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WAV > 耽美 > 太后男为 > 正文 第14节

正文 第14节

推荐阅读:虚拟游戏舱【强制】入骨欢 【NP高H】小说大纲里的女主觉醒后(NPH)脸盲怎么了,不脸盲轮得到你?(nph)同班同学好像想上我(简)临时夫妻(nph)素女 (古言,1V1,高H)绝对臣服姿态(女强制男h)不是哥哥也不是男妈妈(骨科)不羡仙(快穿仙侠 古言 1v1 sc)

    太后男为 作者:埃熵

    第14节

    “小谢公公是有才之人。”那监侍馆的太监顺溜拍马、顺杆子就上,立刻说话表了忠心。

    “这事就这么定了,明日你们让小谢公公来我宫里一次。”文以宁拍板决定,不管那两个愁眉苦脸的太监,直接拂袖而去,带着满脸偷笑的小如意。

    这两个人无外乎不乐意谢良年纪轻轻就达到了他们半辈子不能到达的官阶罢了。

    无论谢良如何,文以宁看中这个小太监两点:其一,他是卫奉国的小徒弟,而且对他也没有什么恶意。其二,他和凌风慢的年岁差不多,凌风慢小时候从没有人能同他做个伴,文以宁只觉得这孩子可怜。

    后来《锦绣书》载:

    监侍馆执守、谢公公,姓谢,名良。

    锦桓帝文景初年入宫,师从监侍馆正侍卫奉国,为八品笔贴式。善天工机甲、奇门数术、精通工笔、天文、地理,善筹谋。文景年间,为监侍馆八品副首领太监,因推演江南洪涝有功,进七品执守使。

    新帝安成元年,继为六品尚方院副长、正六品监侍馆副侍,领明光殿副总管太监。

    太后撤帘归政时,封明光殿正四品总管太监、领黄门令,掌十八司印。

    不过,这也是后来的事了。

    当时的文以宁根本没有想过,现在年纪轻轻的小谢公公,将来会在锦朝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甚至在他意想不到的将来,救了他和卫奉国性命。

    卫奉国等在明光殿外,好不容易等着文以宁出来了,担忧地看着文以宁。

    摆了摆手,告诉卫奉国他没有什么事,只把刚才的决定告诉了卫奉国,卫奉国先是一愣,然后摇摇头无奈地笑道,“那臭小子倒是个有福气的。”

    文以宁却摇摇头表示不赞同,小小年纪下面就没了,还要派到一个痴傻的小皇帝身边,保不齐那一日皇室的人就政变了,作为皇帝身边的太监,不是死也是此生再不得重用。

    像是前朝弃妃和二臣,都是宫里最不讨喜的位置。

    “你看奏事处的那个老狐狸,就一早看清楚了这些,他又不敢得罪和他同样官阶的其他人,便专门请了我来定夺。又怕将来落人口实,才找了监侍馆的人一并来看着。只怕日后有人倒霉落了这个差事,还怪罪他呢。”

    文以宁看着北方的殿宇,那边是奏事处的方向,无可奈何地长叹了一口气。

    ☆、第五十章

    一点不出文以宁的预料,第二日早朝的时候,宁王顾诗心,还有他的党徒就对让谢良公公作为凌风慢身边的太监,表现出来了极大的不满。

    “让一个八岁的傻子当皇帝就算了,”右纳言说话向来不讲什么情面,“太后如今是让全天下的人跟着你们扮家家酒吗?”

    “大人这话说得不大好听,当今圣上只是心智未开。”纳言阁大学士向来看不上右纳言,仗着自己有些才华,就不把任何人放在眼中。

    文以宁隔着重帘都知道这两位的不和,人说右纳言如此性子——只怕正是因为自己的长官纳言阁大学士,偏听偏心左纳言,对右纳言不伤心,他郁郁不得志,才成了今日的样子。

    这人文以宁见过几次,一个卷发年轻公子,朝服不仔细穿着,都是随意披在身上。他的奏折文以宁没有见过几份,倒是总是见他牙尖嘴利地与朝中官员争辩。

    “无论如何,皇上年幼,太后可否重新思量、换个人选?”宁王开口,难得在几日的沉默之后说了这么一句话。

    看来宁王定然已经知道了什么,向来喜欢在言语上占便宜的顾诗心,今次竟然老老实实叫了他“太后”而不是“皇嫂”。虽然都是颇为女气的称呼,文以宁也不够时间来在乎那么多了。

    “宫中十五位总管太监,每个人都司要职,既然王爷觉得我这么安排不好,那王爷可有什么可意的人选?”

    “十五人?”宁王笑了,“本王看太后是贵人多忘事,现下宫中的正四品总管太监只有十四人。”

    “十……”文以宁刚开口立刻就明白了宁王的心思。

    宫中正四品的太监只有十五人,其中一人居于这十五人之首,称作“宫殿监正侍”。原先这个职位由监侍馆的总管太监卫奉国来担任,后来因为帝陵一案,卫奉国被革职查办,这个缺儿就被留了下来。

    宁王眼下提他不满谢良作为皇上身边的人,暗地里不就是为了要让卫奉国官复原职。文以宁何尝不想让卫奉国回去,让堂堂的千岁大人在他宫中做个无品的小太监,屈才也浪费。

    只是,文以宁皱眉回忆着昨日看见的两份名册,莫说是四品的总管太监,就连六品的副总管太监,都是一应人数满满的,也不知道奏事处的人到底是收了多少银子,竟然一个缺儿都没有留下。

    “卫公公总比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娃儿要好得多。”臣子中有人说道。

    “卫奉国……”平日里不说话的太傅忽然开了口,“可是原先的监侍馆正侍卫奉国?”

    “正是。”

    “不可,”太傅摇摇头,“此人权柄通天,哪怕宁王爷要他重新官复原职都可以,但是断不能作为圣上身边的总管太监。”

    “太傅此言何意?”礼部尚书头一个出来不乐意,他是卫奉国提拔起来的人,对卫奉国自然也感恩戴德,“卫公公哪里不如旁人,照顾不得圣上吗?”

    “尚书大人不要激动,”太傅老神在在,扫视了一番在场的众位官员,然后将目光落在了纳言阁大学士的身上,“臣为何不赞同,想必大学士身为三朝老臣、该比我这个两朝的臣子更心知肚明吧?”

    纳言阁大学士一愣,心想太傅你平日里只知道明哲保身,如今怎么又想起来提这件事。面子上还是老大不情愿地站出来:

    “这些都是过去的事了,圣上已经登基称帝,太傅你又何必耿耿于怀呢。”

    “此事让步不得,”太傅老神在在,摇摇头,看了宁王一眼,又看了看殿上坐着痴痴傻傻的小皇帝,“这事儿,让步不得。”

    太傅这脾气也真可笑,文以宁只在心里笑,说这事不能让步,又不说为什么不能让步,当真是迂腐老臣——和自己的父亲一个脾气。

    “太傅无外是想说瑞儿的母亲是戎狄人,而卫公公也是戎狄人罢了。”

    文以宁开口,这时候他若是再不开口,只怕太傅还要卖关子呢。

    “皇上都可以带有一半荣内地血统,”商部尚书开了口,“一个总管太监是戎狄人,又有何不可,太傅太过小题大做。”

    “小题大做?!”太傅冷笑,“你可知道这卫奉国是何人——他这名字又是从何而来?!先帝在世,破大戎国,俘虏了戎狄十二翟王。这卫奉国便是其中之一,当年先帝是如何对待戎狄人的,你们一个个都不知晓。若是知晓,今日定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卫公公多年来对锦朝忠心耿耿,英雄不问出生,太傅这样是否太过拘泥?!”兵部尚书也出面来说话,卫奉国待他有恩,加之宁王也在提拔之事上出力,文以宁确定兵部尚书乃是宁王的党徒。

    “呵……”太傅高深莫测地笑了笑,“名为奉国,是先帝要他明白,大戎国我们锦朝打下——不费吹灰之力,正有将山河‘双手奉上’之意。”

    这话文以宁听卫奉国说过,皱了皱眉,文以宁开口阻止了群臣的争论,“卫公公的事情暂且一放,既然你们不同意谢良公公作为宫殿监正侍,又没有合适的人选,就让谢良公公暂为明光殿副总管太监吧。”

    太傅不说话,其他臣子也不说话,反正卫公公的事情不是他们提起的。

    宁王沉默了半晌,不再言语,似乎在思量选择。文以宁知道宁王不会如此轻易就松口,便想起了另一事——昨日从明光殿出来的时候,文以宁就在想着的事。

    中秋一过,秋意正浓。

    正如厉朝每年夏季都会从京城带领百官南巡避暑一样,锦朝每年秋都会带领锦朝百官北巡。太祖皇帝且以为皇族筚路蓝缕,后辈断不可忘。于是每年北巡都会在羽城休憩,然后由皇室带领百官狩猎、比武,也算是对北方的戎狄的一种威慑。

    今年,桓帝驾崩突如其来,应付前朝和后宫,还有卫奉国这个“千岁大人”已经让文以宁自顾不暇,昨日忽然想起来,也快到北巡的日子了。

    前些年,北巡带哪些官员、让哪些官员留在京城,是凌与枢决定之后,文以宁再做微调。今年,全部事宜都由他一人来掌握,文以宁只觉得百上加斤,心情烦躁。

    正好朝臣们因为卫奉国的事情沉默不语,文以宁便随口一提:

    “中秋已过,北巡的事情差不多得开始准备起来了,不知众位大人是何主意?”

    朝臣们一听“北巡”二字,都有如梦初醒之态。想必真正在心北巡的人并不多,诸如太傅、纳言阁大学士这样的文官,对北巡一直兴趣缺缺。

    而宁王,文以宁隔着重帘看了顾诗心一眼——这人定然不会放过这个结交大臣和武官的机会,况且,北巡、北巡,去到北方羽臣——那里是锦朝北方边境重镇,陈家世代在那里驻守,谁人不想要和当朝的陈大将军交好。

    只是,

    宁王有宁王的主意,文以宁有文以宁的打算。

    清了清嗓子,文以宁开口道,“往年北巡,都是先帝定下了名册,后宣读、众位大人跟从,新帝登基后百废待兴,京中也有不少事务劳各位大人挂心。只是北方乃是我朝边境,戎狄虽灭,却任需保边境长治久安。况且,北巡乃是太祖定下,我朝也不能私改祖制。”

    顿了顿、文以宁继续说道:

    “宁王爷是摄政王,身份尊贵,且该算是瑞儿的叔父。此次北巡,宁王你可当仁不让。”

    百官看了看宁王,又看了看太后文以宁,各个心里明镜儿一般:太后这是不让宁王在京专权,要防着宁王动手脚呢。

    顾诗心却一反常态,笑了笑:“臣自当身先士卒,为太后鞍马。”

    料到宁王当然会如此说,文以宁便继续道,“其他众位大人,若是想要跟随北巡的,便由礼部定下日子后,自行前往。若是不想去的,便在京中坐镇。京中事务,一切交由太傅张掌管。”

    “臣……”太傅开口想要说什么,文以宁却不给他机会——

    “太傅是两朝元老,方才又知道宫闱底细,这京中有你,我很放心。”

    太傅心思缜密,不过一味躲懒,文以宁此刻不能相让,纳言阁大学士的性子太软,御史中丞多病,朝中其他人看不明白依附和走向。太傅乃是自己父亲的学生,今日又阻拦了卫奉国的官复原职,就算有心投靠宁王,中间也少不得周折。

    现下,文以宁只想着在北巡的时候,由着自己的计划,要让宁王顾诗心再无翻身之机。

    他既筹备了十年要反,那么就给他这个机会,文以宁勾了勾嘴角,意味深长地看着宁王所在的方向。

    此次北巡,若是宁王能吃下他的种种安排,此后朝堂之中再无朋党,也无宁王党徒,他宁王徒留着江南囤积的重兵,不反、不起兵,那么是一辈子都空有个摄政王的名头了。

    若是宁王反,那么正好给了他们话柄,到时候让晋王挥师北上,两王相争,文以宁报仇也罢,趁乱离开也好,只是百利无一害的。

    只是……

    北地羽城,难免又要见到故人,陈辉如今,心向谁,文以宁却不敢保证了。

    ☆、第五十一章

    文景九年九月十一,安成新帝登基后的头一次北巡。当朝男太后文以宁、摄政王宁王顾诗心随行,京中由三权首领之一的太傅坐镇。

    安成新帝心智未开,给此次北巡添了不少麻烦:

    按祖制,皇帝当策御马居于队列之前,而后跟着一副仪仗,再后跟着宫眷和百官。

    可惜,

    凌风慢空有八岁年纪,根本无法一个人骑在御马上。礼部又坚持要文以宁用太后的仪仗,可这样一来就使得小皇帝的仪仗没有办法跟在队伍最前。两幅仪仗并行必使侍卫难办,前后又使队伍拉长。

    况且,历年北巡哪有皇帝躲在轿辇之中的,空叫北地百姓笑话。

    “太后主子,”右纳言开口了,“不如您上前策马吧?我可是听说,文家太傅的公子是和北地羽城的陈辉少将军一道儿长大的,想必您策马前行是最妥帖不过的。”

    自从外御史侍郎被文以宁教训之后,右纳言就总是喜欢这么瞎折腾。

    文以宁本欲发作,但是想了想,还是微笑,“右纳言此言差矣,我虽善骑,但到底是外戚,和凌家皇室没有半分关系,大人让我策御马在前,不是让臣权凌驾于皇权至上了么?”

    “难道主子您没有吗?”右纳言依旧不怕死地笑,“您现在贵为太后,朝中和后宫都是您的天下,这御马您又有何坐不得?”

    文以宁笑了笑,拍了拍身边小皇帝的头道,“瑞儿,你喜欢骑马吗?”

    “马?”凌风慢呆呆地看着文以宁。

    “对,骑马。”

    文以宁看着凌风慢,当年他在太子府上遇见仁姬的时候,那个女人疯了一般在发狂地笑着,拿着一把小小的剪刀在追杀自己的亲生儿子。他们是戎狄人,府上的下人趋炎附势,更是丝毫不理会凌风慢的生死。

    仁姬没有发疯的时候,文以宁能够同她说上一两句话,那个女人比自家妹妹更加偏执,可是却坦诚,不懂太多的汉话,却能简单的表明意思。

    若是她在,定然会教凌风慢骑马。草原上的男儿,不会骑马怎么成。

    “阿娘陪我骑吗?”凌风慢揪着文以宁的衣袖,“还是阿娘要教我骑马?”

    仁尔玛看不上中原人,那些戎狄俘虏更是看中原汉人为孱弱的羔羊,文以宁笑着抱着凌风慢来到御马前,将小皇帝扶上去,然后自己坐在他的身后,将缰绳放在了小皇帝的手中:

    “瑞儿,握紧了。”

    凌风慢没有在过那么高的地方,紧张又新奇地东张西望,文以宁对着旁边的如意使了个颜色,如意便招呼整个队伍开始行进,右纳言冷笑一声,还想要开口说什么,却身边忽然多出了一个人,那人一身深蓝色的蟒袍,头戴三山帽,手持拂尘一柄:

    “右纳言大人,我劝你此刻还是莫要开口得好。”

    “你算什么东——”右纳言话说了一半,却立刻惊讶地捂住了嘴巴,不可置信地盯着身边的人看,“千、千岁大人卫奉国?”

    卫奉国款款一笑,什么都没说,将手中拂尘一抖落,快步跟上了队伍,翻身上了一匹骏马,然后挥了挥手、让身后的人跟上。

    这个时候,右纳言才看清了卫奉国身后跟着的人是宫里銮舆殿的人。直到身边有人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

    “右纳言大人,怎么不走?再不走可就跟不上队伍了,皇上和太后策马可快了——”

    “我这就来。”

    待身边的人走了,右纳言才眯起眼睛来看了看前面的队伍:这个男太后文以宁,倒是有些本事,不是只懂得在男人身下承欢的魅惑之物。竟然想到用这等办法让卫奉国官复原职。

    只怕这次北巡……

    右纳言心里已经有了计策,立刻跟上了队伍。看来朝廷并非自己所想的那般无趣,右纳言忽然有些期待这次北巡起来。

    文以宁说是共骑,可是才凌风慢渐渐握紧了缰绳、被策马的那种欢愉给吸引了全部注意力之后,文以宁便悄悄从马上飘然离开,回到了不远的轿辇上——并交代平安要好好注意皇帝的一举一动,确保无虞。

    至此,

    群臣看着文以宁从疾驰的马上下来竟然毫发无伤,更知道了他们的男太后武功不差。

    文以宁刚落座在轿辇之中,便听见了卫奉国的声音从帘外传来,“您就这么放心让皇上一个人骑马?”

    “你们戎狄的孩子不是都在马上长大的吗?”文以宁笑,接过如意递过来的方巾,拭去了额上的薄汗,“况且有平安和我在呢,摔不着你的宝贵外甥。”

    卫奉国一愣,听出了文以宁话中的揶揄,也淡淡一笑道,“不过您吩咐我的事情,我都准备好了。”

    文以宁应了一声,看着如意投过来的询问眼神,只拍了拍如意的手背,没有解释为什么。

    北巡一路上不该太顺利,宁王顾诗心又是个多疑的人,所以文以宁一早让卫奉国安排了一处地方,那里水草丰腴,能够让大家安营扎寨。

    但是,却不能让御马过去,只在草中做了个戎狄人常用的草环,再牵扯上了戎狄的事情,虽然没有到达羽城,定然要人商议一番。

    只要不进入羽城,不让宁王得了机会和陈辉联络,文以宁就有办法能施展开来——他的计划。

    果然,

    队伍行将至路途的一般,前头就发生了混乱,凌风慢所在的御马被什么东西绊倒,马声嘶鸣、伴随着小皇帝的尖叫,平安在第一时间将凌风慢护住,文以宁也迅速从銮驾之中窜出来。

    御马受惊、伤了前蹄,怕是再不能骑。看着一筹莫展的众人,文以宁理所应当地提出在此地安营,让皇帝休息一天再走。

    宁王虽然心里有疑,可是却不好说什么,只能听命而去。

    因为是事出突然,所以在安排营帐上还不能保证每一个大臣都有自己独立的居所。虽然奏事处的人着急上火,可是却正好中了文以宁的下怀:

    看着着急的奏事处太监,还有面面相觑的百官,文以宁微微一笑道,“事急从权,各位大人不要如此着急,且听我一言。”

    “太后主子您说。”

    “我朝先祖向来与民同乐,瑞儿此番也正好给了众位大人一个机会。”文以宁笑着环顾百官一周,然后道,“帐篷不够,众位大人正好可得其乐。依我看,左右两位纳言大人,正好给我们做个表率。”

    “什么?!”右纳言极其嫌弃地看着左纳言,心里千百个不愿意,他就是看不上左纳言那样迂腐世故的人。

    同样,左纳言虽然什么的没说,心里一样千百个不愿意,可是他为臣子,必须听命于上。只盼着右纳言能惹怒了文以宁,让文以宁改变初衷。

    可惜,

    文以宁勾起嘴角淡淡一笑,又将礼部侍郎和商部的尚书安排在一起,看似随意,其实哪有深意,不管百官如何面和心不和,文以宁此举意在破除朝中凝望朋党,无论他们怎么说,他自然不会改变初衷。

    纳言阁大学士置身事外,帮理不帮亲。

    他手下的左纳言是个见风使舵的,做事也不出格,只盼着能在纳言阁大学士年纪大之后,能成为三权的首脑,文以宁只当他是个墙头草,两边倒的人物最好拉扯。许下重利,便可成事。

    至于右纳言,此人心高气傲,只服从比自己强大的人,对朝中朋党之争最为不齿,虽然放浪形骸,但是却不失为一个真性情的人。文以宁倒觉,有此人在朝中,颇有些新鲜。

    至于礼部侍郎,此人和卫奉国同声同气,又谦和懂礼。文以宁料得礼部侍郎稍加点播必能明白自己心意,更是放心将他和商部尚书安排在一起。

    商部尚书乃是宁王最为得力的助手,六部之中宁王最看重他,算是宁王身边最得力的人。将他们两个人安排在一起,文以宁只盼他能有所变化。

    文以宁其实记性不错,按着自己记忆中的朋党,便很快将朝中众臣给一一分开安排住下,看了看远处的卫奉国和宁王,文以宁侧身对如意说道:

    “如意,你且帮我去找些踟蹰花来。”

    “踟蹰花?”如意睁大了眼睛看着文以宁,“主子你要那东西做什么?听说牛羊吃了踟蹰花可是会发疯的,那花有微毒,您这是——?”

    文以宁神秘一笑,推着如意让他出去找。顺便让如意拉着平安,找了机会在众位大臣还有宁王的饮食中放下少量的踟蹰花。

    下毒太容易被查出来,这花有的人吃了没事,有的人有事。只需再待一日,计划便可成。他几乎是将所有的宿敌都安排在一处,不需半日百官定会催促前行,甚至上来告状。

    到时,文以宁只需稍加训诫,便可进行第二步的计划。

    踟蹰花,便是拖住他们的一个手段。

    解朋党,势在必行。

    ☆、第五十二章

    次日醒来,文以宁看着如意端着洗漱的盆子一脸欲言又止的表情,微微一笑道,“想问什么就问吧,如意,你何时成了个闷葫芦?”

    “主子,你不知道,昨夜户部尚书被兵部侍郎打了,主子您又睡了,陛下受了惊吓不能决断。他们便闹到了摄政王那里。殊不知,御史侍中刘大人正在和工部的侍郎在宁王爷那里吵着……”

    如意拧好了汗巾递给文以宁。

    “哦,对了,主子,昨夜你让我们办的事,成了。今日一早,宁王爷就让人从京城去请太医院多派人手来了。”

    文以宁接过巾帕盖在脸上,笑了笑没有说什么,这些事情都在他的预料之中,想了想,他将巾帕拿下来:

    “那御马和各类马匹呢?”

    “主子您别提了,今晨起来宁王爷那里闹得不可开交,銮舆殿那边出了事情根本不敢报,这会儿还有两三对的臣子要找您说理呢……”

    如意一边说,一边吐了吐舌头、甚是奇怪地看着自家主子——别人听见这种事情,不说发火也该皱眉,可是为何他家主子一副神清气爽的样子,像是巴不得营帐里面出乱子一般。

    “好了如意,我们去宁王那里看看。”

    文以宁带着满脸的微笑,也不管如意的好奇和瞎捉摸,只带着如意往宁王那里走去。宁王帐前已经围满了文武百官,如意吆喝了一声之后,他们纷纷拜下,称了一句“太后万安”。

    随意看了两个朝中要员都是脸红脖子粗,想必来前已经经过了一番争斗。

    古来朝堂纷争,论及缘由,无外有三:其一为朋党,其二为兵权,其三为异心。

    他和宁王争了十年,无外也不过这么三样而已。为解朋党,旧时朝堂之上,不过结成更有权势的朋党,正如彰明十一年文太傅对章献皇后张家所做的那些——联合三权的首脑、结识朝中新贵还有地方不满外戚专政的外臣,将张家和其党徒一网打尽。

    此法用在如今万万不妥,文以宁一早思量过,若是由他或者卫奉国出面结党,到底还是在朋党之中无法脱出,就算最终他能得势,还是外戚专政和阉党专权,倒不如让他们朋党作乱,自取灭亡来的容易。

    只是此法须得一个固定的时点,一个远离京城又无各方势力角逐的地方。

    眼下,便是这大草原之上最妙。

    文以宁在进入帐子之前,眯起眼睛来看了看远处的漠北草原,想来,卫奉国便是在这草原上长大的,才养出了那样的性子、那样的一个人。

    他要对立于两个党徒的百官住在一处,自然是有他的道理。文以宁看着眉头紧锁的宁王,心里好笑,面上却不动,开口道:

    “众位大人这么吵着也不是办法,不知王爷有什么好办法?”

    宁王这才回神,看了文以宁一眼,随意地行礼,“赏罚有度便是了,不劳太后你烦心。”

    文以宁笑着摇摇头,“王爷此法欠妥,我们北巡的日子已经定好,拖延不得太久时间,以来瑞儿年幼,二来路途之上奔波劳顿,对朝臣和皇室都是不利。”

    “那主子你预备如何做?”

    正在等着宁王这么一问的文以宁笑了笑,没有立刻说出自己的办法,而是随意坐在了宁王身侧的凳子上:

    “诸位大人闹着,就算惩罚了谁、奖赏了谁,还是人心不齐,到了北地羽城也白白让陈老将军和少将军嘲笑,更让外邦人看了我们的笑话去——”

    顿了顿,文以宁复又问:

    “户部尚书是个文臣,文臣讲究的是礼义廉耻和文法书意,兵部侍郎成日里和将兵打交道,不是说是个粗人,但也是入不得文人的眼的。这两人闹着,王爷预备赏谁、罚谁?”

    “主子你既说文臣讲究,看来是有心偏颇文臣了。”

    宁王随口回话,可是心里清楚,户部尚书乃是文以宁一手提拔起来的人,文以宁此刻定然是护短,况且兵部侍郎的“侍郎”官位并不如“尚书”之位,又是动手打人,于情于理说不过去。

    不过,兵部掌管部分兵权,宁王安插这个人手进去不容易,自然不会轻易放弃。

    知道宁王心思,文以宁还是摇摇头:

    “这个倒不是,王爷身居摄政王之位,这些琐碎的事情本不该让王爷你来打理,不过北巡这事说小也小,说大也大,不能出什么差池。人心向背定成败,我看这事不能这么简单办了。”

    “那主子预备如何?”宁王站起身来看着文以宁,来了些兴致。

    “正好今日銮舆殿那边的马匹吃坏了肚子,咱不能行。卫公公派人来报说是寻了附近的牧民知道一些药材可治,正好众位大人在这里伤了和气。不如我们多停留一日,我也好帮众位大人调解。”

    文以宁见宁王听了他的话似在沉思,他也知道顾诗心没那么容易就上当。一样沉默不语就看宁王最后的选择,就算宁王不同意——

    解朋党、释兵权和除异心三事之中,在到达羽城之前,文以宁也能办成其二。只是事情就更麻烦而已。

    还好,

    宁王并没有反对,文以宁便将众位大臣叫进来,当着宁王的面儿,也让众位大臣互相做个见证,他文以宁要谋的事,并非是独断为之。

    “众位大人都是我朝的良将,如今因为住宿一夜便生了嫌隙,日后可如何是好?”文以宁开口,环视众位大臣,看着他们神色各异、有的心怀鬼胎,缓缓一笑,“正好今日銮舆殿的马匹出了事情,一时半会儿走不了,我瞧诸位大人的事情说大不大,左不过是一点子的矛盾。可是说小了,也不小,若是众位大人两两生了矛盾,小矛盾摩擦大了起来,大家有一样矛盾的人走到了一起,岂非要另一派的人结党?”

    这话说出来就重了,大臣们被文以宁这么笑里藏刀地说了两三句,纷纷拜倒表了忠心:

    “臣等并无结党之心,太后主子言重了。”

    文以宁抿嘴一笑,心道你们没有此心、却已有此行,外御史侍郎、兵部尚书、商部尚书岂非都是宁王一派的人,礼部尚书、工部尚书岂非都是听命于我和小皇帝?

    面上,文以宁也没有说什么,只是摆摆手要大臣们先起来。

    “我并无责怪诸位大人之心,只是这朋党之争,历来都是超纲混乱的开端。锦朝悠悠百年,断不可葬送在瑞儿手中,想必宁王爷身为摄政王、先前又是皇族子弟,定然不想要看到这一天——”

    说着,

    文以宁回头看了一眼宁王顾诗心。宁王没有想到文以宁这个时候会提到自己,只能硬着头皮点了点头。

    “既如此,那么众位大人听我一言。”

    “太后主子请讲。”

    “众位大人今日还是按着昨日的吩咐去住,”文以宁说着,看着众人脸上或皱眉、或垂头丧气的样子,“只不过有一样事要交代众位大人去做的。”

    “单凭主子吩咐。”

    “我知道你们并不十分喜欢与你们同住的同僚,但是到底在同朝为官,你们心中虽有不满,可是平日也没有机会说出来。这般如此,明日早晨,你们每两人帐中选出一人为代表,写上一份奏折与皇上,这份奏折上需明白写清楚和你同住人的好处、不妥之处。”

    众位大臣听了面面相觑,文以宁继续说道:

    “这份奏折最后需你二人共同署名方可呈上来,写奏折此人写就之后,另一人审阅,若有不称心的地方便可不签。倘若——”

    说到这里,文以宁故意顿了顿。

    见着百官都听得仔细,才继续扬声说:

    “倘若第二日晨叫交不出来的,无论是有人没有写就,还是无二人署名的,一律做朋党之罪论处。众位大人,可听明白了?”

    这些朝臣想说的话都被文以宁给堵死,此刻想要辩驳、却没人出来了。感觉到身后宁王锐利的视线,文以宁心里好笑——只怕你不恨呢。

    只要宁王此刻有恨,朋党又被自己解除,顾诗心一定会动用江南的兵力。这样一来,他与晋王的约定也可尽早解除。

    看着广袤的草原,文以宁淡淡一笑,心想自己或许不用等到四五十岁,才离开那个牵扯着前朝和后宫的皇宫里。

    不管众臣与宁王如何议论,文以宁只管自己带着如意负手离开,现在他要做的就是等待,还有带上一瓶上好的伤药,去看看官复原职的某个“千岁大人”。

    话虽如此,

    可惜午后小皇帝梦魇,非要文以宁陪在身边,这样折腾到文以宁从大帐之中出来,已经是月上枝头。

    长叹了一口气,文以宁站在帐外,缩了缩脖子:草原上的夜还是有些冷的,只着午后的单衣出来,他觉得有些冷了。

    “主子,我回去给您拿披……”如意忽然住了口。

    而文以宁还没有回头,就感觉身上被披上了一件带着兜帽的披风,缱绻着那人身上的暖意,心里就像是月明星稀,草原被风吹动,一片静寂。

    ☆、第五十三章

    感受着披风上的温暖,文以宁也不回头了,笑着说,“看来銮舆殿的御马没事了。”

    “草原上夜凉风大,”卫奉国却笑了笑,走到文以宁的面前,帮他系紧了披风的带子,“主子出门来,该多穿些衣裳,以免着凉。”

    文以宁笑,任由卫奉国帮他打理衣服,心说:我也不是日日夜里出来。

    “若我今次穿足了衣衫,岂非没了理由——让公公你过来?”

    话到嘴边,却不知怎么说成了这副嗔怒撒娇的模样,文以宁暗自咋舌,看来情之一物,当真能叫人盲了眼睛、乱了心神。

    心里懊恼,脸上的什么神情便没有注意到。

    “唉哟?”如意忽然故意怪叫了一声,“我说主子,这天黑风大的,你怎么脸红了?”

    看着如意那一脸的揶揄,再加上卫奉国在旁边虽然绷着脸,但嘴角忍不住的抽搐,文以宁翻了翻眼睛,只将兜帽随意地拉起来戴在头上、挡住了半张脸:

    “如意,我看你的胆子是愈发大了。”

    “哈哈,”如意笑起来,一双眼睛在他和卫奉国两人身上打转,最后拍了拍手道,“主子,路是您自己选的,您乐意就成。只盼着您这次的眼光不要太差,又坑了自己十年——”

    “混小子!”文以宁冷哼一声嘀咕道,“上次的路又不是我自己乐意选的……”

    话没有说完,只瞧见如意冲着自己伴了个鬼脸,然后就感觉身后的人动了动,很快文以宁就陷入了一个温暖的怀抱中,隔着兜帽柔软的布料,耳畔传来了卫奉国低沉的嗓音:

    “主子这次赢宁王赢得漂亮,只是……”

    “只是什么?”

    虽说是晚上,有是深更半夜,文以宁相信很少会有人出来、还往大帐这边瞧,但是人有三急,让人看见了不大好。

    所以文以宁转头,想要从卫奉国的怀中脱出。

    可惜,

    他才甫一转身,双唇就被人夺走,卫奉国温热的气息扑洒在他被夜风吹冷的面上,卫奉国的长发被束在三山帽中,双手碰到了卫奉国身上的衣服,正是蓝色的绸制。

    他大约还是穿这样的深蓝色才好看,像是头顶、草原上的夜空。

    缠绵缱绻的吻显然不对文以宁的胃口,决定反客为主的他圈住了卫奉国的腰,仰头换了一个角度、趁机咬了咬卫奉国的舌尖,感受着鲜血带出来的铁锈味道,他闭上眼睛笑了笑。

    哪怕是闭上了眼,文以宁也能感觉到卫奉国那一瞬间的惊讶,然后双目变得深沉的样子。

    因为他切身地感受到了卫奉国压在他腰侧的手收紧了,他们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卫奉国纠缠在他唇舌之间的那些气息变得急促了。

    一吻终了,他们两人都是气喘吁吁地看着对方,明月之下,四目相对。彼此的气息交缠,身体交叠,温热交换过来,文以宁只觉得这黑夜还不够冷、不够寒。

    “你、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抬起眼睛来看着卫奉国,文以宁笑着说,“你说——可是什么?”

    卫奉国勾了勾嘴角,伸手在文以宁的鼻尖轻轻一刮:

    “只是——我不乐意您成天想着别的男人的事。”

    文以宁翻了翻白眼,却没有挣扎,任由卫奉国搂着、抱着了。卫奉国一早准备的披风有这样大的兜帽,不知道他是成心还是无意,大帐之外、苍穹之下,好像只有他们两个人,又好似还有那么多的旁人。

    不同于文以宁和卫奉国两个人之间的温存,如此深夜,宁王顾诗心一个人在自己的帐内还没有睡下,面前的酒杯、酒壶都已经空了,而书案上一沓信笺,字迹却还没有干。

    顾诗心的手中捏着一个纸团,捏紧、再捏紧,然后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懊恼地丢到了营帐的门口。却不想正好营帐被人从外面掀开,宁王眼中的杀气一闪而过,在看清楚了来人是谁的时候,顾诗心长叹了一口气:

    “孙阁主。”

    孙傲客还是他那副打扮,背着一把重剑,一脸意味不明的笑意站在门口,知道刚才宁王动了杀机,却还是老神在在地捡起了地上的纸团,当着宁王的面展开来、甚至不管宁王脸色地,将纸条上的字给念了出来:

    “京中有变,速速起事,权上。”

    宁王脸色阴晴不定,冷冷地看着孙傲客。就算是父皇让他出为顾氏子孙,他凌与权从来不会用“顾诗心”三个字来自称,那是他一辈子的耻辱,所以和自己的亲信通讯、用的都是一个权字。

    凌与权,他从出生开始就和这权柄密不可分,怎能容他人一朝夺去?

    只是,眼前的孙傲客未免太不将他这个皇族看在眼里。

    “王爷这是终于决定要起事了,”孙傲客像是没有看见宁王那黑了的脸,“既已拿定了主意,为何又放弃了?”

    “这是本王的事。”

    宁王没有多言,心念已经动了数次:这个孙傲客是江湖人,江湖人实在是不识抬举。不懂得在朝为官,或者为人鹰犬,到底什么该看、该做。

    “王爷,你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正好我方才路过大帐门口,瞧见了一事。却不知能否用来给王爷您作为起事的依据呢?”

    “何事?”顾诗心挑了眉眼看着孙傲客。

    “王爷将那文以宁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若在下所料、所查不假,从十多年前,便是此人、此人的父亲同你二皇子凌与枢过不去,后来文家一把火烧了个精光,他仗着是那个傻瓜皇帝的养父,便一跃成为太后,前朝、后宫、兵权上,可都给王爷您使了不少绊子。”

    “继续说。”

    “王爷必定想要找出他的错处来,好让您能一举将他铲除。”孙傲客还是卖足了官子,笑容却十分揶揄。

    “到底什么事?”宁王失去了耐心,站起身来看着孙傲客。

    “是卫公公……”孙傲客高深莫测地说了一句,然后走进宁王身边,“在下办完了王爷交代给我的事情,急着赶回来回禀王爷您。可是您知道么——我在路过那傻子皇帝的大帐门口的时候,瞧见了什么?”

    “什么?”

    “我瞧见呀,”孙傲客笑得忽然有些猥琐起来,“卫公公和文以宁两人搂搂抱抱、如胶似漆,感情恐怕是好得跟蜜糖似的,旁人经过都不知。”

    宁王一听这话,先是一愣,然后皱眉,“阁主你可看清楚了,确实是卫奉国卫公公吗?”

    知道宁王素来看中卫奉国,孙傲客在心里冷冷一笑,面上却恭恭敬敬地笑着拱手:

    “夜黑风高的,恐怕是在下看错了也未可知,只是此事攸关皇家体面,还望王爷您能去查一查,若是太后主子当真与人有染,还是宫中太监——只怕你们皇宫之中的太监,也不是什么干净的主儿。”

    这话说得十分得体,宁王心思一动,此事若是当真、那么便可借着由头将文以宁和卫奉国绳之以法,除却心头大患,那小皇帝自然不足为虑。

    既然动了心思,宁王必然付诸行动,立刻召集了百官之中自己这派的人手,循着大帐过去,一路上没有看见文以宁和卫奉国的人,问了守在大帐中皇帝身边的宫人和嬷嬷都说深更的时候太后就离开了、之后没人看见去了哪里。

    带人去了文以宁的营帐和銮舆殿所在,并没有人见过太后和卫奉国,甚至连文以宁身边的如意和平安两个人都不在。此刻,宁王更是信了孙傲客所言,干脆调集了部分的军队一起在草原上寻找起来。

    这厢宁王寻人“捉奸”弄得热火朝天,文以宁和卫奉国两人确实同骑一匹马,远远的离开了安营扎寨的地方,取道草原偏西北的道路,来到了一片广袤的草原之上,此刻乃是秋季,草已经有些枯黄。

    “若是在夏季,”卫奉国有些骄傲,“这里的草能长得半人高,小孩子和女子走在当中,只怕是要看不见的。”

    “风吹草低见牛羊,”文以宁靠在卫奉国怀中,说了这么一句,“原来我还不信,如今见了,倒真觉得这民歌唱的不假。”

    卫奉国笑了笑,双腿一夹马肚,让马儿撒开四蹄奔去,在不远的地方可以看见一个明亮的湖面,在月色星光下闪着深蓝色的光。

    文以宁从没有见过这样颜色的湖面,他一辈子都被拘在京城之中,最远到过的地方就是北地羽城。从京城往羽城去、他向来都是走官道,官道上可没有这样的湖水可见。

    天下都传,尘湖踏冰、青山覆雪,乃是这个世上最美的盛景。

    尘湖距离京城甚远,青山又在东方。莫说尘湖和青山,就连阳河和琴川汇聚的潮水,文以宁都没有见过,御花园里面纵有万顷荷塘,到底比不得外面的花草世界。

    无忧无虑,能得无边的天、风、星辰和日月。

    人一旦活着就要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文以宁确实付出了很多代价,但是如今,靠在卫奉国的怀中,他当真有一点后悔了——

    “你怎么知道,这里有个湖的?”

    ☆、第五十四章

    从马上跳下来,文以宁靠近那个湖面,看着湖中倒映的星辰明月,兜帽都掩饰不了他那一脸的激动与兴奋。夜深了,草原上起风的时候还是有些冷,文以宁搓了搓手,看着湖水和天上的星斗,转头冲卫奉国再问了一遍:

    “这么大的草原,你怎么知道这里有个湖?”

    文以宁不知道,他现在像及了一个好奇求知的孩子,一双眼眸睁得大大的、偏着头拿着卫奉国瞧。

    只看见站在不远处的卫奉国喉结动了动,瞳孔的颜色暗了暗,然后他就来到了文以宁的身前,将文以宁一双手握在手中:

    “我同您讲过,我们戎狄人是在马上长大的。草原不似你们中原物产丰饶,若是遇上草荒、水竭的年份,我们整个部落的人都要迁徙。久而久之,自然能够知道哪里有水、哪里有羔羊。”

    “说得这么神乎其神……”文以宁眨了眨眼,有些羡慕地别过头去,看着看不到边的草原,又看了看头顶的天,“果然,你们和我们是不一样的。”

    卫奉国的双手温热,被他这样不轻不重地握着,深夜中的寒风也不显得冷了。正如卫奉国其人,堂堂七尺男儿,被凌与枢害成了这般国破家亡沦为他种奴隶的身份。

    还被阉割去势、成了不男不女,断子绝孙的阉人。忍辱偷生在锦朝这么十年,成了人人畏惧的“千岁大人”又如何?

    他的家没有了,他的家人都被锦朝杀光了,为何——如今的卫奉国能够一笑泯恩仇。

    换了是自己一定做不到,文以宁心里感慨,轻轻地握了握卫奉国的手,卫奉国却反手握紧了他的手:

    “主子要那些大人们明日早晨上奏,只怕宁王明日知道了您这么做的想法,就要动手了。”

    摇了摇头,文以宁笑,“宁王不笨,就算他一时间被我蒙混过去,他身边的人也不笨——我也没有打算瞒着他。他要起事,不过是迟早的事……”

    卫奉国安安静静地听着他说。

    “在没有遇见你之前……”文以宁说了半句,看了卫奉国一眼,摸了摸自己的鼻子才继续说道,“我一直在等瑞儿成年,如今我却想着早早的将此事了却,然后离开京城。”

    “您在京城耗了十年,也该出来走走,”卫奉国笑着说,“何况,您昨日那么一招,看得咱家都心惊——若是换了前朝早有您这样干的,那么朋党之争的问题,都能尽数迎刃而解了。”

    文以宁看着卫奉国,卫奉国报以微微一笑。两人心照不宣,谁也没有说破——

    百官本来明里分为几派,跟着文以宁的、跟着宁王的、他卫奉国提拔起来的、晋王安插在朝中的、看上去不理朝政的,暗地里左不过是一派保皇、一派想着谋事。

    保皇的臣子们和文太傅当年一样,一心忠心于上。谋事的臣子认为小皇帝凌风慢是个傻子,不早早让位给宁王就是耽搁朝廷和天下百姓。

    让这两派的人住在一起,还让他们找出对方的好处和错漏。本来看不顺眼的人,怎么看得到对方的好处?

    然而,

    第14节

    恋耽美

本文网址:https://www.7wav.com/book/36460/613607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7wav.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