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WAV > 耽美 > 捡个将军做老婆 > 正文 第3节

正文 第3节

推荐阅读:坏毒玩心【恐怖游戏】人家才没有开外挂(NP)她们的世界(GB女攻)鬼契(灵异 1v1)羞辱对象是恋爱脑(系统)姜荻木槿烟云 | 年上ABO我在耽美文里苟且偷生(1v3)在雾中(二战 h)

    捡个将军做老婆 作者:天远大

    第3节

    ☆、第17章 人力

    两个人连续挖地半个多月了,耿秋圈出来的那块地上的草已经全部割干净了,这些草他们每天回家时也全部都带回去了,就丢在屋后的空地上晒着,当柴烧也行,以后留着盖屋顶也行,反正在这里连草也是有用处的。但挖地的进度却很慢,实在是太难挖了,因为草根很深,想要清理干净很难,而且得把所有的地面全部翻过来,仔细的清理干净草根,要不然草马上又生根发芽了。

    “累死了,这活几时才能干完?”阿昊扔掉手中的铁锹,跑到边上,提着茶壶倒了一碗茶水,咕咕冬冬的喝完,一屁股坐下,再也不肯动了。他觉得这种活,可比他跑到深山打猎还累呢。

    “要是有牛耕田就好了。”耿秋也累了,天天干这种脸朝黑土背朝天的生活,他不仅只是身体长结实了,露在外面的皮肤更是变成了黑炭,那双手脚更是变得粗糙了很多,就连阿昊也是一样的。两个人现在的样子,真是变得和乡民们差不了多少了。

    因为泥地里是湿的,有的地方甚至还有一点积水,根本就不能穿鞋子,所以他和阿昊都是赤着脚在干活。其实现在天热,村子里大多数人也都是打着赤脚,谁让大家穷呢,鞋子也得省着穿。而且大部分人也适应光脚板的生活了。只有耿秋和阿昊两人每天出门都是穿着鞋子,到了地里才脱掉,干完活回家时,再洗干净脚穿上鞋子回家。其他人可没他们这么讲究,多半时候都是光着脚。村子里的孩童们,甚至好多都是全身上下,□□的。好一点儿的穿个兜兜或者短裤,遮住重要部位。大家都晒得黑漆漆的,只见眼睛和牙齿。

    “牛耕田?怎么耕?”阿昊一听连连追问。

    “就是用牛拉个辕梨来梨地啊,可比我们这样挖要快得多,也省力很多。”耿秋回忆着记忆中的小时候见过的老牛拉梨的样子,那时候还没有实现机械化,都是纯人力的。但村里家家都有辕,牛是几家共同养一头,今天在你家干活,你家负责照顾牛,这样轮流着来。那个辕梨的样子,他到现在都还记得很清楚,就是木架子加一个铁梨头。但在这个地方,因为都是山地,并且地都不成片,这里一小块那里一小块的,就算有辕梨估计也使不了,所以大家干活就全凭力气了,挖地都是用铁锹。

    耿秋他们开垦的这片地,却是一整块,有牛梨,肯定要省时省力很多。但问题是,他不知道本朝有没有那种辕梨,就算有,他估计也很贵。就他们现在十来两银子,他也不敢去买贵重物品啊。

    “那我们去哪儿弄?”阿昊又问,他现在就巴不得快点开垦完这些田,天天埋头苦干,可把他累坏了不说,还无聊的要死。他很想进深山去,打些野物回来改善生活。

    “上哪儿去弄?我都没见过哪里有啊?再说了,我们有银子吗?那可不是一两半两就买得回来。”耿秋说完,又下地了。

    阿昊听了他这话,也只得乖乖的跟着下地干活。两人又闷头干了好一会儿,天越来越热了,大夏天的,一到快中午就热得受不了,谁也不得呆在烈日的阳光下干活,两人收拾好东西回家。

    现在两人每天都是天刚露白就起床了,耿秋忙碌着煎饼子,烧茶水,阿昊则抱阿牛去阿清家。两人都没空在家里吃早餐,而是提在篮子里,边走边吃的。就是为了多干点活。太阳大,翻出来的地晒得干,泥巴里的草根就更容易清理和晒死。中午回家休息到太阳偏西,再出来干活。晚上又踏着月光才回家。夏天日头长,只有起早贪黑的才能多干点活。要不是耿秋从小有在农村干过活的经历,只怕真是干不下去。

    耿秋记得小时候,家乡人就是这样生活的,而他从小也帮家里做很多农活,比如放牛,比如割水稻小麦,甚至插秧,锄草,都干过,还干得挺熟练。一直到高中才没干过,后来上了大学,爷爷奶奶也不再种地了,但依旧还种了一大块的菜地,耿秋回去偶尔还会帮老人们干点体力活。

    这样的苦日子过了近两个月,两人累得晒脱了一层皮,两个人都变成黑瘦黑瘦,但是却也很有精神。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耿秋简直感慨万千,他想不到就光凭两双手,也能挖出五六亩大的田来。

    最热的夏天也快过完了,地里翻晒得非常好,草根也差不多清理干净了,看着分割成三块的田,村里人都眼红的不行。不过因有言在先,大家也不好说什么,再加上这段日子村里人多多少少受过耿秋家的恩惠。阿昊基本上是五天就上一次山,时不时的能拿回三两只兔子,偶尔也能弄回几只大鸟和野鸡,因天热不能存放,他们自己一天吃不完,多半是换给了村民。村民家也没存粮换,基本上都是赊账。

    有的人家答应秋收后给粮食,有的答应带孩子,有的答应帮着做衣服鞋子,象阿木是木匠就答应帮着做衣柜桌子,阿竹家做竹器的,答应做张大竹床,再加几只篮子和筛子,等等,这一切都来没来及得兑现。所谓吃人的手短,大家虽然眼红这么大一块田,但现在加工加点还来得及。

    所以看到耿秋家的地开出来后,村子里人都象打了鸡血一样兴奋的在这里开田,按照当初各自圈的范围,有的能开个一亩二亩,有的能开个二三亩,少的只能开个一亩多的都有。村子里总共有二十几户人家,这块地开出来,也很有规模呢。总共得有四五十亩。当然能开的位置大家也全部开出来了。

    现在耿秋家的那块田就成了最大最好的一块。赶在秋天已经种上了约三亩的冬小麦,剩下的一半种了白菜萝卜油菜大蒜等菜蔬类。这样到冬天时,耿秋家再也不用发愁没菜吃了。他们门前的那小块菜地,现在就种了辣椒和几行葱,因为本朝人并不象现代人那么爱吃辣椒,家家户户都只种一点,收获后就晒干,或做成酱,或直接当调料用,所以大家种得都不多。

    而耿秋爱吃辣椒,就种的多些,有时候也弄个辣椒炒兔肉什么的,香得阿昊一直发誓等日子好过后,要天天吃辣椒炒肉。当然辣椒干煸泥鳅也非常好吃,可是他们不敢多做,因为没油啊。那些泥鳅多半是煮来吃的,放点点油煎一下,再加水,有时还加点黄瓜煮汤,虽然少油少调料,却也算是一不错的菜,最重要的是有营养,弥补了肉类的空缺。可就是这样,这道菜在本地也算是极好的一道菜了,别人家做泥鳅基本都是水煮,吃了几顿,都没人肯吃了。

    幸亏两人的家处于全村最边沿的地方,离最近的邻居都得走一刻多钟的时间,大家不太好到他家来窜门,要不然一到开饭时间,家门口不得围满了流着口水的小屁孩。大人不好意思,小孩子却抵抗不住美味。象阿清家的黑小子,就是常客。不过村长很显然是交代过他,每次都让他拿点蔬菜过来,让别人以为他真是过来送菜的,而不是纯粹来蹭饭,都跟着过来。要是来的孩子多了,耿秋家的日子在黑岩村算是好的,也一样吃不消。所以能来他家蹭饭的也就是黑小子一个人。

    ☆、第18章 进山

    秋收一过,农人们都比较闲了,今年收成不错,家家户户看着家里堆积的粮食,都眉开眼笑。而耿秋和阿昊则开始收帐。早前,他们用一些猎物和大伙儿换的粮食,现在可以兑现了。所以陆陆续续有人往他们家送东西,他们家里很快也积赞了一些各种各样的粮食。

    也有一些家不是用粮食换的。比如:阿竹家给他做的竹床,原本他是希望夏天就能用到的,但人家来不及给他家做,就拿了一张旧的先给他们用着,现在可以给他做新竹床了。按照耿秋的要求,得一米五左右宽,而不是象普通的一米二宽。宽大一点,夏天躺着舒服些。特别是家里有个小孩子,别看他个子小,但占的地方却不少呢。另外,象篮子筛子,晒席,睡席,竹帘,簸箕等也需要,竹筐也要一对。所以竹编器需要的都很多。而他们家现在只有几只篓子,两只小篮子。他需要不少竹子,才能编出这么多东西来。好在他们家屋后堆着的一堆竹子已经干了,正好合适编东西,就大半给阿竹家拉过去了。

    耿秋还要盖间草棚子给骡子住,所以还得上山砍竹子,又请了阿清和一些乡亲帮着搭建草棚,就是用竹子搭出框架,再加上草顶,四周再加上芦苇和草抹上黄泥巴,等黄泥巴干后,墙壁就比较结实,也不透风了。这样搭建的草棚子,保暖性好,而且也能用两三年。

    骡子可是他家的大功臣,也是最值钱的家当,一定得给它们弄个好窝。这个靠近茅厕的草棚子搭建的很大,一半给骡子住,一半装柴禾,他们一直在慢慢积赞柴禾,冬天需要大量的柴禾烧饭取暖。

    这里的冬天会很冷,还会下雪,估计零下的日子有两三个月,很多时候家里还得烤火,没柴禾可就麻烦了。所以趁着现在上山砍柴的人少,他们弄回不少的粗树枝,当然就连树叶枯草也不放过,他们家不象别人家有收庄稼,有桔杆,小麦杆,豆杆什么的,所有柴草全靠外出打回来。

    秋天天气稍冷,阿昊开始热衷于进山打猎了,第一次带着骡子进了一趟深山,一去一回花了五天时间。去的时候,耿秋特意煎了十几张粗面菜饼子,让他揣在身上。第一个晚上耿秋担心的都睡不着,因为这天气在山里过夜是非常冷的,而且独自一个人有什么事情,也没个帮手。越是越想着,越是担心,耿秋十分后悔让他一个人去,自己应该陪着一起去的。

    可当时阿昊反对说:“难道我们还带着阿牛一起去打猎。总得留下一个人在家带阿牛。”耿秋想着他这话也对,阿牛白天是呆在阿清家,可是晚上是一定要回家的。总不能让孩子成天成夜的呆在另人家里,那象个什么话,而且阿牛长这么大,晚上从未曾离开过他们,所以当时耿秋妥协了。现在睡在床上,身边少了一个,耿秋越想越睡不着。

    虽然在大家眼里他俩是一对,可是耿秋和阿昊同床共枕了几个月,关系却清白的很,真是纯粹的睡觉。耿秋虽然喜欢男人,而且阿昊也把他当作自己的男人,可耿秋心里总是有道坎,总觉得阿昊是把他当成别人的替身,并且他自己一开始也只是和阿昊一齐过日子,并没有真正的把他当作是伴侣。毕竟他们的关系不是从恋爱开始的,而是一见面就成了一对。所以俩人一直没有发生那种关系,而阿昊在这方面却相当没需求,也许是因为他产后有些失调,也许是因为他怀孕的时候受过伤,反正他也没象耿秋求过欢。大家相安无事,两人天天睡在一起,就是真正的睡觉而已。

    在耿秋心里以前一直都没想过他们究竟是什么关系,也因为一直在为生计忙碌着,没空想那么多。现在阿昊不在家,他总觉得少了什么,心里空落落,做什么都不得劲。他现在总算明白了,其实在这段时间的相依为命当中,他对阿昊的感情已然变了,也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他们真正的亲密起来,也许阿昊都不知道,在某些方面来说阿昊很迟钝。耿秋在家里苦熬了几夜,就在他急得不行时,阿昊回来了。这回阿昊的收获真不少。十多只肥肥的山鸡,五只兔子,半篓子野果和野鸡蛋等野珍,外加一头百来斤的野猪。

    阿昊带着这么多东西回来,村子里沸腾了。大家都围在他家门口,耿秋和阿昊商量了一下,决定把猎物换一大半给村民,当然都是用粮食换,有的给麦子,有的给豆子,有的给玉米,有的给高粱,反正只要是吃的东西他都要,价格也公道。所以村民们动作很快,你三斤,他五斤的,一头野猪,一下子就剩不多少了,野鸡和兔子也只各剩下二只,耿秋不肯换了,他们得留下来自己吃。十来斤猪肉,两只前腿,一扇排骨,再加两只鸡两只兔子,也够他们吃一段时间了。

    两人也是馋肉馋的慌,当天晚上耿秋就烧了一只鸡当晚餐。其他的全腌制起来,留着慢慢吃。阿昊这次独自一个人进山,吃了不少的苦头。这里的深山,他不熟悉,也不敢太往深处走。怕遇上成群的猛兽,为了打到猎物,他跑了不少的路,一直在外围打转,没找到大的猎物,但野鸡野兔子到也弄到不少。他正准备返回时,发现了那头野猪的踪迹,又追了小半天,所以多花了一天一夜的时间,准备的东西早吃完了,虽然烤了一只野鸡充饥,但一天一夜也只够吃个半饱。

    吃饭的时候,看着阿昊狼吞虎咽的,搞得耿秋心酸不已。现在全村的男人都在羡慕他,觉得他命好,找个相公还能养家。这还是大家第一次见到比男人还爷们还能干的相公呢。耿秋可以保证,今后村子里娶相公的人家会增加。

    “来,多吃点肉。”耿秋又挟了一块鸡肉放进阿昊碗里。现在他自己也觉得,好象有点吃软饭的感觉,所以不自觉得的把肉全部堆在阿昊碗里了。

    “嗯,你也多吃啊。我哪里能吃这么多,真好吃。”阿昊虽说吃的快,但动作却还保持着不那么粗鲁,也不会嘴里还嚼着食物就说话,他吃完嘴里的一块肉,也挟了几块肉放在耿秋碗里。

    吃饱后,阿昊靠着椅子动都不想动,吃的太撑而且也太累了,就想好好休息一下。

    “累坏了吧,你怎么不早点回来,打不到野猪也没什么,有几只野鸡野兔子也不错的。下次别再这么拼了。”耿秋劝说道。

    “那怎么行,我们家都好长日子,没有好好吃过一顿肉了,你看你又黑又瘦的,我可得把你养胖点。光是野鸡野兔子,哪里够吃。”阿昊说。这次带回来的野鸡多,他们白送了一只给村长家,就是为感谢阿清嫂平时照顾阿牛。虽然他们平时是付了相应的东西的,但人情总要还,人家对他们好,他们就加倍对人家好。

    “那你在山里都吃了些什么?”耿秋边洗碗边问,他知道那些饼子不够吃。

    “哎,你一问,我想起来了,明天我们得再进趟山,我找到了几棵野梨,野柿子树,柿子还没熟,梨子正好,因为急着追野猪,也没能摘些回来吃。”阿昊边说边直叹可惜。

    “真的啊。太好了,梨子不经放,再过段时间怕是要烂掉。但柿子却不怕,摘回来放在家里,不捂熟,可以放很久呢。”耿秋也兴奋了,他喜欢水果,可这村子里,除了家家有柿子树外,他就没见过其他的水果树。就阿昊带回来的一些不知名的野果子,他都极喜欢。酸酸甜甜的,有的甚至带了点涩味,他都吃得很高兴。

    “明天去吧。”阿昊问。

    “不急,过几天去吧,你得先休息几天。”耿秋答。那些野果长在山上,又没人知道。而阿昊却累了好几天,总得好好休养休养再说。

    “也好,我是有点累。”阿昊说着去洗澡了,这几天几夜呆在山上,确实让他受了不少的苦头,去的时候,幸好耿秋硬让他带了件厚袍子御寒,就怕他会在山上过夜的,耿秋也想到,他打不到猎物会不肯回来。果然他一去就几天几夜。没人照顾,真是不容易呢。这大半年的日子,天天都是耿秋照顾他的衣食住行,猛得一离开,还真是不习惯呢。而且他自己本身也不太会照顾自己。

    等到耿秋给阿牛洗完进房,发现阿昊已经睡着了,耿秋轻轻放下阿牛,自己匆匆洗了一下,哄着阿牛到外屋玩,怕他吵到阿昊,直到阿牛要睡了,才回到房间。三个人并排着,一张大床也挤得满满的。看着两张相似的脸,耿秋突然觉得这样的日子也不苦了。

    心里有了牵挂的人,有了朝夕相伴,全心全意依靠你,也一心一意的帮着你的人,心里就满了,再也不是独自一个人回到那空寂的屋子,这是一个家了。虽然这个家很穷,甚至有可能饿肚子,但一想到阿昊为了让他俩吃到肉,独自一个人冒着危险进山呆了几天几夜,他就觉得这么多日子的劳累也不算什么了,也觉得一切的付出都值得。

    ☆、第19章 眼红

    因为阿昊打猎所获颇丰,刺激到村子里的男人们,大家一致决定要一起进山去打猎。原本这个村子里的人多少会点打猎的本领,比如套个山鸡野兔子的活大家基本能干,只是附近的山头太没货,极少有猎物。而远处的深山,他们又不敢去,因为里面会有猛兽,是真正会伤人的。村子里曾经就有胆大的猎人死在山里,所以近十年来,村子里基本没人进过深山了。

    可现在不同了,阿昊能独自一个人去,还带回大量的猎物,他们的心都动了。几个粗壮的男人一起到了村长家,要村长出面,让阿昊带着大家一起去打猎。要知道,打头百来斤的野猪,别说拿出去卖,就是光吃肉,大家也可以让家里人都美美的吃好久啊。就算打不到这种大的猎物,野鸡兔子也够吸引人啊。深山的小野物也多,再不济,也能找到些山珍野果什么的,出去一趟绝对不会空手回来。

    “村长,只要他肯带我们去,我们肯定不会拖后腿,都是乡里乡亲的,他一定会同意带我们去的。”大家三言两语就把来意说清楚了。

    “你们呐,不过是眼红,可你们也不想想,耿秋两人都是什么身手,他们不远千里回到村子里,就是想过个安稳日子,要不然,人家还不如在富贵地方享福呢。你们凭什么要人家带你们进山打猎。你们有什么本领?”村长叹了口气说,虽然他心里也很眼红,可是他知道耿秋和阿昊是与他们这些地道的祖祖辈辈都是地里讨生活的人不同。

    “那又怎样?凭什么他一家吃独食,我们就不能跟着得点好处。那山里可是有打不完的野鸡野兔子,和野猪的。要是运气好,打几头二三百斤的野猪,村里家家户户一年的肉就有了。”带头的大石叔说。他家孩子多,餐桌上一年到头难得见点肉腥,昨天换回去的五斤肉,他媳妇狠狠心切了半斤多烧了一大锅冬瓜,孩子们吃得恨不得把锅都吞下去。

    “就是。我就不信你家不馋肉吃。”

    “大伯,是不是耿秋他们白送给你们了不少,堵住了你的嘴,可我们为什么就不能跟着吃点肉啊。要不然,我就在你家拿块肉回家去。”声音最大的二狗子可是村长堂兄弟的儿子,这个侄子一向混,说的更是不好听。

    “唉,叫我说什么好。算了算了,明天我会去阿昊说的,人家带不带,就靠你们的本事了。”村长没好气的说完,赶着这群人出去。他都快气死了,虽说耿秋是白送了一只野鸡给他们,可他们家这段时间把阿牛当眼珠子在看,也是花了不少心思的。人家耿秋和阿昊这叫做会做人,大家都是互相帮助。

    再说了,平时村长家也尽量帮耿秋他们的忙,象阿牛现在穿的衣服,都是阿清媳妇在家偷空做出来的。还有给他俩大人的鞋底也都一直在纳着,这些付出他们不会出去说,耿秋两人也不是不知好歹的人,所以才会白给他们一只野鸡。可在大家眼里,却被说成这样。

    “他爹,你明天真要去和阿昊说啊。要不然,你先和耿秋说说吧。”村长媳妇说。这一家子人都明白,耿秋好说话一些,阿昊平时是不会和人说闲话拉家常的,不太好接近。

    “我晓得。只是有点说不出口啊。你看人家平时也没少给大伙儿好处,哪次换东西,不都是随大家的意思,给多给少,给好给歹也不说什么。有的人还不止一次的占便宜,现在又恨不得人家把打猎的本领全教给他们,也不想想这可是人家吃饭的绝活,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村长恼怒的说。

    “爹,你刚才就不该答应的,他们有本事就直接去找阿昊啊,凭什么让你当这个恶人。有好处大家都跑在前头,要出头就想到你了。”阿清闷声闷气的说,他心里不满极了。

    他觉得这些人就是不知好歹,平时占耿秋家便宜也不算少。现在手还越来越长了,真不知道他们怎么说的出口。阿昊敢一个人进深山,还能带回这么多猎物,而且他和耿秋能带个吃奶的娃娃,不远千里,一路也不知道遇上过多少艰难险阻才回到这里,显然这两人可不是吃素的。村长和儿子就私下里讨论过了,所以他们家对耿秋和阿昊格外好,就是明白,这家子人是有本事的。

    “行了。都去睡啦。”村长吼了一声,转头关进了房里。他虽然知道大家说的不好听,可是苦日子过长了,哪个不想过点好日子,这眼见着能改善生活,哪个不心动。就是今天,他们家的桌子上多了一碗带肉的菜,大家也都吃得格外开心。要是能说动阿昊和耿秋,对大家来说,也确实是多了条出路。

    村长想了大半夜,第二天早上,趁着阿昊抱着阿牛到他家去了,他偷偷的和耿秋说了这些话。耿秋一听,心里虽然有些不舒服。但是他也不想惹得全村人都对他们不满,他们总是得在这个地方生活,不满足一下他们的要求,以后的日子可就难过了。更何况他也明白,大家的日子过得实在是太苦了,所谓穷则思变,这也算是个好事吧。大家都能去打猎把日子过得好一点,他们家也就不会是显得格外不同。这对他们来说,也是有利的。他俩在这里本就是外来户,家里有两头骡子已经是比所有的人都显得富裕了,令人眼红了,从阿昊断断续续的言语中,他知道他俩这是来避祸的,还是低调点的好。

    “行啊,只要他们吃得起这个苦。阿昊前儿可是出去了好几天,猫在深山里,又冷又饿,还要躲着野狼,没点真本事可不行啊。”耿秋说。

    “只要你们同意带人就行,他们要能打到猎物,是他们的运气,打不到就不怪你们了。”村长拍拍他的肩,叹了口气,回去交差了。

    阿昊一回来,耿秋就和他说了。“好啊,只要他们找得到猎物,我帮着他们打到都行。就怕他们拖后腿。”阿昊不在乎的说。

    耿秋笑了笑,没吭声,他已经听到了大家的脚步声和说笑声音,果然阿昊转过头去,没一会儿,门口就站满了大汉。

    “阿昊,村长说你要带我们去打猎了,这回我们可得打几头肥猪,大家美美的吃几顿肉。”二狗子大声说。

    “后天去吧,我得休息两天。”阿昊说。

    “那我们要带什么东西去?”有人问。

    “带上弓箭啊,篓子绳子,衣物吃食。”阿昊答。

    “我们村没人会拉弓射箭,并且也没有这东西。”沉默了一会儿,终于有人回答道。

    “那你们用什么打猎,还想打野猪?”阿昊冷冷的反问。

    大家都说不出话来,阿清和阿木则羞红了脸,他俩早知道这事没那么简单,但架不住村子里人疯了似的,要进山打猎啊。

    “你不是有吗?你那么历害,一个人都能打回一头野猪,加上我们这么多人,总能多打些猎物回来啊。”二狗的话总格外的不要脸。

    “敢情你们全指望我一个人。”阿昊说完,目光冷冷的扫过众人,他都不知道这些人以为自己是什么?

    “哈哈,那能这样说,大家一起去,总是帮得上忙啊。”有人帮着二狗子说话了。

    有一个人出头,后面的人说起话来就顺溜多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好象人人都能干的不行,阿昊和耿秋一言不发的听他们说了半天的废话。最后耿秋还是答应了,因为不答应不行了,想要在这里过上安稳日子,就得带他们去,而且也得让他们见识打猎的难度,以后不再想着这种好事。

    ☆、第20章 遇险

    第三天一大早,一群青壮年就聚集到耿秋阿昊家门口了。“耿秋你们准备好了吗?”阿清问道。

    “可以走了。”耿秋回道。提起东西跟着阿昊带着大家离开这里。

    这次耿秋把阿牛交给了阿清嫂,他不放心阿昊一个人带这么多去打猎,搞不好,出个什么事就麻烦。村长一家人的意思也一样,一定要让耿秋跟着去,当然他们家也把阿清派去了,能不能打到猎物先不说,一定不能让这些人和阿昊耿秋起冲突。

    阿清平时为人稳重,做事也很老练,迟早是黑岩村的村长,村长也是想着让他先学着处理一些事情。人群中还有一个阿木和阿竹,阿木家平时得到耿秋家不少的好处,他媳妇才把身体养得差不多了,孩子也有了奶吃。阿竹也是个拎得清的人,所以阿木和阿竹是很感谢耿秋阿昊的,他俩跟着去,也是和阿清差不多的目的,怕出事,准备去当润滑剂。况且他们三人也是青壮年,体力都很好,多少也能帮上些忙。

    耿秋这次是打定主意要教训一下这些人,所以他和阿昊也只带了二十多个和了不少菜的粗面大饼,另外篓子里放两件袍子,一把砍刀,一包盐,一只烧水的土沙锅,耿秋是不喝生水的,所以一定要带烧水的锅子。另还带了两只装水的竹筒。他的装备本来可以更多,会让他们在深山老林里生活的更舒服一些,但是他不想让自己与别人不同,所以其他东西都没带。

    粗面菜饼子全村人都会做,所以人人都带了,反正大家带的都不多,少的才六七个,多的也不过是十个。他们都觉得跟着阿昊是不会饿肚子的。当然也都带了竹筒,这个是常识,他们上山干活时也会带上,有的会装上茶水,有的直接在山上找水喝,反正常干活的地方,大家都知道哪里能找到水。但是盐却没一个人带。阿清的背篓里还多带了一把砍刀,阿木则多带了一只斧子。阿竹也带了把刀,其他的人背篓里就光带了食物厚大袄和绳子。

    加上耿秋和阿昊,一共十个大男人一起出发了。一路上,大家伙都很兴奋,甚至有人说笑个不停。但是阿昊和耿秋一起没吭声,直到靠近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时,阿昊才示意大家不要说闹了。在他的眼光扫视下,连闹得最凶的二狗子也不敢出声了。阿昊的目光象一把刀一样,大家都吓了一跳,再也不敢闹了。

    看了看偏西的日头,阿昊说:“马上要进山了,先在这里休息一晚,吃饱喝足。进了山就不知道哪里能找到水喝,所以大家尽量把竹筒装满水。另外,在这里大家都找些趁手的武器,深山里可说不准会遇上什么事,起码得找点东西防身。”他是第一次说了这么多话。

    既然带了这些人进山,他还是希望这些人不出事,也别拖后腿,多少能有些收获。要不然,岂不是浪费了他进山一趟,这次他和耿秋可是把阿牛都交给了阿清嫂,不说别的,总得对得起自己嘛。

    听了他的话,没带武器的人,四下乱找,只找到些粗壮结实的树棍子,阿昊就指导他们把一头削尖,弄成尖锐的□□状。

    第二天一大早,阿昊带头进山了。这一次他故意带着这群人往更深处走去,而没有走上次那条老路,他也趁着人多,多开条路,也在这片山林里多找找,看能不能有更多的收获,同时也算是为下次进山做点先头工作。

    因为根本就没有路,他们得一边走一边砍一些挡道的树枝,杂草和灌木丛。总共只有耿秋,阿清,阿竹,阿木带有刀,所以他们四人一直在开路。不过没多久,阿清就让其他的人接手他们四人手中的工具开路,大家得换着干活。

    只有二狗子嘀咕了一句:“阿昊上次不是进过山吗,怎么几天就又得开路了?”他的意思大家都明白,就是阿昊故意带着他们乱窜。

    “我上次根本就没走这么远,刚进山时,你们不是走过我上次开的路吗?”阿昊用利剑一样的目光扫了大家一眼,冷冷的说。被他这种目光一扫,大家不禁身上一寒,这下子,连二狗子都老老实实的砍树枝去了,没有一个人敢反对,毕竟他们得靠着阿昊才能吃到肉。

    “安静。”突然阿昊小声命令道。大家立即屏住呼吸,一动不动,阿昊抽出箭飞快的射出去,一阵咕咕大叫,惊起林中的群鸟。趁着群鸟乱飞乱叫的,阿昊又连连发箭,等到林中安静下来,大家捡到了三只山鸡,五只野鸽。其实阿昊的箭,真正的利箭只有三根,其他的都是竹制的,夹杂在一起,大家也没有发现。利箭是准备对付大型猛兽的,而竹箭对付野鸡,小鸟,兔子完全没问题。

    这种收获让大家立马小小兴奋了一把,他们觉得阿昊只要乱射一通,就能得到五只鸟,虽然野鸽子不大,差不多一斤左右,但大小也是肉啊。只要多,三五只一起也能炖一锅了。况且还有三只肥大的野鸡呢。

    但是这之后,他们又走了很远的路,没有找到任何猎物,不过各人都还是捡了不少的野山珍,象野果子啦,野鸟野鸡蛋,野菌子什么的。傍晚时分大家找了靠近水潭的地方休息。水潭附近有很多大树,中间正好有几块比较平整的大石头所形成的一块空地,有大概近百个平方的,比较适合大伙儿露宿。这个水潭比较大,象是山上的瀑布和溪水冲刷所形成的,但潭水极深,依稀可以鱼游来游去。他们的到来,惊走了一群喝水的野生小动物。

    见到这个景象,大家兴奋了,都热烈的说:“这附近肯定能找到大东西。”

    因为大家带的食物都不多,过去的二天一夜把菜饼子也吃得差不多了,阿昊干脆把山鸡和野鸽子全拿出来,收拾干净,耿秋打了一锅子水过来,大家也拿出一路上摘的野菜野菌子,煮了满锅子带肉的汤水,因为大家都没有带碗筷,所以这肉汤只能分给大家,装在带水的竹筒子里,连煮了三锅子,大家都分得了一竹筒子肉汤水。剩下的两只野鸡就没煮了,抹了点儿盐,准备留下来当明天的早餐。难得吃到一次带肉的食物,二狗子几个人吃象极难看,搞得阿昊一点儿味口都没了,不过在耿秋的眼神示意下,他还是强忍着不爽,没吭声。一人一竹筒子汤水,再加上粗菜饼子,这一顿晚餐,大家都吃得非常好。

    吃完后,大家都在潭水里洗脸,打水喝,耿秋是不喝生水的,洗干净了锅子和竹筒,又打了一锅子水在烧开水。大家都在洗竹筒,刚装过肉汤水的竹筒子,多少有点油水,吸引得一大群鱼儿游了过来。

    “好多鱼呢。”有人笑道。

    耿秋想起上次他们用篓子打起的百多斤鱼,就笑着说:“把篓子扔在水里,看明天能不能打到鱼。”说完他就象上次那样,找了些藤蔓把篓子口横七竖八的系了几道,然后用一根绳子一头拴着篓子一头系在树上,远远的扔了篓子到水里。然后又把大家吃剩下的小骨头也都扔到了放篓子的地方,大家也都学着他的样子,把篓子扔进了水潭。

    晚上的深山很冷,虽然只是秋天,气温却比家那边低了差不多十度,所以大家依旧点着火堆,包着自己带来的衣服,三三两两的依偎在一起,烤着火睡觉。说好了,阿清和大石叔守上半夜,下半夜阿木阿竹守。其他人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清晨,林中早起的鸟儿开始发出叽叽咕咕的吵闹声,大家都醒了。耿秋最先跑过去提篓子,果然有大半篓子鱼,有白鳞,有大头鱼,有鲤鱼,个头都不小,大的有三五斤呢,小的也有一斤多重。他和阿昊的篓子加起来差不多有百多斤鱼,其他人也各有收获,多的有七八十斤重的鱼,少的也有四五十多斤。这让大家都很开心,虽然平时也吃得到鱼,但那都是小鱼,并且也不可能一下子捉到这么多鱼。大家当场杀了几条鱼,就着野菜野菌子,煮汤当早餐。

    吃完鲜美的鱼汤,大家都很在收拾东西,准备再出发。

    “啊。”突然,二狗子突然发出一声极其恐怖的惨叫声。

    惊得大家齐刷刷的看过去,只见一条巨大的蟒蛇缠绕着二狗子。阿昊来不及拿弓箭,抽出鞭子猛抽过去,一鞭子又一鞭子,每一鞭子下去,那蛇就剧烈的摆动起尾巴,力量大得地上土石乱飞,大家连连惊呼,根本就不敢靠近。

    耿秋吓得心砰砰乱跳,可是他一看到那蛇尾差点卷到阿昊时,下意识的猛把手中的刀砸向蛇身,没想到,他的刀居然准准的砍在身蛇上,力量之大甚至连刀身都快没入蛇身体里了。大蛇吃痛,挣扎的更厉害了。不过,他这一动,其他的人也反应过来,纷纷把手边的东西砸向蛇,大家都是青壮年,力量也不小,这么一通乱砸,打中蛇的次数也不少,蛇受到的伤害就越多。

    见到蛇挣扎得没那么大力了,阿昊捡起两根尖锐的树棍子,趁机猛得刺向蛇的七寸。“扑哧”两声,树棍子没入蛇身,紧紧的钉在蛇身上,大蛇暴怒,用尽最后的力量挣扎,阿昊却死死的握着树棍子不放手。眼见着他快支持不住了,耿秋也学着他的样子,捡起两根尖锐的树棍子,扑过去,混乱中他也不知道,刺中蛇的那一段了,反正他知道自己刺中了,就死死的不放手。其他人也没停手,就着手边能找到的武器,乱砍乱砸。

    总之,最后大蛇被大伙儿干掉了。现场一片狼籍,在这场混乱中,受伤的人不少,有的是被大蛇卷起的石头杂物砸伤的,有的是被大蛇的尾巴扫到了,有的是被自己人误伤的,好在都是皮外伤,只有二狗子昏迷不醒。

    大家伙都受惊过度,又拼尽了全力,这会子都倒在地上大口喘气,哪里还顾得上别人,就连耿秋也面色苍白,双手颤抖。阿昊把二狗子弄到一边,仔细检查了一下,才发现他只是吓晕过去了,这才舒了一口气,幸好二狗子抱着个大篓子,身后又是别人的大篓子,篓子多少替他抵了一下,那蛇没完全把他缠紧,而且大家救援的也及时,他并没有受多大的伤,就是受到了不小的惊吓,裤子都尿湿了。

    阿昊拍打了他几下,叫道:“二狗子,二狗子。”

    “啊,蛇啊。”二狗子醒过来,茫然的看了看大家,突然又惊恐的大叫起来。

    “没事了,蛇已经被我们打死了。”阿清连忙过来安抚他。过了好久,二狗子才从哭叫中安静下来,这下子大家哪里还有打猎的兴趣。而且大家都受了伤,虽然是小伤,但也不可能有力气再去打猎。

    不过,这条巨蟒起码有百来斤重,大家给它开膛破肚,耿秋让大家分割出十几块约十斤重的肉,分给了大家。这蟒蛇肉也极鲜美,所以大家各得了这么大一块肉,就更加想回家了。

    “那就回家吧。有这些鱼,和蛇肉,也够大伙儿吃几顿好的了。”阿清做了最后的决定。耿秋也把自己篓子里的鱼分了一些给其他人,尽量让大家得到的鱼都差不多重,反正他和阿昊吃不完那么多鱼,他们家人口少。而蛇肉他俩也只拿了一块。多余的一块和剩下的两只腌制着的野鸡又被重新分割给大家。

    ☆、第21章 休息

    回途中,大家运气倒是不错,阿昊又猎到几只野鸡和野兔子,分给了大家,正好够人手一只了,多了点收获,大家的心情也好多了。回到村里,大家看到他们个个都受伤了,都唬了一跳,村长连连问:“这是怎么啦,难不成遇上狼群了。”

    “没有,遇上了一条大蟒蛇,差点儿出事。”阿清后怕的答。

    “好在阿昊和耿秋身手厉害,说不准,就回不来了。”有人说。

    不过大家虽然受了点轻伤,但个个的篓子都装满了,所以各家各户都非常高兴。毕竟十斤重的蛇肉又肥又嫩,大家平时也吃蛇,所以都很喜欢,而几十斤鲜鱼更是让大家高兴,这么大的鱼,里面的内脏能熬出不少的鱼油来,用来炒菜炖汤都可以。而鱼块也可以腌制起来,慢慢吃。再说每人还分到了一只野鸡或者野兔子,这还都是活着的,可以拿到集市上去换钱。其实就连那些野果子,野山珍等,大家也喜欢。甚至有的野菌子还很值钱呢。

    虽然是收获不少,但差点连命都丢了,大家还是觉得进山打猎太危险了。其实就连阿昊也吓了一大跳,他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蛇,好在这蛇无毒的,要不然二狗子就回不来了。也不知道二狗子是怎么惹到那条蛇的?明明大家都要离开那个地方了。要是二狗子动作快一点,大家就会早走一会儿,也不会遇上这件祸事。

    反正大家只记得二狗子差点死了,要没有耿秋和阿昊,说不准他们大家就都交代在山里了。不过这下子大家也都知道了阿昊和耿秋的历害。要说以前还有人想打他家的主意,这回更是彻底死心了。阿昊和耿秋的武力,大家都不敢去尝试。

    阿牛几天没见到自己的爹妈了,再一见到耿秋和阿昊一下子就哇哇大哭起来。虽然他一直呆在阿清家吃喝玩乐的,阿清家的人也很是照顾他,但是一到晚上他就到处找自己家的人,很是让阿清嫂为难了几夜。这几夜几乎都没睡,全家人都跟着起来哄他也不行,一夜不睡的,一直哭。耿秋和阿昊见不过是几天的功夫,阿牛就瘦了,心里也都酸酸的。觉得自己不该丢下孩子不管的。

    看着冲自己委屈的哇哇大哭的阿牛,耿秋眼泪都快掉下来,一把抱住他,连忙问:“怎么啦,宝宝?”这孩子一出生,就由耿秋带着,他和阿昊都是没有照顾小宝宝的经验的人,而且平时做事都不是那么细心的人,带大这个孩子,他们付出的心血真的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这会子看着孩子这么委屈的样子,耿秋简直心疼的不行。

    “哎哟,我再也不敢说阿牛好带了,明明他天天在我们家,平时都好好的,哪个抱他都要。可是这几天,他一到晚上就找你们,一点儿都不肯睡,一直哭一直哭的,白天倒还好。就是晚上不肯睡,光是哭,我看他是找你们呢。”村长解释道。

    “好啦,好啦,我们再也不丢下阿牛了,是我们不对。”耿秋连连哄着孩子,他知道人家没有亏待阿牛,可是心里依旧有点不舒服。

    等村长他们走后,阿昊抱着孩子,耿秋开始收拾鱼。这鱼放了一天,虽然天气不热,也不能再放,怕坏掉,鱼内脏也没舍得丢,放在锅里熬油,大块的鱼肉和蛇肉全部腌制起来,两个大鱼头加上鱼杂野茹子等炖了一大锅鲜汤,闷了一锅糙米饭,给阿牛蒸了一个鸡蛋羹,还炒了个茄子,两人美美的大吃了一顿。

    晚上睡觉时,耿秋才后怕的说:“唉,差点儿就出事。这进山也太危险了。以后还是不去了。”

    “不怕的。我一个人进山也是非常小心的。”阿昊安抚道。

    “这次这么多人,都差点回不来了。还想着下次啊。”耿秋差点叫起来。他这会儿才后知后觉的,当时他看到阿昊有危险,可是不要命一样的冲上去,这会儿想起来他都不敢相信自己能那么勇猛呢。可这种命悬一线的感觉,他不想再经历了。

    “就是人多,他们又没经验才出事的。我们以前可是一路从大山里走过来的,怎么没有遇上这种事啊。”阿昊说,他可不同意再也不进山了,虽然这次让他也吓了一大跳。但不进山,就代表没有收入,就会饿肚子。

    阿昊的话也很有道理,耿秋也明白,不进山打猎,他们的日子如何过?从他第一天遇上阿昊,就是在大山里,一路上也打不少的猎物,都安安全全的,这也是二狗子他们倒霉,不过他心里还是决定劝阿昊少进山,就算要去,他也得陪着去,一个人真的太危险了,要是出事,连个救援的人都没有。

    阿昊却还忿忿的说:“气死人,我们去了三四天,什么都没弄到,就这么点东西,还不如我一个人上山呢。还把阿牛弄得这么惨。真是不划算。”

    “别想了,下次没人再敢来让你带着去打猎了。”耿秋嘴里安慰着他,心里也有些不舒服。就连鱼他都分给了大家一半。要是就他俩进山,拿回来的东西绝对不止这些,多弄点野鸡野兔子的,他其实更高兴。因为鱼容易得到一些,并且他们平时吃鱼吃泥鳅也吃得不算少了,那块沼泽地有一半被开出来了,另一半的水还比较深,里面也一样有鱼,他们也捕到过一些。说起来,阿昊和耿秋还都是爱吃肉类一些。所以鱼对于他们来说,还真的算不上什么。不过有一块十斤重的蛇肉和一只野兔子,多少算是个安慰了。

    “本来想去摘梨子的,也没摘成。我明天去摘,悄悄的一个人去,不让别人知道,光摘梨,去了就回来,早点起,晚上能赶回来。”阿昊说。

    “不行,过几天再去。先在家里养足精神再说,那梨两三天又不会全没了,急什么。”耿秋连连反对。其实这一路上,他们也摘了些野果子,大家伙都有,家里既然有,等吃完再说吧。

    “好吧。”阿昊只好同意。在家里耿秋硬是反对的事情,他也不好坚持。

    第二天,耿秋和阿昊什么活儿也没,就在家里逗阿牛玩,现在阿牛已经半岁了,很有个性,早上硬是不肯起床,一被抱着就不肯放手。耿秋知道阿牛是怕他们又丢下他,所以就干脆不打算让他去阿清家了。现在阿清嫂奶着两个孩子,那奶水已经不够了。平时要不是阿牛只是白天去吃两顿,晚上回家了,并且早晚阿牛都会在家吃米粥或者蛋羹,阿清嫂根本就没奶喂自己的小女儿。如果阿牛不去吃,她的奶水也不算多,小女儿白天也会吃些粮食,光靠奶都已经喂不饱了。反正阿牛以前没喝母奶,也被他们养得不错,这么大的孩子,粥,汤,鸡蛋都能吃了,不喝奶也没什么关系。

    “阿秋,在家呢。”阿清突然来了。

    “恩,今天阿牛不肯去你家了。我们想着他也大了,不吃奶了。现在家里没什么活要干,我们俩自己带他,以后就不麻烦嫂子了。”耿秋说。

    阿清沉默了一会儿说:“也行,孩子半岁多,一般也开始吃粮食,阿牛要是馋奶时,就抱过去找你嫂子。我准备去一趟镇上,你们要一起去吗?”

    “有点想去买些棉花回来,也该准备做冬衣了。准备什么时候去?”耿秋问。

    “后天去吧。我们怎么也得休养两天啊。”阿清答。这次进山,收获虽然不错,他也受了些轻伤,最重要的是那种死里逃生的感觉,实在是令人不好受。这不,不仅仅是他,其他的人也一样,全都在家里休息不想动呢。

    “是呢。别说你,就我也要休息两天呢。”耿秋笑道,说起来,一起进山的十个人,只有阿昊没受伤,就连他自己也擦伤了好大的一块皮肉。可见还是阿昊身手好啊。他是完全比不上阿昊的,不过比起其他人来说,他就是最好的了。

    ☆、第22章 税收

    到了赶集的日子,耿秋一早就准备好了,去阿清家里,却见到他整理了一担粮食。

    “是要去卖粮啊。一天能赶回来吗?”耿秋问。

    “过一夜再回来。我家要卖些粮食,并且也要买些东西,再者还要去我妹妹家一趟。”阿清说。他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已经出嫁,姐姐就嫁在附近的村子,妹妹却嫁在镇郊。他就打算在妹妹家过夜。

    “阿昊,你一个人在家带阿牛行不行,我明天才回来。”耿秋问。

    “行啊。”阿昊不在意的答。

    “中午去找阿清嫂喂一次奶吧,晚上煮粥你们俩吃。”耿秋嘱咐道。早知道要出门过夜,就该先煎些饼子给阿昊存着吃。

    阿昊做任何家务事都不行,厨艺更是差到耿秋不能忍,所以多半的时候只能打发他看着孩子,可是就连看孩子,他也笨手笨脚的,搞得耿秋生怕他照顾不了孩子。况且阿昊也是天性就是主外的人,耿秋虽然不乐意当个家庭主夫,耐何形势逼人。

    他一要依靠阿昊生活,二来阿昊家务能力完全就是个渣,洗碗都洗不干净还不说,还会摔破,他只得认命的做这些琐碎的家务活。一来二去的,也就习惯了。现如今得外出过一夜,还生怕阿昊带不好孩子和饿肚子呢。

    “行了行了,你快点走吧。”阿昊挥挥手,不满的说。他又不是小孩子,这点活还怕他不干。

    “你不拿些东西去卖吗?”阿清见耿秋空着手,又问。

    “我家没东西可以卖啊。”耿秋不解的说。他家现阶级除了买就是买,家家样样都缺,哪里有什么多余的东西可以拿出去卖掉。

    “你家那么多柴禾,驮几捆也能换二三十个大钱,换点盐总行吧。”阿清说。村里人去趟集镇不容易,基本上都会带些东西去卖,哪有人空着手出门。耿秋家里,堆了不少的柴,粗树枝不少,这么好的柴禾不拿去卖,全堆在家里烧,也太浪费了些。

    “柴也可以卖。”耿秋笑起来了,不管怎样,空着手出门是不太好,既然能换钱,就拉几捆去吧。反正他家的柴禾真的较多,两个人基本上是天天都能带些回家,现在都堆了好大一堆。整个冬天所需的柴禾,基本上够了。

    阿清挑了百来斤粮食,还提了个小桶,桶里放着几块腌制着的蛇肉和鱼肉,有二十多斤呢。身上还背着个包袱,里面放着他娘给女儿准备的几件小衣服和尿布。他妹妹快生孩子了。耿秋见他拿这么多东西,连忙帮着把包袱和小桶接过来。要不是骡子上驮了四百来斤的柴禾,他还想让阿清把粮食放在骡子呢。

    虽然他家有两头骡子,不过他们一向不会带两头一起出门,毕竟带着两头骡子目标太大,这里人都太穷,家里有两头骡子简直是笔巨大的财富,很是惹人眼红,容易出事。况且阿清也不会肯借他家的骡子用。不过一路上,他也和阿清换了几回手,帮阿清挑着担子,让阿清歇歇。阿清倒是没客气,这点便宜他还是好意思占的。

    两人直接往镇上去,阿清在这里可是熟门熟路的,先带着他卖掉了柴禾,果然得了四十五个大钱,可以买两斤多粗盐呢。因为他的柴禾确实好,又干又都是较粗的树枝,所以价钱也不错,别人都是十个大钱一百斤,他的多得了五个大钱。阿清卖掉粮食后,又和耿秋一起去买东西。

    耿秋挑了两条中低等的棉絮,大的当被子用,一床小些的当褥子用,上次买的那床褥子,现在天冷了,铺在床上已经不够暖了,冬天就更不行,所以得多买一床。他又挑了五斤中等的皮棉,另外还买了一匹中等棉布,一匹粗布,这些都是准备做冬衣用的。

    阿清也买了几斤中等皮棉,两块布。因为买的东西多,阿清又认识掌柜的,耿秋只花了二两半银子,还得了掌柜送的几块小花碎布,拿回去做孩子做点小东西也不错。

    接着两人又到了杂货铺,耿秋买了几包点心,一斤糖,八斤盐。最后两人在市场上见到还没卖完的猪肉,阿清又买了两斤猪肉。

    耿秋可不敢买猪肉,他们家的存款,现在只有七两银子了,得省着点用。猪肉就不用想了,就连油都不敢买,好在阿昊多少也能弄点野物回家贴补生活,给俩人增加些油水。要不然,天天光是水煮盐拌的食物,他们俩根本就过不得。其实就连糙口的粗面糊糊和粗面饼子,他们心里都是不喜欢吃的,只是实在没办法啊。精面与白米,他们哪里享用得起。现阶段能不吃饱穿暖,就不错了。其他的,暂时没能力追求。

    两人牵着骡子往阿清妹妹家去,傍晚时到她家,正好见到他妹夫挑着一捆柴回来。阿清忙叫道:“妹夫。”

    “大哥来啦。”那青年回头,笑眯眯的迎了过来。

    “我妹子生了没?”阿清问。

    “还没呢,不过我娘说就这几天了,家里都准备妥当着呢。”

    “这是我们村的,你叫秋哥就行了,我和他一起出来的。”阿清介绍了耿秋。

    “秋哥。”青年倒是很热情,招呼着耿秋一起往家里走。

    阿清妹妹挺着个大肚子和她婆婆两人迎出来,阿清把桶和猪肉交给她婆婆,把包袱交给了妹妹,耿秋不好意思吃白食,他早早就准备了糖和两包点心。婆媳俩听说耿秋是阿清村子里的新邻居,都不好意思要他的东西,况且一包糖也算是很贵重的礼物。

    阿清倒是让她们收下,说:“今天晚上,我们得在你家过一夜呢。”

    妹夫帮着把骡子身上驮着的东西卸下来,婆婆去做晚餐。晚餐还不错,有肉菜,还弄个鸡蛋汤,再加上几个小菜。吃过算是丰盛的晚餐后,妹夫安排他俩在后厢房住下了,妹夫家境明显得也不太好,估计比村长家还差一点儿。到是这家子人很和气,人口也不多,婆媳关系很不错。妹夫家就他俩小两口和父母并一个弟弟。也有姐姐出嫁了。

    第二天大早,耿秋和阿清就起来了,婆婆也弄好了早餐,就是稀面糊和小菜,就是普通的早餐,但他们走的时候,婆婆又给他们一人包了两个粗面菜饼子,让他们带在路上吃。这种招待,在他们家来说,也算是高档了。

    在回家的路上,阿清说:“我们这收的粮食每年都有一大半要买掉,得交税收呢。能有个三百斤余粮就算是收成好了。遇上年成不好,全部卖掉还不够交税呢。而且除了这个税之外,还要交人头税。”

    “那我们家要交税吗?”耿秋连忙问。这可是个得关心的话题。要是税收重,岂不是雪上加霜。

    “要啊,你们家交的少,你们家有点特殊,你和阿昊两个人只交一份半。等以后阿牛满十四岁了,他就得交一整份了。你看我们家,吃饭人多,交的也多。还有你家不用交土地税,我们得交。所以大家逼着你们带进山打猎,也是没法子,一年累到头,混个半饱就不错了。现在能多点收入,哪个不眼红。”阿清叫他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和他念叨一下,让他明白村子里人其实也不坏,都是被生活逼的。大家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人,平日里互相帮助一下,和气一点,总归没坏处。

    阿清除了出嫁的姐妹外,家里还有一个十五岁的弟弟和十一岁的妹妹。弟弟一直在念书,借读在姐夫的亲戚私塾里,妹妹也开始慢慢相人家了,都是需要银子。而且他有三个孩子。所以他家的负担也很重。阿清自己也念过书,不过只念了两年,这个弟弟念得多一些,因为学得好,准备考秀才呢。就这样,阿清家在村子里也算是家境好的人家。

    “没事,女人要交税吗?”耿秋转移了话题,他知道村子里人真坏的没有,但有时候,有些事情,也很令人心烦。

    “不用。阿昊不同,所以他交半份。男丁也要成年才交人头税。另外还要交土地税。我们村子里田少,土地税还算少。因为大多数田都是自己开荒的,并且在荒坡上,山沟沟里,官府也查不了。你家没有地,现在开出来的那块地,五年不交土地税,再过五年一样要交,因为这块地太显眼了,不象大家开的荒地,东一小块西一小块的,查也难得查。官府一定会查到的。”阿清解释道。

    “哦。成年男子交的人头税是多少?”耿秋又问。

    “一个人一年交130个大钱的人头税,到55岁才不用交了。土地税,一亩良田500个大钱呢,差一点的也要200到300个大钱一年呢。象我今天卖掉的粮食够我们家要交税的一半了。还得再卖掉一回才能凑够数。不过那样一来,家里的粮食就不够吃了,起码有一百五十斤的缺口。我们就得多吃菜,到了冬天几乎家家都会吃把萝卜和白菜当饭吃,就是为了省一点口粮出来。”阿清告诉他。

    其实今年的收成真的算不错了,要不然哪里会只有一两百斤的粮食缺口,有时候,粮食只够吃一半的,那时很多人家就全年半饥半饱的过日子,再差一点,就得饿死人了。其实光靠种这点田,村子里的人早都活不下去了,家家户户还会打柴去卖,现在马上就到打柴的最佳季节了,有的人还会弄点小吃食去卖,有的家里也会养猪养鸡去卖,再者女人家也会做点绣活去贴补生活。实在不行,也有人去卖苦力打零工,再不行就卖人啦。总之,老百姓的日子难过。

    一提到税,耿秋心里就发慌,家里本来就穷的狠,哪来余钱去交,没想到,暂时来说,他家只需要交不到200个大钱,提着的心也放下来了。200个大钱,怎么着都能凑出来。最不济也可以多来卖几趟柴禾。

    他这种想法,要是让阿清知道了,只怕又得提点他一翻了。要知道,200个大钱,对于穷人家来说,可不少呢。至少可以买几十斤粗面呢,省着吃,就够他们这样的大家庭一家子嚼用个把两个月呢。只不过耿秋家买的粗面粗粮,都是不是这种最差的,要稍微好一些,200个大钱,也够买二十来斤。其实也是他和阿昊半个月的口粮。

    ☆、第23章 亲人

    家里也没多少活儿可干,耿秋和阿昊也懒得和村子里的人抢着砍柴去换钱,反正家里存的柴还很多,等别人都砍过了,他俩再去捡漏。两人一合计,干脆带着阿牛去镇上,顺便带了几捆柴去卖掉,准备去买些过冬物质。

    三人转了一会儿,他们只带了二两银子,准备买些粮食,一床厚棉被。不想在铺子门口,阿昊突然盯着一行两老一小三个人瞧,那三人也盯着阿昊看,过了一会儿,那老头子不敢确定的叫了声:“昊公子?”

    “老刘?”阿昊皱着眉,按了按额角,终于认出来了。难怪这人这以眼熟。

    “真的是昊公子,小少爷快叫大表哥。”老刘大喜,拉着手里的小孩子哽咽起来。

    “大表哥。”那小孩子年约六七岁,倒是不认生,瞪着大眼睛跑过来拉着阿昊的手,看样子他认得自己的表哥。

    “宁哥儿?”阿昊心底直接跳出个名字来,叫出口,他还有怔怔的。

    “是我。”孩子哭泣着答。

    “大公子,您这是?”老刘身边的妇人偷偷瞧了耿秋几眼,特别是耿秋手上还抱着个娃娃,终于忍不住发问。

    “老刘家,这是我的正君,你们叫秋爷就行了。”阿昊算是给大家介绍了耿秋的身份。当然主要是把人交给了耿秋,阿昊记忆混乱,这会儿虽然灵台一清明,认出自己的表弟及表弟身边的侍候人,但其实很多事情都理不清。

    不料,听了他的话,老刘两口子却是怔了好一会儿,好象不相信似的,两老对视一眼,还是上前行了个礼,齐呼:“秋爷。”耿秋明白这两人,是根本就不认识自己,但是他没说什么,也不知道该说什么,默然的点了点头。

    阿昊看了看耿秋,又看了看宁哥儿三人,见大家都沉默,他不解的问:“老刘,你怎么带着宁哥儿到这个地方来了?”

    “大公子,您不知道啊。姑奶奶没了。”老刘声音哽咽,恨不得哭出来,那小孩子更是放声大哭起来。

    见这些人都只顾着哭,搞得四周的人都看过来,耿秋不得不出声,问:“老刘,你们这是逃到这里来的,还是要去哪里?”

    “回秋爷,我们带着小少爷,一路东奔西躲的,要不是在这里遇上您和大公子,我们还不知道要怎么办呢?姑奶奶是被那家子黑了良心的人害死的,我们费了好大的劲,才带着小少爷逃了出来,这一路上小少爷吃了不少的苦头,身上带的一些财物也都花用光了。”老刘泣不成声的说。

    “你们要跟着我们吗?”耿秋又问。他实在不知道,这多了三口人,养不养得活啊。

    “大公子,小少爷就剩下您这个亲人,还能上哪儿去?”老刘没回答,反而问阿昊。

    “行了,跟我们回去吧,只是我们那地方很穷,不过只要我有一口吃的,就不会少了你们的。”阿昊叹了口气,答道。他的脑子虽然半清不楚的,但是也知道自己父母家全遭了难,肯定会连累到出嫁了姑母,现在姑母只剩下个孩子,自己不照顾怎么办?

    “是。”老刘立马高兴起来。他们老两口,本是阿昊姑母的陪房,并不是宁哥儿父亲家的下人,因为二人常年在庄子上生活,替姑母打理着庄子,要不然也不可能逃出来。

    看着老刘三人风尘仆仆的,穿的也普通,身边也只带了两个包袱,耿秋心里明白,这三人估计也是没银子的主。他进店去买了两床被子,不管怎样把人带回家,睡觉总得有被子吧,这天越来越冷了。他都觉得上次买的被子太薄了,才打算来再买条厚被子用的,这会儿也不用想着给自己添了,还是得先顾上这三人。这家里添了人,很多东西要买,粮食也要增加,又买了五十斤粗面和二十斤糙米,几斤粗盐。把带来的二两银子并卖柴的四十个大钱,花得一干二净。

    一路上,耿秋和老刘边走边谈,互相试探着,老刘是个老实人,很快就交了底,阿昊父母家倒了霉,连带了出了嫁的阿昊的小姑母。婆家多少受到了牵连,就时时搓磨媳妇,甚至对孙子也极不好。小姑母是个有脾气的人,那能让婆家这样对自己和儿子,时不时的总要回击回击。

    这婆家人一不做二不休,干脆下了狠手。小姑母死了,就剩下个儿子让下人带着逃了出来,他们老两口子带着宁哥儿,在外面逃窜了一年多,也不知怎么就跑到了这个破地方来,要不是遇上阿昊,他们还真不知道要怎么办?

    在回村子的路上,几个人已经准备好了说辞,宁哥儿是阿昊的表弟,家乡遭了难父母双亡,没了活路来四处投奔族亲,就找到他们家来了。老刘两老口其实也不算多老,两口子都是三十五六的年纪,只是在外逃难一年多,担惊受怕的,又吃了不少的苦头,才会显得这么苍老,看上去有四十多的样子。

    刘成宁六岁。刘成宁的父母死了,家里什么都没有,还是靠叔叔婶婶的拉拔,才能活下来。反正宁哥儿以后也不可能回到父族去了,老刘两口子对他又有救命之恩,况且这两口子本身也没有儿女,所以干脆把宁哥儿改了姓刘,认了老刘两口子当父母,长大后给这两老养老送终。

    到了村子,就照着这个说法,耿秋告诉村里人:“三叔一家子来投奔我们。”老刘变成了刘三叔,他妻子就是刘三婶,刘成宁,大家也跟着叫宁哥儿。

    看着这么穷的地方,刘叔刘婶都觉得太差了点,但是一想到在外面的这一年多的不易,又觉得有个地方实实在在的落下来,已经不错了,所以他们老两口倒是很快就想通了,反正有阿昊照顾宁哥儿,他们算是有交代了。

    正好左边的正房子空着,随便收拾收拾,就可以住人。因为只有现存的竹床,耿秋让阿木快点赶一张床出来,先用竹床将就几天,竹床上铺上干草再加上两床新被子,老刘两口子和宁哥儿先凑和着睡几天。

    老刘两口子都是闲不住的人,见到耿秋去做饭,三婶连忙要自己接手,阿昊倒是笑着说:“你先瞧瞧秋哥怎么做的,慢慢再接手。秋哥很会做饭呢。”

    三婶搓搓手,不好意思的给耿秋打下手,不过就是往灶里添些柴草,而刘三叔则自己主动找到了活干,他一进门就知道了主家穷,连被子都是新添置的,如果不干活,怕是根本就养不起他们三人。所以他去挑水了,顺道看了看屋子四周的环境。

    晚餐,耿秋特意多做了些,并且还多烧了一个菜,意思是招待宁哥儿三人。主餐是粗面菜饼子,加糙米粥,三个菜,加了兔子肉炖的白菜一大盆,蒸了个鸡蛋羹,大块的鱼炖白萝卜丝。白菜萝卜是村里人给的,他自己也种了些,但是还没长大。鸡蛋是村子里人换给他的,家里一向都有存货。鱼块更是存货,一向都不缺。但对于宁哥儿三人来说,真算得上是他们这一年多来吃得最好的一顿了。当然了,这种饭食,对于穷人家来说,已经是相当丰盛。

    吃饭的时候,老刘两口子下意识的不敢上桌,但是阿昊说:“在这里,你们是长辈,以后大家就是一家子了,还分什么主子和下人的。都一起吃吧。”

    老刘想想也是,在这个穷地方,哪里还有主子和下人的分别,再说了,他们两口子其实也早不是姑奶奶家的下人了,前年姑奶奶就把他们放出去了,要不是这样,他们还带不出来宁哥儿呢。主家对他们有恩,又领了姑奶奶临死托孤的遗愿,他们拼死带着宁哥儿逃了出来。只是一路上得花大价钱打点,又担惊受怕的,宁哥儿病了几场,带的金银细软也花用的光光了。眼见昊公子家也这么穷,他们都害怕吃不上饭了。哪里想到还能吃上鱼和肉,也管饱。提着的心,也总算是落下来了。

    吃完饭,三婶连忙去收拾碗筷,灶上早烧了热水,先让宁哥儿洗澡,宁哥儿好好洗了一通,换了身干净衣服,总算象个少爷的模样了,只是脸色有些苍白,人也较羸弱,很显然这段日子,孩子没少遭罪。

    ☆、第24章 太穷

    三婶的到来,解决了耿秋和阿昊都不会做衣服的问题,他们不需要再求别人帮助了。三婶女红不错,并且速度也快,显见是做惯了的。因为家里不需要她做饭,所以她有较多的时间花在做衣服上。按耿秋的计划,家里每人得添一身新棉衣。因为大家都需要,但是棉絮只有那么多,只好先紧着两人孩子,宁哥儿和阿牛很快就添置了一套新棉服,剩下的棉絮给阿昊做了件小袄,就只剩下一些边角料了,只够给孩子们做双靴子了。

    “我再去买十斤棉絮回来。三婶三叔再看看还需要添些什么,我一并买回来。”耿秋看着剩下的这些边角料说。

    “哪里要这么多,我们两个老东西,一人做一件大袄就够了。”三叔不好意思的说。他们带来的包袱里,每人只剩有一套换洗的夹衣服和单衣,身上也就是各自穿了一套厚衣服,连个换洗的都没有。两个大人并一个孩子,都只穿了一件小袄算是冬衣,需要添置的衣服实在是太多了。

    反而阿昊和耿秋还都有旧的厚冬衣,就是少了些,添一件也可以,实在没办法,将旧将旧也过得去。耿秋明知他们需要冬天的衣服,心里已经计算过,最少也得再买十斤棉絮才行,要不是手中银子少,他还想再多买一些呢。

    耿秋出了门,三叔缠着阿昊去砍柴,说是砍柴主要是为了多干点活,其实家里堆的柴草真真不少了,只是家里什么都缺,粮食还要靠买,他总想着能不能增加点收入呢。天天坐在家里养身体,这也养好了,哪能不干活呢。

    “只有到很远的大山群,才有可能猎到些野物,附近的小山头连柴都砍不了多少,偶尔能套个兔子,还都不肥。”阿昊苦笑着摇头。

    附近几个小山头,他家后面的这个一般没什么人来打柴。因为这小山头基本上是座石头山,上而只稀稀拉拉的长着些不过胳膊粗细的树,更多的是一些荆棘类,树都是带针叶的树,树枝不多,叶也少,荆棘又刺人,打柴的人都不喜欢,所以大家宁愿跑远些。

    所以当初村长才会说,他家这个地方不太好。看着后面相距不过百米就有座小山头,其实却一点儿用处也没有。他家院子的后面,有象足球场大的空地,都是大大小小的石块,连草都长得少。当初的屋主可能也是整理过,这块空地的石头还都平平整整的。只是远处却有东一堆西一堆的石头,估计都是当初整理出来的。

    再往后一直到小山头之间的那么大的一片,也不过是东一丛荆棘,西一簇野草,间或夹杂些野菊花与歪歪扭扭的几根不知名小树。四处都是杂乱的石块,大大小小满地都是。所以他们这间屋子,当初的屋主也算是就地取材,外墙都是石块垒成的,不过这也有好处,就是结实。

    “那就进一趟山,我还是有把子力气的。”三叔说,他也跟着打过猎,有些粗浅的功夫,身本也好,要不然,只怕难得带着宁哥儿跑出来。

    “你先好好休息几天,养养身子再说。”阿昊不同意。他希望三叔三婶能先养好身体,其他的事不着急。

    耿秋这次出门除了带回十斤棉花一床薄被,两匹粗布,八十斤粗粮,十斤细粮,一些针线,实在是手中的银子有限,越来越少,最后留下来三两银子,是留下买种子的钱。不敢把手上的银子全部花光。

    一家子人在一起住了七八天了,宁哥儿和三叔三婶的身体都恢复的极好。几个人餐餐能吃饱饭,睡得也好,又有了亲人可以依靠,心情就舒展开来,身体不好才怪呢。特别是宁哥儿的变化最大,还会主动逗阿牛玩闹。而阿牛明显也喜欢热闹,家里人多了,他一会儿要这个抱,一会儿要那个抱的,经常开心的咯咯大笑。他还伸手要宁哥儿抱,只是大家都不敢让宁哥儿抱他,毕竟宁哥儿还小,也没抱过小孩子,怕摔着了。不过,他也喜欢三婶三叔抱。很快的,大家就融和成为一个大家庭了。

    “阿秋,我们这样坐在家里也不是个事,还是去山里转转,多少也能给家里添点收入。”晚上,刘三叔郑重的开口了。他们天天坐在家里吃,看着家里这么穷,心里很是不安。

    “后天我们进趟山,看能不能弄点东西回来,趁着天还没上冻。是得给家里添点收入了。”耿秋说,他想了很久才做的这个决定,实在是上次差点死在山里,心里阴影太大。可这家里添了三个人,真心有些吃不消。只剩下三两银子,实在是太少了。要是稍微有点儿事,就只有干瞪眼的份了。

    因为有了三婶和宁哥儿,阿牛也有了人带,并且他很喜欢宁哥儿,三婶也是个细致人,所以耿秋很是放心的带着阿昊和三叔上山了。这次他带的东西齐全多了,三十几个大粗面菜饼子,锅碗竹筒子和粗盐,外加可以抵御风雨的油布与蓑衣。三个人带着两头骡子装备齐全,一大早就悄悄出发了。

    秋末山林里气温很低了,进了山,依旧在上次捕过鱼的潭边歇过脚,耿秋原意就是打不到猎物,就打些大鱼回去的。但是阿昊不死心,三人又往深处走了一天,依旧没遇上什么猎物,篓子里就装了十来只大鸟,真真是算不了。要不是实在没什么猎物,阿昊是不肯打这些鸟儿的,一只不过一斤来重,没多少肉。不过一路上还是摘了不少的野果子和野菇子等。

    “唉,这林子虽然深,树也大,怎么却没什么活物呢。”三叔不解的问。一路上猴子倒是见过不少,可猴子对他们一点儿用处也没有。

    “我看这山柴草不缺,别的就不好说了。”阿昊笑着说。这里他最熟了,除了满山满眼的各种各样的树,各种杂草,鸟群极多,其他的真的找不出什么值钱的东西了。

    “嘿,这里有几棵野柿子树,柿子还有不少呢。摘回去,慢慢吃。”耿秋笑道。指着眼前的黄澄澄的几棵树,心想总算是有点儿收获了。

    三人足足摘了一篓子柿子,这玩意儿不值钱,也存放不了太久,只有做成柿饼才能放很久。正好耿秋小时候在老家见过做柿饼的,准备回去试着做些,所以多摘点硬些的柿子。可以做一部分柿饼,给家人当点心吃。

    摘了柿子,耿秋打算回家,可是阿昊和三叔都不肯,于是又往深处走了半天,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打到五只野鸡和四只野兔子,并两头百来斤重的野猪,再加上一篓子鱼。收获算得上丰富。

    这一次进山,花了五天,家里三婶带着两个孩子,等得心焦,见他们带回这么多东西回来,倒是乐坏了。在这个家呆了十来天,家里的状况她也明白,穷得很,有了这些东西,真是个让人开心的事情。至少,家里人自己吃的肉食有了。有两个孩子,生活总得开的好一些。肉就是最好的补充。

    至从上次带人去打猎遇上大蠎蛇,村子里的人对于打猎这件事已经没了兴趣,就是这次见他们打的东西多,也只敢在心里羡慕,不好说什么。野猪耿秋依旧在村子里卖掉,当然是很便宜了,村子里刚收了粮食,家家都拿东西来换,有人拿几斤豆子来,有的拿几斤麦子来,有的拿几斤高粱,有的拿的鸡蛋,有的拿的自己制的咸菜豆酱什么的,反正家里有什么就拿什么来,换回三五斤野猪肉去,给家人改善一下生活。

    两头野猪,最后只剩下半块,四肢和头,其他的都低价换给了村民。这里离镇上太远,弄去卖,虽然可以多卖点,还不如在村子里换粮食,虽然价低了点,但抵去来回的时间和人力,也差不多了。并且他们也可以和村民们增加点感情。

    野鸡和野兔子等全部腌制起来,自己家慢慢吃,也没打算拿去卖。因为家里还不够吃的呢。这次耿秋也留了个心眼,没让大家看到他们有这么多东西。露在外面,大家只见到两只野鸡和两只野兔子。至于那一篓子野柿子,大家倒是不在意,因为家家都有一两棵柿子树,柿子大家不缺。

    晚餐就是野鸡炖菇子,炖了满满一大锅,一家子围在一起饱饱的吃了一餐,看着宁哥儿,吃得满嘴是油,耿秋心想,五天的辛劳总算没白费,就连阿牛都吃了一碗汤呢,小阿牛现在已经长出上下各四颗牙了,什么都会吃,特别爱喝肉汤。从饭菜的受欢迎程度来看,三婶的厨艺也还算不错。

    兔子皮,也被三叔收拾出来,三婶说:“这些兔子皮毛留着,也可以慢慢凑件袍子,或者做成褥子也行。”反正所有的东西都要善加利用,一点儿都不能浪费了。耿秋在这里生活,发现完全找不到垃圾。因为任何东西都能派上用场。

    ☆、第25章 想法

    一场秋雨一场凉,随着连绵的细雨同来的阵阵北风,携卷着落叶漫天飞舞,昭示着冬天快要来啦。

    “哇,好冷。”耿秋拉开大门,一阵风夹着雨水呼啸着穿堂而过,屋里的温度瞬间下降。

    “快关上大门,冷死人了。风这么大,还开什么大门。”阿昊叫道。这一昼夜的功夫,气温下降不少,天气明显的冷起来了。

    因为下着雨,一家人都没有出去干活,其实别说他们家没人出门,整个村子里,也不见有人在外面活动。大冷的天,又下着雨,又不是农忙的季节,没什么事大家都猫在家里休息。吃过早餐之后,阿昊只得在堂屋里打了一趟拳,然后开始教宁哥儿蹲马步。阿昊出生于武将家庭,从小就练功夫,下意识的也开始让宁哥儿学功夫。

    耿秋饶有兴趣的观看了阿昊打拳,平时阿昊极少在他面前打拳。他其实很羡慕阿昊的身手,不过他知道自己年纪大了,并且阿昊的功夫都是杀功,动作一点也有优美,一招一式都杀气腾腾的,估计他也学不会。他也不可能和宁哥儿一样从蹲马步学起,反正他现在身手也不差,力气大的很呢,看来繁重的体力劳动,也不是没有好处的,他的体质可比以前强了不知多少,所以还是看看算了。

    “阿秋,这才九月底,就这么冷了。冬天得多冷啊?家里的柴禾怕是不够吧。”三叔问。经过这些天的相处,三叔很显然明白,这些事都得和耿秋谈,阿昊肯定是不管的,他就爱打猎。

    “烧火煮饭用的柴禾应该够了吧,都堆了那么多。”耿秋不在意的说。不够的话,天气好了,再慢慢去捡呗,反正家里闲人多。这柴禾还真不愁。

    “冬天太冷的话,肯定是要烧炉子烤火的,这些柴禾怕是不够吧。”

    “是哦。不过拿柴来烤火,烟雾大,熏人。只怕烧碳要好些。”耿秋说着,眼睛一亮。

    他在现代生活中,时不时的也会参加烧烤活动,用的都是大根大根的木炭,都是普通的木炭,烧得时候,一开始烟多熏得很,要烧红了烧旺了,才不会熏人。而且小的时候,他在农村生活时,也见过家家户户在灶口放一个坛子,把灶里烧的旺旺的粗木块放进坛子里,盖好,木炭就做成了。这样做的木炭到了冬天就可以拿出来烤火用,大家管这种炭叫桴炭。

    他记得,以前家里没有烧过煤,但奶奶却用这种木炭炖汤,做火锅用,或者冬天烤火用。后来条件好了,炉子烧的都是煤球。煤球很难烧燃,就用这种炭给煤炉子引火,扔几块这样的炭在炉子里,把炭点燃,再把煤球放上去,慢慢就会把煤球烧燃,所以烧煤的人家都会备些这种炭,这种炭来发炉子可比木柴好用多了。

    就是现在,农村有些人家还这样做呢。想到这些,他不禁又想念起家乡的爷爷奶奶。他来到这个时代,都有大半年的时间了,也不知道两老,现在是个什么情况?他越想心情越不好。

    阿昊监督着宁哥儿练功,一眼瞅过来,见到耿秋脸上表情,不解的问:“秋哥,你怎么啦?”

    “哦,没事,就是在想怎么烧炭的事情。”耿秋说,他也知道,他再也回不去了,想这么多又有什么用呢?只有在心里希望两老能平平安安的度过余年。他们年纪大了,估计也活不了几年了。

    怕阿昊看出些什么来,耿秋连忙问:“三叔,你会制炭吗?”他知道的那种烧炭方式,完全是农村人灶堂里随意捡出来的火炭,不仅量少,品质也不多好,要拿去卖,这样小打小闹怕是不行。

    “哪里会烧制,就会用。不过炭可比柴贵的多。”三叔笑道。其实他多少也懂一点,但也没什么把握。

    “那只有我自己慢慢试了。”耿秋遗憾的说。

    因为打猎太难了,就算这次的收获不错,下次再去也不一定能有这么多的收获,并且天气越来越冷,在野外生存难度不小。所以耿秋还是希望能多点营生,这烧炭去卖,山里木材是不缺的,柴不值钱,炭却贵的多。

    如果村子里人团结起来,进山烧几千斤炭,总能赚几两银子。这样于大家都是好事,村民们有了多余的收入,就不会单单盯着他们一家打猎赚钱了。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暂时大家占着他家的小便宜,不会有什么,时间长了,他们经常能去打猎,保不住就没人眼红。

    从阿昊发病时的零乱话语,与他试探宁哥儿三叔得到的信息中,他很是明白,阿昊的父亲是个大官,被抄了家,还连累了出嫁的妹妹。这种大手笔,只有皇权才能做得出来。目前阿昊连带他,这一大家子人都是假户口,这是实在没法子了,才低调的躲在这个穷山沟里。想要安安生生的过日子,这做什么都不能太打眼。一个不小心,只怕就会丢了性命呢。这年头,平头老百姓,可没有伸冤的地方,更何况这一家子还是被皇家所厌弃的呢。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还是小心为上。

    耿秋认真的考虑着,在脑海中搜寻烧炭的资料。他可不敢相信,能随便找到会烧炭的村民,估计这烧炭也算是一门手艺,古代可不比现代,这手艺可是相当保密,不会轻易让外人知晓。再说了,大冷的天,进深山烧炭,这一去一回日子也不短,光凭他这说几句,村民们也不一定乐意去。

    “我先去找村长问问。”耿秋取了蓑衣和斗笠,准备出门。

    “急什么。好好在家歇着吧。下这么大的雨,也不怕淋着了。你这样巴巴的去,是你会烧炭吗?”阿昊说。

    “有点门路。先试试吧。一人计短,三人计长呢。说不定村长会呢。”耿秋不在意的说。他只是提出个可以为村子里带来收入的活儿,至于做不做的成,光靠他一个人也不现实。他明白自己可不比那些个穿过剧里,无所不能,混得风声水起的主角们。

    那些主角,就象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总会有层出不穷的好点子,无论在哪个行业,都显得格外优秀,烧个炭算什么,发明玻璃,香皂香水,酒精,各种吃食,甚至火力强大的武器,等等。都能信手拈来。到了他这里却是连吃饱穿暖都成了奢望啊。耿秋心里大叹:“真真是不公平。”

    早知道要穿到这个史上不知名的古代,大学时就不该学什么计算机,学个农业养殖业什么的,可比这计算机有用的多。再不济,多研究几本穿越红文,学学人家怎样烧玻璃,制冰制盐,酿酒造纸也好啊。这会也派得上用场啊。哪里象他平时只喜欢高科技产品,可那些高档手机电脑啊,在这里有个屁用啊。还不如一个馒头实在。

    “村长会,也不能随意说出来吧。”三叔小心意意的说。

    “就是啊。谁会把独门手艺大大方方的告诉外人。耿哥,我怎么觉得你越来越笨了。”阿昊笑道。虽然他脑子里有些事记不清了,但不代表他就没发现耿秋与以前有些不同,只是无法解释,也不愿意去想罢了。目前来说,他就希望一家子平平安安的。耿秋就算笨了些,他也养得起。反正他是一家之主嘛。

    “嘿嘿。我笨,恩,是我笨。”耿秋气乐了。居然说他笨,真是的。这也太伤面子了吧。

    “哈哈。”宁哥儿忍不住笑出声来。三叔三婶也捂着嘴,不敢让自己笑出来声音来。

    “咯咯,咯咯。”阿牛见到大家都笑了,自己也乐得咯咯大笑起来。

    “你这个小坏蛋,笑什么啊?”耿秋自己也笑起来。胖乎乎的阿牛,可是他一手带大的。孩子也最爱亲近他,阿昊很显然是不会带孩子的人,他完全把孩子当玩具,就会逗弄逗弄,真正照顾的时候少。他宁愿去多砍捆柴,也不乐意在家带孩子。

    孩子欢快的笑声,打断了耿秋的思路,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在这个冷雨日子里显得格外温馨。

    第3节

    恋耽美

本文网址:https://www.7wav.com/book/32109/580533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7wav.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