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WAV > 高辣 > 嫡女正妻 > 嫡女正妻第47部分阅读

嫡女正妻第47部分阅读

推荐阅读:笼中月下山后,我在民政局门口闪婚京圈首富魔君与魔后的婚后生活【恐怖游戏】人家才没有开外挂(NP)潮汐暗涌睡了舍友的叔叔予卿欢谁比谁能装(骨科H 破镜重圆)警惕,人工智能会 (np)捡到破碎的耽美文男主(校园1v1,弯掰直?)

    嫡女正妻 作者:未知

    嫡女正妻第47部分阅读

    江南蝶,斜日一双双。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天赋与轻狂。

    微雨后,薄翅腻烟光。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长是为花忙。

    唱完又禁不住感叹起来,“怪不得大哥老喜欢往外跑呢。这辈子如果没到过江南,就太可惜了!”这孩子,整天老气横秋的,刚刚十二岁呢,谈什么这辈子啊。

    等到了皖城上了岸,江府跟来的几个人便熟门熟路的先找了一家干净的客栈,包下了整整两个院子来。不出两三日,又找了信得过的中人寻到了两家位置不错的院子,都是按照姚采澜的要求,选在了城郊地带,风景好,交通也不算偏僻。

    姚采澜坐着车领着孩子们看了看,当场就拍板定下了一家,然后麻溜的带着人搬家,正式入主。

    江南的住宅比起北地大不相同,小楼多,到处都是绿树丛生,花朵满枝,整个院子虽然小巧玲珑,却又紧凑得很,住起来一点也没有逼仄的感觉。后院起了好几座二层的楼,坐落在花丛掩映当中,看起来极为别致。大家都这座宅子都很喜欢,刚住进去的时候,天天成群结队的在院子里转悠,看看花,看看竹子。

    江南处处充满了诗意。就连铁锤这个懒散的,这两天也忽然来了兴致,把布满尘土的琴从行李箱中找出来,叮叮咚咚的,合着满院绿色,弹得很是尽兴。

    一安顿下来,姚采澜就派人给曾家送拜帖,待有了回音就带上几个孩子拜访曾家。

    江夫人的正经娘家早已败落,唯一的弟弟早些年就得病去了,膝下也没有子女,整个家就这么散了。因此,姚采澜要拜访的是曾家本家。江夫人其实只是曾家的偏支,与本家隔了好几服。曾家家大业大,枝叶繁茂,不少的子弟在京都和各处为官,势力不可小觑。江家跟人家比起来,就算是小门小户了,根本不能同日而语。

    姚采澜换好了正式的衣裳,领上三个装扮一新的孩子,拿上早就备好的礼物,不过就是些北地的特产而已,足够新奇稀罕,但绝算不上名贵。第一次登门拜访,还需谨慎一些,既要表露诚意,又不能让人轻视了。

    世家大族,果然不同反响。光这宅子是格外的博大幽深,青砖木楼,雕梁画栋的,移步换景,曲径通幽处,很是让人大开眼界。

    姚采澜他们跟着出来迎接的一个头发梳的流光水滑的老嬷嬷动转西转的,足足走了有一炷香的功夫,才算是到了内院。

    曾家掌权的是曾老夫人,一头银丝,通身的气派,脸上是久居高位的优雅和从容。见了姚采澜一行人满脸很亲切的笑容,很平易近人的直接让姚采澜称呼她为“外祖母”,让孩子们叫她“曾祖母”,又拉着铁锤和墩子的手问这问那,末了又埋怨姚采澜在外寻了宅子,非得留她一家人住在曾府。

    姚采澜并不敢把这位老太君的话十分当真,寻了个由头婉绝了。曾家老老小小简直有上百rr子人,里边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自己还是不去掺合的好。

    老夫人满脸的不高兴,转眼却又指点着旁边伺候的如今管着家的大奶奶,“金凤,江家的这事就教给你了,有什么事就让采澜直接找你,务必要周旋好了!”一旁站着的大奶奶忙点头应着了。

    这曾家一向以慈善之家著称,对姚采澜这远房的亲戚倒也算是真心实意。

    老太太喜欢热闹,看铁锤嘴巴甜、说话讨喜,而墩子又乖巧,有事没事的就爱把铁锤和墩子一起唤过去玩耍,也让初来乍到的他们迅速的认识了不少可以一起玩的朋友。小惠是已经订了亲的人,是不好太频繁出门做客的。越是大户人家,越是讲究这个。

    在给铁锤寻觅书馆、萧先生开诊铺以及给墩子寻觅良医的事情上,曾家都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尤其是铁锤,得以在曾家家塾附学,这还真是天大的面子。因为曾家人才辈出,上百年间,光进士就出了好几位,举人、秀才就更多了。所以,曾家家塾在江南也是远近闻名的。

    姚采澜除了时常进去看看老太太之外,另外也给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大奶奶备了份厚礼,这也是应该的礼节,毕竟是几乎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那位大奶奶姚采澜跟她打过几回交道,不愧是老太太亲自挑选的长房长媳,果然做事稳妥,滴水不漏。姚采澜便也诚心诚意的想与她相交。

    来到南地,墩子的病果然好了很多,频率降低了,程度也降低了不少。喜得姚采澜诚心诚意的跑到了城外的舟山寺上了不少的香油钱。

    墩子的事终于算是部分性的解决了,西北的战事便显得更加紧要了。

    由于曾大奶奶的全力帮助,姚采澜结交到了本地卫所的一位杨千户的夫人。

    卫所之间是有驿站作为通讯手段的,利用这位样千户的关系,至少江家与西北战地的书信联系又重新建立了起来。

    江清山的书信越发的少了,从杨夫人那里也打听不到什么详细的消息。试想,就是贵为皇帝的也未必能清晰的知晓战场上的境况,何况是遥远的南方了。

    姚采澜开始绞尽脑汁的想折,琢磨些自以为可能有效的法子,每次都写上厚厚一沓子信件过去。信里无非是唠叨什么“狭路相逢勇者胜”,还有其他的自己瞎琢磨的所谓对付羌戎强大奇兵的天马行空的法子,诸如生石灰撒马眼之类,自己看看都觉得可笑得很。

    第一百三十一 盼归

    转过了一年,石头便很高兴的写了信来炫耀。他通过了考成了府学正式的生员,再也不用额外付费了,而且还有朝廷提供的钱粮可拿。

    尽管石头则信里极力渲染他如何用功,如何努力,如何出奇制胜、天道酬勤,对于石头在读书的天分,姚采澜始终是没有信心的。她能通过考试应该跟跟他祖父有相当一部分的关系。不过,石头的付出肯定也不少,只能说,金钱的力量是巨大的,每年附学生员必须缴纳的学费确实不是个小数目,这酒使得一直畏读书如虎的石头终于也勤奋了

    小惠也开始参与在宛州城开设锦绣庄的事,姚采澜想让她提前熟悉熟悉,以免婚后经营产业时不得其法。其中,姚采澜还暗地里给了曾大奶奶一成的干股,因为其中与官府打交道之处颇多,曾大奶奶在中间出了不少的力。往后锦绣庄的经营也得靠上曾家,所以,这一成的干股给的倒也不亏。

    铁锤则在林静轩的支持下开始负责第一春的事情。这次虽然没有惊动曾大奶奶,但与曾家的几位小少爷也脱不了干系。他在曾家附学,与曾家的几位小少爷很快就很熟了,并且与其中的一两个,很快就成了很不错的朋友。

    不过,曾家的家塾规矩十分森严,作业繁多而且要求严苛,令铁锤苦不堪言。

    他虽然想尽办法偷懒耍滑,提高效率,可还是觉得很有些吃不消。因为,自从他到了曾家家塾,他的作业就不能像以前一样在学里捎带手就做了,每每都得带回家做上半个时辰。虽然,这已经是家塾里排名第一的作业完成速度了,可一贯懒散的铁锤,还是非常吃不消这种高强度、侵蚀了他大量玩乐时间的学习方式。

    姚采澜见他愁眉苦脸心里暗爽,觉得让这鬼精的孩子吃点亏也不错,只是十分不真诚的随随便便抛了根“胡萝卜”给他,“等你考上了秀才我便准你再选别的书馆!”

    墩子身体好起来,便开始正式的潜心跟着萧右学习医术。萧右很喜欢墩子,这种喜欢甚至超过了石头和铁锤。因为墩子这学生真是太听话了,老师说什么他就做什么,尊师重教,一板一眼的,让萧右心里很是受用。怎么看都比他太过跳脱的大哥以及各种鬼主意层出不穷,专爱跟老师唱反调的二哥可爱的多!

    姚采澜知他乐为人师,便好心建议他多收几个弟子,也能多些收入不是么?孰料这人眼睛一翻,不屑一故道,“你以为我的学生是随随便便就可以收的么?!”

    呃,好吧。这算是夸奖了,是吧。

    不过姚采澜后来得知萧右一直在写游记,而且已经积攒了不知多少的手稿。姚采澜偷偷的央秦姑姑偷了几张萧右废弃的书稿读了读,写的很是好啊就连自知水平不咋样的姚采澜也觉得字字珠玑,出游所到之处的诸多美景,描绘的栩栩如生。中间又穿插诸多乡间趣闻、奇闻异事,均写的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如果就这样被埋没了实在是太可惜了,这样的好书应该有更多的人欣赏才对。她便顺口跟铁锤提了一句,“不知你师傅写的那些东西有没有人肯出版?”

    铁锤闻弦歌知雅意,很快就想办法找了很多的书局。不过,萧右不过是一个无名小卒,大家都不肯做撇本买卖即使都觉得书写的很有水准。

    姚采澜只好狠了狠心,“我出钱!”于是,姚采澜就又做了一回赔本的买卖。

    当然,这一切萧右全然不知,而是收到极大鼓舞,继续埋头苦写自家诊铺的买卖倒是爱答不理的,倒是让小药童墩子着急得不得了。有了这么个二五眼的师傅,真是让人不上火都难!

    至于那笔跟萧家目前的家境相比算是不菲的稿费,则由秦姑姑的手入了小惠的手,替他们在皖州城郊买了几十亩的上好的田地。反正小惠早晚都是自家的人,反正这些银子白白放着也是会被莫名其妙-的就花掉了,总之,萧右和秦姑姑都对小惠十分信任,当然,这里边不排除他们有偷懒抹滑的嫌疑。

    铁锤看着她娘苦笑的脸幸灾乐祸,“娘,您后悔了吧?我们老师一直这样写下去,会不会把我们家写破产啊!”出版的费用确实不菲,想想就让人很肉痛。

    姚采澜咬着牙一拍桌子,“出就出,谁怕谁啊!我就不信他能把我们家给写垮喽!”

    在出版游记这件事上,铁锤出力最多。因为铁锤是第一个读者,而且还承担着修改的重任。因为萧右在书中往往直抒胸臆,免不了对朝政指手画脚、针砭一二。这高高在上的皇权岂是你等小民可以随便指摘的?!所以,为了全家人的生命安全考虑,铁锤严把质量关,对书稿提出了不少修改建议。

    虽然萧右很不乐意修改,但是,不修改你就根本连出版的机会都没有。没办法,改吧。

    时光荏苒,姚采澜在一片提心吊胆中又过了两年。不过,怕着怕着,也就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江清山,你自求多福吧。萧树又参加了一回府试,却未考中。此时,小惠已经十罗了,再也等不得了。幸亏这时身处南方,婚嫁年龄上要比北地宽松上许多,女子十八岁还未嫁的虽然不普遍,但也为数不少,若是在云阳县的话,早就被人嚼舌头嚼死了。这也是姚采澜喜欢南方的原因之一。

    姚采澜跟秦姑姑商定之后,因为萧家勉强只能算小康之家,所以也就没有大操大办,走几个基本的程序就行了。小惠是个会过日子的,当然也没意见。虽然没有她父亲在场,也没办法了。小惠成亲后,两个人便返回了大名府。

    萧树还要继续攻读学业。

    姚采澜给小惠的嫁妆除了数目很不算少的一些银钱之外,还有一个锦绣庄。只不过,这个锦绣庄不是现成的,主要还得靠小惠自己去大名府去支零。反正有江老爷在,还有林静轩提供所有无偿的资金、技术以及人力、物力上的支援,倒也不用担心。

    萧树成亲后·希望能接着萧右和秦姑姑一起去住,没想到萧右不同意。他觉得现在住在江南更加自由自在,风景又美,何必就跟儿子、媳妇去挤小院子呢。

    萧树憋得几乎吐血。这人·怎么宁肯喜欢江家的那几个孩子,也不亲近自己呢?不过,这些话,他一辈子也不会问出来,只会冷着脸不发一言,一声不响的跟自己较劲。小惠只好两边来回跑,两边来回的劝·结果萧右就是不答应。

    要知道,光看你的脸子也需要一定的承受力好不好?还不如跟铁锤和墩子在一块混着开心呢!你就是说破天来,我也不去!

    秦姑姑也没办法,只好眼睁睁的看着萧树带了一肚子怨气黑着脸回了大名府。

    到年底的时候,石头回来过年,就跟姚采澜商量,说要去京城去读律学。律学?专门学大景律疏的么?

    石头详细给姚采澜解释了一番,说是当今圣上励精图治·一心重整朝纲。除了大兴科举,为国家选拔人才之外,也很重视学校的建设·比如在京都就有若干中央官学。其中除了鼎鼎有名的太学之外,还另外设了律学、画学、算学、医学等专门性的学校。律学的学生由各府学荐举,朝廷安排考试,若通过了则提供食宿,学制三年,专门学习律法知识,并且在通过最后考试之后安排到各地方去做官吏,当然大都是主簿、县丞之类的低级官僚。这样就能避过科举,走上仕途。

    “你怎么想起入仕来了?”姚采澜奇道。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太快啊。

    “最近几年我一直就有这个想法。最主要的原因是您不让我从军啊!”石头忿忿不平道·心中的无限怨念瞬间爆发了。

    “好好好,打住打住!你愿意走仕途你就去,我同意不行了么!”姚采澜连忙表示举双手赞成。只要你不去那劳什子战场,你上天入地我都不管你!

    何况,依着石头的性子和阅历,走仕途还是很合适的。这孩子办事能力很强·又有责任心,脑子也够使,好好锻炼上几年应该是能胜任的。

    进入律学的考试同样十分严格,但是,竞争却并不激烈。这毕竟不是科举正途,人们大都对学律法的生员抱有偏见,认为考不上举人的才去读律学。京都子弟中很少有人去律学学习,他们心心念念的是太学,那才是光宗耀祖的地方,就连圣上,每年都亲自去太学上课呢。而且律学出来的生员虽然可以补低级官吏的缺,但在升迁上会受到很大限制,想平步青云几乎是不可能的。而现在,内阁全部出自翰林,翰林全部出自进士,几乎已经成了金科玉律了,上个律学有什么用?!

    报考的人并不多,再加上江老爷在幕后的大力推动,石头果然上了荐举的名单。

    “在大名府还好说,到了京都那一关的考试,你不会原形毕露吧?”姚采澜担心的问。

    “娘啊,你以为府学的生员和教授都是瞎子么?他们会眼睁睁的看着一个饭桶被推荐上去么?真要被推回来还不是丢了大名府府学的脸?!你儿子我廪膳生员的名头都是自己拼了小命考出来的啊!我现在已经不是吴下阿蒙了,怎么还拿老眼光看我?!”石头不服气的大

    果然,这回石头果然没扯谎。石头带着梁子,姚采澜又派了几个人护送着进了京。直到三月底,才有信传了回来。考上了。

    好吧,这死孩子整天花样真是太多了,临去京城,还撒着欢的收购了一船的江南货物,好像是通过他在府学认识的同窗搭上了一个什么商会的线,跟着人家的船队一起进了京城。这一回又能大赚一笔吧?

    姚采澜没吱声,只等着他要是考不中,就让他把赚来的银子一分不剩的全都吐出来!理由都是现成的:光想着赚钱了,考试都考砸了,啥也别说了,银子全都交出来吧!

    幸好没用上。

    第一百三十二 尾声

    姚采澜正为儿子成功考取律学高兴着呢,从杨千户那里却忽然传来一个非常不好的消息:西北吃了一个大败仗!丢了好几座要塞,死了好几万的人……

    姚采澜也顾不上礼节了,匆忙的亲自跑到曾家去探听,曾大奶奶忙使人去打探,果然如此。

    姚采澜一连好几天晚上都睡不着觉,急得头轰轰的疼,想想就掉眼泪。老天爷,你不会让我就这样悲摧了吧……

    江南多雨,从初夏开始,就淅淅沥沥的下,天总是阴的,一直持续了大半个多月。田里的稻米积水太多,已经开始烂根了。运河的水漫出了堤坝,淹没了不少的村庄。运河两岸的不少百姓开始流离失所。

    以曾家为首的当地士绅和富户很快就行动起来,开始捐出钱银粮食,救济灾民。只可惜,面对成群结队的灾民,捐出的钱财物资还是太少了些,而官府的救济款项还不知能不能发下来。

    姚采澜强打精神,也积极的加入了进去。必须找点事做,精神才不至于崩溃。

    看着衣衫褴褛、面色黧黑的老老少少,姚采澜彻底被镇住了,暂时也顾不得去想江清山的安危,而是整日里忙忙碌碌。

    江南地界对女子要求不那么严苛,姚采澜跟曾大奶奶一起,不时的出头露面,或是搭建简易帐篷,或是施粥,或是收集可穿的旧衣物,并没有听见有人说长道短,反而赢得很多人的认可和尊敬。

    自家田地也有一部分被淹了,姚采澜直接交给了铁锤去处理,要钱给钱,要粮给粮。铁锤也顾不上去上学了,指挥着人搭建临时居所,发放衣裳钱粮,倒也安排的井井有条·难得他没犯他的懒病,脸绷绷着,一脸的严肃认真,让姚采澜很是欣慰。

    墩子小小的身子背着一个大大的药箱·紧紧的跟随着萧右,在城里进行义诊,免费给灾民看病,常常累得一回到家就直挺挺的躺在床上睡

    江清山,你在哪呢儿?你看见了么,你的儿子真的都长大了!如果你真的……我总算没有辜负你的心意,这三个孩子·都长的非常好,非常好……

    老天爷这次并没有十分发狠,雨势小了,又淅淅沥沥的滴了几天,终于放了晴,运河的水也跟着落了下去。老百姓的生活很快恢复了正常。

    此时,江清山的书信才终于辗转传了回来:平安,勿念!

    一家人高兴的又哭又笑。老天爷·你还没完全闭上眼啊!但是,所有人的神经并没有就此放松,因为战争还在继续·谁也说不准明天会如何……

    到了秋天,就像一幕大型反转剧一样,忽然大景就打了个很大的胜仗,一股脑的就把羌戎的残部赶到了草原深处去了。听说,这场大胜仗,几乎把姜戎的主要兵力全部摧毁,也就是说,歼灭了羌戎的有生力量,并且一直追击到了羌戎的大王庭,直接端了他们的老窝。这样·成千上万羌戎的青壮年男子人头落地,以此至少能换来西北安静几十年吧。

    在举国上下一片欢欣鼓舞之中,江家却始终保持平静,直到江清山的平安信传回来,一家人才真正的开心起来。

    仗打完了,江清山却没有马上回来·说是留在那里,作为最后一批回转的部队,进行护卫、打扫战场和交接等后续工作。

    当然,后来,姚采澜知道他撒了谎。他之所以又在西北耽误了近大半年的时间,因为他在养伤。他的腿早就断了。

    当江清山终于坐着车回到了他远在江南的家时,已经是转过年的暮春时节了。正是草长莺飞的季节,而在如此美景当中的人却五味杂陈,且喜且悲。

    姚采澜喜极而泣。她不能不感恩。别人她不知道,但是江清山的亲兵三十个人,除了留在家里的几个,大部分都阵亡了,包括小红的男人,张大水。小红得到消息后直接晕了过去。

    另外还有一个人,让姚采澜很是意外,就是萧如江,萧树的亲生父亲。因为他作战勇猛,很快就得到了上级的赏识。如果不是因为他出身军奴,他很可能就此平步青云了。

    不过,最为可惜的是,他最终没能撑到战争胜利,最终没能回来亲眼看一下他阔别了十几年、愧疚了十几年也想念了十几年的儿子……

    江清山的心情很不好,非常不好,当然并不是因为他的腿。

    后来,姚采澜才知道,他在那场诱敌深入的大败仗中本来就该殉国的,他已经对此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可是,萧如江,还有他身边并肩作战的亲兵们,拼了命的保住了他。

    所以,他回来了,而他们,包括萧如江,都永远留在了西北那片荒原之上,再也回不了中土的家了。

    他心里很难受,他的命是由别人的命换来的,这让他在夜里常常翻来覆去睡不着。有时候他会想,自己如果直接把命扔在那里,和那些人亲密的躺在一起,心里是不是会好过些。

    姚采澜不知道怎么去安慰他。在无数条血淋淋的生命面前,任何语言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不过,江清山毕竟是铁打的汉子,他很快就振作了起来,因为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就像上次一样,他要一个个的找到自己的战友的家人,亲手把他们拼了命该得的“抚恤金”交给他们。战友们走了,他们在这世上唯一的牵挂就是他们的家人了。他不能让他的兄弟们入了土还闭不上眼睛。朝廷的那笔钱不知道能不能也不知道何时才到账,他只能用这种浅薄的方式来报答那用血和火铸就的兄弟情。

    江清山重新站了起竦.,他用了一年的时间重新学会了如何用无力的断腿去控制马匹。他终于再一次的爬上了马背,并几乎是立刻就带着几个人踏上了寻人的旅程。如此反反复复,走南闯北,一直用了好几年的时间,他才断断续续的完成了自己的心愿。

    兄弟们,愿你们在地下保佑我,也保佑你的家人!

    尤其是对着自己的女婿萧树时,江清山费了很大的劲才红着眼睛向他说了一句,“对不住,我没能把你父亲带回来!抱歉!”

    萧树从头到尾一直沉默着,一语未发。

    后来小惠才偷偷的告诉姚采澜,萧树自己一个人躲到书房去哭了半天。

    江清山因为断腿已经被安排了“退休”,朝廷每年都有一笔并不算多的俸禄给他,算是给他的补偿。虽然那笔钱,比起江清山浑身的伤疤和断了的腿,简直不成比例。

    后来,他在家里闲的发霉才去义学那边帮姚采澜的忙。

    姚采澜受到曾家的启发,拿出一笔银钱置办了些田地,以无名氏的名义开办了一所义学,专门招收农家子弟,只学习基本文字和算学。

    与一般义学不同的是,这里的学生还需要半工半读,读半日书、干半日活来自己养活自己,并不能白白拿了钱粮。

    石头在律学学习了三年最后以一个还算不错的成绩结业,被任命为偏东南地域一个小县的主簿。他回家的时候,顺便还拐了一个媳妇。他在律学学习时候一个老教授看上了他,硬是把自己大龄未嫁的孙女塞了给他。

    这闺女性情有些彪悍,不像一般姑娘那般温柔贤淑。可是,姚采澜却特别喜欢她。显然,石头嘴上一直抱怨自己媳妇难搞,可脸上笑得很甜。

    两口子一直过的非常美满,石头始终未曾纳妾。石头在任上也做的顺风顺水,不久,就因为政绩突出提拔做了县丞。

    萧树的科举之途却并不顺利,举人一连考了三次才过了。考中进士更是曲折直到他四十岁那年才中了,从此才算踏进了仕途。期间,很多人,也包括姚采澜等江家的人在内,纷纷劝他放弃转做它途,可小树性子坚韧又偏执咬定青山不放松,就是不肯。

    不过,幸好,他的妻子总是默默的站在身后支持他,家里外头的一应事体都打点的妥妥当当,从不用他操心。所以,即使他后来官运也算亨通,即使他后来又纳了几房妾室,他却一直记得妻子的好,一直记得他们俩同甘苦、共患难时的真情。

    其实,萧树用了三十多年的时间才考中进士,比起其他绝大多数直到白发苍苍也始终默默无闻的人,也算是幸运儿了。不过,总有比他更幸运的人,那就是铁锤。

    因为曾家家塾教育的威逼,铁锤迫切想逃开这个牢笼,便拼了命的读书,结果在十六岁那年就中了秀才。然后他把书本抛开,尽情的去游山玩水,吃喝玩乐。

    后来因为他在曾家读书的时候勾搭了一个小姑娘,虽然那姑娘是个庶出的,身份并不显赫,可曾家依旧嫌弃铁锤的家世,虽然碍于姚采澜与曾大奶奶交好没有明说,而是很婉转的向姚采澜传达了拒绝之意,但意思是明摆着的:你一个小小的秀才如何还敢肖想曾家的女儿?!

    姚采澜不知道怎么回事,正莫明其妙-呢,已经彻底把铁锤给惹恼了。敢瞧不起小爷?!

    于是,他收拾书箱,又找了一家有名的书院苦读了三年,在二十岁那年就中了举人。这下,曾家可傻了眼。

    阴差阳错的,也不知怎么的,这事就让曾老太太知道了,在她过问之下,曾家倒也算说话算话,果然依言把那个庶出的姑娘嫁给了铁锤。

    铁锤却再也不肯读书,直说仕途凶险,而且劳心劳力,只肯躺在举人的名头上睡大觉。不过,他人聪明,手底下的产业一向打理的很好,日子过的很是富足。唯一的毛病就是后院里莺莺燕燕太多,他妻子性子太软,管不住这么些女人,只会在欺负的背地里偷偷掉眼泪。

    最后还是姚采澜看不过眼,亲自赶过去“大开杀戒”,狠狠的教训了几个,才算安静了下来。

    后来,这位爷实在玩腻了,闲的慌了,便开了一所书院,把因为写了游记已经小有名气的萧右并其他几个有名的学者请来做老师,倒也折腾的有声有色。该书院很是别具一格,最擅长讲史,专攻学术,是个真正追求学问而不是以科举为业的学校。这个另类的书院后来倒也创出了不错的名声,令很多人竞相效仿。

    墩子尽得萧右医术在手,后来又游学天下,寻访名家,真正成了一个医科圣手。只是这孩子只顾得行医采药,如痴如醉的研究医书案例,便耽误了婚期,把姚采澜急得头发都白了好几根。

    被他娘“十八道金牌”强逼着,又被威胁说“你不成亲,老娘就死给你看”,墩子在二十八岁的时候总算说定了一户人家,姑娘性情和顺,又很能吃苦,夫妻两个相敬如宾,过的倒也不错。

    萧右和秦姑姑一直无子息,即使萧树做了高官之后,也始终与江家住的一起。

    小红后来改嫁给了江清山身边姓赵的那位亲兵。她本来不想改嫁,只因为他跟她说了一句话,“张兄弟临去之前交代我,要照顾你们母子!”小红大哭了一场之后,终于点了头。

    小青则一生未嫁,始终陪伴在姚采澜左右。

    全文完。

    嫡女正妻第47部分阅读

    欲望文

本文网址:https://www.7wav.com/book/74993/1076261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7wav.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