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节
推荐阅读:相敬如冰、【五梦】背这五条,悟透、《玉壶传》【bg】【古言】【骨科】【结局不定】、玩心、魇运、道长,你居心不良啊(古言1v1H)、两情相厌(伪骨科,狗血文)、临时夫妻(nph)、我网恋又翻车了(1v1 高h)、【崩铁乙女】总合集、
[梁祝]英台大大带我飞 作者:林知
第7节
三七只当他恋家,便时不时提起书院,也不知梁公子和祝公子到了没,也不知这些天不见他们有没有什么变化。马文才听了,只是愈发沉默。
与第一次到书院不同,他们此次直接将牛车赶到侧门,停在不厌居门口。
三七和六曲扛着东西进了门,碰到银心和四九也是笑呵呵打招呼。他们几人相处时间长,各自主子间关系融洽,他们的情谊也不一般。
马文才慢吞吞走进去,没瞧见祝英台,心里不知是该松口气还是更紧张。
他在自己房间里停了一会儿,磨磨蹭蹭挪到东厢。他想,还是先跟梁山伯打个招呼吧。
梁山伯房门敞着,一座屏风阻隔了外面的视线。马文才正要出声,听见就听见里面梁山伯一声惊呼:“信斋,你家里要帮你订亲了?是哪家姑娘?”
第29章 我欲与君相知
马文才心中猛地一跳,轻轻退后一步,躲在门边。他脑子里有一瞬间空白,只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片刻,祝英台的声音响起,平平淡淡的:“不过是家中父母这么一提罢了,大约也是个世家闺秀吧。”
梁山伯笑道:“那山伯便提前恭喜啦!”
马文才攥紧了拳头,快步走回了自己的房间,心中一股怒意无处释放,最后在被子上狠狠捶了几下,又无力地松开。
他生气,可他为何生气,又凭何生气呢。
梁山伯屋内,祝英台见门边的身影消失,苦笑一声,道:“山伯不忙着恭喜,我已拒绝了。”
梁山伯奇道:“这是为何?”
祝英台双眼有些失神,喃喃道:“我,无法娶他啊。”
晚间用夕食时,三人碰了个面。
梁山伯没提祝英台的事,举杯对马文才道:“逸华,以水代酒为你接风。”
祝英台微笑着,也举起了杯子。
马文才故作无意看了他一眼,却发现他表情太过平静,眼神也如古井般没有丝毫波动,心中懊恼。
往后几天,祝英台竟还是一直保持着不冷不热的态度。他对马文才还是关心,只是这关心中似乎夹杂着客套与疏远,叫马文才心中仿佛哽着块小石头。
马文才心里不痛快,却又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让他爆发出来。哪怕他有心想同祝英台亲近些,却总在他冷淡的目光下退却。
他很想大声喊出来,叫祝英台能像以前一样对他,却又不敢面对祝英台曾说过的那句话。他一时觉得是自己太过贪心,一时又觉得祝英台太小心眼,总之心中翻来覆去,中秋在家养起的肉,眼见着消了。
在这不冷不热的氛围中,天气渐凉,重九节到了。
“九”在易经中为阳数,日、月均为阳,有人认为这是极为吉利的日子,也有说法为阳九之厄。书院里也依民间的习俗,休沐一日,不少学生便相约登高踏秋。
自救会也是一道行动,去的地方也不远,就在凤凰山上。
自上次出游最后害得马文才大病一场,他们心里都有些愧疚。这次有心弥补,出发前,他们都带了些盛放的菊花或自己酿的菊花酒送到不厌居,叫马文才既感动又好笑。就连上山路上,他们也都迁就着马文才的速度,围在他旁边。
马文才无奈挥手,道:“这上山路上本就狭窄,各位自行去吧,不必都挤在一起,反而不便。”
周围人笑了几声,总算前后拉开了距离。
马文才看了四周一眼,发现祝英台低着头走在自己身后两步远的地方,似乎对前面的动静一无所知,或者说不为所动。
马文才心中一沉,刚刚的一丝欢快也消失不见,转回去憋着一口气往山上爬。
怎么能这样!不就是拒绝了一下,回家就要订亲不说,还对自己这么冷淡,总不能连朋友都不做了吧。就这还结义的兄弟呢,在兄弟身上动这种心思自己都没有怪他,他还……
等等,马文才被自己吓到了。他不仅不讨厌祝英台的表白,还不愿意他对自己冷淡,他这是怎么了!
马文才有点慌,脚下步子不稳,一脚没踩实往前扑过去。
他心脏几乎少跳了一拍,身后一只手抓住了他的胳膊,将他拉起来。
“谢、谢谢……”他边说着边转过头,祝英台正皱着眉看他,而他自己正手脚发软靠在祝英台身上。
马文才脸上一热,下意识露出个热切的笑容。没想到,祝英台见他站稳后便立刻撒开手,从他身边经过,向前走去。
马文才眼睛都要红了,一把抓住祝英台袖摆,道:“信斋,你等等,我有话同你说。”
祝英台停下,转身看他,表情还是一贯的平淡。
马文才拉着他,落在人群最后。
他暗暗给自己打气,然后故作平静,道:“信斋,你……你这次回家过得如何?”
唉,真没用,他这是在说什么呢……
祝英台见马文才低着头,耳朵已涨得通红,他嘴角边也不自觉勾起点笑容,不过很快压下。他声音淡淡,道:“过得不错。”
马文才内心不爽地哼哼,这么不错?要订亲很高兴?他双手在袖子里握成了拳,问道:“你,你家里要给你订亲了?”如果是真的,那他不管自己是什么想法,也永远不会再去想祝英台如何了!
“是,父母同我提了提。”祝英台道,看到马文才耳朵血色尽褪,强行按捺住内心的激动,又道,“不过我已拒绝了。”
“拒绝了?”马文才猛然抬头看向他,眼睛里是自己看不到的兴奋、庆幸,还有一些胆怯。
祝英台点头:“我年纪还小,况且,你也该知道原因。”
马文才无法用语言描述自己现在的感觉。满足、充实,既想大声喊叫又想躲起来,好像同时经历了整个时空,又好像时空在此时静止。
他此时完全不知道,他脸上顶着怎样的傻笑。
祝英台硬生生撑起来许久的冷淡,此时也瞬间消散。他笑了,眼睛里像落了星星,他轻声问:“你呢?”
“我?”马文才傻乎乎重复,他脑子里只想着,祝英台真好看,怎么以前没觉得他这么好看。
祝英台的声音轻飘飘的,仿佛融化在山风中。
他说:“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
马文才抓住他的胳膊,紧紧的,他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这一刻,仿佛世界只剩下他们二人。
他们眼神交汇,然后同时笑起来。
“信斋,逸华,你们快跟上!”梁山伯站在几丈外冲他们招手。
马文才松开手,赧然一笑,向前跑去。
祝英台笑着跟上,道:“当心,别又摔了。”
马文才脸一红,道:“我那是走神了,再说,我晓得你一定会扶住我。”
祝英台在他脑袋上揉了一把,捏捏他耳垂,道:“对,我一定会扶住你。”
梁山伯见两人关系似乎突然又亲近起来,松了口气。前几日不厌居里的气氛实在是太奇怪,连他都觉得不舒服。
一群人来到山顶,只见视野之内,天地广阔辽远,心中也不觉涌上一股豪情。
不知是谁最先开始,发出一阵长啸,在山林间回荡,惊起无数飞鸟。
马文才也跟着叫起来,这一段时间里的忐忑与忧虑都一扫而空,更浓郁的激切兴奋似乎也只能如此抒发。
祝英台还是像以前一样,站在他身边看他,眼神仿佛在说,无论你做什么,我都会在。
回到书院,已是下午,马文才仍乐呵呵,他手一挥,道:“诸位,今晚我请各位喝酒!”
“好!”自救会的人凑起热闹。他们也晓得马文才是一时兴起,没什么准备,等到了时间,大家也都各自带了些点心吃食。
马文才因为满心高兴,谁叫他喝酒他都来着不拒。
祝英台无奈极了,但也不得不承认,见马文才这样高兴,他心中更加安稳。这让他知道,马文才的真心不比他少。
见马文才实在喝多了些,他偷偷叫三七将马文才的酒换成了水。
马文才喝了,觉得不对,瞪了三七一眼。三七瞧瞧往旁边一指,祝英台正似笑非笑地看着他。马文才脸上又换成笑,乖乖把水喝下去。
酒酣人醉,马文才晕晕乎乎坐在原地,托着下巴看祝英台将学生们一一送走,他一个劲地傻笑。
祝英台长得好看,又聪明,又会待人接物,真是特别好,特别好。
这个特别好的人,现在是他的。
想到这,马文才嘿嘿直笑。
祝英台走到他面前,拿手捏他脸颊,道:“傻笑什么?”
马文才也不恼,盯着他瞧,道:“我高兴,特别高兴。”他突然一伸手,往祝英台那儿扑过去,抱住。
祝英台没办法,两手分别拽住马文才的两只胳膊,把他提起来。
马文才软绵绵地又往祝英台身上一歪,搂住了他的肩膀,整个人都靠在他怀里似的。
祝英台愣了一下,环住马文才的腰,轻轻松松向上一提,像抱孩子似的将他抱起来。
马文才兴奋地哈哈直笑,直到祝英台将他放在床上都还不肯松手。
三七在旁边看得都傻眼了,连声对祝英台道歉。
祝英台笑着摇头,道:“你去把醒酒汤端来。”
三七应声,急急忙忙端来一碗早已备好的醒酒汤,按祝英台的吩咐放在床头案几。
等三七离开,祝英台道:“逸华,松手。”
“不,不松。”马文才脑袋顶在祝英台颈窝,边说边摇头,头发蹭得他心尖发痒。
“再不松手,我可要不客气了。”祝英台放狠话,声音却狠不起来。
马文才抬起头,笑嘻嘻道:“你给我亲一下,我才放手。”
祝英台嘴角缓缓勾起,点了点头。
马文才眼睛忽地睁大,他头一抬,凑到祝英台脸颊边,一触即分。
“还要再亲一下。”他道,又在另一边脸颊上轻轻一吻。
“最后,最后亲一下。”他看着祝英台,嘴唇狠狠压上了对方的唇。
唇齿间,酒意熏人。
第30章 只愿君心似我心
“公子,车已备好,该出发了。”
听到门外三七的喊声,马文才无声叹气,站起来。
祝英台将手炉塞进他怀里,拍了拍,道:“我先给你拜个早年,一路当心,不要受寒了。”
马文才点点头,走出屋子。门外寒气袭来,他轻咳两声。
祝英台走在后面,从他身后帮他将披风上毛茸茸的领子围得紧了些。
两人默默走到院子外,马文才冲祝英台摆摆手,道:“外面冷,你回屋吧。”
祝英台只是点点头,却没有动。
马文才笑了笑,抓住他的手,握了握,又道:“我回去了,也给你拜个早年,明年再见。”
他转身上了牛车,又从车窗探出头,向祝英台挥手。
江南腊月,温度不算低,却湿冷得很。马文才比往年也更怕冷了。
车里放了个小炭炉,并不冷,他却还是将手中的暖炉抱得更紧。
回到府里,过年的气息浓厚,马文才笑眯眯地瞧着下人们做准备,心里忍不住就要惦记,算日子今天祝英台该出发回家了,算日子今天祝英台该到家了,算着算着,都忘记自己亲兄长到家的日子。
等小琛儿到了,这府里整天都被孩子天真无邪的笑声包围,更添庆祝新年的氛围。小琛儿这次认得人,一见到马文才就抱着不撒手,要他带着玩积木。
马文才反正对府里的事情帮不上忙,便专注带小孩儿。连他嫂子乔氏都说,跟着马文才,小琛儿性情都开朗了些。
过完年马文才就要二十了,不光是陈氏,连马太守和马文远都开始惦记起马文才的婚事。他们不好直接开口,便对陈氏提了提,提醒她做些打算。
陈氏还记得,中秋时她曾随口对马文才说起过,可那是他丝毫不乐意。
可这事儿总归要说,她便找了个不忙的日子,将马文才单独叫来,道:“文才,你阿父和阿兄这两日都和我说起你的婚事,你自己可有什么打算?”她想着,总归马文才也不做官,不必非娶个世家女,若是有自己喜欢的,她更愿意依着他。
马文才脸色却忽地白了。
自从重九节与祝英台互通了心意,他们两在不厌居里过了好几个月的舒心日子,他也不知是无意还是刻意,竟完全忘记了家里可能的态度。
陈氏见他表情不对,心里也是一颤,道:“你若是有喜欢的女子,便对阿母说,不必担心。”
陈氏越是宽容,马文才就越觉得愧疚,他走到陈氏身边,慢慢跪下来伏在她双膝上,不敢看她的眼睛,道:“阿母,我,我没有喜欢的女子。”
“没有?没有也好……”
“可是,我有喜欢的男子,”马文才打断她的话,声音颤抖着,道,“我喜欢的,是祝英台。”
陈氏静了一会儿,犹豫着道:“阿母晓得,现今有些人家喜欢和男子一起,只当是玩玩倒也不要紧……”
“不是这样,”马文才道,他抬起头来,眼睛发红,道,“阿母,我是想同他成亲的这样喜欢,不是那样。”
陈氏手一颤,摸摸他脑袋,道:“儿,你先回去,好好想想,阿母也好好想想。”
马文才眼泪已经掉下来了,他一直打定主意要父母顺心,可他也不想轻易放弃。但陈氏已不愿意再多听,只让他回去,他只得听从。
回到自己屋里,与祝英台相识至今的一幕幕在脑海里闪过,最后定格为一张温和的笑脸。
祝英台常常这样笑着看他,不声不响,不过分热烈也从不冷淡,像水和空气,柔软、坚韧、包容,也无法割舍。
夕食时,马文才顶着满是红血丝的眼睛去了后堂,言语表情似乎都全无异样。
然而晚间,马太守将他叫了过去,刚到就是一声喝:“跪下!”
马文才低着头,跪下了,半个字都不解释。
马太守似乎气得不轻,手指着他哆嗦了半晌,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他又喊道:“藤条呢?把藤条拿来!”
陈氏把他拦住了,抹着眼泪道:“大人,文才过年才被打得昏迷不醒,现在身体又还虚着,你会把他打死的!”
马太守“唉”得一叹,道:“那你说,他这样的逆子要如何管教?我以为他受了教训,晓得道理了,结果呢?要和一个男子成亲去?”
马文才看他气得脸都红了,血管突出,忍不住掉了几滴眼泪,道:“阿父,阿父你打我吧,别气坏了身子。”
陈氏在一旁低声劝慰,连马文远那里都惊动了,赶来问发生了什么。马太守看马文才跪在那儿缩成一团,不时还咳嗽几声,心中也是痛,摆手道:“你回去吧。”闭上眼睛不再看他。
马文才差点就想说,我什么都听你们的,想到祝英台,又忍住。他也想解释,喜欢男人并不是什么错误,可又怕反给父母火上浇油。
他默默离开,心想,他是个男人,该认真去想个办法,想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可是之后,他被关在自己院里,除了除夕年饭外,连父母的面都见不到,更别提同祝英台联系了。三七和六曲被轮流叫到前面问话,虽然只是问话,他们也吓得够呛,也叫马文才愧疚了几分。短短几天,他便瘦得吓人,几乎赶上去年昏迷时的状况。
就这样过了几天,马太守突然叫他到前厅去。
马文才收拾了一番,想尽量让自己看起来好一些。但他一露面,还是叫家里几人吃惊不小。陈氏攥紧了手帕,偷偷沾了沾眼角。
马太守动了动嘴角,最终还是只冷冷地道:“还不见礼,这几位是祝家的长辈。”
前厅里除了马太守和陈氏,还有另一对陌生的中年夫妻,正是祝英台的父母祝公远与腾氏。
马文才脸一红,然后又血色尽失,他尽全力克制住自己的恐慌,尽足了礼数。
但马太守似乎只是叫他过来见见人,立刻挥手将他赶回去。
马文才脑子里乱糟糟,不敢去想祝英台父母来是为了什么,不敢想祝英台在家里发生了什么。他一遍遍回忆起祝英台在凤凰山上对他说的那句“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他心中暗道:祝英台,只要你不放弃,我也会坚持下去。
那边,祝公远与腾氏两人和马文才父母谈了许久。他们回到家中,祝公远问家中的下人,道:“英台呢?”
下人小心答道:“公子还在祠堂里跪着。”
祝公远皱了皱眉,腾氏也叹了口气,两人对视了一眼,祝公远道:“叫他到书房来见我。”
祝英台很快到了。他几乎是由两个仆人抬着来的,因为跪的时间久,膝盖稍一用力便有如针刺一般疼。
祝公远指了指一旁的胡床,让他坐下,然后道:“我同你母亲今日去了马太守府上。”
祝英台脸色也是一变,道:“无论如何,儿绝不会放下马文才。”
“哪怕他放下了你?”
祝英台忽然笑了,道:“阿父,你可是见到他了?他也没有放弃吧?”
祝公远哼一声,道:“你倒是想得美。”
祝英台笑意愈深,他道:“若是他放弃了,阿父此时必定是为儿不值。但正如儿同阿父说过,逸华看似随性,一旦打定了主意,却是什么都能做到。他平时不爱争辩,小节上也没什么讲究,内心却极有章法。他不会说许多感人肺腑的话,对人、对儿的真心却比谁都厚重。儿信他,他亦值得。”
祝公远直叹气:“我说上一句,你便有十句候着。你自小就很有主意,我也乐于见你如此,谁想却得了这样一个结果。”
祝英台不再说话,艰难地又一次跪下,行了个大礼。他晓得祝公远这已经是同意了,只是口头上不肯服软。
祝公远懒得瞧他,叫人赶紧将他抬走,也要瞧瞧腿,免得落下毛病。
马文才也有些惊讶地发现,自从祝公远夫妇来过后,府里对他的看管立刻松了许多。他立刻去找了陈氏。
他将在书院里与祝英台相处的一点一滴都娓娓道来。
这些事情是他这些天一直在回想的,如今说起来更是顺畅。他从相识说到结义,说到探查学院罢课之事,说到一齐寻找宋先生,说到书院龙舟赛夺得头名,说到一起救下齐家搜捕的文人,说到他如何体贴照顾病中的自己,说到他如何表白自己又如何明白心意。
他们之间有太多可说的,每说一句,他对祝英台的感情仿佛也更深一分。
陈氏并不是那种狭隘的人,她也受到过极好的教育,所以她也愿意细细听马文才诉说。这些事,大多在马文才写的家信中,或是从三七与六曲那问的话里都提到过。但从马文才口中说出,却不一样,更生动,也更有情义。
她叹了一口气,摸着马文才瘦削的脸,道:“那日,祝英台父母来我们府上拜访,正是为了你们二人之事。我们晓得拦你们不住,也不愿你们受苦。你且放下心吧。”
马文才露出一个不敢置信的笑脸,竟然这么轻易便同意了?
陈氏也露出轻松的微笑,她没说的是,他们如今不反对只是不想逼得两人走得更近,至于往后,还是要看他们的感情能否仍如今日般牢固。
第31章 山雨(上)
会稽郡,会稽县,梁家庄。
年节已过,这日一早,梁家庄村口来了两架牛车。不论是牛、车身还是驾车之人,瞧着便不是普通人家。梁家庄里的人家看见了,都有些惊奇。
这时,从其中一架车上跳下来一个二十岁的青年,一身大户人家仆从的打扮,面上带笑,看起来很活泼的样子。
他走到路边,寻了一个正在看新奇的小童,问道:“你们这村子里,可有一户儿子姓梁名山伯的人家?”
那小童也不怕生,点头道:“有啊。”
那青年笑着从身上摸出一把怡糖,道:“你若能带我们去他家里,这些糖就都给你了。”
小童眼睛直勾勾盯着他的手,连连点头,道:“好好好,你们跟我来。”
那青年没让他在前面走,而是抱着他坐在牛车前头,顺手拿出一粒糖塞给他,道:“你指路吧。”
梁家庄说大也不大,不过几十户人家,梁山伯家靠近路的另一头。
牛车行至附近,那小童跳下去,跑到一座小院外,清脆喊道:“山伯阿叔,有人来寻你啦。”
听到里面有人回应,他笑嘻嘻回到那个青年身边,伸出手道:“我将你们带来了,快把糖给我吧。”
那青年撩起小童衣服的下摆,除了刚刚手中抓的那一把糖,又掏出了些让他装着,拍拍他脑袋,让他走了。
院门里,梁山伯满心疑惑走出来,瞧见两架牛车,驾车的正是六曲和银心,还有三七正站在地上。
他一时愣住,道:“你们,你们怎么?”
六曲身后的车里探出个脑袋,笑眯眯道:“山伯,我们来接你一道去书院。”这正是马文才。
梁山伯讷讷得不知该说什么,院里传来一个略显苍老的男声,问道:“山伯,外头是谁来找?”
梁山伯转头回道:“是我在书院的同窗。”
“那快请人进来坐坐吧。”那声音道。
梁山伯也反应过来,连忙叫马文才下车,同一车里,祝英台钻了出来。
梁山伯又有些奇怪,另一架牛车上跳下来两个陌生的小个子少年,一个公子打扮,一个书童打扮。那个小公子的五官瞧着与祝英台有七分像,只是更圆润一些。
祝英台介绍道:“这是我一个堂弟,名英玖,和他的书童素绘。”
梁山伯与他见了礼,将几人引进门,边走边道:“我记得已与信斋说过,今年恐怕不得继续去书院了。”
马文才道:“我们正是为了此事而来。”
当初祝、马两家父母相谈过后不久,马文才与祝英台二人便恢复了信件往来。两人在信中都极有默契地没有提自己在家中发生了什么,也没有问对方如何。他们在心底晓得,彼此都从未放弃两人间的情谊便好。
眼见回书院的日子临近,马文才便提出,他们可以与梁山伯约好时间与地方,三人可以一道走。
祝英台自然乐意,差人送了信去梁山伯家中。就是这时,梁山伯那边却回道,今年不会再去书院了。
他在回信中没有说具体原因,不过去送信的那人隐约瞧见了些他家里的状况,推测可能是家中钱财紧张。
祝英台和马文才晓得后,都想为兄弟出些力,若是能帮上忙便帮一把。
他们也了解梁山伯不会主动求别人帮助,于是他们俩便约好,在去书院前,先去梁山伯家一趟,也当是游玩一番。
其实走进梁山伯家,几人都能看出他家中状况实在有些不好。这并不是说家中东西破旧,而是有些乱,让人能明显感觉到,家中的人没有心思维护收拾。
梁山伯的父母面色也带着忧虑,见过几人后,就挥手让梁山伯自行招待。
进了梁山伯的屋子,马文才直接问道:“山伯,你家中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我们可是义结金兰的兄弟,你便直说吧。”
梁山伯有些困窘地摇摇头,犹豫了一下,推门喊了四九。
“公子,可有什么吩咐?”四九老老实实地问道。
梁山伯咬咬牙,对马文才和祝英台说:“逸华,信斋,我只有一事,请你们收留了四九吧。”
“公子?”四九惊叫道,“公子你不要我了?”
梁山伯对他安抚一笑,凡事只要开了个头,后面也好说了。他道:“今年家中收成不好,四九跟着你们还能多得些月钱,日子也好过些。”
四九自然不乐意,他宁愿不拿钱也想继续呆在梁家。他小时候父亲早亡,无人收留,是梁家给了他一条出路。虽然名义上他是梁山伯的书童,但他没签过身契,梁家人对他也宽厚。此时梁家遇到坎儿,他更不能只顾自己。
马文才也不乐意了,他皱着眉道:“你一个大男人,做事痛快些。家里收成不好,我们借你些钱先周转着,等来年好了再还就是。谁没有个不凑手的时候,也只有你硬挺着,不拿我们当兄弟。”
梁山伯脸红了,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他自然是把祝、马二人当兄弟的,若是他们两人有难,他二话不说拼尽全力一定会帮,可轮到自己,却无论如何开不了口。他使劲摇摇头,道:“救急不救穷。去年就是小旱一场,今年大年间只飘了些雪点,恐怕年景也不成。这样帮不得。”
一边的祝英玖插话道:“这位梁兄未免有些迂腐,钱上的事是最简单不过的,难不成在你眼中,兄弟情谊还比不过这些身外之物?”他声音清脆,像是还没长大的小男孩。
梁山伯看看他们,马文才和祝英台都是一脸诚恳。他此时也觉得自己太小家子气,不再拒绝,站起来拱手道:“山伯便谢过了!”
他又转身对祝英玖谢道:“也谢谢英玖贤弟点醒我。”
祝英玖抿着嘴笑了。
之后的事情也简单,梁山伯将事情与父母说了,梁秋圃与高氏两人虽也不太习惯于接受别人的援手,但只要说到能让梁山伯继续在书院里念书,他们满心都只剩下感激。
当日,梁山伯便收拾了行装,带着四九也一道跟着去书院。
一路说说笑笑,梁山伯晓得祝英玖也要去尼山书院,便极热心地向他介绍书院中的状况。
听梁山伯细细介绍了不厌居的样子,祝英玖喜欢得不得了,缠着祝英台道:“阿兄,我想同你们一起住。”
祝英台皱眉不允,道:“我会叫阿成单独给你安排个院子。”
祝英玖气哼哼地转向马文才和梁山伯。马文才眼珠子转转,挑着眉看梁山伯,问:“山伯,你看……”
梁山伯愣愣地说:“既然是信斋的阿弟,若是他同意,我自然没有意见。”
祝英玖捂嘴一笑,立刻道:“小弟多谢梁兄。”
梁山伯忙道“客气”。
祝英玖得意朝祝英台和马文才一笑,两人也那他无法。
马文才眨眨眼,有些相信在梁祝传说中,梁山伯真的会三年同窗也看不出祝英台的女儿身了。因为这几天来与祝英玖相处,梁山伯根本没有意识到祝英玖是女子。
想当初祝英台与祝英玖一起出现时,马文才一眼就看出这个“祝小公子”是个女儿身,正是祝英台的胞妹祝九妹。“他”身段柔软,皮肤细腻,说话声音也稍显尖锐。哪怕她言行举止刻意模仿男子,只要稍加观察,接触时间久一些,漏洞也算颇为明显。
不过想想自己曾经坚信祝英台是个女子,马文才也不好说梁山伯什么。他二人也就彼此彼此吧。
至于几人如何住,祝英玖笑眯眯地将祝英台“挤到”马文才屋子里。反正是阿兄和“男嫂子”,住一起正合适。
马文才耳朵泛红,祝英台总算给了妹妹一个好脸色。他们也趁此机会同梁山伯说了两人的关系。
梁山伯起初是有些震惊,但回想起来,也并非没有征兆。无论他们二人之间是什么关系,总归仍是他的兄弟,他自是只有支持的道理。
等进了钱唐县,几人发现有些不对,县里突然多出许多劳役,一路运送木料土石沿着官道北上。
随着他们一行向凤凰山去,路上的劳役队伍越发壮大。年节结束还没过几日,凤凰山上眼见着露出一小片褐色山体了。
几人觉得情况不妙,加快速度进了书院。书院外树木明显稀疏了不少,时不时有树木倒地的声音传来。书院里气氛压抑,丝毫不见正月里的喜气,一路上难得见到人,就算有人也是行迹匆匆。
他们到了不厌居没一会儿,阿成便来了。
没等寒暄两句,阿成便低声道:“周先生正病着呢,待几位安顿好,可以去瞧瞧。”
几人互相交换视线,祝英台道:“这是自然,我家堂弟今年也打算入尼山书院读书,少不得要去拜见。”
阿成扫了一眼祝英玖,笑笑,很快拱手离开。
马文才道:“怕是周先生又遇上麻烦了。”
祝英台点点头:“大约和这些劳役开山伐木有些关系。”
回书院头一天便遇上事,几人心头都笼上了一层阴云。他们将行李交给几个书童细细收拾,带着祝英玖往周先生住处赶去。
第32章 山雨(下)
周先生屋子门窗紧闭,却仍挡不住浓郁的药味。
祝英台轻轻敲了敲门,道:“学生祝英台、马文才、梁山伯向周先生问安。”
门很快打开,阿成笑了笑,请他们进去。
越过屏风,马文才看见周先生正躺在床上看着他们。走得越近,药味越浓,他也看得清楚,周先生憔悴了许多,突然有了些老态。
“周先生,身子如何了?到底出了何事?”马文才急急问道。
周先生看了阿成一眼,叫阿成说。
原来就在年节刚过,周先生回到书院第二天,便有人领着劳役在凤凰山上伐木、挖山石。尼山书院所在的万松岭,只是凤凰山中一座较小的山头,这事本应与书院无关。没想到监工的监头很快将伐木的范围,转移了许多至万松岭,恰恰好在书院外围。
周先生觉得事情有异,便去寻劳役的监头,他只说这伐木的地方离书院太近,恐怕会误伤了学生。
那监头却毫不客气,道这是为圣上建造新宫殿,比书院重要得多,叫他不要阻拦。
周先生耐着性子,好声劝说,书院位置在万松岭山腰之上,若是要伐木,也可以在山腰下伐,运送起来还更便宜。
那监头却怒了,说周先生擅自干涉他办差,还骂了几句极不好听的话。
他们两人说话的地方本就离书院不远,此时声音一大,来得早的几个学生都听见,一个个跑出来与那监头顶上。
监头二话不说,喊了人来要将这几个学生抓走。
周先生哪能允,立刻冲上前拦着,一边叫那些学生回去,一边也安抚监头。就在这推搡间,周先生结结实实摔了一跤。
眼见周先生有些起不了身,学生们冲动的劲头落了下来,监头怕事情闹大不好收场,也没再有更多动作。
但周先生到底摔得狠了些,虽然没伤到骨头,仍是要卧床休养。
“竟这么嚣张?”马文才皱着眉道,“可同县太爷说过,他怎么说?这些人是什么来头?”
周先生露出个夹杂着轻蔑与厌恶的表情,道:“还能是谁,还是齐家在背后,县太爷也差不多上手。这次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修什么新殿,便是齐家提议的,这一应事务也交由他们操办。”
“这三番五次的,怎么又是他们。”
周先生也笑了,道:“正是。老夫虽然已远离朝堂多年,但也多少有些消息,这次齐家为圣上建造新宫殿是一,他们竟借此机会以侯王之规修起自己的府邸来。”
祝英台眯了眯眼睛,道:“天欲其亡,必令其狂。此事倒可以狠狠搓一搓他们的气焰。”
“我有意将齐家之事告诉父亲,本家那里想必会好好借题发挥。”马文才看看周先生与祝英台,也道:“送到手上的把柄,我们几方好好筹划一番,不怕圣上不恼他们。”
祝英台有些讶异:“你不是不爱理会这些事的吗?”
马文才道:“以齐家行事,迟早也要将主意打到我们几家头上。有此时机,何不利用。我对那家早已没耐心了。”
祝英台捏捏他肩头,应和道:“我也修书一封禀告父亲,想必他们会与周先生联系。”
三人有了默契,此事便就此放下。祝英台将祝英玖叫到周先生面前,道:“周先生,这是我堂弟祝英玖,也有意拜读于周先生座下。”
祝英玖立刻规规矩矩行了个礼。
周先生瞧他双目有神,眉眼间与祝英台颇为相像,只是更精致几分。再看他往日习作,也有几分才气,便乐呵呵允了。
离开周先生住处,回到不厌居,马文才和祝英台便提笔写信,两人有商有量,将利用齐家这次大不敬的事说了清楚。马文才还请父亲同吴郡的吴太守那里提上一提,好让那监头收敛几分。
不过信发出去到真正在朝堂上发动可能还需更长的等待时间,在那之前书院也只得先低头忍耐。
然而书院里的学生都是些血气方刚的青年,哪怕有周先生的安抚、监头的狠辣威吓,时间久了,谁人心里不憋着一口气。
这气他们无处抒发,有些人却转头冲向马文才与祝英台,将他们视为跋扈的世家的代表,背地里诋毁,当面阴阳怪气。大约只有这么做,他们才能稍许排解面对世庶之别、官民之差的无能感。
马文才与祝英台都还看得开,反倒是梁山伯与自救会的人替他们打抱不平。与这两人相处日久,他们从没觉得他俩仗世家身份欺辱同窗。有时候,他们还会受到同为寒门的学生排挤。
如此一来,书院里竟渐渐分为两派,一派坚决反祝马二人,一派则是力挺。前者说后者奴颜婢膝,后者说前者心胸狭隘,总之是谁也说服不了谁。
当这两派矛盾渐起时,圣上突然下了道旨意,“放奴”,即所有为奴为婢者均可以获得自由民的身份。
这道旨意在世家掀起了轩然大波。
祝、马两家及其他联合起来共同上书参齐家的世家也都没有料到,圣上被齐家惹怒后,竟是对所有世家都下了手,甚至也波及到其他稍有资产的富裕人家。
马文才甚至怀疑这皇帝是不是被现代人穿越了,这思想有些先进啊。只是如今的社会,生产能力还不足以让所有人都有机会养活自己,随着土地、资产的集中,加之这时代人命轻贱,仍会有人或主动或被迫选择卖身为奴。
他和祝英台还没来得及写信回家,家里已有信来叫他们不必担心。他们家中倒没什么状况,因为对下人都极宽厚,即便有那样的旨意,也没几人要求离开。
但有些人家则没这么幸运,传闻中有些心思不正的奴仆晓得了这个旨意,竟联合起来杀了主人家,分了主人家的财产田地。
更多的奴仆,还是在主人家过得不好,被长久地压迫虐待,如今有个机会脱离出来。
民间关于这些富裕人家如何残虐的传言很快甚嚣尘上。
书院里原本关于祝英台和马文才就有纷争,如今更是火上浇油,甚至有人叫出话要救下两人的书童,将这两人打死,用性命来赎罪。
祝英台虽对此嗤之以鼻,仍是从家中调了两个护卫来,护着马文才和祝英玖。几人无事不出院门,省得招惹不必要的麻烦。
三七几人气得落泪,更怕公子心中有芥蒂。在他们看来,公子心善宽容,主家吃喝不缺,即便是仆人,他们的用度也远胜于普通的富裕人家,这样的日子叫他们极为满足了。
马文才见三七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也是哭笑不得,连声安慰道:“你公子不是那样听风就是雨的人,别人不晓得你,我还能不晓得?你们陪伴伺候我这么多年,难道我会因为外人一句话就全然忘了?若是你们想要离开,我自会允了,若你们不想,我也不会随便打发你们走。”
三七哼哼道:“我要继续伺候公子。”
马文才内心不免感动于他们的耿耿忠心,更笑得温和。
屋外忽然淅淅沥沥下起雨来,马文才还开玩笑道:“我的好三七,你可别再哭了,瞧瞧,天上都被你哭出一个洞来。”
马文才一语成谶,这天仿佛真的破了一个洞。下了一天一夜后,这雨反而转大。
书院建造时,选址选在山腰上两座峻岭间的一片稍平缓的谷地,他站在院子里,也能望见两侧山坡。
随着圣上旨意一下,在凤凰山和书院附近伐木挖石的劳役便停了,但短短两三个月,他目光所及的山坡上还是早已秃了一片,再加上挖山更有些坑坑洼洼。在雨水中显得格外丑陋又凄凉。
这雨断断续续,一下便是小半个月。梁山伯忍不住叹气,道:“今年这地里恐怕又要遭殃。冬天太暖不下雪,春天雨水又过多,春播的种子现在大约已经烂在地里了。”
祝英台和马文才不懂地里的事,不知道怎么开口劝他。
祝英玖心思细腻,好言安慰,道:“年景不好,乃人力所不及。只要人好好的,总能再起来。”
当夜,子时已过,祝英台忽然从梦里惊醒,隐隐约约听见远处不知哪里传来一阵轰隆隆的响声。
他轻手轻脚下了床,门外护卫的声音恰好传来,道:“公子,山里有响动。”
第7节
恋耽美
第7节
三七只当他恋家,便时不时提起书院,也不知梁公子和祝公子到了没,也不知这些天不见他们有没有什么变化。马文才听了,只是愈发沉默。
与第一次到书院不同,他们此次直接将牛车赶到侧门,停在不厌居门口。
三七和六曲扛着东西进了门,碰到银心和四九也是笑呵呵打招呼。他们几人相处时间长,各自主子间关系融洽,他们的情谊也不一般。
马文才慢吞吞走进去,没瞧见祝英台,心里不知是该松口气还是更紧张。
他在自己房间里停了一会儿,磨磨蹭蹭挪到东厢。他想,还是先跟梁山伯打个招呼吧。
梁山伯房门敞着,一座屏风阻隔了外面的视线。马文才正要出声,听见就听见里面梁山伯一声惊呼:“信斋,你家里要帮你订亲了?是哪家姑娘?”
第29章 我欲与君相知
马文才心中猛地一跳,轻轻退后一步,躲在门边。他脑子里有一瞬间空白,只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片刻,祝英台的声音响起,平平淡淡的:“不过是家中父母这么一提罢了,大约也是个世家闺秀吧。”
梁山伯笑道:“那山伯便提前恭喜啦!”
马文才攥紧了拳头,快步走回了自己的房间,心中一股怒意无处释放,最后在被子上狠狠捶了几下,又无力地松开。
他生气,可他为何生气,又凭何生气呢。
梁山伯屋内,祝英台见门边的身影消失,苦笑一声,道:“山伯不忙着恭喜,我已拒绝了。”
梁山伯奇道:“这是为何?”
祝英台双眼有些失神,喃喃道:“我,无法娶他啊。”
晚间用夕食时,三人碰了个面。
梁山伯没提祝英台的事,举杯对马文才道:“逸华,以水代酒为你接风。”
祝英台微笑着,也举起了杯子。
马文才故作无意看了他一眼,却发现他表情太过平静,眼神也如古井般没有丝毫波动,心中懊恼。
往后几天,祝英台竟还是一直保持着不冷不热的态度。他对马文才还是关心,只是这关心中似乎夹杂着客套与疏远,叫马文才心中仿佛哽着块小石头。
马文才心里不痛快,却又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让他爆发出来。哪怕他有心想同祝英台亲近些,却总在他冷淡的目光下退却。
他很想大声喊出来,叫祝英台能像以前一样对他,却又不敢面对祝英台曾说过的那句话。他一时觉得是自己太过贪心,一时又觉得祝英台太小心眼,总之心中翻来覆去,中秋在家养起的肉,眼见着消了。
在这不冷不热的氛围中,天气渐凉,重九节到了。
“九”在易经中为阳数,日、月均为阳,有人认为这是极为吉利的日子,也有说法为阳九之厄。书院里也依民间的习俗,休沐一日,不少学生便相约登高踏秋。
自救会也是一道行动,去的地方也不远,就在凤凰山上。
自上次出游最后害得马文才大病一场,他们心里都有些愧疚。这次有心弥补,出发前,他们都带了些盛放的菊花或自己酿的菊花酒送到不厌居,叫马文才既感动又好笑。就连上山路上,他们也都迁就着马文才的速度,围在他旁边。
马文才无奈挥手,道:“这上山路上本就狭窄,各位自行去吧,不必都挤在一起,反而不便。”
周围人笑了几声,总算前后拉开了距离。
马文才看了四周一眼,发现祝英台低着头走在自己身后两步远的地方,似乎对前面的动静一无所知,或者说不为所动。
马文才心中一沉,刚刚的一丝欢快也消失不见,转回去憋着一口气往山上爬。
怎么能这样!不就是拒绝了一下,回家就要订亲不说,还对自己这么冷淡,总不能连朋友都不做了吧。就这还结义的兄弟呢,在兄弟身上动这种心思自己都没有怪他,他还……
等等,马文才被自己吓到了。他不仅不讨厌祝英台的表白,还不愿意他对自己冷淡,他这是怎么了!
马文才有点慌,脚下步子不稳,一脚没踩实往前扑过去。
他心脏几乎少跳了一拍,身后一只手抓住了他的胳膊,将他拉起来。
“谢、谢谢……”他边说着边转过头,祝英台正皱着眉看他,而他自己正手脚发软靠在祝英台身上。
马文才脸上一热,下意识露出个热切的笑容。没想到,祝英台见他站稳后便立刻撒开手,从他身边经过,向前走去。
马文才眼睛都要红了,一把抓住祝英台袖摆,道:“信斋,你等等,我有话同你说。”
祝英台停下,转身看他,表情还是一贯的平淡。
马文才拉着他,落在人群最后。
他暗暗给自己打气,然后故作平静,道:“信斋,你……你这次回家过得如何?”
唉,真没用,他这是在说什么呢……
祝英台见马文才低着头,耳朵已涨得通红,他嘴角边也不自觉勾起点笑容,不过很快压下。他声音淡淡,道:“过得不错。”
马文才内心不爽地哼哼,这么不错?要订亲很高兴?他双手在袖子里握成了拳,问道:“你,你家里要给你订亲了?”如果是真的,那他不管自己是什么想法,也永远不会再去想祝英台如何了!
“是,父母同我提了提。”祝英台道,看到马文才耳朵血色尽褪,强行按捺住内心的激动,又道,“不过我已拒绝了。”
“拒绝了?”马文才猛然抬头看向他,眼睛里是自己看不到的兴奋、庆幸,还有一些胆怯。
祝英台点头:“我年纪还小,况且,你也该知道原因。”
马文才无法用语言描述自己现在的感觉。满足、充实,既想大声喊叫又想躲起来,好像同时经历了整个时空,又好像时空在此时静止。
他此时完全不知道,他脸上顶着怎样的傻笑。
祝英台硬生生撑起来许久的冷淡,此时也瞬间消散。他笑了,眼睛里像落了星星,他轻声问:“你呢?”
“我?”马文才傻乎乎重复,他脑子里只想着,祝英台真好看,怎么以前没觉得他这么好看。
祝英台的声音轻飘飘的,仿佛融化在山风中。
他说:“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
马文才抓住他的胳膊,紧紧的,他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这一刻,仿佛世界只剩下他们二人。
他们眼神交汇,然后同时笑起来。
“信斋,逸华,你们快跟上!”梁山伯站在几丈外冲他们招手。
马文才松开手,赧然一笑,向前跑去。
祝英台笑着跟上,道:“当心,别又摔了。”
马文才脸一红,道:“我那是走神了,再说,我晓得你一定会扶住我。”
祝英台在他脑袋上揉了一把,捏捏他耳垂,道:“对,我一定会扶住你。”
梁山伯见两人关系似乎突然又亲近起来,松了口气。前几日不厌居里的气氛实在是太奇怪,连他都觉得不舒服。
一群人来到山顶,只见视野之内,天地广阔辽远,心中也不觉涌上一股豪情。
不知是谁最先开始,发出一阵长啸,在山林间回荡,惊起无数飞鸟。
马文才也跟着叫起来,这一段时间里的忐忑与忧虑都一扫而空,更浓郁的激切兴奋似乎也只能如此抒发。
祝英台还是像以前一样,站在他身边看他,眼神仿佛在说,无论你做什么,我都会在。
回到书院,已是下午,马文才仍乐呵呵,他手一挥,道:“诸位,今晚我请各位喝酒!”
“好!”自救会的人凑起热闹。他们也晓得马文才是一时兴起,没什么准备,等到了时间,大家也都各自带了些点心吃食。
马文才因为满心高兴,谁叫他喝酒他都来着不拒。
祝英台无奈极了,但也不得不承认,见马文才这样高兴,他心中更加安稳。这让他知道,马文才的真心不比他少。
见马文才实在喝多了些,他偷偷叫三七将马文才的酒换成了水。
马文才喝了,觉得不对,瞪了三七一眼。三七瞧瞧往旁边一指,祝英台正似笑非笑地看着他。马文才脸上又换成笑,乖乖把水喝下去。
酒酣人醉,马文才晕晕乎乎坐在原地,托着下巴看祝英台将学生们一一送走,他一个劲地傻笑。
祝英台长得好看,又聪明,又会待人接物,真是特别好,特别好。
这个特别好的人,现在是他的。
想到这,马文才嘿嘿直笑。
祝英台走到他面前,拿手捏他脸颊,道:“傻笑什么?”
马文才也不恼,盯着他瞧,道:“我高兴,特别高兴。”他突然一伸手,往祝英台那儿扑过去,抱住。
祝英台没办法,两手分别拽住马文才的两只胳膊,把他提起来。
马文才软绵绵地又往祝英台身上一歪,搂住了他的肩膀,整个人都靠在他怀里似的。
祝英台愣了一下,环住马文才的腰,轻轻松松向上一提,像抱孩子似的将他抱起来。
马文才兴奋地哈哈直笑,直到祝英台将他放在床上都还不肯松手。
三七在旁边看得都傻眼了,连声对祝英台道歉。
祝英台笑着摇头,道:“你去把醒酒汤端来。”
三七应声,急急忙忙端来一碗早已备好的醒酒汤,按祝英台的吩咐放在床头案几。
等三七离开,祝英台道:“逸华,松手。”
“不,不松。”马文才脑袋顶在祝英台颈窝,边说边摇头,头发蹭得他心尖发痒。
“再不松手,我可要不客气了。”祝英台放狠话,声音却狠不起来。
马文才抬起头,笑嘻嘻道:“你给我亲一下,我才放手。”
祝英台嘴角缓缓勾起,点了点头。
马文才眼睛忽地睁大,他头一抬,凑到祝英台脸颊边,一触即分。
“还要再亲一下。”他道,又在另一边脸颊上轻轻一吻。
“最后,最后亲一下。”他看着祝英台,嘴唇狠狠压上了对方的唇。
唇齿间,酒意熏人。
第30章 只愿君心似我心
“公子,车已备好,该出发了。”
听到门外三七的喊声,马文才无声叹气,站起来。
祝英台将手炉塞进他怀里,拍了拍,道:“我先给你拜个早年,一路当心,不要受寒了。”
马文才点点头,走出屋子。门外寒气袭来,他轻咳两声。
祝英台走在后面,从他身后帮他将披风上毛茸茸的领子围得紧了些。
两人默默走到院子外,马文才冲祝英台摆摆手,道:“外面冷,你回屋吧。”
祝英台只是点点头,却没有动。
马文才笑了笑,抓住他的手,握了握,又道:“我回去了,也给你拜个早年,明年再见。”
他转身上了牛车,又从车窗探出头,向祝英台挥手。
江南腊月,温度不算低,却湿冷得很。马文才比往年也更怕冷了。
车里放了个小炭炉,并不冷,他却还是将手中的暖炉抱得更紧。
回到府里,过年的气息浓厚,马文才笑眯眯地瞧着下人们做准备,心里忍不住就要惦记,算日子今天祝英台该出发回家了,算日子今天祝英台该到家了,算着算着,都忘记自己亲兄长到家的日子。
等小琛儿到了,这府里整天都被孩子天真无邪的笑声包围,更添庆祝新年的氛围。小琛儿这次认得人,一见到马文才就抱着不撒手,要他带着玩积木。
马文才反正对府里的事情帮不上忙,便专注带小孩儿。连他嫂子乔氏都说,跟着马文才,小琛儿性情都开朗了些。
过完年马文才就要二十了,不光是陈氏,连马太守和马文远都开始惦记起马文才的婚事。他们不好直接开口,便对陈氏提了提,提醒她做些打算。
陈氏还记得,中秋时她曾随口对马文才说起过,可那是他丝毫不乐意。
可这事儿总归要说,她便找了个不忙的日子,将马文才单独叫来,道:“文才,你阿父和阿兄这两日都和我说起你的婚事,你自己可有什么打算?”她想着,总归马文才也不做官,不必非娶个世家女,若是有自己喜欢的,她更愿意依着他。
马文才脸色却忽地白了。
自从重九节与祝英台互通了心意,他们两在不厌居里过了好几个月的舒心日子,他也不知是无意还是刻意,竟完全忘记了家里可能的态度。
陈氏见他表情不对,心里也是一颤,道:“你若是有喜欢的女子,便对阿母说,不必担心。”
陈氏越是宽容,马文才就越觉得愧疚,他走到陈氏身边,慢慢跪下来伏在她双膝上,不敢看她的眼睛,道:“阿母,我,我没有喜欢的女子。”
“没有?没有也好……”
“可是,我有喜欢的男子,”马文才打断她的话,声音颤抖着,道,“我喜欢的,是祝英台。”
陈氏静了一会儿,犹豫着道:“阿母晓得,现今有些人家喜欢和男子一起,只当是玩玩倒也不要紧……”
“不是这样,”马文才道,他抬起头来,眼睛发红,道,“阿母,我是想同他成亲的这样喜欢,不是那样。”
陈氏手一颤,摸摸他脑袋,道:“儿,你先回去,好好想想,阿母也好好想想。”
马文才眼泪已经掉下来了,他一直打定主意要父母顺心,可他也不想轻易放弃。但陈氏已不愿意再多听,只让他回去,他只得听从。
回到自己屋里,与祝英台相识至今的一幕幕在脑海里闪过,最后定格为一张温和的笑脸。
祝英台常常这样笑着看他,不声不响,不过分热烈也从不冷淡,像水和空气,柔软、坚韧、包容,也无法割舍。
夕食时,马文才顶着满是红血丝的眼睛去了后堂,言语表情似乎都全无异样。
然而晚间,马太守将他叫了过去,刚到就是一声喝:“跪下!”
马文才低着头,跪下了,半个字都不解释。
马太守似乎气得不轻,手指着他哆嗦了半晌,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他又喊道:“藤条呢?把藤条拿来!”
陈氏把他拦住了,抹着眼泪道:“大人,文才过年才被打得昏迷不醒,现在身体又还虚着,你会把他打死的!”
马太守“唉”得一叹,道:“那你说,他这样的逆子要如何管教?我以为他受了教训,晓得道理了,结果呢?要和一个男子成亲去?”
马文才看他气得脸都红了,血管突出,忍不住掉了几滴眼泪,道:“阿父,阿父你打我吧,别气坏了身子。”
陈氏在一旁低声劝慰,连马文远那里都惊动了,赶来问发生了什么。马太守看马文才跪在那儿缩成一团,不时还咳嗽几声,心中也是痛,摆手道:“你回去吧。”闭上眼睛不再看他。
马文才差点就想说,我什么都听你们的,想到祝英台,又忍住。他也想解释,喜欢男人并不是什么错误,可又怕反给父母火上浇油。
他默默离开,心想,他是个男人,该认真去想个办法,想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可是之后,他被关在自己院里,除了除夕年饭外,连父母的面都见不到,更别提同祝英台联系了。三七和六曲被轮流叫到前面问话,虽然只是问话,他们也吓得够呛,也叫马文才愧疚了几分。短短几天,他便瘦得吓人,几乎赶上去年昏迷时的状况。
就这样过了几天,马太守突然叫他到前厅去。
马文才收拾了一番,想尽量让自己看起来好一些。但他一露面,还是叫家里几人吃惊不小。陈氏攥紧了手帕,偷偷沾了沾眼角。
马太守动了动嘴角,最终还是只冷冷地道:“还不见礼,这几位是祝家的长辈。”
前厅里除了马太守和陈氏,还有另一对陌生的中年夫妻,正是祝英台的父母祝公远与腾氏。
马文才脸一红,然后又血色尽失,他尽全力克制住自己的恐慌,尽足了礼数。
但马太守似乎只是叫他过来见见人,立刻挥手将他赶回去。
马文才脑子里乱糟糟,不敢去想祝英台父母来是为了什么,不敢想祝英台在家里发生了什么。他一遍遍回忆起祝英台在凤凰山上对他说的那句“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他心中暗道:祝英台,只要你不放弃,我也会坚持下去。
那边,祝公远与腾氏两人和马文才父母谈了许久。他们回到家中,祝公远问家中的下人,道:“英台呢?”
下人小心答道:“公子还在祠堂里跪着。”
祝公远皱了皱眉,腾氏也叹了口气,两人对视了一眼,祝公远道:“叫他到书房来见我。”
祝英台很快到了。他几乎是由两个仆人抬着来的,因为跪的时间久,膝盖稍一用力便有如针刺一般疼。
祝公远指了指一旁的胡床,让他坐下,然后道:“我同你母亲今日去了马太守府上。”
祝英台脸色也是一变,道:“无论如何,儿绝不会放下马文才。”
“哪怕他放下了你?”
祝英台忽然笑了,道:“阿父,你可是见到他了?他也没有放弃吧?”
祝公远哼一声,道:“你倒是想得美。”
祝英台笑意愈深,他道:“若是他放弃了,阿父此时必定是为儿不值。但正如儿同阿父说过,逸华看似随性,一旦打定了主意,却是什么都能做到。他平时不爱争辩,小节上也没什么讲究,内心却极有章法。他不会说许多感人肺腑的话,对人、对儿的真心却比谁都厚重。儿信他,他亦值得。”
祝公远直叹气:“我说上一句,你便有十句候着。你自小就很有主意,我也乐于见你如此,谁想却得了这样一个结果。”
祝英台不再说话,艰难地又一次跪下,行了个大礼。他晓得祝公远这已经是同意了,只是口头上不肯服软。
祝公远懒得瞧他,叫人赶紧将他抬走,也要瞧瞧腿,免得落下毛病。
马文才也有些惊讶地发现,自从祝公远夫妇来过后,府里对他的看管立刻松了许多。他立刻去找了陈氏。
他将在书院里与祝英台相处的一点一滴都娓娓道来。
这些事情是他这些天一直在回想的,如今说起来更是顺畅。他从相识说到结义,说到探查学院罢课之事,说到一齐寻找宋先生,说到书院龙舟赛夺得头名,说到一起救下齐家搜捕的文人,说到他如何体贴照顾病中的自己,说到他如何表白自己又如何明白心意。
他们之间有太多可说的,每说一句,他对祝英台的感情仿佛也更深一分。
陈氏并不是那种狭隘的人,她也受到过极好的教育,所以她也愿意细细听马文才诉说。这些事,大多在马文才写的家信中,或是从三七与六曲那问的话里都提到过。但从马文才口中说出,却不一样,更生动,也更有情义。
她叹了一口气,摸着马文才瘦削的脸,道:“那日,祝英台父母来我们府上拜访,正是为了你们二人之事。我们晓得拦你们不住,也不愿你们受苦。你且放下心吧。”
马文才露出一个不敢置信的笑脸,竟然这么轻易便同意了?
陈氏也露出轻松的微笑,她没说的是,他们如今不反对只是不想逼得两人走得更近,至于往后,还是要看他们的感情能否仍如今日般牢固。
第31章 山雨(上)
会稽郡,会稽县,梁家庄。
年节已过,这日一早,梁家庄村口来了两架牛车。不论是牛、车身还是驾车之人,瞧着便不是普通人家。梁家庄里的人家看见了,都有些惊奇。
这时,从其中一架车上跳下来一个二十岁的青年,一身大户人家仆从的打扮,面上带笑,看起来很活泼的样子。
他走到路边,寻了一个正在看新奇的小童,问道:“你们这村子里,可有一户儿子姓梁名山伯的人家?”
那小童也不怕生,点头道:“有啊。”
那青年笑着从身上摸出一把怡糖,道:“你若能带我们去他家里,这些糖就都给你了。”
小童眼睛直勾勾盯着他的手,连连点头,道:“好好好,你们跟我来。”
那青年没让他在前面走,而是抱着他坐在牛车前头,顺手拿出一粒糖塞给他,道:“你指路吧。”
梁家庄说大也不大,不过几十户人家,梁山伯家靠近路的另一头。
牛车行至附近,那小童跳下去,跑到一座小院外,清脆喊道:“山伯阿叔,有人来寻你啦。”
听到里面有人回应,他笑嘻嘻回到那个青年身边,伸出手道:“我将你们带来了,快把糖给我吧。”
那青年撩起小童衣服的下摆,除了刚刚手中抓的那一把糖,又掏出了些让他装着,拍拍他脑袋,让他走了。
院门里,梁山伯满心疑惑走出来,瞧见两架牛车,驾车的正是六曲和银心,还有三七正站在地上。
他一时愣住,道:“你们,你们怎么?”
六曲身后的车里探出个脑袋,笑眯眯道:“山伯,我们来接你一道去书院。”这正是马文才。
梁山伯讷讷得不知该说什么,院里传来一个略显苍老的男声,问道:“山伯,外头是谁来找?”
梁山伯转头回道:“是我在书院的同窗。”
“那快请人进来坐坐吧。”那声音道。
梁山伯也反应过来,连忙叫马文才下车,同一车里,祝英台钻了出来。
梁山伯又有些奇怪,另一架牛车上跳下来两个陌生的小个子少年,一个公子打扮,一个书童打扮。那个小公子的五官瞧着与祝英台有七分像,只是更圆润一些。
祝英台介绍道:“这是我一个堂弟,名英玖,和他的书童素绘。”
梁山伯与他见了礼,将几人引进门,边走边道:“我记得已与信斋说过,今年恐怕不得继续去书院了。”
马文才道:“我们正是为了此事而来。”
当初祝、马两家父母相谈过后不久,马文才与祝英台二人便恢复了信件往来。两人在信中都极有默契地没有提自己在家中发生了什么,也没有问对方如何。他们在心底晓得,彼此都从未放弃两人间的情谊便好。
眼见回书院的日子临近,马文才便提出,他们可以与梁山伯约好时间与地方,三人可以一道走。
祝英台自然乐意,差人送了信去梁山伯家中。就是这时,梁山伯那边却回道,今年不会再去书院了。
他在回信中没有说具体原因,不过去送信的那人隐约瞧见了些他家里的状况,推测可能是家中钱财紧张。
祝英台和马文才晓得后,都想为兄弟出些力,若是能帮上忙便帮一把。
他们也了解梁山伯不会主动求别人帮助,于是他们俩便约好,在去书院前,先去梁山伯家一趟,也当是游玩一番。
其实走进梁山伯家,几人都能看出他家中状况实在有些不好。这并不是说家中东西破旧,而是有些乱,让人能明显感觉到,家中的人没有心思维护收拾。
梁山伯的父母面色也带着忧虑,见过几人后,就挥手让梁山伯自行招待。
进了梁山伯的屋子,马文才直接问道:“山伯,你家中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我们可是义结金兰的兄弟,你便直说吧。”
梁山伯有些困窘地摇摇头,犹豫了一下,推门喊了四九。
“公子,可有什么吩咐?”四九老老实实地问道。
梁山伯咬咬牙,对马文才和祝英台说:“逸华,信斋,我只有一事,请你们收留了四九吧。”
“公子?”四九惊叫道,“公子你不要我了?”
梁山伯对他安抚一笑,凡事只要开了个头,后面也好说了。他道:“今年家中收成不好,四九跟着你们还能多得些月钱,日子也好过些。”
四九自然不乐意,他宁愿不拿钱也想继续呆在梁家。他小时候父亲早亡,无人收留,是梁家给了他一条出路。虽然名义上他是梁山伯的书童,但他没签过身契,梁家人对他也宽厚。此时梁家遇到坎儿,他更不能只顾自己。
马文才也不乐意了,他皱着眉道:“你一个大男人,做事痛快些。家里收成不好,我们借你些钱先周转着,等来年好了再还就是。谁没有个不凑手的时候,也只有你硬挺着,不拿我们当兄弟。”
梁山伯脸红了,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他自然是把祝、马二人当兄弟的,若是他们两人有难,他二话不说拼尽全力一定会帮,可轮到自己,却无论如何开不了口。他使劲摇摇头,道:“救急不救穷。去年就是小旱一场,今年大年间只飘了些雪点,恐怕年景也不成。这样帮不得。”
一边的祝英玖插话道:“这位梁兄未免有些迂腐,钱上的事是最简单不过的,难不成在你眼中,兄弟情谊还比不过这些身外之物?”他声音清脆,像是还没长大的小男孩。
梁山伯看看他们,马文才和祝英台都是一脸诚恳。他此时也觉得自己太小家子气,不再拒绝,站起来拱手道:“山伯便谢过了!”
他又转身对祝英玖谢道:“也谢谢英玖贤弟点醒我。”
祝英玖抿着嘴笑了。
之后的事情也简单,梁山伯将事情与父母说了,梁秋圃与高氏两人虽也不太习惯于接受别人的援手,但只要说到能让梁山伯继续在书院里念书,他们满心都只剩下感激。
当日,梁山伯便收拾了行装,带着四九也一道跟着去书院。
一路说说笑笑,梁山伯晓得祝英玖也要去尼山书院,便极热心地向他介绍书院中的状况。
听梁山伯细细介绍了不厌居的样子,祝英玖喜欢得不得了,缠着祝英台道:“阿兄,我想同你们一起住。”
祝英台皱眉不允,道:“我会叫阿成单独给你安排个院子。”
祝英玖气哼哼地转向马文才和梁山伯。马文才眼珠子转转,挑着眉看梁山伯,问:“山伯,你看……”
梁山伯愣愣地说:“既然是信斋的阿弟,若是他同意,我自然没有意见。”
祝英玖捂嘴一笑,立刻道:“小弟多谢梁兄。”
梁山伯忙道“客气”。
祝英玖得意朝祝英台和马文才一笑,两人也那他无法。
马文才眨眨眼,有些相信在梁祝传说中,梁山伯真的会三年同窗也看不出祝英台的女儿身了。因为这几天来与祝英玖相处,梁山伯根本没有意识到祝英玖是女子。
想当初祝英台与祝英玖一起出现时,马文才一眼就看出这个“祝小公子”是个女儿身,正是祝英台的胞妹祝九妹。“他”身段柔软,皮肤细腻,说话声音也稍显尖锐。哪怕她言行举止刻意模仿男子,只要稍加观察,接触时间久一些,漏洞也算颇为明显。
不过想想自己曾经坚信祝英台是个女子,马文才也不好说梁山伯什么。他二人也就彼此彼此吧。
至于几人如何住,祝英玖笑眯眯地将祝英台“挤到”马文才屋子里。反正是阿兄和“男嫂子”,住一起正合适。
马文才耳朵泛红,祝英台总算给了妹妹一个好脸色。他们也趁此机会同梁山伯说了两人的关系。
梁山伯起初是有些震惊,但回想起来,也并非没有征兆。无论他们二人之间是什么关系,总归仍是他的兄弟,他自是只有支持的道理。
等进了钱唐县,几人发现有些不对,县里突然多出许多劳役,一路运送木料土石沿着官道北上。
随着他们一行向凤凰山去,路上的劳役队伍越发壮大。年节结束还没过几日,凤凰山上眼见着露出一小片褐色山体了。
几人觉得情况不妙,加快速度进了书院。书院外树木明显稀疏了不少,时不时有树木倒地的声音传来。书院里气氛压抑,丝毫不见正月里的喜气,一路上难得见到人,就算有人也是行迹匆匆。
他们到了不厌居没一会儿,阿成便来了。
没等寒暄两句,阿成便低声道:“周先生正病着呢,待几位安顿好,可以去瞧瞧。”
几人互相交换视线,祝英台道:“这是自然,我家堂弟今年也打算入尼山书院读书,少不得要去拜见。”
阿成扫了一眼祝英玖,笑笑,很快拱手离开。
马文才道:“怕是周先生又遇上麻烦了。”
祝英台点点头:“大约和这些劳役开山伐木有些关系。”
回书院头一天便遇上事,几人心头都笼上了一层阴云。他们将行李交给几个书童细细收拾,带着祝英玖往周先生住处赶去。
第32章 山雨(下)
周先生屋子门窗紧闭,却仍挡不住浓郁的药味。
祝英台轻轻敲了敲门,道:“学生祝英台、马文才、梁山伯向周先生问安。”
门很快打开,阿成笑了笑,请他们进去。
越过屏风,马文才看见周先生正躺在床上看着他们。走得越近,药味越浓,他也看得清楚,周先生憔悴了许多,突然有了些老态。
“周先生,身子如何了?到底出了何事?”马文才急急问道。
周先生看了阿成一眼,叫阿成说。
原来就在年节刚过,周先生回到书院第二天,便有人领着劳役在凤凰山上伐木、挖山石。尼山书院所在的万松岭,只是凤凰山中一座较小的山头,这事本应与书院无关。没想到监工的监头很快将伐木的范围,转移了许多至万松岭,恰恰好在书院外围。
周先生觉得事情有异,便去寻劳役的监头,他只说这伐木的地方离书院太近,恐怕会误伤了学生。
那监头却毫不客气,道这是为圣上建造新宫殿,比书院重要得多,叫他不要阻拦。
周先生耐着性子,好声劝说,书院位置在万松岭山腰之上,若是要伐木,也可以在山腰下伐,运送起来还更便宜。
那监头却怒了,说周先生擅自干涉他办差,还骂了几句极不好听的话。
他们两人说话的地方本就离书院不远,此时声音一大,来得早的几个学生都听见,一个个跑出来与那监头顶上。
监头二话不说,喊了人来要将这几个学生抓走。
周先生哪能允,立刻冲上前拦着,一边叫那些学生回去,一边也安抚监头。就在这推搡间,周先生结结实实摔了一跤。
眼见周先生有些起不了身,学生们冲动的劲头落了下来,监头怕事情闹大不好收场,也没再有更多动作。
但周先生到底摔得狠了些,虽然没伤到骨头,仍是要卧床休养。
“竟这么嚣张?”马文才皱着眉道,“可同县太爷说过,他怎么说?这些人是什么来头?”
周先生露出个夹杂着轻蔑与厌恶的表情,道:“还能是谁,还是齐家在背后,县太爷也差不多上手。这次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修什么新殿,便是齐家提议的,这一应事务也交由他们操办。”
“这三番五次的,怎么又是他们。”
周先生也笑了,道:“正是。老夫虽然已远离朝堂多年,但也多少有些消息,这次齐家为圣上建造新宫殿是一,他们竟借此机会以侯王之规修起自己的府邸来。”
祝英台眯了眯眼睛,道:“天欲其亡,必令其狂。此事倒可以狠狠搓一搓他们的气焰。”
“我有意将齐家之事告诉父亲,本家那里想必会好好借题发挥。”马文才看看周先生与祝英台,也道:“送到手上的把柄,我们几方好好筹划一番,不怕圣上不恼他们。”
祝英台有些讶异:“你不是不爱理会这些事的吗?”
马文才道:“以齐家行事,迟早也要将主意打到我们几家头上。有此时机,何不利用。我对那家早已没耐心了。”
祝英台捏捏他肩头,应和道:“我也修书一封禀告父亲,想必他们会与周先生联系。”
三人有了默契,此事便就此放下。祝英台将祝英玖叫到周先生面前,道:“周先生,这是我堂弟祝英玖,也有意拜读于周先生座下。”
祝英玖立刻规规矩矩行了个礼。
周先生瞧他双目有神,眉眼间与祝英台颇为相像,只是更精致几分。再看他往日习作,也有几分才气,便乐呵呵允了。
离开周先生住处,回到不厌居,马文才和祝英台便提笔写信,两人有商有量,将利用齐家这次大不敬的事说了清楚。马文才还请父亲同吴郡的吴太守那里提上一提,好让那监头收敛几分。
不过信发出去到真正在朝堂上发动可能还需更长的等待时间,在那之前书院也只得先低头忍耐。
然而书院里的学生都是些血气方刚的青年,哪怕有周先生的安抚、监头的狠辣威吓,时间久了,谁人心里不憋着一口气。
这气他们无处抒发,有些人却转头冲向马文才与祝英台,将他们视为跋扈的世家的代表,背地里诋毁,当面阴阳怪气。大约只有这么做,他们才能稍许排解面对世庶之别、官民之差的无能感。
马文才与祝英台都还看得开,反倒是梁山伯与自救会的人替他们打抱不平。与这两人相处日久,他们从没觉得他俩仗世家身份欺辱同窗。有时候,他们还会受到同为寒门的学生排挤。
如此一来,书院里竟渐渐分为两派,一派坚决反祝马二人,一派则是力挺。前者说后者奴颜婢膝,后者说前者心胸狭隘,总之是谁也说服不了谁。
当这两派矛盾渐起时,圣上突然下了道旨意,“放奴”,即所有为奴为婢者均可以获得自由民的身份。
这道旨意在世家掀起了轩然大波。
祝、马两家及其他联合起来共同上书参齐家的世家也都没有料到,圣上被齐家惹怒后,竟是对所有世家都下了手,甚至也波及到其他稍有资产的富裕人家。
马文才甚至怀疑这皇帝是不是被现代人穿越了,这思想有些先进啊。只是如今的社会,生产能力还不足以让所有人都有机会养活自己,随着土地、资产的集中,加之这时代人命轻贱,仍会有人或主动或被迫选择卖身为奴。
他和祝英台还没来得及写信回家,家里已有信来叫他们不必担心。他们家中倒没什么状况,因为对下人都极宽厚,即便有那样的旨意,也没几人要求离开。
但有些人家则没这么幸运,传闻中有些心思不正的奴仆晓得了这个旨意,竟联合起来杀了主人家,分了主人家的财产田地。
更多的奴仆,还是在主人家过得不好,被长久地压迫虐待,如今有个机会脱离出来。
民间关于这些富裕人家如何残虐的传言很快甚嚣尘上。
书院里原本关于祝英台和马文才就有纷争,如今更是火上浇油,甚至有人叫出话要救下两人的书童,将这两人打死,用性命来赎罪。
祝英台虽对此嗤之以鼻,仍是从家中调了两个护卫来,护着马文才和祝英玖。几人无事不出院门,省得招惹不必要的麻烦。
三七几人气得落泪,更怕公子心中有芥蒂。在他们看来,公子心善宽容,主家吃喝不缺,即便是仆人,他们的用度也远胜于普通的富裕人家,这样的日子叫他们极为满足了。
马文才见三七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也是哭笑不得,连声安慰道:“你公子不是那样听风就是雨的人,别人不晓得你,我还能不晓得?你们陪伴伺候我这么多年,难道我会因为外人一句话就全然忘了?若是你们想要离开,我自会允了,若你们不想,我也不会随便打发你们走。”
三七哼哼道:“我要继续伺候公子。”
马文才内心不免感动于他们的耿耿忠心,更笑得温和。
屋外忽然淅淅沥沥下起雨来,马文才还开玩笑道:“我的好三七,你可别再哭了,瞧瞧,天上都被你哭出一个洞来。”
马文才一语成谶,这天仿佛真的破了一个洞。下了一天一夜后,这雨反而转大。
书院建造时,选址选在山腰上两座峻岭间的一片稍平缓的谷地,他站在院子里,也能望见两侧山坡。
随着圣上旨意一下,在凤凰山和书院附近伐木挖石的劳役便停了,但短短两三个月,他目光所及的山坡上还是早已秃了一片,再加上挖山更有些坑坑洼洼。在雨水中显得格外丑陋又凄凉。
这雨断断续续,一下便是小半个月。梁山伯忍不住叹气,道:“今年这地里恐怕又要遭殃。冬天太暖不下雪,春天雨水又过多,春播的种子现在大约已经烂在地里了。”
祝英台和马文才不懂地里的事,不知道怎么开口劝他。
祝英玖心思细腻,好言安慰,道:“年景不好,乃人力所不及。只要人好好的,总能再起来。”
当夜,子时已过,祝英台忽然从梦里惊醒,隐隐约约听见远处不知哪里传来一阵轰隆隆的响声。
他轻手轻脚下了床,门外护卫的声音恰好传来,道:“公子,山里有响动。”
第7节
恋耽美
本文网址:https://www.7wav.com/book/32740/585583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7wav.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