场中,员工和领导之间应该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这样,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就有利于工作的协调进行,减少摩擦,融洽人际关系。沟通产生互信,在不断的交流和磋商中,容易达成共识。
但是在工作中,同事之间,尤其是上下级之间、不同部门之间沟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由于日常工作忙忙碌碌,工作频率很快,人们不再愿意接收太多不需要的信息。因为太忙,就连说话都变得简短,经常表达不清,造成听者没有听清,或没有听懂。这些沟通上的障碍,势必引起彼此的陌生感,对于工作的配合显然是不利的。
语言是沟通的首要工具。语言的沟通障碍中,方言的障碍可能是第一位的,如果话都听不懂,还谈什么沟通呢?
从事汽车销售的杨先生就遇到了方言的“壁垒”,他是山东人,来武汉有五年的时间了。初到武汉的时候对这里印象并不是很好,因为他听不懂武汉话,而公司的同事因为只有他一个人是外地人,所以互相之间都用武汉话交流,这让杨先生有一种被孤立、被遗忘的感觉,最终他离职了。
“我觉得无法融入团体中,每次看到他们说说笑笑,就感觉自己是另一个世界的人。”这是被孤立者的典型感受。中国是个方言大国,每种方言都有特殊的发音、用语,听一个陌生的方言,就像听天书一样让人茫然,哪里还谈得上沟通呢?
语言是沟通的第一工具,如果在语言一关就产生了障碍,后面就什么都别提了。“前程无忧”网站针对职场沟通用语进行的相关调查显示,有50%的职场白领支持公司禁止员工上班说方言,其中28%的人士认为“说方言太土,不专业,不规范”,22%的员工认为“说方言无异于搞帮派”。解决沟通的障碍,是理顺工作关系的首要问题,是应该引起充分重视的。
李鸿章这个人一生平步青云,“工作顺利”,这与他畅通的人际关系渠道是分不开的。为了办事顺利,他巴结重要人物不遗余力,拼命地写信与同僚沟通。他与张之洞虽然关系不睦,但从不怕拍电报浪费银子,经常和张之洞进行沟通,共同完成“东南协保”的事务。他和翁同 明争暗斗,但却一口一个翁师父,让子女暗地里和翁家走动。和臭味相投的同僚,他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他们掏心窝子说话。这都是他改善人缘,减少办事摩擦的有效手段。
第4章 掌握人际关系的分寸(20)
在对上方面,他和恭亲王及文祥是晚清时代最好的伙伴关系。虽然很多情况下,他和上司是“话不投机三句多”,但他这个人能屈能伸,性子特别好。他的名言是“受尽天下百官气,养就胸中一段春”。
李鸿章是一个经常丧失原则的人,这也与他委曲求全的人际关系学有关。有论者说他“事事曲承太后与军机王公大臣,不惜损海军以媚上”。他骨子里看不起糊涂的醇亲王,但因为醇亲王是光绪皇帝的父亲,李鸿章就竭力上书,请他主持海防。由于关系理得顺,他李鸿章实际上还是海军司令。
在人际关系上,李鸿章能屈能伸,善于沟通,有其可取之处;但是他无论大事、小事,经常丧失国家民族利益的大原则,就难免背负“卖国贼”的骂名,比起他的同僚左宗棠坚持国家原则,誓死收复新疆的壮举,李鸿章可谓“臭名昭著”。
沟通的目的在于同享信息,协调关系,搞好工作,不等于溜须拍马拉关系;如果沟通丧失了工作原则问题,成为个人趋炎附势、晋级升迁的工具了,会为大众所不耻。
与僚无争:房玄龄的说话尺度
同事之间和谐相处、互相配合,对搞好工作是有力的促进剂。工作事务有轻有重,责任有大有小,如果有人拈轻怕重,推脱责任,就会产生不睦;为了个人或部门利益产生恶性竞争更是需要避免的问题。
在各行各业中,同事们各自处在不同的团队,团队之间由于工作的关系需要彼此的积极配合。为了共同实现一个目标或解决某个问题,大家有很多机会聚在一起,藉由工作关系形成彼此的人际关系。现代企业管理中新型的人际关系不同于旧时官场中互相倾轧的利害关系,而是强调同事之间互相尊重、配合。即便是建立了某种竞争机制,竞争也是透明和良性的。
某公司的客户部由三个小部门组成,每个小部门既共享利益,又彼此竞争。每当公司争取到一个客户时,老板会根据各部门的特长,先指定其中一个部门作为主创,其余两个部门提供辅助参考。
小美是A部门中的新聘员工,业务素质非常灵敏,在做市场调研方面很有发言权。但因为刚进公司不久,还不了解几个部门之间的合作方式,因而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客户二部争取到一知名洗发用品的客户,按惯例,他们部门首先拿出方案,然后,大家再提建议。当小美看到他们的市调查问卷报告后,凭她对市场的了解,马上发现出了问题。但小美只是悄悄地把发现告诉本部经理,还得意地说:等二部在客户面前出糗后,才把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说出来,让老板看到她及本部门的实力。小美的做法有出风头的意味,但是经理知道,这种做法不妥,就找机会把这些年来三个部门是如何互相扶持、互相帮助、一路走来的经历告诉了小美。小美听完后,心里已经明白。第二天的讨论会上,小美当场把问题和解决办法和盘托出,二部根据她的建议修改了报告,最终顺利地赢得客户的认可。
这个案例展现了一种非常和谐的部门关系。虽然部门的设置就是为了竞争,但这种竞争是公开的;而且老板显然也深知合作的重要性,而且在长期的相处中部门之间也的确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彼此不是拆台,而是互相辅助,共同达成目标。这种良好的工作关系相信是大多数人都向往的。
第4章 掌握人际关系的分寸(21)
唐贞观十二年,太宗在翠微宫中任命司农卿李纬为户部尚书,宰相房玄龄当时在京城留守。遇到有从京城来的人,太宗就问:“房玄龄听到我任命李纬为户部尚书的消息后,有什么反应?”来人回答说:“玄龄只说‘李纬大好髭须’,没有说其他的。”太宗心中明白,重新改任李纬为洛州刺史。
在李纬任职这件事上,房玄龄只说了“李纬一把好胡子”这样的话,听起来跟唐太宗改任李纬为洛州刺史没有关系,为什么却改变了唐太宗的初衷呢?实际上,这是房玄龄高明的说话技巧,也与他历来坚持的“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的谨慎处世思想分不开。
唐太宗是一个少有的从谏如流的皇帝,在任命李纬这件事上也没有独断专行,而是留心听取朝野大臣的意见和反应。对此,房玄龄非常清楚。但是按他的观点,李纬的德才不足以担当户部尚书的重任。但是如果他直接发表“李纬的能力与资质都不足以担当户部尚书重任”的言论,显然违逆了唐太宗用人的威信,同时也会引起李纬不满,伤了同僚的感情,效果可能适得其反。于是房玄龄就不说太宗用人不当,也不说李纬能力不足,只说“李纬一把好胡子”这样一句无关痛痒的话,但背后的意思能让人想明白,就是李纬虽然有某方面的长处,但是做户部尚书还不合适。唐太宗心知肚明,果然改变了初衷。
房玄龄一生为人谦虚谨慎,对上不邀功,对同僚不求全责备,不以己之长量人之短。所以,他一生仕途虽然有小的挫折,但为相32年,终老都为唐太宗所倚重,是一位难得的贤臣。
要想在职场上获得成功,离不开良好的人际关系作为媒介。升迁的机会既在工作能力之中,也在人际关系之中。对职场一族来说,同事关系的好坏与否,几乎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前程、命运。但身在职场,只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与同事搞好关系也不是一件难事。
莫揭人短:朱元璋怒杀儿时伴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长处和短处,每个人也都竭力表现自己的长处,避免自己的短处,为的就是让别人感觉自己是一个对家人、同事、社会有用的人,这是人类内心深处实现自己价值的愿望的体现。这种努力本来是好的,可偏偏有人不看人长,专揭人短,这就无异于否定一个人的存在价值,怎么可能不让人发怒?
在工作中避免触犯别人的短处是人际关系的重要守则之一,但这不等于就要做老好人,对对方的错误和工作的失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只是要注意说话的方式、方法和解决问题渠道。被揭短者也要明白,如果短处、问题确实存在,应该有开阔的心胸,要勇于承认、担当,要知道唯有改进了工作中的缺陷,克服了自身的弱点,才能真正实现自己价值的最大化。
第4章 掌握人际关系的分寸(22)
人民网上海2009年9月27日电,离职员工在篱笆论坛揭露自己原来公司的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公司发帖反击,称该员工因贪污公款被开除而蓄意报复,并曝光其身份证和学历证书信息,双方为此互以名誉侵权为由将对方告上法庭。上海市徐汇区法院对该案做出一审判决,认定双方发帖内容缺乏事实依据,与客观情况不符,判令双方在篱笆论坛上互致歉声明,并由公司赔偿该离职员工精神损失费人民币5000元。
2008年9月下旬,篱笆论坛上一篇题为《令人震惊:婴儿奶粉出问题,月子餐更吓人》的帖子引起某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注意,帖子的矛头直指该公司的产品。据公司调查,该帖子的发帖人是一个月前离职的员工崔小姐。公司随即在该论坛针对崔小姐的帖子发表声明,称崔小姐因贪污公款被公司开除而心存不满,发帖恶意攻击公司,并随同贴上了崔小姐的身份证和学历证信息。
2008年10月,崔小姐向法院递交诉状,两个月后公司以相同案由提起诉讼。
法院经审查认为,公民、法人的合法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双方利用网络平台发帖,并无不可,但所发布的帖子内容应当力求客观、公正,更不可侵害他人名誉。崔小姐发帖内容指向公司月子餐,但并无证据证明其中存在问题,明显有贬低公司的意思表示,同时该帖已被一定数量的网民浏览,足以有损公司在行业中的形象,构成名誉权侵害;而公司称崔小姐因贪污公款被开除,与客观情况不符,同时随帖公布崔小姐的个人信息,足以使崔小姐的社会评价有所降低,也构成名誉权侵害,故作出上述判决。
此案例中,利用论坛这个非官方的渠道发帖揭露对方的问题,本来已属不当行为,更何况伪造事实污蔑对方呢?从离职员工一方讲,如果产品质量的确存在问题,可以向有关监管部门反应,事情属实,公司方面自会受到惩罚。从公司一方讲,虽然恼羞成怒,也不应伪造事实,诋毁别人名誉。结果很有代表性,两败俱伤——这通常是揭短,尤其是互相揭短的必然结果。
再说一个朱元璋贵为天子后,对待儿时朋友的故事。
朱元璋出身贫寒,做了皇帝后难免有昔日的穷乡亲来京城找他。有位“开裆裤朋友”千里迢迢从老家凤阳来到南京,几经周折总算进了皇宫。一见朱元璋的面,这位老兄便仗着当年的友情,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大嚷起来:“哎呀,朱老四,你当了皇帝可真威风呀!当年咱俩一块儿光着屁股玩耍,你干了坏事总是让我替你挨打。记得有一次咱俩一块偷豆子吃,背着大人用破瓦罐煮,豆还没煮熟你就先抢起来,结果瓦罐被打烂了,豆子撒了一地。你吃得太急,豆子卡在嗓子眼里,还是我帮你弄出来的。怎么,不记得啦!”
第4章 掌握人际关系的分寸(23)
这位老兄喋喋不休地唠叨个没完,宝座上的皇帝再也坐不住了,心想,这个乡巴佬怎么这么不知趣,居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揭我的短。盛怒之下,下令把这个儿时的玩伴给杀了。
这是一个揭领导短的例子,显然更是冒犯人际关系的规则。此时的朱元璋已经不再是当年的玩伴,地位的变化决定二人的关系在公众场合纯属“工作关系”,所以绝对不宜在大庭广众面前提起当年的旧事,尤其是丑事。犯此大忌,不死都不行。
现实生活中,当众揭领导的短,领导没权利开杀戒,但绝对有能力让你下岗。但有一种情况就不一样,就是领导允许你揭短,甚至建立规则制度,让你揭短。这就是现在流行的一种“揭短管理”。通过“揭短管理”,帮助企业的经营管理层、特别是第一管理者找出企业存在问题与差距,改进企业的工作,不断完善、前进,这是揭短出奇制胜的应用,堪称绝妙。
损公济私:慈禧私欲谁人及
说到个人私利,有句“名言”叫“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有人以此作为“自私有理”的论据。这句话的出处原为《佛说十善业道经》第二十四集:人生为己,天经地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本义指一个人要修养自己,否则会为天地所不容,“为”者,修为的意思。虽然本义没有给一个人自私自利提供依据,却不妨碍一些人把它“歧义的教条”当作行动的准则。
本来,为自己打算并非错误,关键在于一个人在为自己打算的时候,是不是建立在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的基础之上。为了一己之私,置天下利益于不顾,更是荒谬之极的行为,必为天下人所唾骂。
为私与为公又是一个对立、统一的命题,大家一致为公,公可济私;一致为私,公私俱失。道理如此,但具体应用到管理上,个人私利确实是一个难除的顽疾。
第 17 章
恋耽美
本文网址:https://www.7wav.com/book/27475/542491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7wav.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