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节
推荐阅读:《玉壶传》【bg】【古言】【骨科】【结局不定】、危恋、玩心、临时夫妻(nph)、绑定了淫荡学院系统【NPH】(简)、蹂纸浆(1v1校园h)、[快穿]每个世界遇到的都是变态、魇运、和猫奴谈恋爱会被骗、复爱(骨科,1v2)、
[剑三]维以不永伤 作者:墨微砚
第5节
李倓话音刚落,高力士替玄宗掀开了车帘,李倓赶紧将伞撑在玄宗头顶,与高力士一左一右小心翼翼地扶着玄宗走下车辇。
玄宗垂垂老矣,手上的皱纹清晰可见,李倓引着玄宗往驿馆走去,目光停留在了玄宗的手背之上。这双手,从未抱过李沁与他,因为他们的母亲是宫人,因为他们是庶出,所以得不到这个皇祖父的丁点怜爱,甚至在十多年前,这双手在和亲文书上盖下了李沁一去不复返的命运,而这双手的主人连一丝愧疚的神情都未给过李沁与他。
李倓的眼中渐渐浮起一片寒霜,他好似感觉到腰侧那柄佩剑在剑鞘中不耐地跳动。扶着玄宗的手不自觉地捏紧,直至玄宗的声音传来,李倓才恍然回神。
“发生何事?”玄宗慈爱的目光落在李倓脸上,未将李倓的不敬放在心中,只是关心着自己孙儿的异样。
李倓心头一凝,惶然想要跪地认错,却被玄宗止住了。
“朕没事,倒是你,怎么心绪不宁的?”此时玄宗一行已走进了驿馆,馆臣早已备好热茶,嘱咐侍者奉上。
玄宗坐在椅上,屏退了身边的随侍,只留高力士与李倓两人在身边。
现下乌云遮天,又是日暮,驿馆外已是黑夜。高力士命人布菜,玄宗要李倓陪他共用晚膳。这一顿饭,李倓吃得颇为不解,直至玄宗用完晚膳也未与李倓交流一言。
待玄宗与李倓吃完,高力士又命侍从收拾,玄宗此刻有些乏了,高力士又要躬身引玄宗入屋内休息,玄宗却挥了挥手,随后指着李倓道:“倓儿扶朕出去走走,你不用跟来。”
“陛下……”高力士犹疑地望了一眼同样有些茫然的李倓,领令退下。
玄宗指名要李倓陪,李倓当即扶着这位老皇沿驿馆后院而行。此刻雨声淅沥,雨势渐渐小了不少,这一场突然而来的雨逼退了一些暑气,未走几步,玄宗停下脚步,示意李倓松手。
李倓恭敬地松开了手,神情却未放松。玄宗是天子,若出了什么事,李倓难以担待。
玄宗毕竟是上过沙场的皇者,毫不在意地在廊院内择了个位,坐了下来。“赶了这么多天路,你也歇息一下。”玄宗指着身边的空地,让李倓也坐了过来。
李倓领令刚要下跪叩谢皇恩,却被玄宗止住了:“此时此地,没有天子,没有亲王,朕……我是你的祖父,你是我的孙儿,仅此而已。我们闲谈家常,你不必拘束。”
“臣……”
“嗯?”
“孙儿遵旨。”
“罢了,你随意叫吧。”玄宗慈爱地摇了摇头。等李倓坐定,玄宗才道:“你是不是怪皇祖父让你姐姐前去吐蕃和亲?”
玄宗开口的第一句话,便点中了李倓心底的秘密。李倓挪开了眼,心头盘算该如何回答玄宗,纵使他智冠绝伦,此刻面对这个和蔼的老人,李倓寻不到任何完满的回答。
“孙儿未曾……”话说一半,李倓都有些不信。从李沁和亲的那天起,李倓的恨就深深刻在了骨子里。
玄宗看出了李倓的犹豫,苍老的手搭在李倓的肩头,玄宗了然道:“你若不恨倒不是我的孙儿了。”
玄宗仰头望着檐角滴落的雨珠,似是喃喃自语,又似是对李倓道:“昔时汉武欲与乌孙共同抗击匈奴,命江都郡主刘细君和亲乌孙,换来汉朝边疆数十年稳定安宁。太宗之时,吐蕃与唐交好,太宗命文成公主和亲吐蕃,我不能毁了太宗的基业。武氏篡位、韦氏乱政,如若你处在这个位置,经历过这些,你该如何做?”
玄宗抛来的问题尖锐又犀利,李倓对李沁的死一直抱有执念,未曾思量过玄宗的想法,而今玄宗将之和盘托出,李倓竟有些矛盾与犹豫。
“您还记得我阿姊的名字么?”李倓深吸了一口气,眼中满是期冀。
“我亲封的文华郡主,李沁。”玄宗未有犹豫,笃定地道。
听得这个答案,李倓感觉心中的坚守轰然倒塌。十多年来一心想为李沁复仇,如今却被玄宗轻易地抹去,李倓失神地看着面前慈爱的老者,眼中有一丝落寞。
“当年你为何不去救她,你明明知道……”
“我不知道。”玄宗叹了口气,愧疚地道,“我是在沁儿死后十天才接到了消息,那时我派人去找过沁儿的尸首,可是茫茫大漠,上千精兵寻不到沁儿尸首,我也只得放弃。是我的不是。”高高在上的帝王眼里满是哀伤,他的每一个儿女都是他心尖上的肉,纵然他是王者,他也不愿看到自己的子孙枉死。
廊外雨声阵阵,风吹过廊角悬铃,夜风中传来一阵清脆的铃音。
李倓双手覆在膝头,渐渐捏紧。他在挣扎,也在犹豫,同时在思考玄宗的话有几分真假。
玄宗静静地看着这个才华横溢的青年,忽然想起当年自己还是意气风发的临淄王,平韦氏,复李唐时的模样。李倓,胜过太子李亨太多太多。
“我知道你不信,我亦知道你是个聪明的孩子。马嵬驿发生的事情我不怪你,这几日在车辇上我也想过,这些年自己到底做了些什么,有这样的下场亦是该然。这天下本是有能者居之,你若想拿去便拿去,我不会阻止你。但是,你千万不要忘记,这是李氏的天下,不姓武不姓韦更不会姓安姓史,它只能姓李!”慈爱的老者突然直起了身子,仿若又回到了曾经那个指点江山睥睨天下开创盛世的帝王。
李倓只觉眼前的人光芒耀眼,又吸引着人挪不开眼。
“孙儿明白。”李倓躬身下拜,听着廊外雨声,李倓定了定神。
“对了,你将高力士的神策军拆散重编,倒是有心了。”年迈的帝王亲手扶起了跪在地上的李唐皇子,边夸赞道。
李倓微微垂下了眼,嘴角勾了勾,对玄宗这句赞赏颇为受用。
第二日清晨,李倓领建宁铁卫按原路返回。玄宗亲自出驿馆相送这位庶出皇子,引得众人对驾马而去的李倓侧目。
“这位建宁王,好似是个不得了的人物。”有人如此言道。
作者有话要说:
☆、炼狱修罗
李倓将百名建宁铁卫于五日后抵达渭北。此时太子驻营一片狼藉,护送李亨的士兵少了三分之一,李倓翻身下马,扯住一个慌乱的内侍,问道:“发生何事?”
那内侍本就胆战心惊,见到面色阴沉的建宁王,吓得话都说不清楚:“太子……殿下……刚……刚出马嵬驿……就……就遇见……叛……军……”
李倓蹙起眉头,将那吓得魂不附体的内侍撵走。李亨身边虽有广平王李俶,但面对几十万的叛军,实力悬殊,左支右绌,能平安掩护李亨至渭北已是不易。
李倓嘱咐身后亲卫回到自己营中,独自一人走过满目狼藉的营地,往李俶军营中走去。
未走至李俶军营,一阵急促的号角声传来,这说明前方负责巡防的军队发现了叛军。
李倓立刻转身,牵起身边一匹骏马,跨上马镫,往自己的营地疾驰而去。李倓赶到自己营地之时,所有的建宁铁卫已整装待发,只等李倓一声号令。这是李倓亲手训练出来的军队,除了李倓的号令,他们谁都不会听从。
李倓左手紧握马缰,右手解下腰侧的佩剑,举过头顶,朗声向他的军士们道:“愿随我建宁王一齐出征者,出列!”
李倓话音一落,一阵整齐的踏步声传来,所有建宁铁卫向前迈了一步,每个人都是刚毅的面容。
“众将听令!随本王迎敌!”
五千建宁铁卫随李倓出击狼牙军,渭北成了一片修罗地狱。金乌西垂,晚风拂面,散落的发丝贴在李倓额边,李倓一步一步走过一具具尸体旁边,仔细地寻找着是否还有生息的人。
李俶一言不发地跟在李倓身后,眼里蕴满了忧愁与痛惜。狼牙兵攻来的时候,李倓领着五千建宁铁卫正面迎击叛军,而李俶则在李倓的安排下,领三万唐军绕过叛军身后截挡叛军,趁狼牙军不备将其包抄。
五万狼牙军就此被一网打尽,然而,李倓付出的代价难以估计。五千建宁铁卫尽出,活下来的还不足一千,李俶的三万唐军死伤只有几百,这悬殊的数字如一柄匕首,刺在李俶心头。
“三弟,别找了,应该没有活口了。”李俶拉住了李倓,试图劝李倓不要在继续找下去。
李倓挣开了李俶,仰头笑了笑道:“兄长,你误会了,我不是要找我的部下。”
“那你要找谁?”
眼神骤然紧收,李倓冷笑一声道:“看有没有活下来的狼牙军,如果有,我会补上一剑。”
“三弟……”李俶被李倓的眼神吓了一跳,他连忙按住了李倓的右手,连连摇头,“不找了不找了,我们回营。”
“不。”李倓再次拒绝了李俶,“一日不灭光狼牙军,我一日不会心安。”
“心安?”李俶觉得李倓话里有话。
“兄长先回营吧,太子还在等着你的捷报。”李倓眼神黯然,他提着剑继续往前走,没有一丝犹豫。
“那你自己小心点。”李俶见劝不动李倓,只得转身离开。
月光下的战场,只有一个傲然的身影,独自一人徘徊在人间炼狱。战场另一边,出现了一个身影,令狐伤踏月而来,对这满目疮痍的战场毫不在意。
令狐伤还未走至李倓身边,一柄长剑夹着雷霆之势砸向了令狐伤的面门。令狐伤稍稍偏了下头,躲过那看似霸道实则没有攻击性的剑招,左手顺势接住了那柄曾多次架在他脖子上的长剑。
“这是建宁王的待客之道?”令狐伤反手将剑柄递到了李倓面前。
李倓毫不客气地接过了自己的佩剑,也不看令狐伤,剑尖往下,刺透了令狐伤脚边还有一口气的一个狼牙军的心脏。
“贵妃如何了?”李倓继续往前走,寻找下一个活口,手起剑落,不见丝毫犹豫。
令狐伤就这么冷着脸,目光一直追随在李倓身上。朦胧月色中,李倓就像是从地底走出的修罗。令狐伤感觉心头泛起了一丝诡异的疼痛,曾经的李倓手腕虽然冷酷狠辣,但从没有像现在这样令人从骨子里感到可怕。
“这不是李倓。”令狐伤下意识地喃喃自语,然而亲眼所见,令狐伤无法说服自己。面前这个浴血的青年与曾经那个谈笑间击溃千军万马的建宁王一点儿也不一样。李倓不该用剑,即便用剑,也不是这么用。
“李倓!”令狐伤快步上前,劈手夺下了李倓的凌云墨龙剑,剑身上满是鲜血,令狐伤蹙眉,反手将剑架在了李倓脖子上,“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么?!”
“杀人。”李倓毫不在意脖子上的那柄剑,勾起嘴角,冷笑道,“杀你的狼牙军。杀当年假扮神策军刺杀阿姊的狼牙军。”
最后一句,如针一般刺入令狐伤耳中。令狐伤不可置信地望着李倓,颓然地松开了手,令狐伤失神地问道:“谁告诉你的?”
“果然是真的。”李倓理了下被令狐伤扯歪的衣襟,“我猜到是你怂恿了神策军,但是没有料到是狼牙军假扮了神策军。其实,凶手本就是你,本王居然蠢到要与你们合作。”说完,李倓仰天大笑,似乎是笑令狐伤的迟钝,更像是在笑自己的愚蠢。
李倓笑完,瞬间绷起了脸,问道:“我与你最后的交易,是贵妃的命。令狐兄此番前来,可是已将此事办妥?”
李倓话里的意思,令狐伤立刻明了,李倓决心要与令狐伤彻底地划清界线。当年在南诏,令狐伤就知晓总有一日,会因为这个残酷的真相与李倓决裂,也总有一日,李倓会毫不顾忌地将两人之间的牵绊斩断。明明是李倓先挑起的纠葛,最后斩断两人之间羁绊的也是李倓。
“贵妃对你不会再有任何威胁。”这是令狐伤今日孤身来见李倓的原因,半月前的那一次承诺他做到了,却无法让李倓再相信他。
“那便好。”李倓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下一次再见,逐日长老可别再离本王这么近了。”李倓将令狐伤手中的剑夺回,割下一块衣角,擦拭着剑柄上残留的血污。
月光下,李倓的眼中只留下决绝与狠戾,但令狐伤看见了,那双如猎豹一般的眼底藏着一丝悲伤。
“你……保重。”令狐伤转身飘然离去。
在将剑架在李倓脖颈处时,令狐伤看见藏在李倓衣襟内以金丝系在李倓脖子上的一枚碧色小瓶。那里面是令狐伤留给李倓的一枚起死回生的碧露丹。
作者有话要说:
☆、潜龙出渊
渭北一战,让李亨稍稍松了一口气。建宁王李倓一路率军迎敌,数次击溃狼牙军,在军中博得一片敬仰。
天宝十五年七月九日,在李倓的护送下,李亨平安抵达朔方军大本营灵武。这一晚,太子李亨睡得最为踏实。
李亨按李俶与李倓进言,一路收整唐军,李倓亦趁此良机收纳新兵编入建宁铁卫。从渭北至灵武,建宁王的声名一路传来,新兵们以加入建宁铁卫而自豪,在渭北只余千人的建宁铁卫,仅仅不到半月又招纳了近千人。李倓亲自训练新兵,建宁铁卫又重新出现在了战场之上。
李亨人至灵武,李倓亦稍作休整,这一夜,李俶邀李倓巡视军营,李倓与李俶交好,自然没有拒绝。
巡视了一圈下来,营内一切安稳。此时李俶也有些乏了,便邀李倓入自己营帐痛饮几杯,李倓拱手称谢,抬脚随李俶往营帐行去。
李俶命人备好酒菜,执杯向李倓敬了一杯酒。李倓回敬李俶,眉宇间笼着一抹化不开的愁云。
李俶看着弟弟脸色不霁,放下酒杯,关切地问道:“三弟,在渭北时我就想问你,那时你护送陛下去扶风,可是遇见了什么事情?”
“兄长为何如此问?”李倓抿了一口酒,军中的酒水不如帝都的甘冽,倒也能解馋。
李俶有些犹豫,李倓这么说,便是不想回,但李俶觉得如此自己不问清楚缘由,就对不起李倓。
“为兄总觉得自扶风回来,三弟你变了许多。”
“兄长觉得我哪里变了?”李倓心思缜密,就算是面对李俶,李倓也不会轻易将自己的心迹表露。
李俶深谙李倓个性,直截了当地道:“马嵬驿之事我虽未参与其中却从父亲那里得知一二,三弟你步步为营将陛下陷入死局,我本以为你……”
“本以为我想为阿姊报仇,为何又在那日于渭北却领了自己的五千铁卫正面迎敌?”李倓轻轻笑了一声,放下酒杯,右手食指沿着酒杯边缘来回摩挲。
“……”李俶一时无话,李倓的转变李俶也摸不透,只能凭着自己与李倓交好,试着揣测,谁料李倓当先将李俶心里的疑问说出,李俶有些不好意思,只得尴尬地笑了一笑。
“国仇家恨,兄长认为哪一个重要?”李倓直视着李俶,问道。
“当然是国仇!”李俶性情耿直,立即回道。
李倓点了下头:“我与兄长所想相同。”
“那沁姐……”李俶试探着询问李倓心中的那个禁忌。怎知李倓只是淡笑摇头,回道:“阿姊临终的遗言是让我扶助李唐,我怎能忘呢?”用力捏紧了桌上的酒杯,李倓垂眼望着酒水中倒映的自己的面容,李倓闭上了眼,不敢再看。
李沁临终的遗言总是回想在李倓的耳畔,可当李倓想要软下心来的时候,眼前又是李沁枉死的画面。直到半月前,在扶风,那个雨夜,与玄宗促膝长谈后,李倓彻底的动摇了。可是,如今的李唐风雨飘摇,天子身边围绕的是要么懦弱、要么只懂得玩弄权术算计他人的奸佞小人,李倓又不愿回头。
“这么说,三弟你是放下沁姐的仇了?”李俶知道,李沁的死一直是李倓心中不愿揭过的伤疤,如今听得李倓肯放下与李唐皇室的仇怨,竟高兴地从席座上跳了起来。李俶快步走到李倓身边,一手拍在李倓肩头,意气风发地道:“有三弟在,收复两京又有何惧!”
李倓睁开眼,眼里并无多少欢喜神色,李倓一手按在李俶的手上,示意李俶坐下。
“兄长,现在太子虽有陛下口谕领朔方军,但太子与陛下分地而处,将领们到底要听令于谁,他们自己怕是难以抉择。”李倓深深地看了一眼李俶,接着道,“离开渭北那一日,太子曾传召我,虽未明说,但太子的意思是想问我何时能够登基称帝。那时局势不稳,并非良时,如今抵达灵武,兄长觉得时机如何?”
李俶心头也盘着这个疑问,玄宗将兵权悉数交予李亨,独自幸蜀,再加上马嵬兵变,外人看来太子是除去了奸相,但郭子仪、李光弼等皆是当朝元老,揣测一番就能发现其中隐情。何况他们又是忠于玄宗之臣,太子之令未必服从,如若此刻李亨登基称帝,倒是了去了大唐皇室一桩顾虑。
李俶眼珠转了一圈,良久后道:“灵武暂时安稳,但我觉得,父亲越快登基越好。”
“嗯。”李倓点点头,“今夜或者明日,太子会再次传唤,到时我便进言请求太子登基。不过……”
“你是担心张良娣?”李俶与李倓关系交好,张良娣对李俶和李倓两兄弟颇为忌惮,尤其张良娣曾多次想借机扶植李佋打压李俶。不用李倓言明,李俶也知道李倓想要说什么。
“太子继位,张良娣自然是皇后。这些年她的所作所为你我都清楚,她定会在太子耳边吹风。”李倓眼中渐渐显出一抹冷冽,右手食指敲击着案几,似乎在考虑接下来该如何做,“太子宠爱兄长,我相信任凭张良娣有三寸不烂之舌也不会撼动你的位置,何况李泌这只狐狸也不会答应。”谈到李泌,李倓缓和了下神色,脸上难得露出轻松的神色。
“你是担心张良娣暗中捣鬼?”
“没错。这个女人的舌头虽然让人讨厌,但脑子灵光。望兄长小心。”李倓认真地看着李俶,双眉紧皱。
李俶欣慰地看了一眼李倓:“无妨,李佋已薨,良娣无子,不足为虑。就算我有事,后面还有二弟,还有你呢。”
“兄长!”李俶自己是在开玩笑,但听在李倓耳中却不是滋味。失去至亲的痛苦,李倓不想再承受第二次。
“好好好,我错了错了还不成?”李俶见李倓突然变了脸色,也意识到自己有些口无遮拦,赶紧向李倓道歉。
李倓眉头反而越皱越紧。李俶的话倒是提醒了李倓,李佋命短,死于一年前,张良娣花在李佋的心思算是白费了,但她还可以将心思放在越王李系身上。扶植一个生母早死,又是太子第二子的越王,张良娣的筹码更大。
“兄长,千万别对张良娣放下戒心。”李倓从席座上站起身,躬身向李俶做礼,随后退出了李俶的营帐。
还未等李倓走进自己营帐,有内侍传报,太子李亨请他前往帐中一叙。
李倓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袍,跟着传话的内侍往李亨营帐走去,快要走至李亨营帐前,李倓一抬眼,迎面走来一个雍容华贵的女子。张良娣满面笑容地向李倓微微颔首,而后走入了李亨的营帐之中。
“皇后么?”李倓冷笑,“这个位置你能不能坐稳,可不是你说得算。”
作者有话要说:
☆、太子登基
天宝十五年七月十二日,李亨在众人的簇拥下,于灵武城墙上登基称帝,改元至德,是年为至德元年。
那一天没有礼乐,没有告祖诣太庙,这恐怕是李唐帝王最简单的一次登基。李倓站在李俶身旁,望着城墙下叩拜新皇的士兵,面色不豫。从城墙上远眺,远处狼烟尽收眼底,再往远处视线被一片青山遮挡。李倓收回目光,回想起几日前李亨看向他怀疑与惊怖的眼神。
李倓谏言李亨于灵武登基,李亨欣然应允,并拟诏封李俶为太子,张良娣为皇后。当李亨以为一切安排妥当之时,李倓突然向李亨提及要在登基之前告请远在蜀川的玄宗,求得玄宗应允方可登基。坐在李亨身旁的张良娣却向李亨道:“如今天下狼烟四起,叛军不知何时会攻向灵武,若向玄宗请旨,少说也得等上半月,不如太子殿下先行登基,登基之日再派使者至蜀川告知陛下。”
不得玄宗手谕擅自登基是为不忠不孝,不仅李倓,李俶也认为先行登基并不妥当。然而李亨早已受够玄宗压制,杨国忠伏诛,玄宗独自幸蜀,李亨终可走出桎梏,已不愿再听人提及老皇。在张良娣的怂恿及李辅国的劝说之下,李亨一意孤行,决定三日后登基。
李倓心知再劝无用,止住了李俶,不再与李亨争辩。然而李亨早对李倓心生芥蒂,老皇远在蜀川无人可以再掣肘李亨,李亨心头郁气得抒,皇威还未显出,李倓与李俶又纷纷拂逆于他。李亨平日宠爱李俶,自不会放在心上,但是李倓是一步步帮自己算计玄宗的谋士,其手腕之厉害,令李亨十分忌惮。李亨自然将这不敬之罪算在了李倓头上,深深地剜了一眼李倓。
这一眼,让李倓明白,李亨已经开始防备他了。
李亨走下灵武城墙的时候,嘱咐使者将写好的诏书送至蜀川。李倓目视着使者离去的背影,有些担忧远在蜀川的老皇看见这封诏书时候的心情。虽说李亨匆忙登基为时局所迫,但不得玄宗首肯擅自登基并尊玄宗为太上皇,此行此举必为天下人诟病。
如今李亨的身边有张皇后兴风作浪,李亨又颇为重用李辅国,李倓不禁犹豫,自己一心推举李亨登基,到底是对还是不对?
“三弟,发什么呆?”前几日发生的事情李俶也在场,对李倓心中所想能略知一二。今日新皇登基,本是喜庆之时,李倓脸上虽有笑容,眼中却无欣喜之色。
“多谢太子殿下关心,臣弟无事。”李亨登基,李俶被封太子。李俶现在身份尊贵,即便李俶向李倓表示就算自己是太子,李倓面对他时向平日里一样就行,但现在新皇刚刚登基,如若在此刻坏了规矩,无异于抵触皇威。李倓本就让李亨侧目,再对李俶不敬,不远处一直将目光徘徊在他身上的人,恐怕会随时向新皇参自己一本。
李俶为人耿直,但自幼生养在深宫,看惯了尔虞我诈,也知李倓并非刻意与自己疏远。李俶微微颔首,做足了太子的模样,扶起了躬身向自己行礼的李倓。
“三弟客气了,这几日操劳,本王替你向父皇告假,休息几日如何?”李俶说话间,注意到李倓的身后,一直有一道目光紧紧盯着李倓。李亨此时由张皇后搀扶走下城墙,走在群臣之中的李辅国自然落在了李俶与李倓的身后,那道如蛆附骨的目光便是由李辅国投来。
李辅国亦感觉到有一道凌厉的目光投在自己身上,微一抬眼,就与太子李俶的目光对上,吓得李辅国赶忙低下头,避开了李俶的目光。
李俶是想要李倓近几日离肃宗远一些。肃宗与李倓毕竟是父子,李俶揣测如若李倓与肃宗几日不相见,可能会缓和一下肃宗与李倓之间微妙的气氛。李倓本意肃宗登基之后向肃宗进言前往朔方领兵抗敌,如今李俶也有此打算,李倓借机向李俶道:“如今朔方战事吃紧,陛下有殿下陪伴左右,还请殿下替臣弟向父皇进言让臣弟支援朔方。”
这一路行来,李倓军功卓著,在军中也颇有威望。让李倓带兵迎敌,不仅能鼓舞军中士气,李倓又能运筹帷幄,别说是守卫朔方,就算是收复两京,李倓亦不在话下。
李俶一把搂住李倓肩头,对这个弟弟十分信赖:“一切就交给我来办。”
然而这件事李俶却并未办成。
李俶一脸愤懑地走入李倓的驻营时,李倓就猜到了。并非是李倓不相信李俶,只是张皇后与李辅国在李亨心中地位超然,已快胜过李俶这个太子。
任凭李俶再三进言,李辅国与张皇后联手策动支援他们的权臣们集体上书肃宗,以灵武乃肃宗安危之地为由,阻挠李倓领军出征。
“未曾想死了一个杨国忠,又来了一个李辅国,还有张皇后,她与当年的韦氏又有何不同!”李俶一脚踢飞了地上的石子,似乎想将满腔愤怒全部发泄出来。
李倓淡淡笑着,试图安慰自己的兄长:“韦氏与杨国忠最后的下场兄长都亲眼所见,我能扳倒一个杨国忠,就能扳倒一个李辅国。至于皇后……”李倓眼神暗了暗,“她要是那么不甘心做一个母仪天下的女人,就祈求越王李系能够多活几年。”
“三弟!”李俶被李倓的话吓了一跳,不论是诛杀杨国忠还是算计李辅国,李俶一句也不会阻止李倓,但是李系乃自己手足,李俶不愿走到这一步。
李倓缓和了下神色,故作轻松地道:“殿下放心,臣弟有分寸。”李倓就是太有分寸了,才让肃宗心生猜疑。
李俶扬了扬手,似乎是想将李倓的话给忘掉:“为兄什么都未听见。”
李倓笑着颔首,算是对李俶表示感谢。
李倓领兵出征之事暂时按下,李俶突然想起了什么,对李倓道:“对了三弟,刚有守军通报父皇,有一位姓杨的雅士想要见你,父皇已召他入宫。”
肃宗现在对李倓怀着戒心,所有要求见李倓的外来之人肃宗都命人先通报予他,见过之后确信无他才会让李倓再见。李俶对此有些不满,然肃宗是天子,李倓让李俶不要拂逆肃宗,李俶也只得按捺。刚在肃宗殿内,李俶听李辅国来报,这才连忙赶来,将近日之事先告知了李倓,却差点忘了这件事情。
“姓杨的雅士?”李倓努力回想了一下,片刻后,李倓想了起来:“应该是长歌门的人。”
“就是几年前被安禄山诬陷,太上皇欲铲除却被你进言劝阻太上皇,所救的杨家?”李俶问道。
“正是。”李倓眼里浮现一抹欣羡之色,“‘南叶北柳,西唐东杨’,长歌门为大唐培育诸多能人,是我大唐之幸。”
李俶不似李倓曾经游历江湖,亦不清楚长歌门在江湖中的地位。如今听李倓谈及,亦十分欣赏。
“他们寻你莫非是要报恩?”
“应是要为李唐出力。”李倓笑着道。
作者有话要说:
☆、长歌使者
李倓猜的没错,长歌门门主杨逸飞派使者带来诸多物资,支援李唐抵御安禄山与史思明的叛军。
李倓奉肃宗之命前来灵武行宫,一入殿就见张皇后毫不避嫌地坐在肃宗身侧,李辅国躬身立在另一旁,坐在御座上的肃宗脸色稍沉。
李倓行至离肃宗御座还有几步之外,刚要向肃宗行君臣之礼,肃宗挥手免了李倓的礼数。
肃宗指着立在殿下的长歌门使者,对李倓道:“未想建宁王在江湖上也结交了诸多豪杰义士,这位杨先生亲自送来诸多军需物资,朕不仅要谢长歌门,更要谢吾儿。”言罢,肃宗从御座起身,双手抱拳,当真要拜谢李倓。
李倓扫了一眼正在得意的李辅国,上前一步,托扶住肃宗,躬身道,“父皇过誉,国难当头,人人当为父皇分忧。”肃宗有意试探李倓,李倓收敛锋芒,向肃宗俯首。
肃宗哪里是真心要谢李倓。在传召李倓之前,张皇后指点肃宗故意对李倓做出恭谦之姿,提醒李倓注意身份。李倓看出肃宗用心,锐气尽收,不与肃宗正面相抗。
见李倓领会自己心意,肃宗沉郁的面容才稍稍和缓一些。李倓扶着肃宗坐回御座之上,往后退了几步,做足了臣子的模样。
“杨先生此番前来除了支援我军之外,还有何事么?”肃宗故意在长歌门使者面前给李倓一个下马威,目的就是让这位长歌门使者回去后禀告长歌门主,纵然长歌门与李倓交好,切莫忘了肃宗才是这天下之主。
刚才那一幕,长歌门使者看得清楚,肃宗的心思,他也全然领悟。在肃宗话音落下时,长歌门使者向肃宗恭敬地做了个长揖,恭顺地道:“门主托草民前来,一来是为恭贺新皇登基;二来是为援助唐军;三来向建宁王道谢当年救命之恩。”
“当年安禄山污蔑杨氏以墨乱政,幸得建宁王多次上书力保杨氏,杨氏才躲过这灭顶之灾。本宫记得,这事应该已发生有几年了,为何长歌门今日才会来向建宁王道谢?”张皇后抚了下耳坠,柔声道。
长歌使者道:“门主本欲早早向建宁王称谢,然而那时安禄山还在帝都,门主忌惮安禄山只得推迟,又何曾想会发生巨变。几日前门主听闻陛下登基,派草民前来向陛下道贺,为大唐贡献薄力,同时向建宁王道谢。”
长歌门使者言辞恳切,回答的又滴水不漏,张皇后本欲借机挑拨,却又抓不到任何把柄,只得以袖掩唇,轻笑一声作罢。
肃宗心思简单,使者的回话听在耳中句句舒坦。肃宗松了松眉头,微微笑着道:“朕有此子民,幸甚!幸甚!”
“吾皇万岁!”李辅国立刻跪地高呼,马屁拍得肃宗更加欢喜。
李倓与长歌门使者亦拱手向肃宗做礼。
肃宗心头的阴郁终于被长歌门使者扫掉,肃宗嘱咐李倓好生招待长歌门使者,让李倓先行退下。
退出灵武行宫,李倓引长歌门使者往自己的驻营走,两人一路未有交谈。等走至李倓营帐,那杨姓的长歌门使者才开口道:“建宁王处境不佳,殿下与陛下这份父子之情怕是难以修复了。”
“杨先生目光锐利。”李倓拿起案几上热好的茶水,亲手给杨姓使者斟了一杯茶。
杨姓使者略微颔首向李倓道谢,捧着茶杯,未饮一口:“殿下可曾想过领兵出灵武,远离这是非之地?”
“见笑了,”李倓自嘲地笑了笑,“在先生来之前,陛下刚拒绝让我领兵前往朔方。”
听得此言,杨姓使者微微蹙眉,他未料到建宁王的处境远比刚在灵武行宫内见到的更为危险。
“殿下,长歌门能为殿下做什么,殿下尽管吩咐。”杨姓使者放下手中茶盏,目光灼灼,双手抱拳,向李倓行了个江湖人的礼仪。
李倓亦抱拳回礼,脸上却是一片肃杀,他道:“多谢门主,只是这件事长歌门最好不要插手。”
“可是……”使者还要再劝,却被李倓打断了。李倓左手在眼前紧捏成拳,哂笑道:“本王还不至于被他们逼得走投无路。”
“殿下,恕杨某多嘴,殿下本有一颗赤子之心,万不要因为某些奸佞小人而改变。”杨姓使者看着面前沉着又冷酷的李倓,担忧地道。
“门主亲身前来,本王感激,这趟浑水,本王不愿污了长歌门的名声。门主有心,本王心领。”
杨逸飞见李倓心意已决,只得摇头叹息。当年李倓数次冒死进言玄宗,免去了杨氏灭门之灾,如今李倓深陷泥沼,长歌门却无法援手。杨逸飞心头愤懑,又无法抒怀。
“王爷,这段时日我会派门人加入建宁铁卫护卫您的安全,望王爷不要拒绝。”这是杨逸飞能想到最后的办法。
李倓也知无法推拒杨逸飞的好意,只得点头让长歌门的人加入建宁铁卫之中。
杨逸飞说到做到,命五百长歌门人以从军戍卫大唐为由,征召入建宁铁卫。李倓暗中将这五百人调拨至自己的亲卫队中,好生礼待。杨逸飞半月后仍以长歌使者的身份入灵武行宫向肃宗告辞,肃宗无暇再顾及一个江湖门派的使者,遂未挽留。
等杨逸飞一走,李倓暗中调出一名杀手,一路跟随杨逸飞。杨逸飞离开灵武第四日,李倓派出的杀手拎着一个鲜血淋漓的人头出现在李倓面前。
李倓仔仔细细地将那颗人头打量了一遍,嘴角泛出一抹冷笑。这颗人头的主人李倓认识,张皇后为了扳倒他还真是煞费苦心。只可惜,与他李倓相斗,张皇后还略输一筹。
命杀手将那颗头颅带走,李倓掏出方巾正在擦拭指尖沾染的鲜血,忽闻帐外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未等李倓走出营帐,李俶气急败坏地挑起了门帘,一进营帐就破口大骂:“贱人!”
“兄长说的是何人?”李倓第一次见李俶生如此大的气,又听李俶口中大骂,猜到了一二,“是皇后?”
“皇后?!”李俶冷笑,从袖中掏出一截断了的箭头丢在地上,“这就是一个母仪天下的女人做出来的好事!大唐国破,百姓蒙难,身为皇后,不为陛下分忧,倒算计起了太子,这种女人也配称皇后?”
李俶显是气急了,说的话都有些自相矛盾。李倓却未在意,俯身拾起地上那枚断了一半的箭,那是皇家御制的箭,箭头上赫然刻着一个“倓”字。李倓将箭捏在手中,笑着道:“她也不是太傻,懂得一石二鸟,不,应该说是一石三鸟之计。”
“你还夸她!”李俶本是来找李倓商量的,结果李倓非但没有生气,倒是夸赞起了要陷害他们的幕后主使,李俶差点气结。
李倓把玩着手里的断箭,故作不解地问道:“那我该如何?”
“你该……”李俶本想说该向肃宗禀告揭穿张皇后,但被李倓这一问,李俶才觉得不对,如果真的去向肃宗告状,只有物证,就算李俶力保不是李倓所为,李倓却无法拿出证据,相反会因为这个捏造的箭头被张皇后反戈一击。李俶仔细想了一想,便不再言语。
“不该。”李倓将箭头收入袖中,对李俶道,“今日之事兄长就当全无发生过。”
“那就活该吃这个闷亏不成?”
“有时候就得吃个亏。”李倓挑了下眉,“这样才能让自己记得更清楚,来日才能更狠心。”
李俶看着李倓眼里越聚越多阴沉之色,连忙摇了摇李倓:“三弟,为兄不是这个意思。”
作者有话要说:
☆、钧天铁意
至德元年岁末,盘踞在关中的狼牙叛军被建宁王李倓全部击退,建宁王威名在大唐军中达到极点。李俶与李泌谏言肃宗封李倓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领灵武禁军。肃宗询问群臣,张皇后与李辅国暗中勾结,联络朝中数位重臣劝谏肃宗道:“天下兵马大元帅该当由太子所领,从未封赐于亲王,天下兵马大元帅一职该封予太子殿下。”肃宗本就忌惮李倓,借由朝臣不允之由,遂将此事作罢。
凭借肃宗宠信,张皇后与李辅国愈发大胆,欲动皇嗣之心也愈加明显。幸有李倓暗中留心,三番五次替李俶抵挡住张良娣与李辅国的恶毒之计。至德二年,上元之日,李俶邀李倓前往殿中小聚,李倓无意间伸手摸到太子寝枕,突感指尖一阵刺痛,就见食指指尖有血珠渗出,探查之后,李俶与李倓发现太子枕中藏有一枚食指长的细针。追问之下,内侍回禀午时有一小宫女奉皇后之命赏赐太子果品,并言皇后担忧太子宫人妄动赏赐,亲自将果品送予太子殿内。平日张皇后仗着肃宗宠爱肆意妄为,太子宫人不敢拂逆,只得让那宫女进入太子殿内。
李倓轻声冷哼,将手中那枚细针拿至太子眼前:“第七次?”
“如今父皇纵容她,本王越来越防不胜防。”李俶拂袖起身,他生性耿直,若不是李倓让他按捺,他早在第一次发现张皇后邪恶用心时向肃宗禀告,揭穿张皇后与李辅国的阴谋。
“她敢如此大胆,一是因陛下专宠于她,二是每次她出手都绝不留下证据,只得让我们吃闷亏。这女人,眼光倒是不差,挑了个会动脑子的李辅国做后盾。”李倓眼中一片寒芒,忍了半年,张皇后倒是越来越肆意妄为。将银针纳入手中,李倓亦跟着李俶站了起来。今年的上元节十分清冷,连月盘都不愿怜惜世人,躲在了云层之后。
“兄长,史思明率十万大军兵临太原城下,李光弼将军麾下精兵尽出太原驻守朔方,太原兵力孱弱,若狼牙军夺取太原,往西而行,继而图河陇、朔方,大唐西北顿成人间炼狱。”李倓右手紧握住凌云墨龙剑,胸中油然而生一股凛然之气,“这半年,盘踞关中叛军尽扫,臣弟明日会再次恳求陛下派臣弟前往太原抵挡叛军。臣弟离开灵武,无法顾及兄长,还望兄长留心皇后。”
早在扫尽关中叛军之时,李倓就曾进言肃宗,欲领兵前往太原作战。肃宗听信张皇后所言,不允李倓带兵前往。如今李倓再提,李俶深知李倓是下定了决心。更何况如今太原确实岌岌可危,据闻江湖有识之士也纷纷前往太原援助大唐军队,传闻武林人士推举隐居侠客岛的方乾为武林盟盟主,已率中原豪杰前往太原。李倓虽有皇家血脉,但困守灵武,终非李倓归宿。龙游于天,李倓注定不会属于皇廷。
李俶伸手拍了下李倓的肩头,这一年李倓尽心竭力为他与李唐谋划,肩头瘦削了不少。多年前,李倓还是李唐最为优秀的皇子之时,刚正不阿、才华横溢的李倓让李俶深感佩服。那时候,大唐的臣子们还不是谗言佞语、玩弄手腕的昏庸奸臣,那些耿直清廉、竭智尽忠的臣子们都十分欣赏李倓。在年少的李倓心中,皇宫外的世界是他最为期待之地。李俶犹记得李倓曾对他说过:“这宫里坐在龙椅上的皇帝还不如外头的百姓逍遥自在。”但当与李倓相依为命的李沁被玄宗封为文华郡主和亲吐蕃却意外枉死后,李倓彻底变了。当李倓从吐蕃回来之后,李俶发现这时的李倓眼中没了清澈只留下一片阴沉得化不开的恨,李倓整个人都散着戾气。直到半年前,当李倓护送玄宗归来,李俶感觉到年少时的李倓好像又回来了,李倓周身的戾气虽然淡了,可眼里的沉郁之色却越来越浓。
“三弟,莫太为难自己。”李俶心疼这个弟弟,让李倓放宽心,“明日我与你一同面圣。”
“多谢兄长好意,明日臣弟一人面圣就好。”李倓左手攥紧了那枚银针,眼中神色坚定。
李倓站在肃宗的御座前,将手中的一枚银针伸到有些心慌的李辅国眼边:“李公公可知这又是何物?”
“这只是一枚普通的银针而已。”李辅国暗自定了定心神,然而面对气势逼人的建宁王,李辅国纵然再沉着,眼角也崩了一丝神色。
李倓将李辅国细微的表情收在眼中,冷笑道:“普通的银针?”
“微臣眼中,这的确是一枚普通的银针。”
“哼!”李辅国狡诈奸猾,李倓早料到李辅国不会说实话。将这枚银针放入太子枕中的是皇后安排的人,这背后出主意的人恐怕就是这位李辅国大人。李倓将目光转向坐在肃宗身旁,对面色苍白的张皇后道:“皇后认为呢?”
“本宫也认为这只是一枚普通的银针。”张皇后稳住声音,不让李倓瞧出异样。她与李辅国合谋算计太子数次,虽次次被李倓阻止,但次次皆未留有证据,如今终于将这位建宁王心头怒意挑动,张皇后深知时机已到。只要能稳住肃宗,任凭李倓舌灿莲花,也无法说动已经对李倓抱有防备的肃宗怀疑自己。想到这一点,张皇后底气更足,此番殿中争辩,就看自己能不能沉得住气了。“怎么,建宁王平白无故的拿一根银针进殿,又让我与李大人辨识,难道建宁王已经心神疲惫,不识事物了么?”
“张皇后当真沉得住气。”李倓上前一步,将银针对准了张皇后,对肃宗道,“父皇,张皇后凭借父皇宠爱,几次三番陷害太子,欲扶越王李系登位。昨日又与李辅国合谋,在太子枕中藏入银针,故伎重施,若非儿臣发现,太子之命怕已被这两个小人夺去。望父皇莫再听信奸佞!”
“建宁王莫要血口喷人!”张皇后刚欲发作,被李辅国抢先压住了话音。李辅国快步走到肃宗面前,声泪俱下:“陛下,建宁王当年如何诛杀了杨国忠,逼死贵妃,又是如何算计了太上皇,陛下您都是亲眼所见。建宁王心思狠辣,让人防不胜防,如今建宁王又要重施故伎,是想要皇后与微臣的性命,逼陛下退位啊!”
马嵬驿之事是肃宗心里的一根刺,肃宗一直在刻意避及这件事情再次提起,李辅国深谙肃宗心思,将所有矛头指向了李倓,肃宗眼神一紧,心头骤然升起一股惶恐。
感受到身边帝王的不安,又见李辅国以目示意,张皇后赶紧接口,不让李倓有辩驳的机会:“建宁王智谋超群,谈笑间可摧千军万马,若说我等图谋太子之位,还不如说建宁王你要图夺陛下皇位更为可信!”
“好一张利嘴!”李倓掌中聚力,将手中捏着的那枚银针直接击向张皇后,银针携雷霆之势定在皇后宝蓝耳坠之上,竟将皇后耳坠刺穿,银针带着耳坠一齐嵌在了张皇后身后的墙上。
殿中众人被李倓这一招惊得说不出话来。肃宗领悟李倓之意,挥手止住了这一场争吵:“都别吵了。倓儿赤胆忠心,朕心中明了。皇后与李辅国也不会谋害太子,你们越说越不像话,还当这是天子行宫么?”
“臣妾知错。”
“微臣知错。”
肃宗话音刚落,张皇后与李辅国纷纷跪地认错,唯独李倓负手傲然而立,并不领肃宗情面。
肃宗面色微沉,却慑于李倓武功,也未再对李倓多言。肃宗正欲让李倓退下,李倓忽然道:“儿臣向父皇请旨,今夜儿臣便带建宁铁卫前往太原。若太子在灵武性命有忧,儿臣决不会姑息乱臣贼子!”
李倓冷峻的目光将张皇后与李辅国一一扫过,而后转身,任凭身后忌惮之人对自己咬牙切齿,李倓迈出的步子也毫不犹豫。
这是一场死局,然而拼得自己的性命能在最后护住唯一的至亲,李倓并不后悔。今次面圣揭穿张皇后与李辅国,这段时日,这二人自会收敛。肃宗早对他生了芥蒂之心,李倓也知早在马嵬驿,肃宗就开始憎恶于他。肃宗被玄宗及杨国忠压制太久,一旦脱离樊笼,更加贪恋万人之上的无上权力,怎会放心身边留着比自己光芒更加耀眼的人?即便这个人是他的儿子,肃宗也不会手下留情。
回到营中,李倓亲点三千建宁铁卫,连夜从灵武出发赶往太原。生逢在这个时代,即便再恨再怨,李倓还是潜藏着少年时代的一颗赤忱之心。
“阿姊,我是不是愚不可及?”太原城下,李倓执缰驻马,仰头望着巍峨城墙上站着的方乾,扬起脸,向武林盟盟主笑着点了下头。
方乾拱手向城墙下的李唐皇子做礼,这是方乾第一次向剑圣以外的人行如此大的礼。
月光下,建宁王戾气尽除,只留一片浩然清风。
作者有话要说:
☆、月下诀别
太原,是李渊起兵之地,由此,李氏父子开创了李唐盛世。
太原城门缓缓开启,李倓领三千建宁铁卫进入太原城内。上元刚过,太原城内一丁点新年的喜气也没有。灯火通明的太原城内,李唐将士们手持武器,逡巡于城内大街小巷之中,穿梭其间的还有不少平民百姓,有的百姓手握自家铁耙、铁锹,与大唐士兵们一同守夜。
走过前街,李倓下马,将身后的三千建宁铁卫分批调拨至守军之中与太原守军一同巡防。
待李倓安排妥当,李倓只留一队亲卫,继续往后街走去。李倓刚要抬脚,就见前方走来一身着灰衣的青年。
李复一步一步地向李倓走过来,待李复离李倓还有三步之遥,李倓当先向李复抱拳:“复兄。”
李复没有回礼,等他走至李倓身前,将这位许久未见的李唐皇子从上至下打量了一番后,李复才开口对李倓说了第一句话:“多日不见,别来无恙。”而后李复又看了一眼李倓身后一队建宁亲卫,眼中有一抹诧异,“建宁王比我想的要有手段。”
这句话并非恭维,李倓也不恼,笑着道:“复兄一路遣人跟踪,无非是担心我会破坏太原局势。本王此番前来,想与复兄寻求合作。”
“合作?”李复挑眉,并不相信李倓的话,“你是说要抗击狼牙军?”
李倓正色点头:“正是。”
“建宁王,你因一己私欲挑起这天下战火,如今是后悔了不成?”同为九天之一,李复对李倓的了解胜于任何人。当年挑拨阁罗凤南诏起兵便是这位建宁王的手笔,如今这一场浩劫又是李倓的故意而为,现在李倓跟李复说要与他共同抵挡狼牙军,李复自是不信。
“后悔?”李倓背在身后的双手紧捏成拳,嘴角勾起一抹不着痕迹的冷笑,“本王从不会后悔!”
“关中叛军被建宁王扫除,建宁王的心思,当真是千回百转,让人摸不透啊。”李复亦冷笑道。
“这江山还轮不到他安禄山来坐。”李倓沉着的面色微微显出了一丝不豫,转瞬后,李倓又恢复了往日阴鸷的神色,“本王要拿下这个江山这个皇位,在复兄眼里这或许是谋逆是叛乱。但复兄你终归不明白,如若本王不坐上那个位置,天下如何安定,百姓如何安康?你说我为一己私欲也罢,贪图无上权力也罢,本王难道要坐视杨国忠、李辅国、张皇后这些奸佞小人毁掉李氏江山不成?!你们一再姑息,寻求所谓的大同,这就是九天所寻求的‘平衡之局’么?此消彼长的道理,复兄焉会不明?本王再问复兄,复兄觉得当今圣上如何?”
李倓一步步紧逼,李复都未放在心中,唯有最后一问,李复坚毅的面容有了一丝变换。当今圣上如何?比之太上皇,差得不是毫厘。玄宗虽宠爱杨氏,但不会让杨氏过问朝政;玄宗听信杨国忠,但能克制杨国忠变本加厉。肃宗呢?对张皇后唯命是从,封宦官李辅国为大司马,毫不在意李辅国的专横跋扈。在灵武行宫之事李复已经听说,一直冷静的李倓明知是死局依然向张皇后与李辅国发起了全力一击。李复想,若他是李倓,怕比李倓更恨更绝。
李复喟叹道:“当今圣上只是一时昏聩……”
“哼!”李倓拂袖怒斥,“复兄,我敬你是重义之人,却想不到这便是你给本王的答案,当真迂腐!”
李倓说完,牵马从李复身边行去,独留语塞的李复,茫然地望着前方巍峨的城墙。迂腐?李复自嘲地笑了起来,曾经有个女子也这么说过他,那时,他只当是个玩笑。不知那个一身青衣的女子还记得这个玩笑么?
第二日,李倓亲领三千建宁铁卫戍守太原,城墙上,霹雳车往城墙下的叛军中投下一块块巨石,城墙下叛军中哀嚎之声四起。
第三日,李倓亲领三千建宁铁卫正面迎击牛廷玠先锋营,剿灭叛军万人。日暮,李倓带领百来建宁铁卫收整战场,寻找还有生息的大唐士兵以及残余的叛军。夕阳已退,皓月凌空,月光下,李倓每走过一具尸体,便俯身翻检查探。如遇有生还者,李倓便打手势让亲卫将人抬入城中医治。
寻了两个时辰,月已升上中天。李倓便让亲卫们回城休息,亲卫们领令而去,李倓则放慢了脚步,回想这两日的作战,心头盘着一缕疑惑。这两日,除了与牛廷玠的叛军有过小规模作战外,史思明与安禄山的大军皆未出动。在灵武时,李倓与安禄山叛军多次对敌,对方皆是大军尽出,这次叛军作战风格迥异,李倓总觉得有一丝触摸不透的诡异。
这份疑问,在李倓遇见令狐伤后彻底解开了。
太原城郊处,李倓遇见了令狐伤。那个曾经俊逸洒脱的男人,左半边的白色衣衫被鲜血染红,他双手捧着一个女人的尸体。月光照在女子毫无生气的脸上,添了一分凄凉。
令狐伤步履艰难地迎着李倓走来,直至走到李倓身前,令狐伤好似失去了所有的力气,双膝颓然曲起,重重地磕在了地上。
这个时间,在这个地点,遇见令狐伤,李倓心头警觉,手下意识地放在了腰侧的佩剑之上。未等李倓抽出剑,眼前的男人无力的声音传来:“安禄山死了……”
心头劈下一道惊雷,李倓放在凌云墨龙剑上的手抖了一下,他感觉到自己胸口窒了一窒。难怪这几日叛军作战有些畏手畏脚,最重要的叛乱首领死了,叛军怕也不安吧。
“谁杀的?”李倓努力让自己保持镇定,并未轻易相信令狐伤所言。安禄山正直壮年,突然死亡,唯有被杀,李倓略微思索了一下,当先自己回答道:“安庆绪?”
“呵……建宁王心思一如既往的敏锐。”令狐伤伸手抚上苏曼莎的脸庞,寂然地道。
安庆绪对安禄山怀有的心思一如自己对肃宗的心思,李倓怎能不知道?只不过,安庆绪比李倓更直接手腕更狠。李倓了然,看着跪坐在地的令狐伤,李倓闭上了眼。初见时,这个男人丰神俊逸,犹如谪仙,如今,这个男人血污满身,犹如恶魔。只是,这个恶魔好像丢了一颗心。
李倓有点烦闷,他不愿看见令狐伤对一个女人流泪,即便这个女人曾经亲手将一枚保命的药丸交在李倓的手中。
“安庆绪杀了她?”
令狐伤点了下头,眼里崩出一抹寒光:“安庆绪胁迫曼莎逼我领兵出征太原,曼莎知我不愿,竟然刺杀安庆绪,却被安庆绪……”
“你为何不愿出兵太原?”李倓知道这个答案就在嘴边,但他不愿意让令狐伤说,于是他又自个儿回答道,“安禄山已死,你已无再跟随安庆绪的必要。”
“李倓,你知不知道你真的很讨厌。”令狐伤抬眼,望着闭上眼一脸冷漠的李倓,忽然笑了起来。
“知道。”李倓叹了口气,睁开眼与令狐伤对视。对方深蓝色的眼眸里没有多余的感情,一如初见时那般冷酷。“你的方向不该是太原。”李倓对令狐伤道。
“我来太原,只为确定一件事。”令狐伤勾了下嘴角,露出一个笑来。
“何……”
李倓还未说完,就见令狐伤倏然起身,右手扯开李倓的衣襟,就见居高临下的李倓皇子眼里满是惊愕,一枚指盖大小的碧色小瓶以金丝系在他的颈上,月光照在这枚瓷瓶上,好似有流光闪动。
令狐伤嘴边笑意更深,松开李倓的衣襟,令狐伤抱起苏曼莎的尸体,与李倓擦身而过。
李倓茫然地抚上藏在衣领中的碧色瓷瓶,感觉有什么好像要从身边溜走。这样的感觉,与当年目睹李沁死亡时的感觉一模一样。渐渐的,李倓心中弥漫上一片空虚,转瞬间,空虚化为刺痛,像一柄匕首,一刀一刀搅动自己的心脏。
作者有话要说:
☆、最后布局
如若再不抓住,会失去所有。
月光下,李倓转身,伸手攀住了令狐伤的手臂。已决定离去的人停下决绝的步子,并未转头。
“要去哪里?”李倓犹豫半刻,终是问了这一句。
“从哪里来,回哪里去。”令狐伤声音没有音调,没有任何多余的感情。可李倓攀住令狐伤胳膊的手掌上传来不易察觉的颤抖,李倓手中下力,攥紧了令狐伤的手臂,好像怕这个人从眼前彻底离开。
“你走不出太原。”李倓似是威胁,又似是在提醒令狐伤,“你欠我一条命。”
直到这时,令狐伤才转过了身。令狐伤凄然地笑着道:“李倓,我欠你的何止一条命。”
“那你就更不能走。”李倓松开手,俯身从地上一具尸体上扯下一件军服递到令狐伤眼前。
令狐伤并未接过那件军服,反而摇了摇头:“太原城内有太多人认识我。”
“那就委屈令狐兄一段时日。”李倓从衣袖内掏出一张人/皮/面/具与那件军服一起递给令狐伤,“本来留着偷天换日,给你也无妨。”
这一句话,令狐伤听出了一丝悲凉。然而李倓此刻的神色并没有太过异常,令狐伤将苏曼莎的尸体交给了李倓,狐疑地接过李倓递来的东西。
半个时辰后,太原西郊亮起一片火光。
第5节
恋耽美
第5节
李倓话音刚落,高力士替玄宗掀开了车帘,李倓赶紧将伞撑在玄宗头顶,与高力士一左一右小心翼翼地扶着玄宗走下车辇。
玄宗垂垂老矣,手上的皱纹清晰可见,李倓引着玄宗往驿馆走去,目光停留在了玄宗的手背之上。这双手,从未抱过李沁与他,因为他们的母亲是宫人,因为他们是庶出,所以得不到这个皇祖父的丁点怜爱,甚至在十多年前,这双手在和亲文书上盖下了李沁一去不复返的命运,而这双手的主人连一丝愧疚的神情都未给过李沁与他。
李倓的眼中渐渐浮起一片寒霜,他好似感觉到腰侧那柄佩剑在剑鞘中不耐地跳动。扶着玄宗的手不自觉地捏紧,直至玄宗的声音传来,李倓才恍然回神。
“发生何事?”玄宗慈爱的目光落在李倓脸上,未将李倓的不敬放在心中,只是关心着自己孙儿的异样。
李倓心头一凝,惶然想要跪地认错,却被玄宗止住了。
“朕没事,倒是你,怎么心绪不宁的?”此时玄宗一行已走进了驿馆,馆臣早已备好热茶,嘱咐侍者奉上。
玄宗坐在椅上,屏退了身边的随侍,只留高力士与李倓两人在身边。
现下乌云遮天,又是日暮,驿馆外已是黑夜。高力士命人布菜,玄宗要李倓陪他共用晚膳。这一顿饭,李倓吃得颇为不解,直至玄宗用完晚膳也未与李倓交流一言。
待玄宗与李倓吃完,高力士又命侍从收拾,玄宗此刻有些乏了,高力士又要躬身引玄宗入屋内休息,玄宗却挥了挥手,随后指着李倓道:“倓儿扶朕出去走走,你不用跟来。”
“陛下……”高力士犹疑地望了一眼同样有些茫然的李倓,领令退下。
玄宗指名要李倓陪,李倓当即扶着这位老皇沿驿馆后院而行。此刻雨声淅沥,雨势渐渐小了不少,这一场突然而来的雨逼退了一些暑气,未走几步,玄宗停下脚步,示意李倓松手。
李倓恭敬地松开了手,神情却未放松。玄宗是天子,若出了什么事,李倓难以担待。
玄宗毕竟是上过沙场的皇者,毫不在意地在廊院内择了个位,坐了下来。“赶了这么多天路,你也歇息一下。”玄宗指着身边的空地,让李倓也坐了过来。
李倓领令刚要下跪叩谢皇恩,却被玄宗止住了:“此时此地,没有天子,没有亲王,朕……我是你的祖父,你是我的孙儿,仅此而已。我们闲谈家常,你不必拘束。”
“臣……”
“嗯?”
“孙儿遵旨。”
“罢了,你随意叫吧。”玄宗慈爱地摇了摇头。等李倓坐定,玄宗才道:“你是不是怪皇祖父让你姐姐前去吐蕃和亲?”
玄宗开口的第一句话,便点中了李倓心底的秘密。李倓挪开了眼,心头盘算该如何回答玄宗,纵使他智冠绝伦,此刻面对这个和蔼的老人,李倓寻不到任何完满的回答。
“孙儿未曾……”话说一半,李倓都有些不信。从李沁和亲的那天起,李倓的恨就深深刻在了骨子里。
玄宗看出了李倓的犹豫,苍老的手搭在李倓的肩头,玄宗了然道:“你若不恨倒不是我的孙儿了。”
玄宗仰头望着檐角滴落的雨珠,似是喃喃自语,又似是对李倓道:“昔时汉武欲与乌孙共同抗击匈奴,命江都郡主刘细君和亲乌孙,换来汉朝边疆数十年稳定安宁。太宗之时,吐蕃与唐交好,太宗命文成公主和亲吐蕃,我不能毁了太宗的基业。武氏篡位、韦氏乱政,如若你处在这个位置,经历过这些,你该如何做?”
玄宗抛来的问题尖锐又犀利,李倓对李沁的死一直抱有执念,未曾思量过玄宗的想法,而今玄宗将之和盘托出,李倓竟有些矛盾与犹豫。
“您还记得我阿姊的名字么?”李倓深吸了一口气,眼中满是期冀。
“我亲封的文华郡主,李沁。”玄宗未有犹豫,笃定地道。
听得这个答案,李倓感觉心中的坚守轰然倒塌。十多年来一心想为李沁复仇,如今却被玄宗轻易地抹去,李倓失神地看着面前慈爱的老者,眼中有一丝落寞。
“当年你为何不去救她,你明明知道……”
“我不知道。”玄宗叹了口气,愧疚地道,“我是在沁儿死后十天才接到了消息,那时我派人去找过沁儿的尸首,可是茫茫大漠,上千精兵寻不到沁儿尸首,我也只得放弃。是我的不是。”高高在上的帝王眼里满是哀伤,他的每一个儿女都是他心尖上的肉,纵然他是王者,他也不愿看到自己的子孙枉死。
廊外雨声阵阵,风吹过廊角悬铃,夜风中传来一阵清脆的铃音。
李倓双手覆在膝头,渐渐捏紧。他在挣扎,也在犹豫,同时在思考玄宗的话有几分真假。
玄宗静静地看着这个才华横溢的青年,忽然想起当年自己还是意气风发的临淄王,平韦氏,复李唐时的模样。李倓,胜过太子李亨太多太多。
“我知道你不信,我亦知道你是个聪明的孩子。马嵬驿发生的事情我不怪你,这几日在车辇上我也想过,这些年自己到底做了些什么,有这样的下场亦是该然。这天下本是有能者居之,你若想拿去便拿去,我不会阻止你。但是,你千万不要忘记,这是李氏的天下,不姓武不姓韦更不会姓安姓史,它只能姓李!”慈爱的老者突然直起了身子,仿若又回到了曾经那个指点江山睥睨天下开创盛世的帝王。
李倓只觉眼前的人光芒耀眼,又吸引着人挪不开眼。
“孙儿明白。”李倓躬身下拜,听着廊外雨声,李倓定了定神。
“对了,你将高力士的神策军拆散重编,倒是有心了。”年迈的帝王亲手扶起了跪在地上的李唐皇子,边夸赞道。
李倓微微垂下了眼,嘴角勾了勾,对玄宗这句赞赏颇为受用。
第二日清晨,李倓领建宁铁卫按原路返回。玄宗亲自出驿馆相送这位庶出皇子,引得众人对驾马而去的李倓侧目。
“这位建宁王,好似是个不得了的人物。”有人如此言道。
作者有话要说:
☆、炼狱修罗
李倓将百名建宁铁卫于五日后抵达渭北。此时太子驻营一片狼藉,护送李亨的士兵少了三分之一,李倓翻身下马,扯住一个慌乱的内侍,问道:“发生何事?”
那内侍本就胆战心惊,见到面色阴沉的建宁王,吓得话都说不清楚:“太子……殿下……刚……刚出马嵬驿……就……就遇见……叛……军……”
李倓蹙起眉头,将那吓得魂不附体的内侍撵走。李亨身边虽有广平王李俶,但面对几十万的叛军,实力悬殊,左支右绌,能平安掩护李亨至渭北已是不易。
李倓嘱咐身后亲卫回到自己营中,独自一人走过满目狼藉的营地,往李俶军营中走去。
未走至李俶军营,一阵急促的号角声传来,这说明前方负责巡防的军队发现了叛军。
李倓立刻转身,牵起身边一匹骏马,跨上马镫,往自己的营地疾驰而去。李倓赶到自己营地之时,所有的建宁铁卫已整装待发,只等李倓一声号令。这是李倓亲手训练出来的军队,除了李倓的号令,他们谁都不会听从。
李倓左手紧握马缰,右手解下腰侧的佩剑,举过头顶,朗声向他的军士们道:“愿随我建宁王一齐出征者,出列!”
李倓话音一落,一阵整齐的踏步声传来,所有建宁铁卫向前迈了一步,每个人都是刚毅的面容。
“众将听令!随本王迎敌!”
五千建宁铁卫随李倓出击狼牙军,渭北成了一片修罗地狱。金乌西垂,晚风拂面,散落的发丝贴在李倓额边,李倓一步一步走过一具具尸体旁边,仔细地寻找着是否还有生息的人。
李俶一言不发地跟在李倓身后,眼里蕴满了忧愁与痛惜。狼牙兵攻来的时候,李倓领着五千建宁铁卫正面迎击叛军,而李俶则在李倓的安排下,领三万唐军绕过叛军身后截挡叛军,趁狼牙军不备将其包抄。
五万狼牙军就此被一网打尽,然而,李倓付出的代价难以估计。五千建宁铁卫尽出,活下来的还不足一千,李俶的三万唐军死伤只有几百,这悬殊的数字如一柄匕首,刺在李俶心头。
“三弟,别找了,应该没有活口了。”李俶拉住了李倓,试图劝李倓不要在继续找下去。
李倓挣开了李俶,仰头笑了笑道:“兄长,你误会了,我不是要找我的部下。”
“那你要找谁?”
眼神骤然紧收,李倓冷笑一声道:“看有没有活下来的狼牙军,如果有,我会补上一剑。”
“三弟……”李俶被李倓的眼神吓了一跳,他连忙按住了李倓的右手,连连摇头,“不找了不找了,我们回营。”
“不。”李倓再次拒绝了李俶,“一日不灭光狼牙军,我一日不会心安。”
“心安?”李俶觉得李倓话里有话。
“兄长先回营吧,太子还在等着你的捷报。”李倓眼神黯然,他提着剑继续往前走,没有一丝犹豫。
“那你自己小心点。”李俶见劝不动李倓,只得转身离开。
月光下的战场,只有一个傲然的身影,独自一人徘徊在人间炼狱。战场另一边,出现了一个身影,令狐伤踏月而来,对这满目疮痍的战场毫不在意。
令狐伤还未走至李倓身边,一柄长剑夹着雷霆之势砸向了令狐伤的面门。令狐伤稍稍偏了下头,躲过那看似霸道实则没有攻击性的剑招,左手顺势接住了那柄曾多次架在他脖子上的长剑。
“这是建宁王的待客之道?”令狐伤反手将剑柄递到了李倓面前。
李倓毫不客气地接过了自己的佩剑,也不看令狐伤,剑尖往下,刺透了令狐伤脚边还有一口气的一个狼牙军的心脏。
“贵妃如何了?”李倓继续往前走,寻找下一个活口,手起剑落,不见丝毫犹豫。
令狐伤就这么冷着脸,目光一直追随在李倓身上。朦胧月色中,李倓就像是从地底走出的修罗。令狐伤感觉心头泛起了一丝诡异的疼痛,曾经的李倓手腕虽然冷酷狠辣,但从没有像现在这样令人从骨子里感到可怕。
“这不是李倓。”令狐伤下意识地喃喃自语,然而亲眼所见,令狐伤无法说服自己。面前这个浴血的青年与曾经那个谈笑间击溃千军万马的建宁王一点儿也不一样。李倓不该用剑,即便用剑,也不是这么用。
“李倓!”令狐伤快步上前,劈手夺下了李倓的凌云墨龙剑,剑身上满是鲜血,令狐伤蹙眉,反手将剑架在了李倓脖子上,“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么?!”
“杀人。”李倓毫不在意脖子上的那柄剑,勾起嘴角,冷笑道,“杀你的狼牙军。杀当年假扮神策军刺杀阿姊的狼牙军。”
最后一句,如针一般刺入令狐伤耳中。令狐伤不可置信地望着李倓,颓然地松开了手,令狐伤失神地问道:“谁告诉你的?”
“果然是真的。”李倓理了下被令狐伤扯歪的衣襟,“我猜到是你怂恿了神策军,但是没有料到是狼牙军假扮了神策军。其实,凶手本就是你,本王居然蠢到要与你们合作。”说完,李倓仰天大笑,似乎是笑令狐伤的迟钝,更像是在笑自己的愚蠢。
李倓笑完,瞬间绷起了脸,问道:“我与你最后的交易,是贵妃的命。令狐兄此番前来,可是已将此事办妥?”
李倓话里的意思,令狐伤立刻明了,李倓决心要与令狐伤彻底地划清界线。当年在南诏,令狐伤就知晓总有一日,会因为这个残酷的真相与李倓决裂,也总有一日,李倓会毫不顾忌地将两人之间的牵绊斩断。明明是李倓先挑起的纠葛,最后斩断两人之间羁绊的也是李倓。
“贵妃对你不会再有任何威胁。”这是令狐伤今日孤身来见李倓的原因,半月前的那一次承诺他做到了,却无法让李倓再相信他。
“那便好。”李倓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下一次再见,逐日长老可别再离本王这么近了。”李倓将令狐伤手中的剑夺回,割下一块衣角,擦拭着剑柄上残留的血污。
月光下,李倓的眼中只留下决绝与狠戾,但令狐伤看见了,那双如猎豹一般的眼底藏着一丝悲伤。
“你……保重。”令狐伤转身飘然离去。
在将剑架在李倓脖颈处时,令狐伤看见藏在李倓衣襟内以金丝系在李倓脖子上的一枚碧色小瓶。那里面是令狐伤留给李倓的一枚起死回生的碧露丹。
作者有话要说:
☆、潜龙出渊
渭北一战,让李亨稍稍松了一口气。建宁王李倓一路率军迎敌,数次击溃狼牙军,在军中博得一片敬仰。
天宝十五年七月九日,在李倓的护送下,李亨平安抵达朔方军大本营灵武。这一晚,太子李亨睡得最为踏实。
李亨按李俶与李倓进言,一路收整唐军,李倓亦趁此良机收纳新兵编入建宁铁卫。从渭北至灵武,建宁王的声名一路传来,新兵们以加入建宁铁卫而自豪,在渭北只余千人的建宁铁卫,仅仅不到半月又招纳了近千人。李倓亲自训练新兵,建宁铁卫又重新出现在了战场之上。
李亨人至灵武,李倓亦稍作休整,这一夜,李俶邀李倓巡视军营,李倓与李俶交好,自然没有拒绝。
巡视了一圈下来,营内一切安稳。此时李俶也有些乏了,便邀李倓入自己营帐痛饮几杯,李倓拱手称谢,抬脚随李俶往营帐行去。
李俶命人备好酒菜,执杯向李倓敬了一杯酒。李倓回敬李俶,眉宇间笼着一抹化不开的愁云。
李俶看着弟弟脸色不霁,放下酒杯,关切地问道:“三弟,在渭北时我就想问你,那时你护送陛下去扶风,可是遇见了什么事情?”
“兄长为何如此问?”李倓抿了一口酒,军中的酒水不如帝都的甘冽,倒也能解馋。
李俶有些犹豫,李倓这么说,便是不想回,但李俶觉得如此自己不问清楚缘由,就对不起李倓。
“为兄总觉得自扶风回来,三弟你变了许多。”
“兄长觉得我哪里变了?”李倓心思缜密,就算是面对李俶,李倓也不会轻易将自己的心迹表露。
李俶深谙李倓个性,直截了当地道:“马嵬驿之事我虽未参与其中却从父亲那里得知一二,三弟你步步为营将陛下陷入死局,我本以为你……”
“本以为我想为阿姊报仇,为何又在那日于渭北却领了自己的五千铁卫正面迎敌?”李倓轻轻笑了一声,放下酒杯,右手食指沿着酒杯边缘来回摩挲。
“……”李俶一时无话,李倓的转变李俶也摸不透,只能凭着自己与李倓交好,试着揣测,谁料李倓当先将李俶心里的疑问说出,李俶有些不好意思,只得尴尬地笑了一笑。
“国仇家恨,兄长认为哪一个重要?”李倓直视着李俶,问道。
“当然是国仇!”李俶性情耿直,立即回道。
李倓点了下头:“我与兄长所想相同。”
“那沁姐……”李俶试探着询问李倓心中的那个禁忌。怎知李倓只是淡笑摇头,回道:“阿姊临终的遗言是让我扶助李唐,我怎能忘呢?”用力捏紧了桌上的酒杯,李倓垂眼望着酒水中倒映的自己的面容,李倓闭上了眼,不敢再看。
李沁临终的遗言总是回想在李倓的耳畔,可当李倓想要软下心来的时候,眼前又是李沁枉死的画面。直到半月前,在扶风,那个雨夜,与玄宗促膝长谈后,李倓彻底的动摇了。可是,如今的李唐风雨飘摇,天子身边围绕的是要么懦弱、要么只懂得玩弄权术算计他人的奸佞小人,李倓又不愿回头。
“这么说,三弟你是放下沁姐的仇了?”李俶知道,李沁的死一直是李倓心中不愿揭过的伤疤,如今听得李倓肯放下与李唐皇室的仇怨,竟高兴地从席座上跳了起来。李俶快步走到李倓身边,一手拍在李倓肩头,意气风发地道:“有三弟在,收复两京又有何惧!”
李倓睁开眼,眼里并无多少欢喜神色,李倓一手按在李俶的手上,示意李俶坐下。
“兄长,现在太子虽有陛下口谕领朔方军,但太子与陛下分地而处,将领们到底要听令于谁,他们自己怕是难以抉择。”李倓深深地看了一眼李俶,接着道,“离开渭北那一日,太子曾传召我,虽未明说,但太子的意思是想问我何时能够登基称帝。那时局势不稳,并非良时,如今抵达灵武,兄长觉得时机如何?”
李俶心头也盘着这个疑问,玄宗将兵权悉数交予李亨,独自幸蜀,再加上马嵬兵变,外人看来太子是除去了奸相,但郭子仪、李光弼等皆是当朝元老,揣测一番就能发现其中隐情。何况他们又是忠于玄宗之臣,太子之令未必服从,如若此刻李亨登基称帝,倒是了去了大唐皇室一桩顾虑。
李俶眼珠转了一圈,良久后道:“灵武暂时安稳,但我觉得,父亲越快登基越好。”
“嗯。”李倓点点头,“今夜或者明日,太子会再次传唤,到时我便进言请求太子登基。不过……”
“你是担心张良娣?”李俶与李倓关系交好,张良娣对李俶和李倓两兄弟颇为忌惮,尤其张良娣曾多次想借机扶植李佋打压李俶。不用李倓言明,李俶也知道李倓想要说什么。
“太子继位,张良娣自然是皇后。这些年她的所作所为你我都清楚,她定会在太子耳边吹风。”李倓眼中渐渐显出一抹冷冽,右手食指敲击着案几,似乎在考虑接下来该如何做,“太子宠爱兄长,我相信任凭张良娣有三寸不烂之舌也不会撼动你的位置,何况李泌这只狐狸也不会答应。”谈到李泌,李倓缓和了下神色,脸上难得露出轻松的神色。
“你是担心张良娣暗中捣鬼?”
“没错。这个女人的舌头虽然让人讨厌,但脑子灵光。望兄长小心。”李倓认真地看着李俶,双眉紧皱。
李俶欣慰地看了一眼李倓:“无妨,李佋已薨,良娣无子,不足为虑。就算我有事,后面还有二弟,还有你呢。”
“兄长!”李俶自己是在开玩笑,但听在李倓耳中却不是滋味。失去至亲的痛苦,李倓不想再承受第二次。
“好好好,我错了错了还不成?”李俶见李倓突然变了脸色,也意识到自己有些口无遮拦,赶紧向李倓道歉。
李倓眉头反而越皱越紧。李俶的话倒是提醒了李倓,李佋命短,死于一年前,张良娣花在李佋的心思算是白费了,但她还可以将心思放在越王李系身上。扶植一个生母早死,又是太子第二子的越王,张良娣的筹码更大。
“兄长,千万别对张良娣放下戒心。”李倓从席座上站起身,躬身向李俶做礼,随后退出了李俶的营帐。
还未等李倓走进自己营帐,有内侍传报,太子李亨请他前往帐中一叙。
李倓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袍,跟着传话的内侍往李亨营帐走去,快要走至李亨营帐前,李倓一抬眼,迎面走来一个雍容华贵的女子。张良娣满面笑容地向李倓微微颔首,而后走入了李亨的营帐之中。
“皇后么?”李倓冷笑,“这个位置你能不能坐稳,可不是你说得算。”
作者有话要说:
☆、太子登基
天宝十五年七月十二日,李亨在众人的簇拥下,于灵武城墙上登基称帝,改元至德,是年为至德元年。
那一天没有礼乐,没有告祖诣太庙,这恐怕是李唐帝王最简单的一次登基。李倓站在李俶身旁,望着城墙下叩拜新皇的士兵,面色不豫。从城墙上远眺,远处狼烟尽收眼底,再往远处视线被一片青山遮挡。李倓收回目光,回想起几日前李亨看向他怀疑与惊怖的眼神。
李倓谏言李亨于灵武登基,李亨欣然应允,并拟诏封李俶为太子,张良娣为皇后。当李亨以为一切安排妥当之时,李倓突然向李亨提及要在登基之前告请远在蜀川的玄宗,求得玄宗应允方可登基。坐在李亨身旁的张良娣却向李亨道:“如今天下狼烟四起,叛军不知何时会攻向灵武,若向玄宗请旨,少说也得等上半月,不如太子殿下先行登基,登基之日再派使者至蜀川告知陛下。”
不得玄宗手谕擅自登基是为不忠不孝,不仅李倓,李俶也认为先行登基并不妥当。然而李亨早已受够玄宗压制,杨国忠伏诛,玄宗独自幸蜀,李亨终可走出桎梏,已不愿再听人提及老皇。在张良娣的怂恿及李辅国的劝说之下,李亨一意孤行,决定三日后登基。
李倓心知再劝无用,止住了李俶,不再与李亨争辩。然而李亨早对李倓心生芥蒂,老皇远在蜀川无人可以再掣肘李亨,李亨心头郁气得抒,皇威还未显出,李倓与李俶又纷纷拂逆于他。李亨平日宠爱李俶,自不会放在心上,但是李倓是一步步帮自己算计玄宗的谋士,其手腕之厉害,令李亨十分忌惮。李亨自然将这不敬之罪算在了李倓头上,深深地剜了一眼李倓。
这一眼,让李倓明白,李亨已经开始防备他了。
李亨走下灵武城墙的时候,嘱咐使者将写好的诏书送至蜀川。李倓目视着使者离去的背影,有些担忧远在蜀川的老皇看见这封诏书时候的心情。虽说李亨匆忙登基为时局所迫,但不得玄宗首肯擅自登基并尊玄宗为太上皇,此行此举必为天下人诟病。
如今李亨的身边有张皇后兴风作浪,李亨又颇为重用李辅国,李倓不禁犹豫,自己一心推举李亨登基,到底是对还是不对?
“三弟,发什么呆?”前几日发生的事情李俶也在场,对李倓心中所想能略知一二。今日新皇登基,本是喜庆之时,李倓脸上虽有笑容,眼中却无欣喜之色。
“多谢太子殿下关心,臣弟无事。”李亨登基,李俶被封太子。李俶现在身份尊贵,即便李俶向李倓表示就算自己是太子,李倓面对他时向平日里一样就行,但现在新皇刚刚登基,如若在此刻坏了规矩,无异于抵触皇威。李倓本就让李亨侧目,再对李俶不敬,不远处一直将目光徘徊在他身上的人,恐怕会随时向新皇参自己一本。
李俶为人耿直,但自幼生养在深宫,看惯了尔虞我诈,也知李倓并非刻意与自己疏远。李俶微微颔首,做足了太子的模样,扶起了躬身向自己行礼的李倓。
“三弟客气了,这几日操劳,本王替你向父皇告假,休息几日如何?”李俶说话间,注意到李倓的身后,一直有一道目光紧紧盯着李倓。李亨此时由张皇后搀扶走下城墙,走在群臣之中的李辅国自然落在了李俶与李倓的身后,那道如蛆附骨的目光便是由李辅国投来。
李辅国亦感觉到有一道凌厉的目光投在自己身上,微一抬眼,就与太子李俶的目光对上,吓得李辅国赶忙低下头,避开了李俶的目光。
李俶是想要李倓近几日离肃宗远一些。肃宗与李倓毕竟是父子,李俶揣测如若李倓与肃宗几日不相见,可能会缓和一下肃宗与李倓之间微妙的气氛。李倓本意肃宗登基之后向肃宗进言前往朔方领兵抗敌,如今李俶也有此打算,李倓借机向李俶道:“如今朔方战事吃紧,陛下有殿下陪伴左右,还请殿下替臣弟向父皇进言让臣弟支援朔方。”
这一路行来,李倓军功卓著,在军中也颇有威望。让李倓带兵迎敌,不仅能鼓舞军中士气,李倓又能运筹帷幄,别说是守卫朔方,就算是收复两京,李倓亦不在话下。
李俶一把搂住李倓肩头,对这个弟弟十分信赖:“一切就交给我来办。”
然而这件事李俶却并未办成。
李俶一脸愤懑地走入李倓的驻营时,李倓就猜到了。并非是李倓不相信李俶,只是张皇后与李辅国在李亨心中地位超然,已快胜过李俶这个太子。
任凭李俶再三进言,李辅国与张皇后联手策动支援他们的权臣们集体上书肃宗,以灵武乃肃宗安危之地为由,阻挠李倓领军出征。
“未曾想死了一个杨国忠,又来了一个李辅国,还有张皇后,她与当年的韦氏又有何不同!”李俶一脚踢飞了地上的石子,似乎想将满腔愤怒全部发泄出来。
李倓淡淡笑着,试图安慰自己的兄长:“韦氏与杨国忠最后的下场兄长都亲眼所见,我能扳倒一个杨国忠,就能扳倒一个李辅国。至于皇后……”李倓眼神暗了暗,“她要是那么不甘心做一个母仪天下的女人,就祈求越王李系能够多活几年。”
“三弟!”李俶被李倓的话吓了一跳,不论是诛杀杨国忠还是算计李辅国,李俶一句也不会阻止李倓,但是李系乃自己手足,李俶不愿走到这一步。
李倓缓和了下神色,故作轻松地道:“殿下放心,臣弟有分寸。”李倓就是太有分寸了,才让肃宗心生猜疑。
李俶扬了扬手,似乎是想将李倓的话给忘掉:“为兄什么都未听见。”
李倓笑着颔首,算是对李俶表示感谢。
李倓领兵出征之事暂时按下,李俶突然想起了什么,对李倓道:“对了三弟,刚有守军通报父皇,有一位姓杨的雅士想要见你,父皇已召他入宫。”
肃宗现在对李倓怀着戒心,所有要求见李倓的外来之人肃宗都命人先通报予他,见过之后确信无他才会让李倓再见。李俶对此有些不满,然肃宗是天子,李倓让李俶不要拂逆肃宗,李俶也只得按捺。刚在肃宗殿内,李俶听李辅国来报,这才连忙赶来,将近日之事先告知了李倓,却差点忘了这件事情。
“姓杨的雅士?”李倓努力回想了一下,片刻后,李倓想了起来:“应该是长歌门的人。”
“就是几年前被安禄山诬陷,太上皇欲铲除却被你进言劝阻太上皇,所救的杨家?”李俶问道。
“正是。”李倓眼里浮现一抹欣羡之色,“‘南叶北柳,西唐东杨’,长歌门为大唐培育诸多能人,是我大唐之幸。”
李俶不似李倓曾经游历江湖,亦不清楚长歌门在江湖中的地位。如今听李倓谈及,亦十分欣赏。
“他们寻你莫非是要报恩?”
“应是要为李唐出力。”李倓笑着道。
作者有话要说:
☆、长歌使者
李倓猜的没错,长歌门门主杨逸飞派使者带来诸多物资,支援李唐抵御安禄山与史思明的叛军。
李倓奉肃宗之命前来灵武行宫,一入殿就见张皇后毫不避嫌地坐在肃宗身侧,李辅国躬身立在另一旁,坐在御座上的肃宗脸色稍沉。
李倓行至离肃宗御座还有几步之外,刚要向肃宗行君臣之礼,肃宗挥手免了李倓的礼数。
肃宗指着立在殿下的长歌门使者,对李倓道:“未想建宁王在江湖上也结交了诸多豪杰义士,这位杨先生亲自送来诸多军需物资,朕不仅要谢长歌门,更要谢吾儿。”言罢,肃宗从御座起身,双手抱拳,当真要拜谢李倓。
李倓扫了一眼正在得意的李辅国,上前一步,托扶住肃宗,躬身道,“父皇过誉,国难当头,人人当为父皇分忧。”肃宗有意试探李倓,李倓收敛锋芒,向肃宗俯首。
肃宗哪里是真心要谢李倓。在传召李倓之前,张皇后指点肃宗故意对李倓做出恭谦之姿,提醒李倓注意身份。李倓看出肃宗用心,锐气尽收,不与肃宗正面相抗。
见李倓领会自己心意,肃宗沉郁的面容才稍稍和缓一些。李倓扶着肃宗坐回御座之上,往后退了几步,做足了臣子的模样。
“杨先生此番前来除了支援我军之外,还有何事么?”肃宗故意在长歌门使者面前给李倓一个下马威,目的就是让这位长歌门使者回去后禀告长歌门主,纵然长歌门与李倓交好,切莫忘了肃宗才是这天下之主。
刚才那一幕,长歌门使者看得清楚,肃宗的心思,他也全然领悟。在肃宗话音落下时,长歌门使者向肃宗恭敬地做了个长揖,恭顺地道:“门主托草民前来,一来是为恭贺新皇登基;二来是为援助唐军;三来向建宁王道谢当年救命之恩。”
“当年安禄山污蔑杨氏以墨乱政,幸得建宁王多次上书力保杨氏,杨氏才躲过这灭顶之灾。本宫记得,这事应该已发生有几年了,为何长歌门今日才会来向建宁王道谢?”张皇后抚了下耳坠,柔声道。
长歌使者道:“门主本欲早早向建宁王称谢,然而那时安禄山还在帝都,门主忌惮安禄山只得推迟,又何曾想会发生巨变。几日前门主听闻陛下登基,派草民前来向陛下道贺,为大唐贡献薄力,同时向建宁王道谢。”
长歌门使者言辞恳切,回答的又滴水不漏,张皇后本欲借机挑拨,却又抓不到任何把柄,只得以袖掩唇,轻笑一声作罢。
肃宗心思简单,使者的回话听在耳中句句舒坦。肃宗松了松眉头,微微笑着道:“朕有此子民,幸甚!幸甚!”
“吾皇万岁!”李辅国立刻跪地高呼,马屁拍得肃宗更加欢喜。
李倓与长歌门使者亦拱手向肃宗做礼。
肃宗心头的阴郁终于被长歌门使者扫掉,肃宗嘱咐李倓好生招待长歌门使者,让李倓先行退下。
退出灵武行宫,李倓引长歌门使者往自己的驻营走,两人一路未有交谈。等走至李倓营帐,那杨姓的长歌门使者才开口道:“建宁王处境不佳,殿下与陛下这份父子之情怕是难以修复了。”
“杨先生目光锐利。”李倓拿起案几上热好的茶水,亲手给杨姓使者斟了一杯茶。
杨姓使者略微颔首向李倓道谢,捧着茶杯,未饮一口:“殿下可曾想过领兵出灵武,远离这是非之地?”
“见笑了,”李倓自嘲地笑了笑,“在先生来之前,陛下刚拒绝让我领兵前往朔方。”
听得此言,杨姓使者微微蹙眉,他未料到建宁王的处境远比刚在灵武行宫内见到的更为危险。
“殿下,长歌门能为殿下做什么,殿下尽管吩咐。”杨姓使者放下手中茶盏,目光灼灼,双手抱拳,向李倓行了个江湖人的礼仪。
李倓亦抱拳回礼,脸上却是一片肃杀,他道:“多谢门主,只是这件事长歌门最好不要插手。”
“可是……”使者还要再劝,却被李倓打断了。李倓左手在眼前紧捏成拳,哂笑道:“本王还不至于被他们逼得走投无路。”
“殿下,恕杨某多嘴,殿下本有一颗赤子之心,万不要因为某些奸佞小人而改变。”杨姓使者看着面前沉着又冷酷的李倓,担忧地道。
“门主亲身前来,本王感激,这趟浑水,本王不愿污了长歌门的名声。门主有心,本王心领。”
杨逸飞见李倓心意已决,只得摇头叹息。当年李倓数次冒死进言玄宗,免去了杨氏灭门之灾,如今李倓深陷泥沼,长歌门却无法援手。杨逸飞心头愤懑,又无法抒怀。
“王爷,这段时日我会派门人加入建宁铁卫护卫您的安全,望王爷不要拒绝。”这是杨逸飞能想到最后的办法。
李倓也知无法推拒杨逸飞的好意,只得点头让长歌门的人加入建宁铁卫之中。
杨逸飞说到做到,命五百长歌门人以从军戍卫大唐为由,征召入建宁铁卫。李倓暗中将这五百人调拨至自己的亲卫队中,好生礼待。杨逸飞半月后仍以长歌使者的身份入灵武行宫向肃宗告辞,肃宗无暇再顾及一个江湖门派的使者,遂未挽留。
等杨逸飞一走,李倓暗中调出一名杀手,一路跟随杨逸飞。杨逸飞离开灵武第四日,李倓派出的杀手拎着一个鲜血淋漓的人头出现在李倓面前。
李倓仔仔细细地将那颗人头打量了一遍,嘴角泛出一抹冷笑。这颗人头的主人李倓认识,张皇后为了扳倒他还真是煞费苦心。只可惜,与他李倓相斗,张皇后还略输一筹。
命杀手将那颗头颅带走,李倓掏出方巾正在擦拭指尖沾染的鲜血,忽闻帐外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未等李倓走出营帐,李俶气急败坏地挑起了门帘,一进营帐就破口大骂:“贱人!”
“兄长说的是何人?”李倓第一次见李俶生如此大的气,又听李俶口中大骂,猜到了一二,“是皇后?”
“皇后?!”李俶冷笑,从袖中掏出一截断了的箭头丢在地上,“这就是一个母仪天下的女人做出来的好事!大唐国破,百姓蒙难,身为皇后,不为陛下分忧,倒算计起了太子,这种女人也配称皇后?”
李俶显是气急了,说的话都有些自相矛盾。李倓却未在意,俯身拾起地上那枚断了一半的箭,那是皇家御制的箭,箭头上赫然刻着一个“倓”字。李倓将箭捏在手中,笑着道:“她也不是太傻,懂得一石二鸟,不,应该说是一石三鸟之计。”
“你还夸她!”李俶本是来找李倓商量的,结果李倓非但没有生气,倒是夸赞起了要陷害他们的幕后主使,李俶差点气结。
李倓把玩着手里的断箭,故作不解地问道:“那我该如何?”
“你该……”李俶本想说该向肃宗禀告揭穿张皇后,但被李倓这一问,李俶才觉得不对,如果真的去向肃宗告状,只有物证,就算李俶力保不是李倓所为,李倓却无法拿出证据,相反会因为这个捏造的箭头被张皇后反戈一击。李俶仔细想了一想,便不再言语。
“不该。”李倓将箭头收入袖中,对李俶道,“今日之事兄长就当全无发生过。”
“那就活该吃这个闷亏不成?”
“有时候就得吃个亏。”李倓挑了下眉,“这样才能让自己记得更清楚,来日才能更狠心。”
李俶看着李倓眼里越聚越多阴沉之色,连忙摇了摇李倓:“三弟,为兄不是这个意思。”
作者有话要说:
☆、钧天铁意
至德元年岁末,盘踞在关中的狼牙叛军被建宁王李倓全部击退,建宁王威名在大唐军中达到极点。李俶与李泌谏言肃宗封李倓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领灵武禁军。肃宗询问群臣,张皇后与李辅国暗中勾结,联络朝中数位重臣劝谏肃宗道:“天下兵马大元帅该当由太子所领,从未封赐于亲王,天下兵马大元帅一职该封予太子殿下。”肃宗本就忌惮李倓,借由朝臣不允之由,遂将此事作罢。
凭借肃宗宠信,张皇后与李辅国愈发大胆,欲动皇嗣之心也愈加明显。幸有李倓暗中留心,三番五次替李俶抵挡住张良娣与李辅国的恶毒之计。至德二年,上元之日,李俶邀李倓前往殿中小聚,李倓无意间伸手摸到太子寝枕,突感指尖一阵刺痛,就见食指指尖有血珠渗出,探查之后,李俶与李倓发现太子枕中藏有一枚食指长的细针。追问之下,内侍回禀午时有一小宫女奉皇后之命赏赐太子果品,并言皇后担忧太子宫人妄动赏赐,亲自将果品送予太子殿内。平日张皇后仗着肃宗宠爱肆意妄为,太子宫人不敢拂逆,只得让那宫女进入太子殿内。
李倓轻声冷哼,将手中那枚细针拿至太子眼前:“第七次?”
“如今父皇纵容她,本王越来越防不胜防。”李俶拂袖起身,他生性耿直,若不是李倓让他按捺,他早在第一次发现张皇后邪恶用心时向肃宗禀告,揭穿张皇后与李辅国的阴谋。
“她敢如此大胆,一是因陛下专宠于她,二是每次她出手都绝不留下证据,只得让我们吃闷亏。这女人,眼光倒是不差,挑了个会动脑子的李辅国做后盾。”李倓眼中一片寒芒,忍了半年,张皇后倒是越来越肆意妄为。将银针纳入手中,李倓亦跟着李俶站了起来。今年的上元节十分清冷,连月盘都不愿怜惜世人,躲在了云层之后。
“兄长,史思明率十万大军兵临太原城下,李光弼将军麾下精兵尽出太原驻守朔方,太原兵力孱弱,若狼牙军夺取太原,往西而行,继而图河陇、朔方,大唐西北顿成人间炼狱。”李倓右手紧握住凌云墨龙剑,胸中油然而生一股凛然之气,“这半年,盘踞关中叛军尽扫,臣弟明日会再次恳求陛下派臣弟前往太原抵挡叛军。臣弟离开灵武,无法顾及兄长,还望兄长留心皇后。”
早在扫尽关中叛军之时,李倓就曾进言肃宗,欲领兵前往太原作战。肃宗听信张皇后所言,不允李倓带兵前往。如今李倓再提,李俶深知李倓是下定了决心。更何况如今太原确实岌岌可危,据闻江湖有识之士也纷纷前往太原援助大唐军队,传闻武林人士推举隐居侠客岛的方乾为武林盟盟主,已率中原豪杰前往太原。李倓虽有皇家血脉,但困守灵武,终非李倓归宿。龙游于天,李倓注定不会属于皇廷。
李俶伸手拍了下李倓的肩头,这一年李倓尽心竭力为他与李唐谋划,肩头瘦削了不少。多年前,李倓还是李唐最为优秀的皇子之时,刚正不阿、才华横溢的李倓让李俶深感佩服。那时候,大唐的臣子们还不是谗言佞语、玩弄手腕的昏庸奸臣,那些耿直清廉、竭智尽忠的臣子们都十分欣赏李倓。在年少的李倓心中,皇宫外的世界是他最为期待之地。李俶犹记得李倓曾对他说过:“这宫里坐在龙椅上的皇帝还不如外头的百姓逍遥自在。”但当与李倓相依为命的李沁被玄宗封为文华郡主和亲吐蕃却意外枉死后,李倓彻底变了。当李倓从吐蕃回来之后,李俶发现这时的李倓眼中没了清澈只留下一片阴沉得化不开的恨,李倓整个人都散着戾气。直到半年前,当李倓护送玄宗归来,李俶感觉到年少时的李倓好像又回来了,李倓周身的戾气虽然淡了,可眼里的沉郁之色却越来越浓。
“三弟,莫太为难自己。”李俶心疼这个弟弟,让李倓放宽心,“明日我与你一同面圣。”
“多谢兄长好意,明日臣弟一人面圣就好。”李倓左手攥紧了那枚银针,眼中神色坚定。
李倓站在肃宗的御座前,将手中的一枚银针伸到有些心慌的李辅国眼边:“李公公可知这又是何物?”
“这只是一枚普通的银针而已。”李辅国暗自定了定心神,然而面对气势逼人的建宁王,李辅国纵然再沉着,眼角也崩了一丝神色。
李倓将李辅国细微的表情收在眼中,冷笑道:“普通的银针?”
“微臣眼中,这的确是一枚普通的银针。”
“哼!”李辅国狡诈奸猾,李倓早料到李辅国不会说实话。将这枚银针放入太子枕中的是皇后安排的人,这背后出主意的人恐怕就是这位李辅国大人。李倓将目光转向坐在肃宗身旁,对面色苍白的张皇后道:“皇后认为呢?”
“本宫也认为这只是一枚普通的银针。”张皇后稳住声音,不让李倓瞧出异样。她与李辅国合谋算计太子数次,虽次次被李倓阻止,但次次皆未留有证据,如今终于将这位建宁王心头怒意挑动,张皇后深知时机已到。只要能稳住肃宗,任凭李倓舌灿莲花,也无法说动已经对李倓抱有防备的肃宗怀疑自己。想到这一点,张皇后底气更足,此番殿中争辩,就看自己能不能沉得住气了。“怎么,建宁王平白无故的拿一根银针进殿,又让我与李大人辨识,难道建宁王已经心神疲惫,不识事物了么?”
“张皇后当真沉得住气。”李倓上前一步,将银针对准了张皇后,对肃宗道,“父皇,张皇后凭借父皇宠爱,几次三番陷害太子,欲扶越王李系登位。昨日又与李辅国合谋,在太子枕中藏入银针,故伎重施,若非儿臣发现,太子之命怕已被这两个小人夺去。望父皇莫再听信奸佞!”
“建宁王莫要血口喷人!”张皇后刚欲发作,被李辅国抢先压住了话音。李辅国快步走到肃宗面前,声泪俱下:“陛下,建宁王当年如何诛杀了杨国忠,逼死贵妃,又是如何算计了太上皇,陛下您都是亲眼所见。建宁王心思狠辣,让人防不胜防,如今建宁王又要重施故伎,是想要皇后与微臣的性命,逼陛下退位啊!”
马嵬驿之事是肃宗心里的一根刺,肃宗一直在刻意避及这件事情再次提起,李辅国深谙肃宗心思,将所有矛头指向了李倓,肃宗眼神一紧,心头骤然升起一股惶恐。
感受到身边帝王的不安,又见李辅国以目示意,张皇后赶紧接口,不让李倓有辩驳的机会:“建宁王智谋超群,谈笑间可摧千军万马,若说我等图谋太子之位,还不如说建宁王你要图夺陛下皇位更为可信!”
“好一张利嘴!”李倓掌中聚力,将手中捏着的那枚银针直接击向张皇后,银针携雷霆之势定在皇后宝蓝耳坠之上,竟将皇后耳坠刺穿,银针带着耳坠一齐嵌在了张皇后身后的墙上。
殿中众人被李倓这一招惊得说不出话来。肃宗领悟李倓之意,挥手止住了这一场争吵:“都别吵了。倓儿赤胆忠心,朕心中明了。皇后与李辅国也不会谋害太子,你们越说越不像话,还当这是天子行宫么?”
“臣妾知错。”
“微臣知错。”
肃宗话音刚落,张皇后与李辅国纷纷跪地认错,唯独李倓负手傲然而立,并不领肃宗情面。
肃宗面色微沉,却慑于李倓武功,也未再对李倓多言。肃宗正欲让李倓退下,李倓忽然道:“儿臣向父皇请旨,今夜儿臣便带建宁铁卫前往太原。若太子在灵武性命有忧,儿臣决不会姑息乱臣贼子!”
李倓冷峻的目光将张皇后与李辅国一一扫过,而后转身,任凭身后忌惮之人对自己咬牙切齿,李倓迈出的步子也毫不犹豫。
这是一场死局,然而拼得自己的性命能在最后护住唯一的至亲,李倓并不后悔。今次面圣揭穿张皇后与李辅国,这段时日,这二人自会收敛。肃宗早对他生了芥蒂之心,李倓也知早在马嵬驿,肃宗就开始憎恶于他。肃宗被玄宗及杨国忠压制太久,一旦脱离樊笼,更加贪恋万人之上的无上权力,怎会放心身边留着比自己光芒更加耀眼的人?即便这个人是他的儿子,肃宗也不会手下留情。
回到营中,李倓亲点三千建宁铁卫,连夜从灵武出发赶往太原。生逢在这个时代,即便再恨再怨,李倓还是潜藏着少年时代的一颗赤忱之心。
“阿姊,我是不是愚不可及?”太原城下,李倓执缰驻马,仰头望着巍峨城墙上站着的方乾,扬起脸,向武林盟盟主笑着点了下头。
方乾拱手向城墙下的李唐皇子做礼,这是方乾第一次向剑圣以外的人行如此大的礼。
月光下,建宁王戾气尽除,只留一片浩然清风。
作者有话要说:
☆、月下诀别
太原,是李渊起兵之地,由此,李氏父子开创了李唐盛世。
太原城门缓缓开启,李倓领三千建宁铁卫进入太原城内。上元刚过,太原城内一丁点新年的喜气也没有。灯火通明的太原城内,李唐将士们手持武器,逡巡于城内大街小巷之中,穿梭其间的还有不少平民百姓,有的百姓手握自家铁耙、铁锹,与大唐士兵们一同守夜。
走过前街,李倓下马,将身后的三千建宁铁卫分批调拨至守军之中与太原守军一同巡防。
待李倓安排妥当,李倓只留一队亲卫,继续往后街走去。李倓刚要抬脚,就见前方走来一身着灰衣的青年。
李复一步一步地向李倓走过来,待李复离李倓还有三步之遥,李倓当先向李复抱拳:“复兄。”
李复没有回礼,等他走至李倓身前,将这位许久未见的李唐皇子从上至下打量了一番后,李复才开口对李倓说了第一句话:“多日不见,别来无恙。”而后李复又看了一眼李倓身后一队建宁亲卫,眼中有一抹诧异,“建宁王比我想的要有手段。”
这句话并非恭维,李倓也不恼,笑着道:“复兄一路遣人跟踪,无非是担心我会破坏太原局势。本王此番前来,想与复兄寻求合作。”
“合作?”李复挑眉,并不相信李倓的话,“你是说要抗击狼牙军?”
李倓正色点头:“正是。”
“建宁王,你因一己私欲挑起这天下战火,如今是后悔了不成?”同为九天之一,李复对李倓的了解胜于任何人。当年挑拨阁罗凤南诏起兵便是这位建宁王的手笔,如今这一场浩劫又是李倓的故意而为,现在李倓跟李复说要与他共同抵挡狼牙军,李复自是不信。
“后悔?”李倓背在身后的双手紧捏成拳,嘴角勾起一抹不着痕迹的冷笑,“本王从不会后悔!”
“关中叛军被建宁王扫除,建宁王的心思,当真是千回百转,让人摸不透啊。”李复亦冷笑道。
“这江山还轮不到他安禄山来坐。”李倓沉着的面色微微显出了一丝不豫,转瞬后,李倓又恢复了往日阴鸷的神色,“本王要拿下这个江山这个皇位,在复兄眼里这或许是谋逆是叛乱。但复兄你终归不明白,如若本王不坐上那个位置,天下如何安定,百姓如何安康?你说我为一己私欲也罢,贪图无上权力也罢,本王难道要坐视杨国忠、李辅国、张皇后这些奸佞小人毁掉李氏江山不成?!你们一再姑息,寻求所谓的大同,这就是九天所寻求的‘平衡之局’么?此消彼长的道理,复兄焉会不明?本王再问复兄,复兄觉得当今圣上如何?”
李倓一步步紧逼,李复都未放在心中,唯有最后一问,李复坚毅的面容有了一丝变换。当今圣上如何?比之太上皇,差得不是毫厘。玄宗虽宠爱杨氏,但不会让杨氏过问朝政;玄宗听信杨国忠,但能克制杨国忠变本加厉。肃宗呢?对张皇后唯命是从,封宦官李辅国为大司马,毫不在意李辅国的专横跋扈。在灵武行宫之事李复已经听说,一直冷静的李倓明知是死局依然向张皇后与李辅国发起了全力一击。李复想,若他是李倓,怕比李倓更恨更绝。
李复喟叹道:“当今圣上只是一时昏聩……”
“哼!”李倓拂袖怒斥,“复兄,我敬你是重义之人,却想不到这便是你给本王的答案,当真迂腐!”
李倓说完,牵马从李复身边行去,独留语塞的李复,茫然地望着前方巍峨的城墙。迂腐?李复自嘲地笑了起来,曾经有个女子也这么说过他,那时,他只当是个玩笑。不知那个一身青衣的女子还记得这个玩笑么?
第二日,李倓亲领三千建宁铁卫戍守太原,城墙上,霹雳车往城墙下的叛军中投下一块块巨石,城墙下叛军中哀嚎之声四起。
第三日,李倓亲领三千建宁铁卫正面迎击牛廷玠先锋营,剿灭叛军万人。日暮,李倓带领百来建宁铁卫收整战场,寻找还有生息的大唐士兵以及残余的叛军。夕阳已退,皓月凌空,月光下,李倓每走过一具尸体,便俯身翻检查探。如遇有生还者,李倓便打手势让亲卫将人抬入城中医治。
寻了两个时辰,月已升上中天。李倓便让亲卫们回城休息,亲卫们领令而去,李倓则放慢了脚步,回想这两日的作战,心头盘着一缕疑惑。这两日,除了与牛廷玠的叛军有过小规模作战外,史思明与安禄山的大军皆未出动。在灵武时,李倓与安禄山叛军多次对敌,对方皆是大军尽出,这次叛军作战风格迥异,李倓总觉得有一丝触摸不透的诡异。
这份疑问,在李倓遇见令狐伤后彻底解开了。
太原城郊处,李倓遇见了令狐伤。那个曾经俊逸洒脱的男人,左半边的白色衣衫被鲜血染红,他双手捧着一个女人的尸体。月光照在女子毫无生气的脸上,添了一分凄凉。
令狐伤步履艰难地迎着李倓走来,直至走到李倓身前,令狐伤好似失去了所有的力气,双膝颓然曲起,重重地磕在了地上。
这个时间,在这个地点,遇见令狐伤,李倓心头警觉,手下意识地放在了腰侧的佩剑之上。未等李倓抽出剑,眼前的男人无力的声音传来:“安禄山死了……”
心头劈下一道惊雷,李倓放在凌云墨龙剑上的手抖了一下,他感觉到自己胸口窒了一窒。难怪这几日叛军作战有些畏手畏脚,最重要的叛乱首领死了,叛军怕也不安吧。
“谁杀的?”李倓努力让自己保持镇定,并未轻易相信令狐伤所言。安禄山正直壮年,突然死亡,唯有被杀,李倓略微思索了一下,当先自己回答道:“安庆绪?”
“呵……建宁王心思一如既往的敏锐。”令狐伤伸手抚上苏曼莎的脸庞,寂然地道。
安庆绪对安禄山怀有的心思一如自己对肃宗的心思,李倓怎能不知道?只不过,安庆绪比李倓更直接手腕更狠。李倓了然,看着跪坐在地的令狐伤,李倓闭上了眼。初见时,这个男人丰神俊逸,犹如谪仙,如今,这个男人血污满身,犹如恶魔。只是,这个恶魔好像丢了一颗心。
李倓有点烦闷,他不愿看见令狐伤对一个女人流泪,即便这个女人曾经亲手将一枚保命的药丸交在李倓的手中。
“安庆绪杀了她?”
令狐伤点了下头,眼里崩出一抹寒光:“安庆绪胁迫曼莎逼我领兵出征太原,曼莎知我不愿,竟然刺杀安庆绪,却被安庆绪……”
“你为何不愿出兵太原?”李倓知道这个答案就在嘴边,但他不愿意让令狐伤说,于是他又自个儿回答道,“安禄山已死,你已无再跟随安庆绪的必要。”
“李倓,你知不知道你真的很讨厌。”令狐伤抬眼,望着闭上眼一脸冷漠的李倓,忽然笑了起来。
“知道。”李倓叹了口气,睁开眼与令狐伤对视。对方深蓝色的眼眸里没有多余的感情,一如初见时那般冷酷。“你的方向不该是太原。”李倓对令狐伤道。
“我来太原,只为确定一件事。”令狐伤勾了下嘴角,露出一个笑来。
“何……”
李倓还未说完,就见令狐伤倏然起身,右手扯开李倓的衣襟,就见居高临下的李倓皇子眼里满是惊愕,一枚指盖大小的碧色小瓶以金丝系在他的颈上,月光照在这枚瓷瓶上,好似有流光闪动。
令狐伤嘴边笑意更深,松开李倓的衣襟,令狐伤抱起苏曼莎的尸体,与李倓擦身而过。
李倓茫然地抚上藏在衣领中的碧色瓷瓶,感觉有什么好像要从身边溜走。这样的感觉,与当年目睹李沁死亡时的感觉一模一样。渐渐的,李倓心中弥漫上一片空虚,转瞬间,空虚化为刺痛,像一柄匕首,一刀一刀搅动自己的心脏。
作者有话要说:
☆、最后布局
如若再不抓住,会失去所有。
月光下,李倓转身,伸手攀住了令狐伤的手臂。已决定离去的人停下决绝的步子,并未转头。
“要去哪里?”李倓犹豫半刻,终是问了这一句。
“从哪里来,回哪里去。”令狐伤声音没有音调,没有任何多余的感情。可李倓攀住令狐伤胳膊的手掌上传来不易察觉的颤抖,李倓手中下力,攥紧了令狐伤的手臂,好像怕这个人从眼前彻底离开。
“你走不出太原。”李倓似是威胁,又似是在提醒令狐伤,“你欠我一条命。”
直到这时,令狐伤才转过了身。令狐伤凄然地笑着道:“李倓,我欠你的何止一条命。”
“那你就更不能走。”李倓松开手,俯身从地上一具尸体上扯下一件军服递到令狐伤眼前。
令狐伤并未接过那件军服,反而摇了摇头:“太原城内有太多人认识我。”
“那就委屈令狐兄一段时日。”李倓从衣袖内掏出一张人/皮/面/具与那件军服一起递给令狐伤,“本来留着偷天换日,给你也无妨。”
这一句话,令狐伤听出了一丝悲凉。然而李倓此刻的神色并没有太过异常,令狐伤将苏曼莎的尸体交给了李倓,狐疑地接过李倓递来的东西。
半个时辰后,太原西郊亮起一片火光。
第5节
恋耽美
本文网址:https://www.7wav.com/book/28352/553308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7wav.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