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WAV > 耽美 > 捡个将军做老婆 > 正文 第9节

正文 第9节

推荐阅读:乾了這杯辣椒魔君与魔后的婚后生活漂亮笨宝扮演坏蛋炮灰后[快穿]浪子回头[快穿]土著沉迷学习无心剧本[九零]我出生那年,百鬼夜行都市之最强道祖干了这碗狗血[快穿]你也有病啊归字谣 (修真兄妹骨)

    捡个将军做老婆 作者:天远大

    第9节

    “杏花,其他人呢?”耿秋问。

    “秋哥,他们去砸冰,摸鱼呢。”杏花脆生生的答。其他的大人只顾着自己干活,要收拾的杂务实在是太多,也没人管孩子们。这回一听砸冰摸鱼,三婶立马脸都吓白了。

    “快,阿秋去把孩子们弄回来,阿牛才多大点,就敢跟着去摸鱼。”三婶放下手中的扫把,一连声的叫道。这大冬天的,要是落入水中,就麻烦大了。

    “别担心,没事的。我去看看。”阿昊安慰道,脚底却加大了步子。

    离家约二里远的地方,有成片的沼泽地,大大小小的水溏也不少,以前曾大山家的孩子们没少在这里摸食。这回大冬天的也敢带着一群孩子往这边跑。因为一入冬天,就极少吃到鱼了,快要过大年了,家家户户总得弄点新鲜鱼上桌,所以几个大点的孩子一商量,就决定趁今天天气好,动手捕鱼。

    两人腿脚都快,不过一刻多钟就能听到孩子们热闹的说笑声,那里可不止自己家的几个孩子,佃户们家也来了不少孩子,还有大人在一边,远远的看去,有一大群呢。两人这才放下心来,脚步慢了下来。

    突然,人群一阵骚动,接着又大声喧哗起来,因为太嘈杂,也没听楚说的是什么,耿秋和阿昊急了,生怕是有孩子落水了,又加快脚步飞跑起来。

    结果,等两人一跑近才发现,这群人居然拉了一网鱼上来。地面上各色各样大小不一的鱼四处乱撞,有孩子飞快的捡起鱼往篓子里扔。自己家的小阿牛正兴奋的大叫着,扑上去捉一条约模五六斤重的大鲤鱼呢。曾家的大姑娘春花在一边盯着他,什么事都没干,很显然是专门跟过来照看他的。

    阿牛费了好大的劲,终于抱住了大鲤鱼,也不管鱼把自己身上弄脏弄湿了,使劲的抱着鱼往边上的篓子里走过去,很显然是想把鱼扔在篓子里。可这鱼使劲的扭动着身体,力气极大,又滑溜溜的,阿牛才上手只不过一眨眼的功夫,那鱼“扑通”一声又落到地上去,在地上翻来翻去,想要回到水里去。阿牛不顾自己身上到处是泥水,还一个劲的扑上去呢。惹得两人哈哈大笑起来。

    见到耿秋和阿昊,春花连忙说:“我看着阿牛呢,没事的。”

    其他几个专门捡鱼的,佃户家孩子也纷纷和他们打招呼,耿秋和阿昊却颇有兴趣的去看,围在溏边捕鱼的人群,除了大人这些孩子年纪都相对大些,看来他们还分工了,专门让小点的孩子们捡鱼呢。两人跟着看热闹,没一会儿,他们居然又拉起一网鱼来,这回的鱼更加多了。岸上的孩子们更是大叫大笑着,一个劲的捡着鱼。这热闹劲都赶上耿秋以前在电视上见过的北方冬捕活动了。

    这一网之后,他们又换了个小溏,有人砸开结冰的水面,准备再拉网呢,耿秋和阿昊也跟着他们闹了一上午。最后捕起了一千多斤的鱼呢,就是不太大,最大的也不过五六斤,以鲤鱼和白鳞草鱼为主,鲫鱼也多,却才巴掌大小,其他的各色小鱼品种繁多,数不胜数。

    耿秋和阿昊先选了几条品相好的大鱼,吩咐人送去给余家。其他的鱼,他们就在岸边直接分给了众人。鱼网是曾家的,也是曾家的孩子们起的头,但来的人不少,每个佃户家基本都有人来。所以每家都分到了约五十斤重的鱼,三五条大鱼一堆小鱼,很公平,大家都非常开心,乐呵呵的提着鱼篓往家走。

    下雪之前,曾大山没少带人去打猎,他在佃户中选了些胆大,并且身体强壮的孩子,平时天天跟着他操练,打猎的时候,也一次带上两人去实际训练。所以整个余家庄的佃户们,家家都有分到猎物,这回又分得了鱼。大家都开心的不行,有鱼有肉的生活,他们以前可不敢想呢。特别是半年前,好些人家都快要饿死人了。眼下却过着这么好的生活了,令他们越发感谢主家。

    象阿牛和宁哥儿一回来,家家户户的人都会特别照顾他们,走到哪里玩,都会有人专门照顾他们,还会塞点自己家弄的小食给他们尝尝。两个孩子也不认生,也不害羞,很快就与这些人打成了一片。

    耿秋拧着自己家象个小泥猴似的小阿牛一回家,立马剥光,关进屋里给他洗澡,这孩子昨天才上身的一套新衣,可全弄脏了。好在耿秋特意交代过,在这里都要给他,在外面罩上普通的粗面衣,要不然这回可得连棉衣都拿去洗了。

    别说阿牛了,就连宁哥儿也必需去洗澡换衣服了。三婶拿了两孩子的棉衣靴子等物,先把外面的脏污刷干净,再去烘干,嘴里直抱怨:“这棉衣都弄湿了,下回可不敢让他们去玩,要是冻坏了可怎么办?”

    阿昊早就看到这些棉衣也只不过是外面湿了,又没完全湿透,而且他们里面还穿了夹衣,哪里就会冻坏了,连忙说:“还好啦,我们在一边看着呢。”

    “话是这么说,可不敢让他们再去玩水了。”三婶不放心的说。

    “难得一个好天气,不让他们出去玩,还能在家里关得住啊。”耿秋笑道。

    他身边跟着洗干净了,穿得圆滚滚的小阿牛,阿牛笑嘻嘻的问:“父亲,我们去吃鱼。”

    “好咧。今天我们吃鱼锅子。”耿秋应道。麻溜的带着他往厨房去,收拾了两条大头鱼,斩下鱼头,剔下鱼排,又选了好几条小杂鱼,准备炖个鱼锅子。

    三婶跟着走进来问:“这些鱼,要不要留点,整年夜饭。”

    “留下这三条吧。”耿秋说。他指了指两条约一斤半大的鲤鱼和一条大鲫鱼。这种天气,鱼出水就冻死了,也不可能留下活的。干脆全杀了,腌制起来。只不过,留下来的三条要是整条的鱼,不能斩掉鱼头鱼尾。

    几个人正说着,曾常平居然提了个篓子过来了,说:“秋哥,这里还有点好货,给你们家留着呢。”

    众人一看,原来篓子里居然装着两只面盆大小的鳖。

    “哎哟,你上哪儿弄的。”耿秋惊喜的问。这可是好物啊,大补呢。虽然平时也能吃到,但这么大个的,也少见。阿牛与宁哥儿更是好奇的瞪着这两个一动不动的大家伙。

    “嘿嘿,这种东西,我们吃的多呢。”曾常平笑呵呵的说。他们平时上山下河,这附近方圆十里,哪个地方他们没摸过,所以能留下两只大鳖也不算多稀罕。

    “去跟春花说声,你们全家过来吃饭,今天我下厨。”耿秋笑道。春花姑娘老是想跟着他学厨艺,但是他现在呆在余家庄的时间少,并且下厨次数更少。今天倒可以教她两手。至从吃过耿秋弄的饭菜后,曾家人就对春花姑娘的厨艺不太感冒了。

    “好咧。”曾常平高兴极了,回家去叫人。

    “把这鳖送一个去余家。”阿昊说。他听李大夫说过,吃鳖对小孩子比较好,所以想送去给阿晚吃。

    “恩,我明天送过去,正好去铺子里转转,过两天也该关铺歇业了。”耿秋说。

    很快,春花就带着杏花过来了,挽起袖管就准备干活,耿秋说:“我今天准备炖鱼锅子,这个非常简单。保证你马上就学会。”

    说着开始亲自指点她,先把两个鱼头放进油锅里煎,两面都煎黄,放进开水进去煮汤,扔几片姜进去。另一个锅,再依旧丢下鱼排与小杂鱼,也煎好两面。等鱼头汤煮得差不多了,就可以下小杂鱼进去,一起煮了。

    然后又剁了大块的带着肉的野猪排,焯水后放进土煲里炖着,这才开始洗各种蔬菜,白萝卜切成滚刀大块,白菜洗净撕成大块,酸菜笋干等切碎。

    然后趁着鱼汤和猪排都炖着,又炸了几碗花生米,炸了一锅子腌制好的鱼块。

    这些菜式,其实都很简单,就是用料实足,不出两刻钟,厨房就香气四起了。

    全部的菜,都是春花在耿秋的指点下弄出来的。这姑娘厨艺虽然现在已经有大进步,但还是赶不上耿秋和三婶。主要是因为从小太穷,没怎么见识过,会的就是最普通的水煮盐拌。稍微复杂一点和高档一点的菜式都不会。

    吃饭的时候,曾家一家子人都说:“还是秋哥做的菜好吃。”

    “嘿,你们别搞错了,这顿可是春花做的。”耿秋笑。

    “真的吗?看来我们以后有口福了。”曾大山笑道。他其实不讲究吃。但这些菜明显比平时春花弄的好吃,更何况平时在家可没见过她弄过这样的锅子。

    “吃菜,吃菜。”阿昊笑着夹了一筷子白菜下进鱼汤里,又扔进了几块豆腐。这个鱼锅子说实在的,他都是第一次吃呢。很鲜,也清淡,别说他喜欢吃,其他人也喜欢,特别适合小孩子吃。那鱼汤都煮成了奶白色,阿牛和宁哥儿都喝一碗汤呢。

    两家子人,十几口呢,围着大桌子,挤得满满当当的,热闹非凡。

    ☆、第63章 乡试

    平凡而热闹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两年过去了,家里这两年收的粮食全部存着,其实也不多,近百亩田,四成的产出。两年也不过是约两万斤的粮食。余明仪和他一样,也把这些粮全存着。周大人的意思与他俩一致。因为边关一直在打战,大大小小连年不断。应当说从将军去世,边关守将换人后,就没消停过。但朝廷一直认为这些很正常,毕竟北方外族连年来抢粮,每抢一次总要打一战,大家好象见怪不怪了。却没人会说这几年格外的严重些。

    这一年的乡试,定在八月末,阿昊刘知华等人承载着北县人民的希望走上了考场。

    而在一年前的院试中,北县县学走出的学子,也有四名高中秀才,名次分别为二、三、五名及榜尾。一共十人参考,有四人取中。这个成绩不算太好但也绝对不坏,毕竟这些学子,只在北县县学上了两年学,余明仪的名声因此更好高了,第三年,北县县学招收的学子比第一年,翻倍都不止了。院试成绩出来后,京里国子监,都对北县县学和余明仪做出了特别嘉奖。因此,本次乡次,好多人都盯着阿昊刘知华几个从北县走出来,并且与余明仪关系密切的学子。

    余明仪恨不得亲自跟着阿昊等人去省府,奈何他实在不宜出面,现如今他的名声在读书人中实在是太高了,别说北县的学子了,就连府城,甚至京城都有人找了无数借口与托了不少关系,想要来北县读书,甚至恨不得要让余明仪亲自授课,弄得他烦不胜烦。好在北县着实偏远,他又有个男爵的爵位,能令他无法拒绝,而又亲自来找他的人屈指可数,不然,他的日子可真的难过了。

    耿秋这一次却是跟过去了,一来照顾阿昊等人,二来也见识一下省府的热闹与繁华。这个时候,天气还比较热,吃的方面要格外注意。毕竟乡试参加的人数可不少,时间也不短。有人贴身照顾,处理衣食住行,学子各方面都会舒适一些,也能更好的应考。

    因阿昊等人要先到省府参加乡试的资格考试,想要参加乡试,可不象院试那样有禀生作保就行了,所有秀才要参加乡试,必要先经过一层透拔,优胜者方能获得入考的资格,才能参考。并不是每个秀才都可以参加乡试的。这样的资格考试,除了对学业的考核,也算是验明参考者的身份,为了防止作弊,验明身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而通过的秀才就能领取相当于现代人的准考证了。有了这个准考证,秀才们才可以进考场,参加三年一度的大比。优秀者也称为举人,举人们就可以参加来年春天举行的最后一次科举考试。考中进士者,从此走上仕途。

    阿昊等人提前了十日,早早就到达目的地,特别包下了一间两进的民居。耿秋决定自己亲自下厨,照顾众学子的生活饮食。不仅如此,他还带了两个帮手,两个帮手与其说是来帮忙的,还不如说是来玩的。一个是曾大山,他说要来当护卫,保护众学子的安生,一个是李大夫,他说要当随行大夫,防止有人生病,能得到最极时最好的医治。

    这是专门做这种学子生意的民居,可以月租也可以年租,也可以日租。而且可以连人一起出租,也就是可以配备厨房洒扫等下人。当这家的主人知道,他们是从北县来的秀才时,原本那淡淡的表情立马变了,他们得到主人家热情的招待。

    来之前,耿秋还特意打听过价格,听说是一般在八十两银子到一百两银子之间的月租价。没想到这个环境好,房子也不错的小宅院,居然只要五十两银子,而且还赠送两名伶俐下仆。

    主人却笑哈哈的说:“北县余男爵,与北县秀才的大名,早就轰动了全省城。我们这些做学子生意的人,哪个不想见识一下众学子的风采。”说完那眼神热烈的扫过众学子,很有一种脑残米分丝的表情。令耿秋和众人哭笑不得。他们实在没想到,自己会有如此大的名气。

    这要是在现代,主人家一定会找阿昊等人要签名,不过他虽然没要签名,却也做了差不多的事情,他要求,众人离开时,能给他这个宅院留下点墨宝,并且签上大名。当然是指考中的人,他这是要利用北县学子的声名,给自己家的宅院增加名气呢。如果是这一次来的九人,全部高中,那这间宅院立马会炒到天价。

    北县这一次乡试,总共就来了九人,阿昊刘知华等五人,与另外去年北县县学新进的四名秀才,这四人都算是余明仪的学生,并且也与耿秋熟识,所以余明仪把他们交给耿秋。这九人的年纪都不大,阿昊算得上是最年长者,也只有二十五六岁。一些往届没考中举人的秀才们,这一次就好象约好了似的,都没有来参加。因此,北县的这九人队伍越发显得惹人眼,全是年青才俊,因此很是令一些中老年秀才们眼红。

    两个下人,耿秋按排了一个在厨房帮厨,一个专门打扫清洁。李大夫和曾大山就住在了门房的小间,充当了临时的门房。

    这个宅院各方面都不错,但唯有一点不太好,就是正房的房间太少。这种宅院一般都是租给那些颇有家产,自己带了随行人员,主子就一两人的学子,所以总共就三间带有厢房的正房。现却有九人要住,耿秋和众人商量了一下。最后,刘知华四人住了东边带厢房的正房,两人一间。另外四个新秀才住西边带厢房的正房,同样是两人一间。

    而耿秋和阿昊却住在后面的下人间,还好是个单独的小间,床铺桌椅陈设也齐全,就是小些,说来不好听一点。但他俩是夫妻关系,与别人混住在一起也不好,因此众人也就同意了这样的安排。反正整座宅院,除了他们一行人之外,也就剩下两个平时也专门打理这里的下人。

    耿秋带着的这九个秀才,一安定下来,门房就接到了不少的拜贴,请贴等。大家都打着以文会友的幌子,想要提前了解一下他们。又或者是见识一下这都是些什么人。

    一开始耿秋全推了,但因为他们提前而来,又名声在外,到后来有些人实在是推脱不得,因此阿昊他们专门出了几趟门,去应付这些人。反正没有一个人走进他们住的地方,他们也不在这里招待任何人。

    出去了三趟之后,没有人再想和他们以文会友了,因为他们一出门就九人,九人是个很大的团体了,并且九人非常齐心,互相之间又能取长补短,极有默契,对服外人,都是手到擒来,非常有优势。这时,选考的资格也下来了。只不过,就连提学官等人都对他们十分熟悉,根本就没怎么为难他们,一路绿灯,九人毫悬念的全部都通过了。

    等待进考场的这段时间里,他们开始闭门苦读,就连门房也关上了,不再见任何人。除了耿秋和一个下人每天清早出门买菜之外,其他时间任何人都不外出。耿秋厨艺还不错,又有个李大夫在一边,安排的饭食非常讲究,荤素搭配得当,都是些清淡爽口,好克化的饭菜。

    大家人也多,天天呆在一起,学习读书,时间也过得快,这样的生活与他们在书院里学习也并没有多大的区别,甚至更加舒适一些。毕竟耿秋是专门来照顾他们的,不仅在床上把阿昊照顾得心满意足,而且把众人也照顾得非常满意。

    九人当中,只有阿昊一人已成亲生子,并且耿秋还跟着身边,但他俩单独住,而且众人心事全在学业上,也没有人发现阿昊与耿秋的夜生活。耿秋和阿昊这三年,可是过着聚少离多的日子,长期的两地分居,令两人几乎只要单独在一起,两人就有冲动,更何况阿昊本身就是个很热情的人,所以天天晚上,两人都要运动运动。不过,两人也还有分寸,不敢太过,一般一次就罢手了。只是两人都不是毛头小伙了,这次数是少了,可时间却长了,搞得阿昊天天被滋润的满面春风。

    阿轩这小子,年纪最小,不通人事,居然还笑眯眯的说:“你们看,果然是秋哥做的饭最好吃了,最近昊哥的脸都格外红润。”

    其他几人,居然还颇有同感的点头,弄得李大夫憋笑不已,不过他也看得出耿秋和阿昊脸色都很好,没有纵8欲过度的表现。但他还狠狠的打趣阿昊说:“你俩夜夜笙歌,可小心怀孕罗。”

    结果阿昊只是愣了片记得,就在不意的说:“我不是吃过你那个避子丸吗,五年有效的。”反正他决定了,中举后不再继续科举了,现在认识他的人是少,基本上找不到能认出他的真实身份的人。

    可真到了京城去,再怎么小心,也一定会被有心人指认出来的,就连皇上,太子等人都认识他呢。他可不想冒这样的风险,所以就算现在怀孕了,也无所谓,还正好不能参加明年春天的考试呢。等到下科,再找个理由,时间一长,谁还记得非要他去考啊。

    ☆、第64章 大事

    “你自己算算时间,快差不多了吧。”李大夫笑。其实这种事情也不是万无一失的,只不过相公怀孕本身就不如女子容易,又吃了避子丸,别说是五年有效期内,就是再过一年半载的,也不一定就会怀上呢。

    “怀就怀吧,说不得秋哥还高兴呢。”阿昊说。

    李大夫给他把了把脉,却说:“身体很好,暂且没怀上。”不过,就算这几天两人亲热的次数多了,也不至于马上就怀孕。所以把不出来,也很正常。

    “哦。”阿昊也不以为意。这怀没怀上,他都可以接受。倒是耿秋猜到动静,跑了过来。正好听到没怀上几个字。

    李大夫和阿昊两人都有点怕耿秋失望了,李大夫连忙劝道:“你们年轻,身体又好,迟早会怀上的。不用着急。”

    “哦,没事。我还以为阿昊身体不对劲呢。”耿秋说,说实在的话,他虽然不在意有没有亲生子,但是如果阿昊真的怀了他的孩子,他还是会兴奋会开心,只不过没怀上,他也不失望。这种事情,原本就是要顺其自然。

    这天晚上,两人更加热情了,阿昊好象存心要给耿秋生个孩子似的,一晚上缠着他要了几次,弄得耿秋欲罢不能,直到被他榨干,才放手。结果,第二天,两人都睡过头了,搞得大家还以为他们生病了呢。不过有李大夫在,倒是为他们遮掩过去了。只是两人单独和李大夫在一起的时间,就被李大夫狠狠的取笑了一翻。弄得阿昊这张厚脸皮,都不好意思起来。李大夫居然还热心的给他们提供行房的各种能有效受怀孕的姿势,还说要给他们助阳的药等等。

    乡试完,不过一旬日就到了发榜的日子,众望所归,阿昊与刘知华都高中甲榜,刘知华更是第三名,阿昊名次稍差,与他们同时参考的其他七人,其中刘明张悟也排上了末榜,而且北县县学来的四个人,居然也有一个中了乙榜。因此,这次北县九名参考中,中举的有五人。

    这个结果一出来,简直是轰动朝野,叫好的人不少,但也有人表示其中有猫腻,有人更是直指本次考试的几个批卷官员寻私舞弊,有好事者还把其中一官员与周知府是同年的事指了出来。

    后来,他们五人的试卷不得不全调出来,公示给众人看。不得不说,看到他们的试卷,叫嚷的最欢的人总算是闭嘴了。此举总算是洗掉了染在他们身上的污名。但也让他们的名声,与余明仪的名声更加突出了。

    一般中举后,大家都会直接进京,以期来年春天的会试,刘知华等人也一样,也准备直接从省府赶往京都。而阿昊和耿秋却想要直接回了北县,因为怕阿昊真的怀孕了,总不能让他大着肚子去参考吧,要知道会试可是要进行几天几夜的,普通身体的人都有可能扛不住而生病,更何况一个孕夫呢。

    没想到,还没等到大家启程,就传来了一个惊天大消息。

    刚刚秋收完,边锤就来了大量的北蛮人,不仅抢走了刚收下来的粮食,还杀了不少驻守的边关将士。成功攻陷了北凉边防。

    因每年这些北蛮人都是到冬天才来,大家又忙着秋收,一时不备,竟让他们有如破竹之势,杀出一条血路,成功占领了边陲重地,北凉县。北凉县周边不仅有大军驻守,还有一个近万人口的大卫所,北凉卫所。要知道,卫所里的居民可不比一般农户人家,他们虽然种田,但他们是士兵的来源地,这些人家户户世世代代有人在军部,所有男丁都是从小操练,是可以随时拉上战场的人。

    可就是他们这样的人,居然在一夕之间,几乎就被北蛮人杀得一干二净了。而北凉卫所算得上是北凉县城最后的防守圈了。北凉卫所的失去,令北蛮人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北凉县城。

    不仅如此,因为刚秋收完,粮草充足。北蛮人得到了充足的补给后,又增补了大量人马,把整个北凉县区域的百姓军士官员中青壮年小孩子老人全部杀了,只留下一些年轻女性供他们享乐,他们几乎是倾巢而出,看样子是打算定居在北凉了。他们把北凉牢牢的把守在自己手中,准备当成自己的老巢。

    北蛮人聚居的地方,属于西北极寒冷之地,雪山冰河沼泽纵横,良田极少。一年里有半年的时间都是冰天雪地,物产极不丰富。他们大多靠饲养牛羊为生,只是在最热的季节种些谷物充饥。

    因为北凉乃是大庆朝的兵防重地,过了北凉就不是大庆朝的属地了。而北凉县也是离北蛮族最近的陆地了。北凉虽然地位大庆朝最寒冷的地方,但相对于北蛮人来说,北凉却是气候最好的地方,陆地良田也多,能种的庄稼要比北蛮人自己的地方多多了。

    而且北凉与最近的新洲府之间只隔了一条狭窄的大山谷,易守难攻,北蛮人守着北凉,只要截住这个要道,完全可以切断二者之间的交通。因此北凉的失守,对新洲造成了极大的压力。而新洲只有不到三万的一支军队,而且因为兵器年久失修,将士也多半早就归于田园了,平时真正还保持操练的不过是两三千人,这样的一支队伍,怎么能抵挡得住北蛮族的慢将骑兵。大庆兵将不敢从新洲来进攻北凉,但北蛮人却可以从北凉时不时的反攻,北蛮人完全可以慢慢侵蚀新洲。

    如果新洲失守,就会造成更大的恐慌,因为新洲府是大庆朝的北方粮库,这里田肥水美,算得上是大庆朝北方最繁荣的地方了。最重要的是,新洲府是丘陵地带,没有高山,完全不可能堵得住北蛮人强悍的骑兵。他们可以驱兵直入,四处抢掠,甚至占领新洲府。那个时候,整个大庆朝就危在旦夕了。

    北凉的驻军达十万,居然就这么无声无息的消失了。皇上振怒,朝中一片慌乱。而等到这个消息传到京中时,新洲府都处在危急之中了。所有的人都在谈论打战。皇上更是让京都的近卫军们日夜加防,生怕北蛮人打到京都来。却没人想到,应当立即派兵去增援新洲。

    损失了最强壮的北凉大军,而那些朝中大员们却只晓得你推我,我推你,拿不出一个确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只得眼睁睁的看着北蛮人时不时的到新洲来,他们也并不占领新洲,而是不停的派人来抢粮,所过之处,实行抢光,杀光,烧光的三光策略。不过是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把新洲的三万军士又戮杀光了,连大半的粮食都抢完了。还把驻守地往新洲递进了十里,直接驻守到了山谷的最前端。

    这时,还有谁有心事,关心明年春天的会试啊。

    耿秋一行十几人,只好依旧回了北县。刘知华阿昊等新科举子,连个簪花宴都没办成,就匆匆离开了省府。

    回家后,阿昊的精神一直不太对劲,晚上甚至拒绝耿秋的求欢。耿和一开始还以为他是怕自己怀孕了,不适宜这种运动。没想到他地开始思考上战场的可能性。从文出仕,是他一早就没有的想法,而且现在这么乱,他也不可能静下心来读书。北凉死掉的十万大军,其中有不少将士,是他的将军父亲带出来的,甚至有些人,他都曾经并肩作战过。

    没想到,在几年前的那场战争中,他们活下来了,现在却死得如此不堪。他怎么也想不通,十万大军,怎么就这么轻易的让北蛮人抢占了北凉县的?他相信如果真正的在战场上撕杀,十万人是不可能就这么快被杀光的。他真恨不得亲自去看看,这其中究竟有没有,不可告人的真相?

    果然,没多久,新洲失守的消息传来。皇帝知道后,当场晕倒。这时候,他才想起曾经驻守在北凉的护国大将军,这位传奇人物,十岁出头就开始在北凉作战,一直到死,近四十年的时间,因为有他,北凉一直稳稳当当。

    太子及其外家,因此受到了极大的质疑,不得已之下,太子的表兄,上书请战。

    原本病歪歪的皇上,终于露出了点笑脸,给他点了十万大军,带着最精良的武器,奔仆新洲。却不想,这群人,也是有去无回,居然连点儿作用也没有起来。这时,皇帝再也派不出兵士了,而北蛮人气势更高,很有挥军南上的势头呢。实在没法子了,皇上就要求所有宗室勋贵家族派人出战。宗室勋贵家族按照等级,家家都有些护卫,多则几百上千,少则几十上百人,这些人平时还多半是吃皇粮的呢。

    这些护卫平时是保护自己家的主子,但非常时刻,皇上一声令下。他们也不得不去作战,他们当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都是从战场上退下来的,而且身手都不错呢。而这些护卫因为平时各为其主,又身手好,聚集在一起后,很难得有人能指挥得动他们。

    皇上与朝中大臣几经商量后,定下了二皇子平王作为北伐最高将领。普通人哪里能使唤得动这些人,二皇子却不同,一来他是皇子,二来他是亲王,除了皇上和太子,又有几个能比他的地位高呢,第三,他功夫不错,也曾在阿昊的父亲带领下,打过战,立过战功呢。除了平王之外,皇子还指定了几家人必须派出子弟协助平王。这些人家都是本身就与军中有关系的人,他们本来就应当有人出战,只不过现在都在当缩头乌龟呢。

    不过,皇命一出,他们也不得不服丛,家里子弟去打战,总是要带几个好手在身边保护。这么一来,平王带领的这支杂队伍,居然还真的集中了不少厉害人物呢。

    而阿昊也在这时候确定自己没有怀孕,就故意放了消息出去,说他武艺超群,从小熟读兵书,果然立马被人上报,朝中正是缺人的时候,哪能让他呆在家里呢。于是,阿昊就被拉入战场。

    ☆、第65章 百户

    阿昊弃文从武,又是新科举子,人还未入队,就被封了个六品小武官百户,这样官员是可以带亲兵护卫的。他也准备了两人,一个曾大山,一个曾常平,因为手头上得用的人也不多。这两人是功夫最高的,特别是曾大山不说以一挡十,起码也能以一抵三吧。曾常平不过十五岁,看上去不起眼,这几年也越发的成稳起来,因为曾大山是以训练暗卫的手段来操练他们的,所以他虽然功夫不算多高强,但也自有一些真本领。

    与此同时,京中勋贵家出来的子弟,全部封为六品百户,各人带着自己的亲兵护卫,与聚集在一起的,各府里的守卫组成的兵士大部队,由平王带队准备出发。

    阿昊此去也是做了万全的准备。毕竟上战场可是提着脑袋而去的,不能活着回来,一切皆是枉然。所以不仅是要立下战功,还要保证自己得活着回来,最好还是全须全尾才好。

    上头的任命到达之前,阿昊倒是和耿秋深谈了一次,耿秋知道他最大的心愿就是为将军平反,所以也不可能阻挡他。再加上现在皇命都出了,再阻挡也不可能了。所以,耿秋能做的,就是尽量多给他准备一些必须的装备。

    耿秋首先打制了三张精铁的背甲,其实就是两块圆形的铁片,缝在衣服里,可以护住前胸后背,让阿昊和曾大山两父子带着,打战时穿着,起码可以多一层保护。另外,李大夫还为阿昊三人赶制了不少的好药,外伤的药是一定不能少的,而保命丹,解毒丸一样也不能少。李大夫出品,药品的质量没得说,只不过,光是这几颗药丸,和那几包药米分,就花了近千两银子呢,全是高级货,好些药都是李大夫多年的珍藏呢。

    最后耿秋还给阿昊他们准备了些干粮。新洲失守后,附近的城池也遭到北蛮军的掠夺,各地的驻军基本上都死伤惨重,今年的秋粮基本没有上缴,国家的粮库很显然不充足,谁知道这些人一上战场,吃食准备得足不足。因此,耿秋就把大米大豆芝麻等物炒熟,磨成米分,掺入盐。让阿昊与他的随行人员带上。每人带了约三十斤。这种米分末,可以直接吃,可以用开水冲成糊糊吃,保存期也长,是最方便的干粮,并且发头极大,一小把就可以冲出一碗呢。除此之外,他还准备了不少的肉干让他带上。

    “别再弄了,弄这么多的吃食,怎么也带不下了。再说了,我与大部队集合,大家说不得就有专人管着了。这些东西说不定都会被收缴了呢。”阿昊说。

    “你大小也是一个官,带着东西算什么,这一去都是冰天雪地的,要是有可能,我恨不得押送一批粮草去呢。”耿秋道。他很是担心,那种严寒的地方,别说打战了,就光是要活下来,就得消耗不少呢。而显见得,现在粮草是不齐全的,并且就算有,也没法子送过去啊。

    阿昊走的时候,三个人得到了县衙门的三匹好马,虽不是战马,但绝对健壮跑得快。毕竟他们也算是代表着北县人民出战呢。这一场战事,谁都不好评价,因为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打完,又能不能打赢?

    当三人骑着马绝尘而去后,耿秋强忍着心酸与众送行的人员告辞回家。来送阿昊三人的人不少,有他学院的同窗好友,也有北县的佃户与村子里的乡民,以及北县的县太爷等等。毕竟阿昊现在可是正经的官员了,只要这战场打得赢,他的前途不可限量。说个不好听的,就算他死在战场上,也算是为国捐躯,马革裹尸而还,他的这个官位也会世袭给阿牛。

    而且阿牛还不一定需要上战场。因为他是独子,连个同房的堂兄弟都没有。村子里的那些人,虽然与他们同姓曾,但却算不是真正的血亲了,早就出了不止六服了。而现在他们把户籍又迁入了北县余家庄,自成一族了。

    阿昊做这个举动,也是因为他要上战场了,以防万一,要是他真的时运不济,死在战场上,又或是,很快被人发现他的真实身份,父亲的冤屈洗不清了,阿牛与宁哥儿还需要有人照顾看护。光靠耿秋一个无名无势的普通庶民,实在是太难了。

    北县余家庄,只要有余明仪一天,就没人敢来找事。余明仪如今的声名,响誉整个文人界,他又老老实实的呆在这里,专心教书育人,根本就不碍着谁,这样的人哪有人会和他过不去。

    阿昊一连急行军三天,才遇上了平王领的大部队,验明身份后,总算顺利归队。

    “你就是江淮府的新科举子曾文昊,才任命的百户?”平王盯着眼前的人,眼神发暗,问。

    “回王爷,正是在下。”阿昊面不改色的答,心里却暗暗叫苦。虽然他考虑过,会遇上熟人,没想到一来就遇上了一个最大的熟人。不过认真说来,他和平王也不过是见了几次。更何况平王比他大了五六岁。平王跟着他父亲打战时,他还是个小孩子,跟现在的相貌来比,还是有不少的改变。也许平王只是觉得他眼熟,而并不敢确定他的真正身份。

    “放着好好的学业不要了,要上战场,你不怕吗?”平王又问。

    “学得文武艺,卖给帝王家。”阿昊答。他总不能说出自己的打算吧。这个回答也算是中规中矩了。

    “家里还有什么人?你这个年纪应当成家了吧?”

    “回王爷,下官父母长辈亲人俱亡,已成家,招了正君,有个儿子已经五岁了。”

    “好了,归队吧。”平王却并没有说什么,就让他走了。

    他走后,平王心情却很好,他没想到会在这种情况下遇上阿昊,他一直就知道阿昊不会就那么死在小人手中。果然,他一直活得好好的,只是改了名换了姓,如今连儿子都有了。当年将军的事,他一直就怀疑是太子一系搞的鬼,可是拿不到把柄,而且父皇却又偏听偏信,他也无可耐何。更况且,当年他跟着将军立下不少的战功,早就被有心人在父皇面前给自己记上了一笔,父皇那时起就开始不待见自己,要不然,他也不会回京后,一直就在缩在府里装病啊。

    闭门装病了好几年,父皇才慢慢放松了对自己的监视,但是自己虽然是父皇众多儿子中年长的,却一直没得封亲王,至到这次出征,才被封为平王。

    “朱三,给他安排一队人马,让他先带着。要挑好的。”平王吩咐道。朱三是他的心腹,这种事都归他调配。

    平王带的这支队伍,可不好带呢,人人自命不凡,还动不动就有人互相看不顺眼,天天都要闹几场。要不是平王手段粗暴,每每总是不留余力的打压下来,还不知道要闹成什么样儿了。这些人天天在皇城,吃香的喝辣,谁乐意来打战啊,又不是嫌自己活的命长了。可一纸皇命,他们就不得不丢下一切,认命的跟着平王去打战。这不,离新洲还远得很呢,他们就开始闹腾起来。

    “朱四,今天那些人又玩出什么花样了?”听到外面的喧华声,平王抚额,冷冷的问道。

    忠勇伯家的小爷与诚意伯家的小爷几句话不投机,就打起来了。说起来,这两家的小爷平时就互相看不惯。无论什么都要争一争,抢一抢的。两家地位相等,爵位一样高,本应当是通家之好,偏偏这两位爷,你不看不中我,我瞧不上你。这回,两人都封了同样的百户,带着同样多的人马,又得互相争得高低了。可惜的是,这还没上战场呢,就不知道他们上战场后,会不会一个比一个强。

    “去,把所有的百户叫来。今天就让他们开开眼界。”平王突然想到一个点子,冷笑道。今天他还真得给这班子贵族子弟一点打击,以免个个眼高手低,上了战场,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曾百户也要叫来吗?”

    “当然,把他的两个护卫也叫上。”

    很快的外面就聚集了不少的人。总共六个百户,再加上各自的亲卫,与平王带的人,加起来也有二三十人呢,更别谈哪些外围的兵士们。

    等人都到齐了,平王叫:“曾百户。”

    “下官在。”阿昊答,他现在已经换上了官服,包括曾大山与曾常平都换了制服。

    “江淮府的新科举子?”立马有人小声问道。

    “就是那个传说中,能文善武的家伙?”有人酸溜溜的说。

    平王让他们乱了一会儿,才冷冷的说:“正是。你们不是自诩本领高,今天给你们一个机会,所有人都可以向曾百户讨教。文比武比皆行。”

    平王的话,令阿昊有一瞬间的迟疑,但他没说话,既然平王发了话,今天看来是非战不可的,何况他想要在这群勋贵子弟面前站住脚,也得拿出些本领来。不过他没想到,平王对他评价这么高,居然认为他文武都不会输。这几家人,他并不那么陌生,甚至有人还跟他家有那么点交情。

    首先出场的忠勇伯府的邓百户,邓百户不过十七八岁,长得白白净净,一点儿也不象个武人,但人家可是从小就学功夫的,家里也是世代从武呢。

    别说他,其他几家也一样。只不过有一点,这几家无论是伯府,还是侯府,基本就是比较没落的,只不过是靠着先人的阴萌,还保留着个爵位罢了,大庆朝的爵位都是五代而斩,这几家基本上都是四代了,又没人担任较重要的官职。

    要不然,这次大家也不会派出自己家最出色的子孙啊。还不是指望他们能挣个军功,让自己家的爵位更加稳妥些啊。如果命好,能全须全尾的回来,加官进爵是指日可待,就算是战死疆场,也一样会阴及家族啊。

    邓百户选的武比,但他只在阿昊手下走了五招就败了,面红耳赤的服输下场。

    接着诚意伯家的张百户上场,依旧是武比,一样也是只走了五招,就败下场来。其实说起来他和邓百户都是走了五招,但他却知道,阿昊的功夫比他们强多了。

    后面的三个百户,都一样,选的武比,因为他们都是自小练功夫的,虽说也读书进学,但没有一个人考过秀才,哪里敢和阿昊这个举子比文,都还是有这个自知之明的。

    只不过,前面的邓张两位选的拳法,而后面的三人,有一个选的是枪法,一个选的是射箭,一个选的是近身博击,人人都是选的自己最善长的。但一连五人,都走不过五招,就败在阿昊的手下。

    这样的结果,不仅他们觉得吃惊,就连平王也觉得有些吃惊。平王知道阿昊有些本领,但这群人,天天闹腾,身上的功夫他哪里会看不出来。这些人也都是有几分真本事的人,但却没一个人能在阿昊手下讨到好,很显然,阿昊的功夫比他想象的还要好。

    单比,没有一个人能胜过阿昊,平王冷冷的环顾了众落败的百户,又来了一句:“曾百户,你能以一挡五吗?”

    “下官试试吧。”阿昊答。以他刚才与众人对招的了解,他大约是知道这几人的本事的,所以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好。你要使什么武器?”平王问。

    阿昊抽下腰间的鞭子,这是他的秘密武器,绝大多数人只知道他会使枪,因为他父亲就是使一杆银枪,鞭子却是他几乎没在外人面前使过的一种武器。就是刚才他都使过了枪,但看不出来他父亲的路子,当然他是故意没露出来的。他也怕使出父亲的枪法来,会令其他人起疑,毕竟哪个学武的人,不知道他父亲枪法出众啊。

    果然,平王见他居然使鞭子,脸上居然愣了一下,不过很快就一闪而过。其他几个人更是惊讶的不行。毕竟刚才大家已经试过了他的功夫,枪法,拳法,射箭等都比了,没想到自己等五人都是出了全力,人家居然这时才拿出鞭子,显然鞭子才是阿昊最善长的武器啊。

    而且阿昊一抽出鞭子,众人就感觉到子一股杀气,要说一开始大家只是切搓一下,阿昊一直都表现的很和气,这会儿却完全不同了。五个人立马感到了压力,人人都提起精神,全力以赴,但还是很快就败下来。

    阿昊用一根鞭子,以一抵五,居然还一点儿也没显得吃力。

    “现在满意了吧。还没上战场就晓得天天窝里横,这里可不比上京呢。从明天开始,急行军,卯初就出发,所有人都打起精神来。”平王一声令下,冷冷的扫视过众人,还补了几刀,说得他们人人都面红耳赤,直恨不得钻个地洞。

    平王心里乐呵呵的,但脸上却一点表示也没有,说完袖手,转身就走了。这回他不相信,没打击到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小王八蛋们。这些人,平素占着自己有几份本事,天天闹腾,现在来了个文武都强过他们不知多少倍的人,该老实了吧。

    ☆、第66章 扩张

    耿秋至阿昊走后,干脆令三叔三婶也搬到余家庄来了。村子里的房子和田地都不要了,房子就送给了阿轩,几亩田就交给村长让他去处理了。

    阿轩这一科乡试没中,起码得再等三年才能再下场,不过因为会试遥遥无期了,刘知华等几个新举子干脆回了北县,在县学里边当夫子边温习,反正现在北县这所县学,来求学的学子从四面八方而来,夫子差了不少。他们的水平都够当夫子。

    阿轩家境不太好,不可能在去府学读三年了,因此就回家自己苦读,时不时的来县学找刘知华等人和余明仪讨教,以期三年后的乡试。阿昊和耿秋的房子给他住,也正好,够清静,而且他们一大家子挤在一起,随着孩子们长大,确实有些不够住了。

    因此他不止自己搬过来了,还把阿清的大儿子,小名黑子的家伙带过来了。小黑子跟着自己叔叔读书学字,不指望他去考科举,但他早就到了该起蒙的时候。平时叔侄俩清清静静的读书,饭食,都是由人送过来。现在村子里的青壮年都在三叔的带领下,学了一些本领,打个猎是没问题了,所以整个村子里的生活水准都上升了。阿清家也一样,因此儿子跟着弟弟念书,不过是费一些笔墨纸而已,他家还能供得起。

    因为打战,耿秋更加上心庄稼活计。眼见着粮食价格已经开始上涨,县里的大户们都开始囤积粮食。好在,他和余家都还有两万斤的存粮,也不用担心没得吃。主要是担心,战事拉的时间太长,明年朝廷会加收税赋。甚至会到民间来拉壮丁。

    经过两三年的归整,余家庄这边两家的田地山头算是全部弄好了,各家都有一百多亩田,山头也打理得非常齐整。甚至连附近的一些荒地也被佃农们开垦出来一部分。惜日荒凉的余家庄现在可是北县县郊最好的一条村落了。当初那些连饭都没得吃的佃农们现在家家都稍有余粮,日子过得红火起来。特别是因为大家的孩子们都跟着曾家的孩子们一起练功夫,打猎的功夫见涨,人人都能给家里添些收入。所以余家庄竟飞快的成了北县有名的富裕村。

    不得不说,这算是余明仪与耿秋的功劳。县里稍微有头脸的人家都派人来这里考查,想到这里来买山买地,不过最好的地方已经被余明仪与耿秋拿下了,剩下的可就比这差多了,但价格反而涨了起来,各人左想右想,又觉得不划算,正好县太爷也不想令他们到余家庄来,因为他怕会给耿秋和余明仪带去麻烦,这些人参差不齐,怕不太可靠。

    为了防止再有这种事情发生,县太爷干脆私下底透露给二人,想让他们把附近的几座山头全买下来。两人商量了一下,觉得也行,但要是全拿下来,他们又吃不下去,就稍带上了北县县来上头派来的两位训导,刘知华等几个举子老爷。他们相中了离余家庄不太远的几个小山头。他们手头上都不太富裕,想要拿三百多两银子还是不太容易,不过两人还能凑一份。

    于是余明仪与耿秋他们两家就又各花了六百两,把相邻近的两个山头全买下来了,这几座山头要比先前的两座差一些,又是一次性拿下,价格就便宜些,各家拿了二个,加起各家有三座了。因为现在的价格比之前他们拿的三百两,上涨了一成。

    只不过,这样一来,余明仪家就又把手头上的一点余钱全光花了,因为他们这三年的收成全部没有卖掉,光是养着山和田了。耿秋这五百两,还是上回曾大山给的呢,阿昊走的时候,带走了千两银子的药,加上这次的花用,只剩下五百两了。

    好在阿昊这回有了俸禄,家里的收入增加了。耿秋也就不用太担心了。要不然,他还不敢花这五百两了,要知道,阿昊走的时候,可是把阿牛与宁哥儿两个孩子,以及曾家一家子孩子与三叔三婶都交给了他。他肩膀上的负担也不轻呢。光是吃吃喝喝,他倒不担心,可是两个孩子读书可得花不少钱,还得为他们娶妻成家呢。

    这次开荒,可不用四处去找佃农了,因为庄子上的佃农们一听到消息,就各自把自己家的亲朋好友们带过来了,人手立马就足足的了,以往常一样的办法,大家都很满意。根本就不用耿秋和余明仪多操心,人家就办得好好的。都是有例可循的啊。

    如是,很快就到了第二年,除了刚开始的时候阿昊写过两封书信回家,第一封信就是讲他刚到了平王手下时发生的一些事情,第二封则是到达新洲附近写的,讲了他们一路行军的一些事情,信都很简单,让他不要担心,照顾好家里人。耿秋连回信都没有给他写,因为不知道能寄到哪里去,也不知道他能否收得到。

    其实就连这两封信,也是平王令大家写的,不过是给家人报个平安罢了。因为大家都知道,真正进入战乱区,就不可能与家人有书信往来了,并且说不得明天就没命了呢。

    因家里的事情着实也太多,并且耿秋还要帮余明仪管事,他也忙得没时间东想西想,现在他和余家各多了两百亩田地和两座山头要处理,佃农也增加了不少。现在的余家庄可是一个拥有六七十户佃户,近千人的大村落了。大大小小的事情真不少,人多嘴杂,还时不时的会有一些小龌龊发生。

    耿秋不仅要管理好佃农们种田的这种大事,还要调停他们之间时不时发生的一些矛盾。弄得他恨不得把自己掰成几半才好呢。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夜里也差不多要忙到半夜才睡。就连阿牛也送到县学去读书了。县学现在夫子多了,也就顺应了民意,开了蒙学班,专收六七岁的小童。阿晚虽然还不够年纪,但他天资聪慧,又一向和阿牛在一起玩,余明仪也就狠狠心把他也送进了蒙学,和阿牛一个班。

    就这样忙忙碌碌,很快就到了秋天,还没开始秋收,朝廷就下了旨意,加收秋税。农户们叫苦不跌,但也不敢违抗命令,因为人人都知道在打战,总不能让用生命在冲锋陷阵的兵将们没得饭吃吧。

    “要是收不够,可怎么?”耿秋问余明仪,虽然余家庄不用交税,但耿秋很担心,迟早轮到他们。

    “能怎么办?我们现在怎么也算是大户了,多少要交点。好在我们一直在存粮,也不至于影响自己的生活。我怕的就是,会有官员趁机收刮民脂民膏,到时候弄得天怒人怨就麻烦了。”余明仪说。

    他比耿秋消息灵通多了,周大人现在又升了官,朝中的事情自然知道的很清楚。朝中至平王领兵出战后,其他几位皇子也都不象以前那般缩着,人人都领了差事,个个表现非凡。反而,太子一系因在北凉失守一战中,损失了不少心腹,又后拆损了其外家的嫡亲表哥及其带去的一干嫡系人员,以至于太子一系的威风比往年差了不止一星半点。最重要的是,皇上对太子也不象之前那般喜欢了,前段时间甚至还指责了皇后。太子现在是腹背受敌,各兄弟虎视眈眈,人人都有自己的一派势力,矛盾全都指着他,简直令太子度日如年,现在太子的地位及及可危,说不准哪天就换人了。

    朝中如果不稳,又逢战事,肯定会引发更多的冲突,眼下谁也不知道,会有什么大乱子要出。好在,北县是个地处偏远且贫困的地方,这个时候反而算是安全的地方了。周大人,早就要余明仪多做准备,不仅仅只是要存够粮食,还要收集一些有点功夫的护院,为的就是怕有人乱中发难。

    “这个可真难说呢。我只盼着平王能快点打赢,搬师回朝。”耿秋叹气道。

    朝中各皇子各自为政,人人都想把太子搞下台,自己上位。没事都要找点事出来,何况现在还正是多事之秋呢。

    “没那么容易啊。北蛮人占据天时地利,平王又带着一队养尊处优的污合之众,就算人人都是高手,可要收复这些人,令他们老老实实的打战,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更何况就算他打赢了,如果不能得到好处,你说他会老老实实的当个亲王吗?说不得,更大的乱子还在后头呢。?”余明仪的分晰也极有道理。平王拿命在外头拚,凭什么便宜其他人。

    “哎哟,烦的很。我们现在先解决眼下的麻烦。要不,我们先各自拿五千斤粮食出来交给朝廷。”耿秋问。

    “不妥,不如我们先各自交一千斤粮食出去当税。一千斤也不算少了。县太爷自便心里有数。往后,要是朝中再来收粮,我们再各自交五千斤出去。不得一次交太多。”余明仪说。

    “我明白了。”耿秋嘴里答应着。心里暗道,自己果然不懂这些,粮食就算再多,也得用在钢口上。要不然,还不是出力不讨好啊。更何况,他们两家也不过是各自有两万斤的存粮罢了。就算这一季再收个一万斤,其实也没多少啊。人人都有一大家子要吃喝呢。

    一时间,两人皆沉默不语,心里头都知道,往后的日子更难过。

    ☆、第67章 动荡

    且不谈余明仪与耿秋的思量,平王此刻却正在大发脾气,“本王在这个鬼地方玩命,他们倒好,居然敢克扣粮草,兵士们吃不饱肚子,哪有力气去拼命。”

    “王爷,眼下可不是发脾气的时候,得想个法子啊。眼看着新粮刚上市,还不趁机多弄点粮草,冬天可怎么过?”左右各人不停的劝道。

    “曾百户,我记得你当初来的时候,带着一包吃食,闻着还很香,是怎么弄的?”平王问。

    因这批的粮草,居然有大一半都是乱七八糟的杂粮,余下的一小半糙米中还掺杂了不少的沙石,并且所有的粮食都是存粮,有的都生虫子了,平王见了简直怒火冲天。

    “回殿下,就是把所有粮食炒熟,再混和在一起磨成米分,掺入盐,吃的时候极方便,拿开水一冲就行。而且保存的时间很长。”阿昊说。

    “咦,这倒是个法子。”平王一听,大喜,连忙吩咐下去,先把沙石淘出来,再把粮食加工成米分末。反正现在他们呆得地方,冬天长,这还不到九月,就开始飘起了小雪,一锅水烧开都得费不少柴,这些存粮杂豆光是煮熟都得花不短的时间呢,往后更冷,连柴草都极缺,还不如趁现在天气较好,先把粮食全弄出来,往后只需要烧开水就可以了。岂不是又省时间又省柴草啊。

    说来,平王他们这一出来,就快有一年的时间了,虽然守住距离新洲最近的济洲府,使得北蛮族没能再进一步蚕食大庆朝的地方。但其实这个济洲,在平王没来之前,早就遭受过北蛮军的洗劫。幸好,当地百姓在济洲守军与知府的带领下,顽强奋战,在就要拼得山穷水尽时,平王率领的大军正好赶到,要不然,济洲府早就成为北蛮人的天下了。但济洲府下辖的几个县却多半失守了。

    可以说,平王的到来,也不过是将将守住了济洲府最中心的地方,所以说他们的日子也极不好过,在附近享受不到一点儿帮助,这儿没有给他们留下一点儿余粮,百姓早就流离失所,田地一片荒芜。他们占据的这个地方,位置极其重要,与新洲隔着一条大河,两边又是高山,当初抢夺下这个据点,可完全是用人命换回来的。

    平王来到这里的第一场大战,就是抢夺这个据点,当时死了四万人,还不包括先前就死守在这里的济洲守军与百姓。那时候,平王的命令是:“就算是死到最后一人,也要死死守着这里。”

    所有兵士,前赴后继,一连十天十夜,是北蛮人在发动这场战争后,第一次遭受到的最大反击战,打得最后,北蛮人自己退缩了。因为平王带来的十万大军,源源不断,不论生死,很显然是打着就算拼到最后一个人,也不退缩的主意。不仅如此,因为这批人当中,有不少功夫高强的好手,一人可当十人用,特别是有几个神射手,射杀了当时的北蛮族大将,更是折损了他们不少人马。大将一死,北蛮人瞬间军心溃散,平王趁机把他们驱离了济洲府。

    北蛮族当时也是一念之差,使得平王得到了这个据点,然后双方开始了拉据战。平王接守济洲府后,本地留下来的,还有战斗能力的,包括百姓与军士合起来不过区区千人了。连知府都战死在城墙上。

    平王清点战场,又加强了几个需要特别防守的地方,还来不及喘口气,北蛮族人就又大军压进,很显然他们也明白了,如果不能拿下济洲府,他们将永远也不可能挥军南上。幸运的是,平王这次战据了天时地利,正逢了一场大风雪,实在是太冷了,北蛮族人自己又主动退回去了。

    如是,平王总算是安全的度过了一个冬天,得到充足的休养。而期间朝廷增补的兵士与粮草也及时赶到,春天的战场,平王实力大增,与北蛮族人又拼个你死我活,但双方都没得到多少好处。

    如此三翻五次之后,朝中的粮草不仅不能极时到达,还遭到克扣,兵士们的日子极不好过。与北蛮族的战争,几乎就没消停过。一月总得打一二场,很显然北蛮族也明白,不趁机拿下济洲府,等大庆缓过来,迟早得把他们驱逐回北蛮。所以北蛮人也很拼,就没让平王安宁过。

    平王当初带来的不止是京都中的杂牌军,还有一路过来的所有地方驻军,都被挑选了一部分精良,总共也是凑足了十万大军。

    可是这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折损了大半的人员。现在留下的兵士不过四五万而已,前几次朝中派来增援的兵士还能一次来个五六千人,后来就是三两千人,现在居然才能来个千儿八百人。兵士和粮草都得不到充足的补充,反观北蛮族,人家现在却得到了较好的休生养息。

    北蛮族占领北凉新洲和半个济洲后,把自己子民中的青壮年全带了,不仅大力种田,巩固自己的地盘,还不停的进攻,以图拿下全部的济洲,以至于平王不得不驻守在济洲府,拼尽全力的和他们打拉据战。如果突破济洲府这道屏障,北蛮人挥军南上将十分轻松,因为往南,基本是平原,易攻难守。

    只是每打一次,大庆军都损失不少的兵士,正经算起来,大庆朝已经折损了近三十万兵士,而北蛮族死伤还不到大庆朝的一小半。前头两次折损的二十万兵士又是最强的精锐部队,以至于留给平王的这支军队就是个杂牌军,特别是后来从各地方抽调过来增援的兵士不是老弱病残就是新兵蛋子,基本都是来送死的。几乎没什么战斗力。

    搞到现在,平王手下还活着的人,居然大半都是京都各家的护卫队,好在他们在这里打了大半年,倒也历练得越来越勇猛。只是眼下粮草补给一少再少,就麻烦了。谁乐意在这里冲锋陷阵,还连肚子都吃不饱啊,再说了,北蛮人现在可是养得兵强马壮,此消彼涨,拖得时间越长,对大庆朝就越不利。

    因得知了处理粮食的好办法,连接几天,平王都抽调了部分兵士帮忙处理粮食,他自己却也急得团团转,他心里十分明白,今年的冬天将是个分水岭。不是北蛮人拿下整个济洲,就是他能往北走一步,所以兵士与粮草都极其重要。可是他一连发了三道急信回去,都没能得到朝中的支援,他很明白,朝中肯定是有大事发生了。

    “王爷,有消息回来了。”半夜,除了防守的,大部份兵士都睡了,朱四悄悄的叫醒平王。

    “点灯。”平王大喜,连忙起身,接过他埋在京中的暗探带回来的信。

    信中寥寥数字,朝中现在出现和派,他们觉得北蛮族越战越勇,怕平王守不住,还不如和谈,把新洲,北凉,济洲等地割给北蛮人。

    “哼。”平王大怒,恨不得把信撕掉。朱四捡起信,一目十行的扫过,脸色大变。

    “王爷,这如何是好?”朱四问。

    “简直是不可理喻。割地赔款,只能令北蛮人越来越强大,迟早有一日吞并大庆朝。”

    “就是,眼下他们就这么嚣张,再养几年,岂不是更加兵强马壮。”

    “去把几个百户叫来,再把叶先生请来,共商大计。”平王捏了捏眉,心情沉重的吩咐道。

    如果朝廷真的选择和谈,他平王就是个笑话,在这里坚持了快一年的时间,历经九死一生,回去后只怕也落不了个好下场,甚至有可能成为牺牲品。

    很快的,所有人员到往平王的住地过来。对于平王大半夜的叫他们集合,又没发现北蛮人进攻,大家都不知道是何道理。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发生呢。

    邓百户悄声问他身边的张百户:“出了何事?”这两人,原本象是仇人一样,见面就要互相嘲讽打斗,现在反而成了好兄弟,同生共死后,以前的那些小恩怨早就不放在眼里了。

    “我怎么知道?”张百户低声说。两人又用眼神问阿昊,阿昊更不知道,所有百户当中,只有他最没根基,其他人多少能得到京里家人传来的一些消息,只有他,完全靠平王。

    另外的两位百户,原本关系就好,也同时摇摇头,显见得,他们也没有得到什么风声。

    “好了,半夜叫你们起来,是因为京都现正在商讨合谈之计。”平王沉声说。

    “什么,和谈,开什么玩笑?”大家一下子象炸开了锅一样,简直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

    “肃静,有什么想法,一个个的来。”平王低喝道。在这些将领来之前,他已经和自己的心腹手下们,先讨论过了。很显然,他是不同意和谈的,但是这些将领虽然眼下是跟着他,却也无法保证都是和他一条心啊。所以,他突然抛出这个炸弹似的消息,就是趁机观察一下,大家的反应。

    ☆、第68章 家书

    “王爷,下官不同意和谈。”张百户最是沉不住气,第一个跳出来气愤的吼道。

    “王爷,下官附议。”其他各人纷纷叫道。

    一时间,整个议会堂,全是激荡的叫吼声。惊的守在外面的兵士们,纷纷互相询问,发生何事了。

    要知道大家提着脑袋在这里拼命,可不是为了和谈,这真要是和谈,他们的付出成了什么,死去的将士们又算什么?人家只会说他们无能,没能打败北蛮人。而没有人记得他们的战果,记得他们的付出。

    在他们没来之前,这里是个什么样子,而现在又是什么样子。

    那时,这里可是一片狼籍,四处是死尸,十室九空。现在不管怎样,部分百姓已慢慢恢复正常生活,只要能活着,百姓就会该干嘛就干嘛,有了平王的守护,城里百姓的生活除了萧条了很多之外,现如今活着的人还是要生活的,该种地的有种地,该经商的也在经商。

    只是大家日子过得更加紧更加苦了些,因为大多数的人都死在战场上了。就算如今剩下的多是老弱妇孺,也能慢慢缓过来,总比全被北蛮人占领要强得多啊。那些被北蛮族占领的地方,百姓不是早死了,就是被北蛮人奴役着,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

    怪只怪,当初太子一系白白浪费了二十万大军。现在想来,怎么都想不通,二十万大军是如何就那么轻易而举的被北蛮人斩杀的?他们居然抵不上济洲府的区区三千驻军与数万平头百姓,简直是令人难以置信。其实算起来,大庆朝不仅损失了二十多万大军,百姓的死亡人数更多,北凉县与新洲再加上济洲府下面的几个县,人口加起来起码也是三十万。

    这个问题,平王也百思不得其解,花了极大的心血来调查,可是怎么也找不到线索。当初身在其中的人,基本都死完了,完全找不到活口啊。有时候,阿昊都在想,是不是当初大军中有北蛮人的奸细,来了个里应外合,北蛮人才会这么轻易的拿下北凉与新洲。可是没有任何真凭实据,这话,他却只能放在心里想想,哪里敢说出口来。

    见这些人全是主战派,平王很满意大家的表现,不管怎样,眼下最重要的事,是不能军心动乱。只有上下齐心,才能有机会。否则一切都是白谈。

    “既然大家都不同意和谈,那就是要死战到底,所以这个消息绝对不能令兵士们知道,以免军心涣散。否则,格杀勿论。”

    平王一声令下,底下众人皆答:“是。王爷。”

    “王爷,如果朝廷主张和谈,我们要怎么办?”阿昊问。

    “想必大家也明白,近日来,朝廷给我们的补给越来越差,越来越少,特别是兵士几乎没再增补了。所以我们得先联合朝中的主战派,打击和谈派。各位京中多少有些势力。眼下可是他们出力的时候了。”平王冷笑道。

    这些大家族出身的百户,家里虽说不是最高等的权贵家族,可都是盘桓在京都近百年的大家族,私底下的牵牵绕绕多着呢,多少有些作用。他现在身处济洲,对京中的事,也是鞭长莫及,但却也不能束手就擒,总得好好策划一翻。要不然,他干嘛要不远千里,历经千辛万苦,还得九死一生的在这里苦撑着呢。

    平王虽然表面上看,并不突出,但实际上却也没与人结过什么怨恨,更何况在其年纪还小的时候,就能带兵打过战,又怎么可能是个无能之辈呢。只不过是,在其母突然去世后,皇上不知怎么就恼了他,而那时还有一位真正的元后嫡子,是名正言顺的太子,为了避其锋芒与韬光养晦,他才不得开始关在府中,寻欢作乐,只当个闲散无用的皇子。

    但该做的事,他可一点也没少做,皇子的身份,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该为自己打算,诚然,以前他并没有想过坐上那个位置,但是无论是哪个兄弟继位,他也得保证自己活得好好的,不说要位高权重,起码也得活得自在轻松吧。

    在风口浪尖上被推出来打战,已经令他做好了很多准备。所以他绝对不会让朝廷真正和谈的。十年的韬光养晦,他也是暗中布置了不少人马呢。京中各大臣,他也很明白某些人会如何想,如何做?本来,跳出来后,他反而看清很多事情。所以这十年的时间,他天天欢天酒地,不干正事,反而比别人更加看得清楚明白呢。

    比如,张百户家就出了个王妃,邓百户家还有个侯府出身的当家主妇,就连最不起眼的阿昊,也有个文人中一呼百应的余明仪老师呢。

    果然,马上就有人说:“曾百户的恩师,余男爵,说话可是很有份量呢。”

    话音一落,所有人的目光就全落在阿昊身上了。

    “余男爵身在北县,地处偏远,并且他不上朝,除了教学子,也不管其他的事情,想要上书皇上,恐怕不易。”阿昊说。

    “你即刻修书一封给余男爵,要他想法子令文人学子们上书请战。”平王说。这么好用的一个人,怎么可能放着不用呢。

    “是,王爷。”阿昊答,很早以前他与余明仪就是一体的了,这个时候也不可能丢得开。

    “你们几人,也同样分头行事,现在大家就在这里写家书,写完后,我即刻派人送出。可别指望驿站传信。”平王又说。

    很快的就有人送上纸笔等物,大家得令,全部开始埋头写信。

    因想要说动家人出力,各人写信都是挖空心事,既要写得煽情又要写得有理有据,总之写这种信可不容易,特别是大家都是武人,根本就没什么文采,平时写信不过是平铺直叙,几句简短的话就完事了。可现在要求太高,个个急得抓耳挠腮,写出来的信简直令平王不敢直视。后来还是阿昊与几个平王的军师幕僚给大家润色,才算过关了。

    写完信后,阿昊突然想出一个新点子,说:“王爷,下官有个法子,不知有没有用?”

    “说出来听听。”

    “眼下我们几个人写的信,就算能起作用,也有限,不如令所有兵士皆写家书回去,不象我们这样写,直接写死伤多少,大家如何艰难等等。为的就是守住这国土边陲。”阿昊说。

    “此言有理,王爷,这是个好法子,兵士来于天南地北,他们的家书又显得格外真实,可以想象当这些家书送到举国各地时,接到信的人再稍微往外传一点,岂不是人人都知道我们在这里的功劳了。”有人说。

    “就是,那时,我看哪个无脸无皮的人再提和谈,死了这么多人,就算是用白骨堆,也要阻挡北蛮人挥军南上的脚步,只有上下一心,才能真正打败北蛮人。要不然,今天割地给北蛮人,明天南蛮族再有样学样,是不是要再割地,长此以往,大庆朝将如何立足?”有人说。

    “就是,就是。”众人纷纷附和。

    平王听了大家的话,心情振奋,哈哈大笑道:“此举果然大有深意。好,传令下去,令所有兵士写家书回去,直接从驿站送出。就是要让大家都知道这回事。”他还正在考虑,怎样扩大影响呢,这个法子还真不错。

    “只是,大多数的兵士都不识字,如何写家书?”有人问。

    “这算什么话,不识字的人多了,为何有专门代写书信的?”有人大笑道。

    “就是,你怎么不说,老百姓又没几个人识字,怎么驿站还得传那么多的百姓书信啊,人家还有专门给不识字人念信的活计呢。”又有人说。

    一时间,搞得大家全都笑起来了。毕竟他们都是来至贵族,从小也是锦衣玉食般养大的,哪里知道百姓的生活,不识字也自有不识字的办法啊。

    于是,第二天,所有兵士,识字的就是自己来领了笔纸写信,不识字的就来找识字的,连阿昊等人也专门等在这里,帮人代写家书。总之,每个人,都得寄一封家书回去,家里人不识字更好呢,正好拿去让识字的人念,这么一念,岂不是变相的告诉别人信的内容了吗?反正这些信中所写的,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

    阿昊等人的专用信一早就经平王的暗线送出去了,现在与兵士们一样也写了普通家书,这些家信则分为几批走几条官途,经多个驿站送往全国各地。大家来这里后,哪里有时间写家信,因此一听说平王令大家写书信回家,人人都欣喜不已。个个都有一肚子话要告诉家里人,长时间没有家书送到,家里人还会以为他们早就死了呢。

    如是,四五万封家信送出去,会造成怎样的效果,大家都在拭目以待。

    ☆、第69章 计成

    暗线送的信,很快到达各收信人手中,余明仪拿着阿昊的信,一开始是欣喜若狂,立马令人去通知耿秋,可当他看完信后,半天没吭声,脸色非常难看。

    他怎么也没想到,会接到这样的信,而且他很明白,平王的人能把这封信送给他,就一定给朝中一些官员与勋贵家族都送了信。现在的问题是,不答应的话,心里有愧不说,还怕平王秋后算帐。可是答应的话,却也极难办。不想个万全之策,谁敢轻举妄动。这可是会掉脑袋的活儿啊。

    “怎么回事?”耿秋急急问,他匆匆赶来,见余明仪这个样子,吓了一跳。

    “唉,阿昊很好,只是朝中恐怕不太好啊。”余明仪叹气道,把手中的信递给耿秋。

    其实不仅仅是余明仪头疼,京里好多人都在头疼。如今朝中大臣们分成了两派,一派主战,和平王等人的观念一致,一派主和,是因为北方的战争,给整个大庆朝带来了极坏的影响,不停增补兵士,粮草,哪里负担得起。现在朝中各地,真正再也抽不出兵士了,偏偏今年几个产粮地,都遭受了大小不一的自然灾害,收成并不好。而北边本来就是举国穷困的地方,地理环境并不太好,他们认为还不如断尾求存呢。

    各有各的理,你也说服不了我,我也说服不了你。天天一上朝就会打嘴战,弄得原本就有些糊涂的老皇帝越发古怪了,他就象迷失了心智一般,手里抓着大权,生怕儿子们来抢,又要天天沉迷于练丹,想活得天长地久呢。所以今天这边一锤子,明天另一边一榔头,搞得大臣们也是无怕适丛,以至于近年来,颇有些污烟障气。

    老皇帝,在位四十多年了,以前虽也有些好大喜功,但勉强也可以算是个明君,可一过了五十岁,不知怎的就开始左性了。近年来更是偏信馋言,又最怕别人说他老了,因此对年富力强的儿子们极为忌讳。先太子,多半就是死在他的猜忌之下。后偏偏又立了五子为太子,也不过是因为其母一惯较受宠,并且皇五子,并不是个多有能力的儿子。

    他清楚的知道,二子和三子皆不错,只不过他想多撑着权,才立了五子为太子。反而一直打压二子和三子。二子就是平王,平王就是因为看明白了皇帝的心思,干脆把自己的势力全转为地下,明面上就花天酒地,贪图享乐,不务正业。三子,被封为安王,安王爷比平王爷小了三岁,心眼不比平王少,因此选择了与平王类似的路子,只是最爱逗鸟,所有的心思全花在斗鸟上。

    至先太子死后,皇上的成年儿子就只剩下平王与安王了。两位又是这个样子,老皇帝才安稳了几年,朝中也一直相安无事,直到先护国大将军的死,才又令朝野振荡了一回。而这一次,就是皇五子被立为太子。然后风光无限,可谁也没想到,也不过三五年光景,北蛮族居然能一举攻下北凉,并且连夺几城。不得已之下,老皇帝只得又起用了平王。

    平王既然当了这个北征大将的,就不得不为自己打算一二了。

    以上是周大人为余明仪分晰的朝中大事。余明仪虽然白捡了个男爵,但他心也不在当官发财之上,他爱做学问,把北县县学也管理的极好,他这个教谕的职责可是相当出色。他原就只想着,安安稳稳的多教出几个学子,为阿晚积累些人脉。可现在平王一耙子打到他头上来了,他可真头疼的不行。

    “那你倒底是主战还是主和啊?”余明仪见他说了这么一大篇,不耐烦的问道。

    “唉,你怎么就还是这个性子呢。”周大人遇上他,也是只有苦笑的份。两人近年来,夫妻关系是好了很多,但是,周大人是个老油条,从来说话都是模棱两可,含含糊糊的。也只有在他面前,才说几份真心话,偏偏余明仪还不耐烦和他扯。

    “得了,叽叽歪歪一大篇,你不嫌累我还累烦呢。”余明仪连忙又打断他。

    “主战。”这回周大人,只说了两个字。

    “为何?”余明仪追问。

    “如果主和,怕南蛮也有样学样。”

    “难不成南蛮人也蠢蠢欲动?”余明仪惊讶的问。现在所有人都关注在北蛮战事上,都忘记了还有一个南蛮族也不安心呢。

    第9节

    恋耽美

本文网址:https://www.7wav.com/book/32109/580535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7wav.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