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WAV > 耽美 > 捡个将军做老婆 > 正文 第10节

正文 第10节

推荐阅读:乾了這杯辣椒魔君与魔后的婚后生活漂亮笨宝扮演坏蛋炮灰后[快穿]浪子回头[快穿]土著沉迷学习无心剧本[九零]我出生那年,百鬼夜行都市之最强道祖干了这碗狗血[快穿]你也有病啊归字谣 (修真兄妹骨)

    捡个将军做老婆 作者:天远大

    第10节

    “眼下虽然很安稳,但如果一割地给北蛮,就怕南蛮族也动心了啊。”周大人叹道。

    这个简单的道理,他不相信那些主和的人不知道,只是这些人目光短浅了些,还以为南蛮人不值得一提呢。岂不知,北蛮人能做成的事,南蛮人又如何不行,且南蛮人比北蛮人更有优势,南蛮虽然靠海且山多田少,但南蛮之地基本没有冬天,一整年都可以种庄稼,产出可比北蛮好多了,这些年能一直安稳,不过是因为人家不需要来抢掠啊。

    “看来你也是看好平王的。朝中都是哪些混蛋,整天想着谈和。”余明仪说。他心里有底了,也要准备准备。对于这些不战而退的家伙,他心底里也是瞧不上的。

    平王把担子扣在余明仪的肩上,实也不是只指望他一个人,因人人都知道余明仪还有个周启林,两人是夫妻关系,他又是个三品大员,可是个有实权的地方大官呢。

    “其他的,你就不用管了,按平王所说去办就好。”周大人说。反正现在他和余明仪一体,且他自己就是主战派,是一定会支持平王的。这些皇子当中,他一开始就看好平王。平王虽然沉寂十年,但他一直记得当年的平王是如何的意气风发,并且能激流勇退,可见是个能进能退,心中自有打算的主。

    安王爷,虽然也很不错,但却比平王少了一份军功,且平王年长些,也占了先机。其实在平王的信到之前,安王早就通过周大人的儿子与周大人通过气了,只不过被周大人打了太极。至从开战,太子连连失利,几个有点能力的皇子都是四下拉拢朝中大臣。周大人这个人,因为余明仪早就成了个香饽饽的。所以说,余明仪与周启林这夫妻两,现在可是互为根本呢。

    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安王与平王的不同之处,平王是通过余明仪来说动周启林,而安王是通过周启林来拉动余明仪。这夫妻两目前来说,各有各人的用途,又互相依托。可以说,得到他俩的支持,还是有很大好处的。

    就在余明仪苦苦思考,如何才能利用自己的优势为主战派造势的时候,发往举国各地的书信陆续到达收信人的手中。与此同时耿秋也收到了阿昊寄给他的家书。

    所有的家信都没有华丽的词藻,与蓬勃激荡的斗致,完全采用白描的手法,平铺直叙的讲述了,第一场大战,那是一场用白骨堆就的胜利。同时,信中也讲述了北蛮人占领的地方,是怎样一副人间地狱,北蛮人所过之处,烧杀抢掠,老百姓死伤无数,大庆朝所失去的土地上,死去的百姓数目达到三十万之众。而活下来的人,却依旧在顽强奋战,与北蛮人拼个你死我活,为的就是保住大庆朝的国地。信中同时还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不怕死的信念,希望能早一日打赢,早日回到家里与亲人团聚。

    这样的信,通过一个个读信人的口中传开来,很快就家喻户晓。再加上余明仪的带头振笔高呼,很快的,主战的呼声,就象烈火一样席卷整个大庆朝。至于那些想和谈的大臣,连家门都不敢出了,一出门就会被烂菜叶子臭蛋砸个鼻青脸肿,甚至连他们的家人都不敢出门了,一出门就会被人围观,骂贪生怕死。

    不仅如此,好多文人学子还组织了集会□□,强烈要求与北蛮人死战到底。且开始在民间收集粮草,找大户人家捐钱捐物,一心要给边关兵士们最好的支持。在这种氛围下,朝廷不得不全力推行血战到底。甚至连风月女子所传唱的歌曲都变成了激荡人心的奋战曲。

    然后,朝廷以国库空虚,兵士严重不足,开始在民间征壮丁,好多人勇跃报名,根本就不需要强拉,很快就集齐了一批青壮年,带着从各地收集上来的粮草,准备开赴济洲府,全力支持平王找战。。其中就有北县的一支约百人的队伍,曾常安也去了,他们还带上了余家与曾家捐出来的粮食万斤。

    以防南蛮人兴风作乱,朝廷还加强了,南蛮与大庆的边陲管理,更是往驻地南缰城加派了一支数千人的兵士前去驻守。原本就有数万人的驻守地,又增添了不少新鲜血液。使得原本蠢蠢欲动的南蛮人,很快就按耐下来。他们也在观望,如果北蛮人打赢了,他们就趁机而上,如果北蛮人输了,他们就在慢慢观察,反正这么多年过去了,大家还一直相安无事。

    ☆、第70章 新政

    京都发生的事情,令平王非常满意。简直可以算是他不费吹灰之力,就达到了想要的目的,并且比他预想的还要更好。

    “曾百户的办法果然有效。”平王乐哈哈的说。

    “是啊。曾百户果真是文武双全啊。”朱三感叹道。他一直在平王身边,自然知道平王其实是一个胸有沟壑的人。而阿昊这样的人才,正是他要笼络的。

    “王爷,说来这批人也该往上升升了。”朱四说。他们是平王的心腹,自然知道平王的意思。

    “这回我们可得好好谋划,不打个翻身仗,拿什么给大家往上升?”平王说。

    一连几天,平王都与众军师将领们在商议如何排兵布阵的事情。朝廷派人的新兵士与大批粮草终于到了。因这批人是各地征集上来的壮丁,所以平王亲自欢迎大家,并且慷慨激昂的讲了一通,令众将士皆斗致高昂。

    北县来的人,平王一早就打发到了阿昊的旗下,由他管理。

    这些人,没来之前就知道阿昊的大名,并且有很多人都见过他,只不过不熟罢了。但归于他的麾下,令大家都格外安心,毕竟不远千里而来,有个熟人总觉得要好一些。阿昊带着曾大山曾常平亲自安置好大家。才带了曾常安过来说话。

    “爹,大哥,昊哥。”曾常安激动的解下随身的包袱。这个重约三十斤的包袱,他一路从家乡背来,里面有给三人带来的贴身衣物和吃食,还有一些药物。都是耿秋特意安排好的,营中吃的自然不怎么样,能混个肚饱已经不错了。所以阿昊三人一看到大块的肉干,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阿昊捡了一块丢进嘴里嚼过,笑着问:“是耿秋做的吧?”

    “是的,这些吃食都是秋哥亲自弄的,本来想带多些的,可是怕太重背不动。”曾常安遗憾的说。他们可是步行来的,一路急着赶路,怎么可能背太重的东西。大家都不过是背了一个小包袱带了点衣服与吃食。

    “秋哥弄的东西就是好吃。”常平边吃边说,嘴里塞着一大块,手里还拿着一块。就好象八百年没吃过一样。

    “好了,这么点儿,不过是尝个味的,有象你这样吃的吗?”曾大山笑骂道。大家可是有段日子没见过肉荤了,平素吃的,能搞饱肚子就不错了,哪里能有大块的肉吃。

    曾常平笑嘻嘻的,到底是把手中的一块肉恋恋不舍的放了回去。又去翻看另外的两小坛子,问:“这装的是什么?”

    “咸菜,里面有黄瓜豆角萝卜等菜,耿秋哥说,怕你们平常是吃不到菜的。带一点让你们也尝个菜味儿。”

    “太好了。先别急着打开,我拿一坛子去给王爷也尝尝。”阿昊说着,又捡了几块肉干,依旧用原三包肉的干净荷叶包好。

    阿昊走后,曾家父子三人说了会儿话,曾常安就去歇息了。

    平王得到阿昊送来的东西,笑眯眯的说:“这里你家里捎来的?”

    “回王爷,是我那正君做的,他最会弄吃食。都是平常物,就是在这里难得吃到。”

    “是啊,至来这里后,本王就没有吃过什么好东西了,天天夹着沙子的杂粮糙饭,恨不得把牙齿都嘣掉。更别指望吃肉喝汤了。”平王笑道。

    他的伙食也不过是比普通兵士稍微好一点,所谓好一点,就是说能吃饱,都是一个锅里煮出来的,不过是给他多装一碗半碗。除了最开始,他自带了一些吃食,后来就和所有人吃一样的了。正因为,他能做到了一点儿也不搞特殊,才会格外受兵士的爱戴。

    平王捡了一小块肉干,细细嚼过,满足的说:“好吃。真好吃。”说完小心的把剩下的收好。

    至于那小坛子的咸菜,平王更是舍不得的收得好好的,每顿吃饭时拿出来夹几块来下饭。他们安营的地方,冬天很冷,兵士得不停的忙碌着建筑一些防御设施,大部分的人得不停的操练,所以根本就没人想到要去种些菜。平时粮草中运送来的也不过是少量的咸菜,所以能吃到点菜,可不是件容易事呢。

    夜里阿昊拿出常安带来的家信,信里面分为三封,一封信是宁哥儿执笔,耿秋口述的。宁哥儿写的信中,也不过是说了些家里的情况,也不过是让他不要挂念家中诸人,好好保重。反而是阿牛,给阿昊写了短短的一封信,说想念他。

    阿牛刚学写字,字写得并不好,但阿昊却看得泪流满面。最后是耿秋写的信,他依旧不惯用毛笔,反而是用木碳写的,短短数句,他建议兵士们也种点菜,改善生活,毕竟长期吃咸菜头,又得不到新鲜蔬果的补养,对身体不好。因上次阿昊的信中就提到过,很多人烂嘴角,这都是缺维生素的表现。最重要的是,耿秋说,这估计是长久战,现在就靠在民间征集粮食了,恐怕国库空虚,得想法子自给自足呢。

    见到儿子都能写信了,阿昊感概万千。但耿秋的建议,他却非常心动,不得不说,兵士们的生活真的过得极苦,除了粮草刚送到时,能带一点儿菜蔬之外,长期的时间都是吃不上菜的,就连咸菜头也没有。毕竟蔬菜不好运送,总会在路上烂掉,与其这样,大家都宁愿多带些粮食与咸菜头。

    第二天,他把这个想法和大家说了说,果然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特别是那些京都中来的人,原本人人都是家里精细养大的,哪个吃过这种苦,虽然现在都习惯了,但也没人不乐意经常有新鲜菜吃啊。特别是在尝过阿昊家里带来的泡菜之后,更是想念菜的味道啊。那么一小坛子,虽然大家不好意思多夹,可也经不住人多,不过是尝了个味就见底了。

    他们在前线打战,家里人就是再有想法,也无法给他们捎来什么东西啊。就是写个信都难得收到呢,更别谈要捎来这些吃食了。每顿吃饭,大家都非常希望能打到一点菜,哪怕是几片菜叶子,也可以令众人高兴不已。只可惜,这种时候少之又少啊。多半的时候,不过是几个粗面饼或一碗有沙子的杂粮饭,更有发一把磨好的杂粮米分,一碗开水就打发的时候呢。

    其实驻地附近,十分空,有不少田荒废着,因为百姓死了很多,别说是驻地附近了,其他地方也有不少的田地荒废着呢。

    平王也是个行动派,说实话,他早就想到,必需自给自足,只是没有好法子。现在阿昊起了个头,倒是令他想了个更好的法子。与其自己动手,不如弄一批人过来,专门种地,反正这里有不少的田地空着呢,就象以前北凉卫所,几千上万人生活在哪里,生活还是靠自己动手种田啊。他在这里,看得更明白,北蛮人是下定了决心,要咬大庆朝一块肉的。绝对不可能就这样被他们驱逐而去,更何况人家都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就开始谋划的,北凉失守的这么快,他不相信没有猫腻。

    于是,平王上书,要朝廷在济洲府新建立卫所,其实大庆朝的卫所制度并不完整,以前也就北凉与南缰有卫所,而且人数众多,毕竟这两个地方是兵关重地。其他地方,基本上都只有驻军,所谓的卫所,都是极小的,甚至有名无实的。

    现在平王重提,朝中众大臣几经商议,居然很快就答应了,只不过他们稍微改了一下,暂且还不算是设卫所,只是先要弄一批人过来,再慢慢打算。各地总有些流离失所,无田无地的乡民,朝中有官员建议干脆把这些人运往济洲府,慢慢重建济洲府。大家都明白,国库空虚,与北蛮的战事,也绝对不会立马打完。而且就算打完了,济洲府与新洲县,这些原本被北蛮人占领的地方,百姓早就死光了,总也得迁移人过来才行啊。反正这个投议,一下子就得到了众人的赞成。因此办得特别快。并且立马从各地征集了乡民。

    因为朝廷开出的条件也极优厚,那些原本就穷的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家庭,甚至全家都在等死的人,一听说可以分田,有屋住,有饭吃,立马同意前往济洲府。虽然他们知道,这里在打战,但他们同时也知道,这里死了很多人,确实空着不少的良田。因为兵士们寄回来的家书中,也提到过这些事情。至于,以后他们家里是否要抽壮丁去当兵打战,现在哪里顾得上啊。连眼前都活不下去了,还管得了身后事吗?更何况就算呆在这里,也不一定就抽不到你去上战场啊。反正朝廷前不久已经在民间抽了一回壮丁。所以这件事,办得极顺利。

    也许是因为有了共同的目标,朝廷中也开始稳定下来,大家反而少了些勾心斗角。就连皇上都一反常态,好象自己又年轻了二十岁一样,天天都关注与北蛮的战争。时不时的表章一下,死去的兵士,安抚民心。更是令众大臣与众皇子,不敢轻举妄动,人人兢兢业业。一时间,所有的贪官污吏全不见了,居然开创了一个清明的时代。

    ☆、第71章 文武将军

    迁往济洲府的乡民们,从全国各地慢慢抵达济洲,有了平王的监管,当地官员也不敢出乱子,这些人很快就得到了妥善安置。因原本就有不少的空屋子与荒废的田地,他们一来,就分到了住宅与田地,又得到了一些种子与粮食。这些人就安心住下来了。虽然日子艰难,但也有了盼头。从此他们就有了新家,有了新的生活。

    与此同时,耿秋和余明仪把家里最后的一批存粮也全部捐出去了。这几年,两家也算得上是北县的产粮大户了。他们两家各有约三百亩田,产出基本没有卖掉,一直存着,就是知道,朝廷供应给北边军队的粮食肯定不够。

    于是,这几年的一点积累,基本上是消光了。虽然得到了朝廷的表章,但这种虚名,对耿秋来说,也没多大意思。他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快点打完战,让阿昊他们早日归家。他天天担心,就怕刀枪无眼,伤着了他们。这几年他就没睡过个安稳觉,就害怕阿昊会有个什么。这样的日子,也实在是太磨人了。

    有时候,阿牛会问:“父亲,我爹爹几时回来?”

    望着孩子渴求的目光,耿秋只能回答:“快了,快了。”

    阿牛的功夫一直没有落下,除了读书,也一直按照阿昊的要求,在习武。看着这个自己一手养大的孩子,那张与阿昊神似的脸,耿秋有时候都恨不得偷偷哭一场,思念是一种磨难,更何况还得担心阿昊的身命安全。这种日子,简直令他不敢往深处想。现在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四处打听北方的战事,总想从别人的嘴里得到阿昊安全的消息。余明仪也很明白他的心意,通过周大人也经常从官方弄到消息来告诉他。

    因朝廷的大力管治,虽然北边在一直打战,但却并没有过多的影响到其他各地的民众生活,除了各家的日子都过得苦了些,其他的一切都还好。并且还令得一些商队,更加活跃。因为要频繁的运送粮草兵士,乡民,往北边去济洲府,这些运粮运人的路线,居然渐渐繁华起来。天南地北的物产,居然慢慢汇集到了济洲府。原本人庭冷落的济洲府渐渐恢复了人气,变得兴旺起来。

    对于耿秋来说,最大的好处,居然是写信更方便了,因为来往的商队多了,信的运输就更加频繁了。兵士们除了寄信回家,也会寄一些银钱回家,毕竟他们打战是有俸禄的,甚至偶尔也会有些战利品,慢慢的,民间居然也开通了一条专门的运送这些信件与物品的商队。家人们收到这些东西后,总会想方设法的给兵士送寄点东西,比如衣物,吃食等。这样一来一往的,商队的生意居然很好,慢慢就形成了规模。

    耿秋和阿昊的通信多了起来,但毕竟是在打战,阿昊的信都非常简短,基本上就是报个平安,但每每收到信,耿秋的心情都非常好。他会一遍又一遍的看信,每每睡不着的夜晚,就拿回来慢慢看。

    这是一场全民的战争,平王带领的将士们时不时的就取得一点胜利,一步步,一点点,慢慢的驱赶着北蛮人。三年之后,终于取得了较大的胜利,使得北蛮人完全放弃新洲,只得退据北凉。

    因为北凉地处险要,易守难攻,大庆多次进攻,都无功而返。北蛮人占着天险,再也不肯退后,他们现在只需要保住北凉就好了。毕竟他们在这里已经生息繁衍下来了。而大庆朝,国贫兵疲,已经是举国之力与北蛮人抗争了五年。北凉已经在北蛮人手中五年了。人都在这里生根发芽了。他们是咬死也不会放手的。

    最重要的是,南蛮人经过这五六年的观察,蠢蠢欲动,他们知道大庆朝与北蛮人的战争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候,北蛮人已经把大庆朝快拖跨了。南蛮人想要一举发难,幸亏南缰驻守的兵士多,而且一直一刻也不敢放松的监视着南蛮人,双方之战一触即发。南蛮人不停的骚扰边关,弄得驻地的将军,恨不得一天一份战报送上来。

    朝廷众大臣经过三天三夜的商议。决定放弃北凉。

    这一回,连平王都赞同。于是,双方开始和谈。

    和谈也是件很不容易达成的事情,毕竟双方的条件,都摆在这里呢。

    而在和谈中,平王得到了一个重大的信息。原来当年大将军之死,果然是事出有因。当年五皇子一系为了得到兵权,趁着将军与北蛮人作战时,居然出手暗算了将军,但因为将军出事,影响了军心,以至于北蛮人趁机渗透进大庆兵士中来。而又因北蛮人撑握了这一个把柄,使得驻守在这里的将军,不仅要疲于应付自己人,他肯定不敢把暗算将军的事情漏出去,又还得半遮半掩的答应北蛮人的一些要求,给他们好处,以至于后来完全失控了。

    可以说,北蛮人在没有开战之前,就已经撑握了半个北凉,军士中都有不少人是他们的呢,有些边远的地方,那些所谓的大庆百姓,都是北蛮人所扮呢,甚至连新洲他们都渗透了不少人过来,里应外合,所以他们才会轻而易举的斩杀十万大军,顺利占领北凉。

    而后来的十万大军,却是因为太子的表兄,原本就是知情者,他来是与北蛮人谈判的,而不是来打战的,但北蛮人哪能让他如意,趁其不备,很快就干掉了他,比干掉前面的十万大军还容易呢。得知这一消息,平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一直在猜测十万驻军是怎么回事?但同时,他也明白,北凉是要不回来了,因为人家不仅是占领了这里五年,而是经营了近十年了,或许更久。

    这一消息,平王令心腹朱三亲自带回京城。皇帝得知后,差点气得吐血,他不知道自己的这排行第五的儿子,原来还是个狠角色呢。原本他还以为这个儿子不堪大用呢,没想到人家一直是扮猪吃老虎呢。但这是个家丑,他也不敢让世人知道,自己的儿子居然是个通敌叛国的奸人,这简直太打皇室的脸了。所以,太子立马无声无息的暴毙了。

    太子死后,皇后一病不起,没多久也去世了。平王与北蛮人谈好后,就搬师回朝了。他一样也不敢把太子一系与北蛮人的事情说出来,毕竟这种事情,是说不出口的,总不能让天下百姓知道,原来是帝王家的在通敌卖国呢。所以只得想法安抚,当年与将军一同出事的众将领。

    然后,程忠一干人等就成了替罪羊,虽然他本来就罪该万死。

    阿昊等人与平王一道回京,虽然算不上风光无限,但也算是胜利返朝。原本阿昊是想留下来,守卫在这里的,但是平王不肯留下他,而是留下了另一位心腹大将。有了他的守卫,众人也能安心返京。其实返京的只是各大人物,兵士们依旧在驻守在这里。

    因为和谈的最后结果,订下北凉归北蛮人所有,但北蛮人每年送给大庆朝牛羊各五百头。这样的结果,算不上好,但也算不上坏。但大庆朝极需要休养。现在他们最大的敌人,不再北蛮人,而是南蛮人。大庆朝目前要全力对付南蛮人。

    不过大庆朝吃了大亏,这回可是在北凉附近派了重兵把守,而且不停的操练兵士,严肃军纪,不敢再给外族人一丝机会。

    阿昊等人与平王回京,立马被轮功行赏,因阿昊身份特殊,又是前护国大将军的儿子,所以被朝中各大臣建议直接封他为新的护国大将军,但阿昊坚持不肯接受,他不认为自己现在的功劳有这么大。朝廷只好先分赏了其他人,再安抚了原先因其父所受影响的众人家。

    阿昊这几年原本就战功累累,升官进爵,本是平常,因阿昊不肯当护国大将军,朝廷最后也依了他。因其文武双全,就封他为文武将军,从此原本荒废的将军府更名为文武将军府。

    虽然其父的冤屈洗清了,但阿昊心里却一点儿也不舒服。虽然他与平王并肩作战几年,同生共死过。但是在这件事上,平王的做法令他很有些不舒服,平王为了维护自己的兄弟面子,与维护帝王家的面子,把罪名安在程忠等人身上,却只字没提前太子的事情。

    阿昊环顾将军府,望着惜日自己出生长大的地方,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悲痛,他并不开心。虽然父亲也算是洗清了罪名,可是程忠一事,却令他象吞了苍蝇一样恶心。程忠是自杀的,并没有等到宣判,他就死了,死之前阿昊去见他,但程忠却并没有和他说一句话,只是认了罪。

    没过多久,新的文武将军府就修葺一新,择了吉日,阿昊搬进来了,他这回还带着曾大山。

    曾常平,曾常安二人皆有军功,都封了小将领,有了自己的生活。而曾大山却因为年纪大了,也懒得当官,并且也习惯的生活在将军府,所以他干脆带着朝廷的赏赐,与阿昊回来了,准备就在将军府养老。

    ☆、第72章 进京

    收到阿昊,让他择日带着孩子们上京的信,耿秋马上开始收拾东西,但一大家子,余家庄的事情也多,又要订马车,又要买下人,再怎么赶,也花了一个多月,才办妥。

    他买了十个下人,让周管家帮着□□了一段日子,学会一些最基本的礼节。毕竟北县是个小地方,这些人可是带到京里去的,可不能让他们丢阿昊的面子啊。因阿昊信里说了,将军府需要众多下人,在京里虽然将就买了几人,但毕竟是需要自己的人手,京里可不比北县,复杂的很呢。随意买的下人,就有可能是别人家的眼线呢。

    这十个下人,五男五女,年纪最大的不过四十,最小的也就十四岁。都是没有亲人的,活不下去,才卖了自己的。将养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又好好学习了规矩,看上去也还象模象样了。只不过,周管家还十分抱歉的说:“秋哥儿,时间太短了些,要是再多个十天半月,也能让他们成看相些。”

    “多谢周管家了。这样已经很不错了。”耿秋连忙道谢。他与周管家这几年处得极好,算得上是一对忘年交了。

    “去了京里,万事小心。”周管家叮嘱道。他知道,在北县这个小地方,耿秋能游任有余,但京里可不比北县。更何况阿昊现在又位高权重,不知道有多少人盯着文武将军府呢。耿秋这个身份,极不好行事。

    “我省得。说不得,我们还会在京里见面呢。”耿秋笑道。余明仪今年是一定得进京过年的。朝中发生这么多的大事,他这个男爵,也必定得进京的啊。更何况现在周大人又升了官,是京里的从二品吏部侍郎呢。

    这一次,耿秋把李大夫也带到京里,主要是让他帮阿昊等人调理一下身体,毕竟是打战了几年,大家功夫再高也不可能不受伤,趁着年轻,得好好调理调理呢。李大夫也在北县呆烦了,又向来与耿秋阿昊投缘,自然很乐意。

    耿秋打包好行礼,老人女子与孩子们坐马车,他与其他人,都年轻力壮,则骑骡子,两辆马车,也是自己家的车夫赶车。现在不用省银子,置办这些装备,也花了五百多两呢。主要是两辆马车和几匹马,格外花银子。马车是他特意订做的,现在阿昊的身份足以匹配好马车,所以他也就格外花心思,把两辆马车造得非常好,就连余明仪试过都叫嚷着:“照这个样子,也给我做两辆。”他家的马车虽然已经很不错,但却还比不上耿秋改造过的。

    “行啊。”耿秋笑道,把图纸直接交给他。

    “到了京都,万事小心。要是遇上讨厌的人,就别理会。千万别和人起冲突,小心小人暗算。”余明仪说。他也怕耿秋性子直爽,又是这个么尴尬身份,会受人欺负。

    “我省得。别担心。”耿秋道谢。在北县,余明仪帮了他很多,他也给余明仪做了很多事,两人的关系,也是极亲厚的。

    毕竟是京里文武将军的家眷,他们出发的时候,县太爷都来送行了。望着一行人远去,余明仪的儿子阿晚,抽泣着极不舍的说:“爹爹,我和阿牛往后还能再见到吗?”

    “当然啊,我们过不了多久也会上京啊。”余明仪闭了闭眼睛,掩饰差点流出来的泪水,安慰儿子道。

    “真的啊,太好了。”阿晚开心的问道。他与阿牛天天在一起,这咋一分开,可难受了。

    阿牛也一样,一路上都闷闷不乐的。

    耿秋拍拍他说:“好了,过不了几天,又可以见面了。开心点,我们这可是去见你爹的呢。你不是很想他吗?”

    “恩。”阿牛应了一声,老老实实的坐在他身前,两父子骑着一匹骡子,大步往前而去。

    随行的还带了曾家的三个孩子,其中大姑娘曾春花因年纪已大,又与一户佃农字的儿子看对了眼,那少年郎,也有些本领,并且人品好家世简单,耿秋作主让他们成了亲。然后,耿秋把余家庄就交给了春花两口子打理。这几年,春花也跟着他学了不少本领。不仅仅是局限于做饭菜,管理庄子,打理田地,都是一把好手呢。

    耿秋一家搬走,最不舍的是余明仪,好在这几年,余明仪也学会了很多,耿秋也帮他□□了几个得力的下手,余家庄与铺子等都有人管理,一切都是按部就班,不影响余明仪的生活。反而余明仪很感谢耿秋的帮助,还送了两名得力的下人给他呢。

    毕竟在京里生活,耿秋是两眼一抹黑呢,这两名下人,可比耿秋家的人更象大户人家出身,毕竟他们是打小就调养出来,专门侍候人的。一个十五六岁的大丫头,叫荷花,一个十□□岁的青年叫柱子。都是周管家亲自选出来的,做事细心,为人可靠。要不是余明仪自己身边需要的人也多,他还会多送几个下人给耿秋呢。

    耿秋带着一大家子人,舟车劳顿,紧赶慢赶,总算在腊月进了京。这是他第一次入京,自然诸多感叹京都的繁华。阿牛更是瞪大了眼睛,四下张望,见到川流不息的人群,不禁叫道:“父亲,这里人好多啊。真是热闹啊。”

    “那是。等安顿下来,让你爹带我们四下去转转。”耿秋笑道。就不知道阿昊有没有空,说起来,两人一别也是四年多了。

    阿昊并没有派人去接他们上京,一来是没有人手可派,二来他以为耿秋对京城很熟悉,根本就不需要派人去接。却不料,耿秋这可是货真价实的外来户,第一次进京。好在三叔三婶也算是多次往来,对京都甚是熟悉。跟着耿秋带的其他人,都和他一样,也算是第一次来,一路来因急着赶路,又带着大多行礼,耿秋都拘束着大家,除了住店歇脚外,是一点儿也没让大家在外面玩玩的,现在眼看到家了,见大家免不了好奇,一个个再也坐不住了,耿秋干脆让众人都下了车下了马,慢慢步行。

    他们这一队人马,着实很打眼,只有两辆马车几匹骡子和马,马车外表看上去还黑不溜秋的,虽然极大,却一点儿也不显得华贵,外加上一行人的穿着打扮也与京城人相隔甚远,因出门在外,大家穿的衣服越发显得不出彩,其实他们平时穿的也是普通棉布,眼下外面还罩着粗面外衫呢。这下令别人一眼就看出,他们是从外地来的。又没见人接引,越发令人低看他们了。

    阿牛等年纪小的孩子,见到各种吃食小玩意,总也避免不了要啧啧惊奇,更是引人侧目。耿秋自己也只顾着东张西望,外带还要看管着这一群人,因此也顾不上矜持,所以引得一众闲汉象看稀奇一样看着他们。

    耿秋还在大街上买了一些小吃食分给大家。他们一行,姑娘家极少,因此就算步行也不用在乎脸面,不过多少就带有些乡下粗鄙之色了。北县来的下人,哪里能跟京都的下人比呢。其实就连耿秋与阿牛,两个主子,也显不出多么有身份的样子,看上去就是一群进城的乡下人。

    不过耿秋自己是不在乎的,跟着他的人,当然也不在乎,有好事者居然一路跟着他们,见他们居然直奔文武将军府,才悄悄的离去了。

    文武将军府里,就阿昊一个主子,下人也不算多,门房里就一个下人,见到来的这一队人马,心里暗暗称奇,正在想,这些人是来干什么的?

    耿秋携了阿牛直接过来,还来不及开口说话,那门房就认出阿牛这张脸了,急忙问:“是北县将军的家眷们到了吗?”因曾大山已经和他说过了,将军的儿子长得和将军极象。

    “是的。我爹在家吗?”阿牛问。

    “回小爷的话,将军不在家,府里就剩下曾大爷呢。”门房一面回话,一面令人开大门,一时又令人去叫曾大山,一面又偷眼看阿牛与耿秋,恨不得自己长出八只手呢。

    正忙乱着,曾大山出来了,一见耿秋就埋怨道:“怎么也不递个话回来,我也好去接你们。”

    “没事,反正进城了,就直奔将军府来了。”耿秋笑道。说实话的,他也不知道找谁递话呢,也不可能先派人进府传话啊。

    “唉,我这也是忙昏了头,将军府什么都不齐全,实在是需要人打理,你来了就好。我还真搞不好。”曾大山连连抱怨,实在是不怪他,打理若大的将军府,是有些为难他了。他以前就没干过这种事。况且现在的将军府可不比以前,下人都不齐全,什么都要添置,简直是搞得他晕头转向,还理不清楚。

    搞了半天,至阿昊回到将军府后,实在是没有人手可用,阿昊就让官伢子带了几个过来,马马虎虎买了几个下人,象门房,厨房,洒扫的人算是有了,其他各处侍候的人,却还等着耿秋来挑选了。阿昊忙的很,除了公干外,还得四处应酬。

    虽有朝廷派的人已经把将军府都整理过一遍了,但真正住进来,才知道,要处理的事情多着呢,人手实在是太少了。这内宅之事,他哪里有空管啊。家里的库房都没整理出来,连上头赏赐的东西,都还胡乱的堆着阿昊房间旁边的一间房里呢。

    就比如,现在也只是收拾出了正屋,让阿昊先住着。阿昊平时出门,连个贴身照顾的人都没有呢,好在阿昊是武将,身份又高,多半时候,他都是一个人出门,也不算什么事。可有些场和,却非得带长随在身边才行。这种时候,都是曾大山客串的。曾大山不仅是照顾阿昊,还有帮衬两个儿子,两个儿子都得了小官,也买了处小宅院安置下来了。他们身份地位不高,随意请了三个下人,也算是安家了,一个中年妈妈带着个丫头管理厨房兼洗衣服,一个老头做些洒扫跑腿的活儿,也勉强够用了。

    见到耿秋,曾大山着实松了一口气,这些日子可没把他忙死了,这可比训练暗卫都劳心劳力呢。

    ☆、第73章 团聚

    耿秋一行人的到来,令整个将军府乱了好半天,他们带来的东西很多,七零八碎的,光是这么多人的衣服被子等就不少呢,才安顿下来,就已是吃晚饭的时辰了。

    厨房早就准备好丰盛的晚餐,阿昊却还没回来,曾大山说:“将军回家吃饭的时候少。一向都吩咐不用管他。灶上会给他留下一点儿饭食,要是他回来,也不会饿着。”

    “那我们就先吃吧。”耿秋说着吩咐开饭。

    曾大山与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也几年不见,当然要好好亲热一翻,一家四口自去吃饭,三叔三婶陪着阿牛宁哥儿与耿秋李大夫几人一起吃饭。他们都是惯常自己动手的,也不要下人在一边侍候,他带来的十二个下人,也各自去吃饭不提。

    吃完饭,天色也不早了,众人一路舟车劳顿,也早就累了,耿秋打发阿牛去洗澡,自己亲自动手给他收拾房间,阿牛的房间就在正房,阿昊只住了一间,空着的房间多着呢。耿秋随意挑了间,里面倒是干净,床椅等物是有现存的,就是连铺盖都没备好,耿秋直接拿自己带来的铺盖,因怕他年纪小,一个人突然换个地方睡会害怕,就让宁哥儿与他同睡,因此又去阿昊房间找了床被子放在床上。没多时,阿牛与宁哥儿洗漱好,他们对房间也不挑,又累坏了,两人爬到床上,很快就呼呼入睡了。

    两个孩子睡后,耿秋和三婶忙着先收拾点行礼,三叔三婶是不肯住在正院的,曾大山就指了正院后面的一个小偏院给出他俩住,反正将军府里空地方多着呢。这个小偏院离正院近,收拾得也干净,三叔三婶也很满意。把两人自己的衣服被褥等直接搬进去了。李大夫带着自己的小徒弟,也跟着住在旁边的另一间小偏院。这种小偏院,将军府有好几个呢,眼下都是空着的,想怎么住就怎么信。反正整个将军府,主子太少,还都住在正院里,正院到现在都没有收拾完了,只不过收拾了几间能住人罢了。

    下人们自有地方住,都由曾大山先安排下去了。大家都累了,耿秋让他们也都早早歇息。若大的正院,除了一间屋里睡着的两个孩子外,就剩下耿秋一个人在忙着收拾行礼。他们带来的东西,现在一古脑的全堆在正院的库房里,乱糟糟的,衣服被子与咸菜坛子,咸鱼咸肉都放在一起,耿秋也不过是先把他和阿牛的衣服等日用品捡出来罢了。其他的东西,也只能慢慢收拾了。

    两人的衣服鞋袜也不少,还好耿秋只带冬天的厚衣服与一些春天可以穿的薄袄与夹衣,外穿的大衣裳带得并不多,因为他们平常穿的都很普通,这到了京都,总得做几身好衣服。但里面穿的,两个人也各自带了四五套衣服,还有两人惯常用的被褥等,也装了几大篓子。来不及打箱子,耿秋也嫌弃木箱子笨重,所有的东西都是直接用竹篓装着呢。这会儿先拿出来,放进衣柜里。阿昊自己一个人的衣服才装了一小半的柜子,耿秋和阿牛的衣服加进去,也才填了一半。看着一家三口的衣服挨在一起,耿秋的心情都变得明亮起来。这一分开,就是几年了。都不知道阿昊现在是个什么样子了。

    收拾好衣服,耿秋累得直打呵欠了,连忙去洗澡,正洗着,听到外面有声音,知道应当是阿昊回来,心跳一下子加快,三两下就擦干身体,披上衣服出来。

    “来了。”阿昊正在换衣服,头也没回的说。

    “恩。很忙吗?吃了晚饭没?”耿秋问。

    “吃过了,是有点忙,你不用管我,快点上床吧。我去洗洗。”阿昊笑道,拿了自己的衣服去净室。

    耿秋慢慢擦着头发,心砰砰乱跳,甚至是慌乱的,阿昊洗澡极快,还没等他理顺心情,阿昊就披着袍子进来了。

    灯光下,阿昊半裸的身子,矫健而有力,他里面什么也没穿,就披了外袍子。他一步步走近,耿秋只觉得口干舌燥,下腹一阵阵火热,两人甚至来不及说什么,就拥在了一起。身体的渴望,无声的述说着相思之情,两人不知疲倦,也不知过了多久,才互拥着沉沉睡去。

    也许是因为太长时间,都是一个人睡,身边忽然多了一个人,清晨两人醒了,都甚是不清醒的互相看着,过了一会儿,阿昊忍不住笑了笑,说“再睡会儿吧。我今天休沐。”

    “恩。”耿秋一转身,又闭上眼,阿昊还以为他真的又要睡了,耿秋突然翻起来,压住他,又狠狠的弄了一翻。大清早,正是龙精虎猛的时候,既然不用起床,还不如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呢。

    两人再次醒过来,天色可不早了,不过众人都累坏了,耿秋昨儿又交代过,让众人多歇歇,所以他俩起床时间也不算迟的太离谱了。只不过,阿牛与宁哥儿,都已经在吃早餐了。两个孩子睡得早,也睡得沉,倒是醒的稍微早些。

    见到他俩出来,阿牛立马放下碗筷,盯着阿昊看,阿昊去打战的时间,阿牛不过五岁,现在可是快十岁了,已经不是小童了,他本身就长得比同年纪的孩子要高壮一些,眼下算得上是个小少年了。宁哥儿,更年长,都是快十五岁的少年郎了,去年下场考试,早就是个秀才郎了呢。两个孩子长得都十分出色,特别是宁哥儿,相貌已长开,身材修长,可是个极有气质的翩翩少年郎呢。

    “爹爹,父亲,你们起来了。”阿牛叫道。

    宁哥儿可比他有礼多了,规规矩矩的行礼,嘴里叫着:“表哥,秋哥。”

    “恩,坐下吧,都长大了。”阿昊感概的说。看着两个孩子,才知道,时间已经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四五年呢。

    “吃饭,吃饭。”耿秋笑道。他肚子可饿坏了,刚出来时,他还听到阿昊的肚子叫呢。两人做了几场运动,肚子里的一点儿东西早消化完了,这会子见到满桌的食物,越发觉得饥肠辘辘。

    早餐很丰富,这可不比北县,那时穷,平常吃的也是最普通的糙米粥,粗面饼之类的。就算后来条件好了很多,也不过是,吃上了白米粥与白面馒头,怎么也比不上将军府现在的生活啊。光是早餐,就摆满了一桌子,粥都有好几样呢。当然了,平时阿昊一个人在家,也没吃得这么好,他生活的极其简单,一个人也用不了太多。今天是曾大山特意吩咐厨房多做几样,厨房也是卯足了劲,特意整出了这许多花样,务必要把各位主子侍候好啊。

    一家人吃过早餐,阿昊又见了其他的人,就被李大夫拉到房里去诊脉了。

    “怎么样?”耿秋在旁边担心的问。他已经仔细看过阿昊的身子了,七七八八的伤痕不少呢。虽说都不是致命伤,但也极其危险呢。

    “是有点虚,我开个方子,配合着针炙,一个月,也差不多了。只是想要完全养好,也得一年半载的。”李大夫说。

    “那就好。”耿秋说,他真怕阿昊的身子出毛病呢。

    耿秋出去后,李大夫却飞快的递给了阿昊一粒药丸,阿昊接过来说:“这是什么?”

    “你身子有点虚,又正是久别胜新婚,不适宜有身子,这颗药,可保你一年不怀上。”李大夫说。

    “往后呢?”阿昊吃下药,又问。

    “没事,我可以帮你调理过来。我总得帮你把身体调顺了,才能走啊。你可别把我在这里的消息露出去了,等开春,天气温暖后,我可得四处去走走了。”李大夫笑。

    “好。不过,我有几个好友,都有些大大小小的伤病,能不能带来让你瞧瞧?”阿昊又问。

    “行啊,你只要不说我是谁就好了。反正我呆在你家,也不会出去的,不管是什么人来,你只要说我是北县的一个老家伙就好了。”

    李大夫不想惹上权贵,他宁愿给普通人瞧病,再加上他在北县呆的时间也够久了,现在很是向望四处乱跑的生活呢。

    阿昊难得在家休息一天,陪着耿秋把屋子收拾收拾。晚上,耿秋看着这若大的将军府里,只有稀稀拉拉的几名下人,就他知道自己带来的人实在是太少了。十二个人,真起不了什么作用。除了余家给的两个人能担重任,柱子就先跟着阿昊,当他的长随。荷花却是留在内宅,偶尔也是要接待女客的。其他的人,还得□□,人手真是缺不少。

    “我们这还是得再买一批下人吧。马上要过年了,这迎来送往的,可需要不少人手,再加上今年总还得祭祀,肯定还要请客。”耿秋说。

    “是的,已经有好些人说要来家里吃饭了,我都推了,只说等你们来之后,再宴客。是得添补不少人。这样吧,明日让官伢子带一批人过来,你先挑些人,只是就怕有些人趁机往我们家埋眼线。”阿昊说。

    “烦不烦啊,埋什么眼线,这家里有什么事,值得别人算计吗?”耿秋不解的说。

    “没法子,京里就是这个样子。不过也不用太担心,总得先弄些人手,再慢慢挑,不合用的,就打发出去。”

    “幸好我带了十二个人来,实在是太少了,早知道,我应当多带些人来的。”耿秋后悔的说。

    “时间太短,十二个人也不错了,北县也难得找到合适的人,这些人都得经过□□。只有那些世家,经年的老仆一代一代的,才能找到些什么事都懂,能做好事的下人。要不然,总得自己慢慢教,先别说家里,郊外,上头还赏了个庄子给我呢,我都还没去看,赶明日也得见见他们。我在京里,也没什么产业,这个庄子可得好好经营,要不然,我们这一大家子,光靠俸禄,可怎么过日子。”阿昊又说。

    以前将军府的一些产业,早就不知易了几次主了,就算找回来,也没什么意义了,现在上头赏了一个大庄子,再加上七七八八的金银细软,将军府现在主子少,北县还有三座山头,一家子人花用也差不多了。只是光养着将军府,就得花不少银子,这么大的将军府,光是洒扫的人,就得不少,还别谈打理花园子,侍候主子,跑腿的,采买的等等,没有百多人,哪里转得过来。养着这些人的花费,一个月下来都不少。所以阿昊说庄子要好好打理。

    “恩,所家大业大啊。我们得慢慢添置一个产业。庄子先让三叔去看看,这些年,他跟着我打理着北县的三百多亩地,已经很有经验了。”耿秋说。

    “随便你,这些产业总是都得你来打理。”

    “也行,实在不行的话,从北县带几户佃农过来,买几房人过来也行。这个庄子,算是将军府目前最大的产业,我肯定得好好打理。”耿秋笑道。他现在管理农庄已经算是相当有经验了,他在北县自己家就有三百多亩,再加余家的三百多亩,几座山头,全算在一起,那可是一个极大的庄子了。都被他管理的紧紧有条,一年四季该种的庄稼,都由他在配置,所以产出才会那么好。

    “恩,你办事我放心。眼下,我在朝中虽然炙手可热,但却也是如履薄冰,万事都得小心。所以家里的事,我是顾不上的。”阿昊靠在他身上,懒洋洋的说。几年了,他都快忘记自己还有可以依靠的人。现在耿秋一回来,他立马变得懒散起来。

    两人在一起说说话,心情都格外放松,平日里阿昊在外面见到的都是官场中人,形形□□的,哪个不是戴着不同的面具,打交道都得打起精神,就怕一个不小心,就惹出事情来。也只有在耿秋面前,他才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有了耿秋,将军府才真正算是他的家了。

    耿秋知道他在外面辛苦了,听他这么说,心头一酸,只恨不得自己能去替代他,但他很明白,这辈子,在这里他都只能依靠阿昊在外面为大家支撑起一片天空。耿秋知道自己能做的,就是为他打理好这个家,让他有个休息的港湾。

    ☆、第74章 忙碌

    耿秋忙着整理内务,阿昊这个将军府,需要整理的地方实在太多了,人手实在太少了,耿秋只得先采买下人,官伢子一连带了三批人过来,耿秋才勉强挑到了六十人,各个岗位总算都有人了。

    原本空荡的将军府终于可以正常运转了。这批下人,都是犯事的官宦家族出来的下人,都算是熟手,所以上手也极快。只不过,耿秋在重要岗位都还是安排了自己带来的人,以防万一。

    比如厨房就派三婶去监管,厨房可是重中之重,厨师又要厨艺高,还要懂些养生之道,还得特别忠心,三婶还带着杏花小姑娘,她现在也不过十一岁,与曾大山及另外两个未成年的哥哥一起住在将军府里。

    京郊的庄子就先派三叔过去打理着,这几年三叔跟着耿秋打理北县的三百多亩田地,能力也上升不少,再配上两个帮手,又有耿秋在上头作主,倒也勉强能过得去。三婶两口子,至到了京里之后,再也不肯以主人身份自处了,让他俩当个管事,两人还觉得舒服。

    因他们从北县来,连衣服饰品也得赶制一批,特别是耿秋与阿牛宁哥儿三个主子,总不能还穿着北县带来的普通衣服,与身份不相配了。好在他们三人,还都是男子,要是女人就更麻烦了。阿昊叫了京里出名的绣坊,三天就给他们三人各赶制出两套衣服。就连下人们也得赶制一批衣服出来,各府的下人都有自己特订的服饰,以免客人弄不清楚哪个是主人家的下人。客人多的时候,也就是靠认下人们的衣服来区别了。至于将军府刚刚设立的针线房,现在才两人,也不过是能给主子们做点荷包等小物品。

    家里还没收拾妥当,阿昊就急急的带着耿秋与宁哥儿阿牛三人先去拜见太子爷。别人都可以慢慢来,唯有太子不能怠慢。

    “哇,太子是个什么样子,可不可怕,这太子是住在皇宫中的,我还是第一次去皇宫呢,心里有些害怕。”耿秋老实的说。这皇宫就是个容易出事的地方,但不去都不行。

    “怕什么,太子还是很和易的,而且我们也不过是拜见一下,说几句话,就回来了。我又会一直和你们在一起,不会有事的。”阿昊安慰道。

    因为三人都是头一次进皇宫,阿昊又教了三人,一些必要的宫廷礼节等,忙碌了小半夜,才歇下。第二天,一家子进了宫,直奔太子住的地方。一路上,来来往往的宫女太监,都对阿昊十分有礼,立马令耿秋感受到了阿昊现在身份与地位。

    还好,太子果然很和气,太子妃也不过是和两个孩子说了几句话,赏赐给两人一堆礼品后,就让他们出来了。耿秋因为是男人,太子妃见都没见他呢。至于太子的孩子们,因为他的几个女儿都大了,也不好与男孩子见面玩耍,而他唯一的儿子才六岁,又要上课,也不过和大家见了一面,就走了。所以耿秋和两个孩子,倒是一直和太子在说话。

    太子很仔细的问了耿秋,一些家事,毕竟耿秋和阿昊的关系来说,耿秋就是个打理内务的角色,耿秋都一一回答了。

    太子又细细问了宁哥儿的学业,宁哥儿稍有些紧张,但也都答得妥当,太子连连点头。至于阿牛毕竟年幼,太子只是稍微问了几句,不过是问他读了什么书,学了什么功夫,阿牛倒是不怕生,都是自己回答的。

    “不错,文武将军果然有眼光。两个孩子,你都教育的很好。”太子赞扬道。

    “谢太子爷。”耿秋和阿昊连忙躬身道谢。

    太子又要留饭,但阿昊推辞了,他知道耿秋与两个孩子都不会习惯与太子相处,毕竟是第一次见面,而且耿秋留在宫中也有诸多不便。最后,一家人带着一大堆宫中的赏赐回家了。

    “哎哟,累死我了。这可比干一天活都累。”一出宫门。耿秋就软在车上,没形象的说。

    “就是,我冷汗都流下来了。”宁哥儿也后怕的说。

    “也没什么啊,太子伯伯看上去很和气啊。”阿牛不在乎的说。

    “去,下次可别叫太子伯伯,要尊称。”阿昊教训道。虽然太子让阿牛称他伯伯,但太子位高权重,并且已经是板上订钉的下任皇上了,现在阿牛还小,但养成习惯就不好了,他可不敢让儿子放肆。

    “晓得了。”阿牛说。他其实是个很有分寸的孩子。只不过第一次见到太子,太子又是格外的表现出对他们的喜欢与关心,令他觉得太子也不是大家认为的那么高不可攀的人。

    阿昊带他们拜见了太子后,朝中各大臣都知道,阿昊的家眷从北县来了。要来拜访的帖子,门房一天能接好几份呢。阿昊这个文武将军从上任后,还一次都没宴过客,他以前在北边打战的同袍们,升官的也不少,现在共事的也有几人,也就阿昊职位最高,大家肯定是都要来他家活动活动的。

    另外,平王现在成了新的太子,他也有一帮子人,这些人肯定是和阿昊站在同一阵线上的,多少也是要来家里拜访的。就连周大人也派人来递过了帖子。其实周大人也算是平王的人。现在皇上几乎不管事了,朝中大事基本上移交给太子了。

    阿昊这个平王的心腹战将,朝中各大臣与京都各勋贵家族哪个不想与他交好,更何况他父亲以前多少也有些交好的人家,也纷纷递了帖子。

    “阿昊,我看这一百人,都不太够用啊。还有好几个地方没人手呢,象护院类的,我们还没人手呢。”耿秋头疼的说。

    “没事,慢慢来,护院可以暂时先不用,有曾叔再加上他的两个儿子,先凑和着用用吧。”阿昊说,这护院可都是要有些武艺的人,并且还得忠心护主,所以也不能直接采买,只有慢慢寻。

    “曾叔父子三人,就能护得了整个将军府?”耿秋问,不是怀疑他们三人的身手,而是三个人怎么顾得过来。

    “你明天和曾叔说说,看他怎么说。”阿昊说着,手就往耿秋衣里伸进去,耿秋哪里还能好好说话,两人好不容易才团聚,天天天不亮阿昊又忙着上朝了,一天忙到晚,白天连个说话的机会都没有,也就晚上两人能好好说会儿话,可总是说着说着,两人就忍不住滚成一团,很快房里就响起了令人面红耳赤的声音。

    第二天,耿秋果然和曾大山谈起护院的事情。

    “这事也急不来。暂时我们父子三人先看护着,眼下也没什么大事,这两个小子,身手都不弱,再加上两个小主子也都能自保。开年后,我再去寻几个人回来,慢慢□□。”曾大山说。

    “可将军府这么大,你们三人能看到哪里啊?”耿秋问。

    “那有什么,我们只不过是看着正院罢了,平日里要是两个小主子出门,都得让常定,常全两人跟着呢。家里不会有什么事,就怕在外面有事呢。”曾大山说。

    虽然耿秋也给两个孩子挑了随身侍候的长随,都是从北县来的,但曾大山很显然,认为保护力度太小。阿牛身边的是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壮男人,叫阿松,虽然没有功夫,但却也长得五大三粗,很有几分蛮力,人也还灵活。宁哥儿身边的却是个三十多岁的壮年人,为人沉稳老实,赶车是一把好手。

    本来两个孩子身边是该有书童侍候的,但没有找到合适人,曾大山这一说,耿秋心里一动,问:“那就让常定和常全跟着阿牛和宁哥儿身边,当书童也好,平时跑腿,护卫都好。只是,他俩未必肯,他们的哥哥现在可都是官身了。”

    “恩,我已经和他们说过了,他俩可没有象他们哥哥这样的机会上战场去博前程,眼下先呆在两个主子身边,等有机会再说,都是我的儿子,我也不会厚此薄彼。”曾大山说,原来他早就和两个小儿子谈过了。虽然两个大儿子现在都是官身了,但也是最低等的武官,那都是用命换回来的。朝中如果没有人扶持的话,想要出人头地,也不容易。实际上,还不都得指望着阿昊,所以这两个小的,是要先为将军府做事的。毕竟他们年纪还小,并且也没什么好机会。

    “那就好。只要他们好好做,阿昊总不会亏待他们,等他们年纪大点,再想法子打点打点,总不能让他们老这样。”耿秋说。

    “是的,他们也明白,会好好照顾两个小主子的。”

    其实曾家两个孩子与宁哥儿,阿牛关系很亲近,平时也经常在一起练功,就算不特别交待,他们也会好好照顾阿牛与宁哥儿。其实宁哥儿与阿牛都是极好相处的人,给他俩当书童,还可以跟着他俩学功课呢。现在先学些本领,以后有好机会,再慢慢拉拔他们。他们的两个哥哥,现在可照顾不到他们。所以曾大山才带着他们住在将军府。

    ☆、第75章 宴客

    耿秋和阿昊商量了一下,决定在腊月十六大宴一次宾客,正好余明仪也提前到了京里,这一天还是个休沐日。这是文武将军府的第一次宴请,来的人家肯定会不少。时间又紧急,两人都没有经验,而且来的人家大多会是位高权重的重臣,耿秋是极怕得罪人,也怕会惹出笑话。

    余明仪自己也帮不上什么忙,况且他也忙得要死,连阿晚都送到将军府里来了。他的男爵府虽然挨着将军府,但他府里的人,也不算是他的心腹,不敢派出来帮耿秋,倒是周大人私下里指点了耿秋一些事情,还派了个心腹管事周顺过来帮忙。周顺是北县周管家的儿子,耿秋曾经与周顺打过不少交道,两人很熟,关系还不错。

    耿秋天天忙得团团转,只恨不得自己能长出三头六臂来。因为没办过这样的大事,甚至连参加都没参加过,周顺干脆建议耿秋把席面包出去。于是,耿秋就直接请了京里有名的酒楼,把席面包给了人家,这种事情,有周顺把关,倒也办得极妥当。自己家的厨房也不过是备些茶水点心干果儿,就算这样,他也不放心,就怕出了丑,掉阿昊的面子。多少要提前演练一翻,可这一演练就出事儿了,光是多了一个周顺,还真玩不转。

    宴客,肯定不能光吃一顿饭,还得安排戏班子,让大家玩乐一翻。看戏可是古代人最爱的娱乐活动之一。请戏班的事情,也是请了与阿昊交好的人帮忙。腊月里,办喜事的人家多,这戏班子也不是那么好请的。有名些的戏班子,日程早早就排满了。好在,有名的玉梨班,听说是方武将军府要人,还匀出了一班人,可以过来唱两场。只不过,最出名的角儿,却是请不来了。

    “怎么办?我完全没经验,家里的这些下人也没人得承担起这么大的事情来。”耿秋苦着脸说,他实在不知道要怎么办。

    “恩,你没经过这样的事,家里也没有经年的下仆,确实也不行。看来只有去别人家借几个管事,来帮忙了。”阿昊想了想说。他也知道,耿秋的难处。别说是耿秋,就是他自己也还是年少时经历这样的场合,其实就是以前的将军府也不太喜欢大宴宾客。

    然后阿昊直接去张邓两伯府家里,借了人过来帮忙。这两家当初有个张百户与邓百户与阿昊一同上过战场,现在也和阿昊一样升了官,只不过比不上阿昊,但也各领了四品的武官呢,两人家里的爵位也保得稳稳的。阿昊与张稼扬,邓兴周,关系本来就好。他一说,两人就各自借了家里专门的管事妈妈,各带着十个人过来帮忙了。

    有了这两个有经验的妈妈的帮助,她俩各带着自己的人手,负责一部分,原本有些混乱的将军府,立马行事有条理多了,耿秋总算是松了口气。两位妈妈在将军府先呆了两天,帮着将军府里理顺了,顺带着帮耿秋指点管教下人,到第三天是正式宴客。

    一大早,将军府就开了大门,门口整整齐齐候着一排穿着统一服饰的下人,迎接客人。两位妈妈都是经常与家里主人一起出门参加各位宴会的,自然清楚各大家族的一些忌讳,与了解某些人家之间的恩怨,那些人家之间又是交好的通家之好,这样才能知道把哪些人安排在一桌上,哪些人又要隔得远远的。有了她们的指点,耿秋可是花了不少的心事,先把这些事记下来,以免出岔子。

    因将军府没有女主子,所以来客们都是男人,也有人带了家里的子侄辈,但差不多大半个京都官员与勋贵家族都来了,来的客人人数众多,把将军府门前的几条街都差点了堵上了。好在,这附近住的人少,还影响不了其他人的生活。

    可以说,耿秋一个客人也不认识。他只是跟着阿昊,与各位来宾寒暄几句,然后引入内院,先坐下来吃茶。关系好的人家,阿昊也会暗示耿秋,要与这样的人热情一些,多说几句话。某些不能得罪的客人,阿昊也会暗示耿秋。客人们也会自己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说话,这种时候,其实就是个社交的好时候,大家来也不单纯是看文武将军这个名头,也是借此机会,拉拉关系,找个明正言顺的理由,与自己平时难得见到的人在一起说些话。

    客人们进去后,自有人专门侍候茶水,耿秋与阿昊却忙碌了一个多时辰,专门在门口在迎接,原本象阿昊是可以不出去专门迎客的,但家里主子太少,连搭个边的堂亲也没有,耿秋又是一个完全不认识这些人的主子,没法子了,阿昊只有亲自上阵,以至于,有些低品级的官员,见到他,还极受宠若惊呢。

    别说阿昊了,就连宁哥儿与阿牛都有任务,他们得陪客人们的子侄们。宁哥儿当然是招待与他年岁相当的少年人。而阿牛则陪那些年纪较小的孩童。还好,大部分人都知道文武将军府里的事情,带孩子来的人,都是与阿昊关系极亲近的人家,也不多,宁哥儿只招待了三个少年,还都是好性子的,几个人坐在一边,谈论了一下诗词,也聊了些北县县学的一些趣事。阿牛招呼的小客人却有五个,小的有六七岁,大的也不过十岁,其中当然还有阿晚。这些孩子个个都很活跃,但阿牛能文善武,又极善长哄孩子,与阿晚两人,倒是把几个小客人招待的极好。

    吃了饭,看过戏,晚上留下来的都是些交好的人家了。大多数人都回去了。这时候,太子爷居然还偷偷过来,这时候,阿昊等人正在一起闲话。因都是熟悉的武官,基本上算是朋友了,大家就格外随意些了。就连周大人都回去了。周大人在京里,是肯定不能不回周府与方氏及子女们住一起的,特别是余明仪没来京之前,余明仪来了之后,他就明正言顺的住到男爵府里来了。周大人是文官,品级又高,他在这里,武官们不太好放开玩,所以他先回去了。

    余明仪为了怕麻烦,还是特意下午过来的。他现在名声极大,大家都知道他与阿昊的关系,有好些人就是专门来等他的,他只好等大部分人走了,才过来。

    见到太子爷,众人连忙下跪行礼,齐呼:“参见太子。”太子连忙摆手,说:“快快请起,孤这可是以同袍的身份过来喝一杯的,怎么的大家倒是客气起来了。”

    话是这么说,大家哪里好真的象以前在军中那样随意,今日可不同往日呢。

    太子与众武将们说了几句话,又特别去见了余明仪,要说当初余明仪这一步棋,还是他与安王爷先太子三方之间角力的结果,原本大家都是想得利,却不想最终却让余明仪捡了个爵位。不过余明仪现如今做出来的成绩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倒也没有嚼舌根了。当然了,余明仪的声望对太子也是极有利的,就象上次他就利用了余明仪来鼓动民众,使得朝廷主战而非和谈。要不然,平王是不是太子,还得两说呢。

    余明仪是第一次见到太子,当然要行大礼,不过太子明显的很看重余明仪,很给面子,没等他跪下来,就示意阿昊去扶了。

    “孤是第一次见到余先生,一直想见见先生的风采呢。”太子笑道。

    “不敢当。”余明仪连忙起身,规规矩矩的说。太子惯用做面子工程,余明仪却一点儿也不敢不守礼,他现在当然知道自己的这个爵位的来历了。这个太子可是相当有手段的人,不过对他来说,现在的太子能好好治理国家,对大臣也礼遇有加,这样的君王就算是明君了。至于,太子的成府有多少,手段又有几何,他也不太在乎。

    太子又细细的问了北县的一些教学问题,当然余明仪也趁机提了一些小要求,比如北县县学因招生的学子太多,现在夫子缺少,并且刘知华等人又都会上京会试,高中后,肯定是不可能回去了,他们四人的空缺,是一定要找人补上的,为这事,余明仪可急得不行,这次上京,他也去国子监等地,四下游说,就是想弄几个好的夫子回去。

    “恩,这事我记下来。县学差夫子,可是大事。”太子说。

    “谢太子。”余明仪连忙道谢。太子发话了,他就不用干着急了。

    太子见过余明仪,还特意把阿晚叫出来见了见,阿晚长得相当好看,有余明仪这样的爹爹,周大人也是仪表堂堂,所以他一出场,就令太子眼前一亮,本来阿牛也长得极不错,但与阿晚在一起,就落了下风。

    “参见太子。”阿晚跪下行礼,规规矩矩的说道。

    “哎哟,孤还是头一次见到长得这么精致的小孩子儿呢,把阿牛都比下去了。”太子笑眯眯的说道。送了见面礼给他。

    “谢太子。”阿晚与余明仪两人连忙道谢。

    太子又考校了一下阿晚的功课,见他回答的清清明白,惊道:“真聪明,果然是与众不同,余先生教导的真好。”

    “太子廖赞了。”

    阿晚年纪小,但读书早,果然是结合了余明仪与周大人的聪明头脑,他现在的课业可比阿牛还强上两分呢。很显然,阿晚以后的前程不用发愁。

    太子原本是来给阿昊做面子的,到最后反而是余明仪与可晚两父子格外有面子了。虽然他们是私下里在内室说的话,但明眼人都明白太子极喜欢阿晚。

    等送完了客人,阿昊与耿秋也累慌了,各位来帮忙的人,都告辞回家,耿秋阿昊也封了厚厚的红包,感谢他们的帮助,令人送他们回去了。全部的人走之后,将军府的下人们还在马不停蹄的收拾。

    宁哥儿与阿牛都去睡了,阿昊与耿秋两人还在说话,累过头了,反而睡不着了。

    “哎哟,累死老资了,这请一次客,可得累脱一层皮呢。”耿秋笑道。

    “这是第一次,以后办多了,有了章法就不用象现在这么累了。”阿昊说。

    “难不成,你还想经常办?我可不想,烦得很呢,还不知道,这些人回去会不会说,我们这北县乡下来的人,上不得台面呢。”耿笑自嘲道。今天这事,虽然勉强算成功了,但也有不少的纰漏,还是出了些岔子的。其实耿秋应当感谢,家里没有女主子,要是来一批女客,只怕更难招待呢。

    “管他们说不说,乡下来的又怎样,你在乎这做什么。再说了,哪家办事,没有人指指点点的,办得再好,总有人不满意,所谓众口难调,就算是最有名的酒楼,也有人说做的菜不好吃呢。”阿昊劝道。他倒是看得开,再说了,今天有太子来,众人就是想说什么,也只得惦量惦量自己的身份。

    ☆、第76章 年货

    早上,耿秋累得完全不想起床,办一场宴会,简直是一场身心双重的高强度活动,却不得不快点去做事,家里堆的礼物一大堆,虽然当时有人专门登记了,但他也得自己过过目,还得准备一些回礼,这可是腊月,他们家宴了一次客,就表明文武将军府正式进入社交圈了。时不时的,会有人来请他们参加宴会的。送礼也是门大学问。

    另外,家里还得备齐过年的物资,这一进入腊月,所有人家里都忙碌的很,他还是刚从北县来的,将军府里好多东西都差,就连白菜萝卜也不够吃,还别提木柴与碳,鸡鸭鱼肉等等。正月也是一样要请客的,不说大请,有些交好的人家,也得来来往往,那时可不能去请酒楼办席面了,总得自己家备些常用的吃食与菜品啊。

    一想到有这么多的事,耿秋就恨不得回北县去。那时,他只操心十几口人的吃食,现在可是一百多人啊,每天光是米面就得消耗几十上百斤呢,还别提菜类。别的人家都是一进冬天,家里的窖就藏满了菜蔬,至于活的家禽,人家都是早早就养着呢,哪里象将军府基本上是现买现吃的,可眼下人一多,现买就来不及了。

    “早知道,应当把北县养的鸡鸭羊都带来的。”耿秋叹着气说道,这活的家禽不是只要备个十只八只就够吃的啊,起码得备个百八十只啊。他在北县的庄子上可是养了不少,来的时候,只想着活物不好带,就杀了一批腌制好带过来了。现在可后悔当初没带活物过来,养着慢慢吃。象白菜萝卜类的,北县庄子里有的事,哪里想到这里居然连买都买不到多的了。一大家子人,百多口呢,一天就得消耗一二百斤啊。

    “是我预计的不足,忘记了先让人备一些的。”阿昊后悔的说。说实话,家里的这些事情,他一向不管,只觉得家里人口少,用不了多少东西,眼下,可是拿着银子都难得买到这么多东西啊。

    “唉,现在说这些也迟了,得带人先去城郊看看,要是有就拖两车回来。没有,就再说吧。”

    第二天,耿秋把所有的事都放下了,和曾大山带着人准备往郊外去,挨京都最近的通县,出了城门,马车也得走两个时辰才能到呢。阿牛与宁哥儿坐不住了,也非得跟着出门,阿牛跟出门了,阿晚也要跟着,他们跟着去,侍候的人也得带几个,搞得出门时,耿秋带了十几个人,大家基本上都骑马骑骡子,马不够用,还把余明仪家的都借过来了,十几匹牲口再加上两辆马车,竟然组成了一支不小的队伍。

    天气极冷,外面基本上都是冰天雪地的,城里还不觉得,出了城门,赶了一个时辰的路,路上行人就变得少了,大路上都是白茫茫的一片,马车走得极慢,好在孩子们兴致高,还没吵闹,耿秋怕孩子们冻着了,把阿牛与阿晚连带着宁哥儿都塞到车上去了,不再让他们骑马。

    一行人拖拖拉拉,直到未时末,才到达通县。

    通县也算是个热闹的县城,但这个时候,菜市上早就没有人了。耿秋只得带着孩子们先找了一家干净的客栈住下来。

    客官,这是打算去哪里?”掌柜的好奇的问。这种天气,又快过年了,一般很少有人出城了,除非是有天大的事。

    “哪里也不去,我们是来通县玩的。”耿秋笑道。

    “哦,通县这个时候,好玩的就是城外的梅山,去赏梅的人不少,只不过,这几天去的人也极少了,太冷,又快过年了。”掌柜的热情的介绍道。

    可能是天冷,又是大腊月的,客栈就耿秋一行人,掌柜的极闲,又见耿秋等人衣着打扮并不华贵,人也和气,哪里知道他们文武将军府的人,只当是普通的富家子,没了顾及,说起话来,就显得随意些。耿秋趁机打听了有没有庄子上,还有大量的菜蔬与活家禽要卖的事。

    “说来巧了,城外有家姓方的,本也是京里的大官人家,因犯了事,庄子上产出往年都是拉到京里去,自己家人嚼用的,今年不同往年了,这会子还正找买主呢。”掌柜的笑道。

    “姓方,该不会是周大人的岳家吧?”耿秋和曾大山低语道。他这句话说的声音虽低,却也没有避着掌柜的。

    掌柜的连忙又说:“是好象听说,方家有个姑爷升了大官,不过那也是京里嫡支的姑爷,哪里顾得到这些旁枝。”其实这里还真是方氏娘家人经营的,这些旁枝也不过是靠着给嫡枝打理庄子过活罢了,说是旁亲族亲,其实就跟下人也差不了多少了。

    耿秋和曾大山一听,还正好是周夫人方氏的娘家人,一时有些不好决断。文武将军府与余明仪关系亲近,周夫人一向又极恨余明仪,特别是周大人升官,根本就没有帮周夫人的兄弟。方家前些年搭上前太子,春风得意也不过是三五年,把周大人可得罪的不轻,前太子一死,皇上与现太子又狠狠整治了一翻前太子的人马,方家因此倒了大霉,要不是因为周大人的关系,方家现在早就问罪下大狱了。只不过是罢了他家的官,从此原本还有些势力的方家,立马变成了不过是稍有恒产的普通人家。

    而方氏生的两个子女,儿子娶了娘家的内侄女,眼下可成了甩不脱的包袱,一大家子全靠着方氏接济呢。偏偏周少爷现在又不要表妹做妻子了,天天嚷着要休妻另娶呢,他父亲现在可是二品大员了,他年纪也不算太大,膝下只有两个女儿,没有儿子,另娶也能选个不错的人家呢。

    方氏的女儿嫁的人家,原本就是前太子一系的得意人家,早就下了大狱,周姑娘更惨,夫家人眼看着要完了,立逼着她去找周大人求情,还想周大人看着自己家女儿的面子上,给他们弄条活路。这种事情,周大人哪里敢去求情,何况他本身就极不喜欢这门亲家。这家人也不是个好的,没得到好处,居然拿捏着周姑娘与她生的两个孩子,以此来要挟周大人。

    方氏天天在家里闹,周大人无法,只得求到太子头上去,太子妃却派了人来周家,狠狠的申饬了方氏一翻。然后,那家人很快就全死了,只剩下周姑娘一人。

    方氏不后悔自己给子女选错了人家,反而怪周大人不帮她娘家,又有儿媳天天哭闹不止,还有个不言不语的女儿象活死人一样,更是把个家里闹个天翻地覆。周大人一见余明仪上了京,立马搬到男爵府里来了,懒得理家里那一堆子混人。

    “还有没有另外的庄子?”耿秋又问。

    “小山子,过来。客官有事问问你。”掌柜的连忙叫来小二。这小山子就是城外一家庄子上出来的。

    耿秋打听了一下情况,拿了一串大钱给山子让他连夜回去,帮着打听还有没有东西可买。

    第二天,一大早上的,方家庄的人居然先到了,原来这小山子家的人居然与方家庄的人有些关系,听说小山子再帮大客户找蔬菜家禽,立马寻上来了。往年方家家大业大,人口众多,庄子上种的蔬菜,养的家禽,都是专供自己家人嚼用的。这一出事,他们自己家哪里还消耗得完,要说拉去卖吧,一时又找不到大主顾,又想要多卖点银子,又没个得力的人手打理,所以就拖到了现在。

    然后,小山子也带了个庄头过来,这家只不过剩下一小溏鱼还没起,是来问耿秋要不要鲜鱼的,蔬菜多少也有一点儿。

    方家庄的人,一个劲的和耿秋说好话,就差是跪下来求他了,耿秋想想,自己家正缺,反正自己拿银子规规矩矩买,余明仪也不会说什么,于是两家的东西都全要了。不过他也怕方氏事后找渣子,还特意请了本地有名的商户帮会出了面,也没用文武将军府的名头,就用了曾常安曾常平两兄弟的名头,只说是他们买的。

    因价钱公道,耿秋又全要了,方家庄的人大喜,连忙派人把东西给耿秋打好包,装上车。两辆车装得满满的,另外还装了十几篓子活家禽,曾大山先带着几个人运回去了。另外一家庄子的鱼,又装了十多篓子,还是请了专门送货的马车跟着耿秋一起回去的呢。

    忙了两天,总算把过大宗年货办齐了。家里还差的东西,耿秋又列了单子,让下面的人去采买,至于要送的一些礼品,也基本备好了,反正文武将军府刚开府,也没有一些压箱底的好货,所有的礼品,都是普通货色,没有珍贵物品。只有从北县带过来了几张上好的狼皮,是准备送给关系近又家世好的人家。其实这东西也算不上多好,只不过是家里能拿出手的物品罢了。将军府里有的一些珍贵物品,都是宫里头赏赐下来的,不适合送人。

    这么一忙,很快就到了朝廷封印的日子,京里大臣们都要放假了。其实地方上的大员们早就放假了,特别是要进京述职的官员们都在前几日就全进京了呢。

    ☆、第77章 放假

    阿昊放假了,天天呆在家里,也不出去应酬,白天帮着耿秋处理一下家务事,象京里头的必要交接的大家族,是一定不能随意得罪的,要怎样来往,这种事耿秋可真没处理过,必须阿昊指点他。

    到了夜里,两人当然要好好运动运动,耿秋巴不得天天过这样的日子,为了不受外人打扰,干脆吩咐关了大门,做出一副主人不在家的模样。其实两人只不过是想过点亲亲我我的小日子。

    腊月二十三,阿昊带着耿秋阿牛与刘成宁三个主子,在自己府里开了祠堂,供上了亲人的牌位,把耿秋三人的名字全记入族谱。还请了太子与周大人余明仪作为见证人。因为他早就没了近亲,其实也族亲也没有。阿昊往上数三代皆是独苗,阿昊还有个姑姑,也就是刘成宁的母亲,阿昊本来有个弟弟,也早早去世了。而阿昊母族早就没有人了。将军府其实人丁一直不旺。

    因阿昊以前是改名换姓了,虽然早前就回归了本姓叫程文昊,文昊是他爹爹给取的,以前他本来叫程轩,字文昊。但两个孩子的名字还没改过了,这次就一并改了,刘成宁改名为程文宁,阿牛改名为程远清。耿秋也是要改名的,他懒得改,就直接叫耿秋了。有些文书还要在衙门备案,因为放假了,阿昊就先弄好了,开年后直接拿过去就好了。

    事后,余明仪问:“阿宁直接改为程姓了,不知道他的生父会不会找上门来?”

    “找上门来,又怎样?难道他还敢去找太子。”阿昊冷笑。那家人,他没有去找他们的麻烦,是因为没腾出手来,现在有空了,他们要是找上门来,可得好好想个法子整整他们。虽然,他们现在本来就不如意。太子可不象表面的那样平易近人,实际上底下不知道做了多少事,要不然,他如今也不会稳稳的坐在上头,连皇上都把他没办法了。而且当初他跟着阿昊父亲的时候,可是与阿昊的姑姑相熟,要不是因为被皇上及元后忌惮,说不得阿昊的姑姑还会是个太子妃呢。这些事,阿昊原本是不知道的,但曾大山却私下里,知道几分,所以那家子人,早就被狠狠整治过了。

    “但是阿宁现在可是个秀才,往后前程肯定也不差,那家子人不见得就会放弃这个肥羊。”耿秋笑道。

    第10节

    恋耽美

本文网址:https://www.7wav.com/book/32109/580535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7wav.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