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节
推荐阅读:魔君与魔后的婚后生活、小说大纲里的女主觉醒后(NPH)、[快穿]给攻略对象生娃高H、临时夫妻(nph)、永远也会化雾(1v1)、末世之娇娇女也凶猛、劣评(骨科1v2)、两情相厌(伪骨科,狗血文)、小梨花(校园h1V1)、珀迪达之雾【简】、
[综]明月照人来 作者:天涯牌草草
第1节
书名:明月照人来(北平无战事x伪装者)
作者:天涯牌草草
文案
“浮云散,明月照人来”
离开延安去北平潜伏的明台和方家小少爷方孟韦的故事,也算是苏靖转世的故事吧。
这一次没有出身在帝王之家,却赶上风雨飘摇的乱世。
1、按照时间线,明台大方孟韦六七岁。
2、明台是明台,崔叔是崔叔,年龄身份经历都对不上,所以我不承认伪装者最后的那个彩蛋。
3、除了景琰和孟韦,梅长苏和明台,这两前世今生长得一样以外,只有孟韦和明诚长得像。其他请自行忽略,要不然他俩忽然想起前世后发现身边全特么是熟人还有好多双胞胎……简直玩不下去了……
特别特别感谢亲爱的阿闲!!!封面是我专门给这文画的水彩画,并不是一张适合做封面的图,但是阿闲妙手回春,给了我一个炒鸡大的惊喜!!
内容标签: 民国旧影
搜索关键字:主角:方孟韦,明台 ┃ 配角:北平里那一堆人 ┃ 其它:苏靖,北平无战事,伪装者,少量琅琊榜,微量楼诚
==================
☆、第一章
1948年,春。
随着三青团撤团并党,北平警察局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副局长,方孟韦。而现在,这位年轻的副局长正在翻看一份新转到北平警局的履历。
明台,29岁。出身上海豪门世家,早年在留学法国,1939年转入香港大学经济系,然而学业未完成就进了军统。先是在军统上海站工作,后来又在延安潜伏多年,直到1947年,也就是去年,身份暴露,被□□作为交换的人质送回国统区。
这样的一个人现在居然受聘于燕京大学,要去做经济系的讲师?!怎么看都是有点奇怪的。
当然,燕大那边拿到的履历肯定不是自己手里这份。
这个人的身份绝不止燕大讲师这么简单。方孟韦心知肚明。
他能拿到这份履历,想来中统已经盯上此人。在沦陷区潜伏多年突然暴露,党通局一定会对此人是否通共进行仔细甄别。
履历上夹着张黑白照片,照片上的人看起来最多二十出头,眉眼间还满是少年人的稚气和飞扬。一看就是多年前拍的。方孟韦匆匆扫过,并未多加留意。这人真实身份跟他没有关系,反正甄别□□不是他的工作。
然而一周后,方孟韦就见到了这个原以为跟自己毫无交集的人,不过并非公干。
巧的很,此人长兄也学经济出身,早年跟燕大校长何其沧有些交情。这不,幼弟还未到北平,就已经联系了何校长,请他多加关照。
凭方、何两家的关系,去车站接人的任务理所当然的落到方孟韦身上。
北平的初春绝不暖和,方孟韦站在出站口来回踱步,直到揣在大衣口袋里的手都变得冰冷,他等的那趟车才到站。方孟韦紧盯着出站的人流,就怕看漏了,毕竟只看过照片。
然而这个担心是多余的,方孟韦很快就在人群中看到了他等的人。
和他想象中的不太一样是,从军这些年,明台乍看上去却没有军人的刚硬。他身着灰色大衣,头戴礼帽,鼻梁上架着副金丝眼镜,更像是一位儒雅温润的青年学者。金丝眼镜下的那双眼睛宁静温和,一点没有照片里的飞扬。
大约是察觉到他的视线,明台很快就注意到了他,脸上有一闪而逝的惊讶。
“您好,请问是明先生吗?”方孟韦主动走到他面前。
“我是。”明台打量着他,沉静的脸上忽然绽出一个带点少年气的微笑,仿佛是飘摇的桃花瓣落入湖心荡起的微澜。
面对这样的笑颜,方孟韦几乎是不自觉的流露出笑意:“我是方孟韦,何伯伯派我来接您。快上车吧!外边挺冷的。”说着伸手接过明台的手提箱。
“您就是方副局长?”明台笑着寒暄,“曾听家兄提起过,刚二十出头就当此重任,真是年轻有为。”
明台两句客套话刚说完,方孟韦脑子里顿时闪过他的履历表。这个人绝不是单纯的来北平任教,还是疏远为好。方小少爷暗自告诫自己。方才还真诚的笑颜里顿时只剩下敷衍:“不敢当。不过是受父辈荫蔽。”简单回应后,他将箱子放进后座,帮明台拉开车门,结束了话题。
两人一路无话,方家的小少爷目不斜视,默默开车。明台却不禁侧目打量这位小少爷,在站台看到方孟韦的一瞬间,他差点以为看到了在巴黎留学时期的阿诚哥。可是刚才短短的几句话过后,他再也不会把这位方小少爷和阿诚哥弄混。这个一点小情绪的变化都放在脸上的年轻人,实在比明诚简单太多。
北平的春天比上海要冷冽许多,也混沌许多,车马扬起的尘土仿佛给北平蒙上了一层细细的黄土,看不真切前方的路。
车驶近燕南园,一直平稳的车速忽然慢了下来。沉默了一路的方孟韦眼睛还直视着前方,却忽然开口:“我看过你的履历。虽然不知道你来北平的目的,但……何伯伯是个好人,希望你不要利用令兄与何伯伯的交情做出伤害他的事。”
明台笑了一下:“方副局长何出此言?我只是受聘来北平教书。因家兄曾受何副校长指点,一直感念在心,我身为晚辈既然到了北平理所应当要替家兄前来拜会。”
方孟韦终于转头看了他一眼,见他始终一副迷惑不解的样子,轻哼了一声:“那好,你最好记得今天说的话。”
明台还是笑,这位年轻的副局长虽然心思剔透,看着也比同龄人要沉稳,但到底还是个孩子。他还不明白有很多事情即使放到台面上讲明白,也并不能改变什么。不过好在,他此行并不需要对何副校长以及这位小公子的父亲方行长做什么,这次去何家,确实只是单纯的拜会师长。
车还没驶进何家的院子,就见门口站着位身着旗袍的少女,正是何校长的独生女儿何孝钰。若是放在十年前,对这样一位青春年少的窈窕淑女,明台是少不得要恭维几句的。但现在,年近而立的明台只是微笑着简单的自报了家门。
“明先生快请进,父亲正在等您呢。孟韦,这次又辛苦你了。”孝钰微微一笑,将两人引入室内。一进门,却发现何家的客厅里除了满头华发的何其沧,还有另外一个人。
父亲?方孟韦有点吃惊。
方步亭缓缓起身,跟何其沧一起看向孟韦身后那个身材高大的年轻人。
明台已经快步迎了上来,方、何两家是世交这他知道,但没想到他这样一个晚辈来拜会师长,竟然也会惊动方行长。方、何两人的气质迥然不同,明台很快就猜出他们身份,却还是坦荡荡的看向方孟韦与何孝钰,后者赶紧与他做了介绍。
“早年在上海时曾与令兄有过几面之缘。如今听说他的弟弟要来拜会其沧兄,我便来凑个热闹。足下果然也是龙章凤姿,一表人才。”握手后,方步亭含笑解释自己出现在何府的原因。
“不敢当,不敢当。”明台赶忙谦让,“方行长谬赞。”
落座后,何其沧不出意外的询问起明楼的近况。
“家兄还是在上海经济司任职。”明台笑答,“故土难离。”
“哦?令兄倒是个难得的人才,只可惜上海……哦不,整个国家的经济乱成这样,令兄恐在上海只怕也是巧妇难为……”何其沧一声叹息。
“怎么又说起这个啦?”方步亭截住他的话头,带点劝慰的意思,“明楼虽然不走学术这条路,但他不是把弟弟给你送来了吗?还是其沧兄想要考校考校,或许又收得一位得意门生?”
何其沧听得明白,摆摆手:“我老了,教不动了。不过可惜今天经纶不在,不然你们年龄相仿,倒是可以讨教一番。”他说着,孝钰前来通告说李妈已经做好午饭,何其沧便打住了这个话题,留明台吃午饭。
各大城市都已经出现了粮食危机,尽管何其沧是燕大副校长,能拿出来招待客人的食物也并不多。餐桌上,何孝钰向来甚少言语。方孟韦更是沉默,只有明台,时不时与两位长者诗词应答,他见多识广,言语风趣,让一顿根本谈不上丰盛的午餐多少有了滋味。一顿饭也算吃得主宾尽欢。
饭后,方孟韦送明台去燕园的教员宿舍。因为刚才午饭时明台的表现,方孟韦对他的感观稍有好转。至少,明台这个人看起来还算真诚,不像那个过于深沉的梁经纶。
方步亭跟何其沧站在二楼书房的窗前,目送方孟韦的车远去:“其沧兄,这个明台的背景可不简单,你万不要小看了他。”
何其沧一哂,侧头笑问老友:“步亭,你看看我们身边,又有几个是背景简单的?”
说罢,方何两人相顾而笑,脸上俱是无奈。
====
方孟韦刚回到家中,就被方步亭叫进了房间。
“孟韦,你觉得这个明台是怎样的人?”方行长问,神色看上去有些疲倦。
方孟韦点点头,走到他跟前,乖巧的帮父亲揉肩膀。一面想着该如何回答,博闻强识?在他家老爷子跟何伯伯跟前,提这四个字无异于班门弄斧。风趣幽默?想必父亲想听的也不是这个……孟韦想着,脑海里忽然闪过明台那双藏在镜片后边的眼睛……于是嘴比脑子要快的吐出了两个词:“沉静、真诚。”
方步亭“哦?”了一声,问:“他的档案你是看过的吧?”
方孟韦点头:“他是军统的人。”
“那你怎么会用真诚来形容?”方步亭再次发问。
方孟韦停下手里的动作,在父亲身边的椅子上坐下。他向来乖顺,可今天不知为什么却想为这个刚刚认识的人说话,即使他也不相信这个人是单纯的来燕大教书:“他是39年进的军统,为的是抗日救国。”
方步亭看着自己的小儿子,慢慢的说:“不仅如此,他还在延安待过好几年……现在中统想必也认定他身份不明,这样的人,你少接触。”
“好。”方孟韦应承下来,他这才明白,父亲在意的不是明台的军统身份,而是担心此人是□□。其实父亲想多了,从接到明台开始,他俩一共就没说过几句话。想必以后的日子里,他这个警察局的也不会跟燕大讲师有多少接触。
然而当天夜里,孟韦却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在梦里,他握着一只蜡烛,走在一条长长的地道里,几声铃声响过,地道的尽头有人推开了门。他抬头望去,然而那人逆着光,他始终看不清楚那人的模样。
作者有话要说: 虽然是个写着玩的文,不过还是打滚求收藏啦~~
☆、第二章
北平的春天总是来得悄无声息,方孟韦看到木兰手里捧着的几枝桃花,才发觉天虽然还是冷,但风已经柔和了许多。
“你又乱剪花枝,小心姑父看见了说你。”他假意板着脸警告木兰。
木兰哪里会怕,笑吟吟的冲他皱皱鼻子:“小哥你就会吓人!我要插花瓶里送给大爸的,我爹才不会说!”说着就抱着那些粉粉嫩嫩的花欢欢喜喜的往楼上跑。跑到一半,又停下来:“小哥,你今天休息呀?一会送我去学校好不好?”
哪里会有不好。孟韦一直宠这个表妹,当下笑着应诺。直到她活泼的身影消失在楼道里,他脸上的笑才慢慢淡去。
十年了。
自从母亲和小妹过世,大哥把他送到父亲身边后就再没回过家。父亲……父亲要操心的事太多了,他尽力做到听话顺从,但这十年里也极少见父亲展眉。姑父倒是性格柔和,可孟韦总觉得这个说话慢声慢气的姑父心里头藏着的事好像比父亲还要多。现在这个家里,也只有木兰这个小丫头能没心没肺的笑着,虽然有时候喜欢胡闹,但总算能给这个死气沉沉的家里带来点生机。
大约是在大爸那受了夸奖,木兰从楼上下来时兴致十分高昂,坐在车上还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方孟韦知道她只是需要一个听众,也只偶尔回应一两个字以示还在听。
右转弯的时候,木兰突然说,“系里新来了个年轻的老师,叫明台,特别受同学欢迎!”
方孟韦一分神,差点忘了回盘。
“比梁教授还受欢迎?”
“小哥你什么意思?”木兰撅了撅嘴,“梁教授学贯中西,同学们当然崇拜他。这跟喜欢明台老师不一样。明老师他跟同学在一起一点师长架子都没有。上第一堂课的时候,大家知道他在法国待过,就起哄让他讲讲那边的事。他不但说了好多趣事,还给大家变戏法了呢!喏,就是这样拿个手帕,一抖——一折,哎!不知怎么就从里边抽出一支玫瑰花来。”木兰边说边活灵活现的学明台的动作神态。
方孟韦侧目瞄了她一眼,鼻孔里轻哼一声,小声嘀咕:“花花公子。”
“啊?小哥你刚才说什么?”木兰说的起劲,没听清楚他的话。
“我说,花呢?送给谁了?”方孟韦放大音量。
“谁也没送,老师说玫瑰不能随意送的,他就插在讲台边的玻璃瓶里养着,说让大家看着开心。”
这还差不多,方孟韦心道。这个明台好歹比梁经纶要靠谱点。
两人说话间,车已经开到木兰的宿舍楼下,方孟韦下车帮木兰拿行李,照惯例叮嘱了她几句。附近来来往往的学生都绕得远远的,刻意避着他。
这样的眼神方孟韦已经习惯了,但脸色终究还是冷了下来。木兰看着他心里也有些不好受,拉拉他的袖子用撒娇来转移注意力:“好啦小哥,我都知道了啦,每次都说这些我又不是小孩子。你也早点回去吧!今天谢谢你送我。”
方孟韦知她好意,勉强笑笑:“又说傻话,跟小哥说什么谢不谢的。”说罢挥挥手让她赶紧进宿舍。看着木兰的身影消失在宿舍楼梯间,他才转身往车旁走去。
刚拉开车门,就见左边一大群学生有说有笑的往这个方向走来。被他们拥在中间的人可不正是明台?他今天一身蓝布棉袍,围着浅灰色的围巾,装束明明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可站在人群里却还是最抢眼的那个。
相比之下……方孟韦心里说不上什么滋味,干脆收回目光,不看也不想。
然而一只脚刚跨进车里,就听有人叫他的名字,“孟韦!”
连姓都不带,直呼其名,好像他俩多熟似的。方孟韦只好把跨进车里的脚又收了回来。侧头看去,就见明台一面笑眯眯的冲他挥手,一面快步走来,聚在他身旁的学生已经被他甩在身后,方孟韦无法,只得站在原地等他过来。
明台一路走过来的时候就看到了方孟韦——想不看到都不行,他一身笔挺的警服站在校园中实在是扎眼,同样扎眼的,还有那些投向他的,或惧怕,或厌恶的眼神。明台几乎想都没想就高声喊出了他的名字。
“老师,您怎么?”刚才还在跟明台讨论问题的学生惊诧的问,虽然他吞下了后半句话。但明台知道,他们想问的是,他怎么会跟他们最恨的警察局的人打招呼。
“他是我的朋友。”明台冲着提问的学生笑得十分和蔼,“君子不以衣冠取人,古往今来都是这个道理。”说完歪理,他大步朝方孟韦走过去。
他从不近视,眼镜于他而言只是个用来掩饰情绪的饰物。因此,他没有错过方孟韦神情中流露出来的孤独。
“明先生,找我有事?”拒人千里的态度。
然而明台从来不惧,照样笑得春风和煦:“有几封家书要去邮局寄,另外还要买点信封和邮票。能不能捎我一程?”
伸手不打笑脸人,更何况明台虽然用的是疑问句,可对着他真挚的笑脸,有几个人能说出拒绝的话?方孟韦当然也没有能成为例外。
“上车吧。”盯着明台不过两秒,方孟韦就妥协了。
“为什么来北平?”方孟韦问得突兀,眼睛却没有看明台。
明台微微一笑:“为了我大姐的遗愿。”半真半假的回答,却因为曾经的惨痛记忆而显得无比真实。
方孟韦吃惊的朝他看过来。
明台的笑容比方才惨淡了许多,沉默几秒,他又说:“姐姐生前就想让我一直读书,等毕业了再留校任教,太太平平的过一辈子。她最心疼我了。”
方孟韦转回头,默默的开着车,半晌才说:“你姐姐现在应该高兴了。”
“是啊,只可惜她不在了。”明台说,眼里的遗憾隔着镜片都看得一清二楚。
方孟韦心想,妈妈对他的期许何尝不是如此?可惜她也不在了。
一路无话到邮局。
方孟韦停了车,明台却没有要下去的意思。侧过头,对上方孟韦疑惑的目光,莞尔:“孟韦,学校周末有讲座,如果有空的话,你可以来听听。”
孟韦眼睛先是一亮,而后很快就黯淡了下去,嘴角甚至挂上了一点嘲讽:“讲什么?进步和自由吗?我去听好像不大合适。”他若有所指的扫了眼自己的制服。在那群成天高喊着进步和自由的学生眼里,他这身警服和警服代表的势力,大概是他们眼里最反动最值得厌恶的存在吧。
“别担心,只是一些学术讲座。”明台戳破他的担心,“你还年轻,没有想过继续上学吗?”刚才说到读书,方孟韦眼睛里的向往根本遮掩不住。
“明先生,我是在册军人。”方孟韦语气生硬。
言不由衷。明台迅速做了判断,继续邀约:“讲座都是公开的,在册军人也可以来听。”他只管坐着不动,含笑看着这个沉默的年轻人。
“……好”方孟韦终于妥协。
明台站在邮局门口,目送着绝尘而去的汽车。脑子里却是那双跟明诚十分相像却又截然不同的眼睛。
中央银行北平分行方行长的小儿子,大名鼎鼎的飞行队方大队长的亲弟弟,北平警察局副局长兼北平警备总司令部侦缉处副处长。拥有这样的家世背景,这样的官职的人,眼神却和十几岁的少年一样,既清澈又孤独。让人看着心疼——想想他当年可算得上家中一霸,哪天不是活得热热闹闹的?可到了方孟韦这里,这样相似的家庭背景和年龄,怎么就长出了这么压抑乖顺的性子?
入夜,方孟韦辗转入睡后。那个没头没脑的梦境再次浮现。暗无天日的地道里,仍旧只有他一人秉烛独行。无边的黑暗中,他护着那一星烛光,心里恍惚有个声音在告诉他,他要找的人就在地道的尽头。
☆、第三章
“崔叔,又要辛苦你了。”方孟韦将装着红酒和雪茄箱子递给崔中石。“其实要不是公务在身,我应该自己去送才对。”
“不要讲这样见外的话。”温文尔雅的中年人笑起来也如春风拂面,带着沪上口音的官话,如同他的人一样,细腻柔和。“孟敖每次都会问起你,我想过再过段时间,他想通了就会愿意回家的。”
“嗯。”方孟韦笑着点头。其实他俩都知道,以方孟敖的性子,这个“过段时间”还真不知要到何年何月。“崔叔……”眼见着崔中石要上车,方孟韦忍不住又叫他,“大哥一个人在外面,现在飞机都很少能开,心里一定不痛快……你多劝着点。”
“放心吧。”崔中石微笑应诺下来,这才转身上了火车。
父亲和大哥都是倔脾气,大哥因为母亲和小妹的死怨恨父亲,父亲又拉不下脸来求大哥原谅,他夹在中间可谓是左右为难。大哥不肯相认成了鲠在父亲心里的一根刺,在家里不管他如何小意顺从,也难以让父亲的难过消减半点。而大哥那边……
方孟韦望着天空,仿佛那里会有大哥架着的飞机飞过。十年未见,他记忆中的大哥还是个十几岁的少年模样,是那个在上海流落街头的时候也一心庇护着他的又温柔又强大的哥哥。然而每每思及此,他脑子里总会想起每晚的梦境,似乎在梦里头的他也对一位兄长怀着这样的孺慕之情。
可是那位兄长却似乎从未在梦里出现过。
更多的梦里,他总是拿着烛火去地道另一端见一个和他年纪相仿的人。那人身体似乎不太好,穿得多,还动不动就咳嗽,但说起话倒是条理分明利索得很。方孟韦并不清楚为什么他们两个大男人要偷偷摸摸的相见。更让他觉得奇怪的是,明明看起来是鬼鬼祟祟的密会,可讨论的却都是些朝堂政务。
梦里的时代也是昏庸当道,贪腐成风。那些扑簌迷离的利害关系,激流暗涌的派系斗争,在他听来就像团根本找不到线头的乱麻。可偏偏地道那头的人就是有抽丝剥茧的能耐,能从那团乱麻中理出头绪,不动声色的分解着庙堂上那张错综复杂的网。
……
醒过来发现手边还压着最新的党报,头条就是“国军收复开封”的捷报。捷报?方孟韦抖开报纸快速扫了两眼,不由冷笑,拾了面子丢了里子也能称之为捷报?产粮区多在□□手里,几大城市缺粮缺得厉害,眼下才三月,物价已经开始连番上涨,真不知接下来要怎么过。
这段时间,来北平的东北流亡学生越来越多,吃住都亟待解决,警察局也调集了部分警力来安顿学生,方孟韦就是负责人。昨天才刚发完一批救济粮,那么多学生,那么点粮食,也不知道够吃几顿。
梦里梦外皆是家国天下事。
可梦里有那个人在,再乱的局面他也不担心。只有一点,梦里的明明看得分明的脸,醒过来却无论如何也记不清楚。
梦总是荒唐的。方孟韦告诉自己,顺手取过制服刚要穿,想了想,又换了套半旧的青年服。警察局的工作并不清闲,然而他心里惦记着明台的邀约,到底还是抽出时间来,准备去燕大听了一回讲座。
他去的早,到的时候礼堂里人不多,他挑了个靠窗的位置。换了青年服的方孟韦再没有引起多余的关注,陆续入场的学生毫无芥蒂的在他旁边的空座坐下。没有躲避,没有厌恶,甚至会在目光交汇的时候还能给予一个善意的笑。
让他有种得到接纳的错觉。好像自己真的是校园里的一员。
直到有人问他。“同学,你是哪个系的?”
方孟韦一怔,几乎要落荒而逃。最终还是稳下心神:“我不是学生。”他生得眉目疏朗,收敛起在军队训练出来的摄人杀气,骨子里浸着股诗礼世家矜贵的书卷气就显露无遗。他说不是学生,问话的人下一句就要问他是哪个系的助教了,这时负责人已经请出了主讲,那人便收了声。
难怪今天的女学生这样多。
看清讲台上站着的主讲人后,方孟韦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居然是这个。
明台本就是沪上豪门出身,又是家中最得宠的老幺,吃穿用度都是十二分的讲究。这种浸淫到骨子里的精致让他即使粗布陋服身处市井,也散发着难以掩盖的光华。就像今天,他一袭半旧的灰褐色夹棉长衫,这种北平极为普通的装束在他穿来也比旁人要精致三分。
明台自我介绍后眼神不疾不徐的扫过全场,抿嘴一笑。礼堂不算大,方孟韦觉得他似乎是朝自己这个方向笑的,但十分怀疑他是否能看到自己。
明台转身,在黑板上写下“神曲”二字。正如他邀约的时候所言,这是个纯粹的学术讲座。而他今天要讲的便是但丁的《神曲》。
“他是黑暗的中世纪最后的一位诗人,也是迎来新时代曙光的第一位诗人……”明台声音带着南方人独有的软和,却又于柔软处迸发出朝气蓬勃的生机,有着激动人心的力量。讲台里很快就静了下来,偌大的空间里,只有他一人的声音。
都说经济政治不分家,可文学作品一样带着时代的烙印。但丁在黑暗中摸索挣扎,渴望即将到来的黎明。讲堂里坐着的这百来号学生,连同讲台上的演讲的明台不也正是如此?内战近三年,国内经济崩溃民不聊生,他们这些有学识有抱负的青年无一不想为祖国谋求光明的未来。
一部几百年前的叙事诗歌,竟让明台讲得慷慨激昂。在这安静的讲堂里,方孟韦却分明听到了血液奋涌的声音。对光明的渴望,对理想的追求,打动人心的东西从来都是简单质朴。正所谓“大道至简”,即使所处的国度和时代不同,人们终极的追求却并没有分别。
明台说得兴起,激动之下居然破了音,还不等台下笑,他反倒咳嗽起来。开始学生们以为他这是为了掩饰尴尬,可不料他竟然越咳越厉害,看那架势简直要把肺都咳出来一样。
负责组织讲座的学生十分有眼色,一早冲上讲台又是递水又是拍背顺气,折腾好一会才止住了。看着台下一双双担心的眼睛,明台反而笑起来,接过大衣披在肩上,自嘲道:“长辈总说春捂秋冻,看来是真的。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天暖了,衣服一时还减不得。”说罢谢过主持人的照顾,继续刚才的演讲。
然而这么一个简简单单的披衣服的动作,却让方孟韦一下子白了脸色。他犹如遭了雷击般,瞪着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台上谈笑风生的人,仿佛要把他的模样给刻进心里去。
眉毛,眼睛
嘴角的微笑,咳嗽的样子
右眼皮上的疤痕,左边鬓角的一颗痣
……
梦里的人,是明台。
震惊于刚才的发现,明台接下去讲的内容方孟韦愣是一个字都没听进去,脑海里来来回回的都是梦里的人和眼前的明台交叠的脸。
演讲结束,照例有学生提问的环节。坐在前边的学生站起来大声询问:“老师,您的理想,您的信仰是什么?”
讲堂里的气氛一下子变了,提问的学生很快被旁边的人拉着坐下,责备他愣头青,不该把这样敏感的问题堂而皇之的问出来,叫老师为难。
然而明台却并不为难。他微笑着看着那位提问的学生,说了一句拉丁文。他读起拉丁文来语调宛转,极为动听。方孟韦听不懂,在座的学生大多也听不懂。好在明台也不是要故意卖弄,他读完那句拉丁文,就做了解释:
“信仰是所希望的本质,也是未见事物的依据。”
隐晦,却又切题。任谁也挑不出错来。
后边的几个问题就普通的得多了,不久就散了场。学生们三三两两的起身离开,方孟韦却还沉浸在刚才的发现中不可自拔,梦里的人居然长着一张和明台一样的脸!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他为什么会梦见明台?
“孟韦,你果然来了。”明台走近。
看着如春风拂面的笑脸,方孟韦一时分不清梦里梦外,“苏先生”三个字竟然脱口而出。
明台眼底眉梢全是疑惑。
方孟韦这才清醒,有些尴尬的站起来打招呼。“明先生。”想着又补充道,“您讲得真好。我以前也读过《神曲》却没有这样深的感悟。”
“是吗?那有时间多来听听。”
方孟韦本来要点头,却还是实话实说:“那恐怕很难了,眼下的局势……警察局的公务只会越来越重。”两人说话间已经走到了礼堂外边。方孟韦扫了一眼平静安乐的校园,眉头微皱:“现在学生还能安生的听讲座,等过些日子发不出粮食,他们恐怕就没有这份心思了。不过学生恐怕还算好,政府有粮也是先紧着他们,老百姓的日子才是最难过的。”
“有你这样的人在警局是他们的福气。”明台说,“说实话,你能想到百姓的日子艰难,让我有点意外。”
方孟韦脸上一沉,继而露出嘲讽的笑来:“明先生是觉得我是养尊处优的公子哥?”他顿了顿,还是说,“37年的时候我和大哥在上海流落为难民,过了两年父亲才找到我们。那段时间……能不能活着都难说,食不果腹又算什么。”他摇摇头,不想再去回忆,只说,“好在有大哥的庇护,又被父亲找到,现在才能站在这里说话。”
明台有些吃惊,37年?方孟韦那会还只是个孩子吧?他实在是无法想象眼前这个带着贵公子气质的青年流落街头的样子,他眼底的忧郁和压抑是不是自那时开始的?“是吗,要是我那时就能认识你……”明台的语气是罕见的犹豫,连他自己都不明白,为什么方孟韦平平淡淡的诉说会让他听了就揪心。
他的样子方孟韦看在眼里,心头一软,反而宽慰明台:“出生在这样的家里,比起那些难民我已经足够幸运。”
明台心底明白,也说不上来太多话,转头望去,燕园里桃花开得正好,他不动声色的摘了一朵,说给孟韦变个戏法,双手前后给翻了两下,以示两手空空,跟着伸手在孟韦肩头一探,一朵娇俏的桃花就落在手心里。“燕园无所有,聊赠一朵春。”他语调俏皮,眉梢挑起,恍惚间有了多年前年少飞扬的样子。
方孟韦道了声谢,伸手接过花。
盛放的花朵,清澈的少年,怎么看怎么般配。
作者有话要说: 存稿箱帮主人打滚求收藏~
☆、第四章
方孟韦料的没错。
三月一过,前线战事越发吃紧,北平的粮食供给越来越成问题。更糟糕的是,刚刚进入四月,国统区的物价就以匪夷所思的速度涨了起来。每天天还没亮,等着买粮的人就已经挤满了街道,粮店一开门,就跟不要钱似的的疯抢。不抢?今天还能买一袋米的钱,到了明天连半袋也买不上了!
为了防止暴、乱,警察局又调拨了人手每天天不亮就在各大粮店门口守着。一段时间下来,暴、乱虽然还没发生,但北平警察局已经感觉到的警力严重吃紧。
凌晨四点半,北平警察局灯已经亮了,方孟韦手刚搭上门把手,就听里边的有警员一面打哈欠一面抱怨:“饭吃不饱觉也睡不上,这破日子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另一个说:“知足吧,好歹咱还有粮领,不用每天排队去抢。”
“拉倒吧!这样打下去,谁知道什么时候断粮。哎,你听过胡同里小孩唱的那个没?‘盼中央,望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下一句是……方、方副局……”小警察话说半道上,一抬头看见突然出现在门口的人,吓得差点把舌头咬掉,“……您今天不是休息吗?”
方孟韦看了他一眼,没答话,飞快的扫过办公室里的警员们,他们都是二十上下的年纪,正是精力最旺盛的时候,但这半个多月折腾下来,各个眼底泛青,神色委顿。
“下次说话注意地方。”他轻描淡写的警告了一句,见他们还站着不动,又问:“都愣着干嘛?还不出发?”说着率先走出了办公室。警员们这才松了口气,跟在他后边鱼贯而出。
粮店外依旧人山人海,方孟韦站在不远处,皱着眉盯着买粮现场。眼下天色大亮已经有好一会了,也到了粮店关门的时间。没买到粮的人不甘心的叫骂着,但到底没闹起来。眼见着人流渐渐疏散,方孟韦正了正衣帽准备离开,却忽然在人群中瞄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明台?他眉头一展,迎了过去。
“明先生,你……也是来买粮的?”燕大教员有美国拨救济粮,吃饭应该不成问题才对。
明台转头望了眼粮店,摇摇头,拎起一串纸包在他跟前一晃,笑道:“我买药,正好路过。”才说完,就爆发出一阵咳嗽。
“先生身体……”方孟韦几乎是下意识的伸手去扶他,手伸到一半才意识到,刚才那一瞬间,他好像又将明台和梦里的苏先生弄混了。
“不打紧,普通伤风感冒。换季的时候没注意增减衣服就是这样。”明台微笑着摆摆手,习以为常的口吻。他虽然咳嗽,说话时中气倒是比那个“苏先生”要足。
方孟韦收回虚扶的手,往燕园方向看了看,说:“回教工宿舍吗?我开车送你。”
明台“啊”了一声,左右望了望还在执勤的警察:“不好吧,耽误你工作了。”
“我今天休息,不放心这边才过来看看。”方孟韦说着人已经走到了车旁。
明台没再拒绝。
送完明台再赶回家,已经快到午饭的时间,方孟韦便没回房间,坐在客厅沙发上等饭。工作的时候不觉得,这一坐下,前段时间积攒的困倦感铺天盖地的涌了过来,只一会就迷迷糊糊的睡了过去。
然而在梦中他也片刻不得休息。夜深露重,书房里却是烛火通明。长得与明台别无二致的“苏先生”正与他分坐案几两侧,共同处理案头堆积如山的卷宗。长夜寂寂,他二人也不言语,只不时传递纸墨,交换看法。光影交错中,这样无声的忙碌,竟别有一份安宁。
似乎只盼这样的光景能长长久久。
可梦终究是要醒的。
“小哥,你睡着了吗?”木兰的声音将他与梦境剥离,方孟韦睁开眼睛,天气晴好,厨房里依旧传来锅碗瓢盆的声响。饭菜还没上桌。方孟韦低头看了眼手表,只睡了不到十分钟,在梦里却觉得过了许久。
木兰已经在他身边坐下,歪头打量他:“小哥,你多久没睡了?坐沙发上都能睡着。”她说着又继续嘟囔:“我看你这个工作,不如早点别干了,反正也不是什么好工作。”
“胡说什么。”方孟韦此刻已经彻底醒来,板着脸,教训木兰,“说话越来越没分寸,我是军人,哪能说不干就不干。”才说完,就见木兰嘴已经扁下,正一脸委屈的看着他。不由在心里叹了口气,这个天真的表妹不明白,他在这个位子上,学生游、行示威,他还能网开一面,若他不干了,警局里还有谁会对学生手下留情?
然而他并没有对木兰说这些,干脆绕过了这个话题。“我去端菜。”他站起来往厨房走去,留下木兰噘着嘴生闷气。
粮食缺的厉害,方家的午饭也十分简单,蒸馒头,酱萝卜和蔬菜汤,汤里有切得细细的姜丝。“先喝点汤,驱寒。”姑父说着已经给方行长盛了一碗。又要给方孟韦盛汤,方孟韦赶紧接过汤勺,“姑爹,我自己来。”
吃完饭,孟韦不回房间,却进了厨房,四下扫了眼,问正在收拾厨房的蔡妈:“蔡妈,家里还有姜吗?给我两块。”说着想了一想又补充,“红糖呢?那个也给我装一点吧。”
蔡妈放下手里活,取了两块洗好的生姜,却没拿糖。“红糖有,但是不多了,孟韦,你要这些干什么?”
“一点就行,有朋友伤风感冒,红糖姜汤驱寒。”方孟韦说。蔡妈也没有再多问,取了装红糖的罐子,舀了几勺用油纸包好,连同生姜一起用牛皮纸包起递给他。方孟韦道了声谢,接过纸包就往外走,走到大厅时忍不住抬头向二楼看去,父亲和姑父已经进了房间,只有木兰还站在走廊上。
“木兰,你今天回学校吗?”方孟韦主动问。
“小哥你要送我?可你好像很累……”木兰眼尖一下子就看到了他手里拿着的东西,赶紧从楼上跑了下来,“这是什么?”她指着那个纸包。
方孟韦下意识的往后一藏:“没什么……”三个字一说出来自己都觉得欲盖弥彰,干脆坦白了:“朋友伤风感冒,我带点姜给他,顺便送你。”
木兰眼睛一亮,她小哥什么时候对外人这么上心过?“谁啊?男的还是女的呀?”木兰笑里泛着贼光,“顺便送我,难道是学校里的人?最近明老师好像咳嗽来着……”
“你小点声!”方孟韦眼睛一瞪,制止她继续说下去,说着还下意识往书房瞄了眼。
“又不是做坏事,你怕什么。”木兰到底降低了音量,好奇的问:“还真是给明老师呀?小哥,你什么时候跟老师这样好了?”
“你有完没完,不去我走了。”方孟韦试图端起兄长的威严。木兰根本不怕,却出于好奇,提前跟方孟韦回了学校。
谢木兰一路上缠着方孟韦问个没完,特别对他给老师送姜还得偷偷摸摸这点尤为好奇。然而方孟韦不能跟她解释父亲担心明台是共、产、党,一早就交代过他不许多接触。只能含混其词,胡乱应付着,好不容易才打发了木兰。
送完木兰,方孟韦还没等走到教工宿舍楼下。就发现宿舍门口停着一辆军用吉普。看牌号,似乎是“剿总”的车。“剿总”的人怎么找到学校里来了?方孟韦皱了皱眉,快步走了过去。“你好,我找一下明台老师。”刚跟传达室的大爷说完,就听见身后传来咳嗽声。大爷扶了扶老花镜,指着他后边,“你来得巧,他出来了。”
方孟韦回头,只见明台披着大衣,身旁还站着一位面生的青年。
“明先生,今天多有打扰。”青年见明台有访客,便作势告辞,“明长官说了,缺什么都只管说,他会托人带过来。”
明台笑着一一应下,将那青年送至门外。等门口的吉普一发动,他就转身问方孟韦,“孟韦,你找我有事?”
方孟韦没有回答,却盯着那台远去的吉普问:“是‘剿总’的人?”
明台又是一笑,不紧不慢的说:“在延安呆了几年,他们要查我也正常。”方孟韦看得一呆,这个笑容……和梦里的苏先生实在太像!笑里满是苍凉,无奈,以及太多他看不懂的情绪。是历经沧桑的人才会有的笑。
他震惊于刚才的发现,过了好一会才意识到,明台刚才说了什么。“你现在不用隐瞒身份了?”方孟韦眉毛一压,条件反射的看了看周围是否有人能听见。
明台倒不以为意的淡笑着:“被识破了身份的特工就是颗废棋。我的身份还有什么隐瞒的价值,方副局长不是也早就看过我履历了吗?”
方孟韦神色一僵,这才想起来,以明台的身世,怎么会缺这点东西?连剿总的人都能让明家大少爷差遣跑腿。他手里一紧,捏着纸包的手慢慢挪到了身后。
这个小动作却没有逃过明台的眼睛,早在下楼的时候他就已经看到了方孟韦手里拿着的东西。“这个是专程来送给我的?”明台身子往后一侧,盯着他藏在背后的手问。
“不是,没有什么事,送木兰正好路过。”方孟韦干巴巴的说完转头要走,却被明台一把拉住。
“孟韦,东西都带来了不给我?”他一脸看穿一切的笑,让方孟韦更加窘迫。再说不是来送东西的话,自己都觉得太矫情了。只好把纸包递过去:“只是一点红糖和姜。明先生想来也不缺这个,不需要的话我拿回去就是。”
“谁说不要!”明台一把抢过,宝贝似的揣在怀里,“缺!正缺着呢!红糖姜汤治感冒最好了。我今天本来想买都没买着。”他说的也是实话,这段时间物价涨得太快,粮食和副食品都缺的厉害。这点红糖可算是奢侈品了。
他的反应让方孟韦脸色缓和了下来,抿了抿嘴:“有用就好。外边风大,先生早点上楼吧。”
“孟韦,谢谢。”明台这声谢说得十分真挚,方孟韦倒有些不太好意思,腼腆一笑:“那我回去了。”
“注意安全。”明台叮嘱,目送着方孟韦的车消失在视线里。回到房间,怀里的纸包还有余温,明台打开纸包将东西取了出来。刚才他并没说实话,那位青年是剿总的年轻参谋,却也是共、产、党华北城工部的负责人,张月印同志。
明台坐在火炉前,拨弄了一下余烬,再次确认传递信息的纸条已经彻底烧成了灰,这才起身拉开了窗帘。
作者有话要说: 这文本来是发在lofter上,现在挪过来这边,突然发现,屏、蔽、词真的好多啊!真担心接着写下去满篇需要用符号隔开的屏、蔽、词……
啥都屏蔽,还让不让人写文了!怒!
☆、第五章
小锅里的水开了,鲜黄色的姜丝在里边咕噜咕噜的翻滚着,明台舀了勺红糖往锅里一搅,水很快呈现出暖人的色调,略带辛辣的甜香直冲脑门,水还没喝着,已经连着打了一串的喷嚏。
明台掏出手帕擦了擦嘴角,忽然怀念起□□年前的自己。那时的他年轻、健康、充满朝气。即使后来在76号里转了一遭,又在鬼门关上踩过一脚,伤病恢复起来却也快。只是这两年,早些时候的损伤终于显了出来,换季就容易发烧咳嗽。
在延安的几年,他揪出了几枚钉子,拔到没得拔了,干脆和最后一批被揪出来的一起假装暴露,组织上再借着国、共交换俘虏的机会让他回到国统区继续潜伏。这么做也是为了保护他的上线,他远在上海的大哥。
在上海一别已近八年,他回到国统区以后只在南京稍作停留,按照遣返人员的处理程式走了个流程,就被派往北平执行任务,期间根本没有时间回上海。
不用猜都知道,这是故意安排的。代号还是原来的,却换了上线,依旧不肯直接见面。但他已经失去了探究的兴趣。虽然安排了新的任务,但中统方面对他的身份甄别并没有结束。双面间谍,危险是双重的,受到的怀疑也必然是双重的。
还记得在上海时大哥说过,他最大的希望就是有一天能活在阳光下。当时的他一心觉得只要抗战胜利,大哥的心愿就一定能实现。
可是现在……明台吸了口红糖姜汤的暖气,被北平的春风吹得有些发干的鼻腔才重新舒服起来。他盯着窗外带着点土黄色的空气,仿佛可以穿透空间,一直看到遥远的上海。
大哥、阿诚哥……我们这样的身份真的会有活在阳光下的一天吗?
煮好的红糖姜汤终于凉了些,喝上一口。辛辣甜暖的液体自喉管而下,仿佛一直温暖的手一路抚慰得五脏六腑都舒坦起来。让人不禁想到送它们过来的年轻人,这个出身世家,在党政军警都混过的青年,却有着一双那么纯净的眼睛,一眼就能望到底的清澈,让人忍不住的想去保护的清澈。
当年……大哥对阿诚哥是不是也是抱着这样的心思?
明台不知道,甚至无从求证。他只知道,现在他处处收人掣制,远不如当年大哥来的自在,而方孟韦本身的能力和背景也根本无需他的保护。
可惜啊!受人恩惠却无以为报……明台放下空碗,望着窗外含义不明的吁了口气。
===
大约是红糖姜汤起了作用,明台这次感冒比以往都要好得快,几天后已经恢复了正常的教学工作。系里的梁教授帮着何副校长搞币制改革的事,教学的任务又挪了些给明台。明台当着面笑眯眯接了,心里却嘀咕,要是他们知道自己这个所谓的港大经济系高材生在港大连一堂课都没听过不知道会有什么感想。
想归想,虽然燕大讲师只是个潜伏用的身份,但戏还是得做足了。明台不仅备课本写的满满当当,还时不时的找梁教授讨教,有时在何府,有时在外文书店。从谢木兰那里得知,方家二少很不喜欢这位梁教授。相较于孟韦的清澈,梁教授的眼神实在太深沉。明台对他无所谓爱憎,但凭着多年做特工的直觉,他觉得梁经伦这个人绝不简单。
“明老师,你太谦虚了。你的这本教案已经足够当教材。”梁经纶仔细将教案改了两处小地方后,又递还给明台。
“梁教授可能不知道,我先前并不是学经济的,转系转校折腾了几次,才凑巧学了经济。底子薄只能靠后天弥补,总不好误人子弟。”明台微笑着接过教案。“往后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向您请教的。”
梁经纶摆手:“你我之前切磋学问可以,请教可实在当不起。”说罢做了个请的动作,和明台一起出了书房。
还没走到大厅,就听见何其沧的声音:“回去告诉你父亲,燕大的师生都饿着,我这个校长就和他们一起饿着。他的心意我领了,粮你扛回去。”
两人对视一眼,快步走到大厅。只见方孟韦站在玄关处,肩上还扛着半袋米。何校长一番话让他进退两难。何孝钰虽然也在,但父亲这样说了,她也不好劝。
“何伯伯,父亲说了这粮是送给他朋友的,不是送给燕大副校长的。”方孟韦说。
何其沧表情稍稍软化:“我感谢他的好意,但是我的同僚和学生们都在挨饿,这粮我咽不下去。”
方孟韦看看何孝钰,又看看梁经纶,前者微微摇头,后者干脆站成木桩。他还要再劝说,明台却笑着抢了先:“何校长,老师同学们都在挨饿,这半袋米也够不少人吃一顿了。不如您先收下,转头再把粮分出去。方行长知道了,下回也不会坚持往您这送粮。这样孟韦回去也好有交代。”
何其沧盯着孟韦看了片刻,知道他最听他父亲的话,扛着粮食进了这个门,再要他扛出去那就千难万难了。明台的提议也不失为一个解决办法。终于点了点头“就这么办吧。”又跟方孟韦说,“只此一次,下不为例。”方孟韦赶紧应诺下来。明台说的没错,要是父亲知道何副校长把他送的粮食分给了老师,应该也不会再坚持送粮过来。
“你这个孩子心思活络,主意也多,跟明楼年轻的时候倒是很像。”何其沧对明台说。两人又闲话了几句,明台才得以告辞,和方孟韦一起离开何府。
方孟韦又一次开车将明台送回教工宿舍。下了车他叫住明台,问:“明先生,可以耽误您一点时间吗?”
“当然。”
大约在梦里见得多了,方孟韦总觉得跟明台十分熟稔。他俩此时并肩站在树荫下,看着一只鸟儿衔着细枝在小树林里飞进飞出,似乎正忙着垒巢。
“信仰是所希望的本质,也是未见事物的依据。”方孟韦忽然问,“明先生,这话是但丁说的对吧?”
明台微笑,到底是方家出来的孩子,即使十六岁就进了三青团,说起话来却还是带着点诗礼世家的影子——说到一些不大好问的问题时,总喜欢用诗文来引出话题。虽然有点弯弯绕绕,但不惹人讨厌。他微微点头,等着方孟韦往下说。
“上次,您只重点讲了地狱篇,为什么不讲天堂篇?”方孟韦问。
明台还是微笑:“因为地狱篇才是最精彩的部分。有反抗,有质疑,有各种不同的声音。再者,更重要的是——”他话说一半,拉长了尾音,成功的引得方孟韦侧目。他笑意又深了些,“更重要的是,地狱我们都见过,却从来没见过天堂。”
方孟韦很快又明白了:“你不是不喜欢天堂,只是不喜欢但丁的天堂。”
“当然,他可是把异教徒全扔地狱里了。”明台说。“孟韦,你想说什么?我很少见你说话这样绕。”
方孟韦垂下头,不自觉的舔了一回嘴唇,这才抬起头来,直视着明台的眼睛,轻声问:“你在延安待过那么久,那里和这边哪里更像地狱?”
明台摇头:“孟韦,这个问题我恐怕无法回答你。”
作者有话要说: 我还是可爱的存稿箱君
☆、第六章
无法回答。
是不好说,还是……不能说?方孟韦转头定定的看了明台一会,又转回去看筑巢的鸟。
“延安的官和这里不一样吧?”他问。
明台心里一跳,方孟韦面对这么明显的回避,居然还要坚持问下去。一瞬间竟让他想起了当年的自己。
那时他刚从军校毕业,回到上海。得知大哥在汪伪政府里任职,也是这样千方百计从大哥和阿诚哥嘴里撬真相……
然而,对于一个训练有素的特工来说,旧时的回忆仅在脑海里一闪而过。更多的是职业性的反射思考:他身为军人的档案方孟韦看过,这他知道。但方孟韦为什么会突然问这个问题?他到底想知道什么?自己的身份?还是仅仅是字面的疑问?
第1节
恋耽美
第1节
书名:明月照人来(北平无战事x伪装者)
作者:天涯牌草草
文案
“浮云散,明月照人来”
离开延安去北平潜伏的明台和方家小少爷方孟韦的故事,也算是苏靖转世的故事吧。
这一次没有出身在帝王之家,却赶上风雨飘摇的乱世。
1、按照时间线,明台大方孟韦六七岁。
2、明台是明台,崔叔是崔叔,年龄身份经历都对不上,所以我不承认伪装者最后的那个彩蛋。
3、除了景琰和孟韦,梅长苏和明台,这两前世今生长得一样以外,只有孟韦和明诚长得像。其他请自行忽略,要不然他俩忽然想起前世后发现身边全特么是熟人还有好多双胞胎……简直玩不下去了……
特别特别感谢亲爱的阿闲!!!封面是我专门给这文画的水彩画,并不是一张适合做封面的图,但是阿闲妙手回春,给了我一个炒鸡大的惊喜!!
内容标签: 民国旧影
搜索关键字:主角:方孟韦,明台 ┃ 配角:北平里那一堆人 ┃ 其它:苏靖,北平无战事,伪装者,少量琅琊榜,微量楼诚
==================
☆、第一章
1948年,春。
随着三青团撤团并党,北平警察局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副局长,方孟韦。而现在,这位年轻的副局长正在翻看一份新转到北平警局的履历。
明台,29岁。出身上海豪门世家,早年在留学法国,1939年转入香港大学经济系,然而学业未完成就进了军统。先是在军统上海站工作,后来又在延安潜伏多年,直到1947年,也就是去年,身份暴露,被□□作为交换的人质送回国统区。
这样的一个人现在居然受聘于燕京大学,要去做经济系的讲师?!怎么看都是有点奇怪的。
当然,燕大那边拿到的履历肯定不是自己手里这份。
这个人的身份绝不止燕大讲师这么简单。方孟韦心知肚明。
他能拿到这份履历,想来中统已经盯上此人。在沦陷区潜伏多年突然暴露,党通局一定会对此人是否通共进行仔细甄别。
履历上夹着张黑白照片,照片上的人看起来最多二十出头,眉眼间还满是少年人的稚气和飞扬。一看就是多年前拍的。方孟韦匆匆扫过,并未多加留意。这人真实身份跟他没有关系,反正甄别□□不是他的工作。
然而一周后,方孟韦就见到了这个原以为跟自己毫无交集的人,不过并非公干。
巧的很,此人长兄也学经济出身,早年跟燕大校长何其沧有些交情。这不,幼弟还未到北平,就已经联系了何校长,请他多加关照。
凭方、何两家的关系,去车站接人的任务理所当然的落到方孟韦身上。
北平的初春绝不暖和,方孟韦站在出站口来回踱步,直到揣在大衣口袋里的手都变得冰冷,他等的那趟车才到站。方孟韦紧盯着出站的人流,就怕看漏了,毕竟只看过照片。
然而这个担心是多余的,方孟韦很快就在人群中看到了他等的人。
和他想象中的不太一样是,从军这些年,明台乍看上去却没有军人的刚硬。他身着灰色大衣,头戴礼帽,鼻梁上架着副金丝眼镜,更像是一位儒雅温润的青年学者。金丝眼镜下的那双眼睛宁静温和,一点没有照片里的飞扬。
大约是察觉到他的视线,明台很快就注意到了他,脸上有一闪而逝的惊讶。
“您好,请问是明先生吗?”方孟韦主动走到他面前。
“我是。”明台打量着他,沉静的脸上忽然绽出一个带点少年气的微笑,仿佛是飘摇的桃花瓣落入湖心荡起的微澜。
面对这样的笑颜,方孟韦几乎是不自觉的流露出笑意:“我是方孟韦,何伯伯派我来接您。快上车吧!外边挺冷的。”说着伸手接过明台的手提箱。
“您就是方副局长?”明台笑着寒暄,“曾听家兄提起过,刚二十出头就当此重任,真是年轻有为。”
明台两句客套话刚说完,方孟韦脑子里顿时闪过他的履历表。这个人绝不是单纯的来北平任教,还是疏远为好。方小少爷暗自告诫自己。方才还真诚的笑颜里顿时只剩下敷衍:“不敢当。不过是受父辈荫蔽。”简单回应后,他将箱子放进后座,帮明台拉开车门,结束了话题。
两人一路无话,方家的小少爷目不斜视,默默开车。明台却不禁侧目打量这位小少爷,在站台看到方孟韦的一瞬间,他差点以为看到了在巴黎留学时期的阿诚哥。可是刚才短短的几句话过后,他再也不会把这位方小少爷和阿诚哥弄混。这个一点小情绪的变化都放在脸上的年轻人,实在比明诚简单太多。
北平的春天比上海要冷冽许多,也混沌许多,车马扬起的尘土仿佛给北平蒙上了一层细细的黄土,看不真切前方的路。
车驶近燕南园,一直平稳的车速忽然慢了下来。沉默了一路的方孟韦眼睛还直视着前方,却忽然开口:“我看过你的履历。虽然不知道你来北平的目的,但……何伯伯是个好人,希望你不要利用令兄与何伯伯的交情做出伤害他的事。”
明台笑了一下:“方副局长何出此言?我只是受聘来北平教书。因家兄曾受何副校长指点,一直感念在心,我身为晚辈既然到了北平理所应当要替家兄前来拜会。”
方孟韦终于转头看了他一眼,见他始终一副迷惑不解的样子,轻哼了一声:“那好,你最好记得今天说的话。”
明台还是笑,这位年轻的副局长虽然心思剔透,看着也比同龄人要沉稳,但到底还是个孩子。他还不明白有很多事情即使放到台面上讲明白,也并不能改变什么。不过好在,他此行并不需要对何副校长以及这位小公子的父亲方行长做什么,这次去何家,确实只是单纯的拜会师长。
车还没驶进何家的院子,就见门口站着位身着旗袍的少女,正是何校长的独生女儿何孝钰。若是放在十年前,对这样一位青春年少的窈窕淑女,明台是少不得要恭维几句的。但现在,年近而立的明台只是微笑着简单的自报了家门。
“明先生快请进,父亲正在等您呢。孟韦,这次又辛苦你了。”孝钰微微一笑,将两人引入室内。一进门,却发现何家的客厅里除了满头华发的何其沧,还有另外一个人。
父亲?方孟韦有点吃惊。
方步亭缓缓起身,跟何其沧一起看向孟韦身后那个身材高大的年轻人。
明台已经快步迎了上来,方、何两家是世交这他知道,但没想到他这样一个晚辈来拜会师长,竟然也会惊动方行长。方、何两人的气质迥然不同,明台很快就猜出他们身份,却还是坦荡荡的看向方孟韦与何孝钰,后者赶紧与他做了介绍。
“早年在上海时曾与令兄有过几面之缘。如今听说他的弟弟要来拜会其沧兄,我便来凑个热闹。足下果然也是龙章凤姿,一表人才。”握手后,方步亭含笑解释自己出现在何府的原因。
“不敢当,不敢当。”明台赶忙谦让,“方行长谬赞。”
落座后,何其沧不出意外的询问起明楼的近况。
“家兄还是在上海经济司任职。”明台笑答,“故土难离。”
“哦?令兄倒是个难得的人才,只可惜上海……哦不,整个国家的经济乱成这样,令兄恐在上海只怕也是巧妇难为……”何其沧一声叹息。
“怎么又说起这个啦?”方步亭截住他的话头,带点劝慰的意思,“明楼虽然不走学术这条路,但他不是把弟弟给你送来了吗?还是其沧兄想要考校考校,或许又收得一位得意门生?”
何其沧听得明白,摆摆手:“我老了,教不动了。不过可惜今天经纶不在,不然你们年龄相仿,倒是可以讨教一番。”他说着,孝钰前来通告说李妈已经做好午饭,何其沧便打住了这个话题,留明台吃午饭。
各大城市都已经出现了粮食危机,尽管何其沧是燕大副校长,能拿出来招待客人的食物也并不多。餐桌上,何孝钰向来甚少言语。方孟韦更是沉默,只有明台,时不时与两位长者诗词应答,他见多识广,言语风趣,让一顿根本谈不上丰盛的午餐多少有了滋味。一顿饭也算吃得主宾尽欢。
饭后,方孟韦送明台去燕园的教员宿舍。因为刚才午饭时明台的表现,方孟韦对他的感观稍有好转。至少,明台这个人看起来还算真诚,不像那个过于深沉的梁经纶。
方步亭跟何其沧站在二楼书房的窗前,目送方孟韦的车远去:“其沧兄,这个明台的背景可不简单,你万不要小看了他。”
何其沧一哂,侧头笑问老友:“步亭,你看看我们身边,又有几个是背景简单的?”
说罢,方何两人相顾而笑,脸上俱是无奈。
====
方孟韦刚回到家中,就被方步亭叫进了房间。
“孟韦,你觉得这个明台是怎样的人?”方行长问,神色看上去有些疲倦。
方孟韦点点头,走到他跟前,乖巧的帮父亲揉肩膀。一面想着该如何回答,博闻强识?在他家老爷子跟何伯伯跟前,提这四个字无异于班门弄斧。风趣幽默?想必父亲想听的也不是这个……孟韦想着,脑海里忽然闪过明台那双藏在镜片后边的眼睛……于是嘴比脑子要快的吐出了两个词:“沉静、真诚。”
方步亭“哦?”了一声,问:“他的档案你是看过的吧?”
方孟韦点头:“他是军统的人。”
“那你怎么会用真诚来形容?”方步亭再次发问。
方孟韦停下手里的动作,在父亲身边的椅子上坐下。他向来乖顺,可今天不知为什么却想为这个刚刚认识的人说话,即使他也不相信这个人是单纯的来燕大教书:“他是39年进的军统,为的是抗日救国。”
方步亭看着自己的小儿子,慢慢的说:“不仅如此,他还在延安待过好几年……现在中统想必也认定他身份不明,这样的人,你少接触。”
“好。”方孟韦应承下来,他这才明白,父亲在意的不是明台的军统身份,而是担心此人是□□。其实父亲想多了,从接到明台开始,他俩一共就没说过几句话。想必以后的日子里,他这个警察局的也不会跟燕大讲师有多少接触。
然而当天夜里,孟韦却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在梦里,他握着一只蜡烛,走在一条长长的地道里,几声铃声响过,地道的尽头有人推开了门。他抬头望去,然而那人逆着光,他始终看不清楚那人的模样。
作者有话要说: 虽然是个写着玩的文,不过还是打滚求收藏啦~~
☆、第二章
北平的春天总是来得悄无声息,方孟韦看到木兰手里捧着的几枝桃花,才发觉天虽然还是冷,但风已经柔和了许多。
“你又乱剪花枝,小心姑父看见了说你。”他假意板着脸警告木兰。
木兰哪里会怕,笑吟吟的冲他皱皱鼻子:“小哥你就会吓人!我要插花瓶里送给大爸的,我爹才不会说!”说着就抱着那些粉粉嫩嫩的花欢欢喜喜的往楼上跑。跑到一半,又停下来:“小哥,你今天休息呀?一会送我去学校好不好?”
哪里会有不好。孟韦一直宠这个表妹,当下笑着应诺。直到她活泼的身影消失在楼道里,他脸上的笑才慢慢淡去。
十年了。
自从母亲和小妹过世,大哥把他送到父亲身边后就再没回过家。父亲……父亲要操心的事太多了,他尽力做到听话顺从,但这十年里也极少见父亲展眉。姑父倒是性格柔和,可孟韦总觉得这个说话慢声慢气的姑父心里头藏着的事好像比父亲还要多。现在这个家里,也只有木兰这个小丫头能没心没肺的笑着,虽然有时候喜欢胡闹,但总算能给这个死气沉沉的家里带来点生机。
大约是在大爸那受了夸奖,木兰从楼上下来时兴致十分高昂,坐在车上还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方孟韦知道她只是需要一个听众,也只偶尔回应一两个字以示还在听。
右转弯的时候,木兰突然说,“系里新来了个年轻的老师,叫明台,特别受同学欢迎!”
方孟韦一分神,差点忘了回盘。
“比梁教授还受欢迎?”
“小哥你什么意思?”木兰撅了撅嘴,“梁教授学贯中西,同学们当然崇拜他。这跟喜欢明台老师不一样。明老师他跟同学在一起一点师长架子都没有。上第一堂课的时候,大家知道他在法国待过,就起哄让他讲讲那边的事。他不但说了好多趣事,还给大家变戏法了呢!喏,就是这样拿个手帕,一抖——一折,哎!不知怎么就从里边抽出一支玫瑰花来。”木兰边说边活灵活现的学明台的动作神态。
方孟韦侧目瞄了她一眼,鼻孔里轻哼一声,小声嘀咕:“花花公子。”
“啊?小哥你刚才说什么?”木兰说的起劲,没听清楚他的话。
“我说,花呢?送给谁了?”方孟韦放大音量。
“谁也没送,老师说玫瑰不能随意送的,他就插在讲台边的玻璃瓶里养着,说让大家看着开心。”
这还差不多,方孟韦心道。这个明台好歹比梁经纶要靠谱点。
两人说话间,车已经开到木兰的宿舍楼下,方孟韦下车帮木兰拿行李,照惯例叮嘱了她几句。附近来来往往的学生都绕得远远的,刻意避着他。
这样的眼神方孟韦已经习惯了,但脸色终究还是冷了下来。木兰看着他心里也有些不好受,拉拉他的袖子用撒娇来转移注意力:“好啦小哥,我都知道了啦,每次都说这些我又不是小孩子。你也早点回去吧!今天谢谢你送我。”
方孟韦知她好意,勉强笑笑:“又说傻话,跟小哥说什么谢不谢的。”说罢挥挥手让她赶紧进宿舍。看着木兰的身影消失在宿舍楼梯间,他才转身往车旁走去。
刚拉开车门,就见左边一大群学生有说有笑的往这个方向走来。被他们拥在中间的人可不正是明台?他今天一身蓝布棉袍,围着浅灰色的围巾,装束明明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可站在人群里却还是最抢眼的那个。
相比之下……方孟韦心里说不上什么滋味,干脆收回目光,不看也不想。
然而一只脚刚跨进车里,就听有人叫他的名字,“孟韦!”
连姓都不带,直呼其名,好像他俩多熟似的。方孟韦只好把跨进车里的脚又收了回来。侧头看去,就见明台一面笑眯眯的冲他挥手,一面快步走来,聚在他身旁的学生已经被他甩在身后,方孟韦无法,只得站在原地等他过来。
明台一路走过来的时候就看到了方孟韦——想不看到都不行,他一身笔挺的警服站在校园中实在是扎眼,同样扎眼的,还有那些投向他的,或惧怕,或厌恶的眼神。明台几乎想都没想就高声喊出了他的名字。
“老师,您怎么?”刚才还在跟明台讨论问题的学生惊诧的问,虽然他吞下了后半句话。但明台知道,他们想问的是,他怎么会跟他们最恨的警察局的人打招呼。
“他是我的朋友。”明台冲着提问的学生笑得十分和蔼,“君子不以衣冠取人,古往今来都是这个道理。”说完歪理,他大步朝方孟韦走过去。
他从不近视,眼镜于他而言只是个用来掩饰情绪的饰物。因此,他没有错过方孟韦神情中流露出来的孤独。
“明先生,找我有事?”拒人千里的态度。
然而明台从来不惧,照样笑得春风和煦:“有几封家书要去邮局寄,另外还要买点信封和邮票。能不能捎我一程?”
伸手不打笑脸人,更何况明台虽然用的是疑问句,可对着他真挚的笑脸,有几个人能说出拒绝的话?方孟韦当然也没有能成为例外。
“上车吧。”盯着明台不过两秒,方孟韦就妥协了。
“为什么来北平?”方孟韦问得突兀,眼睛却没有看明台。
明台微微一笑:“为了我大姐的遗愿。”半真半假的回答,却因为曾经的惨痛记忆而显得无比真实。
方孟韦吃惊的朝他看过来。
明台的笑容比方才惨淡了许多,沉默几秒,他又说:“姐姐生前就想让我一直读书,等毕业了再留校任教,太太平平的过一辈子。她最心疼我了。”
方孟韦转回头,默默的开着车,半晌才说:“你姐姐现在应该高兴了。”
“是啊,只可惜她不在了。”明台说,眼里的遗憾隔着镜片都看得一清二楚。
方孟韦心想,妈妈对他的期许何尝不是如此?可惜她也不在了。
一路无话到邮局。
方孟韦停了车,明台却没有要下去的意思。侧过头,对上方孟韦疑惑的目光,莞尔:“孟韦,学校周末有讲座,如果有空的话,你可以来听听。”
孟韦眼睛先是一亮,而后很快就黯淡了下去,嘴角甚至挂上了一点嘲讽:“讲什么?进步和自由吗?我去听好像不大合适。”他若有所指的扫了眼自己的制服。在那群成天高喊着进步和自由的学生眼里,他这身警服和警服代表的势力,大概是他们眼里最反动最值得厌恶的存在吧。
“别担心,只是一些学术讲座。”明台戳破他的担心,“你还年轻,没有想过继续上学吗?”刚才说到读书,方孟韦眼睛里的向往根本遮掩不住。
“明先生,我是在册军人。”方孟韦语气生硬。
言不由衷。明台迅速做了判断,继续邀约:“讲座都是公开的,在册军人也可以来听。”他只管坐着不动,含笑看着这个沉默的年轻人。
“……好”方孟韦终于妥协。
明台站在邮局门口,目送着绝尘而去的汽车。脑子里却是那双跟明诚十分相像却又截然不同的眼睛。
中央银行北平分行方行长的小儿子,大名鼎鼎的飞行队方大队长的亲弟弟,北平警察局副局长兼北平警备总司令部侦缉处副处长。拥有这样的家世背景,这样的官职的人,眼神却和十几岁的少年一样,既清澈又孤独。让人看着心疼——想想他当年可算得上家中一霸,哪天不是活得热热闹闹的?可到了方孟韦这里,这样相似的家庭背景和年龄,怎么就长出了这么压抑乖顺的性子?
入夜,方孟韦辗转入睡后。那个没头没脑的梦境再次浮现。暗无天日的地道里,仍旧只有他一人秉烛独行。无边的黑暗中,他护着那一星烛光,心里恍惚有个声音在告诉他,他要找的人就在地道的尽头。
☆、第三章
“崔叔,又要辛苦你了。”方孟韦将装着红酒和雪茄箱子递给崔中石。“其实要不是公务在身,我应该自己去送才对。”
“不要讲这样见外的话。”温文尔雅的中年人笑起来也如春风拂面,带着沪上口音的官话,如同他的人一样,细腻柔和。“孟敖每次都会问起你,我想过再过段时间,他想通了就会愿意回家的。”
“嗯。”方孟韦笑着点头。其实他俩都知道,以方孟敖的性子,这个“过段时间”还真不知要到何年何月。“崔叔……”眼见着崔中石要上车,方孟韦忍不住又叫他,“大哥一个人在外面,现在飞机都很少能开,心里一定不痛快……你多劝着点。”
“放心吧。”崔中石微笑应诺下来,这才转身上了火车。
父亲和大哥都是倔脾气,大哥因为母亲和小妹的死怨恨父亲,父亲又拉不下脸来求大哥原谅,他夹在中间可谓是左右为难。大哥不肯相认成了鲠在父亲心里的一根刺,在家里不管他如何小意顺从,也难以让父亲的难过消减半点。而大哥那边……
方孟韦望着天空,仿佛那里会有大哥架着的飞机飞过。十年未见,他记忆中的大哥还是个十几岁的少年模样,是那个在上海流落街头的时候也一心庇护着他的又温柔又强大的哥哥。然而每每思及此,他脑子里总会想起每晚的梦境,似乎在梦里头的他也对一位兄长怀着这样的孺慕之情。
可是那位兄长却似乎从未在梦里出现过。
更多的梦里,他总是拿着烛火去地道另一端见一个和他年纪相仿的人。那人身体似乎不太好,穿得多,还动不动就咳嗽,但说起话倒是条理分明利索得很。方孟韦并不清楚为什么他们两个大男人要偷偷摸摸的相见。更让他觉得奇怪的是,明明看起来是鬼鬼祟祟的密会,可讨论的却都是些朝堂政务。
梦里的时代也是昏庸当道,贪腐成风。那些扑簌迷离的利害关系,激流暗涌的派系斗争,在他听来就像团根本找不到线头的乱麻。可偏偏地道那头的人就是有抽丝剥茧的能耐,能从那团乱麻中理出头绪,不动声色的分解着庙堂上那张错综复杂的网。
……
醒过来发现手边还压着最新的党报,头条就是“国军收复开封”的捷报。捷报?方孟韦抖开报纸快速扫了两眼,不由冷笑,拾了面子丢了里子也能称之为捷报?产粮区多在□□手里,几大城市缺粮缺得厉害,眼下才三月,物价已经开始连番上涨,真不知接下来要怎么过。
这段时间,来北平的东北流亡学生越来越多,吃住都亟待解决,警察局也调集了部分警力来安顿学生,方孟韦就是负责人。昨天才刚发完一批救济粮,那么多学生,那么点粮食,也不知道够吃几顿。
梦里梦外皆是家国天下事。
可梦里有那个人在,再乱的局面他也不担心。只有一点,梦里的明明看得分明的脸,醒过来却无论如何也记不清楚。
梦总是荒唐的。方孟韦告诉自己,顺手取过制服刚要穿,想了想,又换了套半旧的青年服。警察局的工作并不清闲,然而他心里惦记着明台的邀约,到底还是抽出时间来,准备去燕大听了一回讲座。
他去的早,到的时候礼堂里人不多,他挑了个靠窗的位置。换了青年服的方孟韦再没有引起多余的关注,陆续入场的学生毫无芥蒂的在他旁边的空座坐下。没有躲避,没有厌恶,甚至会在目光交汇的时候还能给予一个善意的笑。
让他有种得到接纳的错觉。好像自己真的是校园里的一员。
直到有人问他。“同学,你是哪个系的?”
方孟韦一怔,几乎要落荒而逃。最终还是稳下心神:“我不是学生。”他生得眉目疏朗,收敛起在军队训练出来的摄人杀气,骨子里浸着股诗礼世家矜贵的书卷气就显露无遗。他说不是学生,问话的人下一句就要问他是哪个系的助教了,这时负责人已经请出了主讲,那人便收了声。
难怪今天的女学生这样多。
看清讲台上站着的主讲人后,方孟韦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居然是这个。
明台本就是沪上豪门出身,又是家中最得宠的老幺,吃穿用度都是十二分的讲究。这种浸淫到骨子里的精致让他即使粗布陋服身处市井,也散发着难以掩盖的光华。就像今天,他一袭半旧的灰褐色夹棉长衫,这种北平极为普通的装束在他穿来也比旁人要精致三分。
明台自我介绍后眼神不疾不徐的扫过全场,抿嘴一笑。礼堂不算大,方孟韦觉得他似乎是朝自己这个方向笑的,但十分怀疑他是否能看到自己。
明台转身,在黑板上写下“神曲”二字。正如他邀约的时候所言,这是个纯粹的学术讲座。而他今天要讲的便是但丁的《神曲》。
“他是黑暗的中世纪最后的一位诗人,也是迎来新时代曙光的第一位诗人……”明台声音带着南方人独有的软和,却又于柔软处迸发出朝气蓬勃的生机,有着激动人心的力量。讲台里很快就静了下来,偌大的空间里,只有他一人的声音。
都说经济政治不分家,可文学作品一样带着时代的烙印。但丁在黑暗中摸索挣扎,渴望即将到来的黎明。讲堂里坐着的这百来号学生,连同讲台上的演讲的明台不也正是如此?内战近三年,国内经济崩溃民不聊生,他们这些有学识有抱负的青年无一不想为祖国谋求光明的未来。
一部几百年前的叙事诗歌,竟让明台讲得慷慨激昂。在这安静的讲堂里,方孟韦却分明听到了血液奋涌的声音。对光明的渴望,对理想的追求,打动人心的东西从来都是简单质朴。正所谓“大道至简”,即使所处的国度和时代不同,人们终极的追求却并没有分别。
明台说得兴起,激动之下居然破了音,还不等台下笑,他反倒咳嗽起来。开始学生们以为他这是为了掩饰尴尬,可不料他竟然越咳越厉害,看那架势简直要把肺都咳出来一样。
负责组织讲座的学生十分有眼色,一早冲上讲台又是递水又是拍背顺气,折腾好一会才止住了。看着台下一双双担心的眼睛,明台反而笑起来,接过大衣披在肩上,自嘲道:“长辈总说春捂秋冻,看来是真的。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天暖了,衣服一时还减不得。”说罢谢过主持人的照顾,继续刚才的演讲。
然而这么一个简简单单的披衣服的动作,却让方孟韦一下子白了脸色。他犹如遭了雷击般,瞪着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台上谈笑风生的人,仿佛要把他的模样给刻进心里去。
眉毛,眼睛
嘴角的微笑,咳嗽的样子
右眼皮上的疤痕,左边鬓角的一颗痣
……
梦里的人,是明台。
震惊于刚才的发现,明台接下去讲的内容方孟韦愣是一个字都没听进去,脑海里来来回回的都是梦里的人和眼前的明台交叠的脸。
演讲结束,照例有学生提问的环节。坐在前边的学生站起来大声询问:“老师,您的理想,您的信仰是什么?”
讲堂里的气氛一下子变了,提问的学生很快被旁边的人拉着坐下,责备他愣头青,不该把这样敏感的问题堂而皇之的问出来,叫老师为难。
然而明台却并不为难。他微笑着看着那位提问的学生,说了一句拉丁文。他读起拉丁文来语调宛转,极为动听。方孟韦听不懂,在座的学生大多也听不懂。好在明台也不是要故意卖弄,他读完那句拉丁文,就做了解释:
“信仰是所希望的本质,也是未见事物的依据。”
隐晦,却又切题。任谁也挑不出错来。
后边的几个问题就普通的得多了,不久就散了场。学生们三三两两的起身离开,方孟韦却还沉浸在刚才的发现中不可自拔,梦里的人居然长着一张和明台一样的脸!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他为什么会梦见明台?
“孟韦,你果然来了。”明台走近。
看着如春风拂面的笑脸,方孟韦一时分不清梦里梦外,“苏先生”三个字竟然脱口而出。
明台眼底眉梢全是疑惑。
方孟韦这才清醒,有些尴尬的站起来打招呼。“明先生。”想着又补充道,“您讲得真好。我以前也读过《神曲》却没有这样深的感悟。”
“是吗?那有时间多来听听。”
方孟韦本来要点头,却还是实话实说:“那恐怕很难了,眼下的局势……警察局的公务只会越来越重。”两人说话间已经走到了礼堂外边。方孟韦扫了一眼平静安乐的校园,眉头微皱:“现在学生还能安生的听讲座,等过些日子发不出粮食,他们恐怕就没有这份心思了。不过学生恐怕还算好,政府有粮也是先紧着他们,老百姓的日子才是最难过的。”
“有你这样的人在警局是他们的福气。”明台说,“说实话,你能想到百姓的日子艰难,让我有点意外。”
方孟韦脸上一沉,继而露出嘲讽的笑来:“明先生是觉得我是养尊处优的公子哥?”他顿了顿,还是说,“37年的时候我和大哥在上海流落为难民,过了两年父亲才找到我们。那段时间……能不能活着都难说,食不果腹又算什么。”他摇摇头,不想再去回忆,只说,“好在有大哥的庇护,又被父亲找到,现在才能站在这里说话。”
明台有些吃惊,37年?方孟韦那会还只是个孩子吧?他实在是无法想象眼前这个带着贵公子气质的青年流落街头的样子,他眼底的忧郁和压抑是不是自那时开始的?“是吗,要是我那时就能认识你……”明台的语气是罕见的犹豫,连他自己都不明白,为什么方孟韦平平淡淡的诉说会让他听了就揪心。
他的样子方孟韦看在眼里,心头一软,反而宽慰明台:“出生在这样的家里,比起那些难民我已经足够幸运。”
明台心底明白,也说不上来太多话,转头望去,燕园里桃花开得正好,他不动声色的摘了一朵,说给孟韦变个戏法,双手前后给翻了两下,以示两手空空,跟着伸手在孟韦肩头一探,一朵娇俏的桃花就落在手心里。“燕园无所有,聊赠一朵春。”他语调俏皮,眉梢挑起,恍惚间有了多年前年少飞扬的样子。
方孟韦道了声谢,伸手接过花。
盛放的花朵,清澈的少年,怎么看怎么般配。
作者有话要说: 存稿箱帮主人打滚求收藏~
☆、第四章
方孟韦料的没错。
三月一过,前线战事越发吃紧,北平的粮食供给越来越成问题。更糟糕的是,刚刚进入四月,国统区的物价就以匪夷所思的速度涨了起来。每天天还没亮,等着买粮的人就已经挤满了街道,粮店一开门,就跟不要钱似的的疯抢。不抢?今天还能买一袋米的钱,到了明天连半袋也买不上了!
为了防止暴、乱,警察局又调拨了人手每天天不亮就在各大粮店门口守着。一段时间下来,暴、乱虽然还没发生,但北平警察局已经感觉到的警力严重吃紧。
凌晨四点半,北平警察局灯已经亮了,方孟韦手刚搭上门把手,就听里边的有警员一面打哈欠一面抱怨:“饭吃不饱觉也睡不上,这破日子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另一个说:“知足吧,好歹咱还有粮领,不用每天排队去抢。”
“拉倒吧!这样打下去,谁知道什么时候断粮。哎,你听过胡同里小孩唱的那个没?‘盼中央,望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下一句是……方、方副局……”小警察话说半道上,一抬头看见突然出现在门口的人,吓得差点把舌头咬掉,“……您今天不是休息吗?”
方孟韦看了他一眼,没答话,飞快的扫过办公室里的警员们,他们都是二十上下的年纪,正是精力最旺盛的时候,但这半个多月折腾下来,各个眼底泛青,神色委顿。
“下次说话注意地方。”他轻描淡写的警告了一句,见他们还站着不动,又问:“都愣着干嘛?还不出发?”说着率先走出了办公室。警员们这才松了口气,跟在他后边鱼贯而出。
粮店外依旧人山人海,方孟韦站在不远处,皱着眉盯着买粮现场。眼下天色大亮已经有好一会了,也到了粮店关门的时间。没买到粮的人不甘心的叫骂着,但到底没闹起来。眼见着人流渐渐疏散,方孟韦正了正衣帽准备离开,却忽然在人群中瞄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明台?他眉头一展,迎了过去。
“明先生,你……也是来买粮的?”燕大教员有美国拨救济粮,吃饭应该不成问题才对。
明台转头望了眼粮店,摇摇头,拎起一串纸包在他跟前一晃,笑道:“我买药,正好路过。”才说完,就爆发出一阵咳嗽。
“先生身体……”方孟韦几乎是下意识的伸手去扶他,手伸到一半才意识到,刚才那一瞬间,他好像又将明台和梦里的苏先生弄混了。
“不打紧,普通伤风感冒。换季的时候没注意增减衣服就是这样。”明台微笑着摆摆手,习以为常的口吻。他虽然咳嗽,说话时中气倒是比那个“苏先生”要足。
方孟韦收回虚扶的手,往燕园方向看了看,说:“回教工宿舍吗?我开车送你。”
明台“啊”了一声,左右望了望还在执勤的警察:“不好吧,耽误你工作了。”
“我今天休息,不放心这边才过来看看。”方孟韦说着人已经走到了车旁。
明台没再拒绝。
送完明台再赶回家,已经快到午饭的时间,方孟韦便没回房间,坐在客厅沙发上等饭。工作的时候不觉得,这一坐下,前段时间积攒的困倦感铺天盖地的涌了过来,只一会就迷迷糊糊的睡了过去。
然而在梦中他也片刻不得休息。夜深露重,书房里却是烛火通明。长得与明台别无二致的“苏先生”正与他分坐案几两侧,共同处理案头堆积如山的卷宗。长夜寂寂,他二人也不言语,只不时传递纸墨,交换看法。光影交错中,这样无声的忙碌,竟别有一份安宁。
似乎只盼这样的光景能长长久久。
可梦终究是要醒的。
“小哥,你睡着了吗?”木兰的声音将他与梦境剥离,方孟韦睁开眼睛,天气晴好,厨房里依旧传来锅碗瓢盆的声响。饭菜还没上桌。方孟韦低头看了眼手表,只睡了不到十分钟,在梦里却觉得过了许久。
木兰已经在他身边坐下,歪头打量他:“小哥,你多久没睡了?坐沙发上都能睡着。”她说着又继续嘟囔:“我看你这个工作,不如早点别干了,反正也不是什么好工作。”
“胡说什么。”方孟韦此刻已经彻底醒来,板着脸,教训木兰,“说话越来越没分寸,我是军人,哪能说不干就不干。”才说完,就见木兰嘴已经扁下,正一脸委屈的看着他。不由在心里叹了口气,这个天真的表妹不明白,他在这个位子上,学生游、行示威,他还能网开一面,若他不干了,警局里还有谁会对学生手下留情?
然而他并没有对木兰说这些,干脆绕过了这个话题。“我去端菜。”他站起来往厨房走去,留下木兰噘着嘴生闷气。
粮食缺的厉害,方家的午饭也十分简单,蒸馒头,酱萝卜和蔬菜汤,汤里有切得细细的姜丝。“先喝点汤,驱寒。”姑父说着已经给方行长盛了一碗。又要给方孟韦盛汤,方孟韦赶紧接过汤勺,“姑爹,我自己来。”
吃完饭,孟韦不回房间,却进了厨房,四下扫了眼,问正在收拾厨房的蔡妈:“蔡妈,家里还有姜吗?给我两块。”说着想了一想又补充,“红糖呢?那个也给我装一点吧。”
蔡妈放下手里活,取了两块洗好的生姜,却没拿糖。“红糖有,但是不多了,孟韦,你要这些干什么?”
“一点就行,有朋友伤风感冒,红糖姜汤驱寒。”方孟韦说。蔡妈也没有再多问,取了装红糖的罐子,舀了几勺用油纸包好,连同生姜一起用牛皮纸包起递给他。方孟韦道了声谢,接过纸包就往外走,走到大厅时忍不住抬头向二楼看去,父亲和姑父已经进了房间,只有木兰还站在走廊上。
“木兰,你今天回学校吗?”方孟韦主动问。
“小哥你要送我?可你好像很累……”木兰眼尖一下子就看到了他手里拿着的东西,赶紧从楼上跑了下来,“这是什么?”她指着那个纸包。
方孟韦下意识的往后一藏:“没什么……”三个字一说出来自己都觉得欲盖弥彰,干脆坦白了:“朋友伤风感冒,我带点姜给他,顺便送你。”
木兰眼睛一亮,她小哥什么时候对外人这么上心过?“谁啊?男的还是女的呀?”木兰笑里泛着贼光,“顺便送我,难道是学校里的人?最近明老师好像咳嗽来着……”
“你小点声!”方孟韦眼睛一瞪,制止她继续说下去,说着还下意识往书房瞄了眼。
“又不是做坏事,你怕什么。”木兰到底降低了音量,好奇的问:“还真是给明老师呀?小哥,你什么时候跟老师这样好了?”
“你有完没完,不去我走了。”方孟韦试图端起兄长的威严。木兰根本不怕,却出于好奇,提前跟方孟韦回了学校。
谢木兰一路上缠着方孟韦问个没完,特别对他给老师送姜还得偷偷摸摸这点尤为好奇。然而方孟韦不能跟她解释父亲担心明台是共、产、党,一早就交代过他不许多接触。只能含混其词,胡乱应付着,好不容易才打发了木兰。
送完木兰,方孟韦还没等走到教工宿舍楼下。就发现宿舍门口停着一辆军用吉普。看牌号,似乎是“剿总”的车。“剿总”的人怎么找到学校里来了?方孟韦皱了皱眉,快步走了过去。“你好,我找一下明台老师。”刚跟传达室的大爷说完,就听见身后传来咳嗽声。大爷扶了扶老花镜,指着他后边,“你来得巧,他出来了。”
方孟韦回头,只见明台披着大衣,身旁还站着一位面生的青年。
“明先生,今天多有打扰。”青年见明台有访客,便作势告辞,“明长官说了,缺什么都只管说,他会托人带过来。”
明台笑着一一应下,将那青年送至门外。等门口的吉普一发动,他就转身问方孟韦,“孟韦,你找我有事?”
方孟韦没有回答,却盯着那台远去的吉普问:“是‘剿总’的人?”
明台又是一笑,不紧不慢的说:“在延安呆了几年,他们要查我也正常。”方孟韦看得一呆,这个笑容……和梦里的苏先生实在太像!笑里满是苍凉,无奈,以及太多他看不懂的情绪。是历经沧桑的人才会有的笑。
他震惊于刚才的发现,过了好一会才意识到,明台刚才说了什么。“你现在不用隐瞒身份了?”方孟韦眉毛一压,条件反射的看了看周围是否有人能听见。
明台倒不以为意的淡笑着:“被识破了身份的特工就是颗废棋。我的身份还有什么隐瞒的价值,方副局长不是也早就看过我履历了吗?”
方孟韦神色一僵,这才想起来,以明台的身世,怎么会缺这点东西?连剿总的人都能让明家大少爷差遣跑腿。他手里一紧,捏着纸包的手慢慢挪到了身后。
这个小动作却没有逃过明台的眼睛,早在下楼的时候他就已经看到了方孟韦手里拿着的东西。“这个是专程来送给我的?”明台身子往后一侧,盯着他藏在背后的手问。
“不是,没有什么事,送木兰正好路过。”方孟韦干巴巴的说完转头要走,却被明台一把拉住。
“孟韦,东西都带来了不给我?”他一脸看穿一切的笑,让方孟韦更加窘迫。再说不是来送东西的话,自己都觉得太矫情了。只好把纸包递过去:“只是一点红糖和姜。明先生想来也不缺这个,不需要的话我拿回去就是。”
“谁说不要!”明台一把抢过,宝贝似的揣在怀里,“缺!正缺着呢!红糖姜汤治感冒最好了。我今天本来想买都没买着。”他说的也是实话,这段时间物价涨得太快,粮食和副食品都缺的厉害。这点红糖可算是奢侈品了。
他的反应让方孟韦脸色缓和了下来,抿了抿嘴:“有用就好。外边风大,先生早点上楼吧。”
“孟韦,谢谢。”明台这声谢说得十分真挚,方孟韦倒有些不太好意思,腼腆一笑:“那我回去了。”
“注意安全。”明台叮嘱,目送着方孟韦的车消失在视线里。回到房间,怀里的纸包还有余温,明台打开纸包将东西取了出来。刚才他并没说实话,那位青年是剿总的年轻参谋,却也是共、产、党华北城工部的负责人,张月印同志。
明台坐在火炉前,拨弄了一下余烬,再次确认传递信息的纸条已经彻底烧成了灰,这才起身拉开了窗帘。
作者有话要说: 这文本来是发在lofter上,现在挪过来这边,突然发现,屏、蔽、词真的好多啊!真担心接着写下去满篇需要用符号隔开的屏、蔽、词……
啥都屏蔽,还让不让人写文了!怒!
☆、第五章
小锅里的水开了,鲜黄色的姜丝在里边咕噜咕噜的翻滚着,明台舀了勺红糖往锅里一搅,水很快呈现出暖人的色调,略带辛辣的甜香直冲脑门,水还没喝着,已经连着打了一串的喷嚏。
明台掏出手帕擦了擦嘴角,忽然怀念起□□年前的自己。那时的他年轻、健康、充满朝气。即使后来在76号里转了一遭,又在鬼门关上踩过一脚,伤病恢复起来却也快。只是这两年,早些时候的损伤终于显了出来,换季就容易发烧咳嗽。
在延安的几年,他揪出了几枚钉子,拔到没得拔了,干脆和最后一批被揪出来的一起假装暴露,组织上再借着国、共交换俘虏的机会让他回到国统区继续潜伏。这么做也是为了保护他的上线,他远在上海的大哥。
在上海一别已近八年,他回到国统区以后只在南京稍作停留,按照遣返人员的处理程式走了个流程,就被派往北平执行任务,期间根本没有时间回上海。
不用猜都知道,这是故意安排的。代号还是原来的,却换了上线,依旧不肯直接见面。但他已经失去了探究的兴趣。虽然安排了新的任务,但中统方面对他的身份甄别并没有结束。双面间谍,危险是双重的,受到的怀疑也必然是双重的。
还记得在上海时大哥说过,他最大的希望就是有一天能活在阳光下。当时的他一心觉得只要抗战胜利,大哥的心愿就一定能实现。
可是现在……明台吸了口红糖姜汤的暖气,被北平的春风吹得有些发干的鼻腔才重新舒服起来。他盯着窗外带着点土黄色的空气,仿佛可以穿透空间,一直看到遥远的上海。
大哥、阿诚哥……我们这样的身份真的会有活在阳光下的一天吗?
煮好的红糖姜汤终于凉了些,喝上一口。辛辣甜暖的液体自喉管而下,仿佛一直温暖的手一路抚慰得五脏六腑都舒坦起来。让人不禁想到送它们过来的年轻人,这个出身世家,在党政军警都混过的青年,却有着一双那么纯净的眼睛,一眼就能望到底的清澈,让人忍不住的想去保护的清澈。
当年……大哥对阿诚哥是不是也是抱着这样的心思?
明台不知道,甚至无从求证。他只知道,现在他处处收人掣制,远不如当年大哥来的自在,而方孟韦本身的能力和背景也根本无需他的保护。
可惜啊!受人恩惠却无以为报……明台放下空碗,望着窗外含义不明的吁了口气。
===
大约是红糖姜汤起了作用,明台这次感冒比以往都要好得快,几天后已经恢复了正常的教学工作。系里的梁教授帮着何副校长搞币制改革的事,教学的任务又挪了些给明台。明台当着面笑眯眯接了,心里却嘀咕,要是他们知道自己这个所谓的港大经济系高材生在港大连一堂课都没听过不知道会有什么感想。
想归想,虽然燕大讲师只是个潜伏用的身份,但戏还是得做足了。明台不仅备课本写的满满当当,还时不时的找梁教授讨教,有时在何府,有时在外文书店。从谢木兰那里得知,方家二少很不喜欢这位梁教授。相较于孟韦的清澈,梁教授的眼神实在太深沉。明台对他无所谓爱憎,但凭着多年做特工的直觉,他觉得梁经伦这个人绝不简单。
“明老师,你太谦虚了。你的这本教案已经足够当教材。”梁经纶仔细将教案改了两处小地方后,又递还给明台。
“梁教授可能不知道,我先前并不是学经济的,转系转校折腾了几次,才凑巧学了经济。底子薄只能靠后天弥补,总不好误人子弟。”明台微笑着接过教案。“往后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向您请教的。”
梁经纶摆手:“你我之前切磋学问可以,请教可实在当不起。”说罢做了个请的动作,和明台一起出了书房。
还没走到大厅,就听见何其沧的声音:“回去告诉你父亲,燕大的师生都饿着,我这个校长就和他们一起饿着。他的心意我领了,粮你扛回去。”
两人对视一眼,快步走到大厅。只见方孟韦站在玄关处,肩上还扛着半袋米。何校长一番话让他进退两难。何孝钰虽然也在,但父亲这样说了,她也不好劝。
“何伯伯,父亲说了这粮是送给他朋友的,不是送给燕大副校长的。”方孟韦说。
何其沧表情稍稍软化:“我感谢他的好意,但是我的同僚和学生们都在挨饿,这粮我咽不下去。”
方孟韦看看何孝钰,又看看梁经纶,前者微微摇头,后者干脆站成木桩。他还要再劝说,明台却笑着抢了先:“何校长,老师同学们都在挨饿,这半袋米也够不少人吃一顿了。不如您先收下,转头再把粮分出去。方行长知道了,下回也不会坚持往您这送粮。这样孟韦回去也好有交代。”
何其沧盯着孟韦看了片刻,知道他最听他父亲的话,扛着粮食进了这个门,再要他扛出去那就千难万难了。明台的提议也不失为一个解决办法。终于点了点头“就这么办吧。”又跟方孟韦说,“只此一次,下不为例。”方孟韦赶紧应诺下来。明台说的没错,要是父亲知道何副校长把他送的粮食分给了老师,应该也不会再坚持送粮过来。
“你这个孩子心思活络,主意也多,跟明楼年轻的时候倒是很像。”何其沧对明台说。两人又闲话了几句,明台才得以告辞,和方孟韦一起离开何府。
方孟韦又一次开车将明台送回教工宿舍。下了车他叫住明台,问:“明先生,可以耽误您一点时间吗?”
“当然。”
大约在梦里见得多了,方孟韦总觉得跟明台十分熟稔。他俩此时并肩站在树荫下,看着一只鸟儿衔着细枝在小树林里飞进飞出,似乎正忙着垒巢。
“信仰是所希望的本质,也是未见事物的依据。”方孟韦忽然问,“明先生,这话是但丁说的对吧?”
明台微笑,到底是方家出来的孩子,即使十六岁就进了三青团,说起话来却还是带着点诗礼世家的影子——说到一些不大好问的问题时,总喜欢用诗文来引出话题。虽然有点弯弯绕绕,但不惹人讨厌。他微微点头,等着方孟韦往下说。
“上次,您只重点讲了地狱篇,为什么不讲天堂篇?”方孟韦问。
明台还是微笑:“因为地狱篇才是最精彩的部分。有反抗,有质疑,有各种不同的声音。再者,更重要的是——”他话说一半,拉长了尾音,成功的引得方孟韦侧目。他笑意又深了些,“更重要的是,地狱我们都见过,却从来没见过天堂。”
方孟韦很快又明白了:“你不是不喜欢天堂,只是不喜欢但丁的天堂。”
“当然,他可是把异教徒全扔地狱里了。”明台说。“孟韦,你想说什么?我很少见你说话这样绕。”
方孟韦垂下头,不自觉的舔了一回嘴唇,这才抬起头来,直视着明台的眼睛,轻声问:“你在延安待过那么久,那里和这边哪里更像地狱?”
明台摇头:“孟韦,这个问题我恐怕无法回答你。”
作者有话要说: 我还是可爱的存稿箱君
☆、第六章
无法回答。
是不好说,还是……不能说?方孟韦转头定定的看了明台一会,又转回去看筑巢的鸟。
“延安的官和这里不一样吧?”他问。
明台心里一跳,方孟韦面对这么明显的回避,居然还要坚持问下去。一瞬间竟让他想起了当年的自己。
那时他刚从军校毕业,回到上海。得知大哥在汪伪政府里任职,也是这样千方百计从大哥和阿诚哥嘴里撬真相……
然而,对于一个训练有素的特工来说,旧时的回忆仅在脑海里一闪而过。更多的是职业性的反射思考:他身为军人的档案方孟韦看过,这他知道。但方孟韦为什么会突然问这个问题?他到底想知道什么?自己的身份?还是仅仅是字面的疑问?
第1节
恋耽美
本文网址:https://www.7wav.com/book/29587/562335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7wav.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