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节
推荐阅读:[快穿]给攻略对象生娃高H、杀死因果(双病娇 1v1)、长江绝恋(骨科NP)、玩心、旭爺偏寵我、她们的世界(GB女攻)、我网恋又翻车了(1v1 高h)、【全职猎人】狩猎愉快(4P)、普女也会有修罗场吗?NP、明明就(破镜1V1)、
归来人 作者:毛团儿
第11节
斐青揉揉脑袋:“俊儿,为兄这里有客人……”
斐俊嘿嘿一笑:“原来御史大人也在”苏祈笑笑没说话,看着倒是熟络。
“这位是?”斐俊上下打量了一下李昀。
李昀道:“在下李昀。”
斐俊恍然大悟:“原来你就是那位在堂会上给我哥鉴赏珍品的那位李公子么?这可巧了!”
李昀颔首回礼。
苏祈对斐青道:“等会儿下官要去皇上那应卯,就不多留了。”
斐青惊讶:“正巧本官也要去递个折子,同去罢。”
斐青回头对李昀道:“李公子,本官有个不情之请,本官愚弟喜欢稀罕玩意儿,若李公子不介意,望能指教愚弟一二,本官在此谢过了。”
李昀道:“实不敢当,在下之幸。”
斐俊倒是自来熟的拽起李昀的袖子小声道:“正巧正巧,我昨日买了个紫砂壶,李兄给看看到底是不是稀罕物件儿。”
李昀想抽了自己的袖子,奈何这斐俊力气甚大,拽着他就走,只能苦笑:“好。”
斐青见两人走了,对着苏祈诉苦:“本官这弟弟,真是纨绔子弟中的翘楚。有时候真想一鞭子打死算了,也给我这将军府省些钱财。”
苏祈笑:“我倒觉得令弟直率性子,很讨人喜欢。”
两人朝门外走去,斐青皱眉:“如今你做了刺史,本以为霍严仕会耐住性子,没想到这么快便有了动作。”
苏祈道:“几年前他还未当丞相之时就对我很有戒心,如今我应了皇上的召做了御史,想必已经更怀芥蒂。”
斐青道:“我觉着,伊正这事情,本来是霍严仕给你我的下马威。”
苏祈笑了:“嗯,看来这位丞相大人是有些怕了。”
斐青道:“御宴之上,新晋的状元和榜眼都是霍严仕的人,偏偏那毛途安是个异数,硬生生的买官当了个探花,皇上对其大家赞赏,又加之你替毛途安说了几句话,想必那霍严仕便认定毛途安是你我安插在朝廷的新棋子,于是想借着伊正的案子,借着李昀犯事牵连毛途安,没想到李昀这小子倒机灵,将这真假伊正的案子查出来了真相。这毛途安年纪虽小,却也是个不怕事儿的,顺坡下驴将案子办了,也给自己洗脱了买官的罪名。”
苏祈点头:“确实做的不错。”
斐青道:“当初程志显检举上奏霍严仕之事如今在下还耿耿于怀,当初老皇帝犯了混,新皇帝未登基,我又在边关,让霍严仕和赵惠中一手遮天,程志显这样的清官就这么被残害了。”
苏祈叹道:“当初程志显错进了赵惠中的阴谋,我在芙蓉谷听到此事的时候,已经是晚了。”
斐青道:“当时老皇帝糊涂,如今皇上年纪小,这霍严仕把持朝政多年,早已经羽党众多。”
苏祈道:“皇上这个时候找我们,定是有事。”
斐青点头,随着苏祈一起坐上了轿子,赶往皇城。
嘉栾殿。
苏祈和斐青一同跪拜皇帝,就听见上头清脆的声音:“两位爱卿平身。”
如今的皇帝如今不过二十,照理说跟斐青的弟弟一般大,正是贪玩的年纪,如今却面无表情的坐在龙椅上,斐青想到这里不由得叹息一声。
当初三位皇子,只有这个元嘉看上去有些胆识,拼了老命保得皇帝登基,也不知道是对是错。
皇帝见斐青叩拜,看了看斐青的腿,想上前扶起斐青,旁边太监咳了一声,这才作罢。
皇帝垂下眼睛:“这两日多亏了两位爱卿,靖州治水苏大人当居头功。”
苏祈道:“此乃臣分内之事。”
皇帝抬一下眼睛,又道:“斐大人的腿……可好些了么?”
“回皇上,微臣的腿再养养,便没甚么了。”
皇帝点头,又皱眉:“斐卿一条腿,换的边关多年太平,朕总想着要送你点儿什么,却也不知道斐大人喜欢什么。”
斐青刚要推辞,就听皇帝道:“朕就把朕多年枕的玉枕送给爱卿可好?”
斐青跪下:“此等宝物微臣万万不能收下。”
皇帝笑得迷了眼:“这东西据说是千年古玉做的,朕枕的倒也没觉得有什么好,倒还有点儿高了,不如送给爱卿,朕记得,爱卿喜欢枕高点儿,恐怕再合适不过。”
然后皇帝便绕过此话,道:“据说那位破了伊县令案子的字督使,叫做李昀的,颇有才干……”
走出嘉栾殿,斐青抱着玉枕郁郁寡欢,苏祈看了一眼,道:“不过是个枕头,斐大人何必闷闷不乐?”
斐青叹道:“这东西到了我这里意思就不对了,皇帝如今年纪渐长,做事情有时候又出其意料,前些日子因为陈敏都督治水不力,居然将其革职查办,如今还在牢里待着,可怜陈敏六旬年纪,恐怕吃不消。”
苏祈道:“陈敏这事确实有些偏颇,不过效果却还算不错,皇帝雷厉风行,倒也有些好处。”
斐青摇头:“苏大人有所不知,当初皇帝还是皇子的时候,或许跟他母妃是庶民身份的原因,醇厚孝顺,善良朴实,如今看来,确实是长大了不少。”
苏祈笑了:“斐大人多愁善感的毛病几时能好,皇帝不比令弟,可以自在逍遥,这两年朝廷里腥风血雨,是个人都会长大的。”
斐青摸着那个玉枕,叹了一口气。
☆、将军府
李昀抬起酒罐子给自己斟了一杯,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毛途安也喝了一杯:“你说,你在大将军府里碰到了苏祈?”
李昀点点头:“你认得苏祈?”
毛途安撇撇嘴:“名满京城的江南第一首富,上次恩科的榜首,哪个不认识。”
李昀点点头:“上次见面,这人还是芙蓉谷的谷主,名头是第一商贾,如今却官拜御史台。”
毛途安啧啧摇头:“此事李兄有所不知,这苏公子被老皇帝请了好几年了,一直没请动,老皇帝临终前将苏祈叫到跟前儿,说新皇帝年幼,望其辅佐,然后就一命呜呼了,小皇帝登基没多久,这苏祈就进京了。”
李昀点点头:“原来是这样。”
毛途安叹口气:“还不是奸臣结党的破事儿,反正现在局势算是渐渐明朗了,丞相是一拨,大将军是一拨。”
毛途安想了想,将酒杯放到桌子上:“糟了。”
“怎的?”
毛途安道:“这次这个案子,被杀害的知县伊正,要参奏的是礼部侍郎赵惠中,这赵惠中又是丞相爪牙,你说,我们这是不是已经得罪了谁?”
李昀夹了一颗毛豆放在嘴里:“那又怎样?左右我们也承了御史大人和将军大人的恩情,你以为那位丞相大人会不知道?”
毛途安叹了一声:“怪不得斐青要你去做将军府的幕僚。”
“这怎么说?”
毛途安呵呵一笑:“这次案子连皇上都惊动了,虽说你是个无衔小官儿,大半个朝廷也听过你的名字,若不是碍着丞相的面子或许你还能升一升,大将军此举,一是拉拢你,二是在保你。”
李昀笑笑没说话。
毛途安道:“不管这大将军是何用意,你且在我这里住下,这将军府一住,就没有回头路了。”
毛途安这么说,却没曾想第二日起来,下人来报,李昀已经被大将军府的人接走了,毛途安边吃早饭边想,想想就笑了。
苏祈的动作比他想象中的要快。
将军府的杂役引着李昀到了将军府靠左边儿的一间小院儿,小小一间厅,一卧房,一书房,别的什么都没有。李昀四处瞧瞧,虽然简简单单,却也什么东西一应俱全。
李昀讲自己的那点随身行李放在卧房中,说是行李,不过是一些来京城里淘的小玩意,自己能看上眼的,就没卖掉,其余的却都没带在身上。收拾完毕,又跟那杂役进了将军府的大厅,出了侧门,见将军斐青和上次见过的弟弟斐俊都在里面。
斐俊见李昀进门,起身相迎:“李兄可来了,这下将军府可就热闹了,你是不知道这日子有多烦闷……”
斐青给李昀斟酒,李昀接过,就听斐青道:“如今虽然案子已经结了,但你这字督使的差事是万万做不得了。”
李昀想到此处不由得一叹:“三省六部里的最末文职,小人斗不能做过七日。”
斐俊道:“什么字督使,这等小官儿埋没了李兄的人才。”
李昀笑着摇头:“在下一届无识布衣,实在算不上什么人才。”
斐青笑了:“知晓为何本官今日一早匆匆将你接进府里么?”
李昀摇头。
斐青夹了一只虾子给李昀:“昨儿面见皇帝,说起你,颇为嘉许,命你午时面圣。”
李昀夹着虾子的筷子一松,虾子啪的掉在了碗里。
斐青叹道:“本来是想让李公子在府中住些时日,恐怕是不行了,不过从将军府出去的客卿,总比在毛知府那里的闲人要体面些,所以本官便做主将李公子接了过来。”
李昀道:“有劳大人。”
斐俊嘿嘿一笑:“就说李公子是个人才,说起来小弟这里有个新得的物件,是望春楼的柳胭姑娘所赠,据说是望春楼过去的名妓沈流芳之物,你给看看是不是个好东西。”说罢从袖子里拿出一个香囊来。
斐青对斐俊道:“昨日里给你的书可会背了?”
斐俊惊讶,这时候说什么书的事情?又看了看李昀,顿时心领神会,这是自家哥哥在指使自己离开呢,便回到:“李公子看完就走。”
李昀拿起那个香囊,用五色丝线缠成的。在彩绸上绣制出了鸳鸯的图案纹饰,又闻了一下,芳香浓烈。笑了:“斐公子近日可是思虑焦躁,且睡得不安稳?”
斐俊拽着李昀的手:“李公子果然是神人!”
李昀抽回手:“香囊质地种类很多,有玉镂雕的,金累丝、银累丝、点翠镶嵌和丝绣的,斐公子这个香囊就是丝绣的,产地苏州,看着不像是旧物,那位望春楼沈姑娘已经去世百年,绝不是她的旧物,且……里面装的是催情之物,戴在身上久了,会没有精神。”
斐青拿过香囊,交给小厮扔掉,道:“望春楼这种地方,看你还去还是不去。”
斐俊垂头耷耳的出了门去。
斐青道:“本官确实也有一件事情要求李公子帮忙。”
“大人但说无妨。”李昀笑了,觉着这俩兄弟已经把自己当作算子了。
斐青拿出一个更大的物件儿递给李昀,李昀拿过来瞧,是个玉枕:“岫青玉,产自岫青县,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又仔细看里面的纹路:“物华天宝,且是个古玉,质地又好,这玉枕价值连城。送与大人这宝物之人,定是个贵人,这玉枕正面儿光滑无比,这东西应该是经常使用之物。”
斐青点头:“就是太过贵重,如今听李公子说,更不知如何是好。”
李昀又仔细瞧了瞧那玉枕,笑道:“大人可知,送人枕头意味着你此后高枕无忧的日子就会少了,相反麻烦事情就会接踵而来,因此寻常人家不会拿这东西当礼送出去。”
斐青皱眉:“还有此等寓意。”
李昀笑得弯了眼:“不过这种说法并非全部,若是爱慕之人,则是无妨。”
斐青一惊,手里的茶杯一颤,差点没掉在地上。
☆、大理寺
“你便是李昀?”
李昀伏地叩拜:“草民拜见皇上。”
“字督使虽不是什么大官儿,却也是朝廷三省六部里的文书,不必自称草民,起来吧。”
李昀站起身来,垂首在旁。
“县令伊正的案子是你破的?”
“回皇上,此案并非李昀一人所破,毛大人明察秋毫,又有崔二的供词,才侥幸找到了伊大人的尸首。”
皇上看李昀笑了:“半句不说自己冤狱之苦,倒也难得。你可想要什么赏赐否?”
李昀道:“小人才疏学浅,不敢邀功。”
皇上唔了一声:“斐青选的幕僚怎会才疏学浅,据说你识文断字的能耐一般,却识古断物的本事不错,前些日子有人来报,说在钱塘江里挖出了一枚金钗,貌似还牵扯着一桩旧案,只是这东西年代久远,且陈年旧事的,已经交给大理寺,但大理寺繁忙也没空理会此事,李昀,可愿意去大理寺,做个闲散之人?”
大理寺的闲散之人,定是录事是也。李昀叩谢隆恩。
出了殿门,回头望了望这嘉栾殿,心中有些感慨。
在梦里,李昀无数次在这地方看文书,每日睡在这后阁,今日在皇上书房,虽四处摆设有变,但地面上的一砖一瓦皆如当初。
梦也?非也?李昀苦笑,那梦里之人,恐怕早就把自己忘了罢。
但倘若……倘若……
李昀心里那点小九九,从回到这里后就开始盘算,到底是对是错他不清楚,却只知道只有如此做了,心里才会开心些。
转过头去下了石阶,远远看到一个人的身影,瘦高的身形,俊雅的面容,一身蓝色官服,朝嘉栾殿走来,李昀忽然觉得恍如隔世。
“拜见御史大人。”
苏祈道:“得了什么差事?”
“皇上让在下过两日去大理寺应卯,做个录事。”
苏祈笑道:“倒是个好差事,大理寺所断之案,须报刑部审批,不过到你手里的案子大多都是陈年旧案,到不了刑部,若哪日到了刑部,这案子就是件大案,可大理寺不是县衙,有些事心里知道,却不用说出来。”
说罢苏祈随着公公进了嘉栾殿。
大理寺一般设有卿一人,从三品;少卿二人,从五品下。掌折狱、详刑……一个大理寺,从大理寺卿到狱丞就不下十人,其余皆是六品以上或从六品官员,至于录事,却是八品以下。
录事这个官职其实很有意思,晋代的时候诸大将军不开府办事,属官就有录事,掌总录文簿。后代刺史领军,录事的职任甚为重要。后来改成了郡官﹐相当于州郡主簿,后来更新换代后便废了,直到大渊开国才有这么个小官儿,是在大理寺里给长史做文书之用。
说白了,连大人都算不上,顶多算个先生。
李昀走进大理寺巍峨牌匾,进了大厅,见到他的顶头上司庄长史。
庄长史三十有二,本名牛大力,但家里人觉得牛大力这名字实在不适合在大理寺里任职,所以入了妻家姓,叫做庄大力,但因为名字确实也很不好听,所以大力这两个字是个禁忌,大家都叫他一句庄长史,表示尊重。
庄长史见李昀年纪轻轻,笑了:“你就是之前破案子的那个后生?果然不错。”
“学生愧不敢当。”
说了几句话,庄长史问了李昀一些籍贯的事情,又从官册里找出李昀的纪簿。
“李先生是晟州人士,家中可还有亲人?”
“回大人,小人乃是家中叔父养大的,家中并无其他人。”
庄长史皱眉:“原来如此。”说罢在李昀的纪簿中写了几笔,此时门外有人等候,然后进来一个长衫宽袖的青年人,体格健硕,圆脸。李昀一看,这不是当初在牢里结交的那位崔二么?
庄长史向李昀引荐:“这位便是崔狱史,也是新上任的。”
崔二斜睨李昀:“禀大人,这位李先生在下见过,说起来还有段渊源。”
“哦?认识便好,以后共事倒也熟络的快些。”
说罢庄长史将大理寺堆积的陈年旧案名册交给了李昀:“这些都是十年前的旧案,有的悬而未破,有的更是找不到人来认领了,你先拿回去仔细分类,将这些案子归置好。”
说罢又对崔二道:“新押上来的两个犯人归大理寺来审,若刑部问起来就说还在审就行了,都是些陈年旧案,翻案哪有那么容易。”
崔二点头应对。
李昀手里捧着小山似的卷宗叹了一口气,无论是字督使还是这大理寺录事,都是案头执笔的差事,想他李昀一个走南闯北的,竟也干起文字买卖来了。
出了大理寺的门,崔二对李昀道:“不做了字督使,跑到大理寺当文书,你可知道这个官儿最是没用?”
李昀手里卷宗拿着沉,分了一半儿给崔二:“不做衙差,到这里还做个狱史,可惜你这位狱史貌似办的也无非是陈年旧案,彼此彼此。”
崔二哼道:“哥们下了一趟牢狱,做了一次人证,如今每个月便多了一两银子,总不算吃亏。”
李昀笑道:“还请崔狱史带路,带着李某去行馆,在下不认识路。”
崔二腾出一只手拍拍李昀肩膀:“好说好说,不过是举手之劳,当初若不是你的帮衬,我想必还在那牢里待着没人赎呢,这份恩情崔二记着,以后有什么事尽管找我,绝对护着兄弟!”
李昀笑笑不语。
大理寺官员并不在一处住着,不过是八品以下小差事在京城买不起房子,就统一收编,给了个住所,也就是行馆,李昀随着崔二走了不一会儿就到了,离大理寺就隔了两条街非常近,也省下了雇轿子的钱财。
李昀四处瞧看自己的住所,不大不小的一间房,外面一个小厅连着里面的起居室,跟其他官员的一模一样,崔二将李昀包袱和卷宗放在桌子上:“怎么样,这地方还可以吧?你是不知道,这跟我之前住的比起来,算好很多了,之前我们几个人凑一间屋子里,大热天儿的忒难受。”
李昀吹了一把灰,道:“甚好,甚好。”
☆、金钗案
从各个府衙移交到大理寺的案子,大多是不小的案子,至于张三偷了李四的东西或者东家的鸡被西家炖了吃了的这种小事儿绝迹不会在这里出现。
庄长史交给李昀的三十七件案子中,有三十二件是命案,最严重的是一家七口被灭门的惨案,还有那五件是重大失窃案。
庄长史所谓的分类,不过是将这些卷宗归置好,再做个记录,若哪天有用到好拿出来核对,所以呆在大理寺的头两日,李昀便将这些案子的来龙去脉详记于心。
李昀却翻来覆去想,也没有想到上次那位年轻皇帝所说的金钗之事到底是哪件案子,又牵扯了什么旧案。
崔二回到行馆,天儿热的不行,见自己屋子里没茶了就跑到李昀屋里讨茶喝,就见李昀对着案头发呆。
“你这是怎么了?”崔二自己倒茶喝,抄起来一本卷宗开始扇风。
“上次面圣,皇上说的话很蹊跷”
“怎么了?”
“皇上无意中说在钱塘江里挖出了一枚金钗,牵扯着一桩旧案,提及此案已经交给大理寺,但大理寺繁忙也没空理会此事,但最近我查了这大理寺的卷宗,确无此事。”
崔二撇撇嘴巴:“这就奇怪了,一件皇帝都在乎的大案,怎么会没有案宗?做皇帝的哪有像你我一样顺口胡诌的道理。”
李昀喝了一口茶:“你说的很有道理。”
“我说什么了?”崔二摸不到头脑。
“做皇帝的,绝不会顺口那么一说,这其中定有蹊跷。”
第二日,李昀早早就到了大理寺,庄长史打着哈欠应卯的时候看见李昀在面前站定行礼着实吓了他一跳,咳了两声:“李先生倒是来的早。”
说罢走到自己案前,发现自己的紫砂壶里已经沏好了茶,心想着这李昀倒也是个懂事的,就在他倒了一杯茶往自己嘴里送时,听见李昀道:“敢问庄长史,可知道一桩钱塘江旧案?”
庄长史一个不小心烫了嘴:“什,什么?”
“钱塘江沉船案。”李昀说的字字清楚。
庄长史皱眉:“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儿?”
“十一年前,钱塘江大潮,一搜官船货运途中翻在了钱塘江东南礁石旁。”
庄长史摆摆手:“此等案子在大理寺算不上什么要案,你背录即可。”
“但前些日子一艘渔船经过打鱼,捞到了些旧物,其中有一枚金钗,是宫中之物。”
庄长史此时已经有些不耐烦:“确有此事,却也没什么不得了的,年年宫里的东西都会外流一些,有些是赏赐给宫女太监的,没什么大不了。”
李昀点点头:“大人说的是,但因为没有原物图样,小的不敢胡乱记录,可否让李某去大理寺库房见一见这件旧物?”
庄长史叹气:“我说李先生,这种事情何必仔细,大可记录。”
李昀看着庄长史:“在下刚来大理寺,虽是小事,却不敢怠慢。”
庄长史看了他一会儿,无奈的从身上掏出库房钥匙:“自己去寻吧。”
李昀接下钥匙道了谢,转身离开时庄长史在身后幽幽道:“后生可知,大理寺库房上下光说不出名字的就三千多件儿,想找一件东西简直大海捞针。”
李昀转身又行了礼,转身而去。
李昀进了库房后方知道这庄长史并没有欺骗自己,这库房是大理寺十间库房里最不起眼的,因为所有物件都是一些悬案或者根本没有记录在册的案子里的旧物,平常连个打扫的都没有,摆放的更是没有章法。
李昀在里面找了许久,累的上气不接下气,到底是没见到什么沉船旧物。别说金钗了,就一件明晃晃的东西都没有。
连续几日,李昀进了大理寺就往库房里跑,出来的时候满身灰尘,惹得同僚们都觉得这新来的录事是个有些毛病的,就连崔二见到他都满脸嫌弃:“你这哪是大理寺当差,我看明明就是个淘土的。”李昀也不理会,径自做着自己的那点事儿。
这一日,李昀照例将手里的事忙完跑到大理寺库房,看门的管事已经懒得抬眼看他了,他又在里面忙活了一阵,就见墙根底下微光一闪,李昀走过去摸了摸,乐了,就是一枚金钗。
李昀蹲在地上拿刷子细细刷了刷金钗,古铜色的钗身露了出来。
李昀仔细打量了一下,觉得不对劲。又向阳光照了一下,皱眉。
此时外面嘈杂声音渐起,李昀不知所以,听有人敲门,李昀走过去开,就见崔二火急火燎的说:“大事不妙,有人来拿你!”
“啊?”李昀拿着金钗愣在那里:“拿我做甚?”
话音刚落,就见两个衙役闯了进来,二话没说一副手铐将李昀扣上了。
只见一个衙役手里抢过金钗:“大胆李昀,竟敢在大理寺做贼窃之事。”
“在下偷窃什么了?”李昀惊讶道。
衙役道:“此物乃侍郎大人遗孀之物,在你手中,还想狡辩?”
赵惠中?李昀想了想,没有申辩,迷迷糊糊的就被带走了。
☆、被审
李昀觉得自己一定是流年不利,这一年中进了两次牢狱,再进来几次,这看守牢狱的牢头估计都跟自己熟络了。
崔二在门外疏通了牢头进来探视,见到李昀叹口气:“你这到底是得罪了哪路神仙了。”
李昀叹口气没说话。
崔二道:“明日审你的案子,这事儿如何是好。”
没有说话,崔二走近一些低声道:“要我去知府府邸通知一下毛大人么?”
李昀摇摇头,此事已然非知府可解决的了。他将一枚铜钱扔给崔二:“帮我将这个东西给一个人。”
“谁?”
“大将军斐青,倘若大将军府衙进不去,便去望春楼找一个叫做斐俊的紫衣小哥,他会帮我转交给大将军。”
崔二惊讶:“兄弟还认识大将军么?”
李昀叹口气:“算有过交集,此事甚大切莫旁生枝节,若大将军府门前有异,直接去望春楼,以免引来杀身之祸。”
崔二惊讶的瞪大眼睛,心想这不过是个盗窃案,说破天这也是个小案子,怎么就会惹来杀身之祸呢?却也没有多话,接过铜钱郑重的点了点头。
第二日,府衙过审,李昀被押上堂,抬头一看,果然不是毛途安审案,而是一个戴着六品官翎的尖嘴知府。
按照道理此等盗窃案件定是由知府衙门过审,此次却直接越过毛途安,想必幕后指使之人是要暗自将自己处置了。
尖嘴知府一声惊堂木拍下,拿着那只金钗就要李昀认罪,李昀跪在地上默默不语。
“李昀,你可还有话说?”尖嘴知府官见李昀很是服帖,便问道。
李昀摇摇头:“知府大人官威甚重,小人不敢多语。”
“那就认罪罢。”尖嘴知府示意衙差将认罪折子递给李昀,李昀打开看了看,是偷盗宫中珍宝之罪,这种罪在本朝最重可发落边疆,李昀笑了笑,道:“望大人见谅,小人不能画押。”
尖嘴知府见李昀不肯画押,又一声惊堂木拍下:“来人!上刑!”
李昀被两个衙差架着伏在一条凳子上,又两人抬起板子就往李昀身上招呼。
打了二十余下,尖嘴知府见李昀已经没了力气,冷笑道:“还是不肯画押么?”
李昀只觉得身后火辣辣的疼,冷汗直流,抬眼看了一眼尖嘴知府:“小人……不能画押。”
“再打!”说罢衙差又提起板子打了二十余下,但见李昀身后已经是一片潮红。
“李昀,你可要想好了,招供或许还可以保住性命。”尖嘴知府慢悠悠的说道。
李昀被打的只剩下一口气了,抬头的力气都没有,那尖嘴知府的话听着也虚幻的很,却摇了摇头,尖嘴知府见他是个硬骨头,随即冷笑:“打到他招供为止!”
李昀也不知道挨了多少板子,已经开始眼冒金星,忽然觉得身后的疼痛少了些,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幻觉,只感觉有人在他身旁站定,蹲下身来抚摸他的脸,触感温存,无意识的叫了一声:“杜若堂。”然后昏厥过去,之后的事情便不得而知了。
也不知过了多久,李昀睁开眼睛,感觉自己已经不是在公堂之上,抬起眼皮看了四周,是个卧房,却不是自己的行馆。李昀想挣扎起身,却听见一声:“别动。”
李昀才发觉自己是趴在床上的,微微转过头,看到了那人正在给自己上药。
李昀心中欢喜,感觉身上的痛楚也瞬间消失了,扯出一抹笑容:“我这是回来了么?”
那人手中一顿,看向他:“回哪去?”
李昀看着那人的装束,知道并非五百年前的样子,依旧心有妄想,于是问道:“你是谁?”
那人停了一会儿,看着李昀:“苏祈,苏筱之。”
李昀苦笑了一下,是啊,这明明是苏祈,怎么会是杜若堂。
苏祈拿着药膏轻轻给李昀涂抹,没有再说话。
一时静寂。
李昀趴在藤枕上,感受身后的火灼般的疼痛,又感受着药膏里的清凉舒缓,小声说:“多谢。”
苏祈轻笑一声:“不是什么御史大人了?”
李昀闷声道:“苏公子几次三番的帮助在下,这次又救了李昀性命,若此时再生疏,李昀就真的不知好歹了。”
苏祈将他把伤口小心盖上:“那也别叫苏公子了。”
“叫我一声筱之可好?”
李昀心中蓦的一动,却不知怎么的,就是叫不出口。
苏祈也没有强求,走到桌子旁倒了一杯茶,将李昀扶起一点,帮他顺下去:“过两日案子会重审,皇上会坐堂听审,你先歇息两日,不必思虑。”
重审?李昀慢慢喝了口茶,心里想这到底牵扯到了什么,居然连皇帝都过问听审?这哪里是在审什么盗窃金钗之案,分明把这件案子当成了了不得的大案来处理。
李昀又想起那天在库房找到的那枚金钗,陷入了沉思。
☆、我是盗墓贼
李昀戴着手镣走进公堂,身后的伤还没有好,就拖着两条腿走路很慢,却也感受到了周遭紧张的氛围,弄的李昀心里也隐隐不安。
抬头一看,公堂侧位搬来一张沉重的椅子,金黄色的漆皮,然后从正门走进来几个人,为首的黄蟒龙袍,李昀随着一众俯首在地。
皇帝,居然来庭审。
李昀定眼一瞧,这审案的也并非几日前的那位尖嘴大人,而是位蓄着短须的白面大人。
站在皇帝身边儿的是如今的御史大人苏祈,前几日自己在苏祈家中养伤,苏祈对自己说莫要担心,李昀虽然心里打鼓,但也知道苏祈这么说,应该是造就盘算好了的。
公堂之上一阵静寂,鸦雀无声,年轻的皇帝颔首示意,白面大人望向堂下:“李昀,从实招来。”
李昀想了想,便将自己去大理寺库房找那沉船旧物的事情说了一番,又将自己在库房墙角找到的那枚金钗叙述了一遍。
白面大人拿起一枚金钗:“可是此物?”
李昀定眼瞧了瞧:“却是此物。”
白面大人叹口气:“李昀,你可知此物乃宫中之物?”
李昀道:“小人确实不知。”
白面大人看向皇帝,皇帝接过此物:“李昀,此物乃先祖元惠皇后陪葬之物。”
李昀一惊,这前几天还说自己是偷了那侍郎夫人之物,如今又说是元惠皇后的陪葬之物,李昀不知如何回答,往苏祈那边看去,苏祈轻微的摇了摇头,李昀便不做声了。
此时有人来报,丞相大人在外求见,皇帝道:“可。”
丞相霍严仕和礼部侍郎赵惠中走了进来,向皇帝行了礼,命人呈上一个物件,李昀定眼一瞧,又是一枚金钗。
一摸一样的金钗。
霍严仕道:“皇上明鉴,这两枚金钗皆非真正的先皇后遗物,乃元惠皇后佩戴之时得市井敬仰,百年前便将小样流传到京城,早就有此样式。”
赵惠中跪地不起:“皇上明鉴,本官夫人过世两年,这李昀偷盗的金钗便是夫人的遗物,此人居心叵测行为不端,应逐出大理寺。”
皇帝摸着手里的那枚金钗默不作声。过了半响,道:“御史大人,你说这金钗是真的还是假的?”
赵惠中身形一顿,而此时那丞相大人的脸色也颇为难看。
苏祈颔首:“此公堂之上,若说这识物断物的本事,非李昀莫属。”
皇帝点头:“也对,前些日子大将军还在朕眼前夸了李昀,李昀,你来说说?”
李昀叩了首:“回皇上,此物确实是元惠皇后之物。”
赵惠中大喝一声:“大胆李昀,公堂之上,你竟敢欺君!”
皇帝道:“哦?”
赵惠中俯首道:“皇上,此物绝非先皇后遗物,绝不能听这小儿信口雌黄。”
皇帝笑道:“鉴别古物,有时候出错也在情理之中,你说呢,丞相大人?”
丞相霍严仕行礼:“不瞒皇上,门外就有京城里最出名的鉴古师傅刘铮刘老,或许他可以看的真切。”
皇帝点头:“未尝不可。”
不一会儿,进来一个须发白眉的老者,行了礼后颤颤巍巍的接过赵惠中手中的金钗,摇摇头:“把玩之物。”然后又恭恭敬敬的结果皇帝手中的金钗,仔细打量后,道:“皇上容禀,此物也不过是几年前的旧物,这上面的金漆是几年前刚刷过的。”
皇上看了看李昀:“哦?这么说,此物决非元惠皇后的遗物了?”
老人跪拜在地:“元惠皇后遗物应有百年之久,且金陵钗乃元惠皇后陪葬之物,绝不可能落入市井。”
赵惠中对着李昀冷哼一声:“刘老都如此说,你还不就地伏法,先是偷盗先妻遗物,后欺君罔上,李昀你罪该万死!来人!将此人拖下去!”
此时,苏祈道:“赵大人,皇上未曾说话,大人是否太过心急了些?”
赵惠中见御使大人说话,便不做声了。
此时丞相霍严仕说了句:“御史大人,这金陵钗曾是元惠皇后心头所爱,后又随葬入陵园,李昀此等做法乃罔顾先祖皇后,此事不能姑息。”
苏祈听罢点点头:“丞相大人言辞凿凿,倒让下官不知如何应对了。”
霍严仕笑道:“苏大人年纪尚轻,被人蒙蔽也在情理之中,本丞还有两位证人,证明这李昀居心叵测,对朝廷图谋不轨。”
皇帝皱眉:“既然丞相大人如此说,朕也想见见。”
说罢押差送了一女子上堂,李昀一看,竟然是秋梨儿。
秋梨儿跪倒在地:“大人明鉴。”
霍严仕笑道:“这位姑娘,你与这堂上之人可认识?”
秋梨儿抬头看了一眼李昀,咬了一下嘴唇:“认识。”
“他是做什么的?”
秋梨儿道:“他……他过去与民女一起,是……是……”
“是什么?” 霍严仕依然笑着。
“是做死人生意。”
霍严仕点点头:“可是买卖棺寿生意?”
秋梨儿又看了一眼李昀,眼里含着泪光:“回大人,是做淘土生意。”
四周静寂。
皇帝皱眉,看向李昀:“他说的,可是实情?”
李昀垂首:“李昀本是盗墓之人。”
盗墓贼乃本朝最不齿的行当,凡遇盗墓者,无论老幼,皆为死徒。
连白面大人看着李昀都皱了眉头。
☆、真假钗
第11节
恋耽美
第11节
斐青揉揉脑袋:“俊儿,为兄这里有客人……”
斐俊嘿嘿一笑:“原来御史大人也在”苏祈笑笑没说话,看着倒是熟络。
“这位是?”斐俊上下打量了一下李昀。
李昀道:“在下李昀。”
斐俊恍然大悟:“原来你就是那位在堂会上给我哥鉴赏珍品的那位李公子么?这可巧了!”
李昀颔首回礼。
苏祈对斐青道:“等会儿下官要去皇上那应卯,就不多留了。”
斐青惊讶:“正巧本官也要去递个折子,同去罢。”
斐青回头对李昀道:“李公子,本官有个不情之请,本官愚弟喜欢稀罕玩意儿,若李公子不介意,望能指教愚弟一二,本官在此谢过了。”
李昀道:“实不敢当,在下之幸。”
斐俊倒是自来熟的拽起李昀的袖子小声道:“正巧正巧,我昨日买了个紫砂壶,李兄给看看到底是不是稀罕物件儿。”
李昀想抽了自己的袖子,奈何这斐俊力气甚大,拽着他就走,只能苦笑:“好。”
斐青见两人走了,对着苏祈诉苦:“本官这弟弟,真是纨绔子弟中的翘楚。有时候真想一鞭子打死算了,也给我这将军府省些钱财。”
苏祈笑:“我倒觉得令弟直率性子,很讨人喜欢。”
两人朝门外走去,斐青皱眉:“如今你做了刺史,本以为霍严仕会耐住性子,没想到这么快便有了动作。”
苏祈道:“几年前他还未当丞相之时就对我很有戒心,如今我应了皇上的召做了御史,想必已经更怀芥蒂。”
斐青道:“我觉着,伊正这事情,本来是霍严仕给你我的下马威。”
苏祈笑了:“嗯,看来这位丞相大人是有些怕了。”
斐青道:“御宴之上,新晋的状元和榜眼都是霍严仕的人,偏偏那毛途安是个异数,硬生生的买官当了个探花,皇上对其大家赞赏,又加之你替毛途安说了几句话,想必那霍严仕便认定毛途安是你我安插在朝廷的新棋子,于是想借着伊正的案子,借着李昀犯事牵连毛途安,没想到李昀这小子倒机灵,将这真假伊正的案子查出来了真相。这毛途安年纪虽小,却也是个不怕事儿的,顺坡下驴将案子办了,也给自己洗脱了买官的罪名。”
苏祈点头:“确实做的不错。”
斐青道:“当初程志显检举上奏霍严仕之事如今在下还耿耿于怀,当初老皇帝犯了混,新皇帝未登基,我又在边关,让霍严仕和赵惠中一手遮天,程志显这样的清官就这么被残害了。”
苏祈叹道:“当初程志显错进了赵惠中的阴谋,我在芙蓉谷听到此事的时候,已经是晚了。”
斐青道:“当时老皇帝糊涂,如今皇上年纪小,这霍严仕把持朝政多年,早已经羽党众多。”
苏祈道:“皇上这个时候找我们,定是有事。”
斐青点头,随着苏祈一起坐上了轿子,赶往皇城。
嘉栾殿。
苏祈和斐青一同跪拜皇帝,就听见上头清脆的声音:“两位爱卿平身。”
如今的皇帝如今不过二十,照理说跟斐青的弟弟一般大,正是贪玩的年纪,如今却面无表情的坐在龙椅上,斐青想到这里不由得叹息一声。
当初三位皇子,只有这个元嘉看上去有些胆识,拼了老命保得皇帝登基,也不知道是对是错。
皇帝见斐青叩拜,看了看斐青的腿,想上前扶起斐青,旁边太监咳了一声,这才作罢。
皇帝垂下眼睛:“这两日多亏了两位爱卿,靖州治水苏大人当居头功。”
苏祈道:“此乃臣分内之事。”
皇帝抬一下眼睛,又道:“斐大人的腿……可好些了么?”
“回皇上,微臣的腿再养养,便没甚么了。”
皇帝点头,又皱眉:“斐卿一条腿,换的边关多年太平,朕总想着要送你点儿什么,却也不知道斐大人喜欢什么。”
斐青刚要推辞,就听皇帝道:“朕就把朕多年枕的玉枕送给爱卿可好?”
斐青跪下:“此等宝物微臣万万不能收下。”
皇帝笑得迷了眼:“这东西据说是千年古玉做的,朕枕的倒也没觉得有什么好,倒还有点儿高了,不如送给爱卿,朕记得,爱卿喜欢枕高点儿,恐怕再合适不过。”
然后皇帝便绕过此话,道:“据说那位破了伊县令案子的字督使,叫做李昀的,颇有才干……”
走出嘉栾殿,斐青抱着玉枕郁郁寡欢,苏祈看了一眼,道:“不过是个枕头,斐大人何必闷闷不乐?”
斐青叹道:“这东西到了我这里意思就不对了,皇帝如今年纪渐长,做事情有时候又出其意料,前些日子因为陈敏都督治水不力,居然将其革职查办,如今还在牢里待着,可怜陈敏六旬年纪,恐怕吃不消。”
苏祈道:“陈敏这事确实有些偏颇,不过效果却还算不错,皇帝雷厉风行,倒也有些好处。”
斐青摇头:“苏大人有所不知,当初皇帝还是皇子的时候,或许跟他母妃是庶民身份的原因,醇厚孝顺,善良朴实,如今看来,确实是长大了不少。”
苏祈笑了:“斐大人多愁善感的毛病几时能好,皇帝不比令弟,可以自在逍遥,这两年朝廷里腥风血雨,是个人都会长大的。”
斐青摸着那个玉枕,叹了一口气。
☆、将军府
李昀抬起酒罐子给自己斟了一杯,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毛途安也喝了一杯:“你说,你在大将军府里碰到了苏祈?”
李昀点点头:“你认得苏祈?”
毛途安撇撇嘴:“名满京城的江南第一首富,上次恩科的榜首,哪个不认识。”
李昀点点头:“上次见面,这人还是芙蓉谷的谷主,名头是第一商贾,如今却官拜御史台。”
毛途安啧啧摇头:“此事李兄有所不知,这苏公子被老皇帝请了好几年了,一直没请动,老皇帝临终前将苏祈叫到跟前儿,说新皇帝年幼,望其辅佐,然后就一命呜呼了,小皇帝登基没多久,这苏祈就进京了。”
李昀点点头:“原来是这样。”
毛途安叹口气:“还不是奸臣结党的破事儿,反正现在局势算是渐渐明朗了,丞相是一拨,大将军是一拨。”
毛途安想了想,将酒杯放到桌子上:“糟了。”
“怎的?”
毛途安道:“这次这个案子,被杀害的知县伊正,要参奏的是礼部侍郎赵惠中,这赵惠中又是丞相爪牙,你说,我们这是不是已经得罪了谁?”
李昀夹了一颗毛豆放在嘴里:“那又怎样?左右我们也承了御史大人和将军大人的恩情,你以为那位丞相大人会不知道?”
毛途安叹了一声:“怪不得斐青要你去做将军府的幕僚。”
“这怎么说?”
毛途安呵呵一笑:“这次案子连皇上都惊动了,虽说你是个无衔小官儿,大半个朝廷也听过你的名字,若不是碍着丞相的面子或许你还能升一升,大将军此举,一是拉拢你,二是在保你。”
李昀笑笑没说话。
毛途安道:“不管这大将军是何用意,你且在我这里住下,这将军府一住,就没有回头路了。”
毛途安这么说,却没曾想第二日起来,下人来报,李昀已经被大将军府的人接走了,毛途安边吃早饭边想,想想就笑了。
苏祈的动作比他想象中的要快。
将军府的杂役引着李昀到了将军府靠左边儿的一间小院儿,小小一间厅,一卧房,一书房,别的什么都没有。李昀四处瞧瞧,虽然简简单单,却也什么东西一应俱全。
李昀讲自己的那点随身行李放在卧房中,说是行李,不过是一些来京城里淘的小玩意,自己能看上眼的,就没卖掉,其余的却都没带在身上。收拾完毕,又跟那杂役进了将军府的大厅,出了侧门,见将军斐青和上次见过的弟弟斐俊都在里面。
斐俊见李昀进门,起身相迎:“李兄可来了,这下将军府可就热闹了,你是不知道这日子有多烦闷……”
斐青给李昀斟酒,李昀接过,就听斐青道:“如今虽然案子已经结了,但你这字督使的差事是万万做不得了。”
李昀想到此处不由得一叹:“三省六部里的最末文职,小人斗不能做过七日。”
斐俊道:“什么字督使,这等小官儿埋没了李兄的人才。”
李昀笑着摇头:“在下一届无识布衣,实在算不上什么人才。”
斐青笑了:“知晓为何本官今日一早匆匆将你接进府里么?”
李昀摇头。
斐青夹了一只虾子给李昀:“昨儿面见皇帝,说起你,颇为嘉许,命你午时面圣。”
李昀夹着虾子的筷子一松,虾子啪的掉在了碗里。
斐青叹道:“本来是想让李公子在府中住些时日,恐怕是不行了,不过从将军府出去的客卿,总比在毛知府那里的闲人要体面些,所以本官便做主将李公子接了过来。”
李昀道:“有劳大人。”
斐俊嘿嘿一笑:“就说李公子是个人才,说起来小弟这里有个新得的物件,是望春楼的柳胭姑娘所赠,据说是望春楼过去的名妓沈流芳之物,你给看看是不是个好东西。”说罢从袖子里拿出一个香囊来。
斐青对斐俊道:“昨日里给你的书可会背了?”
斐俊惊讶,这时候说什么书的事情?又看了看李昀,顿时心领神会,这是自家哥哥在指使自己离开呢,便回到:“李公子看完就走。”
李昀拿起那个香囊,用五色丝线缠成的。在彩绸上绣制出了鸳鸯的图案纹饰,又闻了一下,芳香浓烈。笑了:“斐公子近日可是思虑焦躁,且睡得不安稳?”
斐俊拽着李昀的手:“李公子果然是神人!”
李昀抽回手:“香囊质地种类很多,有玉镂雕的,金累丝、银累丝、点翠镶嵌和丝绣的,斐公子这个香囊就是丝绣的,产地苏州,看着不像是旧物,那位望春楼沈姑娘已经去世百年,绝不是她的旧物,且……里面装的是催情之物,戴在身上久了,会没有精神。”
斐青拿过香囊,交给小厮扔掉,道:“望春楼这种地方,看你还去还是不去。”
斐俊垂头耷耳的出了门去。
斐青道:“本官确实也有一件事情要求李公子帮忙。”
“大人但说无妨。”李昀笑了,觉着这俩兄弟已经把自己当作算子了。
斐青拿出一个更大的物件儿递给李昀,李昀拿过来瞧,是个玉枕:“岫青玉,产自岫青县,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又仔细看里面的纹路:“物华天宝,且是个古玉,质地又好,这玉枕价值连城。送与大人这宝物之人,定是个贵人,这玉枕正面儿光滑无比,这东西应该是经常使用之物。”
斐青点头:“就是太过贵重,如今听李公子说,更不知如何是好。”
李昀又仔细瞧了瞧那玉枕,笑道:“大人可知,送人枕头意味着你此后高枕无忧的日子就会少了,相反麻烦事情就会接踵而来,因此寻常人家不会拿这东西当礼送出去。”
斐青皱眉:“还有此等寓意。”
李昀笑得弯了眼:“不过这种说法并非全部,若是爱慕之人,则是无妨。”
斐青一惊,手里的茶杯一颤,差点没掉在地上。
☆、大理寺
“你便是李昀?”
李昀伏地叩拜:“草民拜见皇上。”
“字督使虽不是什么大官儿,却也是朝廷三省六部里的文书,不必自称草民,起来吧。”
李昀站起身来,垂首在旁。
“县令伊正的案子是你破的?”
“回皇上,此案并非李昀一人所破,毛大人明察秋毫,又有崔二的供词,才侥幸找到了伊大人的尸首。”
皇上看李昀笑了:“半句不说自己冤狱之苦,倒也难得。你可想要什么赏赐否?”
李昀道:“小人才疏学浅,不敢邀功。”
皇上唔了一声:“斐青选的幕僚怎会才疏学浅,据说你识文断字的能耐一般,却识古断物的本事不错,前些日子有人来报,说在钱塘江里挖出了一枚金钗,貌似还牵扯着一桩旧案,只是这东西年代久远,且陈年旧事的,已经交给大理寺,但大理寺繁忙也没空理会此事,李昀,可愿意去大理寺,做个闲散之人?”
大理寺的闲散之人,定是录事是也。李昀叩谢隆恩。
出了殿门,回头望了望这嘉栾殿,心中有些感慨。
在梦里,李昀无数次在这地方看文书,每日睡在这后阁,今日在皇上书房,虽四处摆设有变,但地面上的一砖一瓦皆如当初。
梦也?非也?李昀苦笑,那梦里之人,恐怕早就把自己忘了罢。
但倘若……倘若……
李昀心里那点小九九,从回到这里后就开始盘算,到底是对是错他不清楚,却只知道只有如此做了,心里才会开心些。
转过头去下了石阶,远远看到一个人的身影,瘦高的身形,俊雅的面容,一身蓝色官服,朝嘉栾殿走来,李昀忽然觉得恍如隔世。
“拜见御史大人。”
苏祈道:“得了什么差事?”
“皇上让在下过两日去大理寺应卯,做个录事。”
苏祈笑道:“倒是个好差事,大理寺所断之案,须报刑部审批,不过到你手里的案子大多都是陈年旧案,到不了刑部,若哪日到了刑部,这案子就是件大案,可大理寺不是县衙,有些事心里知道,却不用说出来。”
说罢苏祈随着公公进了嘉栾殿。
大理寺一般设有卿一人,从三品;少卿二人,从五品下。掌折狱、详刑……一个大理寺,从大理寺卿到狱丞就不下十人,其余皆是六品以上或从六品官员,至于录事,却是八品以下。
录事这个官职其实很有意思,晋代的时候诸大将军不开府办事,属官就有录事,掌总录文簿。后代刺史领军,录事的职任甚为重要。后来改成了郡官﹐相当于州郡主簿,后来更新换代后便废了,直到大渊开国才有这么个小官儿,是在大理寺里给长史做文书之用。
说白了,连大人都算不上,顶多算个先生。
李昀走进大理寺巍峨牌匾,进了大厅,见到他的顶头上司庄长史。
庄长史三十有二,本名牛大力,但家里人觉得牛大力这名字实在不适合在大理寺里任职,所以入了妻家姓,叫做庄大力,但因为名字确实也很不好听,所以大力这两个字是个禁忌,大家都叫他一句庄长史,表示尊重。
庄长史见李昀年纪轻轻,笑了:“你就是之前破案子的那个后生?果然不错。”
“学生愧不敢当。”
说了几句话,庄长史问了李昀一些籍贯的事情,又从官册里找出李昀的纪簿。
“李先生是晟州人士,家中可还有亲人?”
“回大人,小人乃是家中叔父养大的,家中并无其他人。”
庄长史皱眉:“原来如此。”说罢在李昀的纪簿中写了几笔,此时门外有人等候,然后进来一个长衫宽袖的青年人,体格健硕,圆脸。李昀一看,这不是当初在牢里结交的那位崔二么?
庄长史向李昀引荐:“这位便是崔狱史,也是新上任的。”
崔二斜睨李昀:“禀大人,这位李先生在下见过,说起来还有段渊源。”
“哦?认识便好,以后共事倒也熟络的快些。”
说罢庄长史将大理寺堆积的陈年旧案名册交给了李昀:“这些都是十年前的旧案,有的悬而未破,有的更是找不到人来认领了,你先拿回去仔细分类,将这些案子归置好。”
说罢又对崔二道:“新押上来的两个犯人归大理寺来审,若刑部问起来就说还在审就行了,都是些陈年旧案,翻案哪有那么容易。”
崔二点头应对。
李昀手里捧着小山似的卷宗叹了一口气,无论是字督使还是这大理寺录事,都是案头执笔的差事,想他李昀一个走南闯北的,竟也干起文字买卖来了。
出了大理寺的门,崔二对李昀道:“不做了字督使,跑到大理寺当文书,你可知道这个官儿最是没用?”
李昀手里卷宗拿着沉,分了一半儿给崔二:“不做衙差,到这里还做个狱史,可惜你这位狱史貌似办的也无非是陈年旧案,彼此彼此。”
崔二哼道:“哥们下了一趟牢狱,做了一次人证,如今每个月便多了一两银子,总不算吃亏。”
李昀笑道:“还请崔狱史带路,带着李某去行馆,在下不认识路。”
崔二腾出一只手拍拍李昀肩膀:“好说好说,不过是举手之劳,当初若不是你的帮衬,我想必还在那牢里待着没人赎呢,这份恩情崔二记着,以后有什么事尽管找我,绝对护着兄弟!”
李昀笑笑不语。
大理寺官员并不在一处住着,不过是八品以下小差事在京城买不起房子,就统一收编,给了个住所,也就是行馆,李昀随着崔二走了不一会儿就到了,离大理寺就隔了两条街非常近,也省下了雇轿子的钱财。
李昀四处瞧看自己的住所,不大不小的一间房,外面一个小厅连着里面的起居室,跟其他官员的一模一样,崔二将李昀包袱和卷宗放在桌子上:“怎么样,这地方还可以吧?你是不知道,这跟我之前住的比起来,算好很多了,之前我们几个人凑一间屋子里,大热天儿的忒难受。”
李昀吹了一把灰,道:“甚好,甚好。”
☆、金钗案
从各个府衙移交到大理寺的案子,大多是不小的案子,至于张三偷了李四的东西或者东家的鸡被西家炖了吃了的这种小事儿绝迹不会在这里出现。
庄长史交给李昀的三十七件案子中,有三十二件是命案,最严重的是一家七口被灭门的惨案,还有那五件是重大失窃案。
庄长史所谓的分类,不过是将这些卷宗归置好,再做个记录,若哪天有用到好拿出来核对,所以呆在大理寺的头两日,李昀便将这些案子的来龙去脉详记于心。
李昀却翻来覆去想,也没有想到上次那位年轻皇帝所说的金钗之事到底是哪件案子,又牵扯了什么旧案。
崔二回到行馆,天儿热的不行,见自己屋子里没茶了就跑到李昀屋里讨茶喝,就见李昀对着案头发呆。
“你这是怎么了?”崔二自己倒茶喝,抄起来一本卷宗开始扇风。
“上次面圣,皇上说的话很蹊跷”
“怎么了?”
“皇上无意中说在钱塘江里挖出了一枚金钗,牵扯着一桩旧案,提及此案已经交给大理寺,但大理寺繁忙也没空理会此事,但最近我查了这大理寺的卷宗,确无此事。”
崔二撇撇嘴巴:“这就奇怪了,一件皇帝都在乎的大案,怎么会没有案宗?做皇帝的哪有像你我一样顺口胡诌的道理。”
李昀喝了一口茶:“你说的很有道理。”
“我说什么了?”崔二摸不到头脑。
“做皇帝的,绝不会顺口那么一说,这其中定有蹊跷。”
第二日,李昀早早就到了大理寺,庄长史打着哈欠应卯的时候看见李昀在面前站定行礼着实吓了他一跳,咳了两声:“李先生倒是来的早。”
说罢走到自己案前,发现自己的紫砂壶里已经沏好了茶,心想着这李昀倒也是个懂事的,就在他倒了一杯茶往自己嘴里送时,听见李昀道:“敢问庄长史,可知道一桩钱塘江旧案?”
庄长史一个不小心烫了嘴:“什,什么?”
“钱塘江沉船案。”李昀说的字字清楚。
庄长史皱眉:“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儿?”
“十一年前,钱塘江大潮,一搜官船货运途中翻在了钱塘江东南礁石旁。”
庄长史摆摆手:“此等案子在大理寺算不上什么要案,你背录即可。”
“但前些日子一艘渔船经过打鱼,捞到了些旧物,其中有一枚金钗,是宫中之物。”
庄长史此时已经有些不耐烦:“确有此事,却也没什么不得了的,年年宫里的东西都会外流一些,有些是赏赐给宫女太监的,没什么大不了。”
李昀点点头:“大人说的是,但因为没有原物图样,小的不敢胡乱记录,可否让李某去大理寺库房见一见这件旧物?”
庄长史叹气:“我说李先生,这种事情何必仔细,大可记录。”
李昀看着庄长史:“在下刚来大理寺,虽是小事,却不敢怠慢。”
庄长史看了他一会儿,无奈的从身上掏出库房钥匙:“自己去寻吧。”
李昀接下钥匙道了谢,转身离开时庄长史在身后幽幽道:“后生可知,大理寺库房上下光说不出名字的就三千多件儿,想找一件东西简直大海捞针。”
李昀转身又行了礼,转身而去。
李昀进了库房后方知道这庄长史并没有欺骗自己,这库房是大理寺十间库房里最不起眼的,因为所有物件都是一些悬案或者根本没有记录在册的案子里的旧物,平常连个打扫的都没有,摆放的更是没有章法。
李昀在里面找了许久,累的上气不接下气,到底是没见到什么沉船旧物。别说金钗了,就一件明晃晃的东西都没有。
连续几日,李昀进了大理寺就往库房里跑,出来的时候满身灰尘,惹得同僚们都觉得这新来的录事是个有些毛病的,就连崔二见到他都满脸嫌弃:“你这哪是大理寺当差,我看明明就是个淘土的。”李昀也不理会,径自做着自己的那点事儿。
这一日,李昀照例将手里的事忙完跑到大理寺库房,看门的管事已经懒得抬眼看他了,他又在里面忙活了一阵,就见墙根底下微光一闪,李昀走过去摸了摸,乐了,就是一枚金钗。
李昀蹲在地上拿刷子细细刷了刷金钗,古铜色的钗身露了出来。
李昀仔细打量了一下,觉得不对劲。又向阳光照了一下,皱眉。
此时外面嘈杂声音渐起,李昀不知所以,听有人敲门,李昀走过去开,就见崔二火急火燎的说:“大事不妙,有人来拿你!”
“啊?”李昀拿着金钗愣在那里:“拿我做甚?”
话音刚落,就见两个衙役闯了进来,二话没说一副手铐将李昀扣上了。
只见一个衙役手里抢过金钗:“大胆李昀,竟敢在大理寺做贼窃之事。”
“在下偷窃什么了?”李昀惊讶道。
衙役道:“此物乃侍郎大人遗孀之物,在你手中,还想狡辩?”
赵惠中?李昀想了想,没有申辩,迷迷糊糊的就被带走了。
☆、被审
李昀觉得自己一定是流年不利,这一年中进了两次牢狱,再进来几次,这看守牢狱的牢头估计都跟自己熟络了。
崔二在门外疏通了牢头进来探视,见到李昀叹口气:“你这到底是得罪了哪路神仙了。”
李昀叹口气没说话。
崔二道:“明日审你的案子,这事儿如何是好。”
没有说话,崔二走近一些低声道:“要我去知府府邸通知一下毛大人么?”
李昀摇摇头,此事已然非知府可解决的了。他将一枚铜钱扔给崔二:“帮我将这个东西给一个人。”
“谁?”
“大将军斐青,倘若大将军府衙进不去,便去望春楼找一个叫做斐俊的紫衣小哥,他会帮我转交给大将军。”
崔二惊讶:“兄弟还认识大将军么?”
李昀叹口气:“算有过交集,此事甚大切莫旁生枝节,若大将军府门前有异,直接去望春楼,以免引来杀身之祸。”
崔二惊讶的瞪大眼睛,心想这不过是个盗窃案,说破天这也是个小案子,怎么就会惹来杀身之祸呢?却也没有多话,接过铜钱郑重的点了点头。
第二日,府衙过审,李昀被押上堂,抬头一看,果然不是毛途安审案,而是一个戴着六品官翎的尖嘴知府。
按照道理此等盗窃案件定是由知府衙门过审,此次却直接越过毛途安,想必幕后指使之人是要暗自将自己处置了。
尖嘴知府一声惊堂木拍下,拿着那只金钗就要李昀认罪,李昀跪在地上默默不语。
“李昀,你可还有话说?”尖嘴知府官见李昀很是服帖,便问道。
李昀摇摇头:“知府大人官威甚重,小人不敢多语。”
“那就认罪罢。”尖嘴知府示意衙差将认罪折子递给李昀,李昀打开看了看,是偷盗宫中珍宝之罪,这种罪在本朝最重可发落边疆,李昀笑了笑,道:“望大人见谅,小人不能画押。”
尖嘴知府见李昀不肯画押,又一声惊堂木拍下:“来人!上刑!”
李昀被两个衙差架着伏在一条凳子上,又两人抬起板子就往李昀身上招呼。
打了二十余下,尖嘴知府见李昀已经没了力气,冷笑道:“还是不肯画押么?”
李昀只觉得身后火辣辣的疼,冷汗直流,抬眼看了一眼尖嘴知府:“小人……不能画押。”
“再打!”说罢衙差又提起板子打了二十余下,但见李昀身后已经是一片潮红。
“李昀,你可要想好了,招供或许还可以保住性命。”尖嘴知府慢悠悠的说道。
李昀被打的只剩下一口气了,抬头的力气都没有,那尖嘴知府的话听着也虚幻的很,却摇了摇头,尖嘴知府见他是个硬骨头,随即冷笑:“打到他招供为止!”
李昀也不知道挨了多少板子,已经开始眼冒金星,忽然觉得身后的疼痛少了些,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幻觉,只感觉有人在他身旁站定,蹲下身来抚摸他的脸,触感温存,无意识的叫了一声:“杜若堂。”然后昏厥过去,之后的事情便不得而知了。
也不知过了多久,李昀睁开眼睛,感觉自己已经不是在公堂之上,抬起眼皮看了四周,是个卧房,却不是自己的行馆。李昀想挣扎起身,却听见一声:“别动。”
李昀才发觉自己是趴在床上的,微微转过头,看到了那人正在给自己上药。
李昀心中欢喜,感觉身上的痛楚也瞬间消失了,扯出一抹笑容:“我这是回来了么?”
那人手中一顿,看向他:“回哪去?”
李昀看着那人的装束,知道并非五百年前的样子,依旧心有妄想,于是问道:“你是谁?”
那人停了一会儿,看着李昀:“苏祈,苏筱之。”
李昀苦笑了一下,是啊,这明明是苏祈,怎么会是杜若堂。
苏祈拿着药膏轻轻给李昀涂抹,没有再说话。
一时静寂。
李昀趴在藤枕上,感受身后的火灼般的疼痛,又感受着药膏里的清凉舒缓,小声说:“多谢。”
苏祈轻笑一声:“不是什么御史大人了?”
李昀闷声道:“苏公子几次三番的帮助在下,这次又救了李昀性命,若此时再生疏,李昀就真的不知好歹了。”
苏祈将他把伤口小心盖上:“那也别叫苏公子了。”
“叫我一声筱之可好?”
李昀心中蓦的一动,却不知怎么的,就是叫不出口。
苏祈也没有强求,走到桌子旁倒了一杯茶,将李昀扶起一点,帮他顺下去:“过两日案子会重审,皇上会坐堂听审,你先歇息两日,不必思虑。”
重审?李昀慢慢喝了口茶,心里想这到底牵扯到了什么,居然连皇帝都过问听审?这哪里是在审什么盗窃金钗之案,分明把这件案子当成了了不得的大案来处理。
李昀又想起那天在库房找到的那枚金钗,陷入了沉思。
☆、我是盗墓贼
李昀戴着手镣走进公堂,身后的伤还没有好,就拖着两条腿走路很慢,却也感受到了周遭紧张的氛围,弄的李昀心里也隐隐不安。
抬头一看,公堂侧位搬来一张沉重的椅子,金黄色的漆皮,然后从正门走进来几个人,为首的黄蟒龙袍,李昀随着一众俯首在地。
皇帝,居然来庭审。
李昀定眼一瞧,这审案的也并非几日前的那位尖嘴大人,而是位蓄着短须的白面大人。
站在皇帝身边儿的是如今的御史大人苏祈,前几日自己在苏祈家中养伤,苏祈对自己说莫要担心,李昀虽然心里打鼓,但也知道苏祈这么说,应该是造就盘算好了的。
公堂之上一阵静寂,鸦雀无声,年轻的皇帝颔首示意,白面大人望向堂下:“李昀,从实招来。”
李昀想了想,便将自己去大理寺库房找那沉船旧物的事情说了一番,又将自己在库房墙角找到的那枚金钗叙述了一遍。
白面大人拿起一枚金钗:“可是此物?”
李昀定眼瞧了瞧:“却是此物。”
白面大人叹口气:“李昀,你可知此物乃宫中之物?”
李昀道:“小人确实不知。”
白面大人看向皇帝,皇帝接过此物:“李昀,此物乃先祖元惠皇后陪葬之物。”
李昀一惊,这前几天还说自己是偷了那侍郎夫人之物,如今又说是元惠皇后的陪葬之物,李昀不知如何回答,往苏祈那边看去,苏祈轻微的摇了摇头,李昀便不做声了。
此时有人来报,丞相大人在外求见,皇帝道:“可。”
丞相霍严仕和礼部侍郎赵惠中走了进来,向皇帝行了礼,命人呈上一个物件,李昀定眼一瞧,又是一枚金钗。
一摸一样的金钗。
霍严仕道:“皇上明鉴,这两枚金钗皆非真正的先皇后遗物,乃元惠皇后佩戴之时得市井敬仰,百年前便将小样流传到京城,早就有此样式。”
赵惠中跪地不起:“皇上明鉴,本官夫人过世两年,这李昀偷盗的金钗便是夫人的遗物,此人居心叵测行为不端,应逐出大理寺。”
皇帝摸着手里的那枚金钗默不作声。过了半响,道:“御史大人,你说这金钗是真的还是假的?”
赵惠中身形一顿,而此时那丞相大人的脸色也颇为难看。
苏祈颔首:“此公堂之上,若说这识物断物的本事,非李昀莫属。”
皇帝点头:“也对,前些日子大将军还在朕眼前夸了李昀,李昀,你来说说?”
李昀叩了首:“回皇上,此物确实是元惠皇后之物。”
赵惠中大喝一声:“大胆李昀,公堂之上,你竟敢欺君!”
皇帝道:“哦?”
赵惠中俯首道:“皇上,此物绝非先皇后遗物,绝不能听这小儿信口雌黄。”
皇帝笑道:“鉴别古物,有时候出错也在情理之中,你说呢,丞相大人?”
丞相霍严仕行礼:“不瞒皇上,门外就有京城里最出名的鉴古师傅刘铮刘老,或许他可以看的真切。”
皇帝点头:“未尝不可。”
不一会儿,进来一个须发白眉的老者,行了礼后颤颤巍巍的接过赵惠中手中的金钗,摇摇头:“把玩之物。”然后又恭恭敬敬的结果皇帝手中的金钗,仔细打量后,道:“皇上容禀,此物也不过是几年前的旧物,这上面的金漆是几年前刚刷过的。”
皇上看了看李昀:“哦?这么说,此物决非元惠皇后的遗物了?”
老人跪拜在地:“元惠皇后遗物应有百年之久,且金陵钗乃元惠皇后陪葬之物,绝不可能落入市井。”
赵惠中对着李昀冷哼一声:“刘老都如此说,你还不就地伏法,先是偷盗先妻遗物,后欺君罔上,李昀你罪该万死!来人!将此人拖下去!”
此时,苏祈道:“赵大人,皇上未曾说话,大人是否太过心急了些?”
赵惠中见御使大人说话,便不做声了。
此时丞相霍严仕说了句:“御史大人,这金陵钗曾是元惠皇后心头所爱,后又随葬入陵园,李昀此等做法乃罔顾先祖皇后,此事不能姑息。”
苏祈听罢点点头:“丞相大人言辞凿凿,倒让下官不知如何应对了。”
霍严仕笑道:“苏大人年纪尚轻,被人蒙蔽也在情理之中,本丞还有两位证人,证明这李昀居心叵测,对朝廷图谋不轨。”
皇帝皱眉:“既然丞相大人如此说,朕也想见见。”
说罢押差送了一女子上堂,李昀一看,竟然是秋梨儿。
秋梨儿跪倒在地:“大人明鉴。”
霍严仕笑道:“这位姑娘,你与这堂上之人可认识?”
秋梨儿抬头看了一眼李昀,咬了一下嘴唇:“认识。”
“他是做什么的?”
秋梨儿道:“他……他过去与民女一起,是……是……”
“是什么?” 霍严仕依然笑着。
“是做死人生意。”
霍严仕点点头:“可是买卖棺寿生意?”
秋梨儿又看了一眼李昀,眼里含着泪光:“回大人,是做淘土生意。”
四周静寂。
皇帝皱眉,看向李昀:“他说的,可是实情?”
李昀垂首:“李昀本是盗墓之人。”
盗墓贼乃本朝最不齿的行当,凡遇盗墓者,无论老幼,皆为死徒。
连白面大人看着李昀都皱了眉头。
☆、真假钗
第11节
恋耽美
本文网址:https://www.7wav.com/book/29944/564880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7wav.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