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节
推荐阅读:暴雪停止以后、习焉不察(1v1 H)、喵喵(1v1)、【西幻】魔法红玫瑰、驯服(出轨 np)、入高门 (民国NPH)、魔君与魔后的婚后生活、临时夫妻(nph)、两情相厌(伪骨科,狗血文)、小说大纲里的女主觉醒后(NPH)、
清平乐 作者:若花辞树
第13节
魏达丝毫不意外他在此,点了点头,示意他免礼。
魏善站直了身,他本在屏风后看书,听到父亲与堂兄入帐而来的响动本要出来拜见,只是堂兄开口得急,他一听那话中内容,便又坐回到榻上。果然,没过多久,堂兄就被父亲气走了。
他如今任虎贲军昭武校尉一职,亦参与了演练,是亲眼目睹秦王在兵事上的天赋与号召人心的本事的。他也担心王成为太子劲敌。
听到父亲说服堂兄那轻飘飘的言语,他不由道:“阿爹,阿兄说得不错,秦王殿下非池中物,若等他羽翼丰满,再要谋划,便迟了。”对待敌人最好的办法便是将一切危机都在显露苗头时就扼杀。如此既不费力,又可周全。
魏会哪能不知呢,他没有急着回答,反而问:“阿善,你观诸王,何者最佳?”
臣不议君,魏善正要推辞一句,突然意识到父亲此言深意,他不敢置信地睁大了眼睛,失口道:“阿爹?”
魏会一笑,随意道:“此处只你我父子,有何话不可坦言,要你说,你说便是。”
魏善深吸了口气,凝神想了片刻,一一比较诸王长短,比了一圈,他道:“除太子,秦王最优。”更方面比较下来,无人可敌秦王。
魏会摇了摇头,怅然道:“然君心不可测啊。”他早就看透了,谁最优根本不是花落谁家的关键所在。重点在皇帝。
魏善越发不懂父亲的深意了,若说要改弦易辙,可他仍旧会帮衬太子,若说他支持太子,可所有帮助,都在暗处,太子不知,旁人亦不知。
仿佛看透了他的疑惑,魏会苦笑:“为父只是不知如何抉择。太子……”说到太子,他便无奈,若是太子稳固,他何致如此难抉择。
满朝文武,若说对圣人了解,谁可比高相?魏会观察了许久,高相对太子并没有用尽全力。兴许是人老了,失去当年那舍身一搏的勇气。他们有儿孙,有高爵厚禄。当年是什么都没有,只能追随尚为藩镇的今上,不成功便成仁,浑身都是孤注一掷的勇气。
而今,却是羁绊重重。
魏善看着父亲日渐苍迈的面容,他终于说出那个在他心中浮现已久的念头,他轻声道:“为何非要将所有人绑在一处?”
魏会睁开眼,凝重地看着他。
魏善定了定神,道:“伯父显然是跟定太子了,可阿爹并不看好太子,不如,阿爹另事一主,到时,不论谁胜,魏氏都不致败落。”
魏会看着他,眼眸渐渐地发冷,他阴沉的面容,令魏善心虚,可又不肯放弃这个看来完美的主意。
“这是,谁想的?”
魏善抿唇,魏会猛击矮案,喝道:“说!”
“是儿自己。”
魏会眯起眼,哂笑:“你何时学了这等两面三刀的本事?”
“阿爹……”
“要得利,不能不用手段,不使计量,但,要光明正大的用阳谋。阴谋,诡道,不是长久之计!”魏会失望地看着这个最看重的儿子。
魏善惶然,无措地低着头,不敢看自己的父亲。
谁都会犯错,谁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魏会的目光逐渐软下来,言辞仍旧严厉,语气已不是那么的愤怒了,他道:“无人可左右逢源,你去想想,错在何处。”
魏善敛衽一揖,坚毅道:“是。”
他不是个固执己见之人,若是看到自己的短处,便会毫不犹豫地改正。既然父亲如此说了,他会自己去思量,何处不足。
秋雨霏霏,带着一阵阵冷意。
秋獮第五日,天降雨,在外围猎众人忙赶回营帐。夏侯沛也猎了不少野物,她见雨一时停不了,便去盯着人将猎得的野物破腹去皮,处理好了,派人冒雨送去宫中,敬献皇后,并呈上手书一封。
这样的天气,皇后坐于廊下,饮茶观雨。
夏侯沛手书到时,雨刚停,庭院中弥漫着一种雨后的清新之气,松竹滴水,土壤湿润,明明是秋日,却显出春日的勃勃生机。
皇后拆开信封,只一眼辨认出这是夏侯沛的亲笔。
信中并无要事,不过问安而已,再絮絮叨叨地写上几笔她这几日做了什么,最后添上一句“不见阿娘,思念如水,百里之遥,竟似天涯。盼阿娘安,并念儿时时刻刻。”
她不但说了她想念皇后,也盼望皇后同样想念她。
雨过天晴,天边霞彩绚烂,皇后认真地将信笺折叠,塞回信封之中。做完这事,她抬头,望向天边,自夏侯沛走后便萦绕在心间的牵挂想念在此时,更甚。
第55章
秋雨淋漓。
下过一日,便停了下来。
到隔日,日光复现,与来时一般如洒金般亮闪闪的洒满山头。看着仍是清凉的样子,可呼吸间却有一股凉意。民间常道一场秋雨一场寒,并非说说而已。
一群贵介子弟因雨在营帐中闷了一日,待天一晴,便又上马挽弓,冲入御苑中,尽兴猎杀。
夏侯沛一早去向皇帝问过安,也上得马去,因她上一回遇刺,身边侍奉的人皆是心有余悸,崔骊是中护军,奏过皇帝后,特调了一队羽林精兵与她。
这几年,崔素有中书舍人升迁散骑常侍,参与论政,崔骊为中护军,可调动羽林,崔质道由车骑将军递进为骠骑将军,其他崔氏子亦多进益,就是崔玄,仍旧无官一身轻,四处浪荡。
总体来看,这是一个蒸蒸日上的家族,又或者说,这是一个始终保持鼎盛的世家。
这回,浪荡的崔玄也跟着来了。
年近四旬,崔玄保养得甚为得宜,发上一根银丝都见不到,比他稍长几岁的皇帝,满头青丝间已掺杂了白发。
骑在马上,崔玄就如卧于高台,慵懒而适意。
二人在密林间穿梭,随意地说着话,侍卫不远不近地缀在身后,不时有欢呼声透过林立的树丛,传过来,是猎到野物的欢喜雀跃。
夏侯沛一手持弓,一手拉着缰绳,她眼尖,看到灌丛间蹿过一团小小的黑影,迅速从箭囊中抽出箭来射了过去。
侍卫打马上前,从灌木后拎出一只雉鸡来。
“十二郎好眼力。”崔玄乐道,一夹马腹,小跑上前,仔细看了看那雉鸡,挺高兴道:“炖来吃,定鲜美。”
夏侯沛还有什么说的,自然奉送。
“听闻圣驾明日便要回銮。再要这般畅快奔驰,便要等明年啦。”崔玄怅然道,显然是为夏侯沛,他闲云野鹤的,什么时候都来得。
夏侯沛倒没什么可惜的:“我还是喜欢宫里,出来久了,很是挂念。”宫里有她的牵绊,那人永远都出不了那所金碧辉煌的宫宇,她爱自由,也愿为她放下自由。
崔玄做出万分惊讶的模样:“十二郎真是与众不同啊。”宫中尊贵不假,可十二郎生于斯长于斯,早该视富贵如无物才是,且宫中拘束,哪儿如宫外自在?不然,那些皇子何以总想着开府?出了宫非但能做主的地方多了,连接触起朝臣都便利万分。
夏侯沛淡淡笑道:“阿舅年岁大了,性子仍旧促狭。”
崔玄摆手,不悦道:“殿下真是无理,怎好随意提人年岁。臣就是知天命之年,也是青春不减的。”
夏侯沛不禁笑了起来,照着阿舅这心态,倒是极有可能,接下去一路,又猎得几样小东西。
到了归营之时,崔玄忽然道:“过几日朝上当有风波,殿下请留意,可别勿中流矢。”
他说的肯定,夏侯沛知定是崔氏听见了什么风声,便问了一句:“风起自何处?”
崔玄四下看了一看,捋须一笑,这笑颇为高深莫测,口中悠悠吐出两个字来:“交节。”
交节,是一地名,位于豫州,是一小郡,其不凡之处,在于这是豫州粮仓,豫州之粮多积于此,而距此不远,便是齐昌,齐昌有驻军十七万,是除广陵又一要塞,若夏楚开战,必有一路军是自齐昌发出的。齐昌军粮,十之七八自交节出。
夏侯沛一听到交节二字,便立即明白其中要紧,她眉间阴云渐起,道:“可别耽误了兵事。”
崔玄淡淡地笑着:“不致于,他们好歹有分寸。”
听崔玄这语气,再想到交节郡守孟季兴本是东宫右庶子,乃是天然的□□,夏侯沛眉心一跳,顿时明白,这又是冲着太子去的。
翌日,圣驾回銮。
夏侯沛骑在马上,行走于官道。
两旁原野宽阔,麦子随风而摇曳,来时尚且翠绿,经一场秋雨洗涤,绿意渐浅,过不了多久便要成为金灿灿的黄了。
离京数日,就如在山中过了千年,一下山,白云苍狗,沧海变桑田。
自知晓风雨欲来,夏侯沛便在思索各种可能情形,并应机思索对策。
想要成为大夏的下一任帝王,确实离不开皇帝喜爱,然而,这又不是只需得到皇帝的喜爱便好了的。哀太子何其受高皇帝信重?如今十几年过去,这位伯父坟前可有人祭拜?
如此思索一路,不知不觉便入了宫城。
皇帝遣散了百官,转头见诸子,将目光落在太子身上,甚为宽和道:“离京也有多日了,大郎快去东宫瞧瞧太子妃与诸位孙儿吧。”
太子见诸弟皆在,唯他离去,便很不安心,然而皇帝已发话了,他又不敢不从,踟蹰片刻,方拱手而去。
皇帝看着他走远,而后与余下诸子道:“你们也都去看看自己的母亲去,十二郎带话与皇后,准备着,朕晚膳时分过去。”说到后半句,皇帝声音更为柔和,看着夏侯沛的目光中乃至含着点点笑意。
夏侯沛心头发紧,面上却不显分毫,见几位兄长看着她或羡或妒,她笑道:“哪就急在一时了?儿等送阿爹回宣室安歇吧?”
夏侯恕等人也反应过来,忙附和不止。
皇帝看着夏侯沛的目光越加温和起来,仿佛过去十三年,他终于发现这儿子的好处来,连声答应了。
送皇帝回了宣室殿,诸王皆退出。
相互间说上几句,便都各自去见母亲了。
夏侯沛脚下飞快,身后的侍从跟得吃力,慢慢的就有些乱了队形。走出一刻,她渐渐放慢了脚步,倒不是不急了,而是胸口就像被一块巨石压着,闷得让人喘不过气来,走得稍快,便带动胸腔一阵一阵地揪疼。
“十二郎!”有人惊呼。
夏侯沛脑海间晕眩不已,闻此惊呼,极力清醒了神智,看到来人是溧阳公主,她勉强一笑,道:“阿姊怎在此?”
溧阳公主走近了,担忧地看着她:“我去问母后安。你的嘴唇怎这般苍白?”
夏侯沛摇了摇头,深吸口气道:“走得急了,有些喘不过气来,过一会儿就好了。”
溧阳公主仔细看了看她,见果真她的唇色渐回了颜色,方安下心来,嗔道:“你急什么?慢慢走就是了,母后还能跑了不成?”知道她刚回来,定是去见皇后,忍不住打趣了她一句。
夏侯沛哪儿笑得出来?一想到晚上皇帝要去长秋宫,她便难受得要命。
“阿姊是要往宣室问安罢?快些去,过会儿阿爹当要歇下了。”
溧阳公主一听,也不多耽搁了,只嘱咐她,别走得太急,稳重一些,便快步去了。
被溧阳公主这一搅和,夏侯沛反是慢慢地定下来,仍然是慌得,却不致于慌不择路了。
长秋宫渐渐出现在眼帘中。夏侯沛觉得浑身发冷,她停下步子,站住了不动。
过了许久,她方道:“邓众。”
邓众静默上前。
“去将孤猎得的野物送去母后那里处理了,晚上上桌,再取几坛酒来,记得,得是去年阿舅赠予的那几坛。”夏侯沛冷静地吩咐。
去年冬日,崔玄送了她几坛酒,那是绝世至醇的美酒,入口甘,回味香,后劲足。她送了一坛给皇后,剩下的只饮了一壶,便封存起来,不舍得再喝。眼下,竟派上用场了。
邓众领命去了。
夏侯沛看着他走远,仿佛有了些依靠,心里也踏实了点。
走入长秋宫,夏侯沛挂上了笑,任凭多无助,多痛苦,她都不愿让皇后为她而担忧。兴许,这就是至深至切之情吧,我为你而心伤,却决不允许自己伤了你。
溧阳公主刚走,几上的茶水还未凉透。
夏侯沛笑嘻嘻地走来,拜见了皇后,而后便开始说些“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混话。皇后也任她说着,只笑吟吟地听。
阿祁好笑道:“一日不见就是三秋,十二郎这一去近十日,人的半生都要过去了。”
夏侯沛满以为然:“是啊,儿前半生都满心满眼的阿娘。”
皇后笑着摇了摇头,分明是极清冷的一个人,对着夏侯沛,却是宠纵到了极点:“那你的后半生呢?”
“儿的后半生,自然也是阿娘的。”
皇后笑意更甚,却带着宠爱的怜惜:“真是傻话,等你长大,阿娘就老了,等你到了阿娘这年岁,阿娘也差不多要见先人去了,哪儿能陪你一生?”
她说的都是真的,她们差了十五岁。阿爹陪不了阿娘一生,是因他们也差了十五岁,只有她能陪伴阿娘,走完这一生,然而,相似的是,阿娘也陪不了她一生。她注定会迎来那些孤独至极的年月。可是,这样有什么不好呢?她孤独,总好过阿娘孤独。
夏侯沛低眉浅笑,声音轻轻的,却是格外清晰:“等到那一日,阿娘也在儿的心里,并没有什么差别。”
她说得很认真,又似孩子在像母亲撒娇。皇后凝视她,感动自是有的,只是有一刹那间似乎又觉得哪里不对。
夏侯沛对上皇后的眼睛,心猛地一跳。她移开眼去,似想起了什么一般,飞快道:“哦,方才阿爹与儿说了,要来用晚膳。”
皇后的眼神立即清明起来,她与阿祁道:“去准备起来。”
至于准备什么,阿祁自然清楚得很。
气氛变得冷静而清晰,夏侯沛掌心湿漉漉的,满是冷汗,她若无其事道:“儿许久未与阿爹阿娘一道用膳了,不如儿也留下吧?”
这要求,并不过分,皇后没有不答应的道理。
到了晚膳前,皇帝果然来了。他歇了一下午,精神济济,发间虽有银丝,却仍是壮年魁梧。
见夏侯沛也在,皇帝甚是欢喜,与她说话。
夏侯沛有心要让皇帝高兴,便也顺着他的话说,慢慢说到那场倾全国之力,在准备的战事上,夏侯沛立即想到崔玄的话,她道:“粮草最要紧,幸而这几年风调雨顺,应当不会太过吃紧。”
皇帝傲然笑道:“朕与民休息十余年,不建宫宇,不兴土木,为的就是国富民强。”
他在位十六年,的确未曾加赋,就连陵寝,也以俭朴为要。夏侯沛真心道:“阿爹苦心,举国皆知,大夏上下一心,这一仗,必胜。”
这话说的让人舒服,皇帝大笑不止。
恰此时,宫人来禀可摆膳了。
夏侯沛顺势道:“为阿爹的江山,为天下的一统。儿要敬阿爹一杯,望阿爹恩准。”她说着,心中紧张万分。其实,这是毫无悬念的事,皇帝不可能拒绝,可她仍旧紧张。
果然,皇帝大笑道:“这有何不可?你有这孝心,朕高兴还来不及。”说着就要命人取酒来。
夏侯沛展颜一笑:“既是儿敬酒,自然早就备下了,要劳动阿爹,才是欠缺了诚意。”
“哦?”皇帝来了兴致,“看你这样,还是好酒?”
“是好酒,酒意甘醇而绵长,更好的是饮后可安睡无梦,醒来亦是神清气爽,无一丝不适。就是……”
“就是什么?”
夏侯沛神秘道:“就是极易醉,听闻千杯不倒的人,饮下十杯,也现醉态。”
皇帝一听,就摇了摇头,不信:“哪有如此烈酒?朕不信。”
夏侯沛眉眼舒展,笑眯眯道:“正是,儿早听闻阿爹从未醉过。”
她说是这样说,但那神色,分明不是这样以为的,皇帝指了指她,摇摇头,道:“去,入席吧。”
皇后一直坐在一旁听这父女讲话,待皇帝率先起身走出去,方看了夏侯沛一眼。夏侯沛冲她一笑,乖巧而坦然。
第56章
入席,酒自然成了最受瞩目之物。
酒液澄澈,酒香四溢,端到鼻尖一闻,便使得人精神一振。果真是难得一见的好酒。
夏侯沛亲自执壶,为帝后满上,而后又往自己的杯盏中倾满。她站起身,端着酒杯,恭敬道:“儿敬阿爹,愿阿爹千秋万岁,一统天下。”
皇帝笑而颔首,仰头饮下。
酒味清冽而绵长,只是,并不如闻着的那么烈,倒有些绵软,温醇。过了片刻,又觉回味无穷。
皇帝一挥手,令宫人再满上。
因夏侯沛提前说了十杯,这数字便记在皇帝脑海中了。
一家人有说有笑,宫人倒酒,十分殷勤,夏侯沛又不时敬一杯,有时敬皇后,有时敬皇帝。她看起来很快活,眼睛笑得弯弯的,微抿了一口,劝着皇帝再喝:“这酒是阿舅相赠,儿留了一年,就埋在含章殿后的松树下,一直想与阿爹共饮,一直不得好时机,今日,总算赶上了。”一面说,一面再上前亲自斟酒。
酒液澄清诱人,酒香扑鼻而来,又有现在的爱子孝顺相劝,皇帝更是欢喜,一杯接连一杯。
夏侯沛喝的不及皇帝,脸上也逐渐染上红晕,看着是要醉了。
皇后担心她,便令人不许与她酒了。
夏侯沛的眼眸,亮得惊人,她笑笑道:“儿有分寸,一定不饮过了。”
皇帝已经喝了八杯了,稍有了醉意,这酒,本就是为崔玄那类名士准备的,名士最喜欢的就是醉生梦死,喝得越醉越好,而后趁着醉意,挥洒才华,享受头重脚轻的自由,留下万古流芳的名句名篇。
皇帝年轻时在军营里的确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但登上皇位后,生活便精细了起来,酒量自然不如那时,再加上他岁数毕竟长了,哪儿能仍旧千杯不醉?而酒这东西,一旦有了醉意,便易上瘾,不易停下。
这是在长秋宫,醉了也无妨。
皇帝便道:“别拦着他,难得十二郎陪朕,让他喝痛快。”
皇后一听,就知道这两人都不大清醒了。能怎么样?跟喝醉的人讲道理讲得通吗?只能由着他们。
喝到第十杯,皇帝得意道:“我儿夸大了。”
夏侯沛努力睁大眼,让自己显得清醒些:“是阿爹海量。”
皇帝乐呵呵的,令宫人继续倒酒。
夏侯沛喝得慢,又在心里算着皇帝的杯数,直到她觉得差不多,又盯着皇帝再灌下几杯,才放心醉倒。
她醉倒了,皇帝还好端端的,然而,这酒的关键在于它的后劲,等皇帝终于意犹未尽地放下酒杯,他终于发现自己是喝多了。
最终,赵九康扶了他入寝殿倒头沉睡。
夜色沉凉如水,前殿让这对父子闹得酒气四溢。
皇后看着赵九康侍奉皇帝安寝,待皇帝躺下不省人事,她方令宫人好生侍奉着,自己去了夏侯沛处。
夏侯沛脱去了外裳,穿着雪白的丝绸夹衣。她安安静静地睡着,身上的酒味并不重,脸却是红彤彤的。皇后坐到她的榻旁,看她睡意安恬,呼吸平稳。
突然,皇后平静道:“醒来。”
话音一落,夏侯沛便睁开了眼,温煦的眼中毫无醉意,亮晶晶地看着皇后,恬然而笑:“阿娘。”
夏侯沛的酒量哪儿比得上皇帝,若是当真这么一杯一杯的喝,她早人事不知了。为防止自己醉得太早,她特令宫人往她的酒壶中掺了半壶水。这才保持住清醒。
“演得不错,只是提出十杯即醉刻意了些。”皇后道。
夏侯沛坐了起来,黑亮若鸦羽的青丝顺滑飘逸,从她的肩头滑落:“阿爹睡了吗?”
“睡了。”她这么处心积虑的要灌醉皇帝,皇帝又不知根底,哪儿还能醒着?
夏侯沛便暗中松了口气。
她达成心愿的模样那么明显,皇后不禁奇怪。
宫人静悄悄地趋步上前,捧上一件干净的袍子。皇后起身接过,抖开,俯身披在夏侯沛的身上。
宫人如她来时那般静悄悄地退下了。夏侯沛抬手,自己拉住领子,向中间拢。
“你为何灌醉圣人?”皇后直接地问道。
夏侯沛手一顿,又自然的把衣衫一拢,她这一顿,十分短暂,却没逃过皇后的眼。皇后更为不解,实在是想不出夏侯沛做这等既危险又无好处的事是为什么。
夏侯沛知道,必须要给出一个合理的答案。她咽了咽唾液,想了半晌。皇后耐心地等着,看来是非要知道不可了。
“我……我……”夏侯沛支支吾吾的。
皇后挑眉,示意她说下去。
“儿就是,不想,不想……”夏侯沛抬头,看了眼皇后,而后迅速地低下,声音低得像虫鸣,“儿不想阿娘有别的孩子。”
皇后一愣,显然没想到是这么个理由。
这是最好最合理的解释了,让自己看起来像个想要独占母亲宠爱的孩子。夏侯沛抿了抿唇,她继续道:“儿不愿有人分薄阿娘的宠爱,阿娘是我一个人的。”
心口猛然席卷起一阵剧痛,沉重的往事被夏侯沛一句话唤醒,哪怕已过去十四年,仍旧心痛难忍。皇后深深地吸了口气,她闭上眼,极力让自己的声音温柔,她不想吓到重华,她不想让自己有丝毫的失态:“你放心,我只会有你一个孩子,我只会疼爱你一人。”
这承诺太过突然,夏侯沛没想到她说了那般自私的话,皇后非但没有斥责,还顺着她,安慰她。夏侯沛咬了咬唇,她抬起头,看到皇后虽然神色如常,可整个人仿佛在瞬息间疲惫起来。
定是她太不懂事提了如此过分的要求。夏侯沛自责不已,可她不想松口,不愿松口。
“重华。”皇后轻柔地摸了摸她的头发,柔声道,“早些歇下吧,明晨不必起得太早,等圣人走了,你再起。”
皇后处处为她着想。
夏侯沛觉得自己整颗心都酸软起来,她觉得无颜面对皇后,她觉得自己是个卑鄙丑陋的小人,她利用阿娘对她的关切,对她的宠爱,靠近她,得到她自己扭曲的感情的慰藉。她该离开,若是阿娘知道她所思所想,她该多失望,她会用痛心的眼神看她,她会像对其他所有人那般冷静而淡漠地对待她。可一想到她会看不到阿娘,她就那么难受,难受到光是一想,便难以自持,天崩地裂,也就如此了。
皇后转过身,还没有跨出半步,手被一只温暖的手拉住。
那只手,小小的,属于孩子。
随之而来,是夏侯沛轻轻地从背后抱住了她。皇后停住了身形,她感觉到重华将她的脸,贴在了她的背。
她听到重华低声说话:“阿娘,我对你的尊敬与爱,是不论何时都不会改变的。”
她说的很虔诚,就像在对着自己最崇高的信仰,许下永不悔改的承诺。
皇后仰了仰头,抑制眼角晶莹的泪花。她突然觉得,那件她用尽手段隐瞒了十三年的事,若是终有一天,瞒不下去,也不要紧。这个她一手养大的孩子不会让她们的感情被那些肮脏的事污染,就算到时她们立场不同,终会渐行渐远,也没什么可遗憾。
皇后欣慰地拍了拍夏侯沛环住她腰身的手,道:“我知道了。”
夏侯沛靠着皇后,怎么也不想放开。她再度对自己说,如果她尽力了,阿娘仍旧无法接受情感的转变,她就放下,绝对不逼迫她,只做她的孩子。
夜晚再黑,也总会过去。
隔日一早,皇帝寅时三刻便醒了来,这是他惯常起榻的时辰。昨夜那一觉睡得委实黑甜,他有些反应不过来这是何处。
只是很快,他就知道了。
“圣人醒了?”这是皇后的声音,这里是长秋宫。
皇帝“嗯”了一声,坐了起来,高声问:“什么时辰了?”
赵九康在门边回道:“圣人,已是寅时三刻了。”
“进来吧。”他一面说,一面掀开被子,下了榻。
皇后也随着起来,她披上了外衣,在皇帝身旁道:“圣人昨夜饮得多了,可觉得哪里不适?”
她这么一提,皇帝便想起昨夜与夏侯沛一道饮酒的事来,他笑道:“并无不适,醉而不伤,果然好酒。”
皇后似是安下心一般,道:“那便好。重华曾听齐国公说过圣人早年英勇事迹,听到您在军中与部下同乐的事迹,十分仰慕,说要看看圣人是否果真千杯不倒,昨日让她揪住了机会,便放肆了,幸而圣人无碍。”
皇帝听了,哈哈大笑,心道难怪十二郎昨日看着有些刻意地引他喝酒,原来是存着这个心思,到底是孩子,天真贪玩。
宫人已依序进来,服侍帝后着衣。
皇帝朝外面看了看,道:“十二郎呢?”
“她那点酒量,不到午时怕是醒不来了。”皇后淡淡道。
皇帝更是觉得好笑。太子是个敦厚之人,在很小的时候,便学得很持重了。故而,皇帝极少见他孩子气的一面。眼下,忽然体会到被年幼的儿子那种孩子气的仰慕敬佩,不禁觉得十分新鲜,且极为舒适熨帖。
穿戴毕了,又洗漱过,皇帝带上冠冕,往前朝去。
皇后送他到宫门前。
外头早有玉辇候着,皇帝登辇,他回过头,笑意深深的,说道:“朕令人去太学说一声今日不必授课了。让十二郎好好睡,别扰了他安眠。”
皇后微微一笑,带点纵容:“臣妾代重华谢过圣人。”
皇帝心满意足地走了。
玉辇渐行渐远,宫人簇拥着,侍卫护持着,宫扇华盖,天家气派。皇后久久静立,直到走在最后的那名侍卫的衣角都消失不见。
第57章
自御苑归来,皇帝便对夏侯沛多加宠爱。
夏侯沛需崭露头角,却不适宜独占圣宠。
任何人,只要得到帝王独一关爱,便将与诸王对立。夏侯沛深知,再是坚固的墙,也敌不过众人齐推。
太子如今的尴尬处境,就由此而来。
前鉴就在眼前,夏侯沛哪会由得自己再步太子旧尘?由此,每每皇帝召见,她总能想到办法拉扯上十一郎。夏侯汲人自感激她,夏侯恕与夏侯衷见此,也渐渐削弱对她忌惮,有这般好机遇不知抓紧多搏得圣人好感,反是将他人推向前,十二郎多少有些胆气不足。而夺嫡这场生死之战,最不能缺的就是破釜沉舟的孤勇胆略。
这日,皇帝又召了夏侯沛来伴驾。
从夏日起,夏侯沛便在学弈棋。皇帝便道:“弈棋,在于奕,一人埋头苦学,是不成的,需常与人对战,才有进益。”皇帝说罢,便想到自己也许久没与人下棋了,一时技痒,便转头与赵九康道,“去将那副汉王进上的棋子拿来。”
赵九康堆满了笑,乐呵地亲自去取了。
夏侯沛看着他身影消失在门帘后,想到这几次总设法拖上十一郎,若是次次如此,圣人也不是愚钝之人,哪儿能不起疑?便安之若素地坐着,半托着脸颊,兴冲冲道:“汉王叔所进?定然是好物,今日可要长长见识啦。”
洒脱,天真,知分寸,不冒进,从幼时就常有真知灼见。往年夏侯沛展现出来的为皇帝所忌的灵气,眼下又成了她喜人之处,让皇帝怎么看怎么顺眼。
皇帝不免将太子与夏侯沛对比,十二郎虽好,只一样不足,年岁太轻,而太子,纵然心慈手软,妇人之仁,朝政上却没出过差错。
赵九康取了棋子来摆上。
皇帝朗声笑道:“就让你长长见识。待朕与你厮杀一盘。”
将棋盘放到二人中间的矮几上,又将两罐黑白棋子分别置于帝与帝子的手旁,赵九康闻此言,面上神色不改,心中却已大为惊异,他侍奉皇帝二十余年,只在当年高皇帝在时,见圣人与高皇帝下过一次棋。
赵九康摆好棋子,仿若无意般看了夏侯沛一眼,方束手退至一旁,听候差遣。
喜谋之人,大多爱棋。
皇帝甚为爱棋,只是,棋路见谋路。为妨圣心为人窥破,皇帝多于闲暇时独自拣棋研究,并不与人对弈。
夏侯沛半点没怯弱之态,笑眯眯地道:“多谢阿爹赐教。”
下棋,沉静之事。
殿中唯余棋子落下的清脆声响。
夏侯沛初学棋,还未体会其中精妙。下了三十来子,便显出困顿来。皇帝落子,快狠准,直击死穴,并不因夏侯沛是他的儿子亦或夏侯沛是初学而手下留情,直到夏侯沛显出死态,方缓下攻势。他捋着须,笑得甚是得意:“十二郎颓势难收。”
夏侯沛抿唇,盯紧了棋盘,又落一子。
皇帝一看,大笑:“落子无悔,覆水难收。”这一子下去,必败无疑。
他轻而易举地再落一子,以为胜券在握。一初学者,本不是他的对手,能撑这一会儿,已是难得。
谁知,就在他刚从棋子上收回手,便见夏侯沛眼中冒出狡黠的光芒,皇帝气息一凝,再观棋局,果然就见夏侯沛置之死地而后生,一改方才颓势,风头劲起。
她竟,做了个局让他钻?皇帝目瞪口呆,随即哈哈大笑。竟然有人敢给他下陷阱!
夏侯沛的大胆理所当然被高高在上的圣人当成了直率无饰。不想与小儿弈棋,亦有乐趣。皇帝复又专注棋局。
最后,自是夏侯沛败了,输了十子,在初学者中已是极为令人刮目相看。
“不错不错,棋意很好,就是差点火候。”皇帝称赞不已。
夏侯沛认真地回想了一轮,棋性很大程度可看出一个人的心性。她意犹未尽道:“若是阿爹能再赐教,儿定可突飞猛进。”
皇帝心情好,正想与她打趣几句,赵九康忽然急匆匆地上前来,将一道奏疏高举过头顶,禀道:“圣人,有急奏。”
皇帝眉间微沉,转过头来从赵九康手中拿过奏疏,翻开了来看。
能绕过中书递到御前的急奏必是大事。夏侯沛敛了笑,正襟危坐,心下思忖着,待阿爹看完了,她便告退。
“啪!”一声巨响。皇帝一掌击在案上,案上的棋子都挪动了位置。他面上阴云密布,已是出离愤怒。
夏侯沛看了皇帝手中的奏疏一眼,默默无声地站起身来,立到一旁。
皇帝发了通怒火,阴鸷的眼眸闪着沉沉的杀意,显然已有了主张。他沉声道:“去,召丞相、左仆射与御史大夫来”
赵九康领命,朝底下使了个眼色,自有小宦官去办了。
距三位重臣来,还有些时候,夏侯沛趁此道:“阿爹有要事,儿便先告退了。”
“嗯。”皇帝应了一声,不知在想些什么,夏侯沛转过身,却又听得皇帝突然道,“且慢。”
夏侯沛身形一顿,又从容地转过身来,做了一揖:“阿爹?”
皇帝看着她,她刚生出来的时候,他只是匆匆看了一眼,连抱都没抱过,便交给了皇后。转眼间,光阴飞逝,她长大了,他的儿子们都长大了,长到有自己计量与志向的年岁。
诸王在谋什么,皇帝岂能不知?然而,纵然他杀过不杀兄弟,轮到自己的儿子,他是不愿见儿子们手足相残的。更深的是,他万分不能容忍这世上的任何一人脱离他的掌控。
“你可知奏疏中写了什么?”
夏侯沛老实道:“儿臣不知。”
皇帝将奏疏递过去:“你看看。”
夏侯沛惊讶,并没有马上去接,抬起头,不解地看向皇帝。皇帝神色平静,仍旧伸着手,意思十分明白。
夏侯沛不再迟疑,双手接了来,低头一目十行地扫了眼。她心中早有准备,必是与交节相关。看罢,她恰到好处地显出震惊与愤怒:“阿爹!”
“你如何看?”
“是可忍,孰不可忍!”夏侯沛气愤地握拳,“若是所奏属实,定要将交节郡守问罪!粮草,军之存续,他敢为一己之私,调换军粮,着实无人性,该杀!”
交节郡守调换了军粮,以次充好,将换下的拿去卖了换钱,劣质的粮食充作军粮,配与将士们食用。若是吃出了个好歹,十七万军士的体魄健康,便要毁在他的贪欲上。
皇帝亦是气恨,他静下心来,想起了一事,怀疑地问道:“朕记得,交节郡守是东宫旧人?”
一旦牵涉到东宫,这事就更不寻常了。夏侯沛暗道晦气,这等恶心事竟叫她赶上了。皇帝既问了,自由不得她再置身事外。夏侯沛便道:“东宫僚属数十,加上曾在东宫任职,眼下调走的,总有百人,阿兄哪儿能一个个都关心下来?况且交节郡守已离东宫,他做了什么,阿兄怎会知晓?”
皇帝瞥了她一眼:“你是这般想的?”
夏侯沛再揖:“儿臣浅见,以臣罪君,有失公允。交节郡守曾是东宫臣,但他一直都是陛下臣。”
凭良心说这事也怪不到太子头上,还有一句话,夏侯沛没有说,东宫属臣,并不是太子自择,皆是皇帝配与的。
皇帝看着她,夏侯沛捧着奏疏,弯身呈回。
皇帝久久未接,她也不曾慌张,仍是稳稳地捧着。
若是眼前的是二郎三郎,他们会怎么说?是趁机落井下石,是言辞模糊似是而非,还是如十二郎般就事论事地替太子撇清?皇帝眼中闪过一丝厉色,片刻,又缓和下来,抬手接过奏疏,往边上一递,赵九康极有眼色的上前接了过去。
“你先回去吧,来日,我再与你对弈。”皇帝温声道。
夏侯沛没有笑,拱手道了句“儿告退”,便退下了。
不久,三位重臣应召而来。
皇帝并未再提及太子,他本就不认为此事是太子指使,太子做不出这种事,然而,经这一事,太子又在皇帝心中淡淡地添了一笔识人不明,用人不当,御下无方。
交节之事本身并不难解决。鉴于事关重大,皇帝发了羽林,去将交节郡守押解进京问罪,交节诸事交予郡丞与郡尉暂理,另一面又遣使往齐昌军中,暗中查一查,军士体魄是否受损。
然而,此事又不仅只此而已。
皇帝能想到交节郡守曾为东宫旧人,旁人自然也行。还没有人这般不开眼的将此事责任往太子身上搬,御史大夫苏充极为忧国忧民,一脸尽忠职守的忠臣之相:“交节郡守,东宫旧臣,竟如此无臣节无操守,东宫,国之储二,岂容有失?臣为东宫计,请试东宫僚属,勿使太子为小人环绕。”
此言一出,立即遭到大理寺卿断然反对:“东宫之臣,岂能说试就试?置太子于何地?”
能试出什么来?品德是能试出来的吗?只有出张考卷来考校才华,东宫之臣,只消不是混,哪一个没有学富五车?此事若实践,只会使太子颜面扫地,威信全无!
太子坐在座上,亦是面露急色。
高宣成出列道:“苏大夫此言不妥。”
接下去,有人纷纷赞同。亦有人搬出种种理由来,说明要考验东宫的大臣。
太子掌心沁出冷汗,他坐不住了,转头望向皇帝,道:“圣人,儿之僚属,皆是才学之辈,品行亦端方,君子立于世,无愧天地,岂能容人以卑劣之心揣测?未免欺人太甚!”
皇帝淡淡瞥了他一眼,不语。
苏充再道:“今日是东宫臣,明日便将为国之柱石,若无才德,臣等怎能放心?只是试一试,有才德者正好证之,无能之辈,便可斥离。臣一片忠贞之心,为太子着想,不知太子为何说臣是=欺人!”
皇帝眯了下眼,高宣成见此,暗道不好。
东宫的大臣,自然是太子的心腹,太子登基后也自然跟着水涨船高成为国之柱石,可如今,皇帝健在,说这样的话太过不敬,那是皇帝驾崩后才会出现的场景,谁愿意听人描绘自己死后才有的局面?
果然,皇帝悠悠道:“就依苏卿所言,考校东宫诸臣。”他一面说,一面将考校的方式也定下了,“秦卿拟题,交予朕,明日起,每日考校三个,咱们君臣一同,以免漏过贤才,亦不可留下庸人。”
皇帝都已决定了,且如此应对颇为公正,避免了有人刻意与东宫过不去。诸臣自寻不见理由来反对。
太子面色一紧,露出不虞。
这一神色变化自没有逃过皇帝的眼。
第58章
尚书左仆射秦勃,在太子仁名照耀下不见倾斜,在郑、晋二王盛情延揽下不见摇摆,始终不偏不倚,不动如山。
第13节
恋耽美
第13节
魏达丝毫不意外他在此,点了点头,示意他免礼。
魏善站直了身,他本在屏风后看书,听到父亲与堂兄入帐而来的响动本要出来拜见,只是堂兄开口得急,他一听那话中内容,便又坐回到榻上。果然,没过多久,堂兄就被父亲气走了。
他如今任虎贲军昭武校尉一职,亦参与了演练,是亲眼目睹秦王在兵事上的天赋与号召人心的本事的。他也担心王成为太子劲敌。
听到父亲说服堂兄那轻飘飘的言语,他不由道:“阿爹,阿兄说得不错,秦王殿下非池中物,若等他羽翼丰满,再要谋划,便迟了。”对待敌人最好的办法便是将一切危机都在显露苗头时就扼杀。如此既不费力,又可周全。
魏会哪能不知呢,他没有急着回答,反而问:“阿善,你观诸王,何者最佳?”
臣不议君,魏善正要推辞一句,突然意识到父亲此言深意,他不敢置信地睁大了眼睛,失口道:“阿爹?”
魏会一笑,随意道:“此处只你我父子,有何话不可坦言,要你说,你说便是。”
魏善深吸了口气,凝神想了片刻,一一比较诸王长短,比了一圈,他道:“除太子,秦王最优。”更方面比较下来,无人可敌秦王。
魏会摇了摇头,怅然道:“然君心不可测啊。”他早就看透了,谁最优根本不是花落谁家的关键所在。重点在皇帝。
魏善越发不懂父亲的深意了,若说要改弦易辙,可他仍旧会帮衬太子,若说他支持太子,可所有帮助,都在暗处,太子不知,旁人亦不知。
仿佛看透了他的疑惑,魏会苦笑:“为父只是不知如何抉择。太子……”说到太子,他便无奈,若是太子稳固,他何致如此难抉择。
满朝文武,若说对圣人了解,谁可比高相?魏会观察了许久,高相对太子并没有用尽全力。兴许是人老了,失去当年那舍身一搏的勇气。他们有儿孙,有高爵厚禄。当年是什么都没有,只能追随尚为藩镇的今上,不成功便成仁,浑身都是孤注一掷的勇气。
而今,却是羁绊重重。
魏善看着父亲日渐苍迈的面容,他终于说出那个在他心中浮现已久的念头,他轻声道:“为何非要将所有人绑在一处?”
魏会睁开眼,凝重地看着他。
魏善定了定神,道:“伯父显然是跟定太子了,可阿爹并不看好太子,不如,阿爹另事一主,到时,不论谁胜,魏氏都不致败落。”
魏会看着他,眼眸渐渐地发冷,他阴沉的面容,令魏善心虚,可又不肯放弃这个看来完美的主意。
“这是,谁想的?”
魏善抿唇,魏会猛击矮案,喝道:“说!”
“是儿自己。”
魏会眯起眼,哂笑:“你何时学了这等两面三刀的本事?”
“阿爹……”
“要得利,不能不用手段,不使计量,但,要光明正大的用阳谋。阴谋,诡道,不是长久之计!”魏会失望地看着这个最看重的儿子。
魏善惶然,无措地低着头,不敢看自己的父亲。
谁都会犯错,谁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魏会的目光逐渐软下来,言辞仍旧严厉,语气已不是那么的愤怒了,他道:“无人可左右逢源,你去想想,错在何处。”
魏善敛衽一揖,坚毅道:“是。”
他不是个固执己见之人,若是看到自己的短处,便会毫不犹豫地改正。既然父亲如此说了,他会自己去思量,何处不足。
秋雨霏霏,带着一阵阵冷意。
秋獮第五日,天降雨,在外围猎众人忙赶回营帐。夏侯沛也猎了不少野物,她见雨一时停不了,便去盯着人将猎得的野物破腹去皮,处理好了,派人冒雨送去宫中,敬献皇后,并呈上手书一封。
这样的天气,皇后坐于廊下,饮茶观雨。
夏侯沛手书到时,雨刚停,庭院中弥漫着一种雨后的清新之气,松竹滴水,土壤湿润,明明是秋日,却显出春日的勃勃生机。
皇后拆开信封,只一眼辨认出这是夏侯沛的亲笔。
信中并无要事,不过问安而已,再絮絮叨叨地写上几笔她这几日做了什么,最后添上一句“不见阿娘,思念如水,百里之遥,竟似天涯。盼阿娘安,并念儿时时刻刻。”
她不但说了她想念皇后,也盼望皇后同样想念她。
雨过天晴,天边霞彩绚烂,皇后认真地将信笺折叠,塞回信封之中。做完这事,她抬头,望向天边,自夏侯沛走后便萦绕在心间的牵挂想念在此时,更甚。
第55章
秋雨淋漓。
下过一日,便停了下来。
到隔日,日光复现,与来时一般如洒金般亮闪闪的洒满山头。看着仍是清凉的样子,可呼吸间却有一股凉意。民间常道一场秋雨一场寒,并非说说而已。
一群贵介子弟因雨在营帐中闷了一日,待天一晴,便又上马挽弓,冲入御苑中,尽兴猎杀。
夏侯沛一早去向皇帝问过安,也上得马去,因她上一回遇刺,身边侍奉的人皆是心有余悸,崔骊是中护军,奏过皇帝后,特调了一队羽林精兵与她。
这几年,崔素有中书舍人升迁散骑常侍,参与论政,崔骊为中护军,可调动羽林,崔质道由车骑将军递进为骠骑将军,其他崔氏子亦多进益,就是崔玄,仍旧无官一身轻,四处浪荡。
总体来看,这是一个蒸蒸日上的家族,又或者说,这是一个始终保持鼎盛的世家。
这回,浪荡的崔玄也跟着来了。
年近四旬,崔玄保养得甚为得宜,发上一根银丝都见不到,比他稍长几岁的皇帝,满头青丝间已掺杂了白发。
骑在马上,崔玄就如卧于高台,慵懒而适意。
二人在密林间穿梭,随意地说着话,侍卫不远不近地缀在身后,不时有欢呼声透过林立的树丛,传过来,是猎到野物的欢喜雀跃。
夏侯沛一手持弓,一手拉着缰绳,她眼尖,看到灌丛间蹿过一团小小的黑影,迅速从箭囊中抽出箭来射了过去。
侍卫打马上前,从灌木后拎出一只雉鸡来。
“十二郎好眼力。”崔玄乐道,一夹马腹,小跑上前,仔细看了看那雉鸡,挺高兴道:“炖来吃,定鲜美。”
夏侯沛还有什么说的,自然奉送。
“听闻圣驾明日便要回銮。再要这般畅快奔驰,便要等明年啦。”崔玄怅然道,显然是为夏侯沛,他闲云野鹤的,什么时候都来得。
夏侯沛倒没什么可惜的:“我还是喜欢宫里,出来久了,很是挂念。”宫里有她的牵绊,那人永远都出不了那所金碧辉煌的宫宇,她爱自由,也愿为她放下自由。
崔玄做出万分惊讶的模样:“十二郎真是与众不同啊。”宫中尊贵不假,可十二郎生于斯长于斯,早该视富贵如无物才是,且宫中拘束,哪儿如宫外自在?不然,那些皇子何以总想着开府?出了宫非但能做主的地方多了,连接触起朝臣都便利万分。
夏侯沛淡淡笑道:“阿舅年岁大了,性子仍旧促狭。”
崔玄摆手,不悦道:“殿下真是无理,怎好随意提人年岁。臣就是知天命之年,也是青春不减的。”
夏侯沛不禁笑了起来,照着阿舅这心态,倒是极有可能,接下去一路,又猎得几样小东西。
到了归营之时,崔玄忽然道:“过几日朝上当有风波,殿下请留意,可别勿中流矢。”
他说的肯定,夏侯沛知定是崔氏听见了什么风声,便问了一句:“风起自何处?”
崔玄四下看了一看,捋须一笑,这笑颇为高深莫测,口中悠悠吐出两个字来:“交节。”
交节,是一地名,位于豫州,是一小郡,其不凡之处,在于这是豫州粮仓,豫州之粮多积于此,而距此不远,便是齐昌,齐昌有驻军十七万,是除广陵又一要塞,若夏楚开战,必有一路军是自齐昌发出的。齐昌军粮,十之七八自交节出。
夏侯沛一听到交节二字,便立即明白其中要紧,她眉间阴云渐起,道:“可别耽误了兵事。”
崔玄淡淡地笑着:“不致于,他们好歹有分寸。”
听崔玄这语气,再想到交节郡守孟季兴本是东宫右庶子,乃是天然的□□,夏侯沛眉心一跳,顿时明白,这又是冲着太子去的。
翌日,圣驾回銮。
夏侯沛骑在马上,行走于官道。
两旁原野宽阔,麦子随风而摇曳,来时尚且翠绿,经一场秋雨洗涤,绿意渐浅,过不了多久便要成为金灿灿的黄了。
离京数日,就如在山中过了千年,一下山,白云苍狗,沧海变桑田。
自知晓风雨欲来,夏侯沛便在思索各种可能情形,并应机思索对策。
想要成为大夏的下一任帝王,确实离不开皇帝喜爱,然而,这又不是只需得到皇帝的喜爱便好了的。哀太子何其受高皇帝信重?如今十几年过去,这位伯父坟前可有人祭拜?
如此思索一路,不知不觉便入了宫城。
皇帝遣散了百官,转头见诸子,将目光落在太子身上,甚为宽和道:“离京也有多日了,大郎快去东宫瞧瞧太子妃与诸位孙儿吧。”
太子见诸弟皆在,唯他离去,便很不安心,然而皇帝已发话了,他又不敢不从,踟蹰片刻,方拱手而去。
皇帝看着他走远,而后与余下诸子道:“你们也都去看看自己的母亲去,十二郎带话与皇后,准备着,朕晚膳时分过去。”说到后半句,皇帝声音更为柔和,看着夏侯沛的目光中乃至含着点点笑意。
夏侯沛心头发紧,面上却不显分毫,见几位兄长看着她或羡或妒,她笑道:“哪就急在一时了?儿等送阿爹回宣室安歇吧?”
夏侯恕等人也反应过来,忙附和不止。
皇帝看着夏侯沛的目光越加温和起来,仿佛过去十三年,他终于发现这儿子的好处来,连声答应了。
送皇帝回了宣室殿,诸王皆退出。
相互间说上几句,便都各自去见母亲了。
夏侯沛脚下飞快,身后的侍从跟得吃力,慢慢的就有些乱了队形。走出一刻,她渐渐放慢了脚步,倒不是不急了,而是胸口就像被一块巨石压着,闷得让人喘不过气来,走得稍快,便带动胸腔一阵一阵地揪疼。
“十二郎!”有人惊呼。
夏侯沛脑海间晕眩不已,闻此惊呼,极力清醒了神智,看到来人是溧阳公主,她勉强一笑,道:“阿姊怎在此?”
溧阳公主走近了,担忧地看着她:“我去问母后安。你的嘴唇怎这般苍白?”
夏侯沛摇了摇头,深吸口气道:“走得急了,有些喘不过气来,过一会儿就好了。”
溧阳公主仔细看了看她,见果真她的唇色渐回了颜色,方安下心来,嗔道:“你急什么?慢慢走就是了,母后还能跑了不成?”知道她刚回来,定是去见皇后,忍不住打趣了她一句。
夏侯沛哪儿笑得出来?一想到晚上皇帝要去长秋宫,她便难受得要命。
“阿姊是要往宣室问安罢?快些去,过会儿阿爹当要歇下了。”
溧阳公主一听,也不多耽搁了,只嘱咐她,别走得太急,稳重一些,便快步去了。
被溧阳公主这一搅和,夏侯沛反是慢慢地定下来,仍然是慌得,却不致于慌不择路了。
长秋宫渐渐出现在眼帘中。夏侯沛觉得浑身发冷,她停下步子,站住了不动。
过了许久,她方道:“邓众。”
邓众静默上前。
“去将孤猎得的野物送去母后那里处理了,晚上上桌,再取几坛酒来,记得,得是去年阿舅赠予的那几坛。”夏侯沛冷静地吩咐。
去年冬日,崔玄送了她几坛酒,那是绝世至醇的美酒,入口甘,回味香,后劲足。她送了一坛给皇后,剩下的只饮了一壶,便封存起来,不舍得再喝。眼下,竟派上用场了。
邓众领命去了。
夏侯沛看着他走远,仿佛有了些依靠,心里也踏实了点。
走入长秋宫,夏侯沛挂上了笑,任凭多无助,多痛苦,她都不愿让皇后为她而担忧。兴许,这就是至深至切之情吧,我为你而心伤,却决不允许自己伤了你。
溧阳公主刚走,几上的茶水还未凉透。
夏侯沛笑嘻嘻地走来,拜见了皇后,而后便开始说些“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混话。皇后也任她说着,只笑吟吟地听。
阿祁好笑道:“一日不见就是三秋,十二郎这一去近十日,人的半生都要过去了。”
夏侯沛满以为然:“是啊,儿前半生都满心满眼的阿娘。”
皇后笑着摇了摇头,分明是极清冷的一个人,对着夏侯沛,却是宠纵到了极点:“那你的后半生呢?”
“儿的后半生,自然也是阿娘的。”
皇后笑意更甚,却带着宠爱的怜惜:“真是傻话,等你长大,阿娘就老了,等你到了阿娘这年岁,阿娘也差不多要见先人去了,哪儿能陪你一生?”
她说的都是真的,她们差了十五岁。阿爹陪不了阿娘一生,是因他们也差了十五岁,只有她能陪伴阿娘,走完这一生,然而,相似的是,阿娘也陪不了她一生。她注定会迎来那些孤独至极的年月。可是,这样有什么不好呢?她孤独,总好过阿娘孤独。
夏侯沛低眉浅笑,声音轻轻的,却是格外清晰:“等到那一日,阿娘也在儿的心里,并没有什么差别。”
她说得很认真,又似孩子在像母亲撒娇。皇后凝视她,感动自是有的,只是有一刹那间似乎又觉得哪里不对。
夏侯沛对上皇后的眼睛,心猛地一跳。她移开眼去,似想起了什么一般,飞快道:“哦,方才阿爹与儿说了,要来用晚膳。”
皇后的眼神立即清明起来,她与阿祁道:“去准备起来。”
至于准备什么,阿祁自然清楚得很。
气氛变得冷静而清晰,夏侯沛掌心湿漉漉的,满是冷汗,她若无其事道:“儿许久未与阿爹阿娘一道用膳了,不如儿也留下吧?”
这要求,并不过分,皇后没有不答应的道理。
到了晚膳前,皇帝果然来了。他歇了一下午,精神济济,发间虽有银丝,却仍是壮年魁梧。
见夏侯沛也在,皇帝甚是欢喜,与她说话。
夏侯沛有心要让皇帝高兴,便也顺着他的话说,慢慢说到那场倾全国之力,在准备的战事上,夏侯沛立即想到崔玄的话,她道:“粮草最要紧,幸而这几年风调雨顺,应当不会太过吃紧。”
皇帝傲然笑道:“朕与民休息十余年,不建宫宇,不兴土木,为的就是国富民强。”
他在位十六年,的确未曾加赋,就连陵寝,也以俭朴为要。夏侯沛真心道:“阿爹苦心,举国皆知,大夏上下一心,这一仗,必胜。”
这话说的让人舒服,皇帝大笑不止。
恰此时,宫人来禀可摆膳了。
夏侯沛顺势道:“为阿爹的江山,为天下的一统。儿要敬阿爹一杯,望阿爹恩准。”她说着,心中紧张万分。其实,这是毫无悬念的事,皇帝不可能拒绝,可她仍旧紧张。
果然,皇帝大笑道:“这有何不可?你有这孝心,朕高兴还来不及。”说着就要命人取酒来。
夏侯沛展颜一笑:“既是儿敬酒,自然早就备下了,要劳动阿爹,才是欠缺了诚意。”
“哦?”皇帝来了兴致,“看你这样,还是好酒?”
“是好酒,酒意甘醇而绵长,更好的是饮后可安睡无梦,醒来亦是神清气爽,无一丝不适。就是……”
“就是什么?”
夏侯沛神秘道:“就是极易醉,听闻千杯不倒的人,饮下十杯,也现醉态。”
皇帝一听,就摇了摇头,不信:“哪有如此烈酒?朕不信。”
夏侯沛眉眼舒展,笑眯眯道:“正是,儿早听闻阿爹从未醉过。”
她说是这样说,但那神色,分明不是这样以为的,皇帝指了指她,摇摇头,道:“去,入席吧。”
皇后一直坐在一旁听这父女讲话,待皇帝率先起身走出去,方看了夏侯沛一眼。夏侯沛冲她一笑,乖巧而坦然。
第56章
入席,酒自然成了最受瞩目之物。
酒液澄澈,酒香四溢,端到鼻尖一闻,便使得人精神一振。果真是难得一见的好酒。
夏侯沛亲自执壶,为帝后满上,而后又往自己的杯盏中倾满。她站起身,端着酒杯,恭敬道:“儿敬阿爹,愿阿爹千秋万岁,一统天下。”
皇帝笑而颔首,仰头饮下。
酒味清冽而绵长,只是,并不如闻着的那么烈,倒有些绵软,温醇。过了片刻,又觉回味无穷。
皇帝一挥手,令宫人再满上。
因夏侯沛提前说了十杯,这数字便记在皇帝脑海中了。
一家人有说有笑,宫人倒酒,十分殷勤,夏侯沛又不时敬一杯,有时敬皇后,有时敬皇帝。她看起来很快活,眼睛笑得弯弯的,微抿了一口,劝着皇帝再喝:“这酒是阿舅相赠,儿留了一年,就埋在含章殿后的松树下,一直想与阿爹共饮,一直不得好时机,今日,总算赶上了。”一面说,一面再上前亲自斟酒。
酒液澄清诱人,酒香扑鼻而来,又有现在的爱子孝顺相劝,皇帝更是欢喜,一杯接连一杯。
夏侯沛喝的不及皇帝,脸上也逐渐染上红晕,看着是要醉了。
皇后担心她,便令人不许与她酒了。
夏侯沛的眼眸,亮得惊人,她笑笑道:“儿有分寸,一定不饮过了。”
皇帝已经喝了八杯了,稍有了醉意,这酒,本就是为崔玄那类名士准备的,名士最喜欢的就是醉生梦死,喝得越醉越好,而后趁着醉意,挥洒才华,享受头重脚轻的自由,留下万古流芳的名句名篇。
皇帝年轻时在军营里的确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但登上皇位后,生活便精细了起来,酒量自然不如那时,再加上他岁数毕竟长了,哪儿能仍旧千杯不醉?而酒这东西,一旦有了醉意,便易上瘾,不易停下。
这是在长秋宫,醉了也无妨。
皇帝便道:“别拦着他,难得十二郎陪朕,让他喝痛快。”
皇后一听,就知道这两人都不大清醒了。能怎么样?跟喝醉的人讲道理讲得通吗?只能由着他们。
喝到第十杯,皇帝得意道:“我儿夸大了。”
夏侯沛努力睁大眼,让自己显得清醒些:“是阿爹海量。”
皇帝乐呵呵的,令宫人继续倒酒。
夏侯沛喝得慢,又在心里算着皇帝的杯数,直到她觉得差不多,又盯着皇帝再灌下几杯,才放心醉倒。
她醉倒了,皇帝还好端端的,然而,这酒的关键在于它的后劲,等皇帝终于意犹未尽地放下酒杯,他终于发现自己是喝多了。
最终,赵九康扶了他入寝殿倒头沉睡。
夜色沉凉如水,前殿让这对父子闹得酒气四溢。
皇后看着赵九康侍奉皇帝安寝,待皇帝躺下不省人事,她方令宫人好生侍奉着,自己去了夏侯沛处。
夏侯沛脱去了外裳,穿着雪白的丝绸夹衣。她安安静静地睡着,身上的酒味并不重,脸却是红彤彤的。皇后坐到她的榻旁,看她睡意安恬,呼吸平稳。
突然,皇后平静道:“醒来。”
话音一落,夏侯沛便睁开了眼,温煦的眼中毫无醉意,亮晶晶地看着皇后,恬然而笑:“阿娘。”
夏侯沛的酒量哪儿比得上皇帝,若是当真这么一杯一杯的喝,她早人事不知了。为防止自己醉得太早,她特令宫人往她的酒壶中掺了半壶水。这才保持住清醒。
“演得不错,只是提出十杯即醉刻意了些。”皇后道。
夏侯沛坐了起来,黑亮若鸦羽的青丝顺滑飘逸,从她的肩头滑落:“阿爹睡了吗?”
“睡了。”她这么处心积虑的要灌醉皇帝,皇帝又不知根底,哪儿还能醒着?
夏侯沛便暗中松了口气。
她达成心愿的模样那么明显,皇后不禁奇怪。
宫人静悄悄地趋步上前,捧上一件干净的袍子。皇后起身接过,抖开,俯身披在夏侯沛的身上。
宫人如她来时那般静悄悄地退下了。夏侯沛抬手,自己拉住领子,向中间拢。
“你为何灌醉圣人?”皇后直接地问道。
夏侯沛手一顿,又自然的把衣衫一拢,她这一顿,十分短暂,却没逃过皇后的眼。皇后更为不解,实在是想不出夏侯沛做这等既危险又无好处的事是为什么。
夏侯沛知道,必须要给出一个合理的答案。她咽了咽唾液,想了半晌。皇后耐心地等着,看来是非要知道不可了。
“我……我……”夏侯沛支支吾吾的。
皇后挑眉,示意她说下去。
“儿就是,不想,不想……”夏侯沛抬头,看了眼皇后,而后迅速地低下,声音低得像虫鸣,“儿不想阿娘有别的孩子。”
皇后一愣,显然没想到是这么个理由。
这是最好最合理的解释了,让自己看起来像个想要独占母亲宠爱的孩子。夏侯沛抿了抿唇,她继续道:“儿不愿有人分薄阿娘的宠爱,阿娘是我一个人的。”
心口猛然席卷起一阵剧痛,沉重的往事被夏侯沛一句话唤醒,哪怕已过去十四年,仍旧心痛难忍。皇后深深地吸了口气,她闭上眼,极力让自己的声音温柔,她不想吓到重华,她不想让自己有丝毫的失态:“你放心,我只会有你一个孩子,我只会疼爱你一人。”
这承诺太过突然,夏侯沛没想到她说了那般自私的话,皇后非但没有斥责,还顺着她,安慰她。夏侯沛咬了咬唇,她抬起头,看到皇后虽然神色如常,可整个人仿佛在瞬息间疲惫起来。
定是她太不懂事提了如此过分的要求。夏侯沛自责不已,可她不想松口,不愿松口。
“重华。”皇后轻柔地摸了摸她的头发,柔声道,“早些歇下吧,明晨不必起得太早,等圣人走了,你再起。”
皇后处处为她着想。
夏侯沛觉得自己整颗心都酸软起来,她觉得无颜面对皇后,她觉得自己是个卑鄙丑陋的小人,她利用阿娘对她的关切,对她的宠爱,靠近她,得到她自己扭曲的感情的慰藉。她该离开,若是阿娘知道她所思所想,她该多失望,她会用痛心的眼神看她,她会像对其他所有人那般冷静而淡漠地对待她。可一想到她会看不到阿娘,她就那么难受,难受到光是一想,便难以自持,天崩地裂,也就如此了。
皇后转过身,还没有跨出半步,手被一只温暖的手拉住。
那只手,小小的,属于孩子。
随之而来,是夏侯沛轻轻地从背后抱住了她。皇后停住了身形,她感觉到重华将她的脸,贴在了她的背。
她听到重华低声说话:“阿娘,我对你的尊敬与爱,是不论何时都不会改变的。”
她说的很虔诚,就像在对着自己最崇高的信仰,许下永不悔改的承诺。
皇后仰了仰头,抑制眼角晶莹的泪花。她突然觉得,那件她用尽手段隐瞒了十三年的事,若是终有一天,瞒不下去,也不要紧。这个她一手养大的孩子不会让她们的感情被那些肮脏的事污染,就算到时她们立场不同,终会渐行渐远,也没什么可遗憾。
皇后欣慰地拍了拍夏侯沛环住她腰身的手,道:“我知道了。”
夏侯沛靠着皇后,怎么也不想放开。她再度对自己说,如果她尽力了,阿娘仍旧无法接受情感的转变,她就放下,绝对不逼迫她,只做她的孩子。
夜晚再黑,也总会过去。
隔日一早,皇帝寅时三刻便醒了来,这是他惯常起榻的时辰。昨夜那一觉睡得委实黑甜,他有些反应不过来这是何处。
只是很快,他就知道了。
“圣人醒了?”这是皇后的声音,这里是长秋宫。
皇帝“嗯”了一声,坐了起来,高声问:“什么时辰了?”
赵九康在门边回道:“圣人,已是寅时三刻了。”
“进来吧。”他一面说,一面掀开被子,下了榻。
皇后也随着起来,她披上了外衣,在皇帝身旁道:“圣人昨夜饮得多了,可觉得哪里不适?”
她这么一提,皇帝便想起昨夜与夏侯沛一道饮酒的事来,他笑道:“并无不适,醉而不伤,果然好酒。”
皇后似是安下心一般,道:“那便好。重华曾听齐国公说过圣人早年英勇事迹,听到您在军中与部下同乐的事迹,十分仰慕,说要看看圣人是否果真千杯不倒,昨日让她揪住了机会,便放肆了,幸而圣人无碍。”
皇帝听了,哈哈大笑,心道难怪十二郎昨日看着有些刻意地引他喝酒,原来是存着这个心思,到底是孩子,天真贪玩。
宫人已依序进来,服侍帝后着衣。
皇帝朝外面看了看,道:“十二郎呢?”
“她那点酒量,不到午时怕是醒不来了。”皇后淡淡道。
皇帝更是觉得好笑。太子是个敦厚之人,在很小的时候,便学得很持重了。故而,皇帝极少见他孩子气的一面。眼下,忽然体会到被年幼的儿子那种孩子气的仰慕敬佩,不禁觉得十分新鲜,且极为舒适熨帖。
穿戴毕了,又洗漱过,皇帝带上冠冕,往前朝去。
皇后送他到宫门前。
外头早有玉辇候着,皇帝登辇,他回过头,笑意深深的,说道:“朕令人去太学说一声今日不必授课了。让十二郎好好睡,别扰了他安眠。”
皇后微微一笑,带点纵容:“臣妾代重华谢过圣人。”
皇帝心满意足地走了。
玉辇渐行渐远,宫人簇拥着,侍卫护持着,宫扇华盖,天家气派。皇后久久静立,直到走在最后的那名侍卫的衣角都消失不见。
第57章
自御苑归来,皇帝便对夏侯沛多加宠爱。
夏侯沛需崭露头角,却不适宜独占圣宠。
任何人,只要得到帝王独一关爱,便将与诸王对立。夏侯沛深知,再是坚固的墙,也敌不过众人齐推。
太子如今的尴尬处境,就由此而来。
前鉴就在眼前,夏侯沛哪会由得自己再步太子旧尘?由此,每每皇帝召见,她总能想到办法拉扯上十一郎。夏侯汲人自感激她,夏侯恕与夏侯衷见此,也渐渐削弱对她忌惮,有这般好机遇不知抓紧多搏得圣人好感,反是将他人推向前,十二郎多少有些胆气不足。而夺嫡这场生死之战,最不能缺的就是破釜沉舟的孤勇胆略。
这日,皇帝又召了夏侯沛来伴驾。
从夏日起,夏侯沛便在学弈棋。皇帝便道:“弈棋,在于奕,一人埋头苦学,是不成的,需常与人对战,才有进益。”皇帝说罢,便想到自己也许久没与人下棋了,一时技痒,便转头与赵九康道,“去将那副汉王进上的棋子拿来。”
赵九康堆满了笑,乐呵地亲自去取了。
夏侯沛看着他身影消失在门帘后,想到这几次总设法拖上十一郎,若是次次如此,圣人也不是愚钝之人,哪儿能不起疑?便安之若素地坐着,半托着脸颊,兴冲冲道:“汉王叔所进?定然是好物,今日可要长长见识啦。”
洒脱,天真,知分寸,不冒进,从幼时就常有真知灼见。往年夏侯沛展现出来的为皇帝所忌的灵气,眼下又成了她喜人之处,让皇帝怎么看怎么顺眼。
皇帝不免将太子与夏侯沛对比,十二郎虽好,只一样不足,年岁太轻,而太子,纵然心慈手软,妇人之仁,朝政上却没出过差错。
赵九康取了棋子来摆上。
皇帝朗声笑道:“就让你长长见识。待朕与你厮杀一盘。”
将棋盘放到二人中间的矮几上,又将两罐黑白棋子分别置于帝与帝子的手旁,赵九康闻此言,面上神色不改,心中却已大为惊异,他侍奉皇帝二十余年,只在当年高皇帝在时,见圣人与高皇帝下过一次棋。
赵九康摆好棋子,仿若无意般看了夏侯沛一眼,方束手退至一旁,听候差遣。
喜谋之人,大多爱棋。
皇帝甚为爱棋,只是,棋路见谋路。为妨圣心为人窥破,皇帝多于闲暇时独自拣棋研究,并不与人对弈。
夏侯沛半点没怯弱之态,笑眯眯地道:“多谢阿爹赐教。”
下棋,沉静之事。
殿中唯余棋子落下的清脆声响。
夏侯沛初学棋,还未体会其中精妙。下了三十来子,便显出困顿来。皇帝落子,快狠准,直击死穴,并不因夏侯沛是他的儿子亦或夏侯沛是初学而手下留情,直到夏侯沛显出死态,方缓下攻势。他捋着须,笑得甚是得意:“十二郎颓势难收。”
夏侯沛抿唇,盯紧了棋盘,又落一子。
皇帝一看,大笑:“落子无悔,覆水难收。”这一子下去,必败无疑。
他轻而易举地再落一子,以为胜券在握。一初学者,本不是他的对手,能撑这一会儿,已是难得。
谁知,就在他刚从棋子上收回手,便见夏侯沛眼中冒出狡黠的光芒,皇帝气息一凝,再观棋局,果然就见夏侯沛置之死地而后生,一改方才颓势,风头劲起。
她竟,做了个局让他钻?皇帝目瞪口呆,随即哈哈大笑。竟然有人敢给他下陷阱!
夏侯沛的大胆理所当然被高高在上的圣人当成了直率无饰。不想与小儿弈棋,亦有乐趣。皇帝复又专注棋局。
最后,自是夏侯沛败了,输了十子,在初学者中已是极为令人刮目相看。
“不错不错,棋意很好,就是差点火候。”皇帝称赞不已。
夏侯沛认真地回想了一轮,棋性很大程度可看出一个人的心性。她意犹未尽道:“若是阿爹能再赐教,儿定可突飞猛进。”
皇帝心情好,正想与她打趣几句,赵九康忽然急匆匆地上前来,将一道奏疏高举过头顶,禀道:“圣人,有急奏。”
皇帝眉间微沉,转过头来从赵九康手中拿过奏疏,翻开了来看。
能绕过中书递到御前的急奏必是大事。夏侯沛敛了笑,正襟危坐,心下思忖着,待阿爹看完了,她便告退。
“啪!”一声巨响。皇帝一掌击在案上,案上的棋子都挪动了位置。他面上阴云密布,已是出离愤怒。
夏侯沛看了皇帝手中的奏疏一眼,默默无声地站起身来,立到一旁。
皇帝发了通怒火,阴鸷的眼眸闪着沉沉的杀意,显然已有了主张。他沉声道:“去,召丞相、左仆射与御史大夫来”
赵九康领命,朝底下使了个眼色,自有小宦官去办了。
距三位重臣来,还有些时候,夏侯沛趁此道:“阿爹有要事,儿便先告退了。”
“嗯。”皇帝应了一声,不知在想些什么,夏侯沛转过身,却又听得皇帝突然道,“且慢。”
夏侯沛身形一顿,又从容地转过身来,做了一揖:“阿爹?”
皇帝看着她,她刚生出来的时候,他只是匆匆看了一眼,连抱都没抱过,便交给了皇后。转眼间,光阴飞逝,她长大了,他的儿子们都长大了,长到有自己计量与志向的年岁。
诸王在谋什么,皇帝岂能不知?然而,纵然他杀过不杀兄弟,轮到自己的儿子,他是不愿见儿子们手足相残的。更深的是,他万分不能容忍这世上的任何一人脱离他的掌控。
“你可知奏疏中写了什么?”
夏侯沛老实道:“儿臣不知。”
皇帝将奏疏递过去:“你看看。”
夏侯沛惊讶,并没有马上去接,抬起头,不解地看向皇帝。皇帝神色平静,仍旧伸着手,意思十分明白。
夏侯沛不再迟疑,双手接了来,低头一目十行地扫了眼。她心中早有准备,必是与交节相关。看罢,她恰到好处地显出震惊与愤怒:“阿爹!”
“你如何看?”
“是可忍,孰不可忍!”夏侯沛气愤地握拳,“若是所奏属实,定要将交节郡守问罪!粮草,军之存续,他敢为一己之私,调换军粮,着实无人性,该杀!”
交节郡守调换了军粮,以次充好,将换下的拿去卖了换钱,劣质的粮食充作军粮,配与将士们食用。若是吃出了个好歹,十七万军士的体魄健康,便要毁在他的贪欲上。
皇帝亦是气恨,他静下心来,想起了一事,怀疑地问道:“朕记得,交节郡守是东宫旧人?”
一旦牵涉到东宫,这事就更不寻常了。夏侯沛暗道晦气,这等恶心事竟叫她赶上了。皇帝既问了,自由不得她再置身事外。夏侯沛便道:“东宫僚属数十,加上曾在东宫任职,眼下调走的,总有百人,阿兄哪儿能一个个都关心下来?况且交节郡守已离东宫,他做了什么,阿兄怎会知晓?”
皇帝瞥了她一眼:“你是这般想的?”
夏侯沛再揖:“儿臣浅见,以臣罪君,有失公允。交节郡守曾是东宫臣,但他一直都是陛下臣。”
凭良心说这事也怪不到太子头上,还有一句话,夏侯沛没有说,东宫属臣,并不是太子自择,皆是皇帝配与的。
皇帝看着她,夏侯沛捧着奏疏,弯身呈回。
皇帝久久未接,她也不曾慌张,仍是稳稳地捧着。
若是眼前的是二郎三郎,他们会怎么说?是趁机落井下石,是言辞模糊似是而非,还是如十二郎般就事论事地替太子撇清?皇帝眼中闪过一丝厉色,片刻,又缓和下来,抬手接过奏疏,往边上一递,赵九康极有眼色的上前接了过去。
“你先回去吧,来日,我再与你对弈。”皇帝温声道。
夏侯沛没有笑,拱手道了句“儿告退”,便退下了。
不久,三位重臣应召而来。
皇帝并未再提及太子,他本就不认为此事是太子指使,太子做不出这种事,然而,经这一事,太子又在皇帝心中淡淡地添了一笔识人不明,用人不当,御下无方。
交节之事本身并不难解决。鉴于事关重大,皇帝发了羽林,去将交节郡守押解进京问罪,交节诸事交予郡丞与郡尉暂理,另一面又遣使往齐昌军中,暗中查一查,军士体魄是否受损。
然而,此事又不仅只此而已。
皇帝能想到交节郡守曾为东宫旧人,旁人自然也行。还没有人这般不开眼的将此事责任往太子身上搬,御史大夫苏充极为忧国忧民,一脸尽忠职守的忠臣之相:“交节郡守,东宫旧臣,竟如此无臣节无操守,东宫,国之储二,岂容有失?臣为东宫计,请试东宫僚属,勿使太子为小人环绕。”
此言一出,立即遭到大理寺卿断然反对:“东宫之臣,岂能说试就试?置太子于何地?”
能试出什么来?品德是能试出来的吗?只有出张考卷来考校才华,东宫之臣,只消不是混,哪一个没有学富五车?此事若实践,只会使太子颜面扫地,威信全无!
太子坐在座上,亦是面露急色。
高宣成出列道:“苏大夫此言不妥。”
接下去,有人纷纷赞同。亦有人搬出种种理由来,说明要考验东宫的大臣。
太子掌心沁出冷汗,他坐不住了,转头望向皇帝,道:“圣人,儿之僚属,皆是才学之辈,品行亦端方,君子立于世,无愧天地,岂能容人以卑劣之心揣测?未免欺人太甚!”
皇帝淡淡瞥了他一眼,不语。
苏充再道:“今日是东宫臣,明日便将为国之柱石,若无才德,臣等怎能放心?只是试一试,有才德者正好证之,无能之辈,便可斥离。臣一片忠贞之心,为太子着想,不知太子为何说臣是=欺人!”
皇帝眯了下眼,高宣成见此,暗道不好。
东宫的大臣,自然是太子的心腹,太子登基后也自然跟着水涨船高成为国之柱石,可如今,皇帝健在,说这样的话太过不敬,那是皇帝驾崩后才会出现的场景,谁愿意听人描绘自己死后才有的局面?
果然,皇帝悠悠道:“就依苏卿所言,考校东宫诸臣。”他一面说,一面将考校的方式也定下了,“秦卿拟题,交予朕,明日起,每日考校三个,咱们君臣一同,以免漏过贤才,亦不可留下庸人。”
皇帝都已决定了,且如此应对颇为公正,避免了有人刻意与东宫过不去。诸臣自寻不见理由来反对。
太子面色一紧,露出不虞。
这一神色变化自没有逃过皇帝的眼。
第58章
尚书左仆射秦勃,在太子仁名照耀下不见倾斜,在郑、晋二王盛情延揽下不见摇摆,始终不偏不倚,不动如山。
第13节
恋耽美
本文网址:https://www.7wav.com/book/33742/592992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7wav.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