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部分
推荐阅读:魔君与魔后的婚后生活、小说大纲里的女主觉醒后(NPH)、[快穿]给攻略对象生娃高H、临时夫妻(nph)、永远也会化雾(1v1)、末世之娇娇女也凶猛、劣评(骨科1v2)、两情相厌(伪骨科,狗血文)、小梨花(校园h1V1)、珀迪达之雾【简】、
心态的能量 作者:肉书屋
第 3 部分
快捷c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更加明白自己的本质。
那么,我们要怎样来d察自己的内心呢?先来听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农夫在谷仓里劳动,不知何时把心爱的怀表弄丢了。
农夫心急如焚,因为这是他的妻子送给他的结婚礼物,一定不能丢。他找了半天没找到,不知如何是好。
第28节:倾听内心的声音(3)
正好看到一群孩子在外面玩,他就说:“你们如果谁帮我找到丢失的怀表,我就给他一块钱!”
孩子一窝蜂地冲进谷仓,他们找了很长时间,结果翻遍了谷仓,还是谁都没找到怀表。
天色已晚,孩子们陆陆续续都回家去了,但是有一个孩子留了下来。
他说:“我不要钱,但是我能找到你的怀表,再给我一次机会吧?”
“好吧!那就麻烦你快一点!”农夫说。
这个孩子再次走进谷仓,找了一个位置,静静地坐了下来。
周围渐渐安静下来,悄然无声,只听到有个微弱但却清晰的声音从谷仓的角落里传来,滴答、滴答、滴答……
这个孩子轻轻地像猫一样,循声走到右前方的角落,在一堆稻草下面找到了那块怀表。
那么这个孩子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
正在于他让自己静下心来,排除了周围的一切干扰,所以他能听到这个细小的天籁之音。因为当别的声音都消失的时候,你想找到的那个声音就变得非常清楚了。
同样,我们要d察自己的内心,也要排除一切的干扰和杂念,保持平和的心态,全情投入进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看清自己的内心。
第29节:不同的人,是你不同角度的镜子
不同的人,是你不同角度的镜子
解决不同的心态问题,d察的维度和人群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你想解决工作上的心态问题,就可以通过了解同事、上司、下属、客户的评价,来间接d察你自己的心态状况。
在这里,我们就以工作这个d察维度和人群为例进行展开。
同事
普通的同事都很佩服你。他们都觉得你很了不起,拿下了一个大客户。
上司
上司给你加薪但没有给你升职。他找你谈话的时候,评价说:“总体来说,你做得很好。但是有一点,我觉得你以后可以试着改进。你在谈判开始的时候给了我一个计划,在谈判结束的时候给了我一个成果汇报。但是中间的环节,我基本不知道你在做什么。这对于我来说,感觉很不好,我觉得这个项目有点outofntrol。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下属
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下属说:“我们都觉得你是最好的头儿。在做谈判方案的时候,我们每次加班,你都和我们一起。而且,在你的领导下,我们的方案做得很棒很充分,对对手的弱点也把我得很准,最后赢得很漂亮。我们都很佩服你!”
客户
客户在某一次跟你吃饭的时候说:“你们做得很好,准备得很充分。不过,不知道我的感觉对不对?我发现谈判的时候,你好像有点紧张?”
这样,通过各个维度、各类跟你工作相关人群的全方位d察,你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从同事那里,你知道自己是个能力不错的人;上司给你的反馈意味着,你有很强的计划和执行能力;下属的话最正面,他的话证明你有很好的领导力;客户的评价也以正面的评价为主。
但是,从对周围人群的多维度d察,你还是能够立刻发现自己心态上存在的问题。比如,你不懂得作为一个下属应该有的心态(随时向领导汇报自己的工作进展,消除领导的后顾之忧),以及你面对客户的时候还是会紧张。
了解自我和环境,同时明确自己存在的问题——这就是我们通过全方位d察能够了解到的东西。
第30节:看穿他人内心的9大技巧(1)
看穿他人内心的9大技巧
在进行全方位d察时,除了需要正确的态度之外,还要运用一些技巧,才能让d察的效果更好。这些技巧包括:
一、分析别人言行举止的出发点
有时候,人们的言行举止看上去一样,但由于出发点不同,性质也就不一样。
这样,我们就要去思考: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他的出发点是什么?
所以,全方位d察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弄懂对方说话或行为的出发点在哪里。
通常情况下,一个人说每句话、做每个动作都是有原因的,不会是无目的的。他说这番话和做这一系列事情的目的,就是他的出发点。比如,他可能想被认可、需要被爱、需要被理解、证明他说得对、给自己找个借口等等,不胜枚举。
掌握了出发点,就等于掌握了对方的第一手资料,整个d察的过程就会有的放矢,更有针对性。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案例,可以说明出发点的重要性。
甲乙二人是好朋友,合伙做生意因钱财而产生矛盾,最后不欢而散。突然有一天,乙将甲告上法庭,说甲污蔑他是贼,偷了甲的钱,而且还四处散播:乙不光偷了甲的钱,还偷了别人的钱和东西。
甲被传唤到法庭后,便否认所有的指控。他反复为自己辩护,说自己只说过这句话:“我没说乙偷了我的钱!”
法官又传证人出庭,六个证人都证明甲只说了一句话:“我没说乙偷了我的钱!”
此时法官发现,每个证人对这句话的理解都不同,从意思上能说明甲真的污蔑了乙,但在文字上却抓不到任何证据,因此法官当庭释放了甲。
下面,我们把甲分别对六个证人说“我没说乙偷了我的钱”的出发点剖析如下:
1“我”没说乙偷了我的钱!
(出发点——证明自己清白的同时,暗示有其他人说乙偷了我的钱)。
2我没“说”乙偷了我的钱!
(出发点——证明自己守口如瓶,同时暗示别人:乙偷了我的钱)。
3我没说“乙”偷了我的钱!
(出发点——我的钱被人偷了,让大家怀疑乙)。
4我没说乙“偷了”我的钱!
(出发点——乙对我的钱做了手脚)。
5我没说乙偷了“我的”钱!
(出发点——乙偷了其他人的钱)。
6我没说乙偷了我的“钱”!
(出发点——乙偷了我的东西)。
甲在不同场合跟不同的人说这句话时,所采用的语气、神态、声调和强调字的重音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含义也就各不相同了。
二、d察别人的情绪
情绪中携带着每个人内心深处最真实的信息,而且人每时每刻都会有情绪,即便是平静也是一种情绪。
通过别人的情绪,你可以迅速d察对方真正想表达的是什么,对方对你真实的评价是什么。只有这样,你才不会误解别人的意思,也才不会误解别人眼中的自己。
三、100%接收别人的“暗藏之机”
普通人总是容易把别人的话或者做的事情,按照对自己有利的方向理解。这样的d察,就是选择性的d察。如果取这样的方式,我们就容易错过很多重要的信息。
对我们来说,在d察他人的时候,应该先把自己的标准放下,像电话的听筒一样,先把所有的信息全部接收进来,再通过我们后面介绍的其他方法进行整理、区分和取舍。
四、巧用沉默
如果我们总是急着表达自己,不停地说话,不停地做动作,我们就很难让别人觉得有机会表达。只有令自己闭上嘴巴,静下心来,保持沉默,同时维持静止的状态,你才有机会d察到别人和周围的环境。
在d察别人的时候适时地保持沉默,能够给别人营造一个畅所欲言的空间。让别人无所顾忌地评价你,你才能够得到一面真实反映自己的镜子,而不是哈哈镜。
五、用肢体语言引导他说出内心的秘密
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希望得到对方反馈的诚意,才能让别人表达对你的真实看法。
在必要的时候,你可以轻触对方的手臂和肩膀,轻拍对方的手背,这都表示你对对方的支持、鼓励和自己在用心接受对方传达的讯息。
第31节:看穿他人内心的9大技巧(2)
或者,你可以尝试把身体前倾、点头、配合面部表情、微笑或者进行眼睛视线的接触。这些都向对方表示了你正在专注地理解他的表达。
而你那双会说话的眼睛更是胜过千言万语。你可以通过好奇的目光,表示你对他讲的内容有兴趣,他会更愿意表达;也可以露出等待的目光,停下来等待的时候,让对方感到你在渴望回应;你还可以通过支持的目光,用目光坚定而有力地支持对方持续的沟通;偶尔露出疑惑的目光,有时可以代替发问;你还可以露出理解欣赏的目光,理解和欣赏的目光会碰撞出更多共鸣的火花。
六、深度挖掘信息
当你希望d察更多,你觉得别人对你的解读还不够全面、不够到位的时候,你可以通过提问来引导别人表达更多。
在适当的时候,就有关的内容提出问题,向下挖掘,让对方继续说下去,可以取得更深入的资料。
七、不辩论是最好的回应
总会有人通过各种方法来表达对你的否定,他们或者会直接说出你不好的地方,或者会通过行为来表示。这个时候,你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在对方刚刚表达完的时候,就作出评论式、批判式的回应,这样只会引起对方的防卫。
如果你还想听到真实却逆耳的话,如果你还想获得真诚的表达,如果你还想d察真相,就不要做出这么愚蠢的举动。
当然,你可以礼貌地表示你并不完全认同他的观点,但却应该保持对他的理解和尊重,并且继续认真地d察他的言行举止。
八、欣然接受赞美
如果别人的言行举止表明,他在表扬你,这时候你就适时地表示一下感谢吧。这样也是一种很好的回应,对方会感受到你沟通的诚意,也会更愿意继续对你做出评价。
九、确认你们是在同一个频道
如果你发现在你的d察中,有一些易于混淆的地方,请跟对方确认一下你收到的信息是否和他想表达的保持一致,以避免双方产生误解。
确保双方在同一频道上,你d察到的才正是他表达的。
因此,d察是全方位的。你可以用耳朵倾听他人,也可以用眼睛观察他人。
用耳朵听、用眼睛观察,同时核对两种信息是否一致;也可以用心去感受,内心灵敏的直觉没有边界,且更具穿透力。
曹c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料敌在心,察机在目。”
古时候很多领导者,靠d察时局和人事来运筹并决胜!
第32节:听!越深入越有效
拥有超强的d察力是我们了解别人、了解自己的最好方法。
听!越深入越有效
不管是d察自我,还是d察别人,我们的d察关注的不是表面的答案、信息,我们d察到的应该是最真实的含义。
d察别人的时候,我们关注更多的应该是别人的弦外之音,比如褒奖之外的否定,贬低之外的肯定等。
而在d察自我的时候,我们要透过自己表面的言行举止,去挖掘那个埋藏在心底的自己。就像从人的笔迹看人的性格一样,一切言行举止都是由心而发的,都会留下心的痕迹。所以循着一个人言行举止的路径,常常可以捕捉到一些关于内心的蛛丝马迹。
《史记》中记载了一则有名的故事——“季札出使”,可以让我们对d察弦外之音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在《吴太伯世家》里面记载,季札去出使列国,为了欢迎这位使节,每个国家都奏乐迎宾。
在听到不同国家的音乐时,季札总能听出该国的民生动态!
演奏周乐时他听出来的是人民“勤劳而没有怨言”,一副百业待兴的景象;
奏郑乐时,他听到的是“其细已甚,民不甚也,是其先亡”,认为郑国民不聊生,乃亡国之音;
听到齐乐时,他认为齐国有泱泱大风,断定姜太公治理的国家前途无量;
而听到陈乐时,则断言“国无主,其能久乎”,认为他们国家没有领导人,不能长久了。
季札的d察境界可谓是“出神入化”,他不仅能够从音乐中听到背后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状况,就连声音以外的信息都逃不过他的双耳。
立体式d察,就应该像季札这样能够听出弦外之音。我们要能够从兴趣爱好、行为举止、生活经历、语言内容、情绪和弦外之音等各个方向去d察人的信念的核心——心智模式。
d察的最高境界是明察秋毫。当我们对生活的环境、周围的人事物,都能有清晰、明确的d察和感觉,做任何决策也就会从容不迫、进退自如了,生活也就变得简单而圆满了!
做一个企业管理者,要想“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就更需要清晰的d察!
如果你能d察到这种程度,就会发现更多的可能性,领略更多不为人知的精彩!
第33节:360度区分为你扫清障碍
正能量与负能量——360度区分为你扫清障碍
可以说,区分是调整心态的最核心的部分。
心态修炼中的360度区分,主要是指通过一定的分析整理,让我们认清自己的思想和情绪等状况,区分出正面心态和负面心态,找到自己的目标,并排除看似合理实则是阻碍目标实现的负面信念。
360度区分的具体内容包括:我们当下的心态是什么?哪些心态主导了我们?哪些心态是正面的?哪些心态是负面的?
如果用电脑的工作过程来比喻心态修炼的过程,d察就好像是电脑的输入系统,发问和回应就好像是输出系统,互动就是c作过程。
那么区分像什么呢?就好像是电脑的中央处理器——cpu,通过d察输入电脑的资料,都要经过它的处理才能输出有价值的信息。
我们也是一样,通过d察掌握了很多信息,但是还需要区分出一些信念上的盲点和混淆的部分。
想要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态,就必须懂得区分。
就像音乐家了解音乐,是因为他能够区分不同的旋律、不同的音符、不同的乐器、不同的五线谱。
化学家研究物质,是建立在对分子式、元素、化学反应等方面的区分上的。
厨师掌握烹饪的精髓,是因为他能够对色、香、味,及原料、调料、菜式的微小差异做出区分。
幼儿园的老师能够理解孩子,是因为她能够区分出孩子们不同的表情、不同的动作有什么样的含义。
生物学家总是能从声音就分辨出来,哪个是蟋蟀、哪个是蝉,或是别的什么。
那么,在心态修炼中,我们为什么要区分呢?
通过立体式d察,我们只是重温了以往的行为和表现,并没有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
也有时候,我们在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心态是互相矛盾、互相冲突的,即处于“两难”的境地。
还有的时候,当外在环境已经发生改变,我们却惘然不知,仍然在用过去的经验来解决未来的新问题,出现思维的盲点。
那么,我们自己的心态到底是怎样的?到底是哪些心态主导了我们?这些心态中哪些是积极正面的?哪些又是给我们造成负面影响的?这些问题的答案,只有通过区分才能得到。
人的心态复杂多变,只有从360度的方向,多侧面、多角度灵活地区分,才能最终认清。如果区分不出阻碍我们行动的负面心态,那么拓宽自己的信念就无从谈起。
第34节:混淆的信念是你最大的路障(1)
混淆的信念是你最大的路障
心态修炼中的360度区分,到底是要区分什么呢?
首先,要全面分析自己的心态真相,然后区分出那些阻碍我们做出正确判断的负面信念。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因为心态上的执著而迷失自己的方向。心理学中称之为“斯格托玛”效应,希腊文直译为黑暗、失去了部分视野,或称为盲点。这里用来说明,一个人超出自己习惯的范围就会看不到、听不进,只能看到有限的可能性,排斥了对更多信息的感知。
只要我们受到了以前的思想影响,先入为主了,我们就会固执于自己已有的信念,对其他认识问题的角度产生“斯格托玛”效应。这时候人是看不清自己的盲点的,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潜力在哪里。
区分就如拨云见日,透过层层迷雾,直到让我们如实地看到真相。
一位在大学里工作的女教授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情。
原来校长想提拔她做教务处长。但是她认为做教务处长会付出很多精力和时间,自己最想做的是照顾好家人,经营好自己的家庭,所以没有答应出任教务处长一职。
过了一段时间,她发现校长对自己的态度渐渐冷淡了。她感到很苦恼,于是就跟我聊了聊。
我:校长从什么时候开始对你冷淡了?
女教授:从我拒绝他做教务处长这个职位开始。
我: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女教授:一是他忙,二是对我很失望吧!
我:失望什么?
女教授:觉得我不上进,认为我有能力又不为他分担。
我:哦!如果你是校长的话会有怎样的感受?
女教授:也会很不开心啦!
我:你拒绝了校长提拔你做教务处长,是不是你自己的选择?
女教授:是我自己的选择!
我:你达到自己的目的感受怎么样?
女教授:做我自己选择的,当然开心了!
我:第一你实现了你的目标,做了你想要的选择,所以你开心;第二校长没实现他的目标,他不开心!所以他对你疏远了,你觉得他做得怎么样?
女教授:要说也是,毕竟这让他很为难。但我为此很烦恼,感到很委屈,因为我这样做也没什么错啊。
我:你没有错,你的领导也没有错。只是你没有区分到人与事。在你拒绝领导的任命时,你知道他会为这件事不满意的,但并不代表他对你人不满意,否则他也不会提拔你;从另一个角度说,你只为你的家庭这个目标负责任了,没有为第二个目标——和他有个很好的关系负责任。所以,关键在于你有没有为改善你们之间的关系再做些什么。
女教授:噢!我明白了!
这位女教授之所以会感觉到苦恼,就是因为她没有对许多混淆的信念做好区分,而且始终生活在自己的逻辑当中——“认为自己没错!校长不该这么对我!”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恰恰是这些信念的混淆,让我们处于两难的境地,阻碍我们做得更加卓越。
第35节:混淆的信念是你最大的路障(2)
其实,在这位女教授身上还有更多的地方需要区分,比如做了处长就不能很好地照顾家庭了吗?或者她对付出这么计较,那就一定能照顾好家人吗?因此,我建议这位女教授一定要正视这些区分,因为这能帮助她进一步理清自己混淆的信念,打开信念的盲区。
区分让我们更加清晰地面对自己心态的真相,排除那些似是而非、阻碍我们正确判断的信念,进而有助于我们改善自己的行为。
其次,区分让我们发现自己心态上的“阳光地带”。
什么样的心态能让我们获得成功?是积极的心态!
是什么让我们发现对自己有利的积极心态?是区分!
有一个农民,他家的屋子总是很暗。农民心想:“没办法,谁让我的屋子是朝西的呢。”
有一天,农民爬到屋顶的阁楼去找东西,忽然发现屋顶有一个天窗,只不过上面盖满了灰尘。
他很惊喜,连忙让妻子拿来笤帚。花了一个小时的功夫,天窗的灰尘被清理干净了。阳光从屋顶透了进来,农民的小屋一下子便亮了很多。
有时候,我们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一无所有。我们每个人的心态都有“阳光”的一面,只是看你是不是能够通过区分来发现。
假设说,你踏入职场,做的第一个案子就成功了。这时候,你觉得自己很幸运吗?
如果你只是抱着侥幸的心态,那么很抱歉,下一次你就不一定能做成功了。因为,幸运就像买彩票一样,是个随机事件,你并不拥有支配“幸运”的钥匙,因为你不是上帝。
在心态修炼的第一个环节,你应该已经学会怎样d察。通过d察,你在自己的记录中,做了很多的准备。
在立体式d察中,你得出的结论是,你做好了与同事的配合,与客户的沟通,最终顺利完成任务,并得到了老板的认可,尽管你跟老板的沟通有些不太同步。
那么,在“区分”的环节,你要怎么让这些结论被进一步地消化,好让它们转化成你血y里天然流淌的成功因子呢?
你要区分出来,正是认真、团队意识、沟通意识……这样一些正面的心态让你获得了成功。因此,你要借助区分总结出自己心态中“阳光”的那一面,并坚持下去,你离下一次成功就不远了!
再次,区分让我们剥除心灵上的“盔甲”,发现被遮盖的潜能。
按心理学理论的说法,每个人潜意识里都会有自我防御系统,保护自己免受外来侵害。然而,防御系统过强或过度滥用,就会让人好像披上一层厚厚的“盔甲”,把潜能掩盖住而无法彰显出来!
第36节:混淆的信念是你最大的路障(3)
这些“盔甲”还有可能是我们在做事情不成功时,给自己找的理由、借口、证据。我们这么做是为了让自己的失败合理化,让自己心里可以更平衡,而我们往往还不自知。防御系统本身是对人有益的,但过多就变成了逃避现实,变成了自我超越、自我实现的障碍。
你经常会听到有人说:
“哎呀,现在市场环境太差了!”
“我们的员工素质跟不上!”
“我们的资源不足!”
“我们的资金不够!”
我们总是喜欢把自己做不好的原因归结为这些外部因素。但是,事实上,我们往往忘记了问题可能就出在自己身上!
有一个小伙子,上班总是迟到。每次迟到的时候,他都喜欢跟上司说:“对不起!我这个人时间观念不强,下一次保证准时。”但是事实上,他依然每天迟到。
我就直接向他指出,他把自己经常迟到的表现归结为自己“时间观念不强”,这是一个负面的信念,对他以后的改正没有任何帮助。而且,他说“下一次保证准时”的时候,只是表明他会在行为层面上改变,但他的心态却依然没有变——因为“我这个人时间观念不强”!
他如果想要进步,不再迟到,就要在自己的心态和信念上进行区分。我问他:“你如果只是时间观念不强,为什么不见你早到,反而总是看到你迟到呢?”
这个小伙子沉默了。于是我又继续帮助他区分:“你是真的想做好呢?还是怕被批评、指责呢?”
他沉默了一下,然后告诉我,事实上,他说这番话的目的只是希望“不被批评”而已。
我帮他分析说:“我认为你为自己找了一个很好的借口,你只是敷衍一下,但是它对你的进步没有任何帮助!”
听了我的话,他才终于正视了自己的问题。
有时候,我们难以被别人了解,只是因为穿了太过厚重的盔甲。区分,让我们脱去所有的伪装,坦诚面对真实的自己,尤其是自己身上那些显而易见的伤痕。
被遮掩的伤口不会自动愈合,被发现的伤口才有消失的可能。
第37节:360度区分其实很简单(1)
360度区分其实很简单
人的技能和才华需要内在素质支持,才能发挥得更好。那么,区分需要什么样的素质呢?
古时候,庖丁替文慧君宰牛,他c作过程中发出的声音和节奏,就像音乐一样美妙。
文慧君惊叹道:“啊!真是妙极了!你的技术怎么会达到如此高超的地步?”
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刚开始学宰牛时,看到的是一头整个的牛;三年后,我所能看到的就是牛的各个器官了;现在,我根据心神去用刀,不需要用眼睛看,行动跟精神合二为一。我宰牛按照牛身上的纹理脉络用刀,刀在骨头的缝隙间行走,宽宽绰绰,游刃有余。普通厨师一个月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砍骨头;好厨师一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割r;而我这把刀虽然已经用了十九年了,依然锋利无比。”
庖丁对牛骨骼和r的区分达到如此高超的境界,所有才会游刃有余。而我们在对自己的心态进行区分的时候,同样需要“道”。要怎样才能达到庖丁的境界呢?
下面的四点,就是我要告诉大家的区分之“道”:
一、区分事实、真相和演绎
我们审视自己的心态的时候,常常不够客观,容易给自己找借口。这时候,要辨别出什么是真相,什么是借口,就要学会区分事实、演绎和真相。
这当然是具有很大难度的工作。事实上,我们在讲全方位外部d察的时候也说过,即便一个人努力地去做到中立、客观,也永远不要指望这个人能够100%的中立、客观,因为人的感受和所说的话永远都是主观的,带有感情色彩的。这一点是我们首先必须认清的辩证法。
如果我们想要很好地做出区分,就需要中立、中立、再中立!客观、客观、再客观!
什么是事实?什么是真相?什么是演绎?我们先来看看大圣人孔子的故事。
孔子的一位学生煮粥时,发现有脏东西掉进锅里去了。他连忙用汤匙把脏东西捞了起来,同时想把煮的粥倒掉。但这时候,他忽然想到,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啊!但是这些粥已经脏了,也没办法给别人吃,他就拿起勺子自己把弄脏的粥吃了。
刚巧孔子走进厨房,以为他在偷吃,便教训了这位负责煮饭的同学。后来经过调查,大家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孔子很感慨地说:“我亲眼看见的事情也不一定真实啊!何况是道听途说呢?”
上面的故事里,学生吃粥是孔子看到的“事实”。这里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看到的并不一定是事实,也更不等于真相。
孔子觉得这个学生“偷吃”——是根据他所看见的“事实”做出的演绎。
但是这是真相吗?真相背后,我们看到这位学生真实的心态又是什么呢?
真相是,这个学生不是在偷吃,而是在吃已经弄脏的粮食。而支撑他做出这样行为的心态是,他觉得“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应该珍惜粮食。
第38节:360度区分其实很简单(2)
即便是孔子也难免被演绎所干扰,不能马上看到真相。但是,圣人的可贵之处是他们懂得迁善心态(注:迁善,来源于《易经》中的“君子见善则迁”,表示人把心态调整到最佳状态),善于调整自我的标准。因为他们心中长期以来养成的客观、中立的品德如明镜高悬般清澈无比,所以他们的区分总是更加准确的。
通常我们讲,我们要尽力地弄清事实和真相,不要去演绎。但是我们哪怕是基于自己的行为所作出的判断,都很有可能是根据演绎得出的。
例如,很多人迟到之后,都会为自己辩解说:“今天是因为塞车”“今天不小心多睡了一会儿”……这些说法看上去好像是事实,但其实这只是为了自我安慰而“演绎”出来的借口。
真相是什么呢?或者说,你的真实心态是什么呢?你的真实心态是,对自己的要求不够严格,所以总是拿各种外部的原因当做借口。
连圣人都难免犯错,我们想要通过360度区分认清自己的心态,就更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客观、中立。我们只能相信客观的事实才是真相,我们要主动地杜绝主观“演绎”给我们带来的干扰,因为这是我们在纷繁的世界中,区分事实、认清心态的唯一出路。
二、区分“利益”和“立场”,一切皆有原因
人在进行区分的时候,常常容易站在自己的“利益”和“立场”来看问题。
我认识的一个年轻人akon,他最近参加了所在公司的晋升选拔。和他一起参加的一共有三个人,最后另外两个人都顺利地晋升了,只有他没有得到自己理想的职位。
akon:我觉得不公平,这次选拔,另外两个人明明都不如我。
我:那你说说,他们哪里不如你?
akon:那个a,为人古板,什么本事也没有,不过是靠名校博士的头衔而已。那个b,本事倒是有一点,但是业绩绝对没有我好。他为什么能升职?还不是因为跟领导打得火热!
我:你说的a和b,他们跟你晋升的是同样的职位吗?
akon:a申请的是技术主管,b申请的和我一样,都是产品类的管理职位。
我:是这样。那我们现在换一个角度来看看这个事情。我们来分析分析,你们领导为什么选a和b。一个技术主管,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当然是技术。你的同事a,是名校博士。我们虽然不能一概按学历论能力,但是对于技术人才,博士和硕士还是很不一样的。你说他古板,这一点是不是一定让他做不好技术呢?不一定。古板的人反而更稳定呢!
第39节:360度区分其实很简单(3)
akon:好像有点道理。
我:我们再来说说,你的直接竞争对手b。这时候,你应该从自己的立场跳出来,猜一猜你们老板的想法。也许,他觉得b执行力可能弱一些,但是选择b他更能掌控事情的进展,更放心。
akon:我可不想整天跟在领导p股后面!
我:你还是把自己的情绪放在了里面。难道你不需要跟领导汇报工作进度吗?你的下属要是总是不找你汇报情况,你心里会怎么想呢?
akon:你说得好像都有道理,为什么我原来没想到呢?
我:你一直都觉得不是自己的问题,又怎么能在自己身上找到答案呢?
抱着原有的利益和立场,我们会觉得自己横看竖看都没有问题。因为,正是原来的利益和立场,驱使我们做出了当时的行为。只有跳出自己的固有“利益”和“立场”来看问题,我们才能走出误区,顺利地进行360度区分,真正认清我们的心态,抓到问题的本质和根源。
三、世界上根本没有“两难问题”
赵传的《我是一只小小鸟》中唱道:生活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哪一个更重要?
在歌中,“生活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好像是一个两难问题。其实,是歌者自己的假设混淆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人为地把它们对立起来了。现实中,有很多人面对生活的压力,也同样活得很有尊严。
我再举一些年轻人常常遇到的所谓“两难”问题。
一个女孩子很想嫁给一个男人,但她姐姐不同意,所以她觉得很为难。
一个男孩子想要去大城市闯荡,但是觉得这样无法照顾爸妈,对爸妈不孝顺,所以犹豫不决。
……
其实,只要我们懂得区分,就可以击破这些“两难问题”的假象。而且,我们区分所要针对的,正是这些心态上的偏差。
事实上,第一个女孩的心态是,她自己没有面对困难,而是在逃避!如果她真的想嫁给这个男人,姐姐绝对不是障碍。
第二个男孩也是在心态上走偏了方向。他把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混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假的“两难”表象。不管是在大城市还是小地方,在哪里能够获得事业上的成功,才是决定你选择的要素。而孝顺的问题,不在于你身在哪里,而在于你对爸爸妈妈是不是真的关心。
在纷繁复杂的事情面前,只要我们能够勇敢地击破“两难问题”的假象,在处理问题时就能像庖丁解牛一样游刃有余。
第40节:360度区分其实很简单(4)
四、旁观者往往比你看得更清楚
有时候,因为自身的痛苦,我们会陷入一种迷茫。这时候,我们必须主动地去寻求别人的帮助,借助别人的力量来完成心态的区分。
有一位a女士失恋了。她觉得自己努力地尝试过走出来,但是她没有成功。于是,a女士找到了我。
a女士:我失恋了……我好烦……
我:我很理解你,除了烦之外,你的感受怎么样?
a女士:很难过,很痛苦……
我:为什么把自己搞成这个样子呢?
a女士:因为我失去了爱啊……
我:看你如此伤心,可见你心中还有爱!
a女士:你说得对!我很爱他!他不爱我了,所以我很伤心!
我:既然你心中有爱,对方对你心中无爱,爱在你这一边,你并没有失去爱,只不过失去了一个不爱你的人!
a女士:(沉思了一会儿,长舒了一口气,眼睛又重新放出了光芒。)嗯!是啊!我虽然还会感觉很痛,但是我的心情已经好多了!我会珍惜这段经历,我知道我会再找到爱我的人。
就这样,a女士终于走了出来,开始放下过去重新生活。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一旦掉进了失恋痛苦的深渊当中,很多东西自己看不到,更区分不到,很容易就会陷入痛苦的情绪当中难以自拔。这时候,你就需要找到别人来帮你区分,帮你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是这个道理。
这就像一个很脏很臭的湖,里面的水是死的,所以湖水不可能变干净。帮你区分的人则就像是一个抽水机,帮助你把心态上的污水一点点地抽干。脏水抽光了,压在你自己心口的大石头也就露了出来,你就能够区分出自己的干扰和盲点。
a女士就是通过我和她的交谈,看到了自己心口那块大石头的模样,同时发现了这块石头的另一种含义。所以,她才能够把这块石头当成对过去的纪念从心头移开,开始创造新的生活。
当然,区分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帮助你区分的人,即使不是像我这样受过专业训练的心态教练,至少也应该是一个具有区分能力的人。自己都理不清头绪的人,只会把你带到更加混乱的境地。
第41节:摆脱“混淆人生”的26位密码(1)
摆脱“混淆人生”的26位密码
生活中有很多近似的理念,它们的差异其实都在心态上。这一节,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在平常生活中最容易混淆的一些典型理念。
看完我对这些理念的区分之后,希望读者们能够举一反三,在其他的理念上也能很好地区分。
最好的修炼方法是,在我帮助大家对这些概念做出区分之前,你可以自己先进行区分,然后参照后面的答案,检视自己区分的结果。毕竟,不是每个人生来就能很好地区分这些概念,区分能力是靠在实践中不断磨炼来提升的。只要我们经常训练,也可以很快提高自己的区分能力。
一定要说明的是,区分没有标准答案可以参考。同样的主题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针对不同的人时,可能会有不同的区分方式。
需要区分的理念:
a。自责、负责、指责
b。负责任和承担过错
c。大我和小我
d。意向强烈和急于求成
e。智商和情商
f。沟通和争辩
g。负责任的冒险和孤注一掷
h。主观和客观
i。严肃和严谨
j。我希望和我来做
k。知道和做到
l。能力和权力
。焦点在外和?
第 3 部分
欲望文
第 3 部分
快捷c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更加明白自己的本质。
那么,我们要怎样来d察自己的内心呢?先来听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农夫在谷仓里劳动,不知何时把心爱的怀表弄丢了。
农夫心急如焚,因为这是他的妻子送给他的结婚礼物,一定不能丢。他找了半天没找到,不知如何是好。
第28节:倾听内心的声音(3)
正好看到一群孩子在外面玩,他就说:“你们如果谁帮我找到丢失的怀表,我就给他一块钱!”
孩子一窝蜂地冲进谷仓,他们找了很长时间,结果翻遍了谷仓,还是谁都没找到怀表。
天色已晚,孩子们陆陆续续都回家去了,但是有一个孩子留了下来。
他说:“我不要钱,但是我能找到你的怀表,再给我一次机会吧?”
“好吧!那就麻烦你快一点!”农夫说。
这个孩子再次走进谷仓,找了一个位置,静静地坐了下来。
周围渐渐安静下来,悄然无声,只听到有个微弱但却清晰的声音从谷仓的角落里传来,滴答、滴答、滴答……
这个孩子轻轻地像猫一样,循声走到右前方的角落,在一堆稻草下面找到了那块怀表。
那么这个孩子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
正在于他让自己静下心来,排除了周围的一切干扰,所以他能听到这个细小的天籁之音。因为当别的声音都消失的时候,你想找到的那个声音就变得非常清楚了。
同样,我们要d察自己的内心,也要排除一切的干扰和杂念,保持平和的心态,全情投入进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看清自己的内心。
第29节:不同的人,是你不同角度的镜子
不同的人,是你不同角度的镜子
解决不同的心态问题,d察的维度和人群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你想解决工作上的心态问题,就可以通过了解同事、上司、下属、客户的评价,来间接d察你自己的心态状况。
在这里,我们就以工作这个d察维度和人群为例进行展开。
同事
普通的同事都很佩服你。他们都觉得你很了不起,拿下了一个大客户。
上司
上司给你加薪但没有给你升职。他找你谈话的时候,评价说:“总体来说,你做得很好。但是有一点,我觉得你以后可以试着改进。你在谈判开始的时候给了我一个计划,在谈判结束的时候给了我一个成果汇报。但是中间的环节,我基本不知道你在做什么。这对于我来说,感觉很不好,我觉得这个项目有点outofntrol。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下属
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下属说:“我们都觉得你是最好的头儿。在做谈判方案的时候,我们每次加班,你都和我们一起。而且,在你的领导下,我们的方案做得很棒很充分,对对手的弱点也把我得很准,最后赢得很漂亮。我们都很佩服你!”
客户
客户在某一次跟你吃饭的时候说:“你们做得很好,准备得很充分。不过,不知道我的感觉对不对?我发现谈判的时候,你好像有点紧张?”
这样,通过各个维度、各类跟你工作相关人群的全方位d察,你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从同事那里,你知道自己是个能力不错的人;上司给你的反馈意味着,你有很强的计划和执行能力;下属的话最正面,他的话证明你有很好的领导力;客户的评价也以正面的评价为主。
但是,从对周围人群的多维度d察,你还是能够立刻发现自己心态上存在的问题。比如,你不懂得作为一个下属应该有的心态(随时向领导汇报自己的工作进展,消除领导的后顾之忧),以及你面对客户的时候还是会紧张。
了解自我和环境,同时明确自己存在的问题——这就是我们通过全方位d察能够了解到的东西。
第30节:看穿他人内心的9大技巧(1)
看穿他人内心的9大技巧
在进行全方位d察时,除了需要正确的态度之外,还要运用一些技巧,才能让d察的效果更好。这些技巧包括:
一、分析别人言行举止的出发点
有时候,人们的言行举止看上去一样,但由于出发点不同,性质也就不一样。
这样,我们就要去思考: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他的出发点是什么?
所以,全方位d察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弄懂对方说话或行为的出发点在哪里。
通常情况下,一个人说每句话、做每个动作都是有原因的,不会是无目的的。他说这番话和做这一系列事情的目的,就是他的出发点。比如,他可能想被认可、需要被爱、需要被理解、证明他说得对、给自己找个借口等等,不胜枚举。
掌握了出发点,就等于掌握了对方的第一手资料,整个d察的过程就会有的放矢,更有针对性。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案例,可以说明出发点的重要性。
甲乙二人是好朋友,合伙做生意因钱财而产生矛盾,最后不欢而散。突然有一天,乙将甲告上法庭,说甲污蔑他是贼,偷了甲的钱,而且还四处散播:乙不光偷了甲的钱,还偷了别人的钱和东西。
甲被传唤到法庭后,便否认所有的指控。他反复为自己辩护,说自己只说过这句话:“我没说乙偷了我的钱!”
法官又传证人出庭,六个证人都证明甲只说了一句话:“我没说乙偷了我的钱!”
此时法官发现,每个证人对这句话的理解都不同,从意思上能说明甲真的污蔑了乙,但在文字上却抓不到任何证据,因此法官当庭释放了甲。
下面,我们把甲分别对六个证人说“我没说乙偷了我的钱”的出发点剖析如下:
1“我”没说乙偷了我的钱!
(出发点——证明自己清白的同时,暗示有其他人说乙偷了我的钱)。
2我没“说”乙偷了我的钱!
(出发点——证明自己守口如瓶,同时暗示别人:乙偷了我的钱)。
3我没说“乙”偷了我的钱!
(出发点——我的钱被人偷了,让大家怀疑乙)。
4我没说乙“偷了”我的钱!
(出发点——乙对我的钱做了手脚)。
5我没说乙偷了“我的”钱!
(出发点——乙偷了其他人的钱)。
6我没说乙偷了我的“钱”!
(出发点——乙偷了我的东西)。
甲在不同场合跟不同的人说这句话时,所采用的语气、神态、声调和强调字的重音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含义也就各不相同了。
二、d察别人的情绪
情绪中携带着每个人内心深处最真实的信息,而且人每时每刻都会有情绪,即便是平静也是一种情绪。
通过别人的情绪,你可以迅速d察对方真正想表达的是什么,对方对你真实的评价是什么。只有这样,你才不会误解别人的意思,也才不会误解别人眼中的自己。
三、100%接收别人的“暗藏之机”
普通人总是容易把别人的话或者做的事情,按照对自己有利的方向理解。这样的d察,就是选择性的d察。如果取这样的方式,我们就容易错过很多重要的信息。
对我们来说,在d察他人的时候,应该先把自己的标准放下,像电话的听筒一样,先把所有的信息全部接收进来,再通过我们后面介绍的其他方法进行整理、区分和取舍。
四、巧用沉默
如果我们总是急着表达自己,不停地说话,不停地做动作,我们就很难让别人觉得有机会表达。只有令自己闭上嘴巴,静下心来,保持沉默,同时维持静止的状态,你才有机会d察到别人和周围的环境。
在d察别人的时候适时地保持沉默,能够给别人营造一个畅所欲言的空间。让别人无所顾忌地评价你,你才能够得到一面真实反映自己的镜子,而不是哈哈镜。
五、用肢体语言引导他说出内心的秘密
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希望得到对方反馈的诚意,才能让别人表达对你的真实看法。
在必要的时候,你可以轻触对方的手臂和肩膀,轻拍对方的手背,这都表示你对对方的支持、鼓励和自己在用心接受对方传达的讯息。
第31节:看穿他人内心的9大技巧(2)
或者,你可以尝试把身体前倾、点头、配合面部表情、微笑或者进行眼睛视线的接触。这些都向对方表示了你正在专注地理解他的表达。
而你那双会说话的眼睛更是胜过千言万语。你可以通过好奇的目光,表示你对他讲的内容有兴趣,他会更愿意表达;也可以露出等待的目光,停下来等待的时候,让对方感到你在渴望回应;你还可以通过支持的目光,用目光坚定而有力地支持对方持续的沟通;偶尔露出疑惑的目光,有时可以代替发问;你还可以露出理解欣赏的目光,理解和欣赏的目光会碰撞出更多共鸣的火花。
六、深度挖掘信息
当你希望d察更多,你觉得别人对你的解读还不够全面、不够到位的时候,你可以通过提问来引导别人表达更多。
在适当的时候,就有关的内容提出问题,向下挖掘,让对方继续说下去,可以取得更深入的资料。
七、不辩论是最好的回应
总会有人通过各种方法来表达对你的否定,他们或者会直接说出你不好的地方,或者会通过行为来表示。这个时候,你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在对方刚刚表达完的时候,就作出评论式、批判式的回应,这样只会引起对方的防卫。
如果你还想听到真实却逆耳的话,如果你还想获得真诚的表达,如果你还想d察真相,就不要做出这么愚蠢的举动。
当然,你可以礼貌地表示你并不完全认同他的观点,但却应该保持对他的理解和尊重,并且继续认真地d察他的言行举止。
八、欣然接受赞美
如果别人的言行举止表明,他在表扬你,这时候你就适时地表示一下感谢吧。这样也是一种很好的回应,对方会感受到你沟通的诚意,也会更愿意继续对你做出评价。
九、确认你们是在同一个频道
如果你发现在你的d察中,有一些易于混淆的地方,请跟对方确认一下你收到的信息是否和他想表达的保持一致,以避免双方产生误解。
确保双方在同一频道上,你d察到的才正是他表达的。
因此,d察是全方位的。你可以用耳朵倾听他人,也可以用眼睛观察他人。
用耳朵听、用眼睛观察,同时核对两种信息是否一致;也可以用心去感受,内心灵敏的直觉没有边界,且更具穿透力。
曹c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料敌在心,察机在目。”
古时候很多领导者,靠d察时局和人事来运筹并决胜!
第32节:听!越深入越有效
拥有超强的d察力是我们了解别人、了解自己的最好方法。
听!越深入越有效
不管是d察自我,还是d察别人,我们的d察关注的不是表面的答案、信息,我们d察到的应该是最真实的含义。
d察别人的时候,我们关注更多的应该是别人的弦外之音,比如褒奖之外的否定,贬低之外的肯定等。
而在d察自我的时候,我们要透过自己表面的言行举止,去挖掘那个埋藏在心底的自己。就像从人的笔迹看人的性格一样,一切言行举止都是由心而发的,都会留下心的痕迹。所以循着一个人言行举止的路径,常常可以捕捉到一些关于内心的蛛丝马迹。
《史记》中记载了一则有名的故事——“季札出使”,可以让我们对d察弦外之音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在《吴太伯世家》里面记载,季札去出使列国,为了欢迎这位使节,每个国家都奏乐迎宾。
在听到不同国家的音乐时,季札总能听出该国的民生动态!
演奏周乐时他听出来的是人民“勤劳而没有怨言”,一副百业待兴的景象;
奏郑乐时,他听到的是“其细已甚,民不甚也,是其先亡”,认为郑国民不聊生,乃亡国之音;
听到齐乐时,他认为齐国有泱泱大风,断定姜太公治理的国家前途无量;
而听到陈乐时,则断言“国无主,其能久乎”,认为他们国家没有领导人,不能长久了。
季札的d察境界可谓是“出神入化”,他不仅能够从音乐中听到背后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状况,就连声音以外的信息都逃不过他的双耳。
立体式d察,就应该像季札这样能够听出弦外之音。我们要能够从兴趣爱好、行为举止、生活经历、语言内容、情绪和弦外之音等各个方向去d察人的信念的核心——心智模式。
d察的最高境界是明察秋毫。当我们对生活的环境、周围的人事物,都能有清晰、明确的d察和感觉,做任何决策也就会从容不迫、进退自如了,生活也就变得简单而圆满了!
做一个企业管理者,要想“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就更需要清晰的d察!
如果你能d察到这种程度,就会发现更多的可能性,领略更多不为人知的精彩!
第33节:360度区分为你扫清障碍
正能量与负能量——360度区分为你扫清障碍
可以说,区分是调整心态的最核心的部分。
心态修炼中的360度区分,主要是指通过一定的分析整理,让我们认清自己的思想和情绪等状况,区分出正面心态和负面心态,找到自己的目标,并排除看似合理实则是阻碍目标实现的负面信念。
360度区分的具体内容包括:我们当下的心态是什么?哪些心态主导了我们?哪些心态是正面的?哪些心态是负面的?
如果用电脑的工作过程来比喻心态修炼的过程,d察就好像是电脑的输入系统,发问和回应就好像是输出系统,互动就是c作过程。
那么区分像什么呢?就好像是电脑的中央处理器——cpu,通过d察输入电脑的资料,都要经过它的处理才能输出有价值的信息。
我们也是一样,通过d察掌握了很多信息,但是还需要区分出一些信念上的盲点和混淆的部分。
想要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态,就必须懂得区分。
就像音乐家了解音乐,是因为他能够区分不同的旋律、不同的音符、不同的乐器、不同的五线谱。
化学家研究物质,是建立在对分子式、元素、化学反应等方面的区分上的。
厨师掌握烹饪的精髓,是因为他能够对色、香、味,及原料、调料、菜式的微小差异做出区分。
幼儿园的老师能够理解孩子,是因为她能够区分出孩子们不同的表情、不同的动作有什么样的含义。
生物学家总是能从声音就分辨出来,哪个是蟋蟀、哪个是蝉,或是别的什么。
那么,在心态修炼中,我们为什么要区分呢?
通过立体式d察,我们只是重温了以往的行为和表现,并没有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
也有时候,我们在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心态是互相矛盾、互相冲突的,即处于“两难”的境地。
还有的时候,当外在环境已经发生改变,我们却惘然不知,仍然在用过去的经验来解决未来的新问题,出现思维的盲点。
那么,我们自己的心态到底是怎样的?到底是哪些心态主导了我们?这些心态中哪些是积极正面的?哪些又是给我们造成负面影响的?这些问题的答案,只有通过区分才能得到。
人的心态复杂多变,只有从360度的方向,多侧面、多角度灵活地区分,才能最终认清。如果区分不出阻碍我们行动的负面心态,那么拓宽自己的信念就无从谈起。
第34节:混淆的信念是你最大的路障(1)
混淆的信念是你最大的路障
心态修炼中的360度区分,到底是要区分什么呢?
首先,要全面分析自己的心态真相,然后区分出那些阻碍我们做出正确判断的负面信念。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因为心态上的执著而迷失自己的方向。心理学中称之为“斯格托玛”效应,希腊文直译为黑暗、失去了部分视野,或称为盲点。这里用来说明,一个人超出自己习惯的范围就会看不到、听不进,只能看到有限的可能性,排斥了对更多信息的感知。
只要我们受到了以前的思想影响,先入为主了,我们就会固执于自己已有的信念,对其他认识问题的角度产生“斯格托玛”效应。这时候人是看不清自己的盲点的,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潜力在哪里。
区分就如拨云见日,透过层层迷雾,直到让我们如实地看到真相。
一位在大学里工作的女教授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情。
原来校长想提拔她做教务处长。但是她认为做教务处长会付出很多精力和时间,自己最想做的是照顾好家人,经营好自己的家庭,所以没有答应出任教务处长一职。
过了一段时间,她发现校长对自己的态度渐渐冷淡了。她感到很苦恼,于是就跟我聊了聊。
我:校长从什么时候开始对你冷淡了?
女教授:从我拒绝他做教务处长这个职位开始。
我: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女教授:一是他忙,二是对我很失望吧!
我:失望什么?
女教授:觉得我不上进,认为我有能力又不为他分担。
我:哦!如果你是校长的话会有怎样的感受?
女教授:也会很不开心啦!
我:你拒绝了校长提拔你做教务处长,是不是你自己的选择?
女教授:是我自己的选择!
我:你达到自己的目的感受怎么样?
女教授:做我自己选择的,当然开心了!
我:第一你实现了你的目标,做了你想要的选择,所以你开心;第二校长没实现他的目标,他不开心!所以他对你疏远了,你觉得他做得怎么样?
女教授:要说也是,毕竟这让他很为难。但我为此很烦恼,感到很委屈,因为我这样做也没什么错啊。
我:你没有错,你的领导也没有错。只是你没有区分到人与事。在你拒绝领导的任命时,你知道他会为这件事不满意的,但并不代表他对你人不满意,否则他也不会提拔你;从另一个角度说,你只为你的家庭这个目标负责任了,没有为第二个目标——和他有个很好的关系负责任。所以,关键在于你有没有为改善你们之间的关系再做些什么。
女教授:噢!我明白了!
这位女教授之所以会感觉到苦恼,就是因为她没有对许多混淆的信念做好区分,而且始终生活在自己的逻辑当中——“认为自己没错!校长不该这么对我!”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恰恰是这些信念的混淆,让我们处于两难的境地,阻碍我们做得更加卓越。
第35节:混淆的信念是你最大的路障(2)
其实,在这位女教授身上还有更多的地方需要区分,比如做了处长就不能很好地照顾家庭了吗?或者她对付出这么计较,那就一定能照顾好家人吗?因此,我建议这位女教授一定要正视这些区分,因为这能帮助她进一步理清自己混淆的信念,打开信念的盲区。
区分让我们更加清晰地面对自己心态的真相,排除那些似是而非、阻碍我们正确判断的信念,进而有助于我们改善自己的行为。
其次,区分让我们发现自己心态上的“阳光地带”。
什么样的心态能让我们获得成功?是积极的心态!
是什么让我们发现对自己有利的积极心态?是区分!
有一个农民,他家的屋子总是很暗。农民心想:“没办法,谁让我的屋子是朝西的呢。”
有一天,农民爬到屋顶的阁楼去找东西,忽然发现屋顶有一个天窗,只不过上面盖满了灰尘。
他很惊喜,连忙让妻子拿来笤帚。花了一个小时的功夫,天窗的灰尘被清理干净了。阳光从屋顶透了进来,农民的小屋一下子便亮了很多。
有时候,我们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一无所有。我们每个人的心态都有“阳光”的一面,只是看你是不是能够通过区分来发现。
假设说,你踏入职场,做的第一个案子就成功了。这时候,你觉得自己很幸运吗?
如果你只是抱着侥幸的心态,那么很抱歉,下一次你就不一定能做成功了。因为,幸运就像买彩票一样,是个随机事件,你并不拥有支配“幸运”的钥匙,因为你不是上帝。
在心态修炼的第一个环节,你应该已经学会怎样d察。通过d察,你在自己的记录中,做了很多的准备。
在立体式d察中,你得出的结论是,你做好了与同事的配合,与客户的沟通,最终顺利完成任务,并得到了老板的认可,尽管你跟老板的沟通有些不太同步。
那么,在“区分”的环节,你要怎么让这些结论被进一步地消化,好让它们转化成你血y里天然流淌的成功因子呢?
你要区分出来,正是认真、团队意识、沟通意识……这样一些正面的心态让你获得了成功。因此,你要借助区分总结出自己心态中“阳光”的那一面,并坚持下去,你离下一次成功就不远了!
再次,区分让我们剥除心灵上的“盔甲”,发现被遮盖的潜能。
按心理学理论的说法,每个人潜意识里都会有自我防御系统,保护自己免受外来侵害。然而,防御系统过强或过度滥用,就会让人好像披上一层厚厚的“盔甲”,把潜能掩盖住而无法彰显出来!
第36节:混淆的信念是你最大的路障(3)
这些“盔甲”还有可能是我们在做事情不成功时,给自己找的理由、借口、证据。我们这么做是为了让自己的失败合理化,让自己心里可以更平衡,而我们往往还不自知。防御系统本身是对人有益的,但过多就变成了逃避现实,变成了自我超越、自我实现的障碍。
你经常会听到有人说:
“哎呀,现在市场环境太差了!”
“我们的员工素质跟不上!”
“我们的资源不足!”
“我们的资金不够!”
我们总是喜欢把自己做不好的原因归结为这些外部因素。但是,事实上,我们往往忘记了问题可能就出在自己身上!
有一个小伙子,上班总是迟到。每次迟到的时候,他都喜欢跟上司说:“对不起!我这个人时间观念不强,下一次保证准时。”但是事实上,他依然每天迟到。
我就直接向他指出,他把自己经常迟到的表现归结为自己“时间观念不强”,这是一个负面的信念,对他以后的改正没有任何帮助。而且,他说“下一次保证准时”的时候,只是表明他会在行为层面上改变,但他的心态却依然没有变——因为“我这个人时间观念不强”!
他如果想要进步,不再迟到,就要在自己的心态和信念上进行区分。我问他:“你如果只是时间观念不强,为什么不见你早到,反而总是看到你迟到呢?”
这个小伙子沉默了。于是我又继续帮助他区分:“你是真的想做好呢?还是怕被批评、指责呢?”
他沉默了一下,然后告诉我,事实上,他说这番话的目的只是希望“不被批评”而已。
我帮他分析说:“我认为你为自己找了一个很好的借口,你只是敷衍一下,但是它对你的进步没有任何帮助!”
听了我的话,他才终于正视了自己的问题。
有时候,我们难以被别人了解,只是因为穿了太过厚重的盔甲。区分,让我们脱去所有的伪装,坦诚面对真实的自己,尤其是自己身上那些显而易见的伤痕。
被遮掩的伤口不会自动愈合,被发现的伤口才有消失的可能。
第37节:360度区分其实很简单(1)
360度区分其实很简单
人的技能和才华需要内在素质支持,才能发挥得更好。那么,区分需要什么样的素质呢?
古时候,庖丁替文慧君宰牛,他c作过程中发出的声音和节奏,就像音乐一样美妙。
文慧君惊叹道:“啊!真是妙极了!你的技术怎么会达到如此高超的地步?”
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刚开始学宰牛时,看到的是一头整个的牛;三年后,我所能看到的就是牛的各个器官了;现在,我根据心神去用刀,不需要用眼睛看,行动跟精神合二为一。我宰牛按照牛身上的纹理脉络用刀,刀在骨头的缝隙间行走,宽宽绰绰,游刃有余。普通厨师一个月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砍骨头;好厨师一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割r;而我这把刀虽然已经用了十九年了,依然锋利无比。”
庖丁对牛骨骼和r的区分达到如此高超的境界,所有才会游刃有余。而我们在对自己的心态进行区分的时候,同样需要“道”。要怎样才能达到庖丁的境界呢?
下面的四点,就是我要告诉大家的区分之“道”:
一、区分事实、真相和演绎
我们审视自己的心态的时候,常常不够客观,容易给自己找借口。这时候,要辨别出什么是真相,什么是借口,就要学会区分事实、演绎和真相。
这当然是具有很大难度的工作。事实上,我们在讲全方位外部d察的时候也说过,即便一个人努力地去做到中立、客观,也永远不要指望这个人能够100%的中立、客观,因为人的感受和所说的话永远都是主观的,带有感情色彩的。这一点是我们首先必须认清的辩证法。
如果我们想要很好地做出区分,就需要中立、中立、再中立!客观、客观、再客观!
什么是事实?什么是真相?什么是演绎?我们先来看看大圣人孔子的故事。
孔子的一位学生煮粥时,发现有脏东西掉进锅里去了。他连忙用汤匙把脏东西捞了起来,同时想把煮的粥倒掉。但这时候,他忽然想到,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啊!但是这些粥已经脏了,也没办法给别人吃,他就拿起勺子自己把弄脏的粥吃了。
刚巧孔子走进厨房,以为他在偷吃,便教训了这位负责煮饭的同学。后来经过调查,大家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孔子很感慨地说:“我亲眼看见的事情也不一定真实啊!何况是道听途说呢?”
上面的故事里,学生吃粥是孔子看到的“事实”。这里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看到的并不一定是事实,也更不等于真相。
孔子觉得这个学生“偷吃”——是根据他所看见的“事实”做出的演绎。
但是这是真相吗?真相背后,我们看到这位学生真实的心态又是什么呢?
真相是,这个学生不是在偷吃,而是在吃已经弄脏的粮食。而支撑他做出这样行为的心态是,他觉得“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应该珍惜粮食。
第38节:360度区分其实很简单(2)
即便是孔子也难免被演绎所干扰,不能马上看到真相。但是,圣人的可贵之处是他们懂得迁善心态(注:迁善,来源于《易经》中的“君子见善则迁”,表示人把心态调整到最佳状态),善于调整自我的标准。因为他们心中长期以来养成的客观、中立的品德如明镜高悬般清澈无比,所以他们的区分总是更加准确的。
通常我们讲,我们要尽力地弄清事实和真相,不要去演绎。但是我们哪怕是基于自己的行为所作出的判断,都很有可能是根据演绎得出的。
例如,很多人迟到之后,都会为自己辩解说:“今天是因为塞车”“今天不小心多睡了一会儿”……这些说法看上去好像是事实,但其实这只是为了自我安慰而“演绎”出来的借口。
真相是什么呢?或者说,你的真实心态是什么呢?你的真实心态是,对自己的要求不够严格,所以总是拿各种外部的原因当做借口。
连圣人都难免犯错,我们想要通过360度区分认清自己的心态,就更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客观、中立。我们只能相信客观的事实才是真相,我们要主动地杜绝主观“演绎”给我们带来的干扰,因为这是我们在纷繁的世界中,区分事实、认清心态的唯一出路。
二、区分“利益”和“立场”,一切皆有原因
人在进行区分的时候,常常容易站在自己的“利益”和“立场”来看问题。
我认识的一个年轻人akon,他最近参加了所在公司的晋升选拔。和他一起参加的一共有三个人,最后另外两个人都顺利地晋升了,只有他没有得到自己理想的职位。
akon:我觉得不公平,这次选拔,另外两个人明明都不如我。
我:那你说说,他们哪里不如你?
akon:那个a,为人古板,什么本事也没有,不过是靠名校博士的头衔而已。那个b,本事倒是有一点,但是业绩绝对没有我好。他为什么能升职?还不是因为跟领导打得火热!
我:你说的a和b,他们跟你晋升的是同样的职位吗?
akon:a申请的是技术主管,b申请的和我一样,都是产品类的管理职位。
我:是这样。那我们现在换一个角度来看看这个事情。我们来分析分析,你们领导为什么选a和b。一个技术主管,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当然是技术。你的同事a,是名校博士。我们虽然不能一概按学历论能力,但是对于技术人才,博士和硕士还是很不一样的。你说他古板,这一点是不是一定让他做不好技术呢?不一定。古板的人反而更稳定呢!
第39节:360度区分其实很简单(3)
akon:好像有点道理。
我:我们再来说说,你的直接竞争对手b。这时候,你应该从自己的立场跳出来,猜一猜你们老板的想法。也许,他觉得b执行力可能弱一些,但是选择b他更能掌控事情的进展,更放心。
akon:我可不想整天跟在领导p股后面!
我:你还是把自己的情绪放在了里面。难道你不需要跟领导汇报工作进度吗?你的下属要是总是不找你汇报情况,你心里会怎么想呢?
akon:你说得好像都有道理,为什么我原来没想到呢?
我:你一直都觉得不是自己的问题,又怎么能在自己身上找到答案呢?
抱着原有的利益和立场,我们会觉得自己横看竖看都没有问题。因为,正是原来的利益和立场,驱使我们做出了当时的行为。只有跳出自己的固有“利益”和“立场”来看问题,我们才能走出误区,顺利地进行360度区分,真正认清我们的心态,抓到问题的本质和根源。
三、世界上根本没有“两难问题”
赵传的《我是一只小小鸟》中唱道:生活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哪一个更重要?
在歌中,“生活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好像是一个两难问题。其实,是歌者自己的假设混淆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人为地把它们对立起来了。现实中,有很多人面对生活的压力,也同样活得很有尊严。
我再举一些年轻人常常遇到的所谓“两难”问题。
一个女孩子很想嫁给一个男人,但她姐姐不同意,所以她觉得很为难。
一个男孩子想要去大城市闯荡,但是觉得这样无法照顾爸妈,对爸妈不孝顺,所以犹豫不决。
……
其实,只要我们懂得区分,就可以击破这些“两难问题”的假象。而且,我们区分所要针对的,正是这些心态上的偏差。
事实上,第一个女孩的心态是,她自己没有面对困难,而是在逃避!如果她真的想嫁给这个男人,姐姐绝对不是障碍。
第二个男孩也是在心态上走偏了方向。他把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混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假的“两难”表象。不管是在大城市还是小地方,在哪里能够获得事业上的成功,才是决定你选择的要素。而孝顺的问题,不在于你身在哪里,而在于你对爸爸妈妈是不是真的关心。
在纷繁复杂的事情面前,只要我们能够勇敢地击破“两难问题”的假象,在处理问题时就能像庖丁解牛一样游刃有余。
第40节:360度区分其实很简单(4)
四、旁观者往往比你看得更清楚
有时候,因为自身的痛苦,我们会陷入一种迷茫。这时候,我们必须主动地去寻求别人的帮助,借助别人的力量来完成心态的区分。
有一位a女士失恋了。她觉得自己努力地尝试过走出来,但是她没有成功。于是,a女士找到了我。
a女士:我失恋了……我好烦……
我:我很理解你,除了烦之外,你的感受怎么样?
a女士:很难过,很痛苦……
我:为什么把自己搞成这个样子呢?
a女士:因为我失去了爱啊……
我:看你如此伤心,可见你心中还有爱!
a女士:你说得对!我很爱他!他不爱我了,所以我很伤心!
我:既然你心中有爱,对方对你心中无爱,爱在你这一边,你并没有失去爱,只不过失去了一个不爱你的人!
a女士:(沉思了一会儿,长舒了一口气,眼睛又重新放出了光芒。)嗯!是啊!我虽然还会感觉很痛,但是我的心情已经好多了!我会珍惜这段经历,我知道我会再找到爱我的人。
就这样,a女士终于走了出来,开始放下过去重新生活。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一旦掉进了失恋痛苦的深渊当中,很多东西自己看不到,更区分不到,很容易就会陷入痛苦的情绪当中难以自拔。这时候,你就需要找到别人来帮你区分,帮你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是这个道理。
这就像一个很脏很臭的湖,里面的水是死的,所以湖水不可能变干净。帮你区分的人则就像是一个抽水机,帮助你把心态上的污水一点点地抽干。脏水抽光了,压在你自己心口的大石头也就露了出来,你就能够区分出自己的干扰和盲点。
a女士就是通过我和她的交谈,看到了自己心口那块大石头的模样,同时发现了这块石头的另一种含义。所以,她才能够把这块石头当成对过去的纪念从心头移开,开始创造新的生活。
当然,区分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帮助你区分的人,即使不是像我这样受过专业训练的心态教练,至少也应该是一个具有区分能力的人。自己都理不清头绪的人,只会把你带到更加混乱的境地。
第41节:摆脱“混淆人生”的26位密码(1)
摆脱“混淆人生”的26位密码
生活中有很多近似的理念,它们的差异其实都在心态上。这一节,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在平常生活中最容易混淆的一些典型理念。
看完我对这些理念的区分之后,希望读者们能够举一反三,在其他的理念上也能很好地区分。
最好的修炼方法是,在我帮助大家对这些概念做出区分之前,你可以自己先进行区分,然后参照后面的答案,检视自己区分的结果。毕竟,不是每个人生来就能很好地区分这些概念,区分能力是靠在实践中不断磨炼来提升的。只要我们经常训练,也可以很快提高自己的区分能力。
一定要说明的是,区分没有标准答案可以参考。同样的主题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针对不同的人时,可能会有不同的区分方式。
需要区分的理念:
a。自责、负责、指责
b。负责任和承担过错
c。大我和小我
d。意向强烈和急于求成
e。智商和情商
f。沟通和争辩
g。负责任的冒险和孤注一掷
h。主观和客观
i。严肃和严谨
j。我希望和我来做
k。知道和做到
l。能力和权力
。焦点在外和?
第 3 部分
欲望文
本文网址:https://www.7wav.com/book/58296/852816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7wav.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